2020-09-18 科別.精神.身心
搜尋
家暴
共找到
137
筆 文章
-
-
2020-09-17 新聞.生命智慧
臨終才發現,最對不起的是自己!送走癌末婆婆,德國媳婦體悟:善終從善待自己開始
時光回到2014年,德國媳婦吳品瑜隨著在世界各地派駐的丈夫,舉家剛移居到吉隆坡。那是個百花齊放的春日,夫妻倆卻在視訊的電腦螢幕前,收到獨居的德國婆婆罹患膀胱癌的消息─醫生判斷只剩下三個月的生命,已經沒有積極治療的必要。丈夫安靜地闔上筆記型電腦,難過得不能自已;下一秒,自詡為「台灣好媳婦」的吳品瑜,立刻翻起螢幕、火速訂了機票,隔周就帶著兩個青春期的孩子和1歲半小女兒直奔德國老家,一肩扛起照顧婆婆的重任! 其實,吳品瑜和她那性格強勢的婆婆,關係並不好,甚至就在婆婆生病前一年、吳品瑜懷著七月身孕時,兩人還大吵一架,「那時候我氣到跟我先生說,我回德國再也不要住在你家!」 總和婆婆不對盤,照顧工作異常艱辛 受訪時,今年51歲的吳品瑜笑著說,「當時是直覺反應,甚至還有一點自我道德神聖感,覺得真是個台灣好媳婦呀!我把她照顧好了,我老公還會覺得我很棒。結果,事情並沒有按照我的『別有所圖』發展,一切都失控了,肉體敗壞得太快了...。」 病榻上的婆婆,拖著孱弱的身軀,唇間發出的德語虛無破碎。一輩子好強、安全感極度匱乏的她,仍然慣性拒絕所有人的幫助,緩慢伸手也要阻止照護人員替她梳髮、堅持不讓家人協助如廁,直到最終向尿布投降。 但她照樣發號施令,每天換穿的衣物,包含內衣內褲,「她全部都有指定要『哪一件』,床單、被套都是。我德文又沒有那麼好,每次找那些東西,我都緊張到快哭出來。」 「有一次她的腳失溫,都要坐救護車去醫院了,她還叫我回家,去把她的床單拉平、床鋪整理好!」霎時,沒有任何親戚願意幫忙、獨自一人面對死神相逼的吳品瑜,幾近崩潰。 「後來我才明白,我公公為她蓋的那棟房子,那個『家』,對她來說意義非常重大。」失溫那次,婆婆驚險過關,但返家後,病情急轉直下。一行人返回德國,僅短短兩周,婆婆就在睡夢中默然離世,留下空蕩蕩的老宅和悵然若失的母女四人。 無助卻從不求助,病榻上仍自我折磨 想起婆婆生前最愛乾淨,吳品瑜強打起精神,起身清潔她在家裡的專用廁所。一開門,赫然發現馬桶周圍、洗手台竟全沾滿了早就乾掉的糞便...原來,婆婆曾在這窄小的空間如此奮力掙扎,用盡全力捍衛她僅存的一絲絲尊嚴。想到婆婆的無助,吳品瑜放聲大哭。 「都是乾掉的大便,我刷得多用力,她的掙扎就有多深。同時我也反問自己,等我失能或臨終時,我想留給子女的是一堆糞便汙漬,還是我在病榻旁願意給他們機會,讓他們可以好好愛我?」 婆婆需要幫忙,卻始終沒有開口。「我打掃完以後充滿罪疚,為什麼我這麼不理解她?婆婆當初那些看似不合理的要求,其實沒有不對,但這些很重要的事情,能不能在生前就讓別人知道?」 其實,婆婆強烈的自我防衛,源自於她困苦的童年及夫家的欺凌;長期的低自尊與缺乏安全感,讓她無法輕易表達愛與接受愛,這些未曾被療癒的情緒,最終在病榻上形成了自我折磨,與家人的不知所措。 回應自我需求!臨終就是日常生活 成長於家暴家庭的吳品瑜,也有著相近的生命軌跡。過去,她習慣以犧牲、奉獻換取旁人肯定,直到十多年前,檢查出體內有顆腫瘤,醫生宣判可能是惡性時,她才痛哭失聲,驚覺生命不該如此。 「我這輩子努力做個好孩子、好太太,卻從來沒有好好為自己活一天,從來沒有好好陪伴過自己。臨終的時候你就會覺得,你最對不起的是自己。」 自身經驗加上病榻旁的經歷,促使她花了五年時間,細細回顧和婆婆相處的生命歷程,最後集結為《許我一個夠好的陪伴─臺灣女兒、德國媳婦的生命照顧現場》一書,並在一次次的自省中,把自己的身分逐漸從「照顧者」翻轉為「被照顧者」,思考方式從「在世者」換位為「臨終者」,體悟生命將盡時,病榻上真正需要的是什麼。 吳品瑜認為,平時大家喜歡掛在嘴邊的「愛自己」、「不留遺憾」,不能只是口號,而應該落實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天,學會表達自己的需求、願意面對真實的自己,不再一味犧牲、忍耐。 臨終時,才能擁有生命的滿足。 療癒內在小孩,善終從當下開始 「以前每次點餐,我都跟女兒說『妳們喜歡吃什麼就吃什麼,我隨便都可以』,但現在我不會了,我會表達我喜歡吃什麼、我喜歡的顏色是什麼。」 「我也會主動跟大女兒說,媽媽以後不想在德國走完最後一哩路,也不要在醫院,我要回到台南家裡,因為台南的家陪我走過生命每個階段,這對我很重要。」 學會表達需求,也坦然面對曾經受創的自己。 例如,親子衝突時,吳品瑜試著拋下台灣母親慣有的「受害者」思維,她不再說「為了照顧你們,我20年沒去工作!」或「以後你自己當媽媽就知道了!」,而是思考「為什麼女兒的行為會讓我受傷?是否跟我過去經驗有關?接著我就去陪伴我的『內在小孩』,療癒最初受傷的自我。」 能夠真實面對自己、陪伴自己、療癒自己,臨終時才能以最舒坦的姿態,敞開心房,接受家人的體貼,不剝奪子女愛的權利,讓彼此愛的力量,循環共生。 陪伴無可取代,台灣長照有優勢 走過照顧現場,問起德國與台灣長照的異同,吳品瑜說,「德國有很好的長照系統,但他們缺乏的卻是台灣的強項─親人陪伴。送餐的便當,婆婆都沒有吃,但我煮了她最愛的牛肉湯,我們圍著她一起吃飯,她胃口好得很!」 「德國的親屬連結沒有台灣強,這沒有對錯,但台灣人很願意親自照顧,所以政府推動長照,應該加強把資源投注在照顧者、居家醫療人員身上,讓每個人都能在家善終,讓照顧者也有好的陪伴,這樣才是生命自主。」 善終,必須沒有遺憾,而沒有遺憾,必須從每天聆聽自己的聲音、滿足自己內心的渴求做起。這些,都是吳品瑜從癌末婆婆身上最真切的體悟,也是這位總是跟她不對盤的老奶奶,送給台灣媳婦最深的祝福!●原文刊載網址 ●延伸閱讀:.做媳婦最高境界,是擁有不喜歡對方的權利!不是讓婆婆喜歡上你,而是懂得尊重你.思路決定出路,格局決定結局!成為擁有高人格的熟齡族,要向這2種人看齊、學習.4有運動、有吃藥,血糖為什麼還是好高?藥師:控制糖尿病,別忘了這3件事
-
2020-08-19 橘世代.健康橘
從小扛瓦斯、唱歌養全家 方季惟:我苦的時候,找不到人幫我;但我見不得別人苦,會想盡辦法幫忙。
