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4 癌症.乳癌
搜尋
哺乳
共找到
391
筆 文章
-
-
2020-10-08 該看哪科.婦產科
懷孕哺乳期間可以吃藥嗎?藥物搜尋排行榜常見藥物
得知懷孕到生下來哺乳期間,媽媽們最擔心的一件事,其中一項就是服用藥物會不會影響小朋友的健康,某些藥物在懷孕或哺乳期間可以安全服用,而其他藥物可能會對未出生或出生的嬰兒產生不利影響,在這些經常被搜尋的藥物中,特別介紹常見的5樣藥物分別是那些。一、葉酸(Folic Acid)FDA懷孕用藥類別:A葉酸在孕期及哺乳期間的使用,被認為是可以接受的。在懷孕期間經常出現葉酸缺乏症,而葉酸缺乏可能會導致胎兒畸形,例如:神經管畸形。此外,美國疾病控制中心(CDC)建議所有育齡婦女每天從飲食和/或補充食品中攝入0.4毫克葉酸,不僅可以預防婦女貧血的發生,也可預防懷孕期間的葉酸缺乏問題。二、鎮咳藥物DextromethorphanAU TGA懷孕類別:A目前並無相關報告證明,在懷孕期間使用鎮咳藥會增加致畸胎作用的風險。補乳期間,目前亦尚無相關報告證明,藥物是否會進入母乳中,但常規劑量不太可能對哺乳期嬰兒造成傷害,尤其是超過2個月的較大嬰兒,且使用上的益處應勝於風險。三、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IbuprofenFDA懷孕用藥類別:C在妊娠中期,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的使用會增加胎兒動脈導管過早閉合的風險,因此應避免;在妊娠30週之前,關於潛在胚胎胎兒風險的研究尚無定論。本藥物是哺乳母親的首選鎮痛/抗炎藥,目前尚無相關報告指出,本藥會對母乳喂養嬰兒產生不利影響或影響產奶量。四、選擇性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CelecoxibFDA懷孕用藥類別:D流行病學研究表明,在妊娠早期使用前列腺素合成抑製劑後,自然流產的風險增加,另外在妊娠後期服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可能會導致胎兒動脈導管過早閉合、胎兒腎功能損害、抑制血小板聚集以及延遲分娩。由於本藥會進入乳汁中,在澳大利亞和英國的用藥指示中,服藥期間不建議母乳喂養嬰兒。五、廣效四環素抗生素MinocyclineAU TGA懷孕類別:D如果在懷孕期間使用本藥物,或者患者在服用本藥物時懷孕,則應告知患者本藥物對胎兒的潛在傷害,使用四環素可能會影響嬰兒牙齒的形成並引起牙齒出現黃灰色棕色變色,在英國的用藥指示中,禁止使用,除非必要,否則不建議使用。由於本藥會進入乳汁中,四環素被認為在母乳喂養期間是禁忌的,應避免使用這種藥物。
-
2020-10-02 科別.心臟血管
心跳變快是身體在向你求救! 幫心臟減壓,養成1習慣千萬別偷懶
多數人擔心三高引發心血管疾病,造成中風或心臟病,然而,卻極少有人知道心跳快慢對於健康也有所影響。曾有醫學期刊報導,哺乳類壽命長短和心跳快慢成反比,因動物一生心跳總數約10億下,如果心跳越快,壽命就越短。心跳和疾病有關係 心跳愈快壽命愈短心跳對人類的影響雖不像對哺乳類動物明顯,但根據推估,一個平均心跳一分鐘70下的人,比起心跳一分鐘只有60下的,平均壽命會少10年左右;甚至有研究發現心跳和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有密切相關。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魏承駿發表最新的心跳軌跡研究,分析金山地區3400名居民20年間的心跳軌跡,就發現心跳變化的軌跡和死亡率有密切關係。 心跳越快,死亡率呈線性增加 理想心跳是控制在55~60下他說明,心跳越快,死亡率呈線性增加,平均心跳數10年內不斷上升的群眾,死亡率是心跳穩定者的2倍以上;而原本心跳很快的人,如果能夠把心跳控制下來,發生死亡的風險其實可以下降到和穩定群眾一樣的。根據台灣本土心衰竭調查發現,大多數的病患心跳都偏高,即使規則於門診追蹤的病人也是如此,由此可知,心跳可以說是一個人的綜合健康指標。魏承駿提醒,理想心跳是控制在55~60下,如果超過70下,死亡風險就會增加。此外,無預警的心跳加速,可能要合理懷疑身體出了問題!魏丞駿說,貧血、甲狀腺異常、心臟病、糖尿病,甚至癌症都有可能,心跳變快絕對是身體亮紅燈的的警訊,不可輕忽。 慢性病心跳變化、軌跡相當重要 適度運動有助控制心跳如果已患有慢性疾病,心跳的變化與軌跡就更重要了,就目前的醫學研究,心跳的快慢對以下三種病人影響最大,分別是高血壓、心臟衰竭,以及缺血性心臟病(冠心症)。該怎麼控制心跳?魏丞駿建議,適度運動是調節心肺功能不錯的選擇,建議進行維持中度耐力性運動,效果較佳。但提醒,因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同,運動要量力而為、適可而止,若患有三高、心血管等疾病,別做太激烈的運動。 (圖文授權提供/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黃慧玫、諮詢專家/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 魏承駿)延伸閱讀: 過度疲勞會誘發心悸? 中醫分析11種原因教日常保養 心跳快慢對3種人影響最大! 每分鐘大於70下死亡率增2倍
-
2020-09-30 該看哪科.婦產科
產後不能洗澡、洗頭,否則頭痛一輩子?中醫師教這樣用「吹風機」,放心洗!
把壞體質「砍掉重練」的關鍵時機女人體質要好,有三個重要時期必須把握,分別是「青春期」、「孕期」、「更年期」,其中又以孕期至關重要。懷孕生產時,身體經過氣血的大變動,反而比較容易「砍掉重練」,所以此時正是調養孕前諸多身體毛病的好時機。許多媽媽產後沒有好好休息調理,過了幾個月,才發現一些孕前的毛病,如過敏、頭痛等現象,在產後反而更嚴重了,甚至會出現一些以前沒發生過的病痛,也容易有代謝慢、體重回不來、體力差、容易累等問題。而這時候想要再補救,因為臟腑虧虛較嚴重,需要花上比較長的時間調理。月子坐得好,不但可以恢復體力、調整心情,來面對照顧小寶寶這樣的全新挑戰,也能促進身體新陳代謝、恢復孕前生殖功能。所以,好好把握這一個多月的時間,是非常重要的事。坐好月子,謹記簡單3 原則!♥ 原則1:月子的時間長短因人而異坐月子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讓媽媽的身體和心理,恢復至懷孕前的狀態。因為每個人在孕期所經歷的變化並不相同,所以坐月子的時間也無法一致。不過整體來說,生殖系統要恢復到產前的狀況,大概需要6周到8周,尤以前4周為關鍵期,所以才會建議產後的媽媽,休息調養至少要4周的時間。身體復原較慢者,則必須看情況調整月子期到6至8周;剖腹產的媽媽,也要視傷口癒合情形決定月子長短。♥ 原則2:月子不節食,才能瘦下來有個患者在懷孕時就告訴我,她計畫在坐月子的時候開始節食、減量,這樣才能早一點把體重降下來,以便回到孕前的好身材。這個方法可以瘦嗎?可以的。但,很快就會胖回去。一旦復胖,就很難再瘦回來。♥ 原則3:月子節食,虛胖上身剛生產完的媽媽,肝、脾、腎、子宮的氣血都處在極度虧虛的狀態,又必須消耗能量分泌乳汁,此時如果節食,身體攝取的營養不足,就會處於「過勞」、「過虛」的情形,臟腑功能容易遲滯、停擺。一開始,因為熱量攝取減少,體重的確會下降,但由於臟腑功能遲緩怠慢,對水分、廢棄物的處理能力差,加上代謝不足,身體會逐漸累積脂肪,導致虛胖。此外,節食也會造成乳汁分泌過少,使寶寶獲得的營養不夠,這也不是媽媽樂見的。正確的飲食法,是在月子期補得精、補得好,讓身體機能、代謝恢復正常,之後要瘦身,才能夠事半功倍!預防月內風!洗澡洗髮有訣竅用「吹風機」吹穴位,可避免頭痛。民間流傳著產後不能洗澡洗頭的習俗,我第一胎時,曾秉持著試驗的精神,嘗試不洗頭3天,結果第4天就因為頭髮油膩到睡不著,影響作息及哺乳。♥ 產後洗頭,頭痛一輩子?古時候由於生活環境不佳,水中細菌病毒多,產後如果傷口尚未癒合就沐浴洗澡,容易造成傷口感染。此外,產後身體處於經脈空虛、骨節毛孔鬆散的狀態,如果洗完頭濕濕的沒有馬上吹乾,很容易使風邪入侵,產生「月內風」病症,出現頭痛、關節痠痛、免疫力降低、怕冷怕風⋯⋯等症狀。♥ 吹風機吹穴位,預防月內風其實,在現代,環境、水質、保暖設備都較齊全,洗完澡只要馬上擦乾身體、吹乾頭髮,不必過於擔心會有「月內風」的情形。這邊也提供一個小撇步,較怕風的媽媽,在吹完頭髮後,可以順便用吹風機吹頭頸部的雙側「太陽」、「風池」、「風府」穴各30秒,再沿著頸部膀胱經左右各吹10次,可以預防風邪入侵,產生月內風症狀。♥ 洗個好澡,坐個好月子建議媽媽,在顧好傷口、保暖的前提下,「產後24小時」就可以淋浴,因為生產時出力會使身體流許多汗,此時沐浴可以讓媽媽的身體保持乾淨、心情放鬆,對於睡眠跟之後的哺乳都有正面的效果。♥ 不可泡澡,避免感染不管是自然產或是剖腹產,身上都有傷口,在傷口癒合前,洗澡都必須採「淋浴」,不可以盆浴或泡澡,避免傷口感染。洗澡時,也要避免用水直接沖傷口,以免刺激傷口發炎或感染。剖腹產的媽媽則需在傷口貼上防水貼布再沐浴。♥ 冬天洗澡不用怕,驅寒中藥入浴效果好在冬天生產或是體質較寒、較怕冷的媽媽,可以搭配祛風寒、溫通經絡的中藥,如大風草、生薑、桂枝、防風、艾草、雞血藤等煮水入浴(仍是使用淋浴,並非泡澡哦),有溫通血路、驅風散寒的效果。書籍介紹書名:養胎瘦孕小Case!:讓中醫美女媽媽做妳的神隊友,從養胎開始,調養身體、孕期舒適、產後速瘦、寶寶好帶!作者:蔡仁妤出版社:幸福文化出版日期:2020/08/26作者簡介/蔡仁妤中醫師現任杞子中醫診所副院長、兩個孩子的母親。畢業於台灣大學生化科技系,爾後同時考取了學士後中醫及西醫,內心一番掙扎之後,聽從了心的方向,選擇了中醫為人生志業。拿了數個書卷獎,在第一個孩子出生後半年,成為當屆中醫師國考榜首。以獨特的診察及治療方式,幫助了許多父母成功得子,並期望能用一己之力,藉由中醫之法,療癒患者的身體及心靈。專精助孕、婦科、代謝減重、兒少體質調理、各式內科雜病。著有:《從零開始學溫敷》《排身體的寒:改善循環病、 冷氣病、痠痛病》粉絲專頁:蔡仁妤中醫師|解病雜貨店instagram: ren_yyuu延伸閱讀: 「媽媽今天不在家...」每天遲到被處罰也總是笑笑的孩子,沒遲到的那天為何哭了?
