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30 失智.大腦健康
搜尋
失憶
共找到
58
筆 文章
-
-
2024-06-26 養生.家庭婚姻
媳婦不孕被婆婆逼離婚!前夫:「我媽生病」妳來幫忙輪流照顧 2大類婆婆女生要留意
俗話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個觀念至今影響很多長輩,他們非常堅持不可打破傳統。對於身為家中獨子或長子的太太,如果沒有生孩子,通常都會承受著極大的壓力。此外,華人社會中,婆媳相處的問題,也很常被拿來討論,其問題困難點在於婆媳關係涵蓋的面向太廣,如果又遇到不易生育的媳婦,在傳統觀念的束縛下,多數時候都呈現一種無解的狀態。根據蘋果日報報導,一名網友在「爆料公社」發文表示,自己結婚5年都沒有懷孕,去醫院檢查發現自己是不易生育的體質,因而婆婆逼迫她和獨子離婚。媳婦不孕被婆婆逼離婚5年的婚姻,即使有很多不捨和難過,但面對無能為力改變的現實,她也只能簽下同意離婚。甚至一度因此而失去生活重心,幸好有家人、朋友的鼓勵,才重新開始新的人生。婆婆生病,竟然還要求已離婚的媳婦照顧擺脫婚姻的束縛後,她以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著,有一份喜歡的工作,下班後有時去健身、有時看書充實自己,自由安排自己的時間。直到上個月,前夫卻突然打電話給她,頤指氣使的說:「我媽生病了,你來幫忙輪流照顧她。」孩子從小乖乖聽媽媽的話是好習慣,既然已經成年了,就應該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前夫竟然直接表達出:「我媽說我們結婚5年,也算我們照顧你5年,既然你沒能幫我家傳宗接代,難道不該還人情,幫忙照顧一下生病的人嗎?」面對如此無理的要求,她生氣的回嗆:「X先生,你有失憶症嗎?我們離婚了,那你媽又不是我媽,你沒資格要求我做事,我又不欠你的。」「抱歉,我忙著跟新男友談戀愛沒空,你家的事你自己處理吧!」此事放上網路,引起很多網友熱議:「到底是誰給他的勇氣?這種話都說得出口。」「做得好,不能生子就要離婚,這是甚麼心態,太欺負人了。」 2大類婆婆女生要留意在一個家庭中,媽媽是對孩子教育影響最深的人,其實女生在婚前就可以仔細觀察一下,未來婆婆是哪種教育型態人,像是以上述案例中,凡事都是「我媽說……」這種沒有個人想法的媽寶男,女生真的千萬要小心。兩性專家李芳蓓表示,主要將婆婆分為兩種類型:事必躬親型1.大小事都幫兒子處理好,吃飯、回家時間、衣服搭配。2.約會時常查勤。3.三不五時就會說:「哎呀,我兒子怎麼這麼瘦啊?」、「我兒子最近臉色怎麼都不好呢?你都煮甚麼給他吃啊?」面對這種媽媽,唯一的方式就是把老公當兒子照顧,你還要做的比她好,才有可能得到她的認可。性格開朗型1.媽媽想法較開明,也較會安排自己的時間。2.給孩子獨立成長的空間,放手讓孩子自己處理自己的事。3.對於兒子另一半的選擇,以尊重為原則,把媳婦當成女兒看待。這種婆婆好溝通、相處,女生遇到這種婆婆,一定要好好珍惜!延伸閱讀:.「終有一天我會在你的人生場景中缺席」一位罹癌母親教會我們的事.妻婚後默默付出,卻換來夫外遇找小三!專家點出婚姻手原因.無繳交期限!病危教師板書「最後的回家作業」:未來相遇時請告訴我你完成了※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
-
2024-06-25 活動.精彩回顧
【得獎名單公告】「失智・好好生活」講座:募集問卷
【得獎名單公佈】感謝大家對【令人在意難忘的失智照顧經驗】募集問卷的回應,得獎名單如下:▲瑩顧力EX(60粒/盒)/ 6名黃O萍 0971-XXX-716吳O芬 0920-XXX-620吳 O 0937-XXX-892陳O雯 0920-XXX-654陳O甄 0918-XXX-103吳O瑛 0933-XXX-501▲金盞花葉黃素EX+膠囊(30顆/盒) ,共6名阿 O 0976-XXX-966Ma O 0933-XXX-615嚴O書 0968-XXX-601杜O惠 0933-XXX-990林O玉 0930-XXX-007郭O欣 0922-XXX-809▲《盼望永存:一位醫者的失智旅程》,共3名尤O娟 0932-XXX-618陳O瑛 0958-XXX-553安O主 0982-XXX-9O5【領獎注意事項】→2024年6月24日(一)公布獲獎名單於元氣網活動專區,並發送e-mail通知獲獎者。→得獎者請於2024年7月2日(二)下午4點前,回覆寄送資料(姓名、寄送地址、郵遞區號、電話),提供不完整、逾期未回覆者皆視同棄權。→主辦單位擁有最終解釋權,並保留隨時修改、變更、暫停或終止本活動內容之權利,若有修改以本活動問卷調查頁、元氣網活動專區公告為準。→為確保獲獎者權益,本活動參與者務必於活動頁面留存正確之個人資料(真實姓名、聯繫電話、真實地址),並確認聯繫資訊皆為真實。「失智・好好生活」系列講座即將在6月29日(六)9:50-12:10,推出第二場實體講座。這次聯合報健康事業部、元氣網、《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粉團,聯手臺北市諮商心理師公會,邀請到擁有失智家庭心理健康促進專長的林其薇長照諮商心理師擔任主講者,屆時將以《其實我很在意—失智症照顧關係》作為主題,於臺北市大同士林婦女支持培力中心大禮堂,結合演講、角色扮演與自我照顧引導,帶領聽眾嘗試理解失智照顧關係中的苦樂、學習回應照顧者的在意、貼近失智家庭的心。 👉那些在失智照顧關係中的心情起伏跌宕和讓你害怕擔心的眼光! 👉那些好氣好笑又可憐的失智照顧經驗 👉那些說不出口的咬緊牙關和咬牙切齒 👉那些他與她遺忘了我卻還記得的事 👉那些我從沒準備好但不得不面對的事 👉那些我想做卻做不到的事 👉那些沒被聽見或成為「失憶」的「在意」
-
2024-04-30 癌症.其他癌症
不必遠赴德國,《淚之女王》洪海仁罹「膠質細胞瘤」台灣就可治療!女主角頭痛、失憶…都是腦瘤常見症狀
話題韓劇《淚之女王》劇中女主角因罹患「雲狀細胞瘤」,最後結局與男主角遠赴德國治療。醫師指出,這個病應是「膠質細胞瘤」,而且台灣就可以治療,不用遠赴德國。洪海仁得的「雲狀細胞瘤」應是「膠質細胞瘤」由金秀賢、金智媛主演的韓劇《淚之女王》日前播出大結局,劇中女主角洪海仁(金智媛飾)因罹患罕病「雲狀細胞瘤」,最後與白賢祐(金秀賢飾)遠赴德國治療。土城長庚醫院副院長魏國珍表示,雲狀細胞瘤的正式醫學名稱應稱為「膠質細胞瘤」,以雲狀為名形容應是戲劇效果,要形容腫瘤飄渺、沒有界線的特質;膠質細胞瘤是最常見的腦瘤,每十萬人中約有三、四人罹病,人數不多,但並非罕見疾病,劇中所稱罕見是指其治療困難,因為腫瘤很廣泛,難以透過外科手術切除,「我看了劇中的片子,腫瘤樣態確實很困難、廣泛。」「膠質細胞瘤與正常腦組織不易區分,手術不易清除乾淨,若切太乾淨又會導致神經功能後遺症。」魏國珍表示,人體具有「血腦屏障」,藥物不易進入腦部,膠質細胞瘤不易藉由手術清除的前提下,以超音波加微氣泡方式,可打開血腦屏障,讓藥物進入腦部作用,有效控制腫瘤,讓患者不必手術。魏國珍表示,長庚醫院正進行相關臨床試驗,已進入第三期,待未來通過成為常規治療後,外國民眾也能來台治療,台灣病人也不用到外國尋求治療。腦瘤分型多 常見症狀頭痛、噁心、情緒及人格變化腦瘤分型相當多,大致可分「原發性」及「轉移性/續發性」,原發性腦瘤又有良性與惡性之分。根據魏國珍撰寫的長庚醫院「腦瘤」衛教資訊指出,原發性惡性腦瘤中將近80%為膠質瘤,源自膠細胞。一般性症狀包括頭痛、噁心、嘔吐、第六對腦神經麻痺(造成複視),這些症狀主要反映出腦瘤造成的顱內壓上升。若腫瘤阻礙腦脊髓液循環,將造成水腦症,使顱內壓上升。患者心智狀態亦可能改變,出現如失語症、記憶力減退、注意力變差、情緒或人格變化等症狀。劇中女主角洪海仁亦有出現上述多種症狀。於去年3月病逝的龍巖集團創辦人李世聰也是罹患其一種腦部惡性膠質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GBM)。惡性膠質瘤的初期症狀不明顯,多數患者當發現時,腫瘤已經有相當程度大小。此疾病發生率雖較其他腫瘤來得低,但以現有治療方式如手術、放射治療、化學治療,不易根除且容易復發,相當棘手。花蓮慈濟醫院也致力從當歸萃取物中尋求治療腦瘤的契機十多年來,花蓮慈濟新藥創新研究團隊,希望能夠幫助腦瘤病患,改善生活品質,延長病患的存活時間,致力於新藥開發研究。先是發現當歸萃取物中的成分,有助於治療惡性腦瘤;進而於2014年,以細胞的壽命記時器「端粒酶」為標靶,從中草藥篩選出HK-001,能夠高度抑制「端粒酶」活性,並讓癌細胞快速老化。經多年努力,在動物實驗中,發現當歸萃取物EF-001,可以抑制癌症免疫檢查點PD-L1,增強惡性膠質母細胞瘤免疫治療效果,也就是說EF-001可以去除PD-L1關掉T細胞的「觸手」,T細胞就可以辨認出腫瘤,進而殺死腫瘤細胞,提升免疫治療的效果。再將EF-001與生物材料聚酸酐結合,貼在病患的手術切除部位。因為手術部位還會有殘存肉眼看不見的腫瘤細胞,貼片貼在手術部位,達到局部藥物高濃度、高滲透、長時效的特性,在手術處,緩緩地釋放藥性,用以抑制腦瘤細胞的生長,且對正常細胞毒性很低,降低對其他正常腦細胞的傷害。【延伸閱讀】.「殯葬天王」龍巖集團李世聰神經膠質細胞瘤逝!醫:幾乎是惡性,8症狀要懷疑腦瘤可能.淚之女王海仁可來台治雲狀腦瘤?長庚醫師這樣說.開腦植當歸貼片 抗惡性腦膠質瘤.疾病百科/腦瘤【參考資料】.長庚紀念醫院.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03-23 焦點.用藥停看聽
汪小菲指控大小S濫用的「使蒂諾斯」是什麼?曾經號稱助眠神藥,為何如今取得不易
汪小菲和大S離婚後風波不斷,昨天晚間再衝警局控大小S濫用藥物。兩年前,汪小菲的母親張蘭也曾指控小S每天吃20顆「思諾思」。思諾思即是「Stilnox」,台灣稱作「使蒂諾斯」,是治療失眠的短效藥物,上市時是號稱不容易產生依賴,因此被很高的期待,但上市後使用發現,仍可能成癮且有戒斷症狀,有人使用後還會失憶。「使蒂諾斯」是什麼?「使蒂諾斯(Stilnox)」主要成分為ZOLPIDEM TARTRATE,是一種非苯二氮平類安眠藥,雖然在臨床經常使用,但必須有醫師處方,在國內屬於第四級管制藥品,並不容易取得。林口長庚醫院精神科副教授級主治醫師張家銘表示,過去認為非苯二氮平類安眠藥比較不會成癮,但上市後的臨床經驗發現,並非如此。張家銘說明,早年使用的安眠藥是巴比妥類,因為副作用強,現在已經不再用於治療失眠。近年較最常被使用的鎮靜安眠藥物是苯二氮平類(BZD),安全有效,也可以用來治療焦慮、恐慌等,但長期使用可能會有依賴性、耐受性,不用則會出現戒斷症狀。非苯二氮平類安眠藥是短效安眠藥,同時也快速發揮藥效,張家銘說,過去的安眠藥必須服用後廿到卅分才發揮藥效,吃了之後,「要等一陣子」才會睡著。但非苯二氮平類安眠藥不同,服用後很快就入眠,加上又是短效,可以不用每天吃,也不容易產生依賴和戒斷症狀,一開始被認為是理想的安眠藥。非苯二氮平類安眠藥 長期使用未必比較安全不過,根據藥品上市後資料,發現有人服用後還是產生了依賴性,張家銘說明,因為速效,所以大腦很快就關機,有人對這種馬上就能夠入睡的感覺產生了依賴;再加上藥效短,大約一至三小時,有人睡醒之後又吃第二顆、第三顆,甚至愈吃多愈多顆。還有人睡到一半起來吃東西,打電話找朋友、回信電郵,甚至夢遊,但自己完全不記得,出現失憶症狀。有人醒來發現床邊怎麼有吃了一半的食物,有人被朋友告知半夜曾經通過電話。張家銘說,後來有愈來愈多證據顯示,非苯二氮平類安眠藥長期使用未必比較安全。曾經號稱助眠神藥,為何如今取得不易張家銘表示,考量患者使用安全,經過精神科醫學會與健保署多次研商,目前臨床醫師開立使蒂諾斯有所限制,每位患者每天用量最多不能超過兩顆,醫師如果想開更多的量,醫院電腦隨即跳出警示,醫師就算想多開都不行;也無法重覆拿藥,如果在A醫院已經拿到藥物,到B醫院就無法再取得藥物。張家銘指出,國內醫療院所對管制藥品管理嚴格,使蒂諾斯屬第四級管制藥品,取得不易。網路上有人以Stilnox為名販賣「藥品」,但根據我國法令,藥品不得在網路販售,更別說是制藥品,民眾切勿購買,以免購買成分不明的藥物,不但沒有藥效,還可能傷身。根據食藥署「食藥好文網」,說明鎮靜安眠藥物依藥效時間可以分為短效、中效、長效型三大類,每個人需要的安眠藥類型都不同。很難入睡,但睡著後可以一覺到天亮的人,適合服用短效安眠藥;若是夜裡多次醒來或者太早醒來,無法維持正常的睡眠長度,比較適合使用中效或長效型安眠藥。安眠藥種類短效安眠藥・功能:發揮作用時間快、藥效短,適合用來幫助入睡困難的人提前入睡。・商品名舉例:使蒂諾斯(Stilnox)・作用時間:服用後約0.5小時發揮作用,半衰期約2.4小時。・副作用:夢遊、健忘。・注意事項:(1)部分使用者會在服藥後無意識地做一些事情,例如吃東西、打電話,甚至出門遊蕩,但是隔天清醒後卻完全記不得。基於安全考量,應於臨睡前坐在床上服藥,並確保之後7至8小時的睡眠期間不受干擾。(2)不宜長期使用。(3)禁用對象:睡眠呼吸暫止症候群者、嚴重肝功能不全者等。參考資料:藥物百科/使蒂諾斯、食藥好文網「安眠藥這樣吃,有效又不傷身!」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12-28 醫療.精神.身心
