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1 科別.眼部
搜尋
副作用
共找到
2834
筆 文章
-
-
2020-10-11 名人.林靜芸
林靜芸/放鬆肌肉、對抗壓力 每個人都該重新學一動作
小楊在公司跑業務,不但要解說產品,還要送貨及收款。小楊有許多困擾,產品不好自己黑臉,業績不好老闆會臭臉,薪水不好老婆更會變臉,每件事都讓他壓力很大。這天客戶抱怨產品有瑕疵要求退貨,小楊耐心解釋,客戶依然無法接受。滿頭大汗的小楊,忽然呼吸急促,一陣暈眩,他覺得自己快要不行了。後來類似的狀況常常發生,小楊白天會覺得吸不到氧氣,呼吸又急又淺,夜晚則是腰痠背痛,無法入睡。小楊去看醫師,作了很多檢查,心肺功能沒問題,醫師說他是自律神經失調。服藥後許多症狀確有改善,但是他發現藥袋上寫的藥物副作用,他全部中鏢。尤其算術能力都變差了,與客戶談話時,無法組織句子,甚至會說出不是自己想說的話。醫師說,看起來小楊不適合藥物治療,改介紹他去作「行為治療」。顧名思義,小楊原本想像需要學習很複雜的行為,沒想到第一堂課老師教他呼吸,第二堂課也是呼吸,第三堂課又是呼吸。交學費學呼吸,實在不可思議,不過在學會腹式呼吸、深呼吸、放鬆肌肉後,困擾他許久的問題,包括吸不到空氣、背痛和失眠等,居然不藥而癒了。我們總認為呼吸是與生俱備的本領,人的一天大約呼吸25000次,除非你懂得如何正確呼吸,否則你不算是健康。研究顯示呼吸方法會影響體重、運動、體力、過敏、氣喘、打鼾、情緒、壓力和專注力等等。鼻子有纖毛幫空氣保濕、調溫、過濾;但三分之一的人用嘴呼吸,尤其台灣鼻過敏的學童很多,鼻塞張嘴呼吸會蒸發水分,造成口臭、牙周病。且空氣直接進入肺部,容易感染。鼻塞的人應尋求治療,並訓練閉嘴呼吸。鼻孔呼吸讓我們能吸飽吸滿,不僅吸到較多氧氣,吸入的一氧化氮濃度也較高。一氧化氮能放鬆血管,使血液循環運送氧氣,營養效率提高,因而體重、免疫、情緒,甚至性功能都能改善。常見人緊張或頭痛時,急促呼吸想要增加氧氣。快而淺的呼吸,心臟有壓力,脖子及肩頸肌肉緊張,使人身體僵硬處於慢性的壓力狀態。呼吸是反射動作,可以學習控制。西洋的運動強調有氧,亞洲的運動包括瑜伽、氣功、太極等等,強調養身,都有一套訓練呼吸方法。所謂腹式呼吸又稱橫隔膜呼吸。一般人每次呼吸只用到10%的橫隔膜,學會腹式呼吸可以訓練自己深吸,使肺能吸入更多氧氣減少壓力。作者由於長年在手術室工作,經常腰痠背痛。2018年美國整外醫學會提供人體工學課程,號稱可讓外科醫師身體更舒適,工作更有效率,整堂課除了講解解剖結構,指導怎麼彎腰及搬重物以外,大部分時間在解釋呼吸。外科醫師手術時如果身體前傾,會壓縮肋骨到骨盆間的空間,使主要呼吸肌肉減少50%強度,結果呼吸變淺,大量使用次級的呼吸肌肉,造成腰痠背痛。所以外科醫師手術時,不應委屈身體配合手術檯,應盡可能調整燈光、手術枱,注意姿勢,只要控制呼吸就能放鬆肌肉,對抗壓力。作者身體力行之後,受益良多。所以建議每個人都該重新學習呼吸,增進健康。
-
2020-10-10 新聞.食安拉警報
開放萊豬 楊志良: 蔡政府只信選票「這樣的人是爛人」
萊克多巴胺美豬安全性疑慮引起各界爭論,前衛生署長楊志良今在研討會中指出,萊劑過去在臨床人體試驗就是因產生嚴重副作用喊停,當年美國仗著國勢強盛,強迫世界動物組織做出萊劑Codex標準,萊劑是一個科學問題,蔡政府卻只相信選票,「這樣的人就是爛人。」台灣法學基金會及醫療法律研究中心共同舉行「食品安全的安與不安 萊克多巴胺的昨非今是」研討會,楊志良在會中指出,萊克多巴胺是科學問題,就像防治新冠肺炎需科學根據,台灣政策跟法律都是政治指導下產物,「選舉是感性的,科學是理性的,選票多不代表就是真理。」楊志良說,萊克多巴胺本是要治療氣喘,臨床試驗卻沒有通過,萊劑慢性病患和幼兒確實有較高風險,政府應驚覺這樣的問題, 但也不是說所有風險都不要承擔,如目前可允許在很低的安全量下使用殺蟲劑,不是說萊克多巴胺就不可以,「如可因此換到台美貿易,我是支持的。」前健保局副總經理、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兼任教授陳孝平說,自宣布開放萊劑美豬進口,從決策到民間反應都是不正常的,究竟為何執政者會這樣做決策,民間為何會如此淡然,他認為,答案就是目前台灣瀰漫著「虛無主義」,意味台灣社會已經不再在乎是非及真理。陳孝平表示,蔡政府以「昨非今是」為由開放萊劑美豬,不但沒有解釋也沒有為過去反對萊劑的種種行為道歉,養豬業及民眾反應都是零,雖了解吃萊劑不好,但仍不在意。講真相、辯是非,在虛無主義下不合時宜,但學者的本分就要在不合時宜的環境下,持續如公雞般喚醒社會。消基會董事長雷立芬說,自宣布開放萊劑美豬進口,目前未見任何豬肉進口商敢拍胸脯保證自己的產品沒有萊劑,商人是民眾很不放心的一環,痛批政府卻沒有作為。另外,雷立芬也將矛頭指向農委會,她說,農委會瀰漫弔詭氛圍,目前多達22個國家可以進口豬肉到台灣,過去農委會從來不會嗆羅打鼓地說越南豬肉是安全的,但如今農委會卻大張旗鼓四處用廣告宣傳美豬很安全,「我不禁要問,台灣的農委會到底是誰的農委會?」
-
2020-10-09 新聞.杏林.診間
我的經驗/結婚3個月發現腫塊 我32歲得了乳癌
我是米娜,在32歲那年,也是剛與愛情長跑十年的先生結婚三個月後,日常洗澡中發現自己的胸部有個小小的滑動腫塊,生活中常常聽到女孩們有纖維囊腫的困擾,所以並不感到特別害怕,但為求謹慎還是去乳房外科做了檢查,那是我人生第一次的超音波檢查,超音波下的影像圓圓的,很像纖維囊腫的樣子,當下醫師也建議可以觀察,等三個月後回診看看,或是可以選擇直接切片,這樣是確保最正確的情況了。很慶幸自己做了切片的選擇,確診乳癌的那天,我獨自去看報告,醫師詢問我是否已婚,要請先生過來,結婚到現在彼此還在適應新的身分,而先生以先生的身分為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看病理報告。我身邊沒有人得乳癌,被宣判罹癌的當下腦中一片空白,我30出頭,結婚不到半年,飲食習慣也很健康,為什麼是我?(這個問題至今沒有被解答,只是我已經不在乎答案,比起悔恨,努力生活是更重要的事。)得到乳癌比我想得忙碌,永遠有做不完的檢查以及困難的決定,不論是後續治療的醫院、主治醫師、手術的方式以及藥物的選擇,為此在一開始拿到報告後我看了幾位親友推薦的醫師,過程中也對這個疾病越來越了解,而了解似乎讓人比較沒那麼害怕,現在的癌症治療方式是很進步且多元的,同樣的病理報告在不同的醫院與不同的醫師考量下有個人化的做法,而能夠與患者溝通的醫師就是最合適的醫師,不用特別有名。當時在診間外的年輕面孔總是只有我一個人,與醫師談論後才知道年輕患者有許多要考慮的情況,包含乳房切除後的重建手術,或是化療之前的生育保存,這都是年輕人會遇到的情況。而不同於年長的患者,大多年輕人都還有經濟的壓力,孩子還小,工作該如何繼續,各種貸款也不會因為罹癌就暫停了。治療的過程很辛苦也很孤單,我開始將治療歷程記錄在網路上,才發現原來年輕病友比我們想像的多更多,而能夠最快走出低潮與接受自己罹癌的方式是找到與自己有共同生命經驗的夥伴互相扶持,「花漾女孩GOGOGO」以社團的形式期望可以幫忙到更多人,在社團中我們一同交換心情、舉辦各種活動。