曾經紅遍華人演藝圈的玉女歌手方季惟,從小就踏入演藝圈為家人還債,直到26歲才還完債務,她心腸軟,見不得人苦,常常為了幫人做業績而買保單或投資產品,幸好老天疼她,不僅沒有被人騙,還有賺到錢。氣質出眾卻個性爽朗,總是正向樂觀的方季惟,雖然暱稱「小孩」,卻年幼早熟,影響她最深的人就是雙親,甚至可以說,方季惟的前半生是為了父母而活,3年前母逝後,她才漸漸開始學習把自己放在宇宙中心。父做保欠千萬債務 自幼唱歌養全家方季惟出生於台北艋舺大家族,雖是父母婚後盼了7年才盼到的孩子,但在重男輕女的觀念下,方季惟並不受到家人關愛。媽媽最疼她,卻心有餘而力不足。媽媽長年被夫家長輩家暴,爸爸還在外花天酒地有別的女人,4歲左右的方季惟,被鼓起勇氣的媽媽帶著一起離家出走。萬萬沒想到,讓家人重新凝聚的關鍵,竟然是方季惟爸爸為人做保欠下9千萬元的債務,變賣家產也不足還債,小小年紀的方季惟還得幫忙扛瓦斯。小學三年級,方季惟就開始唱歌賺錢,原本在歌廳一個月賺3,000元,因為口碑佳,加跑婚宴場合,每天要趕4、5場,漸漸地,方季惟的歌唱收入能養一家7口。1988年,由潘美辰填詞作曲的《悔》,讓方季惟一炮而紅,她成為繼鄧麗君之後最受歡迎的「軍中情人」,陸續推出許多膾炙人口的經典歌曲;被瓊瑤相中,與秦漢、劉雪華同台在《海鷗飛處彩雲飛》裡飆戲,甚至被王晶找去和周星馳合演電影。演藝事業如日中天之際,25歲的方季惟卻發現自己罹患了甲狀腺濾泡癌,必須開刀切除8成的甲狀腺並終生服藥。開刀前,她被唱片公司要求四處表演,術後又要求她趕緊練習講話,要趁熱潮賺一筆,甚至被推出她自己都不知情的「方季惟癌症告別專輯」,讓她被歌迷誤解……問她為何都不反抗或出面澄清?「當初也是唱片公司給我機會,我才能發這麼多張唱片,我還是心懷感謝的。」方季惟笑笑地說,彷彿一切委屈都不過是在講述別人的故事。罹癌演藝事業斷 隱退照顧雙親方季惟要推入病房開刀的那一天,她騙雙親說要去外地表演,結果兩老去爬山喝茶被山友指責:「怎麼可以不在女兒身邊」時才看到報紙知道詳情,趕去醫院後,唯一知情且幫方季惟簽手術同意書的弟弟怕被罵,竟然躲到廁所去,「那時候我一直叫不醒,弟弟打我臉也沒用,結果媽媽趕到時輕喚我一聲,我就醒了,妳就知道我們母女的情份有多深!」雙親為了她的病情,一個月內髮絲全白,向來樂觀的雙子座爸爸,在她面前笑嘻嘻,卻在走出病房門後哭掉一整包衛生紙。手術讓方季惟的聲音受到影響,形象也因之前的誤解大損,唱片公司下了雪上加霜的決定:要求她退出歌壇,並以未完成合約要求巨額賠償。「開刀後我有一段時間沒工作,常常煮一鍋火鍋吃一週,不然就是跟人比賽斷食7天,只喝水,外出工作就搭公車,沒錢就走路,我曾經從劍潭走回萬華。」幸好,方季惟在解約後加盟金點唱片,她把簽約金全部拿去還債,這才終於把千萬債務盡數還清,那一刻,「我終於可以為自己存錢了!」是方季惟心中最大的吶喊聲。但她在發行3張唱片後,還是在1995年後漸漸退出歌壇,把時間拿來陪伴父母,也潛心向佛,發願隨師要在各地建立108座佛塔,為父母也為眾生祈福。創業是為了幫朋友 天珠讓她存到第一桶金而這段時間,方季惟其實還有另外一個身分:老闆。30多歲時她接觸了天珠,和天珠老闆太投緣,「沒想到老闆直接過了一間天珠店給我管理,他們之前生意好時月淨賺10幾萬元,沒想到我管理之後,半年就有70幾萬,後來陸續在重慶北路、南勢角和北港開了3家店。」方季惟笑說,天珠事業讓她存到人生的第一桶金,後來因為仿的天珠太猖狂,生意受影響,再加上她接了新戲無暇顧及,便將最賺錢的那一間店轉給即將結婚的同學管理。後來,她為了幫一位歌迷朋友度過難關,便開了一間公司幫忙賣健康食品,並送給歌迷3分之1的股份,等到業績穩定,方季惟便把公司轉給歌迷經營,她則瀟灑退出。會不會太慷慨了?「我苦的時候,找不到人幫助我;但我見不得別人苦,會想盡辦法幫忙。」除了演藝和創業的收入之外,方季惟也會買基金、股票,恐怖的是,她完全不知道自己買了什麼。「我不懂那些,都是因為人情才買,理專朋友跟我說她得了乳癌,需要業績賺錢,我就買了。」只能說「天公疼憨人」,她所買的股票、基金都有讓她賺錢,而且單身的她有替自己好好打算,醫療險買齊之外,也買了長照險。房產的部分,「很久以前,媽媽竟然用偷藏的金飾以及和姊妹朋友借的70萬元,在三重買了一間30多坪的房子;我則是在10多年前買了一間30坪左右的房子兼工作室,大概1,000萬元。」方季惟說,她還在三重租了一個地方當做書院,開放給有緣人學佛法,最近又和朋友合租一個更大的空間做為進階佛法的講堂。「這人心中無壞人!」方季惟的父親曾經這樣形容女兒,她也笑稱自己善心氾濫的程度被很多朋友苦勸過,曾有一位律師朋友跟她講了一個故事,終於讓她有一點警覺意識。故事是這樣的,兩個兄弟被人追殺,逃跑時分道揚鑣,哥哥去投靠一位他曾經幫助過的人,弟弟則是去找幫助過他的人,後來兄弟倆有一人被仇家找到並被殺了,猜猜看是誰?「我想都沒有想,就知道一定是哥哥。」方季惟分析,因為被幫助的人需要恩人,只是當下需要而已。見不得人苦 也懂得保護自己所以,她後來就比較懂得保護自己,「我有我的SOP,最好能白紙黑字,也懂得不要當下就決定,很多事情慢個幾秒再說,雖然我常常見不得人苦,總想出手幫忙,但還是要懂得自我保護才行。」現在對工作隨遇而安,方季惟坦承現在的自己不再是從前那個只會聽命行事的乖乖牌,「以前都會強迫自己滿足別人的需要,現在我會懂得跟對方溝通,比較懂人情事故。」方季惟娓娓道來自己的改變,就像她新推出的單曲《祝福的時光》裡的歌詞一樣:「我比以前變得更簡單,幸福時候就把心填滿,想你時候會把淚擦乾……」本文摘自《Money錢》方季惟精選系列專區|。方季惟演唱會「空兩位」,帶天上爸媽來聽唱歌。累到罹癌?方季惟當紅之際被問:要賺錢還是冷凍? 橘世代FB立即按讚! 張曼娟:「我正經歷一場關於「老」的學習」、于美人:「保有追求快樂與相信日子,才是人生最重要力量」、吳若權:「人不可能不怕老,學會接納怕老的自己,就能對生命更加安心自在」,當一個不等「老」的橘世代,讓自己生命豐富跟得上時代!>>【立即加入】
-
2020-07-03 橘世代.健康橘
馬斯克的媽媽「我30歲很悲慘,但71歲棒呆了!」