新北國中生割頸案/目擊凶案留意出現3大壓力症狀!1表自我檢測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新北市發生9年級國中男學生和他班學生發生爭執,遭對方持刀劃傷頸部。精神科醫師提醒,事件相關學生,往後是否產生創傷後壓力症候群,需檢視有無敏感因子,並評估是否產生「身心壓力症狀」或「急性壓力症候群症狀」兩大指標,並由校方啟動輔導諮商系統觀察1個月,家長則要觀察孩子是否出現驚嚇、做惡夢、過度警覺三大症狀。觸發創傷後壓力症候群3指標衛福部嘉南療養院成癮暨司法精神科主任李俊宏說,對這類親身經歷的當事人而言,要特別關注心理狀態,因後續個案的相關回溯衝擊很大;至於現場目睹的學生,學校對他們而言應該是安全、可提供保護的場域,發生這樣的事件,會產生強烈的心理衝擊。至於,會不會衍生為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要檢視「有無敏感因子」,以及「是否出現身心壓力症狀」或「急性壓力症候群症狀」等指標。李俊宏指出,敏感因子指的是,相關人員過去若有心理創傷經驗,或事發當下本來就有憂慮或焦慮,這類孩子對事件更敏感,如果和雙方當事人是好朋友,也可能出現替代性創傷。一般而言,校園輔導諮商,在入班服務時,會針對事件跟班上學生做說明,李俊宏表示,包括案件發生衝突等,因為當下衝擊性太大,有些學生談及始末可能會覺得不明所以,當可以了解清楚時,心理衝擊會下降,要避免再創傷,要由專業人員介入。接著要評估個案是否有身心壓力症狀,或急性壓力症候群症狀,李俊宏指出,如產生病理性影響,需要轉銜到醫療院所做進一步治療,有些人可能會做惡夢、心情低落等,需要藥物協助,如果沒有到這樣的程度,可由學校端啟動治療團體,由輔導老師、諮商師、心理治療師等專業人員,引導成員間講述事件帶來的影響、感受,同時照顧他們心理健康需求。情緒影響逾1周 可能罹患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李俊宏提到,如果是鬥毆事件,相關目擊者的衝擊性,可能不會那麼高,若為嚴重的傷人事件,有8%至20%,可能誘發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如屬急性壓力症候群,建議觀察時間約1個月,有的人會慢慢遞減。李俊宏指出,如出現情緒上的影響、對外在事物麻木、做惡夢、在學校覺得不安心、坐立不安等,時間超過1個星期,就可能罹患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校園輔導諮商系統的老師入班服務時,就應該多加觀察。創傷太嚴重 也可能出現急性壓力症狀除了校方需啟動相關輔導機制,李俊宏提醒,家長也要觀察,孩子有無出現急性壓力相關症狀,包含做惡夢、坐立難安、過度警覺、改變現實感與自我認知等,代表創傷狀況太嚴重,大腦會啟動保護機制,阻斷與外界的連結,這也是為什麼有些人會出現失憶等狀況,或者不敢進教室、不敢接同學的電話等,都要特別留意、尋求專業人員協助。有的家長會擔心,孩子到精神科就診會不會就留下紀錄,李俊宏說,這方面可以先評估,因為有些急性壓力症候群可以透過口語治療,除非醫師認為有病理性症狀,才會需要藥物治療。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自我檢測量表您可以利用以下的簡易自填式問卷,自我篩檢是否有創傷後壓力反應,當以下 10 個題目中有 5 題以上答案為「是」時,請向相關心理衛生單位求助。1. 您有睡眠困難嗎?2. 您會感到憂鬱(如傷心、難過)嗎?3. 您對突然的聲音或未預期的動作會感到驚嚇嗎?4. 您變得較容易生氣嗎?5. 當回到突發事件的地方,會不會感到害怕?6. 您的情緒會不會經常容易波動?7. 您會感到身體易緊張嗎?8. 您會感到不願跟其他人談話嗎?9. 您會出現與意外事件相關的噩夢嗎?10. 您會有良心不安,對自己責難或感到愧疚嗎?(資料來源:衛福部臺東醫院衛教資訊)★珍惜生命,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11-24 焦點.元氣新聞
52歲科技主管拚過頭失智被迫離職! 透過「職務再設計」重返職場找回人生價值
「失智也能重回職場!」雲林縣52歲陳姓男子曾是意氣風發的科技主管,手下多名員工由他指揮,工作拚得有聲有色,是大家眼中前途無量的科技男,不料去年出現失憶併發重度憂鬱,被迫離開20多年職場,今年初被鑑定罹患年輕型失智症,在家休養1年多,最近在虎尾就業中心協助下重回職場,從高科技變成毛巾廠的操作員,「我要守住老公的價值!」妻子一句話讓他眼眶泛紅,化為重新出發的動力。52歲陳姓男子罹年輕型失智症 休養後重返職場去年還是知名科技公司高階主管的陳男,投入科技業20多年,原準備迎接美好退休生活,不料,去年卻出現記憶減退併發重度憂鬱,被迫提早離職,今年3月更被鑑定罹患年輕型失智症,在家休養一段時間後,今年9月虎尾就業中心協助他到毛巾工廠上班,重返職場。「他是個很有能力的人,我一定要守護他的價值」,他的太太不忍老公從原本的高階工作,轉換成現今揮汗的基層工作,但她堅持把老公回推回職場,就是希望藉由工作減緩智力退化,老婆一番話,在旁的他聽了不忍眼眶泛淚。「加油!我也會陪你走下去」,好心老闆一句話,讓他笑開懷,老闆說,比剛來時進步很多,甚至下了班還能跟太太一起去夾娃娃。陳的主治醫師說,上班工作對失智症而言有如兩面刃,過度工作或壓力太大,或者不上班缺乏社交互動,兩者都可能造成加速病情惡化,所以找一份「合適的工作」對失智者變得相對重要。因此,虎尾就業中心與其家人、雇主多次溝通、評估後,運用「職場學習及再適應計畫」及「僱用獎助措施」,幫他安排毛巾打包整理工作;新環境和新工作起先也曾讓他焦慮,但經過2個多月學習適應,如今已駕輕就熟,問他累不累,「還好啦!肖年頭家對我很好!」他抹去汗珠慶幸自己遇到好老闆。「職務再設計」協助失智者就業虎尾就業中心說,陳的工作雖單純但難免偶而出現健忘,為讓他適應,就業中心延長了職場學習時間並引入「職務再設計」資源,透過「工作清單」與「圖像卡」協助他完成任務;尤其老闆經常從旁鼓勵,讓他安心且愈加進步。勞動力發展署雲嘉南分署長劉邦棟表示,醫學統計全球每3秒就有1人罹失智症;國內失智人口也有增加之勢,衛福部資料顯示,失智症人口中年輕型失智(65歲前)約占9%,有時因未退休即失智造成家庭衝擊,因此,勞動部推動職務再設計,協助失智者就業。劉邦棟說,大家普遍認為失智就無法再工作,其實輕度失智只要經過認知功能治療或訓練,還是可重回職場,適當的工作也有助於延緩病況;勞動部希望透過多方合作破除企業對失智者的刻板印象,提供更多、更精準的職業,相關資訊洽詢虎尾就業中心(05)6330422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10-22 名人.鄒頡龍
鄒頡龍/〈從電影看醫學〉從《蒼鷺與少年》 談頭部外傷
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少年在一場大火中失去母親。和父親搬到鄉下,迎接他的是阿姨,也是懷了他父親孩子的繼母。少年蒼白而孤寂,進入新的學校,無可避免受到鄉下孩子的欺負、霸凌。回家的路上,少年拿起一塊石頭,狠狠朝自己頭部敲下去。這樣的頭部重擊,少年終於可以逃避不友善的同學、難以面對的繼母,卻也陷入好幾天昏迷;那頭上的傷疤,成為「惡意」的象徵。以上故事出現在宮崎駿今年復出的作品《蒼鷺與少年》。這部電影非常特殊,未曾做商業廣告或宣傳,卻在日本上映首日,票房便突破4億日圓。頭部外傷是指頭部遭受外力而造成的損傷。要判定頭部外傷嚴重的程度,需要了解格拉斯哥昏迷指數(Glasgow Coma Scale):包括睜眼反應,說話反應,與運動反應,正常人的指數是滿分15分,昏迷程度越重者的昏迷指數越低分,最低為3分。根據台灣神經外科醫學會的頭部外傷治療準則,可分為:嚴重 : GCS 3-8分中度 : GCS 9-12分輕度 : GCS 13-15分其中低危險性輕度頭部外傷是指:GCS score15分,病人並無意識昏迷、失憶症、持續性嘔吐及頭痛等症狀。中度或是嚴重的頭部外傷需要進一步醫療甚至手術。民眾較為關心的是「低危險性輕度頭部外傷」,醫師可能會請患者出院自行觀察。根據衛生福利部醫院「頭部外傷急診返家居家照護」建議事項如下:1.回家24小時內應每2小時叫醒病人一次,以確定病人清醒。至少觀察72小時,如發現無法叫醒,應馬上就醫。但極少數腦出血或後續症狀可能會延遲出現,故建議最好觀察3個月,尤其是年長者。2.常見有噁心、嘔吐、頭痛現象,請依醫師指示按時服藥。3.若是意識清醒,24小時內可先給予少許的流質食物。4.進食後如持續有嘔吐現象,則應盡速求醫並停止進食。不論進食與否,若有持續嘔吐(連續嘔吐大於等於兩次),則應盡速求醫並停止進食。5.多休息,避免過度用力及劇烈活動。6.若有意識不清,嗜睡,單側無力,視力模糊,複視等神經學症狀,應儘速就醫。另外,有心血管及腦血管疾病患者,自身用藥內容一定要告知醫師(例如抗凝血藥物),要注意本身可能有容易出血的狀況。《龍貓》、《魔女宅急便》,宮崎駿的動畫伴隨多少人度過童年。大師82歲了,今年再度推出《蒼鷺與少年》,令人驚喜!在這部動畫中,「現在-過去」、「善-惡」、「生-死」不再是對立的兩面,而是融為一體。片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手持武器的軍人竟然是鸚鵡!當高塔崩塌,這些軍人從那奇幻世界飛出的瞬間,又變回五彩繽紛可愛的鸚鵡。宮崎駿是不是暗示:這些鸚鵡軍人原本和你我一樣,只因參與戰爭,才在體制下滿手血腥?在筆者寫稿的時候,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戰爭正以殘忍的方式進行。但願《蒼鷺與少年》中片尾的場景能夠出現:仇恨與殺戮終將結束,藍天和煦暖風再現,和平能夠到來,用愛延續生命。(本文關於頭部外傷部分,承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急診部助理教授余紹華醫師閱稿,謹此致謝)
-
2023-09-29 醫聲.Podcast
🎧|酒後脫序是因酒精中毒?宿醉要怎麼解酒?關於喝酒的8大迷思,專業醫師解惑!
酒後脫序行為、酒駕肇事的故事層出不窮,台北馬偕醫院精神部資深主治醫師方俊凱表示,從醫學上來說,這些喝醉的行為就是酒精中毒的症狀;而酒精不僅傷肝又傷腦,尤其酒量越好的人越容易罹患酒精使用障礙症、成為酒鬼,情況嚴重到世界衛生組織(WHO)已將其列為影響全球十大疾病之一。🎧立即收聽 按右下角播放鍵↓以下我們整理8大喝酒相關的QA,大家喝酒前不妨多注意:Q1:酒後會吐真心話、亂性、斷片嗎?方俊凱澄清,酒精其實屬於中樞神經抑制劑,少量喝會活躍血清素、多巴胺迴路,吐真心話、亂性,釋放平時被理性抑制的情感與本能的衝動,但隨著攝取更多酒精,接著運動、記憶功能被鎮定下來,喝酒者無法走直線,引發酒精性失憶症,也就是斷片,喪失酒醉至清醒期間的記憶,「從醫學上來說,這就是酒精中毒。」Q2:應酬喝酒會變胖嗎?酒精有「液體麵包」之稱,每1公克就有7大卡,與脂肪的熱量相相近,且會引發一連串身體反應,使得食慾增加、降低飽足感、脂肪堆積,尤其是讓腹部、肝臟變胖,形成「啤酒肚」和脂肪肝,所以建議民眾應盡量選擇低醣的酒,先吃蛋白質食物減緩酒精吸收,增加飽足感,最重要的是減少喝酒,「熱量不會騙人,有進去就會變胖。」Q3:社交場合中如何避免喝醉?在社交場合中,喝酒成為不可避免的事,那要如何避免喝醉?方俊凱表示,酒主要是經由胃吸收,所以應從阻斷胃吸收的方法著手,像是喝酒前,民眾可先吃油類食物墊墊胃,或吃胃乳,使其附著在胃壁黏膜上,形成保護薄膜;但喝水、牛奶的效果就有限。Q4:隔天的宿醉頭痛,有哪些解酒方法?當飲酒過量,身體無法完全代謝分解酒精,隔天就可能出現頭痛、腸胃不適、想吐等宿醉症狀,方俊凱說,為了降低酒精傷害、加速肝臟分解酒精,民眾可在喝酒前、後攝取蜆精或含有薑黃成分的物質,「日本藥妝店都有販售這些解酒品,但台灣卻不普遍,因為國人都沒有保護習慣,常常讓肝、腦壞掉。」方俊凱指出,酒精代謝會大量消耗、阻斷腸胃道吸收維生素B群,加上酒有利尿作用,讓水溶性維生素易被排出體外,其中又以維生素B1消耗最多,進而缺少合成血紅素的成分,造成貧血,讓人喝酒隔天感到疲倦,因此建議喝酒前、後應適當補充維生素B1,常常飲酒的人更應每天攝取100毫克。Q5:混酒容易醉嗎?調酒又稱雞尾酒,指的是含有酒精的混合飲料,常見的有瑪格麗特(Margarita)、莫西多(Mojito)、馬丁尼(Martini)、長島冰茶(Long Island Iced Tea)等等,因為加入果汁、糖漿、氣泡水、果醬等,減少酒本身的味道,所以受許多女生歡迎。也會擔心混酒是否容易讓人醉?方俊凱表示,原因並非是混酒本身,而是混酒讓人無法判斷實際的酒精攝取量,且添加物讓人覺得在喝飲料,忘了調酒的基底其實是高濃度的蒸餾酒,導致無形中攝取過多酒精,「威士忌一直喝、一直喝也會醉。」Q6:喝酒睡一覺醒來就可以騎車、開車上路嗎?方俊凱說,大部分酒駕班裡的人都是喝酒睡一覺醒來就上路,但忽略了喝酒會造成肝臟發炎,難以代謝酒精,理所當然過不了酒測,「即使不容易醉,體內累積的酒精濃度仍高。」而有酗酒傾向的人代謝完酒精,會出現抖、焦慮等戒斷症狀,此時也不適合開車,若無這些戒斷症狀,代表腦內還是有酒精,因此建議,民眾喝酒完後絕對不要駕駛交通工具,2、3天後再自行上路,對自己及他人安全較有保障。Q7:為什麼有些人不容易醉?酒量越練越傷身?每個人的酒量、喝酒後果依基因而異,方俊凱解釋,肝臟分解酒精的酵素可分為乙醇脫氫酶(ADH)、乙醛脫氫酶(ALDH),前者決定酒量好壞,功能差者易感覺飄飄然,但也會出現斷片、語言失控、運動失調;後者決定器官是否受損、宿醉,功能差者易臉紅頭暈、噁心嘔吐、心跳加速,「因此喝酒臉紅不是循環好,而是缺乏解酒酵素。」有些人會透過增加飲酒頻率、攝取量練酒量,減少酒後不適感,但方俊凱說,這只是增加身體對酒精的耐受力,酒精分解能力仍不好,「酒量好或練酒的人因為不容易醉,反而喝更多酒傷身。」根據2021年美國國家酒精濫用和酒精中毒研究所資料,酒精會傷害大腦、心臟、肝臟、胰腺、癌症、免疫系統等,並會提高罹癌風險,現已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列為第一類致癌物。Q8:飲酒上限多少?有不適合喝酒的族群? 「世界衛生組織也建議,最好都不要喝酒。」方俊凱表示,民眾社交應酬、日常放鬆無法避免飲酒,因此衛福部今年7月公布每日飲酒酒精標準量,以10公克純乙醇為一單位酒精,男性一日最多只能攝取2單位,女性則為1單位;因女性消化酒精酵素的能力較差,故為「男:女=2:1」。以酒精濃度5%的啤酒來例,男性一天不可超過4杯、約508毫升,女性別超過2杯、約254毫升,否則容易傷身且成為酒癮者。方俊凱也提醒,罹患特異性酒精中毒症的民眾喝一點點酒,就會精神錯亂或直接醉倒,完全不適合喝酒。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延伸閱讀:喝酒斷片要小心酒精成癮!馬偕醫院11月將成立台灣戒酒及酒癮防治中心方俊凱小檔案現職:馬偕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學歷:國立陽明大學生物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博士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護理學院生死教育與輔導研究所碩士中國醫藥大學中醫系醫學士經歷:馬偕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主任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台灣心理腫瘤醫學學會理事長Podcast工作人員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製作人:韋麗文主持人:周佩怡、滾宬瑋音訊剪輯:周佩怡腳本撰寫:周佩怡音訊錄製:滾宬瑋特別感謝:馬偕紀念醫院