因為我們知道每個患者背後代表的就是一個家庭,女孩們是病人,是女兒、是妻子、也是母親,大家期待自己能夠度過治療的的辛苦,繼續陪伴家人孩子更多的時間,有乳癌病友曾經分享:「如果說生病有什麼好開心的,大概就是認識這群夥伴吧!」我們一起努力,走過治療辛苦副作用陰天的那段路,互相幫對方遮風擋雨,但也期待在天晴後繼續努力生活,生過病後,更能珍惜這個世界的美好,蛻變成更美更勇敢的自己。徵文/看見乳癌之後的天晴十月是乳癌防治月,聯合報、花漾女孩GOGOGO社團、諾華腫瘤(台灣)共同關心乳癌患者。抗癌的點點滴滴,堅持著度過種種身體不適,終能看見生命放晴之後的風景,生命軸的延伸必然有其意義,隨著乳癌發生日趨年輕化,越來越多更年期前就罹患乳癌的年輕病患,請用自身,或身邊親友抗乳癌的過程,看見延長生命的意義,以鼓舞其他病友。作品以500字為度,附照片者(JPG檔至少1M)優先採用,10月25日截稿。稿件請寄:電子郵件health@udngroup.com。郵寄:22161新北市汐止區大同路一段369號4樓聯合報健康版,或傳真02-8692-5826。鼓勵以本名發表,來稿請附姓名、身分證字號、戶籍地址(含區、里、鄰)、通訊地址、聯絡電話、帳號(請註明分行),由聯合報刊出後奉酬。文章採用不另通知,未獲採用,恕不退稿,採用文章及照片同時選登健康版及聯合新聞網(udn.com),收錄於聯合知識庫(udndata.com),本報系海內外各報相關版面得選用轉載,不另支酬。
-
2020-10-0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從確診新冠到3天出院 川普是過度治療還是病情嚴重?
前天(2020-10-5)晚上收到一個LINE,它的開頭是:「轉載文章,僅為參考。想知道川普的醫療團隊如何醫治川普的武漢肺炎嗎? 看完底下的解釋, 我才了解他怎麼三天就可出院。本文是一位台大化學系畢業的范清亮博士所寫, 他在80年代把快速驗孕棒公司賣給Eli Lilly而成名.」這篇所謂的范博士的文章是用英文寫的,而它是敘述了川普總統的療程。我把它的重點歸納如下:第一、川普使用了Regeneron公司的《新冠抗體雞尾酒》,第二、川普使用了吉利德公司的《瑞德西韋》,第三、川普使用了類固醇藥Dexamethasone。這篇文章的結尾是:「請記住,藥物的類型和給藥順序至關重要。我希望FDA在接下來的幾天內批准Regeneron或Eli Lilly的抗體雞尾酒療法,這樣任何高危患者都可以盡快接受川普總統接受的相同治療。」所以,這位范博士對醫療團隊給予川普總統的治療是抱持高度肯定。只不過,不論是在醫學上,或是在法律上,這項治療都是有問題的。川普總統所使用的三種藥裡,《新冠抗體雞尾酒》是未經批准的,而《瑞德西韋》和Dexamethasone雖然有被批准,但卻不應當給輕症病患使用。Dexamethasone並沒有被批准用於一般病患,而是只能用於已經出現嚴重缺氧(肺功能有問題)的病患。而FDA之所以會設下如此嚴格的條件,是因為類固醇會抑制免疫系統,也會造成許多副作用,如潰瘍,憂鬱,快感,躁動,妄想症,等等。《瑞德西韋》是有被批准用於重症病患,而目前的證據是它能使住院天數從15天縮短至11天。雖然也有一些臨床試驗在測試《瑞德西韋》對輕症病患的療效,但目前還沒有清晰的答案。Regeneron公司的《新冠抗體雞尾酒》被川普的醫生說是《多株抗體》(polyclonal antibody),而很多媒體,包括許多台灣媒體,也都說是《多株抗體》,但事實上它是兩個《單株抗體》(monoclonal antibody)的混合劑。這兩個《單株抗體》都是針對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spike protein),而其作用都是阻止新冠病毒侵入細胞。這個《新冠抗體混合劑》目前還在進行第一和第二階段的臨床試驗。也就是說它是連第三階段的臨床試驗都還沒做,所以它離批准的階段還非常遙遠。Regeneron公司是在2020-9-29,也就是川普總統接受這項治療的三天前,才首度公佈臨床試驗的結果。所以,這個時間點實在是值得鼓掌叫好。根據這份臨床試驗結果的報告,共有275位病患參與試驗,而他們都是沒有住院的輕症病患。他們被平均地隨機分配到三個組:第一組是接受8公克的藥(高劑量),第二組是接受2.4公克的藥(低劑量),而第三組是接受安慰劑。結果是,平均而言,第一組的是8天之後就無症狀,第二組是6天之後就無症狀,而第三組是13天後才無症狀。所以,低劑量的效果是好過高劑量的,但是,川普總統接受的是高劑量的。不管如何,由於這個藥還沒被FDA批准,所以唯一可以合法使用它的情況是所謂的Compassionate use。也就是說,只有在醫生認為該病患已經到了《不治療就會死》的情況,才可以試用一個未經批准的藥。就是因為這樣,有好幾位醫生發表意見說,根據這個Compassionate use的使用來判斷,川普的病情應該是極為嚴重。請看下面這兩篇報導:2020-10-5Bussiness Insider(商業內幕)發表的‘That makes no sense’: Doctors say Trump is either getting overtreated for the coronavirus, which could be risky, or is more seriously ill than we know(“這沒有道理":醫生們說川普要么被過度治療,而這可能是有風險的,或者比我們所知道的病得更嚴重)。這份報導的第四段是:「在過去四天我們與20位醫生的對話中,出現了一個共識:要么川普是病情輕微,但卻被過度治療,而這有其自身的風險,要么他的病情是比他的醫療團隊所願意透漏的嚴重得多。」2020-10-6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發表的Trump’s COVID-19 treatments suggest severe illness, UC Berkeley expert says(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專家說,川普的COVID-19治療暗示嚴重疾病)。這份報導是採訪John Swartzberg,而這位醫生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聯合醫學項目傳染病和疫苗學名譽教授。他說:「從川普的治療方案來看,他的病情是比他的醫療團隊所願意透漏的嚴重得多。」總之,從醫療團隊所提供的訊息來看,川普總統的病情顯然是不嚴重。但是,從醫療團隊所給他的治療來看,川普總統的病情顯然是非常嚴重。到底哪一個才是對,大概永遠都不會有答案。但可以確定的是,那篇范博士的文章卻會讓大眾誤以為,這麼一個問題重重的治療方案是值得推廣的。原文:川普的新冠:過度治療,還是病情嚴重?