-
2020-09-28 癌症.乳癌
每天約7人因乳癌死亡!9大危險因子難避免,但這件事你可以做決定
乳癌是女性健康的重要議題,根據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女性終其一生每12人就有1人可能罹患乳癌,106年約有1.3萬名女性罹患乳癌,是女性癌症發生率第1位;108年死因統計有2,633人死於乳癌,每天約有7人因乳癌失去生命,是女性癌症死因排名第3位。乳房X光攝影檢查最有效篩檢工具 早期5年存活率超過9成乳癌並非不治之症。國民健康署指出,乳房X光攝影檢查是目前國際實證研究最有效的乳癌篩檢工具,定期做乳房X光攝影檢查可達到早期發現、降低死亡率的目的。透過乳房X光攝影檢查發現的乳癌,有超過6成是早期個案(0+1期);早期乳癌的5年存活率超過9成,延遲治療導致晚期乳癌的五年存活率則僅約3成。乳癌有9大危險因子 有乳癌家族史可提前接受乳房攝影檢查除了可以到醫療機構接受檢查,亦可利用衛生局所提供的社區癌症篩檢服務。乳癌的危險因子包含初經早、停經晚、未曾生育、30歲後才生第1胎、未曾哺乳、具有乳癌家族史者、得過乳癌、卵巢癌或子宮內膜癌等;所以國民健康署除補助45歲以上至未滿70歲婦女外,40歲以上至未滿45歲具乳癌家族史(指祖母、外婆、母親、女兒、姊妹曾有人罹患乳癌)婦女,也具有每2年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服務。延伸閱讀: 乳房腫塊自摸檢查有盲點! 辨別良性、惡性這1個動作很重要 乳癌不一定會先在乳房摸到硬塊! 這些部位也要注意
-
2020-09-27 癌症.乳癌
粉紅健走風雨無阻 籲45到69歲婦女「報復性乳攝」
乳癌是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第一名、癌症死亡第三名,然而今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前半年乳房篩檢人數明顯低於去年同期,7月後才開始回升。台灣癌症基金會(台癌)今與廣受上班族歡迎的插畫家「某人日常」合作,舉辦第十屆「粉紅健走」,雖然下雨仍有超過5000人報名。國民健康署癌症防治組組長林莉茹呼籲,天氣已趨涼爽,45到69歲婦女趕快走出來「報復性乳攝」!台癌董事長王金平指出,台灣平均每4分42秒就增加一個癌症病人,其中乳癌更是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一名,平均每天有將近39人確診乳癌,每天7人因乳癌離世。台癌指出,女性乳癌發生率在45歲開始大幅增加,三分之一乳癌患者在45到54歲確診,是台灣女性不容忽視的疾病威脅,然而,45歲以上婦女定期篩檢率僅四成,相較於日韓高達五、六成,美國高達七成,仍顯偏低。林莉茹表示,國人罹患乳癌年齡中位數是55歲,因此國健署提供每兩年一次免費乳房X光攝影檢查,共有213家醫療院所、84台乳房攝影車提供服務。45歲到69歲婦女或40歲以上有乳癌家族史的婦女皆符合資格。今年1至9月累計63萬已接受乳攝,找到約2700名罹患乳癌者,當中六成是早期。第零期到第二期的乳癌5年存活率達九成以上,遠高於第三期和第四期。林莉茹說,今年受疫情影響,3到5月乳攝人數明顯降低,到了7月才慢慢回升。為了彌補今年初篩檢人數的下降,國健署9月特別推出「乳攝車直接開到你公司」服務,只要工作單位有20人符合篩檢資格,打電話到醫療機構或衛生局就能協助媒合乳攝車。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表示,乳癌有許多新的標靶藥持續開發出來,臨床試驗結果令人振奮,病友切莫一次治療結果不理想就放棄希望。在這個精準醫療的時代,他也建議有乳癌家族史的人可以考慮接受基因檢測,看看自己是否有相關風險基因,有助於早期的預防。台癌仿照成立「乳癌防治指揮中心」,呼籲全民練「五」功護乳,包括天天彩虹蔬果五七九(兒童五份、成年女性五份、成年男性九份),規律運動、體重控制、適時放鬆並遠出菸害,最後也是最關鍵的就是做好定期篩檢。肌內效協會理事長、物理治療師簡文仁也在現場,帶領參加健走的民眾做「防癌熱身操」,搭配將練五功口訣結合身體活動,更加好記。●誰是乳癌高危險群?1. 具一等親(母親、姐妹或女兒)乳癌家族史2. 一側乳房得過乳癌3. 得過卵巢癌或子宮內膜癌4. 未曾生育或30歲以後才生第一胎5. 未曾哺乳6. 初經早、停經晚7. 長期使用賀爾蒙補充劑資料來源/國健署
-
2020-09-22 癌症.乳癌
乳癌揪團到職場檢查 滿20人即可申請
10月是國際乳癌防治月,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女性終其一生每12人就有1人可能罹患乳癌,2017年約有1.3萬名女性罹患乳癌,是女性癌症發生率第1位。不過,根據2017年國民健康調查,仍有女性覺得乳癌篩檢過程會不舒服、太忙、不需要而不接受篩檢。國健署副署長吳昭軍表示,國健署現行補助45歲以上至未滿70歲婦女,及40歲以上至未滿45歲具乳癌家族史婦女,每2年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即日起企業女性員工只要符合婦女乳房X光攝影檢查資格,滿20人即可向當地衛生局或與國健署核可的乳房X光攝影醫療機構提出需求,巡迴車將開至該企業安排乳房攝影檢查,讓女性員工不會因工作而忽略定期檢查。國健署癌症防治組組長林莉茹表示,乳癌的發生率與死亡率皆高,據國健署癌症登記資料顯示,2017年約有1.3萬名女性罹患乳癌,是女性癌症發生率第1位;2019年死因統計有2633人死於乳癌,每天約有7人因乳癌失去生命,是女性癌症死因排名第3位。而在乳癌發生的年齡中位數上,也從2003年的50歲升至2016年的55歲。林莉茹說,乳癌透過篩檢,的確有機會早期發現、降低死亡率。據2016年統計,台灣目前提供每兩年一次乳房攝影之大規模族群篩檢,可顯著降低41%乳癌死亡風險。且透過篩檢能發現約六成早期(0期+1期)個案,以2012至17年統計,患者接受治療後,五年存活率超過九成,若延遲治療導致晚期乳癌,五年存活率則僅約3成。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台北榮總乳房醫學中心主任曾令民表示,包含初經早、停經晚、未曾生育、30歲後才生第1胎、未曾哺乳、具有乳癌家族史者、得過卵巢癌或子宮內膜癌等,都是乳癌的危險因子。雖發生中位數約55歲,但也不代表年輕人以及男性就不會得,他收治過最年輕的女患者為19歲,也曾收治過一同治療的夫妻檔,但科技發達,乳癌並非不治之症,罹患後只要積極接受治療、維持正常生活作息並定期追蹤,仍可延長生命。國健署今邀請曾令民理事長、華歌爾、中華電信等優良健康職場代表與會,呼籲更多職場揪團。國健署表示,全國共有213家醫療機構及84台乳房攝影檢查巡迴車可提供服務,今年1月至9月累積約有63萬人接受乳房X光攝影檢查,已找到約2700名罹患乳癌者。
-
2020-09-22 科別.感染科
流感疫苗怎麼選?一張圖看懂2020年疫苗4廠牌差異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公費流感疫苗即將在10/5開打,疫苗備有600多萬劑,皆為4價疫苗,包含4種不活化病毒株,即2種A型(H1N1 及 H3N2)及 2種B型(Victoria 及 Yamagata),其保護效力與國際各國狀況相同。林口長庚新生兒科主任江明洲表示,6個月以上就可以施打,6個月以下的嬰兒,請照顧者們都記得要去注射流感疫苗,才能避免傳染給寶寶。公費疫苗核定三家 保護力無差異疾管署8/21公告,今年核定的公費疫苗有三家廠牌:法國賽諾菲的巴斯德、國光生技的安定伏、台灣東洋細胞培養的輔流威適,自費為GSK葛蘭素的伏適流。疾管署也提到,無論是公費或自費疫苗,每批疫苗審查程序一樣,都需符合食藥署規定,核准後才能進口或使用,疫苗品質均受嚴格把關,且四種疫苗的保護力並無差異。細胞培養疫苗成趨勢 指定施打需自費跟往年不同的是細胞培養疫苗,江明洲主任提及,以往疫苗皆由雞蛋胚胎中培養,現在則從哺乳類上皮細胞中來培養病毒,製程效能較高,儼然成為全球疫苗製造趨勢,不過費用也較貴。是否對於雞蛋過敏者較適宜施打此類疫苗?他說,從2018年起,疾管署與國外同步,施打前不需詢問是否有對雞蛋過敏,因為製程當中已將雞蛋胚胎中可能導致過敏的成分大量減少。疾管署也說,對蛋過敏者,接種疫苗後出現嚴重過敏反應之機率極低,因此參依美、英等國作法,將「已知對『蛋』之蛋白質有嚴重過敏者」自接種禁忌症移除。公費疫苗採分配制,無法選擇,若有疑慮者,當然可以自費選細胞培養之疫苗注射。6個月以上可施打 孕婦接種可保護胎兒雖6個月以內嬰兒無法施打,但建議照顧者施打,避免感染或傳染給嬰兒;6個月至3歲公費疫苗均為巴斯德,即使對雞蛋過敏者,也可以放心施打,並於注射後30分鐘觀察是否有異狀;3歲以上的孩童、成人,公費疫苗則為三種,江明洲主任說,疫苗保護力功效差不多,有些民眾會對國光有疑慮,事實上這幾年表現都很好,請放心接種注射。他特別提醒,第二孕期之後的孕婦也可以施打,保護自己之外,抗體也能透過胎盤傳給寶寶。(圖文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延伸閱讀: 防流感打疫苗、勤洗手還不夠! 還要補強這5點才夠力 還在猶豫打不打流感疫苗? 3個Q&A解決你的不安
-
2020-09-20 科別.骨科.復健
骨質疏鬆不能喝咖啡嗎,是中老年人的病? 常見迷思你中哪一項?