-
2023-09-21 醫療.腦部.神經
為何有些事情忘記以後,無論怎麼做都回想不起來?專家曝關鍵
遺忘的好處當我們忘記事情時,大腦中發生了什麼事?每個神經細胞的外膜上都有許多樹突,這些刺狀物會隨著記憶的建立而數量倍增,並隨著遺忘而收縮或變稀疏。所有動物都有這種狀況,從蒼蠅到人類。這種分子平衡涉及兩種機制:一個用於記憶,另一個用於遺忘。如果樹突沒有收縮或變少,動物就無法用新的記憶來取代舊記憶。在迷宮中找尋出路的老鼠,也無法找出各種替代路徑。舊記憶不動的話,動物就無法用新記憶求生存。大家都會覺得遺忘是缺點,想不起事情的時候,還會責怪自己。我們還會害怕,記憶力衰退是阿茲海默症的前兆。這種恐懼是毫無根據的,隨著年齡增長,正常人難免都會有失憶、失神的時候。這不是心智衰退的跡象,而是大腦多年來接受和處理過量的資訊,偶爾會當機。有一派神經科學家認為,老年人記憶力衰退,是為了保住一些特定的回憶,所以得篩選不斷湧入的資訊量。因此,他們搜尋記憶資料庫的時間會更長,還常常找不到。也就是說,偶爾想不起事情並不是大腦退化,而是年齡增長的必然現象。因此,老年人經常用來挖苦年輕小伙子的話,或許還真的有點道理:「我忘記的東西比你所知道的還要更多。」《遺忘本能》的作者、精神病學家史摩(Scott Small)談到「忘記」的好處:無論生活多麼一成不變,唯有不斷更新現有的記憶庫,才能適應快速改變的世界。想要居家大改造的話,就得先拆除現有的裝潢。同樣地,科學家已經證實,為了適應環境變化、展現行為彈性(behavioral ¬exibility),大腦就必須在記憶和主動遺忘間取得平衡。「遺忘」不會一次到位,而是會一點一滴的消失,而最先忘掉的就是細節。隨著時間的流逝,你會遺忘所有細節,但那件事不會從你的心智雷達中完全消失,只是會逐漸淡去,就像古老的拍立得照片一樣,從鮮明到褪色,最後只剩模糊的灰色輪廓。儘管如此,照片中的人物或物品仍然在,只是失去了色彩。從記憶到遺忘的過程通常很緩慢,而且總是斷斷續續的。拍照時,如果有人跟我交談,那麼我對這張照片的記憶絕對會更加深刻。只不過,跟照片不一樣,對於同一個事件,大家的回憶會有所分歧,特別是在瑣碎的事情上。隨著歲月的流逝,當事人的記憶會有所不同,因為事件發生時現場有許多要素,而他們對這些要素的感受也不同。有時多問幾個在現場的當事人,就可以化解這種分歧。但後面我們會提到,若當事人採信了錯誤的訊息,或受到「煤氣燈效應」所操控,那他的記憶就會被汙染。此外,被遺忘的事情,只要透過仔細的提問就可以找回來,比如在法庭上會用到的交叉質詢技巧。但有些事情是真的忘記了,無論使用什麼方法都想不起來。但我們總會期待,只要有適當情境或提示,就能找回那難以捉摸的記憶。例如,許多人會夢到多年來從未想起過的人、事、物。可想而知,這些記憶仍舊完好無損,但不知為何,直到做夢時才會出現。這裡有條簡單的原則;如果某段記憶內的各項訊息不再適用於任何目的,那麼它就不太可能被回想起來。舉例來說,如果你經常旅行,就不太可能記得所有住過房間的號碼。如果有線索的話,你可能會記起一些,比如門牌設計很特別的飯店。如果你忘光了也沒關係,事實上,有些飯店你多年來只造訪一次,所以房間號碼這種細節就沒有用處了。因為你的大腦從未主動將這項訊息從短期記憶轉移到長期記憶,所以你離開飯店不久後,就會忘記那房間的號碼。大腦按照實用原則在運作,所以只會記得重要的事情,小事情則會自動被遺忘。這個功能實在很有意義。※ 本文摘自《記憶強化全攻略:美國最機智的神經科醫師教你運用聯想力,活化大腦、延緩失智,讓人生更有品質》。《記憶強化全攻略:美國最機智的神經科醫師教你運用聯想力,活化大腦、延緩失智,讓人生更有品質》作者:理查‧瑞斯塔克 譯者:劉宗為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3/08/29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9-10 失智.大腦健康
哈佛大學最新研究:每天半匙這款橄欖油 失智死亡風險降28%
根據統計,全球有超過5500萬人罹患失智症,沒有什麼比目睹摯愛的親人與失智症奮鬥更讓人揪心。近日一項新的研究顯示,經常食用橄欖油可使罹患失智症的風險降低28%時,讓許多人又重新燃起了希望。失智症有多種不同形式,阿茲海默症、血管性失智症、路易氏體失智症及額顳葉型失智症,但無論對患者或他們的家人、朋友來說,處理失憶都是一種折磨。這項大型的研究對參與測試者展開長達30年的追蹤調查。參與者每四年都會收到一份問卷,評估他們的飲食習慣。結果發現,無論受測者的飲食品質如何,如果每天攝取半湯匙以上的橄欖油,他們死於失智症的風險比很少或從未攝取橄欖油的人減少了28%。此外,如果用橄欖油取代一茶匙的沙拉醬或人造奶油,也能降低失智症風險8%-14%。哈佛大學陳曾熙公共衛生學院博士後研究員泰西爾(Anne-Julie Tessier)表示,該項研究強化了推薦使用橄欖油等植物油的膳食指南,並證實這些建議不僅對心臟健康有益,且有助於大腦健康。她說,以橄欖油這種天然食材來代替人造奶油和市售沙拉醬等油脂,是種安全的選擇,可降低罹患失智症而致命的風險。大家可能認為所有的橄欖油都有益健康,實際上只有一種橄欖油對健康具有最大效益。關鍵在於「特級初榨」(extra-virgin)這幾個字。另外,選擇經認證的有機產品,更有加分效果。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3-03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年齡與健康
編者按:本週的主題是「醫者面對困境的感觸」 一位年輕醫師列舉多種醫者感到無能為力的醫療情境,而最後慨嘆「長存信、望、愛」,並自我勉勵:「遺憾的有一天可以圓滿,離散的有一天都可以團圓。因為人世間最大的仍然是愛。」一位中年醫師深深體會面對病人的痛苦,不是單純的醫學能夠解決的,也需要佐以同理心來傾聽家屬及病人的需求及感受。行醫路上,即使有些病人無力救治,但在行醫的過程中,希望能讓醫護、病人及家屬三方盡量沒有遺憾。一位在美行醫多年、年近退休之齡的癌症專科醫師更提出老年病人有各種不同的人生態度,強調行醫需要了解並尊重病人自己對生命的態度以及家人對病人病情的了解與看法,而後量身定做。 延伸閱讀:醫病平台/ 才剛出院,現在要不要再送醫?醫病平台/ 最後的愛是手放開?週末值班,醫院的醫師通知一個血液科會診。這是個69歲的婦女,因為體力愈來愈弱,呼吸困難,兒子敦促她去家庭醫師的診所看病。血液檢查發現非常嚴重的貧血,血色素只有5(正常值大約12-16)。家庭醫師立刻將她轉送醫院繼續診查與治療。急診室給她兩袋的紅血球輸血,血色素上升到8.5(美國的血袋單位大約是450 cc,台灣則是250 cc)。因為她是個老菸槍,又有20公斤體重減輕的病史,急診的醫師也做了電腦斷層檢查,確定沒有癌症的跡象。走進病房,這位仍然很蒼白的病人有各樣老菸槍的特徵:乾燥皺褶的皮膚,低沉的音調,每隔一兩分鐘咳嗽一次——那種很多濃痰的咳嗽聲。她雖然只大我5歲,卻已經諸多慢性病纏身,看來像個89歲的老人。她的故事,我們留到文章的盡頭再敘。容光煥發的「老人」美國影壇的長青樹珍方達,已經很久沒拍電影,但是最近她跟幾個「年紀不輕」的著名女演員拍了一部喜劇電影叫做「80 for Brady」。我好奇地查了一下這四位演員的年齡。雖然演藝人員也許投資很多金錢、時間與精力保持年輕的容顏,有的人還是老的很快,有的人卻青春永駐。珍方達已經85歲,臉上幾乎沒有皺紋,脊骨直挺,身材仍然像個25歲的美女。雖然我稱不上是珍方達的影迷,她多彩豐富的人生是令我讚賞的。她保持青春的秘訣是什麼呢?我猜,不是基因的因素,因為她的父親只活到77歲;而是她積極的人生態度,從反越戰到支持女權及環保,以及運動養生(在80年代,她還以銷售在家運動的錄影帶出名)的緣故。前幾天,美國拜登總統發表他的年度國會報告。他的政治對手及媒體喜歡喧染他的「老態」,嘲諷他行動遅緩,滿臉倦容,常常説錯話。出乎意料的,他的演講很長,內容豐富精要,不同的議題串聯的毫無洩隙。最精彩的是他講到美國國債頂限時,共合黨議員噓聲不斷,卻讓拜登反將一軍,同意絕對不砍退休醫療保險(Medicare)及社會保障給付(Social Security)的預算。一位總統史學者稱讚這場演説積極地與聽眾應對,是三度空間的演講,將會歷史留芳。拜登在兩年前參選總統時,已經78歲,現在是80歲了。他走路的樣子的確露出老態,但是他在週末仍然常常騎單車健身;他的總統行程包括日常的會議、訪視民間、參與國際會議等等,並不比過去的總統輕鬆。很多人,特別是媒體,對拜登總統的年齡大做文章,認為他的年紀太大,不應該下次(2024)競選連任。美國政壇有好幾位超過80歲的人士,卻仍然精力旺盛,智慧滿滿,他們大可以在家含貽弄孫,但是他們熟悉政治議題與政治運作,基於使命感與愛國心,他們持續從政。在我看來他們不是國家的包袱,而是福星。老人與疾病因為癌症的機率通常是跟著年齡上升的,我經常照顧高齡的病人。因為癌症照顧上的特殊情境,病人與醫護人員的情感是親密的,除了常規的病史之外,病人的生活常規、人生的抱負與期待,繪成每個病史的完整圖畫。87歲的A先生,太太在10年前因為卵巢癌過世;他和他17歲的老狗獨居,天天出去散步,兩個女兒經常約他出去吃飯,公寓的鄰居是一對來自德國的科學家與他們的小女兒,是他遠親不如近鄰的良伴。A先生的生活是安定從容的。當他診斷第四期肺癌時,他問了許多好問題,包括選擇不做治療。我們最後決定用副作用低的免疫藥治療。他不僅沒有發生副作用,腫瘤幾乎完全消失了,生活作息大致如常。81歲的C先生也是一位獨居老人,因為他的太太有嚴重的失憶症,住在他家對面的養老院,方便C先生天天探訪。C先生手不離卷,總是帶著他的iPad,立時將他的抽血報告輸入iPad檔案,以便掌握自己的病情。他的骨髓增生不良症候群最後進展成急性血癌,他知道他的預後不好,但是不願意放棄治療。他的太太在這個時候過世。雖然她的死亡不是無預期的,C先生的傷慟令人不忍。一個月後,C先生也在他的子孫環繞中,安然離世。照顧C先生兩年,我們的默契像是知己的朋友。有一天,不忍他一週兩三次要來到診所輸血,他讀了我的肢體語言,主動回答我的問題「Why are you trying so hard?」,他説他一生做事總是堅持到底。我只能盡力地讓C先生走完C先生的人生路。B先生過去在74歲時得過淋巴瘤,接受化學治療,不僅沒有太多副作用,12年來他的淋巴瘤也都沒有復發。B太太是一個退休的護士,是B先生的守護天使及發言人。B先生因為有肺氣腫,右肺的下角有些結疤組織,每年都做一次電腦斷層追蹤。B先生去年8月的電腦斷層在右上肺出現新的腫瘤,右肺門也有腫大的淋巴結,高度懷疑是肺癌,正子攝影發現肝臟也有一個小亮點。後續的診斷過程不太順利,一度考慮要進行手術切片。外科醫師在團隊會議時,質疑以B先生的年紀這樣做值得嗎?就這樣拖了三個月,肝臟的病灶變大了一些,穿刺證實是轉移的肺癌。我認識B先生一家人12年了,知道他絕不是外科醫師所描述的脆弱老人。86歲的他,照顧庭院——夏天割草,冬天剷雪,都是他一手包辦。每個禮拜也定期去健身房運動三、四次。印象中,B先生總是開開心心的,問他有沒有任何不適,他總是回答「Fine and dandy!」。B太太則是寢食難安,心裡明知道四期肺癌的預後不好,卻一直央求我不能退休,要好好地照顧她的「男朋友」,她要他活到百歲。人生的驅動力那位嚴重貧血的病人,幾年前,在她先生因慢性肺病過世後,她沒有煮飯的驅動力(不知道煮給誰吃),於是有一頓沒一頓的,不知不覺的,幾年下來體重掉了20公斤。抽血檢查發現她的維他命B12低到測不出來。B12只存在動物性食物,但是通常我們每日的B12需求量只有1微克(microgram),除非是吃純素,一般人很少因飲食習慣的原因發生B12缺乏的狀況。另外,有時候病人因為血液中有自體免疫抗體,阻擾腸胃道B12的吸收。這還有待進一步的檢驗。但是那種失去人生驅動力的心境,大概是她的健康狀況日走下坡的主要原因。我一生中照顧過的高齡病人不知繁幾。該不該做檢查?該不該治療?每個病例的決定因素可能都不一樣。有時候看似簡單的檢查與治療,到頭來一點也不簡單,讓我遺憾自己先前的決定。多年前,有一個85歲嚴重失智的病人,因為貧血逐漸惡化來看診。她的女兒非常孝順,每天都去療養院看她。我判斷這個病人大概有骨髓增生不良症候群,需要做骨髓穿刺做診斷。在跟她的女兒解釋這個病是如何治療的,以及骨髓穿刺的過程,女兒同意讓媽媽接受檢查。通常,我在操作骨髓穿刺的過程會一直跟病人交談,減輕他們的焦慮,預告他們下一個半分鐘是最痛的時候,但很快就會完成了。這位病人並沒有交談的能力;她在檢查檯上呻吟扭動,讓她的女兒和我很不忍。做完檢查時,她的驚恐的眼神無言地問我:「為什麼妳要傷害我?」雖然她的後續治療只是每週一次紅血球生長素皮下注射,這對失智日易加深的她還是太大的負擔,在一兩個月後,女兒就決定停止治療,接受安寧照顧。結語B先生和B太太將他們的願望與信任交在我手上。我知道B太太説要B先生活到100歲是譬喻不是言實,我們很坦承地長談這個癌症不太可能治癒的事實,但是我答應他們會盡最大的努力照顧B先生,選擇對他的生活品質影響最小、但仍然有好的療效的治療。他11月中開始做免疫化療,雖然比平常疲倦一些,沒有太多其他的副作。上星期的正子攝影報告超過我預期的好。B先生和B太太還有太多人生的計畫,我很高興有機會跟他們合寫下個章節。
-
2023-02-28 養生.人生智慧
「戇膽」為我帶來無所畏懼的勇氣!不戇,怎麼知道自己行不行?