-
2020-10-08 癌症.抗癌新知
基因檢測治癌 高醫成效不錯
高雄33歲黃先生5年前罹患低位直腸癌,在高醫大腸直腸外科接受術前治療,腫瘤明顯縮小,隔年車禍頭部外傷送醫,意外檢查出腦部有轉移性腫瘤。高醫團隊利用血液基因檢測,提高化學治療藥物劑量的臨床試驗,提高治療成效,且無明顯副作用,至今沒有再復發。高醫院長鍾飲文說,結直腸癌在台灣連續12年蟬聯國人十大癌症發生率之首,每年新增1萬6千多名病人,末期病人約占20%,目前對轉移性大腸直腸癌以化療合併標靶治療為主。高醫大腸直腸外科教授王照元表示,高醫結合高雄榮總、台南市立醫院、新樓醫院、中國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台中榮總、台北國泰醫院、三軍總醫院及彰化基督教醫院,執行研究計畫,對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病人治療前,用血液基因檢測提高化療藥物劑量臨床試驗,不僅提高療效,也沒嚴重副作用。這是國內首篇轉移性結直腸癌結合病人與腫瘤組織檢體基因檢測精準醫療策略研究報告,追蹤5年,成果今年8月刊於歐洲癌症期刊。
-
2020-10-07 科別.骨科.復健
半夜經常被左手痛醒 男子接受脊髓電刺激療法終能安眠
1名37歲男子罹有脊髓空洞症,4年歷經3次手術僅改善左手無力症狀,卻仍經常痛到無法成眠,導致精神狀況不佳,接受多種治療均不見效。所幸最後透過「脊髓電刺激療法」治療,疼痛指數從10分降至3分,終於讓他能一覺到天亮。患者說,10多年前發現罹患脊髓空洞症,接受多次手術後,雙手僵硬及攣縮的情況雖有改善,但左手掌至手肘依舊會疼痛,半夜經常被左手痛到無法成眠,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及工作,雖嘗試各種止痛藥都無法止痛,令他苦不堪言。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神經外科主任林志隆指出,針對肢體的疼痛、手術後殘留的疼痛、不明原因發生的疼痛、如火燒般的疼痛,稱之為「難治性慢性疼痛」,常見於脊椎手術後疼痛症候群、外傷導致複雜性局部疼痛症候群、神經根病變、周邊神經病變等,一般會先透過口服止痛藥、肌肉注射止痛劑或病患自控式止痛等方式改善,但若是上述方式改善效果有限,則會評估透脊髓刺激療法治療。他說,脊髓刺激療法是在患者頸椎或胸椎放入一條細小的電極導線,並連接埋於鎖骨下方的神經刺激器,經由神經刺激器透過電極發送微量電波,抑制從患部傳送到腦部的疼痛訊息,以降低疼痛感。患者平時可透過體外遙控器調節電源開關和刺激強度,裝置後通常能減少5至7成的疼痛,並減少藥物的服用量,降低藥物引起的副作用,也能使睡眠時間增加,提升生活品質。因電流直接抑制疼痛部位,對身體其他部位不會有不良影響,也不會傷害神經組織,也不必擔心觸電情形,電池的壽命約5到8年左右,會因設定或使用方式不同而有差別。當電池沒電時,需再次做手術更換電池。另外,因此裝置可能與電磁能產生反應,應避免與防盜裝置接觸,若因出國經過機場的安檢裝置時,務必向相關人員出示證明,以避免神經刺激器受到干擾。林志隆提醒,脊髓刺激療法在疼痛治療中,屬於較昂貴的治療方式,要花費約90萬元,建議治療前應經過審慎評估,並與醫師充分討論,以達到最佳療效。
-
2020-10-07 科別.消化系統
B、C肝擴大篩檢 嘉義市5萬4千人受惠
國健署9月28日起擴大B、C肝免費篩檢對象,從45歲到54歲,放寬到79歲,嘉義市府衛生局今公布,符合條件的共有5萬4千人,可到全市132家醫療院所篩檢,民眾到社區及衛生所施打流感疫苗時,也能同步篩檢。市府衛生局說,過去中央補助免費篩檢的年齡層不多,但C肝好發的年齡層為中高齡,地方政府必須去籌措民間資源,例如與國際扶輪社合作,增加篩檢中高年齡者的能量,這次擴大年齡層,相信更多人可受惠。衛福部統計,國內每年因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死亡約13000人,肝癌更是高居癌症死因第二位。感染B、C後每4人有1人會變成肝硬化,肝硬化後每20人有1人會併發肝癌,是造成慢性肝病與肝癌死亡的主要原因。衛生局指出,衛福部訂定2025年達成消除C肝目標,希望透過擴大篩檢找出C肝感染者,早期篩檢早期治療,只要檢查出血液中有病毒,就可以使用健保口服新藥治療C肝,相當於政府送20萬元大禮幫忙把C肝治療好,C肝治療不可怕,約3個月治療期,副作用小,97%以上的人可以治療好。篩檢訊息可電洽嘉義市衛生局國民健康科(05)2338066轉514或517,篩檢服務機構可參考健保特約醫事機構網站查詢。
-
2020-10-07 科別.消化系統
衛福部彰化醫院追進精神專科 最早用藥者已驗無C肝病毒
很多病人不方便移動,衛福部彰化醫院2014年起辦理外展門診,醫療團隊到偏鄉服務,今年3月進一步與衛福部草屯療養院跨院合作,開創國內一般醫院到精神專科醫院作C肝外展門診的先例,最早用藥的5名C肝精神病患者已經驗不出C肝病毒。今天上午,衛福部彰化醫院肝膽腸胃科主任楊智超和多名衛教師、醫檢師、批掛人員,帶著移動式超音波等儀器,搭乘交通車到草屯療養院,在門診區幫精神狀況較穩定的病患做例行超音波及抽血檢查,接著帶儀器進保護室,為精神病情較嚴重者的患者檢查,醫檢師抽血時,兩名衛教師在旁邊安撫精神病人,醫師做超音波檢查必須隨時注意患者的反應。這是第十二次外展草療醫療服務,衛福部彰化醫院肝膽腸胃科主任楊智超說,政府宣示2025年根除C肝,各大醫院紛紛到偏鄉開辦外展門診,彰化醫院早在6年前就到偏鄉衛生所外展,在衛生所成立肝炎行動醫療站,定期下鄉,讓很多偏鄉的肝炎患者不必搭車騎車,就近就能獲得治療。部彰護肝醫療小組成員表示,草療沒有肝膽科醫師,如果要帶精神科患者到外面醫院持續就診,對於家屬形成長期負擔壓力,為了體恤弱勢的精神病患和家屬、看顧,部彰外展服務讓慢性B型及C型肝炎的精神患者得到積極治療;起初精神病患對於院內出現外來醫生護士,感到奇怪,幾次之後病患會主動打招呼,雙方互動良好。楊智超說,彰化縣大部分洗腎院所沒相關科別醫師可治療C肝,洗腎病人通常1周洗腎3天,精力放在洗腎顧健康,常忽略治療C肝,部彰護肝醫療小組去年把外展門診拉到各地的洗腎室,治癒53名洗腎的C肝患者。楊智超又說,肝炎患者較易轉變為肝硬化或肝癌,C肝口服新藥可阻斷肝硬化或癌化,副作用低,治癒率達到9成8以上,健保給付已大幅放寬,所以護肝醫療小組主動做外展門診,今年和草療合作,除了找出C肝病患加以治療,也定期追蹤B肝患者,希望建立慢性精神醫療照護機構的外展門診模式,還規畫未來到長照機構,讓肝炎無所遁形。
-
2020-10-06 癌症.抗癌新知
王正旭:精準醫療的益處與困境