迷思一:骨質疏鬆是中老年人的病?骨質疏鬆症的患病人群已出現年輕化趨勢,目前骨質疏鬆症的發病人群裡,30-50歲的青壯年已經越來越多。年輕人如出現腰背酸痛、骨關節疼痛等,應即時就診以排除繼發性骨質疏鬆或特發性骨質疏鬆。骨質疏鬆包括:1.原發性骨質疏鬆,這類骨質疏鬆發病率最高,主要影響老年人。2.繼發性骨質疏鬆:繼發於其它原因,此類疾病很少被人了解,單純補鈣遠遠不夠,還要診治原發病。3.特發性骨質疏鬆,發生於年輕人,包括:青少年骨質疏鬆;青壯年、成人骨質疏鬆;婦女妊娠、哺乳期骨質疏鬆。迷思二:骨質疏鬆是自然衰老造成,無需治療?隨著人類壽命的延長,一些與增齡相關的疾病的發病率也在逐年增加,老年人需要關注的四大疾病為: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與骨質疏鬆,這些疾病的發生可以說與自然衰老有關,但並非不需要治療或沒有辦法治療。上述疾病都是可以預防和治療的,其中骨質疏鬆即可通過生活方式乾預、補鈣和維生素D,必要時配合藥物治療而減輕疼痛、預防骨折的發生,從而提高生活質量並延長壽命。迷思三:已經骨質疏鬆了,咖啡不能碰?其實不盡然,咖啡中含有咖啡因等多種可對骨骼代謝產生影響的活性成分,咖啡因也會增加尿中鈣質的排泄及促進小腸中鈣質的分泌,且作用是和咖啡因的攝取量成正比,因此長期大劑量飲用咖啡(咖啡因攝入量每天>300毫升,約每天3-4杯咖啡),會增加骨質疏鬆的風險。所以,對較年長的人來說,若想要喝咖啡,建議一日不超過兩杯,同時注意多補充鈣質。本欄目由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和文匯報共同推出(來源/轉載自《文匯報》)
-
2020-09-16 養生.聰明飲食
30歲起就得預防骨質疏鬆症! 別只喝牛奶,骨科醫師推薦13種食物都要攝取
骨量會隨著年齡增加逐漸流失,尤其從30歲起每年流失骨量0.5%至1%,平均50歲開始,流失速度甚至是好幾倍,嚴重時骨質疏鬆症就找上門;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常務理事、臺大醫院骨科部主任楊榮森指出,預防骨鬆應從小存好骨本,根據衛福部營養參考值,從飲食攝取足夠的鈣質,和協助鈣質吸收的維生素D,有需求時則慎選檢驗合格的補鈣品。從飲食補鈣顧骨本 維生素D也重要骨質疏鬆症分為原發性以及續發性,前者主要是停經後的婦女因賀爾蒙減少導致骨質流失,或因老年性所引起的骨鬆問題,後者則因其他疾病得服用藥物所造成的副作用等導致;楊榮森醫師表示,預防骨質疏鬆症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從飲食中補足所需營養,且要從小就開始,宛如銀行存款般,從年輕開始存骨本,其中又以鈣質與維生素D是改善骨骼和肌肉健康的主要營養素。 為何顧好骨本,不能只補充鈣質,維生素D也很關鍵?楊榮森醫師解釋,要讓身體吸收鈣質,減少骨質流失,這時就得靠維生素D的幫忙,若身體缺乏足夠的維生素D,就會影響到鈣質吸收效果,彼此是相輔相成,且維生素D也能促進骨骼礦化,改善肌力,減少跌倒造成骨折的風險。依照年齡層補足營養攝取量 幫自己顧好骨本 楊榮森醫師進一步說明,鈣質與維生素D在不同年齡層有不同建議的攝取量,根據衛福部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成年人每日鈣質攝取量需1000毫克,至於每日所需攝入的維他命D,若未超過70歲,建議為600國際單位(IU),若為骨鬆者或超過70歲的長者,則建議每日攝入800國際單位較佳(IU)。青少年、孕婦和哺乳婦女,應適量增高。必要時應該檢查血清中的維生素D濃度,若太低時,應適當調整劑量,以達到合適的濃度,維護正常的生理機能。 日常飲食要補鈣 醫師解析維生素D、鈣質如何吃 但究竟該吃哪些食物才能有效攝取足夠的鈣質及維生素D呢?楊榮森醫師舉例,像是鮭魚、鮪魚等含有多油脂的深海魚類、魚肝油或是香菇等,都可從中攝取到維生素D;在鈣質部分,除了牛奶,另外包括深綠色蔬菜、海藻、海帶、金針、香菇、芝麻、小魚乾、木耳、豆類食物、乳製品等天然食物,也都是很好的鈣質攝取來源。對於許多人認為要維持骨骼健康,一定得喝牛奶補足所需鈣質,但其實牛奶只是鈣質其中一種攝取來源;楊榮森醫師解釋,主要原因是比起過去傳統社會牛奶較難取得,隨著民生水準提高,如今隨時都可取得牛奶,具方便性,但以一天鈣質建議攝取量1000毫克而言,除了喝牛奶,也得補充其他食物,才能真正補足所需的鈣質營養。若因乳糖不耐症而未能飲用牛奶者,應另攝食高鈣食物來補充人體需求的鈣質。 補骨產品百百種 依個人需求選擇合適產品 除了透過飲食維持骨骼健康,許多人也會購買市售的補骨或鈣產品來補充鈣質,但又該怎麼選擇?楊榮森醫師說明,市面上各種補骨或鈣產品百百種,所提供的鈣質營養差不多,最重要得依照個人需求去做選擇,尤可諮詢醫療專業人員,選用相關產品來幫自己顧好骨本,或有些人因不容易消化,也可選擇合適的鈣產品幫助自己方便攝取足夠鈣質。不過要注意選擇任何市售的補骨或鈣產品時,也得挑選經衛福部食品合格檢驗的產品,才能避免吃出問題;楊榮森醫師強調,預防勝於治療,存好骨本最重要就是養成攝取鈣質與維生素D的習慣,補足足夠的營養素,維持基本的骨質,才不會邁入老年後,才擔心骨質疏鬆症會找上門。(圖文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延伸閱讀: 長期補鈣卻不見效果? 忽略這1件事等於白吃了 喝大骨湯補鈣? 別傻了!運動、曬太陽還要多吃這些食物
-
2020-09-15 性愛.性福教戰
吃避孕藥、算安全期…哪種較有效?常見6種避孕方法大PK
小美最近很是苦惱,本以為「安全期」是真的安全,可沒想到竟然意外懷孕了。小美和男朋友近期還沒有結婚打算,於是只能到醫院進行流產。這次「痛」過之後,小美終於明白了,「擦槍」就有可能會「走火」,「安全期避孕法」是不可靠的,不能有任何僥倖心理,否則受罪的還是自己。避孕要用科學的方法。今天,我們準備了一場避孕方法擂臺賽,有請各位參賽選手上場。保險套「小套套,大性福」保險套,分男用和女用兩種。它是以非藥物形式阻止受孕的屏障避孕法。優點:1.高效避孕,全程正確使用,避孕成功率高達98%~99%。2.是唯一可以預防性傳播疾病的避孕方法,如淋病、愛滋病、梅毒等,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HPV感染。3.對於龜頭太敏感的男性,用套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早洩問題,延長愛愛時間。4.事後收拾戰場比較容易,打個結扔垃圾桶就大功告成了。缺點:1.必須事先備好,中途帶套套可能會影響興致。2.部分男士不喜歡,影響快感。3.極少數人會過敏。4.罕見的情況,套套掉進陰道,還要麻煩婦產科大夫幫忙,場面有些尷尬。溫馨提示:1.保險套應在乾燥、避光處存放。2.對套套需溫柔以待,沿著包裝邊緣輕輕撕開。不能用暴力撕咬、刀切等方法傷害它。3.套套是一次性用品,發現破了立即換一個新的,此時可不能勤儉節約,千萬不要洗洗再用。若用時發現破損要立即口服緊急避孕藥。4.尺寸合適很重要,小了會爆裂,大了會滑脫,都會導致小蝌蚪外逃。5.射精前流出的分泌物裡含有「小蝌蚪」,一個就可以讓你意外當爹,所以接觸女性外陰前就要戴好套套。6.正確戴套套,事半功倍。射精後要及時扶住套套根部,立即取出,避免套套滑脫或精液外漏,導致避孕失敗。短效口服避孕藥「有效避孕,親密無間」優點:1.高效,避孕成功率在99.9%以上。2.對婦科疾病有預防和治療作用,如可治療痛經、月經過多等。3.大多數口服避孕藥都有抗雄激素作用,長期服用可治療痤瘡。4.大量口服口服避孕藥,是治療難治性異常子宮出血的理想藥物,起效快,效果確切。5.緩解月經來潮前,因為雌激素生理性突然降低導致的經前偏頭痛症狀。6.停藥次月即可備孕,不影響胚胎生長發育。缺點:1. 需要每天同一時間服藥,不能漏服藥物。若漏服要立即補服,否則會引起異常出血甚至避孕失敗。2. 藥物副作用包括噁心、嘔吐、頭痛、頭暈、乳房脹痛等。第四代避孕藥明顯降低了以上副作用。3. 服用口服避孕藥的前3個月會有不規律陰道流血。4. 增加血栓形成的風險。5.不能阻斷性傳播疾病的交叉感染。溫馨提示:1.首次服藥最初7天內,若有性生活,需要加用套套屏障法。2.服用方法為月經第一天開始服用,每天一片,吃21天停藥7天。3.漏服1片在12小時內發現,立即補服。超過12小時,建議加用保險套。漏服2片以上,儘快補服,同時後7天內加用保險套。服藥3小時~4小時嘔吐,需要補服藥物。4.慎用口服避孕藥人群包括家族性血栓病史,如心腦血管意外,或有靜脈或動脈血栓形成者;肥胖、合併代謝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並累及血管發生病變者;肝腎功能異常、胰腺炎、精神疾病、甲亢、系統性紅斑狼瘡等風濕性疾病患者;已知或者懷疑存在受甾體激素影響的惡性腫瘤患者;懷疑或已明確妊娠者、哺乳期女性等。子宮避孕器「一環解千憂」常用的子宮避孕器有三種:帶銅T型節育器、含吲哚美辛子宮避孕器、左炔諾孕酮子宮避孕器。優點:1.高效,避孕率可達98%。2.性價比高,是一種相對安全、長效、簡便、經濟的避孕措施,有效期5年~20年。3.具有可逆性,取環後3個月即可備孕。4.選擇空間大,器具種類多,功效各有千秋,可根據情況選擇。5.可治療多種婦科疾病,如痛經、月經過多、子宮內膜息肉、子宮內膜增生等。缺點:1.失效後需要取環,放環、取環都是小手術,會伴有輕微疼痛和少量出血。2.放置子宮避孕器的前6個月內,容易出現點滴樣陰道流血、腰腹酸痛,多可自行緩解。3.環的位置可能會出現移位,甚至脫落,發生避孕失敗,甚至還有手握節育環出生的硬核寶寶,因此,需要定期做超音波檢查。4.節育環作為異物在子宮內長期存在,會伴隨月經量增多、經期時間長、慢性腰腹痛、白帶增加、盆腔感染等情況,但發生率較低。5.放置時有子宮穿孔可能,必要時需手術取出。6.可能增加宮外孕的發生概率。溫馨提示:月經乾淨後3天~7天、人流手術後、產後42天內均可放置,放環當月不能同房。以下情況不宜放環:患有嚴重的心、肺、肝、腎及血液系統疾病,以及各種疾病的急性期;生殖道炎症;不明原因的異常子宮出血;宮腔大於9釐米或小於5.5釐米;體溫超過37.5攝氏度;本人或性伴侶有多個性伴侶。輸卵管絕育術「一勞永逸我最棒」優點:1.永久性。2.安全、有效。3.相關研究表明,輸卵管絕育術可降低卵巢癌發病風險。缺點:1.有再生育需求只能做輸卵管複通術或試管嬰兒。2.術中術後可能發生血腫、出血和複通。溫馨提示:不適合該手術的人群包括患有各種嚴重臟器疾病、身體虛弱不能耐受手術及精神情緒不穩定者;急性生殖器官感染。適合人群為年齡超過35歲、婚姻穩定且已有2個孩子,不再有生育需求、拒絕其他避孕方法的女性。即便滿足上述條件,依然不建議年輕女性行輸卵管結紮術。最後,我們再來看看2位海選就被淘汰的選手。安全期避孕法「不可靠」安全期避孕又稱自然避孕,月經規律者以月經中間日期為核心,前5天和後4天是不安全期,避開這幾天就統稱為安全期。研究顯示,安全期避孕失敗率高達14.4%~47%。因為排卵會受到環境、氣候、情緒、藥物、健康狀況等多個因素影響。月經規律的女性,在感情及身體刺激下可能會提前誘發排卵。而35歲以上的女性,或卵巢功能下降的女性,卵泡發育就不按常規出牌啦,安全期更容易無心插柳柳成蔭!月經不規律者在安全期避孕就更不可靠了。體外射精法「有危害」小蝌蚪在子宮、排卵期女性陰道、輸卵管中分別可存活2天、5天、7天;在靠近陰道的溫暖濕潤處,可存活20分鐘。而男性射精前的分泌物裡有少量精子,因此體外射精避孕的成功率約為80%。此外,長期強行中斷性交對男性的危害不小,可能會導致功能性不射精症或性功能障礙發生,一失足成千古恨!看了這場「擂臺賽」,相信大家對避孕方法有了一定的瞭解和考量,不管是男性還是女性,都要認真學習,不要再意外中招啦!
-
2020-09-09 新聞.健康知識+
天熱「呼乾啦」藏危機!飲酒過量恐變胖 也影響免疫系統
暑假剛過,九月天氣還是好熱,隨著國內新冠疫情趨緩,民眾報復性出遊、聚餐變多下,飲酒難免。不過衛福部國健署提醒,喝酒過度恐變胖,也破壞人體的免疫系統,導致胃潰瘍、肝硬化等疾病,也不利對抗新冠肺炎。國健署表示,據世界衛生組織歐洲辦公室「飲酒與新冠肺炎」指引,喝酒除會導致胃潰瘍、肝硬化、腦中風、心血管疾病、失智等多種疾病,亦會破壞身體的免疫系統,增加罹患新冠肺炎及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等併發症風險。目前越來越多研究也證實,喝酒沒有所謂安全限量,且台灣半數人因缺乏酒精代謝酵素「乙醛去氫酶(Acetaldehyde Dehydrogenase,ALDH2)」,喝酒容易臉紅,更易提高罹癌和失智風險。 癌症關懷基金會營養師葉嘉豐表示,酒類熱量不低,可說是僅次於油脂的高熱量食品,1克酒精可產生7大卡熱量,所以酒精濃度愈高,卡路里也相對較高;若飲酒過量者容易造成脂肪肝、肥胖外,後續也可能引起肝纖維化等疾病。建議因喝酒造成肥胖相關問題者,可透過運動、多吃蔬果、減少糕點類與較肥的紅肉等攝取來改善體態。國健署菸防組簡技呂孟穎表示,據研究顯示,喝酒容易臉紅,也會提高罹癌及失智症的風險,民眾如果非喝不可,可參考「國民飲食指標手冊」的建議,男性每日不超過2罐330毫升啤酒,女性則不超過1罐啤酒;若是準備懷孕、懷孕期間或正在哺乳的女性,為了新生兒的健康,請勿喝酒。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
2020-09-06 名人.劉秀枝
劉秀枝/想要讓腰圍變小 168間歇性斷食可行嗎?