我媽很會生、很愛生、很容易生。家裡每一年半就會多一個新生兒,幾乎是小小孩就要練習照顧小小小孩。大妹從小貪生怕死,阿嬤到處跟人說我妹怕死,還好阿嬤不是里長,不然她大概會藉由廣播讓全村都知道我妹很怕死。到現在我只要想起那一段往事,耳邊都還會響起阿嬤正在罵坐在高腳椅上不敢自己下來兩歲的大妹:「哩謀號(妳沒用)。」當時被我媽染了整頭金髮的妹妹寧可在椅子上狂哭一下午,也不敢自己跳下來,阿嬤沒有因為我妹的金髮把她暫時當成是外國孫或是客人,對大妹的嚴格到現在我還記得一清二楚。童年時我跟大妹、二妹一起住在阿嬤家,某天下午天氣正好,阿嬤午覺醒來後提議到姑婆家玩。我們最喜歡姑婆家了,因為有冰涼的冬瓜茶可以喝,只有我跟阿嬤會騎腳踏車,一腳輕鬆的跨上腳踏車,我的後座載著當時六歲的二妹,按照常理,大妹應該跨上阿嬤的後座,但阿嬤異於常人,從停車間牽了一輛腳踏車放在她前面說:「妳自己騎。」「阿嬤,可是我不會騎腳踏車。」「那妳就想辦法會,不然不要去。」阿嬤丟下這句話。「然後呢?」某次聊到童年回憶時我緊接著問妹妹,在我的腦海裡完全沒有這段記憶。「然後我就牽著腳踏車,看著妳跟阿嬤還有妹妹騎走了,我一個人在院子裡哭,哭了很久妳們終於回來了,妳還跟我說姑婆家的冬瓜茶很好喝,姑婆有多給一包讓妳帶回來給我,但妳半路太渴就喝光了。」難怪我完全失憶,原來我也是妹妹童年悲慘回憶的幫凶之一。「所以我們回來妳就學會騎腳踏車了嗎?」「怎麼可能。」我妹給了白眼並且大吼。大妹很怕下雨,只要一下雨就會怕得不敢出門。「哩謀號。」後面偶爾會加上:「頭這麼大還怕淋死。」我們有一輛三輪車,我常載著妹妹在院子裡以腳踏車最高時速狂飆,過彎偶爾會翹孤輪,聽著妹妹在後座的哀嚎尖叫聲讓我樂在其中。有天我又在院子狂飆三輪車時,突然下起西北雨,夏天的西北雨非常恐怖,根本是老天以倒水桶的方式潑灑下來,我一看苗頭不對,當機立斷決定棄車逃進屋,坐在三輪車後座的妹妹因為被車子卡得剛好,想逃也逃不了,連人帶車在院子裡被大雨淋到哭,邊哭邊喊:「我會被淋死,我會被淋死。」阿嬤見傾盆大雨她一個孩子不懂得躲,還坐在車上淋雨說會死,去救她的同時嘴裡也罵著:「哩戇慢(笨拙),伍夠戇慢,雨來了也不躲,這麼怕死。」現在看來,阿嬤罵人的花招真的非常有趣,如果生在這年代應該是個名嘴,罵人不需要髒字還能罵到祖宗十八代的超級名嘴。大妹從小謹慎的個性在阿嬤看來,就是一個「怕死膽小」的孩子,這也是為什麼她小名叫慢慢,因為做什麼事都很慢。如果我妹是「慢慢」,那「快快」就非我莫屬。從小我就「膽大包天」,我媽雖然生了五個,但似乎把膽子都給我了。我上幼兒園第一天就用石頭把同學打到頭破血流,老師要媽媽把我帶我回家,才小班就被退學。換了另一家標榜愛的幼兒園,上學第一週就跑出學校大門,一個人走在都是砂石車經過的馬路上,被隔壁的水果攤阿姨帶回家,媽媽氣到去幼兒園跟老師理論,老師說妳家這個孩子太難管、太皮、講不聽,妳帶回家吧!才小班就被退學兩次,媽媽只好把我送回雲林跟阿公阿嬤住,希望鐵面無私的阿嬤可以管得動我。不管我再怎麼皮,阿公都很包容我,包括去田裡把人家的牛繩子解開放走、拿竹竿打牛屁股讓牠狂奔、打開阿嬤的雞鴨籠、把雞蛋拿去餵狗,還有那件我被笑了四十年,拿羊大便吃的事。阿公對我的無限包容並沒有一樣出現在阿嬤身上,在她眼中我膽大包天,如果不嚴加管教以後一定會作奸犯科、無法無天。如果阿嬤是女版包青天,我就是女版的淘氣阿丹!當包青天對上淘氣阿丹,天雷勾動地火,一個沒事就賞你大板、一個怎麼打都不怕,繼續調皮搗蛋。阿嬤最常對我說:「哩謀號。」「歹路不可走,謀就撿角(沒出息)。」阿嬤就是一個講話這麼不好聽的人,只要有人不順她的心,就會把畢生所知道的髒話和難聽話一起罵出來,不管那個人是誰,即使是當時才四歲的我。我四歲的時候,家裡已經有兩個妹妹,媽媽在臺北努力問仙姑、拚生兒子,我和兩個妹妹小時候都住在阿嬤家。當時的搖籃是麵粉袋縫製而成,兩邊架著三角形竹竿,孩子躺進去後麵粉袋就會往下沉,搖籃牽了一條長長的棉繩,方便大人看電視或是在床上時可以拉扯棉繩讓搖籃持續晃動。那天,不滿一歲的二妹躺在麵粉袋做成的搖籃裡昏昏欲睡。吃完午飯後,阿嬤讓我繼續把妹妹搖睡,她要去煮綠豆湯,就把棉繩交到我手上,教我怎麼拉才能讓搖籃持續晃動,聰明如我一教就會,搖得順手後阿嬤就離開房間去煮綠豆湯。我手上的棉繩一拉、一放、一拉、一放,不到五分鐘就覺得無聊。我把棉繩放下,用腳踢搖籃棉袋,每一腳都正中妹妹的身體,藉由這樣使力讓搖籃繼續搖晃,四歲的腳一踢、再踢、又踢,實在太開心了,就像是盪鞦韆一樣,我越踢越開心、搖籃越盪越高、越盪越高,最後高到不可收拾停不下來,我眼睜睜看著搖籃三百六十五度翻了一整圈,然後妹妹就在搖籃晃到最頂的時候,摔到地上。驚天動地「哇!」的一聲,摔到地板上的妹妹大哭,我嚇得趕緊撥開麵粉袋「撿」起她。阿嬤衝進房間,看著我慌亂的收拾殘局,那倒下來的搖籃架還有躺在地上嚎啕大哭的妹妹。阿嬤順手拿起旁邊的不求人搔癢棒,往我身上一陣狂打,嘴裡還喊著:「妳不情願就說,為什麼把妹妹推到地上?」「哩謀號,連搖個搖籃都可以弄倒妹妹。」「哩撿角,還不如現在就離開這個家。」四歲的我聽了,馬上收拾了幾件衣物,走出阿嬤家大門,那是一條兩邊都是水溝跟田的道路,兩公里的盡頭處便通往大馬路。我一邊哭、一邊走、一邊期待遇到阿公剛好從田裡回來救我,我走得很慢、很傷心,眼看都快走到馬路上,阿公怎麼還沒出現?反倒是馬路盡頭的鄰居阿婆看見我一個人腳上到處都是被打的傷,邊哭邊走說不要回家,擔心我一個人是可以走到哪?好說歹說硬把我拉回家。回家後阿嬤見到我被鄰居帶回來,也不知道是丟臉轉生氣還是真的太火大,劈頭就罵我不情願搖妹妹、把妹妹推到地上,年紀小小不知好歹還想離家出走、劣根性太強無法管教 所有難聽的話都說盡了。......好不容易哭到阿公回來,不管我做了什麼離譜的事情他總能寬容看待,他知道我不是故意把妹妹推倒在地上,也知道四歲的我要離家出走該有多大的勇氣,他黝黑的臉露出白牙對我笑了,幫我把臉擦乾,舀了阿嬤生氣中滾好的綠豆湯,讓我吃完後就不要跟阿嬤生氣了。一直到我成年,阿公每次說起這段往事都還是笑容滿面,說我「戇膽」,年紀這麼小還敢離家出走,走整天可能連村子都走不出去,是能走去哪?但講到最後也總是不忘鼓勵我,「戇膽」不是每個人都有,尤其在面對困難挑戰的時候,戇膽可以帶來勇氣和幸運。阿公慧眼識英雄,阿嬤一眼識破我是狗熊。我離開學校後的人生真的很順遂,從來沒有寫過求職履歷表,學校一畢業,老師就幫我介紹了一份工作,我的「戇膽」讓我不擔心自己缺乏職場技能,勇敢去了。第二份工作是前老闆介紹,工作性質從美術變成企畫,一個我完全陌生沒接觸過的領域,我的「戇膽」又再次幫我度過轉職,先接了再說,總是會有辦法,結果第二份工作一做九年。後來創業做「小小PETIT」時,周圍朋友都跟我說不會成功,就連老公都不看好,這門生意能創造多少業績?但我再次憑著「戇膽」,讓品牌一年比一年好,到現在也已經邁入第七年了。我文筆不好,作文很爛、成語亂用,但「戇膽」讓我寫了四本書。我想,是我的戇膽為我帶來無所畏懼的勇氣。我想,是阿公肯定我的戇膽,為我的人生帶出精采。不戇,怎麼知道自己行不行?(本文摘錄自圓神出版《心中住著野孩子》)關於作者作者/凱莉哥.部落格:www.kelly25.com.Facebook:村子裡的凱莉哥.Instagram:村子裡的凱莉哥
-
2023-02-17 焦點.元氣新聞
布魯斯威利失語症惡化,確診額顳葉失智症!話到嘴邊就忘了,是失智前兆嗎?
電影巨星布魯斯威利(Bruce Willis)去年3月因為失語症而宣布息影,日前家屬表示,因病情持續惡化,已明確被診斷出是罹患額顳葉失智症(frontotemporal dementia,FTD)令所有影迷詫異不捨,未來可能難見硬漢巨星再重現螢幕!布魯斯威利因電影終極警探系列的「硬漢警探」形象深植人心,息影前最後作品《俠探特攻:全面追緝》再現冷酷英雄形象,難以想像他聽覺及理解能力受損,甚至無法口語表達。失語症即為額顳葉失智症 說不出人事物名字失智症權威醫師劉秀枝說,失語症(Aphasia)為早發型失智症的一種,主要是左側大腦的額顳葉受損所造成的語言障礙,主要分為表達性(無法言語)和接受性(不能理解別人的話),兩種狀況常常並存,說不出人事物的名字。症狀最輕的失語症只有命名上出現困難,稱為「命名性失語症」,與舌尖現象最大的差別是不僅無法說出專有名詞,連一般生活中常用物品的名詞都有困難。台灣認知功能促進協會理事長、亞東醫院神經醫學部失智中心主任甄瑞興說,失語症歸類為大腦額顳葉失智症,主要是大腦顳葉不明原因退化、萎縮,症狀是無法表達、表述事情,不像是阿茲海默氏症主要症狀是忘東忘西,或是中風引發失智症的行動不變,但失語症好發比例不高,約占整體失智症的4%以下。話到嘴邊就忘了 是失智前兆嗎?失語症跟「話到嘴邊就忘了」的舌尖現象有什麼關係呢?舌尖現象(the tip of tongue phenomenon,TOT)是日常生活中極為常見,是一種提取記憶失敗的現象憶,俗稱大腦暫時性失憶。民眾最常詢問:舌尖現象是否為失智前兆?當睡眠不足、慢性焦慮、資訊過載、勞累時較容易發生,且隨著年齡增加而愈頻繁,一般來說不是失智前兆。【疾病百科/額顳葉失智症】失智症是一種大腦功能漸進退化的智能障礙病症,好發於老年人,退化的速度不一定,依照病程進展可分為輕度知能障礙、輕度(初期)、中度(中期)、重度(晚期)。初期最明顯的為記憶力衰退,特別是記不住日常、最近且立即的事物。失智症大致可分為退化性與血管性兩類。退化性包含:阿茲海默症、額顳葉型失智症、路易氏體失智症、亨廷頓氏症造成的失智。阿茲海默症屬中樞神經系統的退化,特別侵襲腦部對於記憶、認知、語言的部分,是最常見的失智症,額葉及顳葉失智症主要病症在於語言表達障礙和個性、情緒改變等。》看詳細:失智症【延伸閱讀】.67歲布魯斯威利「失語症」惡化 診斷出額顳葉癡呆症(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2-16 醫療.腦部.神經
上廁所太用力造成失憶? 醫:52歲男子膀胱太用力,短暫失憶3小時!
「為什麼我在這裡?」員林市52歲劉姓男子喪失記憶力,被送醫檢查都沒問題,留院觀察兩小時才回神,但完全想不起來家三小時重複問「今天是幾號?」、「我吃飯了嗎?」的狀況,醫師研判是少見的「暫時全盤性失憶症」。劉男日前中午上完廁所,兩眼無神的問妻子「今天是幾號?」、「我吃飯了嗎?」家人一再回答,他無法記憶仍問個不停,像完全變了一個人,家人擔心中風阻塞腦血管導致「腦袋秀逗」,趕緊送衛福部彰化醫院,到急診室劉男還一直問「我在哪裡?」衛福部彰化醫院急診室副主任郭書顯今天表示,劉姓病人到院時清醒,電腦斷層及抽血等相關檢查結果都很正常,留院觀察後,病人思緒慢慢恢復,但對於自己身處醫院感到奇怪,也就是說病人不記得被送到醫院,約3小時的記憶空白,進一步由神經內科檢查也沒問題,轉由門診追蹤。上廁所時膀胱用力 引起腦部短暫缺血彰化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連宮瑩說,短暫失憶可能是癲癇,但通常只有短暫幾秒鐘,如果中風通常會有血管阻塞或出血點,會伴隨語言及肢體障礙,如果是重大事故引發,通常也不會短時間就恢復,劉姓病人在生理檢查都正常的情況下,排除這些可能,研判是暫時全盤性失憶症(transient global amnesia),臨床上並不多見,通常不會有多大後遺症。連宮瑩說,發生暫時全盤性失憶症的原因迄今不明確,可能起因於腦部短暫缺血或缺氧,當血流及氧氣供給穩定後就會恢復;臨床上,心理壓力大及身心焦慮者比較容易發生,劉姓病人可能是患者上廁所時膀胱用力,迷走神經反射使血壓下降,引起腦部短暫缺血。延伸閱讀:‧「嗯嗯」太用力造成失憶?神經內科醫師:是真的‧忘記剛發生的事是失憶嗎?一心多用是記憶力小偷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1-07 焦點.元氣新聞
台中惡火1家5死 疑似屋主譫妄放火!譫妄症是怎麼回事,有哪些病況?