精準醫療會落入金錢換生命的窘境嗎?財團法人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長王正旭在聯合報「精準醫療時代的全癌症治療」專家會議中表示,台灣癌友自費醫療已是成常態。一旦罹癌,光是藥費可能就要一百到一百五十萬,乳癌一年藥費一百萬,肺癌每年藥費九十萬的例子,醫藥、檢驗費用成為癌友心中的痛,解方在於「健保、商保、藥廠三管齊下,才能真正幫助病友。」王正旭說,精準醫療的精髓就是「對的藥物、對的劑量,在對的時機、用於對的病人身上。」精準醫療有三大好處,包括提升治療效益、減少副作用,以及提升病患生活品質。癌症的精準醫療,有助於延長癌症病人壽命達兩倍甚至更多倍,甚至是避免因為癌症導致死亡,副作用也比以前的藥物更輕微,病人的生活品質會好很多。王正旭表示,為了落實更適切的治療,醫師在臨床上確實常建議病人使用一些可能有幫助,但是健保還沒有給付的藥物,所以即便沒有確實的統計數據,但可觀察到台灣癌友自費醫療已是成常態,自費的癌友比比皆是。以黑色素瘤為例,王正旭指出,對照國際治療指引,台灣的臨床應用都受到一些限制,這也是許多專家討論不得已的結果。這並非代表台灣不希望照顧癌症病人,而是因為健保資源有限,希望把錢用在刀口上、讓最多人用到最好的藥物,所以就以第一線、第二線、第三線的規則做限制,篩出最需要、最有機會得到最佳療效的病人,才投以資源。這樣限制的結果,就是台灣採用較昂貴新藥的比率會比較低。王正旭表示,以已知對罕病、癌症、自體免疫疾病很有幫助大分子藥物來看,其藥費佔率在台灣僅16%,遠低於先進國家的34%。如果能提高使用比例,台灣在減少病人副作用、延長生命、生活品質提升等治療成效才有機會達到與先進國家同樣的水準。王正旭表示,但現在台灣面臨了檢測與治療的錢哪裡來、兩者如何搭配等多重的困境,勢必要去思考,除了健保之外,還有什麼其他財源可以給病人幫助?王正旭表示,台灣人其實很愛買商業保險。平均每個人身上都有兩張保單,然而,97%民眾買的是保險是儲蓄型商品,只有3%是保障型商品,保單的設計也沒有跟上醫療科技的發展,真正發生重大傷病或癌症的時候,很難真正照顧到現實的需求。王正旭表示,有些癌症非常需要基因分析才能提供適切治療,臨床醫師要適當資訊才能判斷、幫助病人擁有選擇,這費用很可能是每個家庭遇到癌症時都需要準備的,萬一連這筆費用都付不出來,將是病家很深的痛。「健保、商保、藥廠三管齊下,才能真正幫助病友,」王正旭建議,健保應開源節流並定期檢討給付條件,商保應精確補位健保不給付項目,至於藥廠則應與政府共同負擔檢測費用。#響應少見癌症日World rare cancer day.全癌症治療抗癌里程碑,請點:https://reurl.cc/KjlyXe.精準醫療好難懂!一次破解全癌症 少見癌也有解方:https://topic.udn.com/event/health_Precision
-
2020-10-06 科別.骨科.復健
除了老化,4原因都會造成骨鬆!醫完整解析治療疑問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醫師,我被診斷骨鬆,一定要用藥嗎?」這是骨鬆患者在診間常有的疑問,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常務理事、臺大醫學院名譽教授蔡克嵩強調,已經骨鬆骨折,或者骨折風險很高,才需要用藥,且還要搭配運動、營養和定期追蹤等手段同步治療,更呼籲骨鬆治療是一輩子的事,應與醫師討論長期規劃,減少未來骨折風險!骨鬆是老化現象 這些常見原因都能預防骨質疏鬆是骨頭力量變小的疾病,起因於骨質變壞與骨量減少,在受到輕微外力下,很容易發生骨折,造成行動不便,長者甚至會死亡。蔡克嵩教授強調,骨鬆原因多元,老化是重大原因之一,停經則是女性常見原因,其他包含遺傳、營養、運動和藥物(全身性類固醇、化療等)。因為骨鬆非單一原因,很多老人、停經婦女就沒有骨鬆,這類人注重健康,運動、營養充足,平時活動也會保護自己,避免外力而骨折,骨鬆是可以預防的。第一問:被診斷骨鬆怎麼辦?一定要用藥嗎?蔡克嵩教授表示,若是已經發生骨鬆骨折,或有很高的骨折風險,才需要藥物治療,不過除了藥物,這類危險族群,還要運動、營養(鈣片、維他命D)、維持適當體重並定期追蹤,教授強調,「並非骨鬆就一定會用藥,藥物也非唯一治療方法,必須與非藥物手段一起施行。」蔡克嵩教授指出,藥物可以減少骨折風險50-60%,若未來10年骨折風險不高,使用藥物幫助不大,反而承受副作用,若未來骨折風險達20%,藥物就非常重要。此外,健康民眾也別忽略定期追蹤的重要,教授分享,曾有一名患者被告知暫時不用治療,結果20年後才回診,已經骨折了,「別輕忽年齡的風險,現在不用治療,不代表未來也不用治療!」第二問:常見骨鬆藥物有哪些?骨鬆藥物大致分兩類,第一類是造骨促進藥物,能幫助骨質再生,是一種副甲狀腺素片段,可使用1-1.5半,使骨質再生15-20%。第二類是抗骨質流失藥物,一種是破骨細胞抑制劑,可抑制破骨細胞生長因子,為單株抗體的生物製劑;另一種則是雙磷酸鹽類藥物,對破骨細胞有毒性,且在骨骼表面存留很久,3-6年必須停藥,追蹤後再重新用藥。此外,雌激素也可保護骨頭,避免破骨細胞「吃」骨頭,減少骨折率3-4成,不過60歲以上婦女,會有心臟病、子宮內膜癌等風險些微增加,因此醫界共識停經10年以上婦女避免使用。目前也有選擇性雌激素受器調節劑,不會增加癌症風險,也能適度保護骨頭,也是考量之一。蔡克嵩教授提醒,現代人較長壽,骨鬆治療是一輩子的事,應與醫師討論長程治療規劃,包含藥物種類、使用時間、停藥時機和後續追蹤等。第三問:有慢性病,用骨鬆藥物會影響嗎?骨鬆患者年紀較長,多合併其他慢性病,擔心藥物有交互作用,蔡克嵩教授對此表示,骨鬆藥物只針對骨頭,對其他器官影響不大,不干擾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治療,甚至可降低部分癌症風險,也可預防癌症患者發生骨轉移。此外,慢性病患者可能一天要吃7-8種藥,骨鬆藥物也朝長效劑型發展,有半年、兩年打一針劑型,有如定期接種「骨鬆疫苗」,讓患者更便利。第四問:治療骨鬆,患者有哪些注意事項?蔡克嵩教授說,初次診斷骨鬆病人時,會篩檢副甲狀腺、甲狀腺疾病、軟骨病,也會詢問巴金森氏症、中風、糖尿病等病,例如糖友常有眼睛、神經問題,增加摔倒骨折風險。另外,教授提醒,患者看牙時,要告知牙科醫師做好預防措施,因為骨鬆藥物會讓骨頭代謝變慢,拔牙等治療時,牙齒可能無法復原而發炎,增加骨壞死風險。針對骨鬆藥物治療,蔡克嵩教授總結,由於健保僅針對骨密度夠低,且已經發生骨折的患者才給付藥物,針對骨折風險較高的患者,目前許多醫院都提供醫病共享式決策,可與醫師商討治療對策,醫學實證已顯示骨鬆藥物可減少骨折風險至一半以下,但也要注意骨鬆藥物的副作用,與醫師討論劑量,並適時追蹤評估治療成效。(圖文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延伸閱讀: 骨鬆診斷結果反反覆覆! 檢查時,這5點你主動詢問醫師了嗎? 骨質疏鬆日常要多吃這些食物! 增加骨質密度、肌肉強度運動才有幫助
-
2020-10-04 養生.樂活人生
「鬆」是一切自在的源頭!徐曉晰:愛自己的4個練習,鬆鬆地對待人生