最近餐敘,一位半年未見的60多歲好友看來神采奕奕,且顯得年輕些,問他怎麼回事?他說:「我這一個半月來實施168斷食法,體重減了5公斤,主要是腰圍變小。」大家都很好奇,他說:「就是每天16個小時不吃東西,但可喝水或沒有熱量的飲料,其他8小時什麼都可以吃,所以熱量不減少。」就這麼簡單?想想也不難,如果平常晚上8點吃過晚飯就不再吃,等到第二天7點才吃早飯,就已有11小時斷食,再加個5小時,並重新調整用餐時間,例如一天只吃早、中或中、晚兩餐,也許可行。但168斷食的學理根據呢?長久以來,老鼠和恆河猴的實驗證實減少熱量攝取有益健康且延長生命,因此醫界提倡吃七分飽,然而很難持之以恆,甚至會反彈性的大吃。後來學界發現實驗室中的老鼠不僅被限制飲食熱量,而且餵食都侷限在一天的幾小時內,通常是研究員方便的時間,因此恐怕限制進食的時段才是要素,於是乎「間歇性斷食法」應運而生。常見的間歇性斷食法有三種:1.隔天斷食。2.5:2間歇性斷食,即一星期有2天斷食,斷食期間每天只攝取熱量500-700大卡。3.每天限時進食,此法最為可行,也較健康,即每天斷食12-20小時,進食4-12小時,其中又以每天斷食16小時,進食8小時最實用,所以稱為16:8斷食法。除了減重,斷食法還有紮實的生化基礎。人體細胞的能量來源有二:葡萄糖與脂肪酸。進食後,血糖增高,作為能量來源,而脂肪酸則以三酸甘油酯的形式貯存於脂肪細胞。斷食時,三酸甘油酯水解為脂肪酸與甘油,脂肪酸從血液進入肝臟,轉變為酮體,成為腦、心和肌肉等重要器官的能量來源,並在細胞內透過種種複雜機制,促進粒腺體產生三磷酸腺苷(ATP),強化細胞清除廢物的自噬能力(autophagy),增加抗壓力,並抑制發炎等等。間歇性斷食近年來蔚為風潮,大量的醫學文獻顯示在動物身上效果顯著,但人體試驗則成效不一,還有待進一步證實。間歇性斷食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取決於個人生活型態、身體狀況以及適應能力,不能勉強。小孩、高齡年長者、孕婦、哺乳的婦女、體重過輕、身體虛弱、第一型糖尿病患者不宜進行斷食,第二型糖尿病或慢性病患者應先諮詢醫師或營養師。間歇性斷食在最初一個月會有飢餓、疲勞、頭暈、心情不佳、無法專心等副作用,因此最好循序漸進。2019年12月《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的一篇文獻綜論,建議第一個月,每星期有5天的進食時間為10小時,第二個月則每星期有5天進食8小時,逐漸達到每天只進食8小時。而且是白天進食,晚上斷食,與生理時鐘同步,再配合喜好的運動,例如我這位好友則每天甩手25分鐘,效果更佳,也才能持之以恆。歡迎瀏覽作者網站:http://blog.xuite.net/hcliujoy/blog
-
2020-09-04 科別.僵直性脊椎炎
好想當媽媽!女性僵直性脊椎炎患者可以懷孕生子嗎?
僵直性脊椎炎女性患者可以生孩子嗎?一名女性從大學時代開始因膝蓋痛而就醫,由於疼痛症狀斷斷續續,也就沒有積極就醫與治療,一直到了33歲才被診斷出是僵直性脊椎炎,到門診時已經是大肚便便、懷孕六個月,下背痛到幾乎無法忍耐。醫師提醒,年輕女性也會罹患僵直性脊椎炎,且會面臨懷孕、生產、哺乳的階段,配合醫囑好好就醫與用藥,控制發炎指數,懷孕過程會更順利。大林慈濟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醫師許寶寶說,一般人以為僵直性脊椎炎患者都是男性,事實上,女性的僵直性脊椎炎患者也不少,男女比例大約是三比一。不過,因為女性的症狀較為不典型,大多是肩頸痠痛、膝關節疼痛,而非典型的下背痛與腰痛,因此女性的僵直性脊椎炎患者很容易被忽略,平均延遲就醫達十年左右。年輕女性病患很快就會面臨進入生育期,許多病患都會擔心「僵直性脊椎炎患者是否可以順利懷孕生子?」。許寶寶說,門診中,常見懷孕的女性病患。她曾接治一名26歲的女性患者,也是因為膝蓋持續疼痛兩個月而就醫,當時完全沒辦法走路,治療了一年,病患規律就醫,病情控制穩定,進入懷孕階段僅有輕微的下背痛,懷孕過程非常順利。另外一名女性,則因為平常症狀輕微,不僅回診也不肯規律吃藥,發炎指數沒有好好控制,骨頭已經出現輕微沾黏,等到懷孕下背疼得受不了時,才到門診求助。許寶寶指出,僵直性脊椎炎患者的生育能力跟平常人一樣,是可以懷孕生子的,但是,建議在準備懷孕期間,就要先控制好病情,再準備懷孕。懷孕過程也會較為辛苦,下背痛的情況會稍微加重一些,周邊關節炎的情況反而會減輕。在用藥部分,第一線經常使用的NSAIDs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因為有抗凝血的功能,可能會造成出血,因此建議第一孕期和第三孕期應該盡量避免使用該類藥物,至於新的COX-2抑制劑就沒有凝血功能異常的風險。分娩時,可能因為薦腸關節黏合或骨盆附著點發炎,自然產時骨盆腔可能無法完全撐開,如果婦產科醫師評估,可以考慮剖腹產,不過,因為脊椎黏合,脊椎麻醉時可能比較難入針。進入哺乳期時使用新型生物製劑,乳汁僅微量藥物殘留,讓僵直性脊椎炎的母親也能享有親自哺乳的機會。許寶寶醫師簡歷:仰光第一醫學院中正大學生命科學系生物醫學碩士經歷:大林慈濟醫院風濕免疫主治醫師大林慈濟醫院總醫師大林慈濟醫院內科住院醫師華濟醫院內科住院醫師專長: 1.紅斑性狼瘡、乾燥症、皮肌炎及血管等系統性自體免疫疾病2.痛風、退化性關節炎、骨質疏鬆、僵直性脊椎炎、乾癬及乾癬性關節炎3.類風濕性關節炎等關節疾病 4.肌腱炎、五十肩、肌肉酸痛症5.疼痛治療6.過敏性氣喘、鼻炎、蕁麻疹7.腎絲球腎炎、自體免疫性肝炎、潰瘍性大腸炎、克隆氏症、免疫性間質性肺炎、免疫性溶血性貧血、免疫性血小板低下等器官專一性免疫疾病之免疫功能篩檢
-
2020-09-01 該看哪科.婦產科
美豬開放讓孕婦憂心 嘉義醫院長:均衡飲食更重要
近日美豬將開放進口,讓許多準媽媽們擔心要怎麽吃才健康,嘉義醫院長黃元德指出,孕期或哺乳期營養的重點是「均衡飲食」,與其擔心瘦肉精,不如注意是否攝取過多熱量、膽固醇和油脂。只要補充優質適量的鱼豆乳肉類,搭配蔬菜及水果,就能吃得營養,還有規律作息、適度運動,都能確保母嬰的身體健康。黃元德是婦產科專家,他建議,自懷孕第一期起就需要額外每日增加10公克的蛋白質,在哺乳期間則建議每日應增加15公克蛋白質的攝取,蛋白質來源中最好一半以上來自高生物價的優質蛋白質,如魚、肉、蛋、低脂奶、黃豆等製品。黃元德說,近日瘦肉精議題引發民眾恐慌與不安,大眾俗稱的瘦肉精其實是屬於乙型受體素(β-agonists)的一種化合物,可減少脂肪並促進蛋白質的生成,也就是增加動物的肌肉,用作瘦肉精的化合物以萊克多巴胺(Ractopamine)居多,萊克多巴胺的毒性相對低且代謝快。黃元德說,吃豬肉吃到瘦肉精超過安全攝取量,其實並不太可能,民眾無須恐慌,不過提醒坐月子的婦女,傳統月子餐中的麻油腰子、麻油豬肝固然是食療一環,但如果每日攝取超過2副豬腎或一副豬肝,還是有可能超過標準,熱量油脂也太高。嘉醫藥劑科主任張其純表示,萊克多巴胺是交感神經興奮劑,根據國外研究,無基因毒性,也沒有致畸胎的報導,其實婦産科最常用的安胎藥也有類似的成份。因此,除非食用肉品到達極端的量以上,對於人體才可能產生如血壓上升、心跳加快、焦慮及失眠等交感神經促進的反應。營養師林資淳説,婦女每天約攝取60公克的蛋白質,孕婦及乳母蛋白質攝取量為婦女1.5倍,其中最好有一半為動物性蛋白質,換算起來各種食物所含蛋白質,為牛奶一瓶(200公克)含5.8公克蛋白質,雞蛋一個約含6.4 公克,牛肉70公克約含13.5公克,豬肉70克約含9.4公克。
-
2020-08-31 養生.聰明飲食
雞肉、雞湯、雞精誰最營養?營養師PK分析結果是…
你平常會喝雞精嗎?雞肉、雞湯、雞精誰最營養呢?養身、術後休養、病後休養等我們常會以雞肉、雞湯、雞精等做營養補充,但你真的知道你在喝什麼概念嗎?這三者到底哪一個最營養呢?而哪些人又不適合呢?來看營養師怎麼說!雞肉是蛋白質來源,要補充就吃雞肉台灣營養基金會執行長/吳映蓉營養師 表示,雞肉、雞湯、雞精的營養成分其實不盡相同,依所需要的營養,要吃的也會不同。 例如若是小孩正在長大,欲攝取蛋白質就是從吃雞肉來做攝取,如此才能真的吃到足夠的蛋白質,而喝雞湯的話當然也是要吃雞肉才能攝取到蛋白質,光喝湯沒什麼太大的幫助。雞湯有利增強免疫力,也促蛋白質等營養吸收喝雞湯之所以有利於補身,主要是因為蛋白質需要被有效吸收,會需要酵素將蛋白質分解成胺基酸,腸道才能做更有效的吸收,而雞湯在熬煮的過程中,就會釋放出胺基酸,當然也就有利於人體吸收。但主要的蛋白質來源還是會在雞肉,所以喝雞湯的時候也得要吃雞肉,對健康更有利。而喝雞湯確實是有利於免疫力增強的,其不只是因為熬煮過程中所釋放的胺基酸,也會有其他的中藥材、食材所釋放的營養,如薑。雞精=濃縮雞湯,含更多胺基酸等精華而雞精則可說是濃縮版的雞湯,將雞湯中的精華、更多的胺基酸濃縮進雞精裡面。所以如前述若是想要足夠的蛋白質,喝雞精也沒有太大的用處;但如果想要獲得更多的胺基酸,雞精就會是個不錯的選擇,例如像是剛生完病、哺乳者、熬夜者等。而因為雞湯多為自行熬煮,相較之下膽固醇就會比一般市售的雞精高許多,現在許多市售的雞精已經可以做到零膽固醇,這也是一個值得參考的地方。雞精未必適合每個人,應先了解身體狀況,詢問醫師、營養師為佳但營養師也提醒,雖然雞精對於養身有利,但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喝。像是有痛風的患者就不宜飲用雞精;而血壓太高的人則不適合鈉含量高的雞精,就要選擇納含量較低的;而腎功能有問題的人也最好不要亂喝或亂送禮,因為不知道現在腎的狀況如何,所以在此之前最好先問過醫生或營養師為佳。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0-08-30 科別.感染科
健康醫點靈/恙蟲叮咬未治療 死亡率達6成