我的朋友當中,有些和我年紀相仿、有些比我年輕。他們對人生都充滿熱情。我在社群媒體的主題標籤是#ItsGreatToBe71(七十一歲太棒了),因為我非常享受這樣的年紀。根據我在社群媒體上看到的評論,人們似乎害怕年華老去。當他們看到我的貼文,對於自己的未來和皺紋比較能釋懷。我也多次受訪談到我為什麼喜歡我現在的年紀,以及老年人為什麼應該被尊崇、被感激、被重視,以及保持優雅時尚。我不怕變老的原因之一,是我的人生一直比前一個年代還要美好。我二十幾歲的時候,除了生下三個很棒的孩子以外,根本不堪回首;我三十幾歲也很悲慘;我四十幾歲為了生存努力打拚;我五十幾歲剛搬到紐約,正要想辦法創業和交朋友;我六十幾歲和孩子與孫子女有了安定的生活,並繼續工作。現在的我比以前更忙碌,我想都沒想過,但我樂在其中。我不怕變老的另一個原因,是我的母親樹立了典範。我父親去世時,我母親六十一歲。他七十三歲時死於墜機,同機的我的妹夫也喪生。那是個可怕的悲劇—根本意想不到。在我們心中,他是個超人。他們一輩子幸福美滿,我們以為她的傷痛永遠不會平復。我們不知道她未來要如何走下去;她一生和我父親相知相守,幫助他、支持他。結果我們都錯了。她如花綻放,活出更精彩的人生。她六十五歲左右開始上藝術課程,學木雕、陶藝和繪畫。她周遊全國,用油彩和水彩畫風景和房子。她還會定期在普利托利亞辦個人畫展。她也是個攝影家,並開始辦攝影展,還贏得獎項。你會發現她拍我們在沙漠的照片有許多美麗佳作。我們一直沒注意到她那麼有才華。我遺傳到她的銀髮,卻沒遺傳到她的藝術天分。她七十幾歲的時候開始嘗試蝕刻畫,用針在金屬板雕刻,然後使用許多化學藥品和機器把它拓印在紙張上,這是非常困難的技術。她自己買了所有設備,並學會如何使用。她還登上了南非的《藝術家名人錄》。她夜以繼日地創作藝術,在南非成功經營了二十二年的藝術家事業。她八十六歲的時候搬回加拿大從頭開始。當時剛好兩兄弟賣掉Zip2公司,我們有資源把我母親和姊姊送到加拿大定居,讓他們住得離家人更近。其他人很擔心我母親會想念她在南非的朋友,我打電話跟她提到這件事,她說她一點都不擔心,因為她的朋友都死了。她忙著作畫、繼續蝕刻,並定期開作品展。當時我五十九歲的姊姊琳恩跟她一起住,一面教跳舞,還上數位藝術課程。但我母親的數位之路才正要開始。她九十四歲的時候手抖得太厲害,無法再執畫筆,但這並沒有阻礙她創作的熱情,她搭上新興科技的順風車,開始學習如何創作數位藝術。到了九十六歲,她的手已經抖到連滑鼠都握不住,於是從藝壇退休,開始如飢似渴地廣泛閱讀,並在地圖上追隨我們的旅遊足跡。她說九十幾歲是她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候。我想我們都有值得殷切期盼的未來。我記得曾陪她去一個叫做艾伯塔的小鎮參加「懷舊」下午茶,是為老人家辦的社交活動。那是一次很痛苦的經驗,因為每個人都在抱怨。我們離開時,我問:「他們是因為老了才脾氣壞嗎?」她說:「不,他們年輕的時候脾氣就不好。」所以,如果你是個壞脾氣的人,可以現在就練習改變;否則你老了以後脾氣也會很壞。我母親的活力能感染周遭的人。她九十八歲臨終之前頭腦都還非常清楚,凱伊陪在她身邊,說她那天早上還在笑。我母親從不害怕變老,她甚至從未談起這件事。她總是打扮得光鮮亮麗—她到哪裡都搽上鮮紅色的口紅,出去都喜歡戴耳環。她晚年留著一頭美麗的白色長髮,隨時都把自己打扮得很漂亮。她一向保持樂觀,我的父親也是。我記憶中的他是個不斷尋找快樂的人。就連他的名片背面都印著「保持微笑」。他把這種感覺落實在他所做的每件事情。他從不提高嗓門,我也從未聽過我父母吵架。我們曾遭遇親人離世,我們的家庭成員很多,這種事一定會再發生。第一次發生的時候,令人徹底心碎。你不認為你會走出悲傷,但後來你還是走出來了。你甚至能在家裡談起去世的親人而不會崩潰。這就是變老的好處之一。我姊姊得大腸癌的時候,我每次去看她都會帶著我的狗。然後,我的狗也老了、病了,我非常難過。我姊姊說:「你本來就會比你的狗活得久」,所以我應該認清這一點。如今我姊姊已經不在了,我還是常常想起她的提醒。她直到最後都保有她的幽默感。有一次我帶著生病的她到超市,她必須緊緊抓住推車,因為她實在太虛弱了。我們遇到她認識的人,對方說她看起來氣色很好、變瘦了,還問她採用哪一種飲食減肥法。她說:「癌症!」然後笑出聲來。我七十大壽時有兩場慶生派對。一場是封面女郎和《哈潑時尚》雜誌幫我在紐約規畫的,現場全是時尚界人士,都是我搬到紐約以後認識的模特兒和朋友。另一場在洛杉磯,伊隆、金巴爾和托絲卡辦了一場大型派對,那真是美好的一天,幻燈片放映著我歷年來的照片,屋外裝飾著美麗的氣球,還有特製雞尾酒和冰淇淋吧、專業舞者、DJ ,和現場薩克斯風演奏。我被眾多朋友和家人包圍,有個我十一歲在家鄉學校就認識的同學也來了。伊隆穿著T恤,直接從特斯拉超級工廠趕過來。我最好的朋友茱莉亞偕同先生一塊出席。多年來與我共事的營養師精心製作了一本故事集,集結了他們對我的欣賞與謝意,讓我感動流淚。如果你從我身上學到任何東西,我希望是這件事:無懼變老,並和其他不怕變老的朋友來往。和各年齡層的朋友盡情玩樂,他們喜歡你,是因為你很迷人、有趣、聰明、自信,也許還很時尚(是指心態上而言)。聆聽他人、善待他人,不拘年齡。如果有人說你太老,特別是你的約會對象,就跟他說掰掰。變老是一件很棒的事情,越老越聰明,也越有自信—那是我親身經歷的美好驚喜。而且,我們也知道我們得快點踢開周遭的渾蛋。我想你可以這麼說:我熱切期待未來。我的七十才正要開始,我已等不及迎接下一階段。本文摘自《女人的計畫:經歷過家暴、挫折、貧窮後,她仍保有美麗、冒險、家庭、成功、健康。她是鋼鐵人伊隆.馬斯克的媽媽》,大塊文化 2020/06/03 出版【關於更多「梅伊馬斯克」精選專輯↘↘↘】。特斯拉CEO的媽媽/梅伊馬斯克:如果男人不需要放慢腳步,我們也不要。。女人的計劃/矽谷鋼鐵人的母親:我寧願將來墓碑上寫著「她很風趣」,也不要寫著「她很美麗」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展開「健康橘、好野橘、愛玩橘、好學橘」等主題,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現在立即加入
-
2020-06-23 橘世代.好學橘
女人的計劃/矽谷鋼鐵人的母親:我寧願將來墓碑上寫著「她很風趣」,也不要寫著「她很美麗」