編按:你是否曾讓自己真正「鬆」一下了?過去曾是知名流行音樂節目主持人的徐曉晰,7年前勇敢告別不合適的婚姻,如今更以「鬆姐」的身分,分享如何讓身心更自在的秘訣。「假裝沒事其實很累!就算再怎麼快樂的人,也不可能任何時候都很開心,正視自己的情緒,它才有機會被釋放。」相約訪問這天,徐曉晰穿著一身簡單的白襯衫和牛仔褲輕快地走進店裡,襯出她曬成小麥色的肌膚,她笑說:因為我很愛往外跑啊,這都是夏天的大太陽曬的。過去認識徐曉晰,大部分來自她螢光幕前的光鮮形象:MTV音樂頻道台的VJ、娛樂新聞主播、流行節目主持人……但近來看她在臉書分享生活點滴,總是自稱「鬆姐」。這個稱呼怎麼來的?徐曉晰笑說:「我自己想的!因為我覺得『鬆』就是人生最棒的狀態。」所謂的鬆,並不是指在生活的任何層面都完全放掉。「人生不可能都沒有緊繃的時候,但面對波動、壓力,不要去壓抑它,而是可以比較從容地調整、應對。」自己先開心 才能帶給別人快樂在2014年選擇告別9年婚姻,即是徐曉晰人生所遭遇的一個重大轉捩點。「婚姻其實就是個很傳統的產物,女人變成太太、媳婦,接著可能當了媽媽,你得進入這些人生角色。自己也好、周遭的人也好,會有一個期待的樣子在那裡,即便我平時給人的形象好像很新潮、洋派。」也因此,當她感到2人真的不適合再走下去,開始考慮是否要結束這段關係時,首先面對來自媽媽、身邊朋友,甚至自己心裡的雜音。「我媽媽告訴我:沒有人的婚姻是完美的,忍耐一下就過去了、離婚對小孩不好……但這些其實我心裡早就想過好幾遍了!這才發現,其實媽媽的觀念影響我很深。」「在掙扎過程中,我也曾經自責、愧疚,覺得我是不是太自私了,為了自己好過,要讓孩子沒有完整的家。」那麼,做出離婚決定的關鍵是什麼?「最後我是跳出當事人的角度問自己:如果今天遇到這個狀況的是我女兒,我會怎麼想?答案就很明顯了──我不希望她為了別人委曲求全,遷就自己的人生。」「接著我就整個想通了:如果自己不開心,那也不可能帶給別人快樂。」徐曉晰笑說。4個原則 學會如何愛自己也因為這樣的心路歷程,後來徐曉晰決定舉辦心靈講座時,第一個告訴觀眾的課題就是:愛自己。雖說這個概念大家都知道,問題在於:該怎麼做?她列舉了幾個具體的實行方法:1. 別太在意別人說什麼,傾聽自己的聲音。2. 練習享受獨處的時光。3. 活在當下,不回頭想過去的事、或是憂慮未來還沒發生的事。4. 走出習以為常的舒適圈,嘗試新事物。「重點在於:如果沒有真正愛自己,那麼你給別人的愛,只能叫做投資,因為目的在於希望有回報。很多媽媽總是說為了小孩、家庭犧牲,但若是對方沒有給予期待中的回饋,就會有很大的失落感。」只有自己已經滿足了,才能不求他人回饋。開講座的想法,原本放在徐曉晰的待辦事項裡有好一段時間,之所以決心付諸實行,則是因為一個朋友的驟然離世。「這個朋友是我們這群姐妹裡面公認最好命的女孩,她長得漂亮、嫁了一個很疼她的老公,人生一路順遂幸福。但沒想到有天她只是去做個醫美的小手術,卻因為引發副作用意外過世,這才感覺到人真的會說走就走,所以想做的事就別再等了。」告別壓抑和控制 愛才不會變質來參加徐曉晰講座的讀者,絕大多數是女性,她們遇到了哪些人生難題?「我覺得大部分的女生從小接受到的教育好像就是:要溫柔體貼、乖巧聽話這類的觀念。因此,會覺得為別人犧牲奉獻就是愛的表現,但卻又糾結在無法成為自己人生的主人。」她自己在參加成長課程的時候,對於台灣女性的壓抑程度非常有感觸。「有次老師要大家練習用盡全力喊出聲音,但有很多人不管怎麼試,就是沒辦法大聲叫出來。」曾有一對母女和徐曉晰分享,在聽完講座之後,自己和媽媽的關係逐漸改善了。「其實很多在關係中控制欲強的人,都以為自己給的是愛,但對方接收到的其實是壓迫、罪惡感。所以我會告訴大家:要適時檢視給予對方的愛,是否已經變質了。」還有一位女性觀眾,她的老公不但外遇,而且對象還是男生,等於是出軌兼出櫃。「她過不去的點在於,不只遭到感情上的背叛,更覺得過去像是活在謊言裡。我就安慰她:雖然妳現在很痛苦,但對方一定也不好過,因為他不只騙了妳、騙了身邊的家人朋友,更必須騙自己。」徐曉晰告訴她:「如果妳能體諒他的處境,或許可以得到一個一輩子的好朋友。」而大約2年後,女孩和先生離婚了,2個人還是住在一起照顧孩子,但各自有感情生活,而且真的成為最要好的閨蜜。「我覺得這樣的結果真的太棒了!」面對生命中的各種喜怒哀樂,「鬆姐」開示:就去經歷、感受吧!雖然人一輩子在感情或是關係中很難都不受到傷害,「大多時候,受到傷害是結果,不一定是對方的目的。」與其期待不可控的對方,不如轉念放自己一馬。放手讓孩子去闖 關係反而更親密在鬆姐之外,徐曉晰另一個最常見的自稱是「阿母」。「我覺得自己成為母親之後,對愛這件事,多了一層理解。離婚之後,我更發現不是擁有、在手裡抓得緊緊才是愛,有時候愛應該是放手讓他自由。」去年徐曉晰送14歲的兒子到加拿大讀書和爸爸同住,出發前,全家人還特別聚在一起吃了頓飯,為他餞行。問她不會捨不得嗎?「當然會啊!但是我還是很鼓勵他出去看看,多體驗不一樣的環境,而且跟兒子分開以後,偶爾聯繫彼此的近況,反而比以前感情更好,我也不用當一個整天嘮叨的煩人媽媽。你知道小孩子進入青春期以後,問他問題,他都是用盡可能最簡短的句子回答。」徐曉晰笑說:「他出國以後,還會傳訊息來說很想我!要是以前我們住在一起的時候,這哪有可能?」「我覺得離婚對我而言很像是一個鬧鐘,徹底把我叫醒了。過去我是做『大家告訴我應該要做的事情』,現在我會比較警覺,多思考一下:這樣好嗎?真的是我要的嗎?不管是把孩子保護得滴水不漏,整天操心煩惱;或是為了保持所謂完整的家庭,把自己困在不快樂的婚姻裡,現在我心裡的答案很清楚了。」成熟 其實是找回原本的自己於是,很多人看到徐曉晰會說:「我覺得妳和以前很不一樣了!比以前更自在、更開心。」「我曾經在書上看過一句話,覺得很棒:變得成熟,其實是找回自己最初的模樣。在長大、社會化的過程中,我們或多或少照著別人的希望、批判去調整自己,但到了這個年紀,反而可以慢慢拿掉那些面具,原本的樣子就很好。」現在徐曉晰除了喜歡跳Zumba、打羽毛球鍛鍊身體,也會帶著女兒上山下海到處走跳,最近的人生新功課則是「學游泳」。「雖然在游泳池裡勉強還行,但我很嚮往那種真的可以在海裡游泳的人,就想認真克服這件事情。游泳或跳舞的時候,雖然周圍很多人,但妳可以只關注自己的呼吸、動作,感覺很舒服。」從學會愛自己,到學會如何在人生的汪洋中乘風破浪,她給50+讀者的建議是:「隨時隨地,都不要忘記留些時間和空間給自己。別忘了:今天就是妳人生中最年輕的一天,所以就好好享受吧!」原文:「鬆」是一切自在的源頭!徐曉晰:愛自己的4個練習,鬆鬆地對待人生
-
2020-10-03 科別.骨科.復健
退化性關節炎症狀改善可服用中藥治療 健保有條件給付
衛福部新營醫院一名病患67歲楊媽媽,常感膝蓋酸痛,尤其上下樓時疼痛更為明顯,且膝蓋彎曲即會發出彈響聲,經X光檢查為退化性關節炎,楊媽媽向醫院中醫科求診,經中醫師開立龜鹿二仙膠治療,服用2個月後症狀獲得明顯改善。衛福部新營醫院中醫科醫師陳建閔表示,最近很火紅的龜鹿二仙膠,其名稱讓人有長壽仙丹的感覺,加上廣告中強力放送的功效,讓民眾趨之若鶩。可是,大家可知道,此方原來的出處為填補男、婦真元虛損,是治療不孕的方劑。陳建閔說,龜鹿二仙膠組成為龜板、鹿角血、人參、枸杞子四味藥物,經長時間的熬煮而成,作為膠劑,使其方便保存及保持藥物功效。因其富含膠質,對於常見的退化性關節疾病,近來常運用龜鹿二仙膠治療退化性膝關節炎。由於方劑中有些藥物的來源不易取得,在市面上的價格就高,但因為藥物來源無法確定,要提醒民眾小心花了大錢卻買到偽品。陳建閔表示,近來全民健康保險開始有給付龜鹿二仙膠「丸」,但有明確的適應症須遵守才能開立。從研究指出,龜鹿二仙膠丸對於男女不孕、65歲以上的退化性骨關節炎、因癌症而作放射線治療及化療導致的貧血、骨質疏鬆症及停經時的更年期症候群可有改善或緩解的功效,有符合以上的適應症中醫師才能開立龜鹿二仙膠丸,但須於一定的時間內進行檢驗或檢查或有明確的療程時間規定。龜鹿二仙膠丸有其服用的劑量限制,因為其方劑組成在中藥理論多為偏於溫補的藥物,故要注意其可能會有一些上火的副作用,如:口乾、便秘、失眠等。如果是在外自行購買的龜鹿二仙膠,則要確定其成份來源,建議找合格的商家。醫師提醒,是否需要用龜鹿二仙膠丸來調養身體或治療疾病,要有中醫師針對症狀及檢驗檢查報告來判斷是否合適。畢竟龜板、鹿角皆屬血肉有情之品且來源越形稀少,若非必要,也可用其他方劑、藥物及藥食代替或補充。