台中市大里區透天厝民宅昨晨火警,陳姓屋主一家三代5人喪命,僅66歲屋主逃出,疑有譫妄症的屋主宣稱點火驅蛇,說詞顛三倒四,法院今晨以涉放火罪等裁定羈押。精神科醫師林本堂說明,譫妄症為腦病變,患者分不清楚現實,至於陳姓屋主涉案時是否精神耗弱?仍需經過精神司法鑑定。昨天的大火,造成62歲屋主妻子、32歲未婚的次子、11歲長孫、38歲長女及7個月外孫經搶救仍不治。屋主警詢稱是燒蛇、熏蛇,說詞顛三倒四;屋主長子認為,其父出現譫妄,「他講的,你能信嗎?」父親警詢筆錄也前後對不起來,連警方都不懂。父親不可能涉案,就算是父親涉案,也不可能告父親,不想追究。林本堂說,譫妄症為內外科疾病引起腦退化,或腦外傷開刀後等出現腦病變,出現妄想、幻想等症狀,常見在老年族群、失智症患者身上,病病程起伏時好時壞,降低辨識人、時、地、物能力,出現精神耗弱,分不清楚現實,出現胡言亂語、認錯人,神智不清等。林本堂指出,家屬照顧譫妄症患者非常辛苦,因此建議家有譫妄症患者,應積極治療,先把內外科疾病治好、控制好,並配合精神科治療,避免疾病惡化,才能幫助患者遠離譫妄。認識譫妄症譫妄症是一種突發性的大腦認知障礙,好發於六十五歲以上的高齡住院病患身上,或有腦傷、腦疾病如失智症患者更易發生。有些癌症病患、重症臨終病患、接受大型手術及住加護病房者,也容易出現。臨床表徵為短時間內(數小時至數天內)出現急性意識混亂狀態,並伴隨諸多精神異常的現象,例如突然對人時地產生混亂,失憶、注意力不集中,無法與他人正常交談,白天昏睡不起,日夜不分,甚至出現幻覺及妄想等,情緒極度不穩定,像變了一個人似的,病情常到了晚間益發嚴重,所以又稱「日落症候群」。》疾病百科/譫妄症
-
2022-12-27 焦點.元氣新聞
不只人類!研究發現鯨豚也會罹患「阿茲海默症」 擱淺就是失智症狀之一
阿茲海默症是一種讓患者大腦逐漸萎縮的疾病,通常會大大影響患者的腦部功能與生活品質。最近國外有科學家解剖鯨豚大腦,發現牠們的大腦有類似人類阿茲海默患者的生物標記(Biomarker),並推測阿茲海默產生的失智症狀可能是鯨豚擱淺的原因之一。綜合外媒報導,這篇研究近期發表在學術期刊《歐洲神經科學期刊》(European Journal of Neuroscience)上,研究團隊解剖了22隻因擱淺死亡的瓶鼻海豚、長肢領航鯨與白喙斑紋海豚,在其中有3隻鯨豚的大腦找到人類阿茲海默症的生物標記,發現牠們腦內大量神經膠質細胞堆積的狀況與人類阿茲海默症患者十分相似。研究團隊表示,目前仍不清楚這些鯨豚大腦退化的原因,但是相當有可能是鯨豚擱淺死亡的原因之一。另外,也沒有證據能確認鯨豚大腦出現的變化是否跟人類的阿茲海默症一樣會使人出現認知障礙與失憶,一切都需要透過追蹤活體研究才能找到解答。由於阿茲海默症無法根治,一旦出現症狀病情通常就不可逆,因此許多科學家積極地在動物界尋找類似症狀,試圖找出疾病背後的原因。而這次在鯨豚身上首次看見與人類阿茲海默症同樣的生物標記,研究團隊認為是「相當重要的一步」,若是未來能夠觀察到阿茲海默症的觸發因素,或許就能研究出治療與預防的辦法。
-
2022-12-15 失智.新手照顧
「你記得晚餐吃什麼嗎?」面對失智者別說這些話!資深護理師教你有效溝通5訣竅
編按:六親不認、口出惡言、顛倒是非……失智症狀總令照顧者束手無策又心如刀割。本書作者二花小姐身為資深護理師、澳洲醫院臨床教育訓練經理,擁有豐富失智症照護經驗,同時也經歷至親罹患失智症,切身體會照護者的手足無措、身心俱疲。二花小姐告訴我們面對失智症患者的這些「失控」行為,其實都是有原因的,也有方法可以應對。與失智症患者溝通時,確實很容易感到沮喪—照顧者經常覺得像在對牛彈琴,失智症患者好像有在聽卻又沒反應;或雙方講來講去就是牛頭不對馬嘴、有溝沒有通;或是照顧者不知道該怎麼應對失智症患者的出招。有效溝通的技巧不只對「溝通」本身有幫助,更重要的是可以改善和增進雙方的關係。以下提供5個與失智症患者溝通的技巧,招數不用多,巧妙地運用加上反覆練習,降龍不見得需要十八掌。技巧一:提供談話的線索或把答案放在問題裡這個技巧的重點是:就算失智症患者不知道答案或是不知道該怎麼回答,還是可以順利進行對話,不會讓「對話」變成「記憶力大考驗」。有時照顧者會刻意想測試失智症患者的「失憶程度」,請千萬別這樣做!你並不是醫生在做診斷或做檢查,坦白說,這樣的「測驗」只是滿足你對於「不知道他記不記得這個人、事、物?」的好奇心。對失智症患者本人並沒有實質意義,反而讓他對於想不起來、記不住感到很懊惱。不但會破壞情緒和氣氛,更會讓失智情況惡化。雖然有時候不是故意要考他,只是想讓他有正常對話的參與感,但他偏偏就是回答不出那些問題,話家常一不小心就變成隨堂考。所以,請善用「作弊」技巧,在你的語句中悄悄地放入讓他能繼續進行對話的線索。例如,平常我們會這麼說:「你記得你晚餐吃什麼嗎?」巧妙地改問:「你喜歡我們今天晚餐吃的滷肉飯嗎?」—這樣一來,就算不記得晚餐吃什麼也沒關係,答案就在問題裡。失智症患者就可以運用你給的線索,把「聊天」進行下去,不會覺得自己因為失智症失去正常對話、社交能力,也就不會感到挫折。重點在於:盡可能提供最多的資訊,但期待最少的回應。不要因為他的回應不夠多、不夠好,就打破砂鍋問到底。與其說:「昨天我們去的那間餐廳,你覺得好吃嗎?」「你記得明天有誰要來嗎?」「牆上這幅字是你寫的嗎?」我們可以這樣「聊天」:「我們昨天吃那間江南牛排館味道不錯,你好像也喜歡,是嗎?」「我很期待明天孫子、孫女要來玩。」「牆上這幅你之前寫的字真好看!」技巧二:最好的問題是單選題失智症患者的理解和判斷功能正在逐漸退化,當被問到一個開放型問句,必須自己找出選項、做決定然後回答,這對他的大腦來說是一項很龐大的工程。即使是很簡單的日常生活問題—「你今天要穿什麼?」就算你把他帶到衣櫃前問:「你要穿哪一件?」對失智症患者來說,訊息都太龐大、太眼花撩亂。不如直接拿出2件衣服,展示給他看,並問:「你喜歡這件?還是這件?」我們鼓勵照顧者提供選項,是為了讓失智症患者盡量保有「自己做選擇」的自主感,這種可以自我掌控的感覺不只能讓他增加信心,也讓他不會覺得自己對生活失去控制,或是感到需要依照別人的決定過活而有壓力。這種失控的感覺會讓失智症患者的大腦功能退化得更快,也會讓他長期處於「自己很沒用」或是「必須聽從別人指示」的壓抑情緒中,進而導致憂鬱,或使得情緒和行為狀況惡化。當你發現失智症患者因為選項太多而顯得有點焦躁,請改說:「我們重新來過,這兩件衣服,你想穿哪件?」 —記得運用之前提過的「提供選項」技巧,拿出兩件適合的衣物讓他挑選,不管他挑哪件都是雙贏。技巧三:不知道該怎麼辦的時候,先道歉就對了別忘了,當溝通不通時,雙方一定都很沮喪。照顧者經常陷在挫敗、焦急的情緒裡,很容易忽略失智症患者在溝通上面臨困難,下意識地認為一切都是因為他講不聽。其實失智症患者也對溝通困難感到同樣沮喪,加上無法如實表達感受和想法,沮喪程度更甚於我們。這也是為什麼溝通不良時,失智症患者特別容易情緒失控、出現反抗或暴力的行為。照顧者很氣,失智症患者何嘗不氣啊!你說他講不聽,他還覺得你無理取鬧哩!試想,當你覺得跟你對話的人不懂你、不在乎你的想法,只一味要你依照他的要求做時,你的心情如何?肯定很不安也很沮喪。這時候,對方要怎麼說或怎麼做才能安撫你呢?當然是「道歉、閉嘴、聽我說」囉!試著這樣緩解一觸即發的局面:「媽媽,我很抱歉讓你覺得我堅持你一定得穿這件衣服。」「爸爸,對不起,我不應該叫你一定要去洗澡。」記得,請避免說「我不該讓你生氣」,這樣的說法太過模糊,且失智症患者有時不容易辨識自己的情緒反應。他可能覺得自己沒有生氣,卻被安上「他愛生氣」的罪名,搞不好就真的生氣了。所以,比較好的做法是清楚點出那件讓他不高興的事即可。技巧四:換湯不換藥對於失智症患者排斥的事情,可以試著換一個說法。例如把「洗澡」改成「擦身體、做SPA」,避開會觸發反感的詞語,事情會有神奇的轉變。在失智症患者比較容易排斥的事情後面,安排他會期待的活動,可以加強他配合的動力。例如,面對拒絕洗澡或換衣服的失智症患者,我們可以試著這樣溝通:「我們中午一起去你最喜歡的那家麵店吃午餐,現在我們先稍微清理/整理一下。你看,我準備了你最喜歡的外套。」技巧五:善用肢體在溝通的過程中,如果你跟失智症患者的關係算親密,可以適當地使用一些輕微的身體接觸,例如試著握著他的手,或用你的手輕輕覆住他的手背。一來可以幫助他維持專注力,二來有助於安定他的情緒。此外,「手口並用」在與失智症患者溝通時,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很多時候,失智症患者不是講不聽,而是沒有聽懂,因為受傷的大腦沒有辦法轉換言語的訊息,但他看到實際動作就能了解,或者至少可以模仿你的動作。例如:當你請他扣釦子,可能說了好幾次,他都還停在那裡沒有動作。這時照顧者可以在自己身上做出扣釦子的動作,然後指指他的釦子。透過手口並用的溝通,會比只用言語容易通!不過,還是要再提醒一次,進行手口並用的溝通,記得先在自己的身上做示範,再慢慢地指向失智症患者。如果突然觸碰他或靠他太近,出於自衛本能,他可能會出現肢體抗拒,甚至暴力行為。加上前面章節提過的「隧道視覺」問題,失智症患者可能看不清楚近距離的東西,或看得不完整。因此,照顧者在做示範時,記得先在自己身上比劃。最後,逐漸失去溝通能力的失智症患者在對話過程中找不到想說的那個字、增加很多輔助手勢、甚至說出很突兀的語句等,都是正常的。照顧者不需過度反應,輕輕帶過即可。書籍介紹書名:留住相愛,停止傷害:臨床實踐的失智症照顧方案,陪伴患者也照顧自己,走出情感疲勞,找回生活平衡作者: 二花小姐(劉波汶) 出版社:高寶 出版日期:2022/03/30作者簡介/二花小姐(劉波汶)土生土長臺北人,2003年移居澳洲,現任澳洲長照機構教育與品管負責人、澳洲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經理、臨床教育訓練經理及約聘大學及學院講師。商業周刊良醫健康網、商業周刊.com、天下文化未來Family專欄作者,著有《澳洲認真使用須知》。身為資深護理師、澳洲長照機構教育與品管負責人、醫院臨床教育訓練經理,以及大學和學院講師,也曾是失智症患者家屬,深深體會照顧者肩上的重擔與心頭的傷痛,誠摯與失智照護路上的每一個你分享親身經歷淬煉而成的實用心法,願為照顧者帶來一絲溫暖與希望!延伸閱讀: 醫生背書:每天拉筋操3分鐘 3個月瘦10公斤
-
2022-10-18 失智.大腦健康
瓊瑤MRI檢查自認沒失智 醫曝3程序「不是做MRI就沒事」
84歲的知名言情小說作家瓊瑤,日前透露自己擔心失智症,引發書迷擔心,她17日在臉書透露,今年5月27日鼓起勇氣去台北仁愛醫院,做最完整的檢查,也做了MRI(磁振造影檢查),結果出爐「我沒有失智症,也沒有失憶症」。醫師指出,失智症是臨床表現,因出現記憶力不好而影響到日常生活,需透過簡易認知功能評估等,若有異常,需再透過血液檢查,最後才是影像檢查,不是做完MRI就等於沒事。亞東紀念醫院神經醫學部失智中心主任甄瑞興表示,失智症需透過功能性診斷,按照國際標準流程,若記憶力出現問題,會先做簡單記憶評估,看短程記憶有無問題,若有異常,會接著做抽血血液檢查,查看有無甲狀腺功能過低、微量B12缺乏症候群,或有無肝功能、腎功能問題、有無梅毒感染過,不過慢性肝病、慢性腎臟病人,功能本來就比較差一點,血液檢查後,最後才是影像檢查。甄瑞興指出,MRI或電腦斷層等影像檢查,可用於確診失智症後,鑑別診斷是哪一種類型的失智症,包括血管型失智症、阿茲海默症等,也可以排除其他疾病可能性,包括水腦症、長腦瘤、中風或腦部萎縮等。不過單純的影像檢查,無法用來判定是否失智症,且有些早期失智症患者,因平時多用腦,功能下降較緩慢,MRI影像檢查並沒有呈現萎縮,會誤認是正常,這時通常會進一步確認,是否有類澱粉沈澱。雖然年齡越高好發失智症比例也增加,甄瑞興提醒,80歲族群發生失智症比例約2成、90歲族群發生率則為33.3%,不一定年老就會得失智症,但若出現記憶力不好、短期記憶較差者,懷疑失智者可以尋求醫療評估,確認是否罹患失智症。瓊瑤至仁愛醫院做檢查,相信前面應有做過認知評估、血液檢查,最後才安排MRI檢查。且,電腦斷層檢查便宜又快速,也可用來確診失智,除非影像看不清楚才會做MRI檢查。
-
2022-09-19 醫療.精神.身心
花蓮玉里地震不停 震後陰霾揮之不去?醫師給5個字助心安
中央氣象局表示,今(18日)14:44台東池上發生規模6.8地震,深度7.0公里,花蓮玉里更傳出有房屋倒塌災情。強震後許多民眾惶惶不安,醫師表示,一般人遭受地震這種具生命威脅的事件後,會出現不安、擔心、緊張、恐懼、害怕等情緒,情緒加深甚至會反覆想起地震時的畫面,甚至情緒過度興奮,出現失眠、恐懼,逃避等焦慮性症狀,有可能是「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如果影響到正常生活便要趕快找專業醫師診治。奇美醫院精神科主任林健禾曾受訪表示,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簡稱PTSD)是人們親身經歷或目睹可怕事件,身心受到嚴重刺激,出現的焦慮性疾病,PTSD患者會在一段或長或短的時間內,腦海中不自主持續浮現過去的創傷畫面,導致創傷事件時的想法與情緒不斷出現,因而產生失眠、惡夢、恍神、失憶、易怒、情感麻痺、極度警覺、易受驚嚇、或是刻意迴避會引發創傷回憶的事物等症狀。林健禾表示,有些民眾在地震後會變得過度敏感,時常都感到有地震,而極度不安,尤其是曾經經歷過大地震的患者,更容易有PTSD的狀況,這時會建議關掉電視,不要看相關的畫面,或是透過心理醫生的輔導與對談,學習克服這些症狀,消除其對日常生活的影響。衛福部草屯療養院臨床心理科主任黃裕達也曾受訪表示,歷經震災或恐怖景象的災民因擔心再次發生災難,對任何聲響、晃動與地震訊息易繃緊神經、過度焦慮,因此靜不下來,無法集中注意力,而感到疲憊、肌肉痠痛,甚至失眠等,其實都是正常狀態。只不過,地震頻繁,民眾內心的恐懼、不安、焦慮的情緒恐拉長,而在壓力源未能快速解除的情況下,就該學著自我心理調適,因此黃裕達呼籲民眾要依照國際災難創傷專家史蒂芬霍布福爾的心理安定五字訣「安、靜、能、繫、望」舒緩情緒。「安」促進安全,在確保自身安全的環境下,避免過度接觸會引發不適的資訊,藉此增加安全感,降低因地震帶來的創傷壓力反應;「靜」促進平靜,若發現情緒焦慮不穩,可從事讓自己感到平靜或安定的活動,來平衡身心狀態。「能」促進效能,面對未知常會產生失控感,此時最重要就是增加自我效能感,在能力範圍內完成任務或挑戰,建立信心,重拾自我效能感;「繫」促進聯繫,可利用網路或電話尋求親友的陪伴與支持;「望」灌輸希望,避免部必要的自責,專注在可以達成目標的資源與力量,找到未來的希望感。
-
2022-09-03 焦點.科普好健康
記憶力變差以為長新冠後遺症?原來是大腦動靜脈畸形 醫:出現這些症狀必盡早檢查!