「矽谷鋼鐵人」伊隆・馬斯克(Elon Musk)的母親梅伊・馬斯克 (Maye Musk)15歲出道當模特兒走秀,曾經被說這份工作做到18歲就玩完了,但她卻持續超過50年。59 歲時她索性留起一頭銀髮,擁抱「變老」的美,到72歲仍保持火辣身材,活躍於時尚圈,走過紐約時裝週伸展台,上過《Vogue》、《時代》、《美麗佳人》等雜誌封面,代言廣告更攻占紐約時代廣場。當你以為她不過是一位知名超模、大齡美妝代言人,梅伊的首要職業其實是營養與飲食建議諮詢,並擁有兩個碩士學位,以及在南非、加拿大、美國開業的專業營養師執照,營養師生涯長達45年。同時,她也周遊世界各地,針對各種議題發表演說,暢談人生經驗。然而,梅伊並非一路平順亮麗——在少不更事的時候,糊里糊塗走進婚姻,因為害怕報復默默承受無情的家暴,31歲成了單親媽媽;之後在窮困中一度打五份工,勉力維持三個孩子溫飽,同時還攻讀碩士學位。梅伊說,在人生中的每個階段所做的選擇,都會有意外的收穫。你不需要預先規畫好人生變化的每個細節;當問題出現時再想辦法解決就可以了。當然,每次都會有不一樣的問題,你只需要計畫第一步。外表不是唯一條件 風趣比美麗更重要我五十幾歲的時候去試鏡某個需要美貌的廣告。試鏡導演說:「哦,你真美。」我說:「咦,這不是先決條件嗎?」我是說,我本來就是來參加選美的。我認為我很風趣,因為我從小在南非長大,早就習慣人們開自己的玩笑了。對方卻嚇壞了。他們一點也不覺得我幽默……甚至連被列入考慮的機會都沒有,因為我太大言不慚了。後來,我學到教訓,只要說:「謝謝。」我到現在還不理解,為什麼美國人那麼愛把美麗二字掛在嘴邊。在南非,聰明、有趣又富幽默感的女性更受重視,而不是你的外表。一個人的特質可以有很多層面,我寧願將來我的墓碑上寫著「她很風趣」,也不要寫著「她很美麗」。如果長相不完美卻又過度執著外表,會產生不安全感。這會讓你鬱鬱寡歡,也會阻礙你發展出其他更美好的特質,像是機智、幽默和有意思。別困在負面情緒 轉念讓生命變美好我的建議是善待別人、聆聽別人並積極樂觀。不要開口閉口都在講你的悲慘人生。展現自信、尊敬、關注和笑容;這麼做能讓你魅力萬千。每個人都有值得與人分享的才華,如果此時你覺得你沒有任何才華,不妨想想過去對人生自豪的時候,想想那個部分、研究它、分享它,讓自己變得更風趣。你不需要多才多藝,但你需要有所擅長。當人們問我某道菜怎麼煮,我束手無策,因為我不擅長烹飪。我不會因而難過,這不是我的才華,也不是我的興趣。我不喜歡烹飪,自然不會為了引人注意就去實驗某道新菜。你所擅長的必須也是你喜歡的。還有,要培養幽默感,對別人所言不要那麼敏感。有男人想跟我約會,我拒絕他,他會說他能找到比我更年輕的。我只是笑一笑,我根本不在乎他能找到誰;我對他不感興趣,更不會因為他說了什麼而沮喪。我們得接受現實,心滿意得。若能談笑風生、自我解嘲、讓聲音多點爽朗,你就會更加風趣。不談自己很難,尤其是如果你歷經困難,會更想說給人聽,但你更需要讓自己魅力四射。本文摘自《女人的計畫:經歷過家暴、挫折、貧窮後,她仍保有美麗、冒險、家庭、成功、健康。她是鋼鐵人伊隆.馬斯克的媽媽》,大塊文化 2020/06/03 出版 【熟齡精選延伸閱讀↘↘↘】。7名女兒總動員 劉蘭嬌圓一甲子演員夢。名醫鄭丞傑翻滾女人堆 女權妻子王麗容:我有免疫力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展開「健康橘、好野橘、愛玩橘、好學橘」等主題,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現在立即加入
-
2020-06-22 橘世代.好學橘
特斯拉CEO的媽媽/梅伊馬斯克:我71歲了,卻是我這輩子最搶手的時候!
作者為特斯拉CEO、有「矽谷鋼鐵人」之稱的伊隆・馬斯克之母,梅伊曾開玩笑說:「伊隆成名後,我才變得有名。」不過,她比兒子更早出名,近年事業如日中天,豪不遜色,活出了自己閃耀的銀色下半生!鋼鐵媽媽梅伊.馬斯克,與你分享一段「險中求存、如履薄冰」的人生,和那些數不盡、跌宕起伏的遭遇與個人傳承。超級名模的祕訣 是「白髮!」我在五十九歲開始放任自己留銀髮。兩年後,《紐約》(New York)雜誌封面登出我懷孕的形象(哈,我沒有懷孕,但照片看起來很像真的)。我六十七歲首度登上紐約時裝週伸展台,和年紀只有我三分之一的模特兒一起走秀。我在六十九歲搖身一變,成為封面女郎(CoverGirl)品牌代言人。你能想像嗎?我壓根沒想過。我沒料到讓自己白髮婆娑會是成為超級名模的祕訣。我十五歲第一次走伸展台,他們告訴我這份工作十八歲就玩完了。我從沒想過我的模特兒生涯會持續那麼久—更別提居然在七十一歲達到巔峰。而我依然佇立,已經過了五十六個年頭,我才正要振翅高飛。女人無需隨年齡增長而放慢腳步,我正像顆高速子彈向前奔馳。我求知若渴、享受玩樂、工作量比以前更多,我認真經營社群媒體、確保我比以前更努力,也比以前更樂在其中。不要害怕變老 人生由自己決定我有提到玩樂嗎?如果男人不需要放慢腳步,我們也不要。別讓年齡拖累你、阻止你前進。好好照顧自己:吃得好、常微笑、活躍、快樂和自信。我從來不怕變老,有趣的是,當我看到我臉上的皺紋—六十歲後,我大腿和手臂也出現皺紋—會覺得它們很好玩。我很高興自己很健康。我少女時期開始在南非普利托利亞(Pretoria)當模特兒,不覺得自己當模特兒有什麼特別或幸運,不過就是份工作而已。它的薪水比其他工作優渥,這一點很棒,但當我最初得知時,倍感意外。你前往某處、穿上洋裝、上台走一圈、然後就回家,有什麼道理坐領高薪?但酬勞的確很高,特別是,我只是個十幾歲的小女孩。42歲時,我搬到多倫多,繼續兼顧模特兒和教學事業,同時還攻讀博士。我的模特兒資歷豐富,多倫多一家經紀公司看中我能為公司賺錢,因此願意簽下我。業界多數的模特兒工作都要找年輕的女性,但有時他們也需要有點年紀的模特兒,讓產品更貼近現實。我就是在這個時候首度拍攝祖母形象廣告,而且在雜誌封面。天無絕人之路 隨時另訂計畫誰會想到我成了銀髮族之後會一炮而紅呢?我15歲時,他們告訴我模特兒生涯到 18 歲就會結束,如今我 71 歲了,卻是我這輩子最搶手的時候。我學到,天無絕人之路,你隨時可以另訂計畫。當然,我花了好長時間才學到這一點,而且我還在持續學習!此時還出現了另一個巨大驚奇,那就是社群媒體!人們看到我的廣告,非常喜愛我的白髮,我的髮色也讓我接獲許多工作邀約。現在的我總是快樂自信地去工作,因為我知道現場只有我是一頭白髮。如果遇到別的白髮女性,我會笑著說:「撞色、撞色。」有件事我很確定,那就是我的人生越來越精彩。每個禮拜一,我都更加神采奕奕,因為我期待會接到有趣的工作,就算沒有,我依舊迫不及待地更新我的社群媒體和網站,吸引更多工作機會。所以我說 71 歲真是太棒了,我根本不擔心年紀的問題。我享樂都來不及了。本文摘自《女人的計畫:經歷過家暴、挫折、貧窮後,她仍保有美麗、冒險、家庭、成功、健康。她是鋼鐵人伊隆.馬斯克的媽媽》,大塊文化 2020/06/03 出版 【熟齡精選延伸閱讀↘↘↘】。退休更好玩 咖啡職人也是人生導師。退休警夫婦山林開咖啡廳 「喝1杯,還能做法律諮商」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展開「健康橘、好野橘、愛玩橘、好學橘」等主題,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現在立即加入
-
2020-06-21 名人.劉秀枝
劉秀枝/多出來的時間,你都怎麼利用?