金門有很多廢棄碉堡、營區,民眾常因誤闖或探險而被恙蟲叮咬,未治療的死亡率可達6成。一位十多歲的學童近日高燒不退,急診驗血發現恙蟲感染數值偏高,超音波發現膽管擴張,且出現黃疸。金門醫院小兒科主任許立航表示,檢查時在背部看到黑色傷口,確定是恙蟲病,對症下藥症狀才改善。恙蟲病又名叢林性斑疹傷寒,為第4類法定傳染病,台灣全年都有恙蟲病病例,以花東跟離島地區最多。傳染的潛伏期為6天到21天,平均9天到12天,恙蟎的動物宿主有囓齒類、哺乳類和鳥類等,以囓齒類鼠類為主,所以滅鼠對於預防恙蟲病也有幫助。許立航說,恙蟲病臨床上的病症猝發,會有持續性高燒,約有50%到80%的患者會出現無痛性的焦痂,發燒1周後會出現紅色斑狀丘疹,也可能出現淋巴結腫大或肝功能異常等症狀。確定感染恙蟲病後,以四環黴素類抗生素等方案適當治療,康復情況都不錯;若未及時治療,死亡率高達60%。對恙蟲病預防勝於治療,要避免暴露在恙蟎孳生的草叢中,最好穿著長袖衣褲、戴手套防護。衣物及皮膚裸露的部位可使用含DEET或者Picaridin的防蚊藥劑。離開草叢後,建議要盡速沐浴、換洗衣物。住家附近有雜草建議剷除。許立航提醒說,如果出現症狀或焦痂等疑似恙蟲病的症狀,務必馬上就醫,並告知旅遊史或曾進入草叢的暴露史,以利醫師診斷治療。
-
2020-08-27 新聞.健康知識+
不要高興太早!中國將穿山甲從《中國藥典》除名,但穿山甲真的沒事了?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根據最新出版的2020年版本《中國藥典》中,穿山甲從中被剔除,中國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也宣佈,為了加強穿山甲的保護,將穿山甲升級成了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但在《中國藥典》中,卻仍有8種專利藥物能夠合法使用穿山甲,包括阿魏化痞膏、再造丸等。現今,穿山甲除了是全球瀕危的野生動物之一,同時也被認為是全球非法走私量最大的哺乳動物。根據美國智庫華盛頓高級國防研究中心(C4ADS)提供給英國《衛報》的數據顯示,自2015年以來,不論是活體、屍體的穿山甲的查獲量有99%位於亞洲,其中有24%在中國邊境,其次為越南及印度。而在2020年6月,根據中共官媒《健康時報》報導,最新出版的2020年版本《中國藥典》中,穿山甲從中被剔除!更在6月5日時,中國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宣佈,為了加強穿山甲的保護,將穿山甲升級成了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這意味著,穿山甲的活體、屍體及其製品的國際商業性貿易均已被禁止。但,中國真的禁止穿山甲交易了嗎?資源枯竭、可被替代?穿山甲不再列名於《中國藥典》對某些人來說,穿山甲的甲片是珍貴且具有藥用價值的藥材、肉或血則有增強男性性功能的效果,這也造成了穿山甲被瘋狂濫捕、瀕臨絕種!在最新版《中國藥典》中指出,「對於野生資源枯竭、商品匱乏、存在明顯安全性、倫理等問題,以及基礎研究薄弱的品種從藥典中退出或不再增加收入本版藥典。」而這或許就是穿山甲未被收錄進最新藥典的原因之一。中華中醫藥學會風濕病分會的第2屆、第3屆主任委員王承德也曾指出,「在風濕治療中,活血化瘀、軟堅散結的藥其實很多,不一定要用穿山甲片。」此外,他也表示「豬蹄甲」可以取代穿山甲的功效。但事實上,也有科學家證實,穿山甲甲片主要成分為角蛋白,就跟我們人類的指甲一樣,並不具有療效。但不要高興得太早!穿山甲仍是8種專利藥物的關鍵成分!中國將穿山甲於《中國藥典》除名以及將穿山甲的保護級別列為最高的作法,引起世界各地頭條新聞的討論,也有眾多環保主義者稱讚此舉是往制止穿山甲非法交易邁出一大步。但,也有一些專家跳出來表示,不要高興得太早!根據非政府組織「環境調查局(Environmental Investigation Agency,EIA)」取得的最新《中國藥典》中發現,雖然穿山甲已從原料清單中被刪除,但仍是各種專利藥物中的關鍵成分!環境調查局在2020年的《中國藥典》中確定仍然還有8種專利藥物能夠合法使用穿山甲,包括具有祛風化痰,活血通絡功效的「再造丸」和用於活血化瘀、消癌腫的「阿魏化痞膏」等中藥。這就表示,醫院以及製藥公司仍然能夠合法取得穿山甲甲片來產製這些藥品!回應國際間的這些疑慮,長期推動將穿山甲從《中國藥典》中除名的「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秘書長周晉峰則說明,「國際上有些人指責還有這些專利藥物的問題,但有這些基礎的重要決策,穿山甲保護將迎來新的一天。」若要保育野生穿山甲,藥用處方的問題也要正視!雖然,表面上中國政府的決策對於保護穿山甲的行動朝著正確方向邁出一大步,但事實上卻並非如此簡單,若藥典中含有穿山甲的處方未刪除或修改,這意味著,穿山甲仍將繼續受到推廣和合法化,穿山甲的瀕危問題也仍未能有效解決!延伸閱讀▶從中藥回歸山林!中國宣布將穿山甲甲片從《中國藥典》除名!▶「阿膠」狂熱讓驢子被虐殺 卻無法達到預期療效▶把膠原蛋白吃下去、抹上去 皮膚就Q彈水嫩?專家:攏是假!參考資料▶Did China really ban the pangolin trade? Not quite, investigators say▶China raises protection for pangolins by removing scales from medicine list▶不再入药!穿山甲从药典“除名”(本文獲「《食力》」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
2020-08-22 科別.心臟血管
心跳快壽命較短?醫師:心跳加快是疾病警訊,3種人高危險群
心跳快慢,也會影響壽命長短嗎?國內研究發現,平均心跳數10年內不斷上升的群眾,死亡率是心跳穩定群眾的2倍以上。醫師提醒,突然的心跳增加,可能與貧血、甲狀腺異常、心臟病、糖尿病、癌症有關,是身體健康的警訊。心跳快慢與健康息息相關,早年就曾有醫學期刊指出,哺乳類的壽命和心跳快慢成反比,哺乳類動物一生心跳總數大約10億下,心跳越快,壽命就越短。 而心跳對人類的影響雖不像對一般哺乳類動物這麼明顯,但根據推估,一個平均心跳每分鐘70下的人,比起心跳只有60下的,平均壽命會少10年左右,甚至有的研究還發現心跳和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有密切相關。 研究:心跳十年內持續上升,死亡率高出2倍 新光醫院心臟內科醫師魏承駿日前發表最新的心跳軌跡研究,分析金山地區3400名居民20年間的心跳軌跡,發現心跳變化的軌跡和死亡率有密切關係,心跳越快,死亡率是呈線性增加。 平均心跳數10年內不斷上升的群眾,死亡率是心跳穩定群眾的2倍以上,而原本心跳很快的群眾,如果能夠把心跳控制下來,發生死亡的風險可以下降到和穩定群眾相同。 心跳加快是健康警訊,注意心臟病、糖尿病風險 魏丞駿表示,根據最近台灣本土的心衰竭調查,絕大多數的病患心跳都偏快,即使有規律在門診追蹤的病患也是如此,反映出心跳是多數人忽視的生命徵象,而理想的心跳速率,是控制在每分鐘55-60下。 魏丞駿提醒,突然的心跳增加,應合理懷疑身體出了問題,貧血、甲狀腺異常、心臟病、糖尿病,甚至癌症都有可能,心跳變快是身體健康的警訊,不可輕忽。 心跳太快不利健康,3大高危險群應嚴格控制 若是慢性病患,心跳的變化與軌跡更重要。根據目前的醫學研究,心跳快慢對高血壓、心臟衰竭、缺血性心臟病(冠心症)的病人影響最大,尤其是心臟衰竭病人,典型的症狀表現就是血壓低、心跳快。 醫師解釋,心臟的功能好比一個馬達,心臟衰竭就像馬達故障無力,每收縮一次只能送出少量血液,因此必須加快心跳次數以勉強補足心臟功能,造成心跳快的現象。 魏丞駿提醒,民眾應培養健康的生活與運動習慣、改善心肺功能,除了每天監測自己的血壓外,更要注意心跳,尤其是高血壓、心臟衰竭、缺血性心臟病患者,都屬於高危險群,心跳大於每分鐘70下,死亡風險即開始增加,對心跳的控制必須更嚴格。
-
2020-08-21 科別.骨科.復健
骨質疏鬆症為何偏愛女性? 醫:4小建議助預防
生活中,我們常見到有些人彎腰駝背、走路不穩、反覆骨折,老百姓說這是「骨頭酥了」,其實罪魁禍首就是骨質疏鬆症。醫生在臨床中發現,骨質疏鬆症更偏愛女性朋友。今天我們就通過病例跟讀者聊一聊女性如何預防骨質疏鬆症。病例1:今年年初的一場雪下得很大,雪後路特別滑。58歲的王女士出門時不小心摔了一跤。摔倒時,她下意識地用手撐了一下身體,雖然沒怎麼用力,卻導致前臂骨折。拍X光片時,醫生說她有比較嚴重的骨質疏鬆,幸虧是手臂骨折,可使用手法復位,如果是大腿或髖部骨折麻煩可就大了。病例2:28歲的小周生完孩子後因「腰背痛6個月,加重伴行走困難3個月」就診。她說從懷孕7個月開始腰背痛,產後1個月時明顯加重。小周產後堅持哺乳,奶量也非常充足。拍片發現,她的骨密度非常低,第1-2節腰椎竟然壓縮骨折了。原本就身材嬌小的她,身高一下子矮了3厘米。大夫說,她得的是典型的妊娠哺乳相關骨質疏鬆症。患病早期並非無跡可尋建造一座結實耐用的高樓,需要質量好且充足的建築材料,還需要合理的建築結構。它們共同決定了一座高樓的堅固程度。我們的骨骼就好比一座高樓,建造骨骼這座「高樓」的材料就是礦鹽和蛋白質,骨骼的結構我們稱之為骨微結構。骨骼這座「高樓」中,無論是建築材料少了,還是結構出了問題,都會導致骨骼強度下降,容易骨折。在醫學上,骨質疏鬆症就是一種因骨量低下、骨微結構損壞而導致的骨脆性增加的全身性疾病。骨質疏鬆症早期往往沒有明顯症狀,很多患者被診斷為骨質疏鬆症之時,就是發生脆性骨折之日。所以骨質疏鬆症也常被稱為“沉默的殺手”。其實,在骨質疏鬆症早期,身體會發出一些提示信號。比如,不同程度的四肢或腰背部疼痛;身高下降3厘米以上;出現駝背等骨骼畸形;跌倒或日常活動即引發骨折等。這些情況提示我們骨健康可能出現了問題,需要積極尋求醫生的幫助。為何女性更易鈣流失2018年,國家衛健委發布了首個中國骨質疏鬆症流行病學數據:我國50歲以上人群中,女性骨質疏鬆患病率32.1%,同齡男性為6%,絕經後女性的骨質疏鬆患病率幾乎是男性的5倍!為什麼骨質疏鬆症偏愛女性?主要有三方面原因。1.首先,女性和男性相比,在生命週期的任何時段,骨量都低於男性。骨量是反映骨骼強度的重要指標,所以“嬌柔似水”的女性更容易被骨質疏鬆所累。