15歲的阿華上個月新冠確診,沒有嚴重的肺炎現象,治療後恢復正常作息,但是一直覺得記憶力變差,事情容易忘記,媽媽懷疑是不是長新冠的後遺症?因此到診所檢查打針吃藥,但症狀都沒有改善,日前他騎腳踏車出去,不久就摔車被送醫了。不記得摔車 檢查發現原因阿華的外觀只有身體擦傷,但問他什麼情況摔車的?阿華卻想不起來。急診醫師因此安排了腦部掃描,發現有蛛網膜下出血(圖一),一般來說顱內出血的機轉應該要有頭部外傷才對,於是會診了神經外科醫師,針對此不尋常的狀況安排了注射顯影劑的腦部電腦斷層掃描,才發現原來是大腦動靜脈畸形出血(圖二),經加馬刀治療後,症狀獲得改善,慢慢就恢復正常生活。大腦出血 誘發癲癇反應顱內出血的原因必須有合理解釋,如果是頭部外傷造成的顱內出血,一般都會有頭部撞擊產生的挫傷、撕裂傷,甚至顱骨骨折,但阿華沒有;如果有意識不清或失憶症的情況發生,就必須懷疑腦震盪而需要進一步安排腦部掃描。像阿華如果不是車禍送急診檢查,發現是大腦動靜脈畸形出血誘發癲癇反應而摔車,很可能會被誤認為新冠肺炎的後遺症而延誤治療,嚴重出血會有致命的危險。依病灶位置 有不同症狀大腦動靜脈畸形是一種先天性的疾病,因缺少微血管的調節,大腦相接的靜脈長時間會變得粗大,管壁變脆弱,就容易破裂出血,引發出血性中風。這是年輕族群中風的重要原因之一,若出現爆炸性的頭痛,必須進一步檢查顱內血管病變的可能。但若是動靜脈畸形,依其在大腦的位置而有不同症狀。常見的症狀,往往是因腫塊效應,造成肢體無力、語言困難、記憶力減退,甚至是情緒異常。若是出血而產生極劇烈的頭痛,或誘發癲癇、視力下降或意識混亂等症狀,就必須緊急就醫。常聽到年輕人在打球中突然倒下,除了心臟病之外,就必須考慮是否是大腦的血管病兆。這時必須緊急送醫才有救回的可能。若大片出血 就必須開顱手術治療是動靜脈畸形治療的唯一辦法。目前針對穩定的患者,可以加馬刀放射手術或介入性血管栓塞手術治療;但是如果已經大片出血壓迫腦組織時,就必須開顱手術,清除血塊減壓。若有不明原因失語症、癲癇症、年輕型中風、記憶力莫名減退或突發性爆裂頭痛等相關症狀,必須盡早到神經外科進一步檢查及診斷,及早接受適當的治療。
-
2022-07-25 焦點.元氣新聞
元氣課頂尖系列/退休後怎麼過?跟著李富城樂齡抗老
電影「退而不休」精闢詮釋上班族面臨退休的徬徨與焦慮,有些人享受其中,有些人不知所措,如果沒有提早準備,可能會因為終日無所事事而提早退化。退休生活該怎麼過?適當的財務規畫可以幫助自己從容以對,身心健康也要維持住,才能讓老後的日子充實而精彩。元氣網全新改版上線「頂尖系列」大師Talk,首場邀請氣象專家李富城於8月5日開課,告訴大家「老後生活,其實可以這樣過」。大家可以跟著李富城一同進入四四南村時光迴廊,身歷其境聽故事、學哲理,樂齡抗老。從退休準備、人生哲理到自我健康的堅持,86歲的他,依然堅持每天運動、自己做菜,退休也代表著有更多的時間去做從前沒有做到的事。台灣已邁入高齡化社會,再過3年,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將超過20%,這些人大部分已屆退休。相較於人生前半段忙碌奔波,人生下半場期待該如何活出不一樣的美好樣態。李富城分享,「退休,並非退了就休息、整天安逸度日,應該保持學習的熱忱,為自己創造生命價值。」李富城工作至82歲,才真正從職場退下來,退休後打造個人工作室,持續關注氣象、經營臉書,轉換成YouTuber用數位科技串起社會連結。實施運動計畫找回肌力李富城說,本來以為退休後可以繼續投入氣象專業,但妻子罹癌去世,對他的打擊甚大,好長一段時間都走不出來,直到失憶恍神,驚覺可能有失智傾向,才努力走出自我封閉的世界。軍職出身的李富城,健康狀況一向良好,沉浸在悲傷情緒中的日子,流失體力與肌力,發現小腿肚變細後,他積極實行運動計畫,每天從北投騎單車到關渡,沿途捕捉光影雲隙。更制訂生活計畫、保持固定作息,李富城嚴守「定時定量」及「過午不食」原則,日常飲食大多是自己烹煮,包括手工揉製麵團等。他自豪「家中的麵食僅用鹽、醬油、麻油調味,用最天然的食材自己做菜」,並分享在臉書上獲得好評。除了運動和飲食,李富城強調,定期健康檢查也很重要,多年來,他的三高數值控制得宜,有健康的身體,才能談退休「好」生活。名人的老後生活怎麼過?影音課程免費線上收看,下一場邀請台北市立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分享慢老逆齡的生活學,許自己一個期待的老後。氣象專家李富城「老後生活,其實可以這樣過」三堂課準時上課! 📍 8月5日(五)上午10:00 大師之路 那些造就大師的故事:李富城的人生哲理📍 8月12日(五)上午10:00 大師視野 退休不等於停止:李富城的老後生活📍 8月19日(五)上午10:00 大師智慧 健康心靈:李富城的健康堅持「頂尖系列」大師Talk影音課程免費線上收看:https://pse.is/4c7e2e
-
2022-06-2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長新冠「腦霧」瞬間斷片,她開車開到失憶!營養師推薦這些飲食改善「類失智」
新冠疫情仍處高原期,隨著確診人數暴增,越來越多人出現失眠、疲倦、心悸、腦霧等「長新冠」症狀。日前有網友分享自己染疫康復後仍留下「腦霧」後遺症,開車回家路上突然忘了自己在哪?對周遭環境完全陌生,形容就像失智的感覺,直呼:「腦霧真的很可怕!」 這位女網友在臉書社團發文表示,她在5月初確診、17日出關,想不到相隔近4週仍有後遺症。日前她開車回家,在平日走慣的路線上卻瞬間「忘記自己在哪裡,周遭環境完全陌生!」 她放慢速度尋找路牌,看到路牌時整個人又突然恢復正常,彷彿上演「電視演的失智感覺」,而且聽到身邊蠻多人染疫後都有這種後遺症。 不少網友也回應有類似症狀,有人「北車走了4次還在原點繞,反應慢半拍不敢開高速公路」;有人則是打開電腦要處理文件,卻在電腦開機後「看著電腦螢幕發呆很久,想不起來要幹嘛」,只好再關機。 運動、飲食、睡眠3方面改善長新冠 據研究指出,確診者即使康復後,仍有逾7成5的人會出現「長新冠」症狀,包括疲倦、腦霧、口味或嗅覺改變、失眠、心悸、胸痛、頭暈和睡眠等生活困難,要改善可以從飲食、運動、睡眠等方面進行調整。 一般來說,染疫後咳嗽、呼吸喘等症狀可能會維持數週,醫界多建議痊癒後至少經過7天無症狀的觀察期,再進行運動會較安全。可從每次2~3分鐘的輕運動開始,1天進行數次,再慢慢恢復強度,建議每周運動5次、每次30分鐘的有氧運動,不只能改善心肺功能,長期對各種健康問題都有幫助。 充足睡眠、避免壓力,能協助大腦與身體恢復機能,每天飲水2000cc也有助於清除體內毒素,但最好避免飲酒和抽菸。飲食方面則可採取「地中海飲食」,像是橄欖油、水果和蔬菜、堅果和豆類以及全穀類等。 衛福部南投醫院營養師黃淑敏指出,大腦的能量來源是葡萄糖,而組織腦部、促進腦部發達所需要的是蛋白質及脂質,所以要幫助大腦神經傳遞物質能夠順利,可食用富含維生素B群及DHA、EPA、大豆與堅果的食物。 如穀類、豆類、蛋、瘦肉、蜂蜜等食物的B群含量高,綠色蔬菜與堅果類含量也不少,可保持多樣化攝取的習慣,讓營養更均衡。●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曾忙到要包紙尿褲上班、看到2同事暴斃立刻決定離職!意外躲過股災後,她決心過沒鬥志的生活… .一場沒有哭聲,只有爭吵聲的喪禮...4個兒子都啃老!壓垮親情的最後一根稻草:分家產.年紀愈大後才發現:過去曾奮不顧身投入、在乎、重視,一廂情願付出,終將失衡,不會有好結果
-
2022-06-16 失智.新手照顧
與失智者溝通像在對牛彈琴?善用「5技巧」讓互動變順暢
與失智症患者溝通時,確實很容易感到沮喪—照顧者經常覺得像在對牛彈琴,失智症患者好像有在聽卻又沒反應;或雙方講來講去就是牛頭不對馬嘴、有溝沒有通;或是照顧者不知道該怎麼應對失智症患者的出招。有效溝通的技巧不只對「溝通」本身有幫助,更重要的是可以改善和增進雙方的關係。以下提供五個與失智症患者溝通的技巧,招數不用多,巧妙地運用加上反覆練習,降龍不見得需要十八掌。技巧一:提供談話的線索或把答案放在問題裡這個技巧的重點是:就算失智症患者不知道答案或是不知道該怎麼回答,還是可以順利進行對話,不會讓「對話」變成「記憶力大考驗」。有時照顧者會刻意想測試失智症患者的「失憶程度」,請千萬別這樣做!你並不是醫生在做診斷或做檢查,坦白說,這樣的「測驗」只是滿足你對於「不知道他記不記得這個人、事、物?」的好奇心。對失智症患者本人並沒有實質意義,反而讓他對於想不起來、記不住感到很懊惱。不但會破壞情緒和氣氛,更會讓失智情況惡化。雖然有時候不是故意要考他,只是想讓他有正常對話的參與感,但他偏偏就是回答不出那些問題,話家常一不小心就變成隨堂考。所以,請善用「作弊」技巧,在你的語句中悄悄地放入讓他能繼續進行對話的線索。例如,平常我們會這麼說:「你記得你晚餐吃什麼嗎?」,巧妙地改問:「你喜歡我們今天晚餐吃的滷肉飯嗎?」—這樣一來,就算不記得晚餐吃什麼也沒關係,答案就在問題裡。失智症患者就可以運用你給的線索,把「聊天」進行下去,不會覺得自己因為失智症失去正常對話、社交能力,也就不會感到挫折。重點在於:盡可能提供最多的資訊,但期待最少的回應。不要因為他的回應不夠多、不夠好,就打破砂鍋問到底。與其說:「昨天我們去的那間餐廳,你覺得好吃嗎?」、「你記得明天有誰要來嗎?」、「牆上這幅字是你寫的嗎?」,我們可以這樣「聊天」:「我們昨天吃那間江南牛排館味道不錯,你好像也喜歡,是嗎?」、「我很期待明天孫子、孫女要來玩。」、「牆上這幅你之前寫的字真好看!」。技巧二:最好的問題是單選題失智症患者的理解和判斷功能正在逐漸退化,當被問到一個開放型問句,必須自己找出選項、做決定然後回答,這對他的大腦來說是一項很龐大的工程。即使是很簡單的日常生活問題—「你今天要穿什麼?」就算你把他帶到衣櫃前問:「你要穿哪一件?」對失智症患者來說,訊息都太龐大、太眼花撩亂。不如直接拿出兩件衣服,展示給他看,並問:「你喜歡這件?還是這件?」。我們鼓勵照顧者提供選項,是為了讓失智症患者盡量保有「自己做選擇」的自主感,這種可以自我掌控的感覺不只能讓他增加信心,也讓他不會覺得自己對生活失去控制,或是感到需要依照別人的決定過活而有壓力。這種失控的感覺會讓失智症患者的大腦功能退化得更快,也會讓他長期處於「自己很沒用」或是「必須聽從別人指示」的壓抑情緒中,進而導致憂鬱,或使得情緒和行為狀況惡化。當你發現失智症患者因為選項太多而顯得有點焦躁,請改說:「我們重新來過,這兩件衣服,你想穿哪件?」 —記得運用之前提過的「提供選項」技巧,拿出兩件適合的衣物讓他挑選,不管他挑哪件都是雙贏。技巧三:不知道該怎麼辦的時候,先道歉就對了別忘了,當溝通不通時,雙方一定都很沮喪。照顧者經常陷在挫敗、焦急的情緒裡,很容易忽略失智症患者在溝通上面臨困難,下意識地認為一切都是因為他講不聽。其實失智症患者也對溝通困難感到同樣沮喪,加上無法如實表達感受和想法,沮喪程度更甚於我們。這也是為什麼溝通不良時,失智症患者特別容易情緒失控、出現反抗或暴力的行為。照顧者很氣,失智症患者何嘗不氣啊!你說他講不聽,他還覺得你無理取鬧哩!試想,當你覺得跟你對話的人不懂你、不在乎你的想法,只一味要你依照他的要求做時,你的心情如何?肯定很不安也很沮喪。這時候,對方要怎麼說或怎麼做才能安撫你呢?當然是「道歉、閉嘴、聽我說」囉!試著這樣緩解一觸即發的局面:「媽媽,我很抱歉讓你覺得我堅持你一定得穿這件衣服。」、「爸爸,對不起,我不應該叫你一定要去洗澡。」。記得,請避免說「我不該讓你生氣」,這樣的說法太過模糊,且失智症患者有時不容易辨識自己的情緒反應。他可能覺得自己沒有生氣,卻被安上「他愛生氣」的罪名,搞不好就真的生氣了。所以,比較好的做法是清楚點出那件讓他不高興的事即可。技巧四:換湯不換藥對於失智症患者排斥的事情,可以試著換一個說法。例如把「洗澡」改成「擦身體、做SPA」,避開會觸發反感的詞語,事情會有神奇的轉變。在失智症患者比較容易排斥的事情後面,安排他會期待的活動,可以加強他配合的動力。例如,面對拒絕洗澡或換衣服的失智症患者,我們可以試著這樣溝通:「我們中午一起去你最喜歡的那家麵店吃午餐,現在我們先稍微清理/整理一下。你看,我準備了你最喜歡的外套。」。技巧五:善用肢體在溝通的過程中,如果你跟失智症患者的關係算親密,可以適當地使用一些輕微的身體接觸,例如試著握著他的手,或用你的手輕輕覆住他的手背。一來可以幫助他維持專注力,二來有助於安定他的情緒。此外,「手口並用」在與失智症患者溝通時,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很多時候,失智症患者不是講不聽,而是沒有聽懂,因為受傷的大腦沒有辦法轉換言語的訊息,但他看到實際動作就能了解,或者至少可以模仿你的動作。例如:當你請他扣釦子,可能說了好幾次,他都還停在那裡沒有動作。這時照顧者可以在自己身上做出扣釦子的動作,然後指指他的釦子。透過手口並用的溝通,會比只用言語容易通!不過,還是要再提醒一次,進行手口並用的溝通,記得先在自己的身上做示範,再慢慢地指向失智症患者。如果突然觸碰他或靠他太近,出於自衛本能,他可能會出現肢體抗拒,甚至暴力行為。加上前面章節提過的「隧道視覺」問題,失智症患者可能看不清楚近距離的東西,或看得不完整。因此,照顧者在做示範時,記得先在自己身上比劃。最後,逐漸失去溝通能力的失智症患者在對話過程中找不到想說的那個字、增加很多輔助手勢、甚至說出很突兀的語句等,都是正常的。照顧者不需過度反應,輕輕帶過即可。(本文出自高寶書版《留住相愛,停止傷害》二花小姐著)
-
2022-05-25 失智.大腦健康
82歲陳淑芳公開防失智大絕招 記性強就是不記仇
金馬雙料影后陳淑芳演出大愛劇場「你好,我是誰」,該劇探討失智議題與照護者故事,82 歲的她在劇中扮演心智退化到小學生的長者,現實生活中,她則是活力無限的獨居老人,記性超強,不但不會忘詞,只要不離題還會自動加戲,笑言:「多和年輕人聊天,不記恨、不記仇,保持樂觀開朗,多休息」就能與失智絕緣。陳淑芳、高山峰、邱凱偉、柯素雲、傅小芸24日齊聚為新戲「你好,我是誰」宣傳,該劇是陳淑芳在拿下金馬獎後隔天一早就進劇組拍攝,提到扮演失智老人,她在前置期間便密集研究相關知識,理解失智者心境,說起拍攝過程,她還會在拍攝空檔假裝失憶,問導演「你是誰?」逗樂工作人員。陳淑芳直言,因有工作在身,從不擔心失智問題,目前她手上也還有5部電影、戲劇邀約,只是因疫情暫停拍,趁此正好多休息,「三餐準時,維持樂觀心態,沒煩沒惱」就是她的養生秘訣,此外,她也會到偏鄉做公益,笑說:「鄉下很多孫子在等我」,陳淑芳也稱從不過生日,只是會在7月初母難日當天,買一束花到公墓,「和媽媽說說話」。
-
2022-05-16 新冠肺炎.居家隔離怎麼伴
就算輕症也會有後遺症?Omicron確診者真實體驗,同時告訴你如何處理後遺症!
