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3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搜尋
呼吸
共找到
5784
筆 文章
-
-
2020-04-30 科別.耳鼻喉
鼻塞打噴嚏流鼻水不一定是感冒 過敏性鼻炎可微創手術
「一直鼻塞好困擾!」臺中榮總嘉義分院耳鼻喉科門診,每逢季節交替,就有許多過敏患者因無法克制的打噴嚏、流鼻水,及嚴重鼻塞等症狀,憂心是長期感冒未癒而就診,耳鼻喉科醫師林陞樵說明,這其實是過敏鼻炎惹禍,透過藥物、健保微創手術都可治療。林陞樵指出,過敏性鼻炎與感冒造成急性鼻腔發炎不同,過敏性鼻炎通常因接觸過敏原出現誘發症狀,症狀為反覆發作,時間可能持續數週,症狀為明顯打噴嚏、鼻塞、流鼻水及鼻涕逆流,不會有發燒、喉嚨痛症狀;感冒經過潛伏期,症狀慢慢出現,大約持續3至14天,可能會合併喉嚨痛、發燒及全身肌肉痠痛等症狀。林陞樵表示,臺灣有過敏性鼻炎比率約占總人口3成,許多人飽受過敏困擾,強忍呼吸不順暢症狀,未即時就醫丶接受治療,部分長期慢性鼻發炎患者,最後產生下鼻甲肥厚增生,甚至合併鼻中膈彎曲,因鼻腔呼吸的通道狹窄,導致嚴重鼻塞、鼻腔黏膜增厚發炎,不僅增加鼻竇炎發生機率,也讓患者呈現精神萎靡、影響工作或學業表現。林陞樵說明,過敏性鼻炎病因多來自天氣溫差、過敏物質等,刺激鼻腔黏膜後慢性炎症反應,初步治療可使用局部類固醇鼻噴劑,及口服抗組織胺緩解症狀,若藥物無法緩解,可採微創手術,對鼻塞、流鼻水、慢性咳嗽等症狀控制有良好療效。他說,在僅約1至2毫米以下的鼻腔構造內,進行微創內視鏡手術,治療效果顯著。另慢性肥厚性鼻炎,目前微創切削管刀及無線熱頻手術,可不需住院,手術30分鐘可完成;另合併鼻中膈彎曲或鼻塞症狀較嚴重患者,則建議接受局部麻醉的鼻道成形術,手術約30分鐘完成。
-
2020-04-30 新聞.生命智慧
老婆堅持放鼻胃管灌補品,老公2天後去世...一個病房裡的故事看「過度照護」為何錯了?
愛,從來都不是一個人的事我的住院醫師很難過。「不是說過不要放鼻胃管的嗎?什麼併發症都出現了!」我靜靜坐在她的身邊,體會著多年前我也有過的懊惱和自責。我在安寧病房見到丁先生的時候,便知道他時日無多了,但是他與他的家人都不知道。正確來說,他們也不是不知道,而是家人處於否認狀態,丁先生也處於配合否認的狀態。所以雖然私下丁太太與2個女兒都說丁先生的後事,已有準備,只希望他能存著鬥志,多活一陣子,但因為丁先生的老媽媽還不知道兒子病重得快要走了,所以我們還是感到棘手。當病人家屬堅持放鼻胃管丁太太想為丁先生放鼻胃管。丁先生曾經私底下向居家護理師表示過,放鼻胃管在他僅存的生命中,是很痛苦而且無益的,他完全不想接受,但是如果太太一定要他放了,灌食才會安心,他會點頭答應。知道了病人的心意,也知道了鼻胃管在末期生命的百害而無一益,哪有不捍衛的道理。但現在的情境非常尷尬。看起來反對放鼻胃管的,只有安寧照護人員,因為在太太面前的丁先生是為了愛而臣服的。他既希望我們代言與堅持,卻不願拂逆太太的愛,也不忍扛下太太的哀傷。逐步失去吞嚥功能,進入輕微脫水狀態,其實是人生終末之時,身體為了保護自己少受苦而啟動的機制。減少攝食,不但可以減輕器官衰竭之時的水分蓄積(如肢體水腫、腹水、胸水、痰液、喉頭分泌物),也減少腸胃道的負荷,使得嘔吐或是排泄量降低,而強行置入鼻胃管灌食,或是輸注大量的點滴,不只破壞了這個自然的平衡,甚至會因為灌進去的食物成為身體負擔,而引發腸胃道出血,有些人更會在臨終躁動的狀況下,無意識的拔除這些讓他不適的管路,而遭到家屬或是看護的手腳約束。「以丁先生的狀況,我們假設若身體的狀況,還能維持1個月。那麼,放了鼻胃管,也無法延長多少的時間,卻可能面臨更多受苦的併發症。」丁太太把我拉到病房外頭,語氣仍柔軟,但身體姿態、眼神,以及用詞遣字,顯然對我充滿了不諒解。「我先生從來都沒有跟我說過他不想放鼻胃管,他只是不了解鼻胃管的好處。」「我們從來沒有讓我先生知道,他的時間可能只剩1、2個月那麼短。現在,你竟然讓他知道了。」「知道時間會讓他失去鬥志的。他最捨不得我婆婆,這樣,他就不能為了她活下去了。」我向她道歉。但其實我並不真的需要道歉,我只是完全能體會她的心情與焦慮。我已經花了1小時在他們的病床邊,握住丁先生的手超過半小時。討論照護的時候,眼神沒有忽略過丁先生、丁太太或是女兒,並不時停下來詢問疼到說不出話來的丁先生,是否曲解了他的原意,是否還希望我們繼續,甚至所有選項的語調與遣詞,都是盡可能的柔軟與寬厚,以他們的感受和需求為出發點,作為每個建議的立場。我也坦白告訴他們,我為何如此心急。那些沒有準備的病人,沒有達成的心願,沒有說完的話,才是真正走得充滿遺憾與痛苦,而很顯然(雖然我們並不輕易吐露病人的預估存活時間),丁先生僅剩1、2週的生命了。丁太太理性上明白我們的出發點以及顧慮,但對自己的想法非常堅持。她說,嗎啡勉強先接受一天,然後她會問到先生點頭說要放鼻胃管為止。愛的證明她認為這已經是尊重,而且先生是個自主性非常高的人,不會因為愛她就答應放鼻胃管。若是先生答應了,一定是自己也想要灌營養。心理師、社工師、醫師、護理師、志工,安寧病房團隊的每個成員鎮日穿梭在他的病房,促進家人共同談話,並交流感情,找時機偷偷確認病人真正的意思,探詢未完成的心願,以及病人面對死亡的準備程度。非常可惜的,如此努力了1週,當病人的疼痛已經得到較好的控制之時,甚至也讓病人最掛念的媽媽來到醫院陪伴他之後,益發虛弱的他,某日在太太又要求放鼻胃管之際,向我們說:「你們每天問我要不要放鼻胃管?要不要打止痛藥?我已經連自己的答案是什麼都不知道了。」接下來,他清楚地表示同意放鼻胃管,因為他的身體已經沒有什麼值得堅持的了。如果,這是他離世之前能為太太做的最後一件事,那麼便承受吧!身體的虛弱並不影響末期病人意志的強度,但是當意志繳械的時候,我們為他所共同捍衛的堅持,忽然都變得毫無所依了。於是,他被放上了鼻胃管。這時,我相信我的痛苦勝過丁先生與丁太太。因為這是一個無效醫療,也可能會讓他承受更多我早有預期,也已告知的併發症。但病人將這條管子視為是愛的證明,主動同意我們置放。突然失去重力的彷彿是我。我以為我拉住了病人的手,但其實他一直拉住的是太太的手,而不是我的。那條鼻胃管置入之時,太太緊繃的臉龐,第一次和緩下來。反手打開病床旁邊的櫃子,一盒盒的營養食品與補品被搬上了檯面。灌了2瓶後,病人的腸胃完全無法吸收,通通被引流出來。隔日,果然開始出血,從鼻胃管中淌出濃黑的血液。我的住院醫師很難過。「不是說過不要放的嗎?什麼併發症都出現了!」我靜靜坐在她的身邊,體會著多年前我也有過的懊惱和自責。現在也不是沒有這樣的情緒了,只是對自己的心理反應,有預期與調適的訓練,也懂得某些受苦,有它無可被取代的意義:對個人的、對所愛的,那是一道道人生的刻痕。安寧照護者最深刻的學習,便是如何看著刻痕落在我們所關懷的病人和家屬身上,涔涔滲血,卻能跨越自己的不忍,而沒有轉頭離去,留下他們獨自面對。腸胃出血的隔日,病人又把媽媽請來醫院。清晨,母子叨絮了好久好久的時光。然後,病人向太太和女兒綻出笑顏,道謝。旋即陷入混亂的意識,然後昏睡,不到半天就過世了。最後一哩路的安心錦囊末期疾病的病人,幾乎都會出現惡病質的現象。身體會開始先行代謝蛋白質,也因此無論是否有補充營養,身體仍會持續消瘦,因此和使用嗎啡或是因嗜睡,無法進食,一點關係也沒有。此時,應注重讓病人吃得愉快。倘若補充太多的點滴,反而會讓病人僅剩的食欲,都被注入的熱量或營養取代,而更沒有進食的欲望,甚至會造成水量過多,肢體會水腫、腹水、胸水累積造成腹脹腹痛、噁心嘔吐、呼吸喘等不適症狀。當然,也不需要額外使用補品,因為身體無法吸收,反而造成傷害或負擔。倘若希望在飲食上調整,或是配合傳統藥方的輔助,可以告訴治療的醫師,讓他們協助會診營養師與中醫師來建議與診視。延伸閱讀: 一支吹風機通氣血、治久咳!中醫師傳授「吹風機溫灸術」:持續吹5分鐘,還能改善經痛●書籍介紹因死而生:一位安寧緩和照護醫師的善終思索作者:謝宛婷出版社:寶瓶文化出版日期:2019/03/11作者簡介/謝宛婷醫師奇美醫學中心奇恩病房(緩和醫療病房)主任。曾獲頒院內傑出教師與跨職類教學特殊貢獻的終身獎。1983年生,臺南人,因為渴望工作不要一成不變而選擇踏入醫療,從此對那屬於同一個疾患章節的百樣病貌入迷。本身是安寧緩和醫療、家庭醫學與老年醫學的專科醫師,長年推動緩和醫療教育與社會宣導。工作場域從病房到民宅,治療意圖從病徵到人心,對文學、哲學、法學、社會學、心理學和行為經濟學充滿興趣,目前就讀成大法律研究所,正力行成為法律和生命科學之間的轉譯者。近年擔任衛生福利部推廣「病人自主權利法」計畫的專家顧問以及核心講師,協助推動該法案,也是安寧緩和醫學學會專科醫師培訓課程的講師與醫療法規因應工作小組的委員。
-
2020-04-3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助馬來西亞提高篩檢率 韓國快篩試劑將送達
馬來西亞今天新增94起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累計達5945例。此外,韓國的快篩試劑後天陸續送達後,預期將可提高目前的篩檢率。馬來西亞衛生總監諾希山(Noor Hisham Abdullah)召開記者會通報上述新增病例,並表示今天有55名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新冠肺炎)病患康復出院,累計出院者4087人,康復率68.74%。其餘1758名病患中有40人在加護病房治療,18人需要呼吸器輔助。死亡病例則維持在100例。截至28日中午12時,馬來西亞共有12個紅區、61個黃區。依照馬來西亞衛生部分類,超過40起確診病例的地方為紅區,1至40起確診病例為黃區。諾希山解釋,今天是馬來西亞第4階段的行動管制令首日,雖然部分經濟活動已經放寬,但衛生部仍制定嚴謹的標準作業程序,包括規定企業的消毒與防疫措施,預料不會讓疫情捲土重來。他也透露5月1日將收到5萬個首批韓國快篩試劑,第2批10萬個也會在幾天後抵達,屆時將先運送給東馬的沙巴與砂勞越州,以控制當地的疫情散播。他表示,若疫情持續受到控制,衛生部將會逐漸開放各種社交活動,並陸續發布相關規範,包括運動與教育領域的衛生守則。由於疫情放緩,馬來西亞衛生部今天公布第4階段行動管制令規範內容,包括放寬採購者外出規定,允許一名家人陪同;至於要移動超過10公里之處,必須向警方申請書面批准文件。在行動管制令第1至3階段期間獲准營運的經濟領域,今天起將可恢復全面運作,且不受時間限制,但仍須遵守衛生部標準作業程序。