新型冠狀病毒重創產業、影響生計,一般民眾不能出國、不聚會、少出門,有些上班族改為居家工作,連志工活動也大多取消,一下子多出了許多意想不到的時間。當學生突然被告知老師生病不上課,或公司的會議因故臨時取消,這忽然多出來的一、兩個小時,不論是用來嬉戲、聊天、放鬆或趕進度,感覺都是賺到了。而這次的疫情長達四個多月,我們除了配合防疫政策、維持健康,是否無意中也成就了一些事情?廚藝精進:減少了外食。雖然叫外賣很方便,但吃多了,難免還是想吃家常菜。尤其平常難得聚在一起的家人都在家,家庭主婦想盡辦法,包括從網路搜尋,天天變出不同菜色,廚藝大為增進。最近疫情趨緩,我在一家生意很好、座位很擠的餐廳吃飯,無可避免地聽到鄰桌兩位熟年男士的對話,內容竟然是分享如何在家煮出一碗好吃的麵。體態豐潤:不能到處趴趴走,許多運動中心暫不營運,加上廚藝精進,體重不增也難。幾個月沒見的朋友怎麼臉圓了,肚子好像也多了一圈,想朋友看我也應如是吧。看見住家附近的美好:有些朋友反而體態輕盈、身子結實,原來是每天早晚都在住家附近的公園、堤岸、步道或街道健行約萬步,心跟著靜下來,才發現住家附近原來也有好風景。凝聚親情:一家子整天在一起,難免有摩擦,甚至有家暴的新聞出現,但此時也是凝聚親情的好機會。例如朋友住在國外的孩子回台,因班機取消回不去,除了與父母一起追劇、打麻將,還深度長談,化解了小小心結。修補身體:台灣因疫情控制得宜,醫療資源不匱乏,一般手術不受影響,甚至因就診病患減少而排程容易,有些人乘機就醫,處理皮膚小腫瘤或開疝氣,像我就動了腰椎手術,之後剛好在家休養。有位朋友則去美容除斑,因為大家都戴口罩,臉部紅腫看不到,只覺得疫情怎麼讓她變得更漂亮了。原來眼睛也會笑:有位朋友說本以為大家都戴口罩,只露出眼睛,不用化妝、不塗口紅,與人碰面時,臉上也不用有表情。沒想到原來笑時,眼睛會瞇起來,有時還成一條縫。所以儘管戴口罩,笑意、臉色還是藏不住,何況我們還有點頭、招手等肢體語言呢。多看書,勤寫作,體驗視訊開會與遠距上課:這是我主要的活動,早上努力閱讀家中閒置許久的新書,並寫讀後感;下午靜下心來寫作,讓專欄文章提前交稿。許多會議因疫情而改為線上會議,我學習如何加入視訊會議,不要誤開麥克風或鏡頭,以免讓自己和家中亂象顯現於畫面中。另外,直播會議不僅省了交通往返,而且在家聽演講,一邊喝茶、削水果或做做伸展運動,學習效果也很不錯。當我們慢慢走出對病毒的不安與焦慮,生活逐漸恢復到原本忙碌的常態,回想疫情期間的不便、沉潛、慢活與耐心,真是一個很不尋常的經驗。歡迎瀏覽作者網站:http://blog.xuite.net/hcliujoy/blog
-
2020-05-05 科別.精神.身心
防疫情緒緊張加衍生家庭糾紛怎麼辦?聽醫師建議
在疫苗和特效藥還沒出現前,高規格新冠肺炎防疫措施讓精神科、皮膚求診人數增加。衛福部桃園醫院身心內科主任蔡孟釗指出,某些民眾以往和家人的關係較疏離,而在居家檢疫足不出戶的情況下,與家人相處反加重緊張的情緒,衍生爭執或家暴情況。另外,防疫期間也有民眾表現面臨各方面的壓力有負面情緒,感到無助而採用藥物或酒精等傷害身體的物質來紓壓。醫師建議無論是居家檢疫或減少外出者,可以利用此時做一些家事,試著了解另一半過去做家事的情境,增進家庭關係。雖然要維持社交距離,但隔離者還是能透過視訊連絡家人朋友,試著讓彼此的心更親密,讓對方感受到此刻是安全的,而且要一起渡過疫情。新冠肺炎也讓身心科患者卻步,即使藥都吃完了,仍因疫情不敢回門診拿慢性用藥處方,更甚者因停藥而焦慮症狀復發,增加飲酒和吸煙量。如因居家隔離或居家檢疫無法親自就醫,可委請家人協助;不敢到醫院就醫者,亦不妨主動聯絡醫療院所,當地醫療院所亦對疫情期間有相關措施協助。衛福部提供1925安心專線電話諮詢,和各地衛生局均有提供專線諮詢就醫及心理問題。。衛福部桃園醫院團隊治療確診對象時,除了隔離病房的專責護理師和醫師們,臨床心理師也是給予患者心理支持的重要成員。醫師表示,患者常見的擔心如自己會不會傳染親友,也擔心自己的病情會惡化變成重症,如果出院會不會復發,也想到以後在職場、社區會不會遭歧視,想到這些,也會有自責和罪惡感,伴隨出現失眠,不安,肌肉緊繃,頭痛等身心症。類似的情形也會出現在醫護人員身上,因高張的壓力出現行為改變,如不敢接觸家人,失眠,易怒,不能專心,回家不斷清潔身體等。醫師表示,對確診者和所有配合防疫措施的民眾要給他們正能量,讓他們明白隔離和治療是一種付出,感謝他們保護台灣人民,避免疫情擴大。
-
2020-05-02 橘世代.健康橘
「給孩子愛的不定一是媽」 母親節的另個過法
每個人的成長歷程裡,有個穩定安全的依附對象非常重要,攸關這個人的如何發展自我概念,以及日後人際及親密關係等;多數孩子的依附對象是父母親,尤其是母親。對多數人來說,父母是孩子成長的核心,但是成長過程的依附對象不只一個,有些孩子小時候的主要照顧者可能是爺爺、奶奶或保母,這也會是他們的依附對象。並非每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都有母親這個角色,但是只要有人替補了照顧者的角色,讓孩子知道:「有個人是全心全意愛我的,他在乎、看重我,願意支持我、保護我,我是安全的、被愛的。」即便沒有母親,孩子也能健康成長。但是「完整家庭」與「慈愛父母」的形象在我們的社會文化中太過「理所當然」,所以在「非典型」家庭內成長的孩子,會不斷被提醒自己「不一樣」,常常自我懷疑:「為什麼是我?為什麼我沒有媽媽?我是不是不值得被愛?」若主要照顧者給的愛很厚實,他可能在青少年經歷一段迷惘後,慢慢做人生整理;但若無,可能會迷失,有濫交、自我傷害、追求浮誇稱讚等行為。反之,有些家庭的母親情緒控管有問題、甚至有家暴行為,孩子感受不到愛與安全,對孩子的人格養成反而有問題。所以,母親節可能會給某些人複雜的情緒:「我有媽媽,她也是我小時候的主要照顧者,但我不想感謝她」。在生命裡,愈是親近或者是連結愈深的對象,可能給你帶來的傷害就愈大,有些的確是不適任,但其實也有很多母親是力有未逮。再完美的父母都可能會對孩子帶來某些程度的傷害,因為每個人的能力有限,無法盡善盡美處理所有事,父母也只能盡量求取平衡。慢慢長大,我們會看懂:「媽媽雖然不完美,卻很努力了。」會知道要如何感謝。甚至也會漸漸明白:「我知道媽媽很辛苦,我可以照顧她,但我無法很愛她。」把自己的情感和責任分開。母親節不僅是個感恩的季節,也是個人生整理、關係重整的好時機。看更多報導:《橘世代》【精選延伸閱讀↘↘↘】。照顧父母誰之責?媳婦「重擔一肩扛,想人生重來」。不怕空巢期 洪荒與外地女兒只有「一個手機的距離」。面對「家庭老化」 父母與孩子該如何獲取平衡?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4-23 科別.精神.身心
疫情影響家暴增加 防治專家:練「三段法」思考防家暴
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衛福部統計,疫情發生1至3月全國家暴通報案件約3萬2000件,與108年同期相較,約成長5%;嘉義縣社會局說,1至3月家暴1084件次,較同期增加157件次;專研家暴、輔導家暴逾20多年的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系教授林明傑指出,疫情下導致經濟蕭條,甚至居家隔離雙重壓力,讓家暴者心情受到打擊。林明傑指出,家暴案約6成親密伴侶,對兒少與老年傷害各占15%。不管哪類7成來自家暴家庭,也就是幼年目睹父母間暴力甚至自幼被打,所以沒學過和平面對衝突方法,甚至沒想過可以想方法法面對不舒服。這表示家暴其實是心理創傷,再加上沒能學習好的做法導致。林明傑鼓勵有家暴行為者,或有情緒起伏者,根據「三段法」做好思考。第一、先想是否希望子女學到暴力導致婚姻也不好,如果不希望,應該想怎樣做好示範,如自我整理與休閒紓導。第二、自問能否練好「閃招」,如果第一題是不希望子女不好,那應該在氣起來時,做好緊急煞車,這時先馬上離開現場,並用一口喝水或深呼吸鬆肩膀,讓心放鬆,鼓勵練上三遍,看自己能否放鬆,「此時告訴自己,我能控制好自己,並告訴對方兩三天後再談此事。第三、搜尋網路「面對困難的智慧」,或回想有無聽過宗教或古人有道理的話,甚至去問宗教場所詢問如何面對,林明傑曾鼓勵1名毆打愛賭博妻子丈夫去問神明,神明指出面對困難新想法,讓丈夫釋懷找出好方法,幫妻子戒賭,找到工作。林明傑最近將研究與輔導心得寫成一本書「家庭暴力的全貌與防治」,說明實例與成功方法,並將教導影片放在影音平台YouTube,可搜尋「中正大學婚姻溝通」、「簡易身心輔導法」、「善意溝通四關鍵」,教導性溝通、情緒溝通、衝突溝通、酒癮保健、身心保健的簡易氣功等。