2.其次,人體內的雄激素和雌激素都對骨骼有保護作用,可以避免骨量隨年齡增長而過快丟失。但女性從更年期開始到停經後10年的時間內(即圍絕經期),雌激素開始波動性下降,它對骨骼的保護作用隨之消失,骨的破壞增加,骨量開始快速丟失。而男性卻沒有這段時期,他們的骨量一直是緩慢下降的。3.除此之外,女性還經歷著特殊的妊娠、分娩、哺乳等一系列過程。幾乎100%的健康孕婦分娩後都會有自身缺鈣現象。在孕期和產後完全哺乳6個月內,母體通過乳汁輸送給寶寶的鈣量高達100g。因此整個孕期和哺乳期,母體骨鈣流失嚴重。生育次數越多、生育間隔越短的女性,骨質疏鬆發生風險越高。預防骨質疏鬆從青少年開始脆性骨折是骨質疏鬆症的嚴重後果,常見骨折部位是椎體、髖部、前臂遠端、肱骨近端足踝、肋骨和骨盆等。一旦發生脆性骨折,再骨折風險顯著增加。發生髖部骨折後1年以內,約20%的老年患者會死於各種並發症。即使手術順利仍有約50%的患者致殘,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生活質量明顯下降。預防骨質疏鬆的關鍵在於獲得較高的峰值骨量和減慢骨量丟失,所以骨質疏鬆症的預防應從兒童和青少年時期開始,貫穿於生命全過程。預防骨質疏鬆小建議1.重視營養。日常膳食中要攝入充足的蛋白質和鈣,有利於強健骨骼。建議中老年人和妊娠、哺乳女性多喝牛奶,必要時額外補充鈣劑。還需注意低鹽飲食,因為鹽攝入過多會加速骨骼鈣質的流失。2.充足日照。暴露皮膚於太陽下。曬太陽可以促進體內維生素D合成,有利於鈣吸收。充足的維生素D對於強健肌肉、調節心情以及預防某些其他疾病都有一定的作用。3.規律運動。運動對於維持正常肌力和骨骼的健康至關重要,還可改善機體敏捷性和平衡性,減少跌倒風險。如果身體條件不好,也可以做一些強度低的阻抗運動,即通常所說的力量訓練,如腿部帶有阻力的屈伸、上舉胳膊、腰部肌肉鍛煉等。4.戒除不良生活習慣。戒菸,限酒,避免過量飲用咖啡等。40歲以上人群應重視骨質疏鬆症的篩查,常規體檢中最好有一次骨密度檢查。若骨密度正常,可5年後再測。更年期女性,建議每年做一次骨密度檢查以監測骨量丟失速度。如果確診骨質疏鬆,可在醫生指導下規律服用鈣劑和維生素D等骨骼健康補充劑。(來源/轉載自《文匯報》)
-
2020-08-20 新聞.健康知識+
知道愈多愈害怕!對全身麻醉最焦慮的病人其實是醫師
【文、圖/選自臉譜《麻醉之後》,作者凱特‧科爾-亞當斯】在手術前,任誰都會有點害怕。「怕得失去理智,」一名波士頓麻醉醫師告訴我。「病患常說自己對麻醉的恐懼,比實際要動的手術還高。」有四分之三要動手術的人說,他們擔心可能會疼痛、麻痺與痛苦。其他人則是不肯承認。美國醫學精神科醫師布萊徹在三十年前指出,病人感覺到的風險往往遠超過實際上的危險,雖然他們不太把自己的擔憂傳達給醫師。「的確,有些病人在臨床上看起來冷靜自持,但是做心理檢測後,卻透露出接近精神疾病的焦慮程度。」布萊徹認為,病人通常會設法隱藏自己的焦慮,或許是為了避免看起來很蠢,或不願意被當成懷疑或挑戰醫師的權威。「病人希望得到欣賞喜愛,以獲得良好的治療與治癒。」在壓力下,我們會停止以新皮質的理性網絡過濾資訊,而回歸到單純,如孩子般的思維模式。我們不說笑話了,什麼事都照字面解釋。我們迷信,深信某種徵兆與符號,觸碰木頭,擔心福無雙至,禍不單行。我們會預期最壞的情況。在一九一○年乙醚日的演講中,美國外科醫師喬治.克里爾(George Crile)就把手術的經驗比喻成面對行刑隊。「如果把一個人帶去牆邊,眼前一排軍人拿著槍管對著他,那麼,就算告訴他不必害怕,因為十次發射中有九次不會被殺,請問這樣的說法有助於讓他不再害怕嗎?這樣的經驗會寫在他大腦中,無法磨滅。」波若斯說,一名好的麻醉醫師會看出病人的焦慮。「他們有兩種共同的行為。要不是緊張得拼命講話,無法停止,就是一語不發,嚇得無法動彈。」最焦慮的病人是同樣有醫師身分的人,而最焦慮的醫師或許是麻醉醫師和外科醫師。「老話一句,你知道的愈多,就愈明白有潛在風險。」如果和一名醫師(或者教師、法官、警察,或是乳品商店的壞脾氣女子)聊天,就足以讓我們回到年幼時的自己,那麼面對全身麻醉,又可能會有什麼影響?上了麻藥就是盡量退化。酪農、股票經紀人、空中飛人表演者,全都回到無助的嬰兒時期,動彈不得,無法言語,只得交出自己的身體與心靈讓別人施作。精神科醫師說這種退化是為了服務自我。身為有能力的成人,你靠著資訊做出選擇,讓自己在另一人面前無比軟弱,並相信他們會伸出援手。從這方面來看,這是健康的依賴。我在為這本書做研究的過程中,曾聽人說他們多熱愛全身麻醉。路布娜.海克爾(Loubna Haikal)是雪梨醫師,出生於黎巴嫩,還身兼小說家與劇作家。她說自己曾接受過幾次麻醉。「而我上一次發現,麻醉有點像死亡,讓我能從活著的人生喘口氣。」她沒有負面的意思。她說,雖然那只是短短的麻醉,卻是一種解放。「那是很愉快的經驗,可說是暫時脫離了這個世界,但完全沒有意識。有趣的是,你失去時間的概念。你掙脫所有界線、所有概念、所有元素。」但是,全身麻醉依然會品嘗到一點死亡的滋味,那是靠著化學物質產生的退化。從手術層面來看,眼睛固定,呼吸變淺,肋骨間的肌肉停止運作。若麻醉程度再深一點,身體就會開始停頓。呼吸、血壓、心臟與生命在消失。在身體退化下,還有另一種更原始的解體。麻醉藥似乎會關閉大腦在演化上較新的部分,較原始的部分則繼續活動,至少活動一段時間。在麻醉藥的影響下,我們走下演化之梯,先失去讓我們之所以為人的腦部功能—語言、推理、分析、控制衝動,之後退回哺乳類腦的情感中心,最後是腦部最古老結構中的維持生命的區域。在過程中,藥物還會加速更細膩的退化,界定與維護自我感受的心靈盔甲會解體。嗜好、不自覺的習性與假設,姿勢與肌肉張力,都有助於我們維持每一天對自己的感覺。即使例行的麻醉也可能打開意料之外的大門。「幾年前,我進行了兩次疝氣修補手術,兩次間隔挺近的」。這是一名女子在醫療網站上尋求建議的貼文。「第一次手術時,我只在手術室待了二十五分鐘,恢復過程也很正常。但第二次手術則長達兩小時。我身體恢復良好,心理卻出現了一些問題。我莫名沮喪,並在後來的幾個月都覺得不像自己。此外,我害了相思病,愛上幫我動手術的外科醫師,有一段時間我滿腦子都是他……」讓病人單相思,或像一塊木頭,抑或又覺得自己快死亡的原因到底是什麼?是藥物,但也不只是藥物。有些麻醉藥(尤其是氯胺酮)可以引發幻想,但今天混合麻醉劑的設計會盡量降低這些反應。這些東西仍是改變心智的強力藥物,但效果則會因為改變過程中的個別心靈而有差異。隨著我自己的手術逼近,我也愈來愈焦慮。不光是害怕手術,也害怕要幫我動手術的相關人員。我會麻痺嗎?麻醉醫師會使用腦電雙頻指數監測儀嗎?會用什麼藥物?我在手術中可以戴耳機嗎?這些問題在我腦中翻滾,問題的答案也愈來愈難讓人滿意,但我發現自己不能,或不願意拿起電話詢問必要的問題。我對自己失去耐性,感到煩躁。但我最強烈的感覺仍是無力—一種柔軟滑溜的感覺,讓我胃部與腹部肌肉放鬆,無法抵擋輕柔如絲綢般飄進來的想法。別那麼難搞,別大驚小怪。如果他們認為你專門惹麻煩,會拒絕麻醉你。如果他們不麻醉你,你的外科醫師就不會幫你動手術……。我怕被排斥、逐出、遺棄、懲罰。我知道這很荒謬,但也知道其實沒那麼荒謬。我知道我被更大的力量掌握,那力量超出理性的我,且力道深刻,比我能掌握的知識、研究與領域還要埋得更深。我知道賭注有多大。
-
2020-08-19 該看哪科.兒科
喝母乳較瘦小 需補鐵與維生素D
母乳中有配方奶無法取代的營養,但渴望養出「米其林寶寶」的婆婆媽媽們,看著喝母乳長大的孩子總是比較瘦小,常會批評媳婦沒讓小孩吃飽。基隆長庚醫院團隊昨日發表最新研究,發現喝母乳長大的孩子與喝母乳搭配配方奶的孩子相比,較缺乏鐵質與維生素D,建議哺餵母乳的家長,可以在孩子4個月後,替孩子補充富含鐵質、維生素D等副食品。長庚醫院團隊針對630名一個月大嬰幼兒進行研究,其中純母乳哺餵的嬰幼兒有191名,使用配方奶或是母乳配方奶混合哺餵439名,團隊從嬰幼兒一個月大時,追蹤到三歲,測量嬰幼兒的身高、體重、頭圍、生長營養素等。結果發現,純母乳哺餵超過4個月的嬰幼兒,一歲以後,成長曲線多在標準範圍,但身高多落在低標,像是純母乳哺餵的嬰幼兒一歲身高落在低標占21.6%、二歲占19%、三歲占22.9%;喝配方奶或是混合哺餵的嬰幼兒,身高落在低標的比率,一歲占13.1%、二歲占9.6%、3歲占18.2%。針對營養素的調查,純母乳哺餵的嬰幼兒,一歲時出現缺鐵性貧血的機率是34%,是混合餵養孩童的9倍;維生素D不足比率為60%,是混合餵養孩童的6倍。不過二歲以後,純母乳哺餵的孩子鐵蛋白指數即逐漸恢復正常,分析與孩子開始攝取魚肉類等食物,助攝取足夠鐵質,但血清維生素D濃度,一直到三歲仍持續偏低,原因不明仍待研究。基隆長庚醫院兒科主任廖穗綾表示,為降低寶寶成長緩慢疑慮,建議以純母乳哺餵的媽媽,應每日補充口服維生素D400IU,當孩子4個月大時,鐵的補充則可藉由副食品來加強,若未開始使用副食品或進食狀況不佳時,可每天補充口服鐵劑每公斤1毫克。
-
2020-08-19 癌症.乳癌
乳房自我檢查要在月經來後一星期! 懷孕、哺乳期更不可輕忽