-
2020-04-3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鍾南山:大劑量維生素C治重症 臨床證明有效
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在一場展會上稱,今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有兩家醫院嘗試用大劑量維生素(維他命)C對重症患者進行治療,臨床證明是有效的。中新網報導,「刺梨防治呼吸疾病產學研聯合攻關組」28日在廣州成立,該攻關組由貴州省呼吸疾病研究所與廣藥集團共同成立,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領銜。2020年貴州刺梨產業發展論壇當天在廣州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出席上述會議。香港大公報報導,鍾南山在會上表示:「維生素C的補充對人體十分重要,我以前年輕當運動員時,幾乎每天都要補充維生素C。」今次疫情也有臨床證明,大劑量維生素C對重症患者治療是有效的。而作為貴州高原的野生特產,被稱為「維生素C之王」的刺梨是所有水果中維生素C含量最高的,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和保健作用。另據澎湃新聞報導,當前,全球新冠肺炎病例已突破300萬,全球疫情拐點大概什麼時候出現?鍾南山表示,這要看國外疫情發展的形勢,關鍵是要看美國的情況。他預測,今年五月底或許是一個重要時間節點。鍾南山還表示,氣溫上升對病毒傳播有一定的抑製作用。
-
2020-04-3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13項緊急症狀 日厚勞省:居家輕症病患若有須立即就醫
日本厚勞省29日公布「新冠肺炎高緊急性症狀」,提醒居家療養病患及在指定設施隔離民眾,若出現表列症狀,須立即就醫。13項高度緊急症狀包括:外觀部分:●臉色明顯很差●嘴色發紫●和平常模樣不同,看起來很怪呼吸方面:●呼吸急促、氣喘●呼吸困難、胸悶●生活起居較少活動,覺得胸悶●胸痛●無法躺下,不坐著就無法呼吸●呼吸時肩膀大幅抖動●突然(大約2小時內)有哮喘聲意識問題:●反應遲鈍●無法回話●脈搏變快或雜亂
-
2020-04-2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川崎氏症或與新冠肺炎病毒相關 歐洲醫師紛示警
包括英國、義大利、西班牙在內,歐洲多國近來傳出兒童罕見疾病「川崎氏症」案例增多,醫師示警之餘,也開始研究這和引發新冠肺炎的新型冠狀病毒是否有關。美聯社與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本週稍早英國兒科加護學會(Paediatric Intensive Care Society)示警指出,過去3週英國罹患「多重系統發炎症候群而需接受加護照顧」的兒童增多,「讓人益發憂心」是否有種新冠肺炎相關症候群正在兒童族群出現,還是另一種不明疾病造成這種症候群增多。英國皇家兒科和兒童健康學院(Royal College of Paediatrics and Child Health, RCPCH)院長維納(Russell Viner)表示:「我們已經知道非常少兒童會成為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新冠肺炎)重症,非常罕見。」他說,上述症候群可能是身體免疫系統過度反應造成,一些感染新冠肺炎的成年人也有類似症狀。上述多重系統發炎症候群病例也通報中毒性休克症候群(Toxic Shock Syndrome, TSS)或川崎氏症(Kawasaki disease)特徵,由於確診新冠肺炎的兒童不多,科學家不確定這些罕見症狀是與新冠肺炎有關,或為其他因素造成。衛生官員估計英國有10至20例這類病例,英格蘭國家醫療保健服務(NHS England)正在緊急調查。維納表示,醫師有在研究是否為其他病毒或新藥造成,「但初步假設是與冠狀病毒疾病相關」。西班牙小兒科協會(Association of Pediatrics)最近也對醫師提出類似示警,指出近幾週有些學齡孩童出現「不尋常的腹痛伴隨腸胃症狀」,可能導致數小時內出現休克、低血壓、心臟問題,「最重要的就是發現(症狀)後儘速送醫」。義大利加斯里尼醫院(Gaslini Hospital)醫師、義大利兒科醫師學會(Italian Paediatricians' Society)成員拉維里(Angelo Ravelli)則對1萬名同僚發出通知說,義大利新冠肺炎重災區的川崎氏症患者不尋常地增加,其中部分兒童病患本身感染新冠肺炎,或與確診者有過接觸。拉維里表示,這些兒童對傳統療法沒有反應,一些人接受高劑量類固醇治療,出現中毒性休克症候群的患者需要呼吸協助且進入加護病房治療。根據英國國家醫療保健服務(NHS),川崎氏症症狀包括高燒持續5天以上、紅疹、頸部淋巴結腫大。英國華威醫學院(Warwick Medical School)榮譽臨床講師吉爾(James Gill)表示,這些通報讓人憂心,但目前缺乏有力證據證實為新冠肺炎造成。法國和比利時也已出現疑似病例。美國佛羅里達大學(University of Florida)兒科教授拉斯穆森(Dr. Sonja Rasmussen)表示,美國有一宗類似案例,是一名6個月大加州女嬰診斷出川崎氏症,接著又查出罹患新冠肺炎。拉斯穆森表示,上述來自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的通報未詳細說明兩種疾病是碰巧同時發生,或新冠肺炎以某種方式導致川崎氏症。目前為止,兒童感染新冠肺炎比率是所有族群中最低的,來自中國7萬5000多例的數據顯示,兒童病例只占2.4%,且多為輕症。
-
2020-04-2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打卡介苗可防護新冠肺炎?彰縣衛生局加入哈佛大學研究
新冠肺炎全球肆虐,到今天為止,確診病例已突破306萬,超過21萬人不治。目前各國均積極研發疫苗,但有研究發現為防治肺結核而強制接種卡介苗的國家,死於新冠肺炎的人數較少,甚至可能是現成的疫苗。美國哈佛大學正在啟動全球卡介苗社區研究計畫,由於彰化縣在長照服務網絡基礎良好,透過衛福部疾管署找上彰化縣衛生局合作,將針對養護中心安置的老人家進行研究。葉彥伯說,這是一個「看天」的研究計畫,也是在「搶時間」,一定要在還沒有發生社區感染前來打,才能觀察是否有保護效果,如果台灣防疫做得好,這項研究就無從比較。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證實與哈佛大學有這項合作計畫,葉彥伯說,哈佛大學選定各國不同調查對象,在台灣則選擇老人家,主要台灣約從1965年起推廣接種卡介苗,至今4、50年,依國人目前年齡層,65歲以下則接近9成打過,65歲到75歲約7成,75歲以上則幾乎沒打過,而卡介苗的防護期限約20到30年,幾乎都已失效。葉彥伯說,哈佛大學這項研究計畫是透過衛福部疾管署推薦,找上彰化縣合作,主要是彰化縣在老人長照網路有良好基礎,包括將安養中心與護理之家整合由衛生局管理,結合社區據點、住宿、醫療及長照機構的老人促進計畫,以及辦理萬人健檢,至今已有15萬人接受篩檢的具體成果,由於此項研究有時效性,而彰化縣又有相關基礎與經驗,才雀屏中選。葉彥伯說,這項研究將選定養護中心做為臨床研究,目前彰化縣養護中心的老人家約5、6000人,將選擇60歲以上,徵求1000到1500人參與臨床試驗,前提是必須徵得同意,且要排除身體健康差及免疫差者,將採抽籤方式,分成兩組對照,一組是再追加施打卡介苗,一組是施打安慰劑,被施打者都不知情, 藉此觀察、比較卡介苗的成效,等哈佛大學跟疾管署核定計畫、程序完備後,就會開始徵求受試者,但實際做法仍待美國方面進一步評估、確認。卡介苗是為了對付結核菌已問世百年的古老疫苗,到底對於新冠肺炎有防護效果?葉彥伯說,卡介苗對於呼吸道有保護效果,但對於新冠肺炎是否有防護效果,仍有待進一步做科學探討與研究,但以目前新冠肺炎疫情來得如此急而凶,而疫苗研發仍有待時日,以既有的卡介苗來做研究,也是一種選擇。
-
2020-04-2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大眾運輸防疫指引再修 人流少時駕駛可關閉前車門
為降低新冠肺炎社區流行風險,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近月陸續公布公共場所防疫指引,並持續修訂。最新的大眾運輸指引建議,高風險族群應避開尖峰時段搭乘大眾交通工具;人潮較少時,駕駛員可考慮禁止民眾入座駕駛後方座位,並可關閉前車門。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日公布因應新冠肺炎的大眾運輸指引,指車站、候車地點及大眾運輸工具等屬公眾使用且多為密閉空間,乘車民眾與工作者長時間,且近距離接觸不特定人士,因此可能增加呼吸道傳染病的傳播與感染風險。在個人防護指引方面,搭乘指定大眾運輸工具應遵守交通部於今年4月15日的公告,也就是全程佩戴口罩,未佩戴者不得搭乘,且應配合現場的體溫測量措施。人與人之間應該保持適當社交距離,室內1.5公尺、室外1公尺以上,否則應佩戴口罩;如果未能維持適當社交距離,則禁止在大眾運輸系統內用餐。高齡者、慢性病史者、自覺有上呼吸道症狀或不適合佩戴口罩的嬰兒等均屬高風險群,宜避開於尖峰時刻搭乘大眾運輸。不得已必須搭乘大眾運輸且不適合佩戴口罩的嬰幼兒,家長應以具遮簾的嬰兒車或嬰兒提籃助其防護飛沫。在工作者防護指引方面,新建議搭乘人數較少時,公車或長途巴士業者可考慮駕駛後方座位禁止入座,且暫不使用前門上下車。
-
2020-04-29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 什麼是善終? 一位護理師母親和死亡的相遇