-
2020-04-12 名人.李偉文
李偉文/按下人生暫停鍵
二月中,疫情剛爆發沒多久,因為成為病毒培養皿,在海上漂流許久才得以靠岸的鑽石公主號,一個美國少女登上政府派的包機前,得知她在回美國後還得重新被集中隔離十四天,當場對著電視鏡頭飆淚:「我人生裡的一整個月就不見了!」當時看到新聞的人,大概沒料到幾個星期後,全世界許多地區的人都會像她一樣,同一個時間玩小時候的遊戲:「一、二、三,木頭人!」記得十多年前,我還在擔任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時,除了看門診、抽空閱讀與寫稿,平均每星期至少還有十五個以上的行程,每天忙得團團轉。好不容易到了春節連假,難得一整個星期沒有任何演講邀約或會議,每天就待在家裡看書,傍晚跟著AB寶在社區散步,開心得不得了。感慨想著,假如不時能像這樣,全世界同時停下腳步該多好,免得有人雖然想休息,卻被不想休息的人干擾或逼迫。當時我知道這是不切實際的狂想,因為即便華人過年放假,但伊斯蘭教的人可不跟你放假,所以跟伊斯蘭教徒做生意的人,當然也就沒辦法暫停了。諸如此類,要不同國家、不同種族、不同行業,或者不同個性、不同生命追求的人,同步按下暫停鍵,這是痴人狂想。的確在這次疫情之前,沒有人料到居然會發生這種幾乎全世界同時或先後停班停課的狀況,而且不是一、兩天,或一、兩個星期,而是長達一個月又一個月。大家是不是會像那位金髮少女哭著說:「我人生的多少天不見了!」我不知道,但是這種限制全家人不准外出,一天又一天,時時刻刻分分秒秒都關在家裡大眼瞪小眼的經驗,大概從來沒有過,以後也未必會有。武漢首先封城後,起初認為會增進夫妻感情,因為大家平常各忙各的,沒空好好談心。但是在各國陸續封城封國後,統計數字出來,許多國家在這段時間報警處理「家暴」事件比平時暴增至少30%以上(不同城市比率不一,但大多是顯著增加)。當然,夫妻被迫整天在一起而感情更好的,一定有;但是平常忙、互動少的夫妻,一旦長期被限制在家,情緒不好導致講話時擦槍走火,多了許多不必要的摩擦,這種狀況勢必也不少。有趣的是,同樣留在屋裡,「自己想」跟「被強迫」,心情感受可是天差地別。就像我們主動想暫停,跟被迫不准上班聚會、參加活動,兩者是截然不同的。主動暫停,從一成不變的日常生活中暫時抽身,讓自己沉澱,或出門旅行流浪,往往可以找回生命的主控權,這對每天為五斗米折腰忙碌的上班族而言,是很重要的暫停。這也是大人有年休假,學生正流行gap year(空檔年)的原因。不過,我倒是蠻羨慕虔誠的猶太教信徒,因為他們至今仍遵循著安息日的教規。在聖經創世紀中,神花了六天時間創造天地河海、日月星辰、走獸飛鳥……第七天,停下一切動作,是為安息日。猶太教的安息日從周五傍晚太陽下山起到隔天太陽下山為止,在這整整一天中,不能工作、不能開車,連開電燈、按電梯都不行,走路最多也只能走上一公里(走更長就算工作),一整天的休息沉思,跟家人鄰居談心聊天。我喜歡這樣,在忙碌六天後,有一個完整的空白時光,沒有一定必須完成的事,手機也不會傳來催魂般的鈴聲,整整一天就是跟自己、跟家人相處。其實這並不難,只要願意,不是猶太教徒,也能擁有自己的安息日。
-
2020-04-0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名家看新冠肺炎/周桂田:決策盡早擴及社經倫理
台灣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數以歐美境外移入為大宗,台大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發現,疏於評估中國航空旅客移動密度的疫情風險,是導致現在歐美疫情嚴峻、台灣境外移入個案大增的重要因素。台大國家發展研究所教授、台大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總計畫主持人周桂田表示,台灣和其他國家一樣,如果疫情嚴重,可能走向封城、失業和蕭條,建議應及早將風險評估和決策面要擴大至社會、經濟、倫理面向,並建立善用社會網絡、深入社區的風險溝通模式。中國航空旅客 與疫情正相關周桂田說,英國南安普敦大學三月初發表研究,以二○一八年農曆新年後至四月,從中國大陸飛往世界各國的旅客人數,推算今年未進行旅遊限制的傳染病風險。台大風險中心博士後研究員卞中佩根據這篇研究的方法和模型,分析國際疫情現況數據,發現各國疫情嚴重度,與該國的中國航空旅客密集度高度正相關。跨國移動軌跡 有助防疫決策周桂田分析,「跨國移動軌跡」是全球化最重要的疫情風險評估參數,也是全球在對抗新病毒過程中得到的重大啟示。指揮中心現在要預防更大規模的動盪,應善用「網絡治理」,納入民間、學術單位量能,取得包括跨國移動、政治、社會、經濟等多面向大數據,才有助於動態決策模式的運作,更快速且具前瞻性。周桂田表示,聯合國在三月底對全球即將面臨的大蕭條提出預測模型,預估大多數產業都面臨重大衝擊,社會穩定性也大受動搖,周桂田呼籲台灣應盡快進入「風險治理2.0」的階段。周桂田說,「風險治理1.0」是歷經對抗SARS的慘痛經驗成果,這次已幫助台灣達成不少專業和務實的防疫成就,但仍集中於醫療和感控兩大面向。周桂田提醒,疫情擴散必然衝擊全球社會政治經濟,將引發經濟蕭條、失業、倫理、性別、不平等問題,脆弱族群首當其衝,台灣也無法倖免,因此台灣的決策體系除了醫療和感控,迫切需要其他層面的專業風險評估。風險評估面向 宜納多元領域建議台灣應成立「社會經濟與倫理委員會」,納入公衛、社工、心理、法律、倫理、科技與社會等多元領域,風險評估面向要擴及醫療和感控層面,做出建議,並交給決策者參考。同時,善用各行政層級與社區、民間量能強化風險溝通,及早疏通社會情緒並建立預防性社會心理、社會團結等。例如台灣若疫情擴大有可能會走向封城,該怎麼做,都應該先談。周桂田表示,疫情之下,國際上已出現家暴增加、失業自殺等動盪不安情形,台灣要盡快開始善用社會專業網絡和公民網絡,建立更全面的風險評估與廣泛的風險溝通,強化更多層面的配套和認同,盡早建立承接疫情衝擊的社會學習曲線。
-
2020-04-0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全球化時代新風險!專家曝「各國疏忽1重點」:台灣也無法倖免
台灣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數以歐美境外移入為大宗,台大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發現,疏於評估中國航空旅客移動密度的疫情風險,是導致現在歐美疫情嚴峻、台灣境外移入個案大增的重要因素。台大國家發展研究所教授、台大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總計畫主持人周桂田表示,台灣和其他國家一樣,如果疫情嚴重,可能走向封城、失業和蕭條,建議應及早將風險評估和決策面要擴大至社會、經濟、倫理面向,並建立善用社會網絡、深入社區的風險溝通模式。周桂田表示,英國南安普敦大學三月初發表研究,以二○一八年農曆新年後至四月,從中國大陸飛往世界各國的旅客人數,推算今年未進行旅遊限制的傳染病風險。台大風險中心博士後研究員卞中佩根據這篇研究的方法和模型,分析國際疫情現況數據,發現各國疫情嚴重度,與該國的中國航空旅客密集度高度正相關。周桂田分析,「跨國移動軌跡」是全球化最重要的疫情風險評估參數,也是這次全球在對抗新病毒過程中得到的重大啟示。指揮中心現在要預防更大規模的動盪,應善用「網絡治理」,納入民間、學術單位量能,取得包括跨國移動、政治、社會、經濟等多面向大數據,才有助於動態決策模式的運作,更快速且具前瞻性。周桂田表示,聯合國在三月底對全球即將面臨的大蕭條提出預測模型,預估大多數產業都面臨重大衝擊,社會穩定性也大受動搖,周桂田呼籲台灣應盡快進入「風險治理2.0」的階段。周桂田說,「風險治理1.0」是歷經對抗SARS的慘痛經驗成果,這次已幫助台灣達成不少專業和務實的防疫成就,但仍集中於醫療和感控兩大面向。周桂田提醒,疫情擴散必然衝擊全球社會政治經濟,將引發經濟蕭條、失業、倫理、性別、不平等問題,脆弱族群首當其衝,台灣也無法倖免,因此台灣的決策體系除了醫療和感控,迫切需要其他層面的專業風險評估。建議台灣應成立「社會經濟與倫理委員會」,納入公衛、社工、心理、法律、倫理、科技與社會等多元領域,風險評估面向要擴及醫療和感控層面,做出建議,並交給決策者參考。同時,善用各行政層級與社區、民間量能強化風險溝通,及早疏通社會情緒並建立預防性社會心理、社會團結等。例如台灣若疫情擴大有可能會走向封城,該怎麼做,都應該先談。周桂田表示,疫情之下,國際上已出現家暴增加、失業自殺等動蕩不安情形,台灣要盡快開始善用社會專業網絡和公民網絡,建立更全面的風險評估與廣泛的風險溝通,強化更多層面的配套和認同,盡早建立承接疫情衝擊的社會學習曲線。