Omicron變異株傳染力超群,台灣本土新冠病例每天創新高,同時也有許多確診者康復並解除了隔離。在元氣網與WaCare共同成立的「居家隔離怎麼伴?」LINE社群中,越來越多解隔者開始討論「後遺症」。到底Omicron像流感,還是會對身體造成長期影響?群組中有人說:「我有點擔心後遺症,因為感覺一直在咳。」也有人說:「醫師說是確診的後遺症,咳了13天,後來症狀逐步有改善,還是咳嗽。」也有人詢問在日本確診的朋友,對方回答說:「感覺中氣不足,想咳嗽。」【延伸閱讀:手把手實戰經驗分享!居家照護確診患者如何取得新冠口服藥Paxlovid、清冠一號流程一次看】Omicron的後遺症有哪些?目前沒有直接的證據可以證明感染Omicron康復後,後遺症與先前的Alpha和Deltaa有明顯區別,由於它是Covid-19的變異株,後遺症也類似,被稱作新冠長期症狀(Long Covid)。根據「居家隔離怎麼伴?」中大家的討論,整理出了幾個最常被提及的症狀:●咳嗽,喉嚨有黃綠色黏痰,且不易咳出●喉嚨乾澀、發癢●缺氧、頭暈、全身疲憊●鼻塞●胸悶、心悸●掉髮、起紅疹以上症狀可能會持續4~5日不等,也可能持續半個月到一個月以上。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及諸多新冠研究發現,不管是Omicron,還是之前的世界霸主Delta,或一開始的武漢株與Alpha,後遺症除了既有的新冠肺炎症狀外,還有以下:●疲勞、注意力不集中這是Omicron最主要的後遺症,確診者在康復後依舊會感到疲勞,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狀,目前並沒有研究顯示會維持多久。●味覺/嗅覺的喪失味覺和嗅覺可能會在感染後持續數週甚至數月,超過3個月的情況是新冠長期症狀中相當常見的情況。●腦霧(Brain Fog)腦霧是目前最常見的Omicron後遺症之一,主要的症狀包括失憶,思緒混亂,注意力渙散…等認知症狀,也間接造成了許多感染者在康復後影響到了工作能力以及日常生活。●皮疹(Skin rash)皮疹看似普通,但是卻是Omicron的症狀之一,同時也是新冠疫情當眾最容易被忽視的症狀。通常會發生在病情較輕微的患者身上,患部樣子類似凍傷,因此很容易被人忽略,而且皮疹的發生的時間點可能會是在感染的任何一個時間,可能是剛染疫時,也可能是即將康復的時候。●罹患糖尿病的風險提高國際知名期刊「The Lancet」在今年3月21號發表的最新研究指出,經過Covid-19的急性期後,罹患糖尿病和使用血糖控制藥物的風險明顯增加,主要的原因是在感染後可能導致胰臟的受損,間接影響胰島素分泌而引起,該研究作者也強調「應把糖尿病是為新冠長期症狀的後遺症之一」。【延伸閱讀:醫藥記者確診日記/從快篩陽性到醫院PCR確診、視訊看診的漫漫長路!政府應變力不足讓民眾心累】要如何才能預防或減緩後遺症?目前尚未有明確的預防方式可以降低後遺症的風險,唯一已知的方式就是接種疫苗。現行新冠肺炎疫苗可有效降低罹患Omicron後的重症機率,同時降低49%的後遺症。根據「居家隔離怎麼伴?」中確診的經驗,Omicron確診患者可以在康復後,尋求醫師或中醫師的協助,遵循醫師指示服用緩解症狀的藥物,相關西藥或中藥,可減緩後遺症所帶來的不適。如果是肺部受損患者,若有缺及呼吸喘等問題,經醫師建議可在藥局購買氧氣瓶,如因後遺症感到缺氧時,可以使用氧氣瓶減緩症狀;也要每天清痰,減緩氣管卡痰的困擾。參考資料.Omicron Covid symptoms: 3 unusual warning signs of coronavirus variant that show on your skin.Risks and burdens of incident diabetes in long COVID: a cohort study.Is a rash a symptom of Omicron?.Omicron and Long COVID: What We Know So Far.Long COVID or Post-COVID Conditions.ZOE- What are the symptoms of Omicron?
-
2022-04-30 醫療.自體免疫
保養達人柳燕與兒子的異位性皮膚炎奮戰記:為了讓他舒服度過這階段,自創品牌研發適合解方
孩子若有異位性皮膚炎,媽媽都應該哭過幾回了吧!柳燕以過來人經歷分享:那些自責擔心,都會過去的......保養達人柳燕,雖已經是40多歲的媽媽,但保養得宜的臉蛋,還有身上散發的那股少女感,讓她看起來,還像是個有玩心的女孩一般。尤其近來看她在社群網站裡分享運動、做菜的照片,育兒這件苦差事,在她身上,好似雲淡風輕了一般。卻不知,她也曾經歷照顧孩子異位性皮膚炎的那段天堂路。就像每個媽媽一樣,孩子大了再說起新手媽媽的那段苦,都好像失憶了。然而那段日子,卻為柳燕留下了一點什麼。她為自己,也為孩子創立的品牌沐恩,就是獻給那段新手媽媽的回憶,也是給為異位性皮膚炎所苦的媽媽,一個安心的支持。回首新手媽媽時期,誰沒哭過幾回呢?在41歲時,忍痛19個小時,才終於迎來兒子小咖哩。柳燕當初滿懷期待,也在腦中構思了許多完美甜蜜的景像:寶寶乖乖躺在她懷中,餓了就餵飽飽喝ㄋㄟㄋㄟ,睡醒了陪他玩一玩。但真實生活,還是跟想像中的不太一樣……「當媽媽的擔心是一刻都無法停止的。我記得小咖哩剛生出來的時候,不像一般嬰兒,從肚子出來就哇哇大哭。他出生的時候是沒有聲音的!醫生、護士給他拍屁屁也不哭,揉揉捏捏也沒哭,直到他被抱到我身邊,小小唉了幾聲後,醫生說OK了,我懸著的心才稍微安定下來。」後來,因為發現小咖哩有一些感染,醫師建議要施打預防性抗生素。他才來到世界第二天,就得在小小手背上扎針,還得連打三天。一直告訴自己要堅強的柳燕,看到這景象,也不禁心疼地哭了,自責自己沒能給小咖哩健康的身體。後來,她才知道,媽媽的擔心是一場漫長的旅程。小咖哩滿月時感冒了,醫生無心一句:小孩這麼小應該是還有媽媽的抗體呀,怎麼這麼不小心就感冒了呢?玻璃心的新手媽媽,又因為自責而難過。後來孩子大了一點,又發現有媽媽最煩惱的異位性皮膚炎,那又是另一段與兒子皮膚狀況纏鬥的故事了!保養達人,兒子卻有異位性皮膚炎身為美肌專家,自己的肌膚也吹彈可破,兒子小咖哩出生後,皮膚狀況卻讓她也沒轍。「照理說,新生兒嬰兒應該Q彈柔嫩呀!但是小咖哩的皮膚卻到這邊紅一塊、那邊粗糙一塊,皮膚上佈著一粒一粒的小疹子,尤其發癢起來,小手不停地抓啊抓,真的讓我很心疼!心想:我的孩子到底怎麼了?」這時柳燕成天最擔心、花最多心思的,就是:怎麼讓孩子舒服度過這一個階段。柳燕說:「相信很多家有異位性皮膚炎寶寶的媽媽都是這樣,我們會打聽所有產品和方法,千方百計地嘗試,就算能改善一點點也好!我和兒子小咖哩也嘗試了許多產品,也研究了很多產品使用的時機。有的有效、有的沒效。最後才找出最適合孩子的解方。」分享異位性皮膚炎奮戰經歷這樣尋尋覓覓的旅程,加上自己的保養專業,讓柳燕興起了創業的念頭。「在孩子三歲。也比較聽得懂人話之後,我能花多一點心思做想做的事。這時我回想育兒前兩年辛酸,覺得我應該把這段難得的經歷、經驗分享出來。看看我自己的專業,是否能幫爸媽解決皮膚問題。因此開始有了做品牌的想法。」沐恩MoonCare,就是母親恩惠的縮寫,蘊含著柳燕濃濃的母愛。「創業初期那段時間,小咖哩就像是我的實驗品,我們嘗試了許多成分。我們還為小北鼻創造了一款叫『乖乖霜』的產品,不僅可以舒緩修護,還能隔絕外在環境對皮膚的傷害。」柳燕用母愛,為孩子支出了一張綿密溫柔的防護網。再怎麼忙,都不犧牲家庭因為高齡生子,希望有更多的時間跟孩子相處,自己與先生的長輩又在南部,沒有後援。因此柳燕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花了很多時間陪孩子。如今孩子漸漸大了,柳燕也二次創業(第一次在2014年),現在的她,找到了更多生活、工作與孩子間的平衡。她開始運動、做料理,除了享受與孩子談天說地的甜蜜,也重新感受生活的美好。 「新手媽媽時期,不管是身體或心理,都有很多煎熬與困惑,育兒之路也遇到蠻多困難。現在孩子大了一點,我可以把精力分享到其他地方,也把重心回放到自己身上。找到生活中其他有趣的事情。」那些自責擔心,都會過去的從前柳燕在小咖哩還是新生兒時,她留下對自己打氣的話語:「媽媽這項工作真的不是天生就會,是需要學習的,而我正在這個學習過程中,一定會有許多挫折跟挑戰,但只要有心,我想我會愈來愈順手。」現在在回頭看新手媽媽時期,那些自責擔心,其實,都會過去的。柳燕在臉書分享一件趣事:她跟咖哩爸接咖哩下課,「因為下雨撐著傘,我把咖哩送上車後關了門。誰知道,後車廂的門都還沒開,車就開走了……我趕緊追上去,爸爸很訝異我沒上車,兒子則是顧著跟爸爸在聊天……」柳燕苦笑中卻也有欣慰。身為媽媽,你也許會覺得,現在懷中的嫩嬰太黏人,孩子不舒服,真的就像天塌下來一樣,任何小事都會令你崩潰。這真的是所有媽媽必經的過程,但在一次一次的學習中,我們會變得更自在、更游刃有餘。媽媽,從來不是一天養成的!※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保養達人柳燕,與兒子的異位性皮膚炎奮戰記:那些自責擔心,都會過去的......※更多文章請見媽媽寶寶,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
2022-04-01 養生.家庭婚姻
媳婦不孕被婆婆逼離婚,卻被前夫要求生病幫忙照顧她!專家:「2大類婆婆」女生要留意
俗話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個觀念至今影響很多長輩,他們非常堅持不可打破傳統。對於身為家中獨子或長子的太太,如果沒有生孩子,通常都會承受著極大的壓力。此外,華人社會中,婆媳相處的問題,也很常被拿來討論,其問題困難點在於婆媳關係涵蓋的面向太廣,如果又遇到不易生育的媳婦,在傳統觀念的束縛下,多數時候都呈現一種無解的狀態。根據蘋果日報報導,一名網友在「爆料公社」發文表示,自己結婚5年都沒有懷孕,去醫院檢查發現自己是不易生育的體質,因而婆婆逼迫她和獨子離婚。5年的婚姻,即使有很多不捨和難過,但面對無能為力改變的現實,她也只能簽下同意離婚。甚至一度因此而失去生活重心,幸好有家人、朋友的鼓勵,才重新開始新的人生。婆婆生病,竟然還要求已離婚的媳婦照顧擺脫婚姻的束縛後,她以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著,有一份喜歡的工作,下班後有時去健身、有時看書充實自己,自由安排自己的時間。直到上個月,前夫卻突然打電話給她,頤指氣使的說:「我媽生病了,你來幫忙輪流照顧她。」孩子從小乖乖聽媽媽的話是好習慣,既然已經成年了,就應該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前夫竟然直接表達出:「我媽說我們結婚5年,也算我們照顧你5年,既然你沒能幫我家傳宗接代,難道不該還人情,幫忙照顧一下生病的人嗎?」面對如此無理的要求,她生氣的回嗆:「X先生,你有失憶症嗎?我們離婚了,那你媽又不是我媽,你沒資格要求我做事,我又不欠你的。」「抱歉,我忙著跟新男友談戀愛沒空,你家的事你自己處理吧!」此事放上網路,引起很多網友熱議:「到底是誰給他的勇氣?這種話都說得出口。」「做得好,不能生子就要離婚,這是甚麼心態,太欺負人了。」媽媽的教育對孩子影響最深在一個家庭中,媽媽是對孩子教育影響最深的人,其實女生在婚前就可以仔細觀察一下,未來婆婆是哪種教育型態人,像是以上述案例中,凡事都是「我媽說……」這種沒有個人想法的媽寶男,女生真的千萬要小心。兩性專家李芳蓓表示,主要將婆婆分為兩種類型:◎事必躬親型1.大小事都幫兒子處理好,吃飯、回家時間、衣服搭配。2.約會時常查勤。3.三不五時就會說:「哎呀,我兒子怎麼這麼瘦啊?」、「我兒子最近臉色怎麼都不好呢?你都煮甚麼給他吃啊?」→面對這種媽媽,唯一的方式就是把老公當兒子照顧,你還要做的比她好,才有可能得到她的認可。◎性格開朗型1.媽媽想法較開明,也較會安排自己的時間。2.給孩子獨立成長的空間,放手讓孩子自己處理自己的事。3.對於兒子另一半的選擇,以尊重為原則,把媳婦當成女兒看待。→這種婆婆好溝通、相處,女生遇到這種婆婆,一定要好好珍惜!※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媳婦不孕被婆婆逼離婚 前夫:我媽生病了,你來幫忙輪流照顧。2大類婆婆女生要留意※更多文章請見媽媽寶寶,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
2022-01-0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為什麼莫德納疫苗在研發成功前不被看好?專家曝冠狀病毒疫苗難研發原因