【編者按】這星期的主題是「喪親之痛」。一位老醫師分享自己如何在父母過世時,以文章宣洩心中鬱積的回憶與遺憾,而走出憂傷深谷;一位安寧照護的資深護理師細數年輕的女兒過世前,自己在護理師和母親的角色中「拔河」的心路歷程;長期旅居國外的學者則在經歷一年之間父母雙亡的打擊,寫出他的心得。2019年10月我的女兒因紅斑性狼瘡合併敗血症過世!孩子住院期間,我不斷地在護理師和母親的角色中拔河,閉上眼,孩子受苦的模樣歷歷在目,我無法想像自己讓孩子經歷我在護理職涯中最無法接受的狀況——插管、洗腎、葉克膜、電擊、全身水腫皮膚破損,四肢末稍發紺壞死,最後肺出血離開。 我問自己什麼是善終?為什麼我讓自己的孩子經歷這些臨床上痛苦的醫療處置?孩子剛過世的第一個月我不斷檢討自己,每天做夢的情境都是在加護病房,耳邊都是生理監視器的警示聲;這一個月我很少哭,因為我覺得身為護理師我沒把孩子照顧好,直到某天早晨我在女兒房間窗外,看見陽光與藍天白雲時,我才停下來感受陽光,如同孩子的名字—家晨—家裡第一個晨起的陽光,充滿溫暖和希望。而此時窗外的陽光和白雲,似乎告訴我——孩子妳一直都在……我慢慢停下苛責自己的聲音,進入時光隧道回想過去陪伴病人經歷死亡的一切……大三暑假實習時,我照顧一位不知道病情的末期肝癌病人,在照顧病人的一個月中,我花了很多時間跟家屬溝通,終於家屬願意讓我跟病人談談病情,於是我跟病人約定下一次實習時到空中花園散步喝咖啡;實習前,多次和指導老師沙盤推演如何跟病人談病情,如何在病人情緒低落時陪伴病人。但病人在約定的前一天因為食道靜脈曲張出血而死亡;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感受到與死亡擦身而過的巨大威力,我為不能赴約而充滿遺憾,更遺憾病人來不及跟家人說再見。因著這份遺憾,畢業後,我進入安寧病房工作,也期許自己未來可以讓每位病人能遠離痛苦,當疾病無法治癒時,病人和家屬能做好心理準備,彼此能互相道愛、道別後再離開,在安寧病房工作的自己,與團隊一起為每一段即將進入死亡的旅程做準備,雖然病人的離開仍讓我不捨,但是當病人在家屬陪伴下平靜的闔上雙眼時,我都感謝上天給我機會成為護理師,有幸參與每個病人和家庭最重要的時刻。此時,我覺得死亡可以在醫療團隊努力下成為一段美麗而平安的旅程。 護理師職涯的第二階段,我進入血液腫瘤科與血液幹細胞移植病房,在這裡的死亡常讓我措手不及,曾經我和醫療夥伴們為家屬的盼望,違背病人的意願,勸一位18歲的大男孩插管,家屬期待插管後有機會跟淋巴癌賽跑,讓移植的抗腫瘤效應產生效用;我也曾在病人簽署DNR後,因家屬在病人突然停止呼吸時,跪下來哭著要我們救病人,於是,啟動急救團隊開始急救,當壓著病人胸口同時,我的心也在淌血,心裡不斷吶喊對不起,也懇求老天爺讓家屬願意喊停;但這過程讓我在最後面對病人死亡時,心裡充滿著自責與矛盾。這段期間是我護理職涯的黑暗期,我無法接受自己在病人虛弱的身上執行這些侵入性治療。我常想家屬為什麼捨得病人受苦,我覺得來不及說再見的遺憾讓死亡變得好悲傷。 2015年,單位的護理師因診斷白血病進行血液幹細胞移植,但移植過程並不順利,長達三個月的三至四級急性排斥,讓她好幾次想放棄治療,她開始想簽署DNR,不要讓先生在面臨緊急的關頭要做困難的決定;但是,當她想到7歲的女兒時,求生的鬥志油然而生,交雜的複雜思緒突然找到支撐點,她決定為了女兒和先生放手一搏。還記得在她肺部出血的前一天,我們一起聊著孩子和她的未來和理想,隔天早上就因著大出血插管進加護病房,雖然她的先生很不捨她受的苦,也來不及說再見,但是我知道這是她想要的,因為她隨時為死亡做準備,也隨時為侵入性治療做預備。我陪著她經歷診斷、復發以及移植,最後和她的先生、以及所有她帶過的護理師們陪伴著她——我們的好夥伴,眼見著不斷地從氣管內管冒出的血,以及逐漸流逝的生命,在旁的我們不斷在她耳邊輕聲道別,直到monitor上的心跳停止;到現在每一個畫面仍在我腦海裡深深印記著。 溫暖的陽光把我的記憶拉到孩子進加護病房前的情境,意識混亂的孩子勉強唱完一句讚美的、孩子最喜樂的詩歌,接著拉起我的右手跟我打勾勾,不斷向著我比愛心……當時的我好害怕,因為孩子好喘、意識很混亂,我好害怕失去孩子,於是我也不斷告訴孩子,天父爸爸很愛你,媽媽好愛你,爸爸和弟弟都好愛你,孩子還是不斷比著愛心,直到意識昏迷。在加護病房中,孩子的血壓非常不穩定,但是孩子意志堅定地努力著,但是後續止不住的肺出血,再度讓我好害怕。孩子雖然血壓很低,還是努力回應著我和爸爸,我能做的就是在每次有限的會客時間裡,不斷在孩子的手心寫著愛,不斷跟孩子說媽媽跟爸爸好愛你,不斷為你禱告,孩子努力到最後一秒,當醫師宣告孩子的心跳停止時,我看著如同沈睡中的孩子,表情沒有恐懼……我知道此時孩子帶著爸比和媽咪的愛回到天父懷裡。 我想因著孩子的努力和勇敢,我不想放棄所有治療的可能,這麼痛的處置都沒有讓我的孩子放棄,我怎麼可以輕言放棄,雖然加護病房的護理師們勸我放手,拿著DNR要我考慮,但是我仍然堅定的決定努力到最後一刻。經歷女兒生病的歷程後,靜下心來回顧過去面對死亡的經驗,我想我對善終有了重新的詮釋和想法。坦白說,失去女兒的傷痛是一輩子無法抹去的,但是女兒的生命歷程告訴我,我們應該站在病人與家屬的角度思索生命的意義,此時全程的陪伴與同理反而至關重要,因為病人可以在醫療團隊支持中選擇自己想要的姿態與家屬彼此陪伴,雖然死亡看起來是結束,但是支持和陪伴可以讓生命的故事持續延續。孩子喜歡寫詩,她留下來的作品讓我驚豔,也是每天支持我的重要力量:青衣裡的那片白鳥兒群飛,他是跟隨在旁的朋友。天空泛著蔚藍,他是零星點綴的彩紙。宛若縷縷輕煙,宛若朵朵木棉花,白如凝脂,灰如塵,掉下晶瑩淚珠,染上一抹紅, 透出一片霞妖嬈至月明。抬頭看著陽光和白雲時,我知道愛藍天白雲的孩子,可能頑皮的幻化成朵朵木棉花,有時如同晶瑩淚珠,或是美麗的彩霞,在每天的每一時刻活在我的心裡,陪著我直到某天我們相見的時刻。
-
2020-04-2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日本公布13症狀 供新冠肺炎輕症患者自我檢查是否轉重症
日本境內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感染人數持續增加,日本政府為讓輕症患者掌握自己病況,公布13項重症化前兆症狀的自我檢查表,一旦出現重症徵兆時盼有助及早接受治療。日本讀賣新聞報導,這13項症狀分為9項患者本人症狀及4項家人從旁觀察症狀。患者本人症狀包括:1、嘴唇發紫;2、呼吸急促;3、突然喘不過氣;4、稍微活動就呼吸困難;5、胸口疼痛;6、無法躺下,不坐著就無法呼吸;7、呼吸困難;8、2小時內呼吸突然開始出現聲音;9、感覺心脈不整或混亂。另外,家人從旁觀察症狀包括:1、臉色明顯變差;2、有別以往的異常樣態;3、神態恍惚,反應變慢;4、說話模糊不清,沒有回應。日本政府厚生勞動省針對確診但屬於輕症或無症狀、正在各地方政府準備的飯店或自家休養的患者,公布這份自我檢查表,列舉上述13項被視為重症化前兆的「高度緊急症狀」,希望當輕症患者病況出現變化時,有助及早接受醫師診斷。日本目前因為確診人數持續增加,各地醫院為避免病床不足,都以接收治療重症患者為主,讓輕症患者在飯店等場所或自家休養。不過,埼玉縣本月發生2起輕症患者在自家休養,卻因病況惡化死亡的案例,讓厚生勞動省轉變政策方向,除了必須照顧小孩的患者可以留在自家,其他輕症患者原則上都安排在住宿設施休養。由於不論是在住宿設施或是自家休養,患者本身及陪同家人察覺病況變化很重要,因此厚生勞動省列舉13項高度緊急症狀,只有符合其中一項,就應該向住宿設施常駐護理師等人諮詢;在自家休養的人也應向保健所等單位諮詢,儘可能及早接受醫師診斷。
-
2020-04-29 新聞.用藥停看聽
吃藥後喝咖啡會影響藥效?藥師解答疑惑
感冒是一種上呼吸道感染的疾病,大多是病毒所引起,症狀有發燒、鼻塞、流鼻水、頭痛、喉嚨痛等,坊間傳聞「吃感冒藥配咖啡好得快」?對此,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藥劑科藥師陳又任說明,一旦感冒時,疾病發展到一定程度後就會逐漸恢復,只需支持性療法及症狀治療即可,如果吃感冒藥又配咖啡喝,一旦產生交互作用,可能會讓身體更不舒服。陳又任說明,常見的感冒藥成分有4大類:(1)解熱鎮痛劑,如:Acetaminophen(乙醯胺酚)具有解熱鎮痛的效果,大劑量服用或與酒精併用可能會損害肝臟,應遵照醫囑或藥品仿單使用,且服藥期間應避免飲用酒精性飲料;(2)抗組織胺劑,常用於打噴嚏流鼻水,如:第一代抗組織胺Chlorpheniramine,常見副作用如:嗜睡、口乾等,因此服用後不要開車、騎車,操作危險器械或從事警覺性的工作。第(3)為解鼻充血劑,如:麻黃素類藥物(Phenylephrine、Pseudoephedrine)用於鼻塞,通常是短期使用,長期使用停藥後,可能會引起反彈性鼻塞,過量時還可能會使血壓升高、心悸、失眠等副作用出現;第(4)則是止咳袪痰劑,止咳劑如:Dextromethophan、Noscapine等,祛痰劑如 Terpin Hydrate可增加支氣管的分泌,將濃痰稀釋,刺激排痰。雖然咖啡具有提神醒腦、緩解頭痛症狀,但如果喝太多,可能會導致胃食道逆流等,不同體質可能出現心悸、影響睡眠的情形。此外,咖啡也會與某些藥物形成交互作用,如:與鎮靜安眠藥同時使用會降低藥效,因此不宜與藥品同時併服,而為健康起見,食品藥物管理署建議,含有咖啡因成分的包裝飲料,咖啡因的每日攝取量不宜超過300mg。有些綜合感冒藥含有咖啡因成分,藉由收縮腦血管,加強Acetaminophen的止痛效果,藉此治療頭痛。但如果吃感冒藥又喝咖啡時,萬一感冒藥中有麻黃素類藥品,會與咖啡產生交互作用,反而更容易造成心悸、失眠等情形,大劑量服用或與酒精併用可能會損害肝臟,應遵照醫囑或藥品仿單使用,且服藥期間應避免飲用酒精性飲料。感冒藥主要是症狀治療、緩解不適,不能殺死病毒也無法預防感冒,喝咖啡也不能增強免疫能力。陳又任強調,感冒時要多休息、補充適量水份和電解質、少出入公共場所、出門戴口罩,如果感冒多天症狀加重,或持續發燒3天以上,就要立刻就醫。延伸閱讀: 天氣忽冷忽熱最容易感冒! 藥師獨授7招照顧秘方更快好 乍暖還寒咳不停? 試試5大經濟實惠蔬果止咳祛痰
-
2020-04-2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肺炎常陽患者是否傳染他人 中國專家解惑