-
2020-10-03 科別.精神.身心
抗憂鬱藥物吃了還是好憂鬱? 精神科醫師曝關鍵原因
醫學研究的結果可應用到哪種病患身上,能用到哪種程度,會有其限制,許多醫師都深諳此理。醫師要面臨的困境是,在設計十分理想的研究情境中所得出來的結論,往往不是實際臨床上所遇到的狀況。 輕的憂鬱症 藥物只有安慰劑的效果於2010年1月6日出刊的美國醫學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研究結果指出,抗憂鬱症藥物只有對於病情最嚴重的患者效果顯著,也就是說,對較輕的憂鬱症而言,藥物只有安慰劑的效果。然此研究針對的是重鬱症的病人,選擇治療上只使用一種傳統的抗鬱劑,以及另一種新一代的抗鬱劑來分析,而且只探討急性期的效果。因此,藥物對其他種類的憂鬱(如精神官能性憂鬱症)的效果如何?未知;其他種類抗鬱藥(目前新舊藥物加起來約有十幾種)是否可能結論不同?未知;重鬱症的持續治療與預防階段(重鬱症的治療如果只注重急性期,其實無法真正改善病人長期的生活品質)的治療策略?未知。然而,這篇研究的確提醒了我們藥物的有限性,但卻不應就此對藥物的作用蓋棺論定。 治療除了要藥物 病人的個別差異性也是關鍵其實,治療除了要看藥物的效果外,與病人對治療的選擇、醫師能提供的技術、以及醫療體制下的限制都很有關,所以醫師在面對病人時,除了考量醫學研究所提供的實証數據外,如何依病人的個別差異性,擬定個人化的治療策略也不可忽略。譬如,雖然知道對於輕度憂鬱症來說,心理治療的效果不錯,也可因此免去藥物的副作用,但病人卻不願意接受心理治療。而其理由,是因為無法撥出每週一次,每次一小時的時間來醫院,因為他僅有的時間必須去兼數份工作養家,好扛起家中的經濟重擔。試問此時該如何幫他?醫療,不是死板板的數據,很多病人也很厭惡醫師只跟他們談數據。對病人的了解、關懷、熱忱與彈性運用科學數據的醫療藝術,才可能真正幫到一位掙扎於病痛中的人。 (文章授權提供/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黃慧玫、作者/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主任)(文章授權提供/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黃慧玫、作者/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主任)延伸閱讀: 台灣每年近4千人自殺死亡! 微笑的背後可能就是憂鬱,臨床心理師教2招防心病 一碰到雨天、天氣漸涼心情就鬱卒? 常有6大現象小心是季節性情緒疾病
-
2020-10-02 名人.黃軒
喝咖啡可提高大腸癌生存率?醫:每天喝4杯效果更好
近日很有趣,我閱讀9月17日,一篇發表在知名國際期刊 叫“JAMA Oncology” ,其主題是:喝咖啡和晚期或轉移性大腸癌的存活關係這項分析的數據來自著名的CALGB/SWOG 80405試驗, 試驗中“晚期大腸癌”患者喝的咖啡,不管有沒有咖啡因,莫咖啡飲用量都與患者的總存活率(Overall Survival, OS)和疾病無進展存活率(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 , PFS)是有相關性。早期的研究 ( 2018年 )我好奇的看下去,原來早在約2018年,就有研究發表在國際期刊“Gastroenterology ”研究顯示 : 對於那些沒有進展到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階段的腸癌患者,每天至少4杯咖啡就與患者死亡風險顯著下降有關。這個研究是依據1599名,是大腸直腸癌 第一~第三期 ( Stage I, II , III ) ,“早期癌患”者,做喝咖啡的習慣調查。1.每天4杯咖啡,可以降低52%的癌症死亡率、也降低了30%全疾病死亡率。2.有咖啡因或沒有咖啡因的咖啡,毎天至少2杯咖啡以上,也可以降低死亡率。3.得癌前,少喝咖啡(每天少於2杯),和得癌前,多喝咖啡(每天2杯以上),那些平常就已經習慣每天2杯以上,比少喝咖啡的人,有更好的存活率。太好了,我可以天天喝咖啡了...這次研究 ( 2020年 )本次分析總共列入了1171名“晚期有轉移的大腸癌”患者,超過四分之三的患者有每天喝咖啡的習慣。總存活率(Overall Survival, OS)從研究的存活率(OS)數據來看,每天多喝一杯咖啡,平均與患者死亡風險相對下降【10%】有關。有63名患者每天至少喝4杯咖啡,這些患者的中位OS達到了39個月,明顯比試驗總人群的29-30個月更好,死亡風險相對下降了【36%】(HR 0.64)。疾病無進展存活率(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 , PFS)相對而言試驗中患者的PFS,與咖啡飲用量的關係要稍弱一些,但每天至少喝四杯咖啡,仍然與患者疾病無進展或死亡風險相對下降22%(HR 0.78)有關,換算一下的話,一杯咖啡對應的PFS風險相對下降大概是5%。這些OS 、PFS 都達到統計學顯著差異有無“咖啡因”的影響喝的咖啡是否含有咖啡因,似乎並不會影響效果。 每天至少飲用2杯無咖啡因咖啡的患者,與至少飲用4杯含咖啡因咖啡的患者,風險下降幅度基本相同(OS HR=0.64/0.66)。為什麼咖啡可以下降死亡率?科學家們盯上咖啡和大腸癌的關係,可能咖啡因有著「抗炎」、「抗氧化」、「抗血管生成」等多重功效,也正是這些功效讓咖啡降低了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癌症的發病風險。很多理論如下:1.多酚咖啡酸 ( Polyphenol caffeic acid )硏究人員使用多酚咖啡酸做試驗,發現可以抑制大腸癌轉移的機制。2.咖啡豆醇( Kahweol )這是在阿拉伯咖啡豆發現的抗氧化物質。這種物質可以破壞訊息傳導和轉錄的激化蛋白的3( STAT 3 ),使得癌症的新血管生成無法進行。3.類黑素 (Melanoidin )咖啡中的類黑素,可以抑制基質金屬蛋白酶 ( Matrix metalli proteina se ),使癌細胞無法生長。4.高胰島素狀態低胰島素狀態的糖尿病患者,會提高大腸癌的死亡率。因此專家認為身體內的高胰島素狀態,可以使癌細胞擴散變慢。喝咖啡,使體內會分泌多胰島素狀態,這些高胰島素狀態也使人體的發炎反應降低,也使癌化機會降低。5.雙萜化合物咖啡醇(Cafestol)及咖啡豆醇(Kahweol)為一種雙萜化合物,常見於未經過濾的咖啡中 天然的興奮劑咖啡因(caffeine)這兩種物質可能有穀胱甘肽 ( Glutatheones ) 、抗氧化效果,但也有增加膽固醇的副作用。