-
2020-03-30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武漢封城日記」作者郭晶:解封挑戰比封城巨大
因新冠肺炎封鎖的大陸武漢即將解封,剛出版「武漢封城日記」的作者郭晶,受訪時卻對這消息「無感」、「開心不起來」。身為社工的她,對解封後有更多憂慮:如何恢復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如何重拾人民失去的隱私權、如何紀念逝去的人…這些挑戰比「封城」巨大。一月廿三日,武漢宣布封城。郭晶的日記從那一天寫起,在微博發表創下一九一萬的點閱率、獲英國BBC等媒體轉載報導。該書廿七日由聯經出版,成為全球第一本記載武漢封城的書籍。生於河南的郭晶,去年十一月為了工作到武漢,沒多久便遇上封城。孤單讓不寫日記的她,在微博發了第一篇日記記錄心情,受到朋友熱情回饋,她開始撰寫「武漢封城日記」,「我想讓日記成為我和世界的一個連結,也想讓外界了解武漢人的真實生活」。「政府除了控制病毒,還應該將人們的恐懼考慮在內才是。」郭晶日記裡記載,武漢臨時封城、鼓勵人們舉報病人,舉報一個獎金一萬,「人們對政府的信任、人對人的信任不斷被消耗,恐慌卻被加強。」「家暴」是病毒之外另個陰影。人們被迫封鎖於家中,伴隨的是失業和破產的恐懼;壓力造成夫妻、情侶爭吵,孩子面對父母暴力。郭晶說,封城期間家暴案增加兩倍以上,這些陰影並非解封便能馬上消失。權力結構也隨封城改變。郭晶觀察,社區封鎖後,個人無法購買東西,超市只接物業管理者的單,「擁有物業的人擁有操縱居民的權力」。她擔心被貼標籤買不到物資,不敢仗義執言、不敢跟別人發生衝突,「強烈的無力感讓我感到疲憊」。郭晶從寫作和幫助別人中找到力量。她寫日記連結網友、發起「反家暴小疫苗」協助受暴者,「行動可以消除無力感,在行動中看到自己擁有幫助別人的力量,從中重新獲得掌控感和價值感。」身為社工,郭晶發現社會在隔離中「出現一種超乎尋常的連結」,許多組織透過網路連結,許多人帶著對死亡的恐懼去幫助別人。封鎖的不只是城市,還有人民的聲音。郭晶在微博的篇章被限制流量、微信常常發不出去,連轉成圖片都難如願。但在身心俱疲時刻,也是網路讓郭晶看到希望。
-
2020-01-22 養生.家庭婚姻
老師努力把遲緩兒教成正常生 反遭母怨:補助津貼沒了
如果老師告訴你孩子經過努力,能從特教班轉到正常班,父母都會為孩子高興吧?然近日一名老師在網路發文表示,當自己非常努力的把遲緩生教到恢復成正常的一般生時,孩子的母親卻對老師說 : 「能正常是很好啦,但我的補助津貼都沒了欸。」除了這一點,老師聲稱就連小孩生病、異味性皮膚炎,提醒媽媽之後,媽媽卻反而請老師幫忙餵藥、擦藥,甚至說:「我們當家長的很忙,你們老師也不能怕麻煩,什麼都要推給家長做吧?」有網友就在下面留言:「疏忽照顧也是家暴的一種。」「老師辛苦了!已經變成服務業了!更不幸的遇到一個奧客!」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家長絕對扮演最重要的角色,老師是輔助孩子在學習知識和融入群體生活的指導者,但家長才是陪伴孩子、影響小孩人格發展最密切的人,更遑論相較普通兒童,更需要悉心照顧的遲緩兒童了,遲緩兒的定義是什麼?的確可以透過指導或治療完全根治嗎? 發展遲緩就是身心障礙嗎?根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研究報告統計資料顯示,發展遲緩兒之發生率約為6%~8%。依照國內兒童福利法施行細則,遲緩兒是指認知發展、生理發展、語言及溝通發展、心理社會發展或生活自理技能等方面有異常或可預期會有發展異常之情形,而需要接受早期療育服務之未滿六歲之特殊兒童。由於嬰幼兒發展的黃金時期是0到6歲,而3歲以前更是腦細胞連結增長最迅速的階段,有些家長可能會因為孩子年紀還小,對異狀不以為意或是不想讓小孩因為發展遲緩兒送往特殊班,錯過早期發現及時治療的機會。 而一般人誤以為發展遲緩等於身心障礙,其實發展遲緩的兒童不一定患有不可恢復的生理障礙。大部分的發展遲緩兒童只是與一般幼兒在知覺與情緒溝通上有一段差距,不過經過適當協助與療癒,仍有趕上正常兒童的可能,因此才有如上述老師用心教導,遲緩兒方能恢復正常學生的案例。疏於照顧,也是造成兒童發展遲緩的原因!在目前已知會造成遲緩的原因中,遺傳和環境因素的影響是最大的,包括:染色體異常、先天性畸形症候群、腦部發育異常,早產、缺血、缺氧、腦病變、家庭環境刺激、基因突變、先天疾病、後天疾病等。而家庭環境刺激中,忽視、虐待、家庭破碎都是可能因素之一。因此父母沒有妥善照顧小孩,還有可能間接犯了妨害幼童發育,如果身邊發現有小孩在生活中疑似受到不當對待,被忽略、遺棄或虐打,可通報社福機構或社會安全網-關懷e起來線上諮詢,幫助兒童獲得應有的保護與更完善的生活。 如何幫助發展遲緩兒?對於發展遲緩兒童,及早診斷和介入療育服務,是最好的方式。寶寶從出生到六歲是發展最快的時期,三歲前的孩子如果顯露疑似發展遲緩的徵狀,父母應盡快帶小孩至醫院做篩檢。而在早期診斷、早期療育的工作當中,並不是由任何單一個專業領域的工作人員就可以獨立完成。對於發展遲緩兒童的療育服務,最重要的就是跨專業領域的合作,例如最知道小孩身心狀況與生活細節的家長、作為整體評估的醫師、語言與動作表達的治療師、臨床心理師、特殊教育老師、社福工作人員等,透過個案或大或小的狀況,共同努力協助使遲緩兒邁向正常的生活。
-
2019-12-30 科別.兒科
嘉義長庚推「共同行為模式」 開啟ADHD孩童另一扇窗
嘉義長庚醫院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主治醫師陳錦宏,5年前創立台灣心動家族兒童青少年關懷協會,結合醫師、社工師、心理師等協助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家庭,提供醫學知識、分享教養方式,促進彼此成長支持,建立ADHD照護治療者與照顧者的共同行動模式協會。嘉義長庚醫院與社團法人台灣心動家族兒童青少年關懷協會今日上午在長庚醫院內,舉行「ADHD孩子與家庭長期社區照護共同行動模式」雲嘉工作站成立揭牌儀式,此模式在院內推動近3年,在社區服務超過1萬人次。陳錦宏指出ADHD分為3類型,分別為注意力不足型、過動型及混合型,其中顯著症狀,無法維持注意力、未能專注於細節、無耐心、愛講話、插嘴,容易暴怒,愛走動,精力旺盛,容易干擾他人。並非不專心或好動就一定是ADHD,陳錦宏說,症狀需維持6個月以上,夠嚴重,每項症狀群都有9項症狀,需符合6項以上,最重要造成功能上的損害,造成孩子在學習、人際、家庭的嚴重困擾。陳錦宏分享,服務個案中,1名ADHD的學童阿弘相當熱愛繪畫,但情緒及行為常失控,經常與低收入戶,獨自扶養他的父親起衝突,阿弘甚至曾報警,控告父親家暴,阿弘的父親一度想帶著孩子結束生命,直到透過陳錦宏以「共同行動模式」提供父子協助。在醫師及各方專業人員與父親合作努力下,逐漸改善阿弘的症狀,他的情緒不再經常失控,學業成績也逐漸進步,展現出阿弘的繪畫天分,在嘉義長庚醫院支持下將阿弘的素描製成馬克杯,並將馬克杯義賣所得捐贈給阿弘一家改善經濟狀況。陳錦宏說,「醫療不應只有在診間,醫療該擴展到家庭及社會群體,使它變成家族、部落,擴大醫療力量,使群體互相支持。」透過社區照護模式的場地及專業人員的資源協助,將醫療照護能量延伸到家庭與社區之中,擴充對兒童青少年精神心理健康,如ADHD、自閉症等相關醫療及諮詢服務。嘉義長庚醫院近期也從醫學中心延攬兒童青少年專科醫師李旻靜到院服務,成為雲嘉地區最多兒青專科醫師的醫院之一,盼未來建立兒童青少年精神科及訓練醫院,陳錦宏說,把握ADHD孩童6歲至16歲的黃金治療期,治療成功率高達9成。
-
2019-12-10 新聞.杏林.診間
進急診室小心4大地雷!2大謊言絕不能說...