新冠肺炎患者康復後,有些人病毒核酸檢測持續呈「常陽」現象,中國專家說,一些病患治癒後體內仍有「死病毒」,這可能是核酸檢測常陽的原因,但這些病毒片段並不是具傳染力的病毒顆粒。新華網今天報導,中國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焦雅輝目前表示,有個別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新冠肺炎)病例存在長期核酸不轉陰的現象,為「常陽患者」。這部分患者只是核酸檢測一直不轉陰,但已無需治療。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則說,在對患者體內病毒進行培養和基因測序後發現,一些患者體內的病毒是「死病毒」,也就是病毒死亡後,「屍體」碎片留在人體內形成基因片段,這或許是核酸檢測常陽的原因。不少大陸民眾對於「常陽患者」現象非常焦慮,擔心「他們是否仍具備傳染性?常陽患者是否仍需持續在醫院治療?」對此,上海首批支援武漢醫療隊醫師組組長、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周新說,「常陽患者這一概念,指的是符合出院標準,但核酸檢測持續陽性時間比較長的患者」。不過,周新表示,「常陽並非永遠,根據目前疫情發展和治癒時間來算,的確有治癒患者處於核酸檢測陽性狀態,可能持續兩、三個月」。在周新看來,「常陽患者」和之前所說的「復陽患者」情況類似。他解釋,這次新冠肺炎篩查救治期間,大多數採用咽拭子採樣的核酸檢測,但僅能採集到上呼吸道的標本。他說,「新冠肺炎對肺部有較大影響,那麼下呼吸道中,可能仍帶有少量病毒。但這時候的病毒和最初病程期內的不同:之前為具有傳染性的病毒顆粒,而治癒後的患者,體內殘存的是病毒片段,通過基因擴增也可以檢測得出,但無法再繁殖培養」。至於為何之前無法測出,周新坦言,一來可能是咽拭子採樣的局限性,二來核酸檢測敏感性的確只有約50%,「所有出院的新冠肺炎患者,各地醫療機構都有嚴格的14天、28天復診制度,除了核酸檢測外,還有CT檢測等,持續跟蹤治癒患者的病灶吸收情況」。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表示,目前的「常陽患者」概念仍存在爭議,「國際上,對於病毒慢性攜帶的狀態要長達6個月才算常陽。從疫情發生至今尚不足6個月,因此我們還需密切充分關注」。對於「常陽患者」是否具傳染性一事,周新表示,此類患者病程很長,病灶吸收情況也比較好,幾乎不再具備傳染性。
-
2020-04-2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職場歧視隨疫情升溫 「受災勞工」提供免費心理諮詢
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所有人的生活,連居家隔離勞工不但無法上班,還可能成為被歧視對象。勞動部接獲不少因疫情產生的職場歧視,另外職業傷病防治中心也有勞工陳情,居家隔離期滿後,因為原本就有呼吸道感染問題,遭長官及同事排擠,出現職場適應困擾而求助。勞動部表示,相關問題若有求助心理諮商需要,可以安排免費心理諮詢,勞工不要害怕求助。此外,很多職業病勞工因為疫情延緩治療或復健,導致病情加劇,勞動部表示,已經配合調整職業傷病治療與復健,例如不用到大醫院,改安排到鄰近醫院復健,或是改以網路、電話或LINE等遠端方式提供諮詢,也能收集完成職業暴露資料,勞工不用排斥診治職業傷病。勞動部表示,自疫情以來接獲不少勞工求助電話,指出因為民眾恐懼疫情而出現職場歧視,例如聽說自己的家人在居家隔離,或可能接觸確診患者,就完全不敢接近,甚至要求遠離,不能進辦公室。職業傷病防治中心也曾有服務個案是居家隔離期滿勞工,因個人長期呼吸道疾病(例如黴漿菌重複感染),遭到職場主管或同僚排擠,產生心理壓力與職場適應困擾,尋求防治中心專業協助。勞動部表示,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不斷宣導國人不要對確診病人,或是居家隔離民眾貼標籤,但是仍然會有少許狀況出現。勞動部原本就有補助勞工因為職場適應產生心理問題的心理諮商費用,若勞工求助,可轉介安排免費心理諮詢,一年補助六次。若勞工自行選定心理診所,也可以補助。另外,民眾因防疫需要,非必要避免前往大型醫療院所,但對罹患職業傷病勞工,可能因疫情中斷後續診治,使病症加劇,反而延長復工時間,影響勞工權益。勞動部職業傷病管理服務中心主持人、台大醫院朱柏青醫師表示,基於防疫需要,已經配合調整各防治中心服務模式,如果罹患職業傷病勞工有後續職能復健或配復工需求,防治中心會視個案狀況,協助安排至鄰近網絡醫院或職能復健機構接受服務。另外,爲降低勞工進出醫院感染風險,改以網路、電話或LINE等遠端方式提供諮詢服務,收集完成職業暴露資料後,仍可爲疑似職業病勞工進行評估。
-
2020-04-28 橘世代.健康橘
圖解教學/每天給自己10分鐘 3個動作練出退休好體力
退休後時間變多,沒時間運動再也不是藉口!以下這3個動作,即使在家也能做,每天只要花10分鐘以最有效率的方式維持健康和行動力,活出自己理想的退休生活。接下來讓專業教練Jack一邊解說一邊帶大家操作!動作一、屈蹲中華民國健身運動協會秘書長李毅涵Jack教練表示,下肢肌群夠強健,走路或跑步才不容易累,還可提高身體代謝,避免發胖,而屈蹲主要訓練大腿和臀部兩大下肢肌群。步驟一:準備一張穩固的椅子,人站在椅子前,接著雙手在胸前交疊,雙腳平行與肩膀同寬。步驟二:將臀部慢慢向後推,也就是往椅子的方向,想像自己正慢慢坐下。步驟三:當臀部碰到椅子後,再慢慢回到站姿、反覆操作;10到15下為1組,每天執行3到5組便可預防肌力退化。【教練提醒】1. 雙腳應與肩膀同寬且保持平行。2. 膝蓋方向要與腳尖一致。3. 往後坐的過程中注意不要撲空而摔倒。動作二、舉物向上Jack教練觀察,不少人退休後可能有更多的時間整理家裡或下廚,常會遇到把東西放到高處,或出門採買、手提重物的情形。對此,他建議可練習舉物向上,幫助身體更穩定,更能從容面對退休後的生活大小事。步驟一:準備1個裝滿水的2公升水瓶,若覺得太重,可將水倒掉一些,重量可依自身能力或當天身體狀態調整。步驟二:把水瓶放在地上,然後蹲下,蹲下時注意膝蓋方向與腳尖一致,但寬度要比肩膀再寬一點。步驟三:雙手持水瓶,將水瓶拿到胸前後再慢慢起身,再將雙手向上延伸,把水瓶盡量往上帶,建議高過頭部再停止。步驟四:接著再緩慢下降、水瓶放至胸前後再蹲下,將水瓶放回地上,來回算1次;每組做10到15次,每天做3到5組便可達到訓練目的。【教練提醒】1. 上來時,腳先動、手再動;下放時,手先下、腳再蹲2. 過程中記得保持呼吸順暢,切記不要憋氣。動作三、硬舉有鑒於現代人長期久坐的生活型態,長期下來不但容易變胖,更容易引發下背痛,影響行動力。Jack教練建議可透過硬舉訓練下背,讓下背更穩定、強壯,同時鍛鍊核心肌群,退休生活才不會被身體痠痛所苦。步驟一:雙手各持1個裝滿水的600毫升水瓶、放在大腿前方,若覺得太重,可倒掉一些水。步驟二:慢慢將臀部往後推,類似行鞠躬禮,同時把水瓶沿著大腿往下放到小腿的位置。步驟三:放到小腿後再將身體上拉,來回算一次;每組做10到15次,每天做3到5組。【教練提醒】1. 過程中背要打直。2. 留意彎腰的高度,若能將背部與地面保持平行是最好的,盡力即可。課程提醒【誰不適合這套動作】關節、下背已有疼痛者。【練習前的準備】運動前務必充分暖身,才能減少運動傷害的發生,例如原地小跑步、開合跳和抬腳等動作,讓肌肉和關節活動開來。暖身要做到身體微微出汗,讓身心狀態都做好運動的準備。【練習後的身體反應】倘若運動過程中,感覺關節或下背不舒服,就要馬上停止。不僅如此,也要注意呼吸流暢,不要憋氣。另外,做舉物上提和硬舉時,水瓶的重量可依自身能力調整,即便先從徒手也無妨,循序漸進增加重量,才能讓運動持之以恆。相關課程圖解教學/挑戰人生第一座百岳 在家練體力的三個準備加入【健 康 橘】社團接收最新資訊 │ 了解更多【中華民國健身運動協會】
-
2020-04-28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抗疫100天/一端台北、一端紐約…她的淚水,與遲到了一個月的口罩
疫情來襲下的100天,就好像過了100年這麼久。2月下旬,阿力因公務坐在飛往紐約的班機上,全程戴著口罩,坐定前還用酒精在四面八方胡亂噴灑了幾下;台灣那時候口罩已經缺貨,實名配額制度還沒上路,阿力行囊裡的20個口罩是朋友義氣相挺募來的,老媽媽嘴裡不說,心中總是擔心,準備了酒精棉片、乾洗手、暖暖包等防疫用品。阿力走出紐約機場時拿下口罩,同行友人說,「能自由的大口呼吸,感覺真好」。當天,台美新冠肺炎的確診數是26:34。阿力的弟弟在德州,寄了兩盒口罩來紐約,他說,「帶回去給媽,請她盡量少出門」;阿力跟弟弟說,「聽說美國流感很厲害,你們自己也要小心」。兄弟倆電話裡以「take care」作結。幾天後,美國大量爆出病例,美股數度在盤中「鎔斷」,「take care」這句話已不是平常一般的社交用語,聽起來讓人揪心。晴姐是阿力的老長官,後來轉往紐約工作,但家人都在台灣,兒女擔心媽媽,無奈口罩寄不出去,三月底剛好友人要去紐約,就託她轉交,但此時的紐約已是全球最嚴重疫區之一,晴姐和友人都被房東要求「居家避疫」下了禁足令,這批愛心口罩,硬是在一個月後才交到晴姐手上。兒女留了張字條在口罩袋口,「Dear媽媽,注意身體健康,小心!」晴姐回到車上,眼淚不自主流了下來,晴姐說,「這是我29天來第一次出門」,想不到在最自由的美國,竟無法自由的大口呼吸。此時,台美病例數是428:869,172。100天來,世界全變了樣,三月中起那波海外返國的避疫潮,讓台灣病例數迅速攀升,3月30日從紐約飛返的CI011,被驗出12個確診病例。四個星期前,阿力正是坐這班飛機回到台灣的,能夠全身而退,真是何其幸運。幸運的還有華華的女兒,因為美國的學校停課了,決定冒險回台灣,全套防護衣、包著尿布,在飛機上16小時不吃不喝不離座,隔離兩周終於安全出關。飛機是最危險的交通工具嗎?可能不是,大船才是。台灣在守住社區保全、酒店公關、清明連假可能的本土破口後,磐石艦又帶來另一波嚴峻挑戰,到底有完沒完啊!四月下旬,台北氣溫忽然下降,有著冬天的感覺,阿力的媽媽一如以往由印尼看護陪著,帶了張板凳去藥局排隊買口罩,勸她說,「夠用了,排隊太辛苦了」,她說不行,「現在解禁了,我要給美國的兒孫寄些過去」。阿力的老娘、晴姐的孩子,華華的女兒,哪家不是辛苦地撐著,100天了,從春節前捱到快母親節了,還要忍多久,親愛的母親,這是什麼道理?