不應該令人意外的是,大多數美國人這時候可能還把冠狀病毒視為別人家的事,就好像聽到南美洲的一場土石流,或非洲下撒哈拉的一場饑荒。只是一場悲慘的、孤立的事件,它的急迫性甚至比不上日常發生的瑣事─送小孩上學、完成老闆要求做的會議報告。公共衛生界的成員甚至表示,媒體報導的冠狀病毒疫情太過誇大。它們比較像是反覆播放的聳動災難片,反而讓人們忽略了全球衛生的真正挑戰。在二月二日,中國公布疫情的最新統計數字,總共有三百六十一人死亡和一萬七千二百零五個確診病例,推特上有人描述這個情勢為「可怕」。前疾管中心流行病學家喬爾‧塞拉尼基奧(Joel Selanikio)反駁說:「我無法了解『可怕』這個說法,想想本季光在美國就有超過一萬五千人死於流感,在中國人數可能還更多。」他寫道:「對中國每年二十五萬人死於交通意外和一百五十萬與菸草有關的死亡,要用什麼詞來形容?」二月三日天還沒亮就到辦公室工作的科貝特回應了塞拉尼基奧有欠思慮的推文說:「我的天……聚光燈一離開流感生物學家,他們就開始鬧脾氣。」她反脣相譏說:「這就像大家都認為『所有生命都重要』,除了病毒學家以外。是的,親愛的……所有呼吸道病毒都重要,所以冠狀病毒重要。」科貝特和葛拉漢知道,科學界還有一些人更具體地表達出對冠狀病毒疫苗展望的懷疑。例如,冠狀病毒可能演化以逃避免疫,或對刺突蛋白的中和抗體可能不足以預防嚴重的感染。畢竟,約一五%的普通感冒是由冠狀病毒造成,但現在還沒有預防它們的疫苗。人們可能反覆感染導致普通感冒的冠狀病毒,雖然目前還不清楚這是因為免疫減退或病毒變異所致。小兒麻痺或麻疹的情況並非如此,自然感染這兩種病毒可提供數十年的免疫力。人體對付一種熟悉的病原體方法應該像這樣:一旦病毒侵入後,身體製造稱作漿細胞的特殊細胞。它們是抗體工廠,可以每秒產生多達兩千個抵抗疾病的分子。但這個過程在新陳代謝中的成本高昂,因此在感染消退後,漿細胞逐漸減少,循環的抗體也是如此。漿細胞通常生存幾天,最多幾個月。不過,這些細胞有一些仍存留於骨骸中數年,分泌少量的保護性抗體進入血液以防萬一。然後另一類免疫細胞是記憶B細胞(memory B cell),進入扁桃腺和淋巴結等地方,它們像守夜者那樣等候。記憶B細胞不分泌中和抗體,而是像小探針那樣附著在細胞膜外面。如果這些老記憶細胞再度偵測到病毒,它們就會再度活躍並製造另一波漿細胞。疫苗的成功取決於那些記憶細胞,但碰到冠狀病毒,一些人擔心我們的身體有失憶症。舉例來說,在一項研究中,曾染患SARS病毒者的記憶細胞在六年後暴露於相同的病毒下卻未能重新啟動。如果確實如此,這表示身體必須從頭開始由彈藥庫裡無數的抗體中選擇最佳抗體的程序。而冠狀病毒將永遠有機會避開作為身體第一道防線的抗體,並進入細胞。這時候身體唯一阻止它的方法,是透過更複雜、更警戒的殺手T細胞(killer T cell)來爆破自己的細胞。懷疑者說,想快速又簡單地製造出冠狀病毒疫苗只是白日夢,疫苗可能只有一些效果,幾個月後免疫力就會消失,然後我們必須從頭來過。葛拉漢真心認為獲得對冠狀病毒的免疫力已指日可待,藉助疫苗可能比自然免疫來得好。和呼吸道融合病毒一樣,早期對冠狀病毒的憂慮之一,是人的身體還沒有能力對自然感染產生中和抗體的反應。刺突易受影響的區域─鎖撬─只暴露很短的時間,然後刺突就轉變成融合後構造,這個工具似乎混淆了身體的防衛。但葛拉漢相信當刺突成功地被固定在融合前的結構時,人體可以學習如何長時間擊退病毒。證據正要出現,至少是其中一些證據。二月四日星期二,科貝特再三更新莫德納寄給她的包裹追蹤號碼─它的第一批疫苗,稱作mRNA 1273。不過,當它抵達時,快遞員一直等到科貝特下樓來出示她的身分證才願意把它卸到裝卸區。接下來,她召集數個同事,他們匆忙進入有一群獸醫和助理負責照管老鼠的地下室動物照顧室。科貝特和團隊抽取血液樣本,然後把不同劑量的疫苗注射到三組各十隻的老鼠身上,第四組則注射鹽水安慰劑,像科貝特這樣的老手可以一分鐘為一隻老鼠施打疫苗。這個階段的目標是證明疫苗可以刺激抗體的製造,這一步必須發生他們才能展開人體安全研究。完成這件事後,團隊將繼續試驗老鼠和猴子,以蒐集更強力的有效性證據,然後才能擴大人體研究和投入更多自願者和金錢。雖然今日藥物和疫苗在人體試驗前應該先做動物試驗似乎是理所當然的事,但這是出人意料相當晚近的發展。一直到一九三八年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才要求公司在產品上市前必須先提出安全資料,但即使在當時該局仍未明確規範公司必須進行哪些試驗,而且對進行人體臨床試驗也沒有任何規範。在一九五八年的國會聽證中,一位名叫路易斯‧拉薩尼亞(LouisLasagna)的醫生抱怨食藥局鬆散的規範。「只因為省略對實驗動物做毒性試驗可以節省時間和金錢,而把人當作最先做毒性試驗的動物,這是應該被譴責的。」他如此表示。五年後,食藥局終於更新它的規範,建立公司和組織對人進行新產品試驗的一套正式程序。在進行第一期臨床試驗前,研究的贊助者必須提出試驗用新藥(IND)申請,提出基本動物毒性資料,證明藥物或疫苗用於人體可能安全,或者至少短期使用是安全的。試驗用新藥也包括公司製造程序的資訊、首次人體安全研究計畫書,以及為什麼公司認為產品有理由發揮效用。莫德納已把動物毒性試驗發包給合約實驗室,而國家衛生研究院則處理免疫性研究。二月十九日約中午,為科貝特工作的三名學生開始測試施打疫苗老鼠的刺突抗體。他們把血液樣本放進離心分離機以分離較濃的紅血球細胞和較輕的含抗體血清,然後準備有數十個孔的塑膠盤,每個孔的表面黏了刺突蛋白。他們把每隻老鼠的血清加入孔中,以人體的溫度培養約一個小時後把血清清洗掉。如果之前的血清裡含有刺突抗體,那些抗體現在將附著在還黏在盤子的刺突蛋白。為了確定這個程序是否發生,他們把一種特製的偵測抗體加入盤中。這種偵測抗體會附著在其他抗體上,並帶著一種會改變顏色的酶。團隊成員再次清洗盤子,沖掉任何未附著的抗體。最後他們加入一種觸發酶變色的化學劑,黃色愈鮮豔,就表示老鼠產生的附著在刺突的抗體愈多,這個在免疫實驗室的標準測試被稱作酵素結合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其中一位名叫辛西婭‧齊瓦沃(Cynthia Ziwawo)的學生回憶看到第一個盤子幾乎立即變黃,疫苗已促使老鼠製造出附著在刺突蛋白的抗體。沒有人知道這些抗體能不能中和病毒。要確定這一點必須把含抗體的血清放進裝了活細胞的培養皿,看它是否能阻止病毒感染。他們必須在未來幾個月在所有針對老鼠、猴子以及最終的人體上,進行數百次這種中和試驗。科貝特和她的團隊沒有在程序繁雜的生物安全等級三級實驗室裡進行所有這些活冠狀病毒試驗,而是決定做一些聽起來極其複雜、但在病毒學界已變得相當日常的事:創造一個假病毒。假病毒有一組包裝在蛋白外套裡的基因指令,蛋白外套上則覆蓋著冠狀病毒刺突。和真的冠狀病毒一樣,假病毒以它的一個刺突接合一個細胞,然後注入它的基因,但那些基因不會告訴細胞複製假病毒,而是告訴細胞製造螢光素酶,也就是讓水母發出綠光的酶。當研究人員後來把細胞切開並添加一種化學藥劑時,被感染的細胞就會亮起來。如果細胞沒有發出亮光,科貝特將知道假病毒沒有進入細胞,意味他們的老鼠已製造夠多的寶貴中和抗體,足以避免感染。不過,國家衛生研究院團隊不打算等大約一個月來讓假病毒中和化試驗完成,才要求食品藥物管理局准許展開人體試驗。食藥局只需要相信疫苗有希望,而且由莫德納自己做的研究有充分的資料顯示它沒有強烈毒性。葛拉漢在辦公室等待以便在當天晚上儘快看到酵素結合免疫吸附分析法的結果。在第二天二月二十日與莫德納的電話連絡中,他告訴團隊好消息:一切準備就緒。莫德納當天就向食藥局提出試驗用新藥申請。四天後,一輛卡車在黎明前從位於麻薩諸塞州諾伍德的公司工廠開出來,往西南穿過紐約市和費城,載著首批人體級mRNA 1273疫苗奔往國家衛生研究院。附在這批寶貴貨物上的是一具全球衛星定位系統追蹤器,和每隔幾分鐘記錄一次溫度的資料記錄器。和Novavax的疫苗只需要冷藏不同,mRNA疫苗如此脆弱以至於沒有保持冷凍就會開始腐壞,特別是在運送時更是如此。如果在路上任何時候車內的溫度升高超過莫德納的規格,該公司就必須放棄這批疫苗,蒙受巨大損失並從頭來過。班塞爾為整趟八小時的旅程忐忑不安。這是因為有前車之鑑:回顧二○一五年,莫德納正在準備它歷來第一次疫苗試驗,那是一支禽流感疫苗,而裝莫德納疫苗的盒子正好放置在卡車最熱的部分上方。等疫苗抵達邁阿密時,它已經烤壞了,莫德納不得不重製疫苗並再度出貨。第二批疫苗雖熬過旅程,但臨床試驗地點的冷凍櫃無法保持夠低的溫度。邁阿密的大挫敗讓這家新創不久的生物科技公司損失數十萬美元。這一次沒有出現差池。當天晚上,疫苗抵達國家衛生研究院,從卡車卸下後移入一個冷凍室保存。在國家衛生研究院團隊等候食藥局批准進行第一次人體試驗之際,科貝特和葛拉漢加緊進行距離完成還很遙遠的動物試驗。※ 本文摘自《疫苗戰爭:全球危機下Covid-19疫苗研發揭密,一場由科學家、企業、政府官員交織而成的權力遊戲與英雄史詩》。《疫苗戰爭:全球危機下Covid-19疫苗研發揭密,一場由科學家、企業、政府官員交織而成的權力遊戲與英雄史詩》作者:布蘭登・波瑞爾 譯者:吳國卿, 王惟芬, 高霈芬出版社:聯經出版 出版日期:2021/12/02
-
2021-11-01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當親人面臨重病時... 七十六歲老看護雜記
【編者按】這星期我們的主題是「當親人面臨重病時」。一位太太在先生嚴重頭部外傷後,幾年來隻手扛起照顧摯愛家人的各種辛勞工作,寫出這篇令人感動也感傷的文章。 一位女兒在父親病危時,要求醫生盡全力搶救,而三年來他老人家在安養中心,完全沒有溝通能力,吃喝拉撒樣樣需要別人照顧。女兒百感交集,但最後還是覺得「不管怎樣,做就對了。」一位長年關心這議題的醫師,應邀闡述她長年的倡導:「愛一個人,請讓他好好的活,時候到了,也請讓他好好的走!」隨著醫學的進步,延長生命的方法越來越多,也使我們不得不思考「怎麼樣的活才是真正有意義的活」。我們應該主動與親友討論自己對生命的看法,並造訪各大醫院在「病人自主權利法」通過之後,所成立的「預立醫療照護諮商門診」,以避免將來我們無法好好的走,照顧我們的人也無法好好的活。2013年,我們回台掃墓,和老同學健行餐敘樂翻天,五月底那個周末午餐晚餐接著來,最後一攤我沒有去,老公先去看牙醫再直接到餐館,那個午睡我做了一個惡夢,夢見我帶著老公的骨灰自己坐飛機。回家後他在關陽台門時向後直直地重重地摔倒在大理石上,因腦傷送醫院急救。我不想再回顧整個過程,總共在三所醫院共住院七個月。因為建中同學的鼎力相助,讓他得到VIP 的待遇,感謝七十幾個同學的不間斷探訪。過去的腰椎腹腔引流管(LP shunt )喪失功能,在同學的大力幫忙下,老公再次緊急進入開刀房,醫師再度操刀,成功為老公裝了頭部的腦水引流器。回到關渡不久告訴回台照顧他的大兒子說:「這菜太難吃,醒來了⋯⋯」我妹淡水的公寓讓我們暫住,因復健治療在附近很方便。後來他吵著要回美國,先回小兒家,那時他還能在社區散步,他又吵著要回亞歷桑納州優馬的家,已整理好在出售中,室內空無一物,但是在回家前乾兒女送回原先他要捐出的傢俱,他們認定我們會再回來,回到家冰箱滿滿,廚房用品齊全,睡床也準備好了,幸福呀!有這麼好的乾兒女,真是遠親不如近鄰,感謝他們的照顧。我們再繼續經營絲花的生意,有天發現老公因腦部受傷左眼視力欠佳,我們決定退休。退休後因為老公的情況,我不敢做什麼規畫,但是有人為我唱讚美歌說我做什麽就像什麼,梅莉史翠普說:「轉變的能力是比美貌更有用的名片。」我不是千面女郎,更不是心理學的多重人格,在辛苦的看護工作中,要求自已不能迷失,要活的自信快樂而且美麗,因為我有多方面的興趣和求知的慾望,又好學不倦,DNA 給我的能力和智慧,也是上帝父母的恩賜,原本是焦頭爛額的工作,我除了天天寫小品文內容包羅萬象,還抽空玩縫衣機手作,最大勇氣是自拍,騷首弄姿穿上自縫或由特大號改的衣服用來送人,當起美美的「老麻豆」。六年前退休時,老公除受傷的語言區講話用詞不妥但其他生活可以自理,可是在2019年COVID-19爆發後,他腳力功能突然退化,變得不良於行,這時我申請了助行器,他會在夜晚醒來用助行器去上廁所,慢慢地無法對準目標,最後變成在浴室門口就亂灑尿,非常困擾我。我什麼都會就是不會清潔房子、擦地板,幸好有人介紹找到一個打掃阿姨,一週一次來我們家深度清潔房子。有清潔工並沒有讓我閒下來,先生半夜的連環Calls擾人清夢,因聲音熟悉要不然會嚇出心臟病,常常不知道為什麼他會叫我不停?本來想要問問老人精神科醫師的老同學有沒有藥,後來作罷。除了安眠藥物還有什麼辧法嗎?像我的心理醫生曾經開過避免做夢的藥物,孫女兒幫我查過還沒有正式核准上市,我沒吃照樣做各種彩色的夢。那陣子因睡眠不足,白天的我像個僵屍也瘦了十磅,自問身體是否亮紅燈,好在全身檢查都沒事,可能只是自己太疏忽飲食吧!4月22日我還能自己帶他去打Moderna疫苗,之後開始申請了一張床放在客廳,一來我可以睡得安穩些,我一好友說:「給他躺下去就完了!」事實上他兩腳已無力站立,更不用說用助行器走路了,連搬到輪椅上都很困難,以前他常常在半夜醒來吵得我睡眠不足,現在有時候早上他會「哭夭」,用肚子餓將我吵醒。餵早餐時床可以調高些,而且有欄杆防止他跌下床,新款的床還有按摩舒壓墊,理想、方便、實用,白天我都隨侍在側,坐在沙發上寫作、玩遊戲等,另外小狗奇娃娃巧巧白天也都依偎在阿公身傍不離不棄。老公169磅,我手無縛雞之力,換尿布、床單、墊布都要拉動他的身體,有次我用力過度,右肩膀疼痛難耐,大約在1到10的痛度是8,所以立即和家醫連絡,他們為我訂了下午四點看診。因為是最後一個病人,家醫和我相談甚歡,我帶了之前醫生開的四種止痛藥,詢問該如何使用。因為這位金髪胖胖的家醫本身有個八十歲的父親也有失憶症,由媽媽居家照顧⋯⋯兩人心有戚戚焉!最後我請求開照X-Ray的檢查單,可以不用先預約,希望在看骨科醫生之前就有報告,謝謝她開了檢查單。隔天一早就做了X-Ray ,接下來去了骨科診所掛號,我妹說的我人緣不錯,想到建中方大老闆恭維的話:「威姫你是個難得的外交人才。」其實我一向對人和藹可親,每一科診所的護士,我一進門都叫得出我的名字,因為我是少數有笑容的亞洲人吧!約到看醫生的時間是四點,我也驚訝自已有這份運氣,感謝醫護人員對我照顧,當然也是我一向待人處事的風格得到了回報。醫生像老朋友,她看了X-Ray 報告,手肘沒有什么大礙,肩膀的疼痛歷史悠久,她要為我安排照肩膀MRI,她看到我右肩幾乎痛不欲生,我比比打針的動作。她點點頭,一切在不言中,拿來類固醇針劑,唉呦呦⋯⋯忍者威姫,有氣無力地問醫生:「你知道有多痛?」她回答:「是的,我膝蓋也挨過一針。」兩人心照不宣苦笑。住在大城市的朋友肯定羡慕我神通廣大,兩天內完成治療簡直是不可能的任務,媲美阿湯哥。有日一朋友在洛杉磯看醫生,因為塞車嚴重,在高速公路花了兩小時多,結果醫生看診不到二分鐘!在MRI掃描後,醫生發現右肩膀的肌腱斷裂,有快二公分的撕裂傷,可以開刀縫合,但是術後要使用吊帶,六個月後才可完全復原。我是個右撇子,這下子不就像廢人一般了,考慮再三還是小心右肩動作,先不開刀。七月,我完全不迷信,是巧合吧?就在那天我幾乎崩潰,不知道為什麼從早到完換了八次尿布,慘況空前創世紀來的金氏世界紀錄,我差不多玩完了,還好兩個兒子是我的情緒垃圾桶,我沒上吊、沒吃安眠藥啦!你們說説是不是見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