咖啡濾網可過濾大部份的cafestol和kahweol,使其不至於存留在飲用的咖啡中。仍不能把咖啡當藥喝本次研究作者,哈佛大學癌症研究院助理教授Kimmie Ng表示,雖然分析只能證實喝咖啡與晚期腸癌患者死亡風險下降的相關性,如果推薦患者,把咖啡當藥喝,還有點太早了,但仍可以認為喝咖啡,至少在本次研究是「有益無害」的。看完此文,喝咖啡去嗎?走,我們一起去※資料來源: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oncology/article-abstract/2770262 Association of Coffee Intake With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or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September 17, 2020※本文由黃軒醫師博士 Dr Hean Ooi MD MM PhD授權提供,未經同意,請勿任意轉載,原文請點此。
-
2020-10-0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沒有「10月驚奇」 莫德納疫苗最快11月25日送審
生技藥廠「莫德納」(Moderna)執行長班塞爾(Stephane Bancel)30日向「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透露,疫苗最後臨床試驗階段的資料尚未齊全,最快要到11月25日才會向聯邦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申請批准;該公司先前曾表示,有機會能在10月前公布疫苗是否有效,也被川普總統視為連任選戰的「10月驚奇」,如今看來希望渺茫。班塞爾在金融時報的醫藥與生技會議上說明:「即使要動用緊急使用授權,最快也要到11月25日才能蒐集到足夠的數據,之後才會送到FDA進行審核。」莫德納的候選疫苗mRNA-1273已進入最後臨床試驗階段,有多達3萬名志願者接受測試;若該公司能證明mRNA-1273的有效性高達70%,則據班塞爾表示將有機會通過緊急使用授權,讓高風險族群優先接受該疫苗。根據該公司早期的實驗數據,年長者使用該疫苗的結果大多安全;莫德納於28日公布的報告也顯示,56歲以上的受測者在接受疫苗後,大多都只有輕微的副作用。雖然莫德納已將製程規模擴大,號稱未來每年可生產5億支疫苗,甚至可望達到10億,但班塞爾提醒,儘管疫苗能提前通過緊急使用授權,仍至少要等到明年春天才能將產能提升至每位民眾都有疫苗使用的程度。此外,疫苗的有效性必須比安慰劑高兩倍才算合格,依照目前官方的規定,在150位受測者中,成功以疫苗抗疫的人數必須是安慰劑的兩倍;但據「紐約時報」報導,FDA官員有意提高這項標準,並延長第一劑疫苗的追蹤期至兩個月,之後才能施打第二劑,使疫苗要在11月3日前通過許可變得難如登天。由川普總統任命的FDA局長韓恩(Stephen Hahn)向金融時報坦承,該機構確實有意願提高標準,這項消息無疑對川普總統是一個打擊,也可能影響所有藥廠的疫苗研發進度。
-
2020-10-0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日本政府將推全民免費接種新冠疫苗 預算逾6700億日圓
共同社等日媒體報導,日本政府已經敲定全民免費接種新冠肺炎疫苗的政治方針,希望擴大接種人數,減少重症患者與死亡人數。推估相關費用超過6700億日圓,將從今年度第二次追加預算的預備金支應。日本政府希望最快今年底開始新冠疫苗疫苗接種,並設定明年上半年確保全民接種疫苗數量的目標。因初期供應量有限,日本政府也設定將讓醫護人員、高齡者優先接種。報導指出,日本政府已基本確定全民免費接種方針,將在近期召開的厚生勞動省審議會上提出。為防備疫苗出現嚴重副作用損及民眾健康的情況,日本政府將在十月下旬召開國會臨時會,通過相關法案,提供患者救濟措施以及接種疫苗不適由國家賠償的機制。日本政府日前已經與美國製藥大廠輝瑞(Pfizer)及英國阿斯利康製藥(Astrazeneca)達成基本協議,分別接受兩家公司供應正在研發的疫苗1.2億劑,此外,也持續與美國莫德納(Moderna)公司談判,希望取得4000萬劑以上疫苗。日本政府評估,若疫苗開發順利,最快年底可以開始接種,將在那之前完成相關法制化與預算編列。
-
2020-10-01 科別.骨科.復健
連假旅遊遇塞車 簡文仁教你3招做好準備
● 備妥過敏、腸胃、感冒用藥● 車上吃零嘴喝水,小心上廁所危機● 久坐動一動,可做伸展運動中秋連假四天,是全家人團聚的時刻,因受疫情影響,原本許多家庭會安排至國外旅遊,今年都改為國內旅遊,高公局預估連假車潮驚人,不少民眾擔心重演「端午連塞32小時」的噩夢。身為聰明的用路人,若塞車已經無法避免,一家老小出遊,可以怎麼準備?服藥期間 盡量別吃柚子中秋佳節家戶會有應景的柚子、月餅,連假出遊常會準備在車內當零嘴,或到親友家中拜訪也可能會吃到柚子、月餅。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發言人黃彥儒表示,柚子與葡萄柚相同,皆含有呋喃香豆素,許多需要經過肝臟代謝的藥物,會因為類黃酮影響肝臟酵素,特別是CYP3A4酵素,使人體無法代謝,導致血中藥物濃度增加產生副作用。黃彥儒表示,常見經過肝臟代謝的藥物,多為慢性病患者常服用的藥物,如降血壓藥物的鈣離子阻斷劑、史他汀類降血脂藥(statin)、抗心律不整藥物、鎮靜安眠藥物、抗憂鬱藥物等,很多患者以為「只要間隔2小時」就不會有事,但「這是大錯特錯的觀念」,柚子的代謝至少要三天,因此呋喃香豆素會持續影響藥物作用,建議民眾淺嚐幾瓣無妨,但切勿大量食用,如有交互作用之疑問,可諮詢藥師,以避免不良反應之發生。連假出遊,難免會吃吃喝喝,也會參與親友的烤肉趴等,最怕吃壞肚子,或是水喝得不夠多,導致便祕等,黃彥儒強調,連假期間社區藥局多會開設,若臨時有需求都可以赴社區藥局,依照藥師的建議購買常備藥品;若連假到購買藥品較為不便利的山區,則可以簡單備妥過敏、腸胃、感冒用藥,以備不時之需。高速路上 勿喝太多水避免塞車時無聊,民眾常會準備些零嘴等打牙祭,台大醫院北護分院營養師簡妙凌表示,塞車時間往往無法掌握,若是一家老小一同出遊,車上又吃零嘴開趴,最擔心會有「上廁所的危機」。零嘴種類多元,甜鹹皆涮嘴,但隨即必須喝水或飲料,大約30分鐘就會成形尿液,若一口氣喝太多,可能會有馬上想小便的感覺。高速公路上不是隨時隨地都有休息站,也不是隨時都可以上廁所,建議攝取水分一定要少,定時到休息站適時補水,最好如廁後再上路。中秋佳節也要注意柚子跟月餅熱量,簡妙凌說,一般大白柚兩片就是一份水果的量,小文旦則是半顆算一份,中型柚子則是三分之一算一份,呼籲民眾開心過節也要注重健康。不要蹺腳 30分鐘動一下國泰醫院物理治療師簡文仁表示,塞車動輒4、5個小時,久坐不動,身體易感到疲憊,也易增加車禍意外的發生。建議塞車時要動一動,以做伸展運動為主,乘客乘坐的空間較司機大,伸展方式可以比照一般上班族,乘坐時不要蹺腳,也不要維持同一姿勢太久,每30分鐘就該移動一下身體。司機可以雙手握方向盤,身體向前傾,雙手再伸直,把身體往後推,接著放鬆緊繃的肩膀,先聳肩後放鬆,肩膀前後繞一繞;開長途的司機,會因為久坐手麻,建議可以單手握方向盤,另一手轉一轉手腕,再換手放鬆手部,開車過程中,也可以縮小腹,再吐氣,幫助擴胸。簡文仁建議,若是可以一定要定時到休息站休息,花10分鐘拉筋,從頭部、頸部、肩膀、腰部、腿部、腳部都動一動、扭一扭,伸展拉筋,才能促進血液循環避免塞車久坐,出遠門反而帶回一身痠痛。四招伸展筋骨第一招:坐正後,雙手高舉並往兩側擺動。第二招:雙手彎曲,往身體兩側做擴背運動。第三招:縮小腹,臀部與腿部用力抬高身體。第四招:閉眼深呼吸再慢慢吐氣。