-
2020-04-28 橘世代.健康橘
「一場沒有勝利者的戰爭」張曼娟:這一刻我瓦解了
凝視著微弱的燭火一直以來都是我帶母親去醫院的,在她確診為失智症的九個月後,在神經外科的診間裡,醫師隨意問起:「今天陪你來的是誰啊?」母親緩緩的回答:「是我女兒。」「女兒叫什麼名字啊?」醫師又問。母親鎖緊眉頭,沒有回答,她的身體微微往後。醫師再問一次,母親很為難的抬頭看著我,她的雙眼茫然,「我不知道。」醫師的眼光從電腦屏幕上移開,看著母親,而後望向我,我感覺到心跳漏了一拍。「好,沒關係喔。那你知道自己叫什麼名字嗎?」母親遲疑半晌,說出了自己的名字,醫師將一張紙和一枝筆推向母親,問她可以寫下自己的名字嗎?母親拿起筆,她的手微微顫抖,片刻之後,轉頭望向站在旁邊的我,眼睛裡有著呼求:「我的名字怎麼寫啊?我不記得了。」瞬間,診間裡空氣稀薄,我覺得非常缺氧,無法呼吸。醫師一邊安慰母親說,沒關係沒關係,一邊輕聲對我說:「怎麼退化得這麼快?」我領著母親走出診間,她不再是我的母親,倒像是第一次出門的小女孩,分不清東南西北,緊緊牽著我的手,一點也不願放開。「怎麼退化得這麼快?」當我排隊領藥的時候聽見這句話;「怎麼退化得這麼快?」當我和母親坐上計程車回家時聽見這句話。我將母親交代給外籍看護,而後出門工作,像平常一樣推開辦公室的玻璃門,夥伴們關心的問起今天回診的狀況,我說:「我媽忘記了我的名字,也不會寫自己的名字了。」夥伴們驚奇的問:「啊!怎麼會這樣?」「怎麼會這樣?」「怎麼退化得這麼快?」我又聽見這句話如雷爆響。「一定是我沒把她照顧好!」伴隨著這句話的,是我倏然迸發的悲傷情緒,忍不住痛哭失聲。自從父親的思覺失調漸漸康復,還沒能喘一口氣,母親便確診為水腦症,伴隨而來的失智已經明顯影響了我們的生活。從醫師做完檢查,宣告病況,到母親種種脫序舉動,我都告訴自己要堅強,除了我之外,他們再無倚靠,如果我也撐不下去了,他們該怎麼辦呢?所以,我一直撐住,從沒為母親的失智掉過一滴淚,悲傷是沒有用的,軟弱也是沒有用的,淚水並無意義。可是在那一刻,我的武裝瓦解了。不管付出多少努力,不管放棄多少自己,原來都是枉費?我還要怎麼做,才能阻止這無可奈何的陷落呢?我知道長照者在打的是一場沒有勝利者的戰爭,我只是以為自己不會潰敗得這麼快。我只是拿著一根蠟燭,站在漆黑的暗夜,以為可以照亮整個世界;又或者我專注凝視著微弱的燭火,便以為看到了光亮,卻忽略了那無邊無際的黑。此刻,一陣風來,吹熄了蠟燭,我覺得寒冷、孤獨、絕望與愧疚。終於哭出來了。淚水沖洗著我因為逞強而日漸乾涸的心靈,讓我意識到自己就算盡力了,還是有無法改變的事,每天都在發生。一直那麼費力的撐住,只是讓我的身體與心靈變得僵硬。當我拭去淚水,眼前的世界好像變得澄澈了,我決定停止譴責自己,因為我知道,就算再堅強也無法改變自己的軟弱,我的痛苦是因為不能接受既定的現實-這樣的母親與這樣的自己。日子還得繼續,每一天都是新的挑戰,我要學會原諒自己,才能與自己並肩同行。本文摘自《以我之名:寫給獨一無二的自己》,天下文化 2020/03/31 出版【更多張曼娟老師系列報導↘↘↘】。張曼娟:照顧者才懂的旅程「辛苦也幸福」。「一間小屋與友為鄰」張曼娟:無子老後,不憂不懼。張曼娟:人生很少有事情可以自己作主,生死大事自己作主,簡直太奢華、太幸福了!。張曼娟:「長照2.0應該留給更需要的人!」 沒想到,這真的不只是錢的問題... 致照護者│填問卷抽好禮 因為愛而成為「照顧者」,不要讓這份愛壓垮自己。我們希望透過調查可以聆聽照顧者們的聲音,讓照顧者知道你不是自己一個人。《照顧者生活調查》立即填寫>>>https://bit.ly/2W3jh6J
-
2020-04-2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手機、衣服上的冠狀病毒會殘留多久?8大日常接觸物的防禦之道
武漢肺炎(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全球的確診數每日都在攀升中,如何有效保護自己?你知道除了戴口罩、勤洗手以外,平日接觸的物品,如電梯、扶手、捷運把手、手機、文具等病毒在上面殘留的時間多久嗎?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內科部主任蔡聰聰提醒,公共空間中,接觸物比比皆是。正確了解病毒殘留時間,加強個人衛生與環境清潔,同樣不容忽視!冠狀病毒能殘留多久?8大類日常用品一次看明白根據《醫院感染雜誌》(The Journal of Hospital Infection)最新發表的文章,審視了過去 22 份針對冠狀病毒的報告,指出如SARS(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MERS(中東呼吸系統綜合症)等感染病毒,可在無生命狀態的表面上持續生存,且根據材質的不同,停留時間最短5分鐘,最長甚至可達9天。我們平日接觸的日常用品,病毒殘留時不一,以50+特地羅列提醒讀者留意:1. 鋁製品(如飲料罐、鋁製鍋、窗框、公車捷運扶手等):殘留2~8小時2. 塑膠(如鍵盤、滑鼠、捷運座椅等):殘留5~9天3. 紙張:殘留4~5天4. 玻璃(如窗戶、手機面板、玻璃杯等):殘留4~9天5. 木製品(如樓梯扶手、家具、文具等):殘留4天6. 不鏽鋼(如環保便當盒、大眾運輸握桿等):殘留2~9天7. 外科手套:殘留8小時8. 衣服:純布料病毒不易附著,但鈕釦等非布料材質則需留意。蔡聰聰補充,僅停留5分鐘的是SARS冠狀病毒所延展出的菌株之一,就整體平均來說,冠狀病毒可於室溫下在金屬、玻璃、塑膠等材質,停留4~5天;相比之下,流感病毒只能在表面逗留最多約48小時,足見冠狀病毒的高存活力。另外,個人隨身衣物的部分,雖然材質具有穿透性,病毒並不容易附著,但她強調,「不鼓勵重複穿,如果衣服上有鈕扣、裝飾品等非布料材質,也還是有殘留病毒的可能。」日常生活中,哪些細節最容易忽略?除了羅列出病毒在各物質的殘留時間,蔡聰聰也進一步以台灣民眾最常忽略的地方為例,指出應加強注意的重點:1. 每天使用的智慧型手機,應至少每天清潔1次含有玻璃、塑膠、金屬等成分的智慧型手機,是人人最常接觸、卻也最容易省略清潔的3C產品,不只會頻繁接觸到桌面,有的人甚至會習慣帶進廁所,都可能導致病毒殘留而不自知,此時如果再碰觸眼、口、鼻等部位,就會提高感染的風險。她表示,「不需要儀式性每隔幾小時就清潔,但建議至少每天清潔1次。」2. 不加裝手機套(殼),避免手機藏汙納垢許多人為了保護手機,會再加裝手機套(殼),此舉反而增加清潔的死角,「如果可以的話,不要額外裝殼或保護套是最好的。」3. 沒到過醫院或接觸患者,不等於完全沒風險蔡聰聰指出,很多人以為自己沒有到過醫院或接觸患者,就不容易感染,「並非沒有直接面對確診案例,就代表沒事,雖然台灣防疫能力做得很好,但畢竟誰也無法保證,會不會居家檢疫者或無症狀的感染者,曾和我們到過同個公共空間、接觸同個物質。」4. 接觸公共空間的材質表面,事後記得洗手好比說大眾運輸工具的手把、辦公或住家大樓的電梯鈕等,因為是塑膠材質,病毒都可能殘留5~9天。她進一步以電梯鈕為例,「現在很多電梯會加蓋一層塑膠膜,看似增加防護,但如果沒有定期消毒,同樣會殘留病毒。」然而,常接觸的公共空間材質表面,不可能每次使用前都進行消毒,所以她強調事後洗手顯得更加重要。善用3種成分,1分鐘就能殺死病毒要如何落實清潔,去除殘留在各物質表面的冠狀病毒?《醫院感染雜誌》的發表統整出3種常見的成分,只需1分鐘就能殺死病毒,讀者可多加利用在環境清潔:1. 62~71%乙醇(ethanol)乙醇即酒精。通常民眾容易買到的,分為高純度乙醇(95%),以及不及稀乙醇(70~75%)。前者會使細菌細胞脫水,讓細菌表面的蛋白質凝固形成硬膜,而這層硬膜會阻止酒精滲入,導致消毒殺菌效果反而不及後者。雖然研究指出62~71%酒精即可消滅冠狀病毒,但其實70~78%的濃度都是合適範圍,並不需要精準才有效。2. 0.5%過氧化氫(hydrogen peroxide)過氧化氫就是雙氧水。3. 0.1%次氯酸鈉(sodium hypochlorite)次氯酸鈉是漂白水的主要成分,可以1:100(500ppm)的比例稀釋漂白水得出。蔡聰聰補充,有些人為了要增加用量,好比說酒精不好買,就稀釋成兩罐使用,這樣反而會降低殺菌的效果。搶不到75%酒精?防疫消毒劑自己DIY如果連日排隊依然買不到消毒酒精,也許可以試試自己動手製作!根據衛福部分享的步驟,即可將95%酒精,或者漂白水稀釋成消毒水,用來擦拭周遭環境。1. 自製75%酒精把一瓶95%的酒精,用量米杯或多多飲料瓶量4次,再加上1杯自來水煮沸後冷卻的純水,混和倒入乾淨的容器(如寶特瓶、乾洗手瓶、化妝水噴霧瓶等)保存,即完成75%酒精。需要注意的是,包裝外面記得標示清楚為「酒精」,避免誤用。2. 自製消毒水將市售含氯漂白水(濃度500ppm),以100倍數清水稀釋。舉例來說,10cc漂白水加上1公升的清水混合,就完成自行調配消毒水。如果清潔的範圍較大,也可將100cc漂白水加入10公升清水,製成大用量的消毒水。要特別注意的是,消毒水只適用於環境與物品消毒,不適合用來洗手!而且配置完記得標示名稱與日期,未使用完應於24小時後丟棄。蔡聰聰補充,在完成環境清潔後,別忘了個人也要進行手部清潔,否則環境打掃得再乾淨,未清潔的手再去碰觸還是會白做工。洗手要徹底,7大步驟不可馬虎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The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曾做過研究,錄下醫學院學生上課時的情況,並計算他們摸臉的次數。經統計後發現,這些學生每小時摸臉的次數竟有23次,顯示大多數人都會不自覺地用手頻繁接觸口、鼻、眼睛,而這種習慣動作無形中也為自己提高感染風險。蔡聰聰以自己日常所見為例,即使在政府和醫療院所強力宣導下,她仍然看過不少人上完公廁後,手只隨便沖個幾秒就離開,「在這每天都有確診數的疫情期間,應該要更加強個人衛生意識,千萬不要抱持著自己不會是下一個確診的僥倖心態。」她強調,洗手只需要清水搭配肥皂,是最簡單卻也最有效的防疫關鍵,並分享徹底的清潔應遵照洗手7招式:1. 內:搓洗手掌心2. 外:交替搓洗手背3. 夾:清潔雙手指縫4. 弓:搓揉雙手指節5. 大:清洗雙手拇指及虎口6. 立:清洗指尖及指甲縫7. 腕:旋轉搓洗手腕原文:手機、電梯、衣服、扶手,冠狀病毒會殘留多久?8大日常接觸物的防禦之道