急診資源運用成為醫界熱門話題。國民黨立委被門夾傷送台大醫院急診,政治人物為探視湧入急診,甚至停在重症區拍照,引發台大醫院企業工會痛批,不少醫護人員也紛紛不平。急診醫護在生死間搶救病患,不少醫師直言,救人是醫師天職,如遇到耍特權、輕症以及酒醉路倒,常令人翻白眼,相當無奈。 在此整理列出最讓急診醫師白眼的病人,請大家牢記,以免在急診誤觸地雷。急診鐵則:「快掛掉」比「掛號」優先急診鐵則包括:「掛號」不一定能先看,反而快要「掛掉」 可優先看;急診提供緊急醫療,無法「順便」看其他科;請「坦白」,不要跟急診醫師說謊,以免延誤治療。 「我比他早來,他為什麼先看?」急診室裡,常聽到病人大聲質疑醫師,「自己先到應該先看」,台北醫學大學急診科教授高偉峰表示,輕症病人抱怨等太久,是急診最常見的糾紛,但急診沒有先來後到這種事,以「檢傷分級」作為看診順序的依據。高偉峰表示,「檢傷分級」分為1至5級,1、2級為急重症,必須立即處理。3級則是明顯,病痛,如腹痛、呼吸急促,通常安置在輕症區,但須在半小時內處理。輕症掛急診 要有等的心理準備至於4、5級,則症狀相對輕微,通常以拉肚子、喉嚨痛、腳痛等病人最多,通常看門診即可,但如果執意至急診,就必須有等待至少1個小時的心理準備。不過,有些輕症病人卻搞不清楚,認為自己先掛號,為何護理師遲遲不叫他,比他晚到的人卻能先看診,引發不滿,有些人為此在急診室發飆,破口大罵。要求「順便」看診的病人也不少,部分輕症患者將急診室當成健診中心、醫美診所。林口長庚醫院外傷急症外科主治醫師傅志遠表示,有患者掛急診,主訴3天前撞到頭,嚴重腦震盪,要求做電腦斷層,及全套健康檢查,行徑誇張。傅志遠說,如果真為嚴重腦震盪,怎可能拖上好幾天,擺明為了做高階影像檢查而找理由。拒絕後,病人就在急診室大吵大鬧,認為醫師草菅人命、沒有醫德。臉上小傷急診 不可能順便做醫美也有臉上小傷的病人,一至診間就要求急診專科醫師替忙整形、美觀臉部,但急診醫師只負責止血、處理傷口,避免感染,怎可能幫忙做醫美。一名急診醫師透露,曾在診間遇到因為擠破青春痘,流著血的年輕人,自訴擔心失血過多而掛急診。事實上,這類症狀僅需擦藥、處理傷口,前後花不到5分鐘,想不通為何要浪費健保資源。急症病情變化瞬息萬變,如果並未完全告訴醫師身體狀況,常造成醫師困擾。急診醫師流傳急診2大謊言,分別是「我沒有喝酒」和「我沒有懷孕」。傅志遠,常遇到患者因酒駕而撞車,醫師詢問是否喝酒判斷意識狀況,但患者可能擔心事故認定或保險不理賠等,往往當下否認。否認懷孕也很常見,傅志遠曾收治女患者急診時稱肚子痛,必須照X光,但初步檢查認為是婦科問題,詢問是否可能懷孕卻一再否認,徒增醫護人員困擾。酒醉路倒成常客 急診醫師頭大另外,考量有難言之隱,「家暴」通常也不會直接告訴醫護人員,曾有女性患者到院時,頭破、臉上、四肢等處有明顯外傷,研判應該是受到家暴,須通報113,但詢問原因時不肯直說,只說是自己撞到。酒醉路倒則是急診常客,也是急診醫師最感頭痛的個案,幾乎都是熟面孔,被救護車送至急診,治療後恢復意識,通常無錢繳醫療費用,醫院只好自認倒楣,但過沒幾天,又被送來急診。急診已經夠忙 還有人上門騙錢除了急診奧客之外,最近幾年,不少急診醫師竟也遇上騙子,劇情大同小異,一名中年男子至急診求助,聲稱孩子腸套疊需就醫,因遺失健保卡,自己又是低收入戶身上沒錢,一邊說一邊哭,讓人起了憐憫之心。童綜合醫院急診部部長盧立華表示,該名男子拿著轉診單到急診,向醫師陳述孩子病情,腹痛、嘔吐、解出草莓果醬般的大便,診所醫師診斷為腸套疊,且有休克症狀,必須轉至大型醫院急救。該名男子演技一流,邊說邊哭,加上轉診單上清楚寫著專業醫學的英文敘述,好幾個急診醫師起了惻隱之心,連同護理人員,共捐了4000多元,供男子救急,還叮嚀他趕快送孩子至急診來,沒想到,他再也沒出現過。耍特權的病人 急診奧客第一名不過,讓急診醫師最感頭痛的還是耍特權的病人,傅志遠指出,「特權」型病人及家屬一到急診就開始攀關係,說自己跟院長或是哪個主任很熟,甚至搬出立委、官員,想盡辦法喬床位,但急診原本就有病床分配原則,主治醫師真的喬不動,「找我也沒用」。事實上,特定人物在醫院受到特殊待遇並非新鮮事,最近在只有醫師執照才能登入的匿名論壇,出現台大醫院「立法委員就醫或請託關照作業程序圖」,針對立委就醫特別情商醫師門診約診,急診流程也載明「安置重症區治療或觀察」,委員親屬或委員選民都有相關流程,載明種種關懷、情商、優先安排住院、檢查排程更改。對此,工會要求台大院方修正,並邀請第一線醫護人員等工會代表共同討論。立委就醫也應排隊,不應該讓特定人士不經由檢傷分類、直接插隊,考量維護所有病人隱私及就醫權利,都要平等。
共
5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