39歲的張小姐,4年多前在右側乳房摸到有一顆大小約1公分的凸起腫塊,其外觀完整,邊緣平滑,以手術治療,化驗為良性上皮性囊腫。今年年初在同側乳房再次摸到有凸起腫塊,自覺比之前大,但正值懷孕期間,擔心孕期治療會影響胎兒,直到生產過後才就醫。就診後,初步檢查腫塊大小約有4公分,安排超音波檢查,確認為接近5公分的腫瘤,且部分邊緣不平整,建議手術治療,術後化驗為管狀腺瘤。乳房有硬塊不一定是腫瘤 纖維性腺瘤佔良性乳房腫瘤纖維性腺瘤多數收治個案的書田診所整形美容科主任醫師劉國威表示,管狀腺瘤為罕見的良性乳房腫瘤,約佔良性乳房腫瘤的0.13~1.7%;而良性乳房腫瘤中最多的是纖維性腺瘤,約佔80~90%。有腫塊一定是腫瘤?劉國威說,女性乳房在懷孕期間,由於荷爾蒙影響加上為了之後哺育需求,乳房內組織會有所變化,有時乳腺阻塞也會出現硬塊。因此,在診斷時除了觸診外,也會配合超音波檢查,辨別內部組織構造。 定期乳房自我檢查 月經後一星期、停經女性及孕婦每月固定一天他建議,女性應該要定期乳房自我檢查,有助於早期發現腫塊,早期治療。可在月經過後一星期檢查,停經女性及孕婦則每月固定一天檢查。而就算是孕婦,也別忘記乳房自我檢查。檢查時先以坐姿,雙手自然下垂,觀察乳房的外觀有無變化,輕壓乳頭看有無分泌物流出。若是正處於懷孕期或哺乳期,可能會有乳汁分泌,其餘時間應該沒有分泌物。然後左手下垂,以右手觸摸乳房,由外側往內按壓滑動檢查左乳房外側有無任何異樣腫起;再將左手高舉置於頭後,檢查乳房內側,之後以同樣的方式檢查右側乳房。接著身體平躺,左手放置頭下,以右手檢查左邊乳房內側,將左手平放身體旁邊,檢查左邊乳房外側,同樣的方式檢查右邊乳房。 發現乳房出現異樣腫塊 應盡早就醫診斷、治療 劉國威指出,若發現異樣的腫塊,應儘早就醫診斷、治療。倘若確認為乳腺阻塞引起,可透過局部按摩熱敷、切開引流、局部手術等來排除腫塊,並配合抗生素治療。若確診為腫瘤,治療上,腫瘤邊緣平滑且小於2公分,可暫時觀察密切追蹤;超過2公分或邊緣不平整的腫瘤,因惡性可能性高,會建議儘早手術切除並病理切片檢驗,以利早期治療。劉國威提醒,許多女性在懷孕或哺乳期間摸到乳房有腫塊時,會猶豫是否要就醫,擔心影響胎兒或是餵奶。乳房超音波是屬於非侵入檢查,對於乳房腫瘤的鑑別很有幫助,唯有儘早就醫診斷,才能確保媽媽的健康。 (圖文授權提供/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延伸閱讀: 乳房腫塊自摸檢查有盲點! 辨別良性、惡性這1個動作很重要 胸部有硬塊不一定是乳癌! 每個人都要會的簡易自我檢查法
-
2020-08-16 科別.心臟血管
心跳愈快,死亡風險越高!心臟科醫師建議1招救命
多數人擔心三高引發心血管疾病,造成中風或心臟病,然而,卻極少有人知道心跳快慢對於健康也有所影響。曾有醫學期刊報導,哺乳類壽命長短和心跳快慢成反比,因動物一生心跳總數約10億下,如果心跳越快,壽命就越短。心跳對人類的影響雖不像對哺乳類動物明顯,但根據推估,一個平均心跳一分鐘70下的人,比起心跳一分鐘只有60下的,平均壽命會少10年左右;甚至有研究發現心跳和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有密切相關。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魏承駿發表最新的心跳軌跡研究,分析金山地區3400名居民20年間的心跳軌跡,就發現心跳變化的軌跡和死亡率有密切關係。他說明,心跳越快,死亡率呈線性增加,平均心跳數10年內不斷上升的群眾,死亡率是心跳穩定者的2倍以上;而原本心跳很快的人,如果能夠把心跳控制下來,發生死亡的風險其實可以下降到和穩定群眾一樣的。根據台灣本土心衰竭調查發現,大多數的病患心跳都偏高,即使規則於門診追蹤的病人也是如此,由此可知,心跳可以說是一個人的綜合健康指標。魏承駿提醒,理想心跳是控制在55~60下,如果超過70下,死亡風險就會增加。此外,無預警的心跳加速,可能要合理懷疑身體出了問題!魏丞駿說,貧血、甲狀腺異常、心臟病、糖尿病,甚至癌症都有可能,心跳變快絕對是身體亮紅燈的的警訊,不可輕忽。如果已患有慢性疾病,心跳的變化與軌跡就更重要了,就目前的醫學研究,心跳的快慢對以下三種病人影響最大,分別是高血壓、心臟衰竭,以及缺血性心臟病(冠心症)。該怎麼控制心跳?魏丞駿建議,適度運動是調節心肺功能不錯的選擇,建議進行維持中度耐力性運動,效果較佳。但提醒,因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同,運動要量力而為、適可而止,若患有三高、心血管等疾病,別做太激烈的運動。諮詢專家/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 魏承駿
-
2020-08-16 該看哪科.婦產科
吃飯睡覺都來 哺乳室濫用不斷
台灣近年積極提倡親餵、推動哺乳友善環境,但婦女團體發現,國內友善哺乳只做「半套」。雖然各地方政府主管單位明定,哺乳室不得從事哺乳以外行為,但還是有不是哺乳媽媽的「路人」,占用哺乳設施滑手機或睡覺而理直氣壯,彷彿把哺乳室當成免費網咖或休息室。「遇過在裡面睡覺睡到打呼的中年阿姨」、「遇過在裡面吃便當的。」這些都是媽媽們的哺乳室奇遇。一位哺乳媽媽表示,曾在醫院哺乳室看到一位阿嬤抱著孫子補眠,只能尷尬拉上簾子,沒想到嚇到小孩,阿嬤反而罵她吵孩子睡覺。據「公共場所哺(集)乳室設置及管理標準」規定,哺集乳室只能專供哺集乳用所用,不可作其他用途,若違反此規定,如有路人在哺集乳空間睡覺等,地方主管機關先勸導該哺集乳室所在地的負責業者或管理者,並命其限期改善,未改善者最高可罰十萬元。衛福部國健署婦幼組組長林宜靜坦言,近年地方衛生單位確實仍偶爾會接獲民眾投訴,發現有人隨便占用哺乳設施,但由於經主管機關勸導後,業者都會盡速改善,如去年,一整年都沒有人因此被罰款。生育改革行動聯盟理事長諶淑婷表示,評鑑或罰則是維持服務設施品質的方法之一,不是唯一的管理手段。管理階層若缺乏性別教育觀念,看不到女性哺乳過程遭遇社會有色和歧視眼光,無法真正了解哺乳對嬰幼兒重要性,。諶淑婷也提到,哺乳室被「另作他用」,其實是提醒注意「多元需求」的存在,公共場所應容納不同需求的人,規畫時應盡量顧及彼此,而非相互排擠。她舉例,瑞士蘇黎世機場提供家庭服務空間,備有沙發、座椅或躺床,女性想哺乳可以坐餵或躺餵,同時也提供幼兒躺枕、大小布偶,讓親子都自在。
-
2020-08-16 該看哪科.婦產科
戶外景點哺乳室稀有 媽媽寧關在家
國旅正夯,全家報復性旅遊正流行。調查發現,近六成爸媽會帶一歲以下寶寶出遊,不過,戶外景點雖設有親子廁所、尿布台,卻沒有哺集乳空間,成為媽媽社團熱議話題之一。打開衛福部國健署的哺集乳室地圖,日月潭全長卅公里環潭公路上,只有兩個哺集乳空間;離高雄知名景點愛河之心最近的哺乳空間,需走十分鐘以上。「公共場所母乳哺育條例部分條文修正案」去年三讀通過,雖大量增訂強制設置哺集乳公共場所名單,但公園等戶外景點卻不包含在內。衛福部國健署婦幼組組長林宜靜指出考量設置哺集乳室必須有獨立的實體建築物,多數戶外景點規模大,即使有經費新蓋一間哺集乳室,但無法長期派人駐守,安全性堪憂。短期內戶外景點很難擴充哺乳空間,台灣母乳協會秘書長高宜伶建議,媽媽們可以選擇透過哺乳巾或哺乳衣親餵;若仍需隱密空間處理,可以到警局等公家單位或飯店、餐廳等店家借用空間。
-
2020-08-16 癌症.抗癌新知
想靠喝咖啡防癌恐怕太天真! 預防癌症日常10件事必須馬上做
喝咖啡可以防癌嗎?國健署指出,咖啡中包含多種多酚類物質,雖然有研究指出這些多酚類物質可降低罹患部分癌症的風險,但仍未有明確證據,仍建議採取正確的生活習慣與觀念,如拒菸、拒檳,避免過度飲酒、維持健康體位、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等。喝咖啡防癌沒有明確證據國健署指出,咖啡中包含多種多酚類物質,如木脂素植物雌激素和類黃酮等這些化合物,雖然有研究指出這些多酚類物質可降低罹患部分癌症的風險,如肝癌、子宮內膜癌等,但是目前仍未有明確實證可證明咖啡具有防癌功效,且對於肝癌、子宮內膜癌以外的癌症尚未有定論。防癌10件事 癌症不要來國健署建議民眾日常生活中應該力行的防癌10件事: 1.拒菸、拒檳,避免過度飲酒研究顯示,肺癌患者中高達90%的比例有吸菸的習慣,是導致肺癌的最主要原因,且所有癌症的死亡人口中有22%的比例與菸害有關。而檳榔子(菁仔)亦屬於第一類致癌物,另外所有癌症的死亡人口中亦有3.6%的比例與飲酒有關。 2.維持健康體位世界衛生組織表示,過重和肥胖是僅次於菸害的最重要已知的可避免之致癌因子,體重過重容易增加罹患大腸、乳房、子宮內膜、胰臟、腎臟、胃、食道及其它部位的罹癌風險。 3.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每天規律的運動可以保持心臟健康、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和第二型糖尿病的機率。每天運動30分鐘就可降低罹患大腸癌、乳癌和子宮內膜癌的風險。 4.有計畫的攝取蔬果五穀,減少紅肉和加工肉品研究顯示,多吃蔬菜、水果、五穀雜糧等植物性的食物有助於抵抗口腔、咽喉、食道、胃、大腸等部位的癌症。牛、羊、豬等紅肉可以提供人體豐富的蛋白質、鐵和鋅,但攝取過多的紅肉會增加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此外,也應該避免加工的肉品,如:火腿、培根和熱狗等。 5.選擇低卡路里的食物,並且減鹽飲食中選擇低卡路里的食物有助於維持健康的體重而有助於預防癌症,因此應該避免攝取過多油脂和糖類的食物。另外,攝取過多鹽份容易損害到胃的內壁而增加罹患胃癌風險及其它慢性病。 6.毋需過度倚賴營養補充品許多人有吃保健食品強健身體的迷思,但並沒有研究顯示服用營養補充品可以預防癌症。除非您因為健康的因素需要服用某些營養補充品,否則豐富且均衡的飲食已足夠。 7.產婦盡量替寶寶哺乳哺乳的好處多多,因為母乳含有寶寶前6個月生長所需的各種營養素,喝母乳長大的寶寶成年後也不容易有過度肥胖的問題。對媽媽而言,哺乳可以調整體內的荷爾蒙,有助於降低罹患乳癌的風險。 8.使用具實証可預防癌症之疫苗世界衛生組織指出,施打B型肝炎疫苗則可有效避免感染B型肝炎而降低罹患肝癌風險。世界衛生組織也推薦9-12歲的青少女施打HPV疫苗,可預防約6至7成的子宮頸癌症發生。 9.定期接受篩檢接受癌症篩檢也可以預防癌症,國民健康署補助之乳癌、大腸癌、子宮頸癌和口腔癌篩檢,都是WHO建議可以經由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之癌症。 10.癌症病患經過治療,更要注意防癌避免復發至於曾罹癌且經過治療的病人,更應該做到上述各點所述良好生活習慣,以維持健康,避免癌症復發,並改善癌症病患治療後的生活品質。參考資料:1咖啡可以防癌嗎?(圖文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延伸閱讀: 喝拿鐵就不怕鈣流失? 真相恐怕恰好相反 咖啡渣別急著丟! 簡單加工還有這5個隱藏版用途
-
2020-08-15 養生.營養食譜
吃當季/「萬壽果」木瓜能抗老防癌助消化 維生素C為蘋果的五倍!怎麼吃較營養?