-
2020-04-2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名家破解新冠肺炎/張金堅:遠距醫療 將成常規
如果對抗SARS是百米短跑,對抗新冠肺炎將是馬拉松競賽。台大教授、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張金堅認為,新冠肺炎抗疫勢必是一場長期抗戰,雖然台灣取得不錯的成績,為維持成果,必須步步為營,一刻不得鬆懈;現在習以為常的生活則會因新冠病毒而永遠改變,醫師可能對患者直播衛教,遠距醫療更加重要。抗煞時守住國門二○○三年爆發SARS時,張金堅由台大醫院借調到署立桃園醫院(現為部立桃園醫院)擔任院長,鄰近的桃園機場也是他的責任區,必須支援機場檢疫,身負守住國門的重責大任,他回想:「我那時真的是以醫院為家,連睡覺都擔心機場邊會不會出了什麼事。」在醫院裡,「大家都要穿防護衣,穿得像太空人一樣,再戴N95口罩。」張金堅回想,由於非常悶熱難受,上廁所穿脫麻煩,那時把護理人員從輪三班改為輪四班,縮短工時。期間還發生有患者因為車禍入院,竟然被驗出染煞,讓曾與患者接觸的醫護人員統統被隔離,大家備受驚嚇,身為院長的他只能每天打電話慰問。但也有讓張金堅非常感動的事,多位護理人員志願到急診室發燒篩檢站值班,還有兩位麻醉科醫師主動加入氣管內管插管工作;由於台北松山醫院改為專責醫院,署桃在一個晚上動員大量護理人員,把十八位長期臥床患者安置到署桃護理之家,安置完成,已是凌晨,大家盡忠職守,沒有絲毫怨言。醫療經濟受重創事隔十七年,新冠肺炎席捲全球,疫情更加詭譎嚴峻。新冠病毒是目前已知最大RNA病毒,鹼基數在兩萬六千到三萬二千之間,含六至十個基因,新冠病毒的棘蛋白可與細胞膜表面受體ACE2結合,而ACE2主要存於人體的呼吸道與腸胃道,所以患者感染後出現症狀以咳嗽、發燒、嗅味覺喪失和腹瀉等為主。張金堅分析,SARS致死率高,約百分之十,造成民眾極大的恐慌,但衝擊時間短;而新冠肺炎致死率雖然只有百分之二、三至五,但傳染力強,使確診及死亡人數超越SARS甚多,從爆發流行的國家來看,不但醫療重創,經濟打擊更為慘烈,短期難以復甦。抗疫須緩步平穩面對這場馬拉松式的戰役,張金堅認為,力道必須緩步平穩,不能一次用盡。一切的努力都在向上天買時間,不讓流行高峰竄起,在疫苗與解藥問世前,與疫情和平共存。最近國內疫情趨緩,軍艦染疫事件造成緊張,但警報就算解除,依然不可放鬆,必須小心翼翼維持防疫成果。張金堅也說,新冠肺炎已對人類社會的生活、社交等方式,造成永久的改變。最近許多人因疫情不敢上醫院,非必要的逛醫院行為並不可取,但必須持續的治療不應中斷,例如癌症治療,張金堅已將過去舉辦的實體病友活動改為線上直播,他也認為,未來遠距醫療勢必發展,成為常規醫療的一部分。
-
2020-04-27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我在指揮中心100天/阿中的淚 與如光的感謝信
2020年1月20日,再4天就是農曆新年,因為新冠肺炎來勢洶洶,這個年並不寧靜。衛福部疾管署在1月20日宣布成立「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投入防疫戰場。過去將近100天採訪的日子裡,見證了疫情帶來前所未見的變化,也深刻感受到從醫護人員、民眾到疫情指揮中心齊心齊力抗疫的感動。「沒有人想要生病」「沒有任何一個人想要生病。」還記得2月6日台灣首例武漢肺炎病患出院、寫下親筆信感謝一事嗎?相信那時關注新冠肺炎疫情的全國民眾看了很高興,而在指揮中心記者會現場的我與醫藥同業們,振奮又不捨。振奮的是,在新冠肺炎仍無藥物、疫苗可救治的情況下,我們有了康復者;不捨的是,首位確診患者所背負的壓力與關注,讓治療不只是治療,怕的更是民眾「獵巫」式的找尋。不過在信末「打破台灣的零,我很抱歉,謝謝所有防疫和醫護人員」,讓我相信不只該患者、所有的確診患者都能走過、挺過這一回。新冠肺炎疫情最初在去年12月,於中國湖北省武漢市開始爆發,隨後在今年初迅速擴散至全球多國,演變成一場全球性、如「瘟疫」般的疫情。曾被估疫情第二嚴重在這場疫情中,台灣也無法避免的受到影響,隨疫情延燒,曾有美國醫療專家預估,離中國相近不遠的台灣將成為疫情第2嚴重的國家。「但我們沒有」,台灣目前確診案例遠少於南韓、日本、伊朗、義大利等國,到昨日僅429例確診,並保持連續14日本土零確診;外界多認為是防疫作為嚴謹、超前部署的「台灣經驗」而使疫情相對平穩。台灣第一個確診者為55歲女台商,1月20日抵台後主動通報身體不適,因有發燒、咳嗽、呼吸急促等症狀,由機場檢疫人員安排就醫,1月21日檢驗確認為新型冠狀病毒陽性,從此,台灣展開了fighting。台灣與中國間的溝通聯繫,即便是人道救援,也不免染上政治色彩。在等了又等的情況下,第一批武漢台商在2月3日深夜包機抵台,不過其中1名發燒台商於4日確診,成為台灣第11例確診者。為了包機一事近兩天、48小時未闔眼的陳時中,在記者會上宣布該台商確診個案時,一度哽咽落淚,不只是在現場的記者,相信連電視機、網路前收看的全台民眾心都揪了起來。但陳時中也說「大家第一個時間聽到都很沮喪,但也覺得帶他們回來是正確的,不要讓他們留在武漢不好的醫療環境,接回來或許可以救他一命。」他再度哽咽,並說很抱歉,沒做好情緒控管。晚報記者要超前部署身為晚報記者,面對每天下午才召開的疫情記者會,不能因此「無能為力」,除了對疫情發想出新面向採訪外,也得緊追前一天疫情的新進度,但追出新聞後,其角度「拿捏」也相當重要。在此得特別感謝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長久以來建立的默契,舉凡「北市首間高中停課」、「症狀輕微者改一採」「磐石艦多人有抗體」等事件或措施,多能讓晚報在第一時間掌握先機、確認疫情發展,讓讀者搶先得知最新訊息。
-
2020-04-2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面對新冠肺炎 中醫師:要思考被傳染後如何安然度過
新冠肺炎疫情讓民眾心驚驚,中醫師吳宏一說,現在要思考的不是如何才不會被傳染,而是被傳染後如何安然度過,疫情趨緩時反而是整備物資的時機。從中醫角度來看,基隆廣濟堂中醫診所醫師吳宏一說,容易感染新冠肺炎有部分誘因是體內的濕氣,食用生冷食物會造成濕邪,應盡量減少,薏苡仁湯可以去濕,他因此選擇作為兒子的健康甜點,但濕氣很難完全藉由食療從體內散去,建議有必要時還是要看醫生調理。另外,均衡飲食、適度運動、充足睡眠,不讓免疫力過低,就是預防新冠肺炎的最好方式。吳宏一的媽媽林月慎也是中醫師,她則建議擦精油在口鼻防護,或是透過運動、蒸腳、泡熱水澡增加身體熱能,應該也很好。然而,現在有關新冠肺炎的資訊很多,要從中判斷哪些是正確資訊,有哪些是有效建議,吳宏一表示,他在他們台大中醫師群組裡看到有人分享一支美國華裔一線醫生,治療幾十例新冠病人後歸結出的心得,很值得一看。這名華裔醫生在影片中指出,目前醫院雖無特效藥,但靠呼吸器和氧氣機還是能挽救一些生命,美國醫師都會告訴病人,呼吸急促再去醫院,輕症去醫院主要目的是吸氧,但大家對氧氣的耐受度不同,有少數人血氧即使非常低,也不會呼吸急促,但等到去醫院已來不及。新冠肺炎如今就像流感一樣,美國華裔醫生認為,民眾若出現發燒、咳嗽、喉嚨痛,就當成得了新冠肺炎或流感,自主在家隔離、測量血氧,確定血氧濃度大於95%,燒也退了,也許就不用看醫生。不過,新冠肺炎很可能在秋冬再度來襲,等這波疫情過去,先準備血氧儀、體溫計、Tylenol、口罩,做好再次居家隔離的準備。吳宏一說,他呼應美國華裔醫生的看法,疫情趨緩時反而是整備物資的時機,現在大家除了戴口罩勤洗手,要思考的不是如何才不會被傳染,而是被傳染後如何安然度過。
-
2020-04-27 新聞.健康知識+
錢櫃大火/「不要把生命賭在運氣上」 專家籲火場逃難切記5不
台北市錢櫃KTV大火造成多人死傷,又讓人省思大火現場正確逃難的重要性,消防署前組長林金宏在臉書「林金宏的消防天地」貼文指出,在外面有濃煙的情形下,「關門避難、關閉空調、通知119」,應該是活命最重要的三個步驟。此外,有逃出火場的民眾在受訪時表示,「我們往上走…」、「我們就躲進廁所…」等,台北市政府消防局安和分隊隊員張聖舟也在臉書指出這些都是錯誤做法,「在錯誤的逃生觀念下順利逃生,只能說非常幸運。正確的逃生觀念能夠大大提高逃生機會。不要把生命賭在運氣上。」根據消防員張聖舟及內政部消防署網站「逃生避難原則」,綜合整理以下5項火場逃生不該做的事:火場逃生「5不」:一、不要往上跑張聖舟指出,正確火場逃生只能往下跑或是躲回原樓層的房間,沒有往上逃生的選項,唯一例外是你在地下樓層。因為濃煙都是向上蓄積,時間越久上層的煙只會越來越濃,溫度只會愈來愈高。另外在濃煙密佈的逃生梯間中,煙上升的速度絕對快過你跑上樓的速度。所以在往樓梯間逃生時,若沒有濃煙就往下跑,若已經濃煙密佈了就把樓梯間的門關上並且躲回原本樓層的房間。找一間有對外窗戶的房間,關上門後找布或衣服把底下的門縫塞住,能夠抵擋濃煙多久,就代表你能延長待救到消防員來多久。並且對窗外求救,可以讓外面的人知道有人在裡面待救及你的位置。二、不要躲廁所張聖舟指出,絕對不要躲廁所,因為大部分的廁所都是塑膠門,在濃煙高溫下塑膠門都會融化,門下面還有通風口,這些都是讓濃煙竄進來的漏洞。三、不要濕毛巾掩口鼻張聖舟說,濕毛巾掩口鼻也是一種迷思,火的蔓延速度非常快,當你花30秒或一分鐘找水時,有可能原本可以逃得出去的火勢變得逃不出去了。而且濕毛巾不是防毒面具,掩住口鼻呼吸,濃煙就參雜在空氣中被吸入。若是覺得濕毛巾可以隔絕濃煙,那應該也會隔絕空氣。四、不可搭乘電梯逃生根據內政部消防署網站指導的「逃生避難原則」指出,火場很可能會發生斷電情形,使用電梯逃生容易因為斷電而受困在電梯內。五、不可用塑膠袋套頭根據內政部消防署網站指導的「逃生避難原則」指出,用塑膠袋套頭不但無法裝到新鮮空氣,反而會因呼吸而在塑膠袋上產生霧氣,影響逃生視線及速度!若遇火場高溫,塑膠袋也會熔化而黏在皮膚上!