養生很重要的就是要「吃當季」,但當季該吃什麼?元氣網「吃當季」為您整理當季盛產的蔬果,介紹當下適合吃的蔬菜水果,其營養價值、食用注意事項,及最實用的食譜等。木瓜的維生素A、B、B1、B2、C、葉酸、β胡蘿蔔素含量高,含有多種礦物質如鐵、鈣及鉀等營養成分,世界衛生組織評為最健康的水果,也是老少咸宜的水果。在中國素有「萬壽果」的美稱,顧名思義,多吃木瓜可延年益壽。【記者羅建怡、陳惠惠╱報導,出處/2011-07-31 聯合報「元氣周報養生DIY」】(編註:文中受訪者職稱或有變更,敬請包涵) 木瓜的維生素A、B、B1、B2、C、葉酸、β胡蘿蔔素含量高,含有多種礦物質如鐵、鈣及鉀等營養成分,世界衛生組織評為最健康的水果,也是老少咸宜的水果。在中國素有「萬壽果」的美稱,顧名思義,多吃木瓜可延年益壽。木瓜不只能生吃,還可入菜,怎麼吃較營養?木瓜含有豐富的蛋白分解酵素木瓜酵素,尤其以未熟果含量最多,能幫助腸胃消化,青木瓜醃肉後也會讓肉質變得軟嫩。肉色橙紅的熟木瓜,維生素A、C含量豐富,還有不少B群。以維生素C為例,為柚子的兩倍,幾乎是蘋果的五倍,因維生素B、C遇熱易被破壞,建議生食較佳。除了直接食用,與低脂奶打成木瓜牛奶,也是不錯的選擇。而維生素A及β胡蘿蔔素,煮熟後與含油脂食物一起食用,效果最好。β胡蘿蔔素是天然抗氧化劑,有助防癌、抗老化。不過,只要餐後食用,也有助β胡蘿蔔素吸收。尚未成熟的青木瓜則可入菜,屬於高纖、低熱量食材。但無法直接食用,須與肉類燉煮,或做成涼拌菜。嫩精俗稱「木瓜精」,真的是用木瓜製成的嗎?木瓜裡含有能讓肉質變軟的酵素,可以破壞肉裡的肌肉纖維,讓肉質更軟,也較好消化吸收。市售品質較好的嫩精除了木瓜酵素、鳳梨酵素外,還可能添加鹽及澱粉。若不想用嫩精,可用青木瓜泥醃肉,不只肉質變軟,更好消化吸收,也有另一番風味;木瓜燉肉有異曲同工之妙,但木瓜量不能太少。中藥裡也有木瓜,跟水果木瓜種類一樣嗎?水果、入菜用木瓜,是「番木瓜」,生吃、煮熟後食用皆可;藥用木瓜是「宣木瓜」,俗稱皺皮木瓜,不能生吃。中藥材的木瓜能舒筋活絡,治療手腳抽筋,還有消食的功效,能幫助消化。早年還會用來驅蛔蟲、絛蟲及阿米巴原蟲。另外,藥用木瓜還能發乳,可以拿來燉排骨、牛肉及雞湯,素食者則可以豆腐替代。吃青木瓜能豐胸、催乳?青木瓜能不能豐胸、催乳,還需科學證明。中醫師懷疑,也可能是中藥材木瓜有發乳功效,讓人誤以為一般木瓜也有相同功效。吃青木瓜燉排骨、豬腳等肉類,因青木瓜富含纖維質,有助健胃整腸、排便與吸收,加上排骨、豬腳等富含油脂、蛋白質,青木瓜裡的木瓜酵素還能幫助蛋白質消化、吸收,青春期孩子食用,有助發育。至於哺乳婦女,湯湯水水加上蛋白質,再攝取一些碳水化合物,就有助「發乳」。吃青木瓜燉排骨湯,當然有助乳汁分泌,不過,效果視個人體質不同,也有人吃了幫助不大。聽說木瓜含女性荷爾蒙,懷孕時忌食,以免流產?懷孕後,荷爾蒙維持主要靠胎盤;就算木瓜含荷爾蒙,每天吃半顆或一顆熟木瓜,經消化吸收,相較於胎盤產生的荷爾蒙量,比率懸殊,要干擾孕婦荷爾蒙的機率,可說微乎其微。至於中藥材木瓜,孕婦不適合食用,避免宮縮流產的風險。還有孕婦擔心,吃木瓜會不會導致新生兒黃疸,其實,黃疸的原因相當多,但吃木瓜不會導致黃疸。諮詢馬偕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黃文助康華中醫診所院長張家蓓署立八里療養院營養師葉香蘭
-
2020-07-30 該看哪科.婦產科
親餵母乳好處多 「母乳哺育愛自然」活動今開跑
每年8月份第一周為國際母乳周,今年主題「支持母乳哺育,為了更健康的地球」,母乳哺育比配方奶哺餵更符合永續性及生態性。為支持媽媽哺餵母乳,國民健康署今舉行「母乳哺育愛自然」照片分享暨抽獎活動,並邀來名模林可彤出席,分享餵養寶寶母乳9個月的心得。林可彤說,因媽媽的免疫力可傳給小孩,「我本身就是頭好壯壯型,一定要把我的免疫因子送給他。」並笑說因長期母乳哺育關係,讓她意外得到「瘦身」好處。育有三名女兒的「三寶媽」李小姐,今也分享育兒經驗。她說小女兒雖已7個月大,但她仍持續餵母乳,好處是不用花錢買嬰兒配方奶,外出時不用攜帶瓶瓶罐罐、相當省事;且現在很多場合都有哺乳室,親餵母乳超方便。李小姐也笑說,哺乳過程很辛苦,第1胎最不上手,幸好有老公「神助攻」幫她按摩,幫忙將擠出的母奶溫熱餵小孩,到第3胎老公會幫忙照顧大寶和二寶,讓她專心哺乳。國健署署長王英偉表示,這幾年台灣親餵母乳比率達到46%,高於全球平均36%,不過世界衛生組織希望能達到50%,故「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國健署會多宣導,希望台灣未來親餵母乳比率能更高。王英偉說,據國外研究顯示,若有伴侶支持母乳哺育,能增加純母乳哺育及持續哺育的成功,顯見伴侶在母乳哺育角色非常重要;而依2018年全國母乳哺育率調查顯示,產婦在哺乳期間最希望獲得支持前三名為「家人給我精神上的支持」、「家人能幫忙照顧嬰兒」、「有人教我如何哺乳」。他說,母乳哺育對於嬰幼兒健康非常重要,除此之外,親餵母乳也對經濟、自然與環保有益,也可改善地球的健康。而餵母乳好處多多,台灣母乳協會高宜伶祕書長表示,母乳中含有多種抗體及免疫球蛋白等免疫物質,不僅能幫助寶寶抵抗外界的感染,同時還可以增強寶寶的免疫力。國健署表示,活動自即日起至9月15日止,民眾只要分享哺乳自拍照、哺乳心得及「#母乳哺育愛自然」至個人FB社群媒體後,截圖上傳活動網站,並於內文tag5名好友,即有機會把大獎帶回家。
-
2020-07-27 養生.聰明飲食
喝咖啡可以防癌嗎?除了咖啡,你要知道的防癌10件事
咖啡是許多人生活之必要,不論在工作繁忙或休閒時,許多人喜歡來杯咖啡提神放鬆一下,但它究竟傷身或是養生呢?傷身的看法是會讓骨質疏鬆與胃食道逆流更嚴重;而養生的看法是指出咖啡降低心血管疾病、慢性病,甚至是改善癌症的良方。喝咖啡可以防癌嗎?咖啡中包含多種多酚類物質,如木脂素植物雌激素和類黃酮等這些化合物,雖然有研究指出這些多酚類物質可降低罹患部分癌症的風險,如肝癌、子宮內膜癌等,但是目前仍未有明確實證可證明咖啡具有防癌功效,且對於肝癌、子宮內膜癌以外的癌症尚未有定論。因此要防癌,仍建議採取正確的生活習慣與觀念,如拒菸、拒檳,避免過度飲酒、維持健康體位、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有計畫的攝取蔬果五穀,減少紅肉和加工肉品等,詳細可參照本署官網的「防癌您要知道的10件事」。至少有1/3的癌症是可以預防依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菸、酒、不健康飲食、缺乏身體活動及肥胖等都是誘發癌症的主要危險因子,且至少有1/3的癌症是可以預防的。因此,民眾日常生活中應該力行的防癌10件事,期望大家一起遠離癌症:1. 拒菸、拒檳,避免過度飲酒使用菸草不僅會對人體造成危害也會致癌,與酒精類飲品併用時,更是加劇對人體的危害程度。研究顯示,肺癌患者中高達90%的比例有吸菸的習慣,是導致肺癌的最主要原因,且所有癌症的死亡人口中有22%的比例與菸害有關。而檳榔子(菁仔)亦屬於第一類致癌物,嚼不含任何添加物的檳榔子也會致癌;在台灣,十個口腔癌,九個嚼檳榔。除了菸和檳榔,實證顯示過度飲用各種酒精性飲料,如:紅酒、白酒、啤酒等都會增加罹癌的風險,所有癌症的死亡人口中亦有3.6%的比例與飲酒有關,過度的飲酒不僅會對身體造成負擔也會導致肥胖。2. 維持健康體位世界衛生組織表示,過重和肥胖是僅次於菸害的最重要已知的可避免之致癌因子,體重過重容易增加罹患大腸、乳房、子宮內膜、胰臟、腎臟、胃、食道及其它部位的罹癌風險。根據統計,肥胖者對停經後婦女發生乳癌機率為非肥胖者之1.5倍;發生子宮內膜癌機率為非肥胖者之2-4倍;發生胃癌機率為非肥胖者之2倍;發生食道腺癌機率為非肥胖者之2倍;發生腎細胞癌機率為非肥胖者之2-4倍。3. 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多數人都知道運動對健康帶來的好處很多,每天規律的運動可以保持心臟健康、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和第二型糖尿病的機率。但你更應知道,每天運動30分鐘就可降低罹患大腸癌、乳癌和子宮內膜癌的風險,運動甚至是某些癌症的抗癌處方。研究顯示每天規律運動除了可以增強免疫和消化系統,也可以幫助體內的荷爾蒙維持穩定,以降低罹癌的風險。4. 有計畫的攝取蔬果五穀,減少紅肉和加工肉品研究顯示,多吃蔬菜、水果、五穀雜糧等植物性的食物有助於抵抗口腔、咽喉、食道、胃、大腸等部位的癌症,因為纖維素、維生素和其他有助於維持體內環境穩定的微量元素,可以使體內細胞得到保護,減少受到損害而變成癌細胞的機會。牛、羊、豬等紅肉可以提供人體豐富的蛋白質、鐵和鋅,但攝取過多的紅肉會增加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此外,也應該避免加工的肉品,如:火腿、培根和熱狗等,這些肉品多數都經過煙燻、醃製或是添加防腐劑的製程,含有會損害健康細胞的致癌物。5. 選擇低卡路里的食物,並且減鹽飲食中選擇低卡路里的食物有助於維持健康的體重而有助於預防癌症,因此應該避免攝取過多油脂和糖類的食物,如:油炸品、含糖飲料、餅乾、起士、肥肉等。另外,攝取過多鹽份容易損害到胃的內壁而增加罹患胃癌風險及其它慢性病。6. 毋需過度倚賴營養補充品許多人有吃保健食品強健身體的迷思,但並沒有研究顯示服用營養補充品可以預防癌症,相對的,服用特定的補充品甚至會增加罹癌的風險。因此除非您因為健康的因素需要服用某些營養補充品,否則豐富且均衡的飲食已提供我們每天所需的各式營養素。7. 產婦盡量替寶寶哺乳哺乳的好處多多,因為母乳含有寶寶前6個月生長所需的各種營養素,喝母乳長大的寶寶成年後也不容易有過度肥胖的問題。對媽媽而言,哺乳可以調整體內的荷爾蒙,有助於降低罹患乳癌的風險。8. 使用具實証可預防癌症之疫苗世界衛生組織指出,每年約有超過50萬人死於原發性肝癌,而B、C型肝炎病毒為肝癌的首要危險因子。據調查,8成以上的肝癌是由B型肝炎病毒所引起,施打B型肝炎疫苗則可有效避免感染B型肝炎而降低罹患肝癌風險。因此我國於1986年7月起全面實施嬰幼兒B型肝炎預防接種,也實施暴露於潛在血液、體液感染風險的醫療工作者必須完成B型肝炎表面抗體及抗原之篩檢,篩檢結果無抗體、抗原者得要接種B型肝炎疫苗。感染人類乳突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會誘發子宮頸、生殖器等部位的癌症外,也會導致頭部、頸部等部位發生鱗狀細胞癌。世界衛生組織推薦9-12歲的青少女施打HPV疫苗,可預防約6至7成的子宮頸癌症發生。9. 定期接受篩檢接受癌症篩檢也可以預防癌症,國民健康署補助之乳癌、大腸癌、子宮頸癌和口腔癌篩檢,都是WHO建議可以經由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之癌症。因此,健康署呼籲民眾,除了關心飲食和生活作息,也要記得定期接受癌症篩檢,千萬不要因為自覺身體健康就輕忽定期篩檢的重要性,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才是面對癌症的積極態度。10. 癌症病患經過治療,更要注意防癌避免復發至於曾罹癌且經過治療的病人,更應該做到上述各點所述良好生活習慣,以維持健康,避免癌症復發,並改善癌症病患治療後的生活品質。原文引用自:國民健康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