-
2020-04-27 新聞.健康知識+
錢櫃大火若你在現場? 消防專家指出活命3步驟
「錢櫃大火,如果我在現場,我會怎麼做?」消防署前組長林金宏今天凌晨在臉書「林金宏的消防天地」貼文指出,這是他看到錢櫃大火第一個出現的想法。他認為在外面有濃煙的情形下,「關門避難、關閉空調、通知119」,應該是活命最重要的三個步驟。林金宏根據從火場逃出yuweime在網路上的臉文內容,「聞到燒塑膠味,還以為是有包廂在拉K,我還打電話報警請警方過來,然後警方回電說是失火了,要我們趕快逃生。然後看到白色的淡淡煙霧,不斷從空調出風口冒出。一打開包廂門,走廊全都是臭得要死的白煙,趕緊關上門,並且聽到外面有消防車的警報聲。」以當時的情境,林金宏說,如果是他,第一件事一樣會選擇立即關上門,第二件事就是關閉空調開關,第三件事打119,告知119我們受困的位置(包廂號碼)及人數,接下來詢問火災是幾樓燒?目前燃燒情形為何?我們該如何配合消防隊作業?消防隊會用什麼方式通知我們,他們是消防隊?他說,很明顯當時房間內的狀況遠比房間外的走道安全,所以他會立刻關上門,減緩房間惡化的速度。接下來,會關閉空調,因為在很多火場都一再證明,空調是火災煙熱蔓延的路徑,尤其馬達還在運轉時,更會加速煙的流動,所以火災應變一定要關空調。就像他住旅館,我除了會觀察安全門梯的位置外,我一定會搞清楚空調怎麼關。他說,做好保護自己的措施後,接下來就會打119,告知119受困位置,當然光講包廂號碼,在濃煙密佈的環境下,消防人員可能無法看清包廂號碼,再加上消防隊帶空氣呼吸器,無法大聲呼叫「有沒有人?」,所以一定要約定一個通知的方法,消防隊會用什麼方式通知我們,他們是消防隊,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在消防隊沒到前,他會選擇留在房間。如果消防隊明確告知起火處是5樓,那他就會判斷,5樓火災,7樓還都是煙,很明顯一定有防火門沒關,此時逃離房間一定會面對更多的危險,更會堅定他留在房間的意志。並持續與消防隊保持聯繫,隨時掌握火災發展。他強調,今天所提的做法,是以yuweime的情境來因應,如果情境不一樣,有些做法可能需要調整,但是外面有濃煙,關門避難,關閉空調、通知119,應該是活命最重要的三個步驟。
-
2020-04-27 科別.骨科.復健
LINE一下北醫 就能練核心
新冠肺炎疫情至今看不見終點,民眾宅在家中,外出時間大減,不僅增加疾病風險,心理狀態也受到影響,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活動不足是死亡危險因子之一,約21%到25%的乳癌及結腸癌、27%糖尿病及30%缺血性心臟病,都與活動不足有關,建議民眾應該維持適度運動。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復健醫學部主任康峻宏表示,疫情期間,民眾外出時間大減,甚至有些民眾因居家檢疫或居家隔離無法外出,身體活動量與人際互動減少,延伸出身心問題。康峻宏解釋,運動不僅能促進新陳代謝、強壯肌肉與骨頭讓身體維持健康體態,還能舒緩民眾在疫情期間所累積的不安與壓力;不同強度的運動有不同助益,中等強度的運動可以增加免疫力及抵抗力,而和緩的靜態伸展及腹式呼吸則可穩定情緒、增進睡眠。除了運動,北醫附醫精神科主任鐘國軒表示,最近門診病人提及,受到疫情影響,心情惴惴不安,出現焦慮、憂慮、失眠等情形。鍾國軒提醒,防疫期間別輕忽自身心理健康,若出現焦慮憂鬱、負面思考、胃口改變、失眠、胸悶、心悸、肌肉緊繃、腸胃不適等,且已嚴重影響正常生活作息,應盡速就醫尋求協助。為避免防疫期間增加罹病風險,北醫附醫推出「全民防疫居家運動GO!GO!GO!」LINE官方帳號,可在線上跟著復健科治療師一起在家運動。民眾進入LINE,輸入 「@850uspre」即可加入,透過選單進入「北醫附醫復健科防疫指南」,即可依照自身需求選擇居家簡易運動。透過復健治療師示範,在家善用隨手可得的物品,鍛鍊身體,提升防疫力,例如想要在家裡加強核心運動,選擇 「在家也能練核心」,大家依照以下步驟,有助核心肌群運動。在家也能練核心:第一步:採坐姿,雙腳往前伸,確定腰部立直。(圖1)第二步:將手跟腳往前延伸,背部往後拱起,拉長後背脊椎的肌肉。(圖2)第三步:慢慢將手往上延伸,朝天花板的位置。(圖3)第四步:轉身向左,繼續轉動脊椎到最後的方向。(圖4)
-
2020-04-2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世衛示警:康復者不保證免疫
世界衛生組織(WHO)廿五日表示,目前「沒有證據」證明,已經康復並產生抗體的新冠病毒患者不會再次感染。世衛在進行科學簡報時警告各國政府,不可對曾經感染新冠病毒康復的人發出「免疫通行證」或「無風險證明書」,因為目前並無足夠證據證實體內有抗體就不會再次感染。世衛指出,貿然發出免疫證明可能會增加疫情繼續傳播的風險,因為染病康復者可能會輕忽防疫建議。智利上周表示,將著手發放「健康護照」給已康復者,一旦篩檢確定已產生抗體而對病毒免疫,即可立即重返工作崗位。但世衛表示,已持續查看抗體對新冠病毒產生反應的證據。世衛指出,多數研究顯示,康復的染疫人士會產生抗體,然而具有這些抗體是否就能免疫、抗體能持續多久都有待研究,目前僅知這類抗體會隨時間減弱。陸免疫專家:康復者不具傳染性【記者賴錦宏/綜合報導】北京協和醫學院免疫學系教授、中國免疫學會副理事長黃波表示,康復者意味著人體的免疫系統已經將病毒清除,人們無需迴避,更不要歧視出院患者,而是應該幫助和關心他們。「康復者不具傳染性,對其他人不會產生危害。」據科技日報報導,北京朝陽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王晶指出,體內病毒基本已被殺滅,病毒已經停止複製,更不會進行傳播,完全可以回歸正常生活,大家沒有必要恐慌。針對有些病人出院後「復陽」的現象,王晶認為,可能是病人沒有完全康復,核酸檢測結果的假陰性是存在的,但這種情況非常少。這類病人也不用太緊張,醫生會在病人出院後對其進行嚴密監測。
-
2020-04-2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醫師分析磐石艦5大關鍵點 認為台灣應調整防疫腳步
國軍敦睦艦隊磐石艦的染疫人數已增加到31人,疫情仍持續擴大中,台南市立安南醫院副院長許秉毅分析磐石艦疫情5大關鍵,認為從其中各項必需要重視到台灣防疫的隱憂,中央是否應該提升採檢能量與檢驗技術,對所有入境者作全面篩檢,是當前重要的議題。而很多人關注磐石艦上的疫情到底從何而來,是台灣原本就有帶原者上船,還是官兵在帛琉染疫?許秉毅也表示,要釐清這個問題並不難,只要分析磐石、康定、岳飛三艘軍艦之官兵在「航行中的就醫人次之差別時間點」,應該就能確定染疫的時間點。胃腸肝膽科醫師許秉毅分析,關鍵之一是現在很多人責難船上醫官,認為沒有能在第一時間發現疫情,但事實上年輕而且臨時被徵調上船的醫官,在欠缺相關資料與檢測工具的情況下,加上船上又沒有發生肺炎,要發現疫情真的是「連神級的醫師大概都做不到」關鍵二,有人認為為何當初沒有防止有染疫的官兵上船,許秉毅認為,以新冠肺炎病毒有許多無症狀的帶原者來看,唯有在上艦前對所有將上艦者作「全面性新冠病毒篩檢」,才能有效避免有症狀或無症狀的感染者上艦,光用是否有感冒症狀作為是否可上艦之依據顯然不足。關鍵三,在船上根本很難從發燒等症狀做出染疫的診斷,除非船艦備有「新冠肺炎採檢包、PCR儀器、熟悉採檢技術之醫師及操作儀器之醫技人員」,才有可能針對發燒及出現呼吸道症狀之官兵,即時確定診斷是否有罹患新冠病毒感染,事實上這是目前國軍所有船艦所欠缺的。關鍵四,磐石艦靠岸後,雖然聯檢小組有上船稽查,但短短半天時間,除非全面普篩否則根本難以發現疫情,但許秉毅認為,還是有跡可循。依據國防部公布的資料顯示,敦睦支隊三艘軍艦中磐石、康定、岳飛三艘軍艦之官兵在航行中的就醫人次分別為226、25、16次,很明顯的,如果三艦艇上之官兵數相當,磐石軍艦之官兵就醫率遠高於其他兩艘軍艦,顯示極可能盤石艦上有傳染性疾病在蔓延。不過,現有的查核項目可能未列入各船艦就醫人數與人次之比較,以及作下艦人員的全面性病毒檢測。而關鍵五,船上的「0號病人」到底源自台灣或帛琉?許秉毅認為,仔細分析磐石、康定、岳飛三艘軍艦之官兵在「航行中的就醫人次之差別時間點」,有可能可以回答這個問題。如果磐石艦之官兵就醫率在「離開台灣不久就高於其他兩艘軍艦 (起始點分離) 」,代表0號病人緣自台灣本土;相反的,如果磐石軍艦之官兵就醫率是在「3月15日離開帛琉後,才高於其他兩艘軍艦 (中途點分離) 」,則傾向0號病人是在帛琉染疫。許秉毅表示,台灣防疫做的好,但磐石艦卻引發重大危機,而從磐石的經驗,大家應該要關注的是「是否每天仍有一些無症狀的感染者正經由世界各地的航班或其他的盤石船艦進入台灣? 」他表示,台灣目前針對入境者,採取居家檢疫14天的方式,但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小組召集人張上淳教授的發現,國內無症狀感染體者內病毒由陽轉陰時間的中位數是「18天」,範圍大概在「7天到41天」之間,某些無症狀的感染者在隔離14天後,還是具有傳染性,這些人一旦進入社區,就有可能成為社區傳播的「隱形炸彈」而近來美國史丹佛大學在加州 Santa Clara郡所作的一項研究顯示:Santa Clara 居民抽樣檢查的新冠病毒抗體陽性率為2.8%,是美國政府公佈之該地區之確診病例數的「50至85倍」,意味著無症狀感染者的數目遠超過過去的估計。未來台灣對來自世界各地之班機上的無症狀旅客入境後是繼續採取「守株待兔」的隔離方式,還是要轉守為攻,經由提升採檢能量與檢驗技術,對所有入境者作全面篩檢,是大家急需處理之問題。
-
2020-04-2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不准揉眼睛」是家規!譚敦慈分享預防新冠病毒撇步
疫情至今尚未能見到終點,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分享平時防疫撇步,「不准揉眼睛」是家規,返家、吃飯前、如廁後、睡覺前必洗手。她說,這波疫情來臨後,最大的改變就是「社交距離」拉很大,電梯內若超過兩人,就會選擇搭下一班電梯或走樓梯,盡可能用走路,避免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別讓睡覺期間 出現防疫破口自SARS之後,洗手採「內外夾弓大立腕」早已成為最基本款的習慣。譚敦慈表示,平時的洗手習慣維持四大時機點,外出返家時、吃飯前、如廁後、睡覺前,許多人對於睡覺前洗手會感到詫異。她強調,睡覺前洗手很重要,返家洗完澡後,仍會使用電腦、滑手機,特別是手機沾染外界的細菌病毒,睡覺期間處於無意識狀態,很可能會揉眼睛、摸鼻子,即使平時手洗得再乾淨,也可能在睡覺時,讓手成為防疫破口。譚敦慈說,國外已經有非常多的研究顯示手機含菌量高,在數位時代,人手一支手機,時時刻刻都在滑,吃飯、睡前都緊握手機,但餐桌、辦公桌、捷運等到處都是細菌,可能附著在手機上。她規定孩子,在外吃飯時,不准把手機放在餐桌上,得放在包包內,乖乖吃飯,手機也不得帶進房內,集中在客廳充電。電梯超過兩人 等下一台或走樓梯疫情期間,譚敦慈說,社交距離是她最大的改變,特別是搭乘電梯。近期是能不搭就不搭,改走樓梯,不得不搭電梯時,一定會戴上口罩,且電梯內若是超過兩人就不會搭。與人之間交談距離也大幅改變,至少要保持兩個手臂。譚敦慈說,平時跟孩子都有走步道、爬山的習慣,現在若是看見前方有山友,會調整腳步,走得慢些以保持彼此距離。在公寓附近與人交談也會保持距離,或是直接表示防疫期間不便多聊。家中口罩調度 分輕重緩急外出時基本的防疫小物,就是口罩套、口罩、酒精、濕紙巾。譚敦慈說,自從口罩限制購買後,她也是排隊買口罩一員,由於孩子平時就有過敏狀況,家中長期備著一盒口罩,初期不太願意人擠人排隊,一直都是樽節使用,直到口罩快用完了,才去排隊。由於兒子有實驗課程,上課結束後恐會用掉兩只口罩。近期她也開始進行家中的口罩調度,她與兩個兒子都有口罩套,外出時會把外科口罩加上口罩套。到空曠處時就不戴口罩,唯獨搭捷運、密集與人接觸時,才會把口罩套拿掉,單純只戴一般外科口罩。消滅病毒 濕洗手勝過酒精譚敦慈說,酒精是沒辦法洗手時,才會使用的防疫小物,她提醒,濕洗手絕對比噴酒精更能抵禦手上殘留的病毒,洗完手之後一定要擦乾,否則有洗跟沒洗一樣。另外,手部噴灑酒精時,也得比照「內外夾弓大立腕」,直到酒精完全揮發。譚敦慈說,很多人噴的酒精是加過水的,若是酒精濃度低於75%,效果有限。且噴酒精時最好在室外,或是通風良好處,否則酒精是揮發物質,自己又從鼻粘膜吸進去,難保不會出現反效果。另外,酒精的使用時機就是接觸門把或是車門等處,她都會簡單噴灑後用紙巾擦拭。漂白水用後 別直接倒馬桶她也提到,家中的清潔方式,酒精僅適合小範圍的清潔,大範圍的清潔仍建議使用漂白水,稀釋後拖地,頻率可以是一周一次,若自認家中防疫做得不錯,可改為一個月一次。漂白水千萬別用噴的,一定要用擦拭的,才能達到清潔效果。用過的漂白水,也不要直接倒進馬桶,會影響公寓大廈化糞池的效果,建議應該放在陽台,待漂白水的味道揮發後再倒掉。防疫小提醒●在外吃飯,別把手機放在餐桌上。●手部噴酒精後,也得比照「內外夾弓大立腕」,直到酒精完全揮發。●噴酒精最好在室外或通風處,避免吸入揮發物質,影響呼吸道。●漂白水用後不要直接倒馬桶,以免影響化糞池效果,建議放在陽台,待揮發後再倒掉。要小心不要緊張 要均衡不要狂補譚敦慈提到,許多友人面對此波疫情都異常緊繃,她認為「小心」勝於「緊張」。外出時事事小心,趨吉避凶,過度的恐慌會讓日子很難過。看見路人咳嗽就緊張得不得了,此時應該是趕緊保持距離,不是心驚膽跳自己可能因此染疫。也有許多友人在此時天天進補,以助提升免疫力,她說「均衡飲食、充足睡眠、維持運動、多吃新鮮蔬果」才是提升免疫力的王道,補過頭免疫力太強,還可能造成體內的免疫風暴。她提醒,無論是這次疫情或17年前的SARS、近年的流感,大家都該學會的一件事是「傳染疾病隨時可能出現」。這些自我保護的習慣,即使疫情過後也不該忘,應繼續維持,才有辦法安然度過每次危機。護理師的防疫包外出基本的防疫小物,就是口罩套、口罩、酒精、濕紙巾。另外加碼帶的紗布和手套,各有用途。可將紗布鋪在口罩上,以利重複使用。隨身帶著手套的目的,則是看到路上有被任意丟棄的口罩時,譚敦慈會戴上手套把口罩撿起,連同手套一起丟棄。
-
2020-04-2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怕新冠病毒跟著回家?專家教你如何「正確」洗衣服
關於新冠病毒的特性、存活力,還有很多疑問。但很多人一定想知道,病毒會跟著我們的衣物回家嗎?它會在衣服上存活多久?怎樣洗滌才能避免病毒汙染屋內?美國赫芬頓郵報邀請醫師和流行病學家,針對這個問題提出參考作法。Q.冠狀病毒可以在衣服上存活多久?根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說法,冠狀病毒主要是藉由呼吸道飛沫傳播,較少透過被汙染的物品傳播。但是,CDC也指出,有證據顯示,新型冠狀病毒可在多種材質的表面(包括衣物)上存活數小時至數天。美國公共衛生專家Carol Winner指出,衣服可能夾帶呼吸道飛沫,飛沫顆粒會隨時間流逝而乾涸、降低病毒活性,但我們並不確定它會存活多久。Q.有哪些特定的衣物材質,更容易讓病毒藏身?紐約醫學院健康科學與實踐學院院長、前CDC首席醫學官Robert Amler說,病毒活性的持續時間取決於織物材質。某些材質有許多孔洞,一些研究人員認為,多孔材料的纖維會捕獲病毒顆粒,使其乾燥、破裂。家庭和急診醫師Janette Nesheiwat博士指出,所有材質的衣物都可能受病毒汙染,但聚酯纖維(polyester)等材料,保留病毒活性的時間會比透氣的棉質衣物更長,這類衣物的清洗要特別注意。公衛專家Winner強調,到目前為止的研究,都顯示冠狀病毒在紙板、鋼、銅和塑料上存活的時間較長。「美國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告訴我們,某些病毒的活性,在塑料和不鏽鋼上可以維持兩、三天,在紙板上24小時,在銅上則為4小時。」Winner提醒,衣服上的鈕扣、拉鍊和其他配件,可能是由這些材料製成。Q.該用冷水還是熱水洗衣服?Georgine Nanos醫師認為,如果你的洗衣機有熱水裝置,盡可能使用熱水洗衣服,或讓洗好的衣物在烘衣機裡待久一點,有助於殺死病毒。但她也警告不要使用沸騰的水洗衣服,不但會破壞某些衣服的材質,也可能增加燙傷的機率。Q.多久該洗一次衣服?有些人的習慣是等洗衣機堆滿才洗衣服,但公衛專家Winner建議,當你仍須每天去上班,或到過擁擠的地方、參加過聚會,最好更頻繁的清洗衣物。「如果到過擁擠的地方,回到家後立刻脫下衣服,然後放進洗衣容器或洗衣機中。」Winner也提醒,經常清洗外套是明智之舉,「如果使用肘部或袖子接觸經常使用的物品,以及可能被汙染的表面,例如電梯按鈕、扶手和門把手,應該每天洗衣服。」Q.現在去自助洗衣店安全嗎?有些租屋族沒有洗衣機,必須到自助洗衣店洗滌。會不會因此把病菌帶回家?公衛專家Winner認為,只要做好正確的預防措施,就是安全的。這些措施包括戴手套、洗手、不觸摸臉和對使用的機器表面進行消毒。如果沒有手套,記得在離開時對手部進行消毒,並在回到家後立即用清潔用品洗手。至於從公共洗衣槽拿出的衣服,會受病菌汙染嗎?專家認為不用擔心,經熱水、洗衣精充分洗滌的衣物是可以殺死病毒的。潛在的問題反而是在自助洗衣店接觸到的人,以及可能殘留在機器表面的病毒,這也就是為什麼使用機器前,最好先做好消毒。Q.沒有洗衣機,手洗安全嗎?Georgine Nanos醫師說,使用手洗的水溫要達到華氏80度(約攝氏27度)以上。但她仍然建議,使用洗衣機是最能殺死病毒的方法。防毒洗衣重點●使用熱水洗衣服,但別用沸騰的水。●讓洗好的衣物在烘衣機裡待久一點。●使用清潔劑洗衣服,如果是白色衣物,可加點漂白水。●手洗衣物的水溫要超過攝氏27度。但仍建議使用洗衣機清洗為佳。●到過擁擠的地方,回家請立刻脫下外套並清洗。●聚酯纖維等材料,保留病毒活性的時間會比透氣的棉質衣物更長。
-
2020-04-2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眼屎也會傳染新冠病毒? 張上淳:更擔心呼吸道病毒
根據外媒報導,義大利日前於內科醫學年鑑研究報告顯示,新冠病毒確實有機會藉由眼睛分泌物傳播或是感染,即使患者康復也能從眼睛分泌物中檢測到病毒量;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此非普遍現象,相較眼睛分泌物的傳播,更擔心呼吸道病毒的傳播。張上淳表示,對於有些國家、某些醫院或某些地區報告有提到眼睛可能有病毒,不過相對的也有些地區的確診患者並沒有在眼睛分泌物中培養出病毒,因此我們相信這不是普遍現象,或病毒量不是很高。張上淳說,國內並沒有報告且我國沒特別做篩檢與培養,沒有做培養主要是因為相信它不是重要的傳播來源,反觀,呼吸道病毒才是我們更擔心的。
-
2020-04-2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磐石艦讓確診案例增 張上淳:分布年齡更集中20-29歲
我國確診案例的年齡分布與他國截然不同,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的資訊,上周20到29歲的確診案例為133人,本周已累計為161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分析與留學生以及磐石艦確診案例有絕大的關係。相隔一周,張上淳持續分析我國確診案例,而我國確診案例的年齡分佈更集中在20歲到29歲。我國428例確診案例中,張上淳表示,男女比例各半,年齡分布中位數為32歲,20歲到29歲占37.6%、30歲到39歲占21.5%、40歲到49歲占9.6%,60歲以上占13.5%。我國無症狀輕症者仍占七成左右,肺炎、嚴重肺炎或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都占少數,張上淳分析,恐怕與確診案例大多是年輕人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