-
2020-09-30 癌症.乳癌
莫非定律?愈擔心復發 乳癌愈易復發
45歲的陳媽媽幾年前被診斷罹患早期HER2陽性乳癌,術後即使採標準療程輔助治療,仍非常害怕復發,活在不安與焦慮感之中,導致內分泌失調,種種的心理壓力,讓她幾度失控崩潰大哭。難道是莫非定律?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乳房醫學中心主任劉良智說,標準療程結束後兩年內,陳媽媽的復發夢魘果然發生,診間常可看到像陳媽媽這樣的案例,因為活在復發恐懼,睡不好壓力大,反而更容易造成復發風險。早期乳癌五年存活率高達95%,但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曾令民指出,乳癌依據不同類型,可選擇不同的治療方式,其中HER2陽性乳癌,約占台灣整體乳癌人數約2成至2成5,因惡性度較高,癌細胞生長速度較快,擴散和復發的機會比起其他乳癌類型高。研究顯示,HER2陽性早期乳癌、淋巴結陽性病患因癌細胞進入循環系統,即使術後接受化療、單標靶藥物健保標準治療,疾病復發風險偏高,10年疾病復發風險高達3成,現有的藥物無法有效預防癌症腦轉移,且仍有許多副作用。針對HER2陽性乳癌治療指引建議,術後使用抗HER2標靶藥一年,為標準療程,也有雙標靶加化療或抗體化學藥物複合體可為病患治療選擇。然而,在手術後相較使用化療及單標靶輔助治療後,部分屬於高復發的危險族群,卻已經沒有其他的治療方法可以接續使用。曾令民表示,今年8月在「早期HER2陽性乳癌」有新一代小分子藥物通過適應症,加強術後輔助治療,效果更顯著,國外研究證實,可再降低約3成的疾病復發率,即使未來不幸復發,癌細移轉至腦部風險也較低。但尚未納入健保,HER2陰性及淋巴未轉移乳癌患者目前無實證有顯著效果,不建議服用。此外,適應症尚未包含晚期患者。
-
2020-09-30 癌症.乳癌
她45歲確診早期乳癌怕復發喪命 醫師面前失控崩潰大哭
45歲的陳媽媽幾年前被診斷罹患早期HER2陽性乳癌,術後即使採標準療程輔助治療,仍非常害怕復發,活在不安與焦慮感之中,導致內分泌失調,擔心如果有一天疾病再臨失去生命,無法陪伴就讀國中的女兒,種種的心理壓力,讓她幾度失控在醫護人員面前崩潰大哭。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乳房醫學中心主任劉良智是陳媽媽的主治醫師,他說,標準療程結束後兩年內,陳女士的復發夢魘果然又回來了,可怕的癌細胞並沒有放過她;過去診間常可看到像陳媽媽這樣的案例,因為活在復發恐懼,睡不好壓力大,反而更容易造成復發風險。雖早期乳癌五年存活率已高達95%,但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曾令民指出,乳癌依據不同類型,可選擇不同的治療方式,其中HER2陽性乳癌,約占台灣整體乳癌人數約2成至2成5左右,因惡性度較高,癌細胞生長速度較快,擴散和復發的機會相比起其他乳癌類型也較高。據研究顯示,HER2陽性早期乳癌、淋巴結陽性病患因癌細胞進入循環系統,即使術後接受化療、單標靶藥物健保標準治療,疾病復發風險偏高,甚至可能面臨10年疾病復發風險高達3成,現有的藥物無法有效預防癌症腦轉移,且仍有許多副作用是病患無法接受的。針對HER2陽性乳癌治療指引建議,術後使用抗HER2標靶藥一年,為國際公認的標準療程,也有雙標靶加化療或是抗體化學藥物複合體可為病患治療選擇。然而,在手術後相較使用化療及單標靶輔助治療後,部分屬於高復發的危險族群,卻已經沒有其他的治療方法可以接續使用。曾令民表示,今年8月在「早期HER2陽性乳癌」有新一代小分子藥物通過適應症,加強術後輔助治療,輔助治療的效果更顯著,國外研究證實,可再降低約三成的疾病復發率,且因為分子小可突破血腦屏障,即使未來不幸復發,癌細移轉至腦部風險也較低。曾令民說,新一代小分子藥物主要副作用是拉肚子,可透過提前給予易致腹瀉藥物解決,但目前尚未納入健保,一年療程恐就需自費上百萬元,HER2陰性及淋巴未轉移乳癌患者目前無實證有顯著效果,不建議服用,另外目前適應症中尚未包含晚期患者。
-
2020-09-29 科別.消化系統
60歲男子14公分大晚期肝腫瘤 肝動脈化療後幾乎消失
60歲林姓男子平常有喝酒習慣,本身患有C型肝炎,他因右上腹疼痛掛急診,經電腦斷層掃描發現肝臟右葉有顆約14公分的肝腫瘤,不僅侵犯右側肝門靜脈,還有輕度腫瘤破裂情形,診斷確認為晚期肝癌,與醫師討論後,病患決定接受肝動脈化療,完成2次治療後,林姓男子腹痛明顯改善且無副作用,甲型胎兒蛋白從原來51800ng/ml下降至1400ng/ml,14公分大的肝腫瘤縮小到幾乎消失。苗栗市大千綜合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林德福表示,肝癌病人中約有2至3成診斷發現時就已是晚期肝癌,以往晚期肝癌診斷後存活時間可能只有數個月,但根據研究顯示,肝動脈化療3成以上有部分或完全治療的成效,有些晚期肝癌病人接受治療後,存活時間可達數年。他指出,肝動脈化療是從左下鎖骨動脈或股動脈放置暫時性肝動脈導管,對肝腫瘤採用低劑量化療,這對肝臟傷害少且安全性高。病人每1到2個月進行一次治療,每次療程5天,視病人狀況搭配其他治療,如標靶治療,可為晚期肝癌病人獲得完善的治療成效,因治療方式與成效因人而異,治療前可與醫師討論與規畫。林德福表示,據衛生福利部報告指出,肝癌為全國主要癌症死因的第2位,每年肝癌死亡人數高達8000人,B、C型肝炎或肝硬化病人都是肝癌的高風險族群,建議3至6個月要接受腹部超音波追蹤,一旦有肝腫瘤發生時,即可盡早確認及治療。
-
2020-09-29 癌症.抗癌新知
每一種癌症都會骨轉移嗎?發生了怎麼辦?醫師圖文解說
「唉呀!」61歲的趙先生要從沙發起身時腳拐了一下,冷不防跌落到地上,正想要爬起身,卻因為右腳劇烈痛而動彈不得。家人見狀,連忙將趙先生送到急診室。經過系列檢查,醫師向趙先生與家屬說明:「趙先生罹患了攝護腺癌,且因病程屬晚期,癌細胞已經轉移到骨骼內,趙先生會輕易骨折便是骨轉移導致。」面對突如其來的巨大難題,趙先生與家人只感到手足無措、說不出話來。隨著血液循環轉移到骨骼的癌細胞所謂的癌症骨轉移,就是癌細胞隨著血液循環轉移到骨骼裡。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泌尿部主任黃志平醫師說,所有的癌症都可能發生癌症骨轉移,其中,又以攝護腺癌、非小細胞肺癌、乳癌、多發性骨髓瘤這四癌的患者為高風險族群。黃志平主任進一步指出:「骨頭內部其實一直處於變動的狀態——由破骨細胞移去老舊骨質,造骨細胞製造新的骨質。但是,當癌細胞轉移到骨頭後,過度活化的破骨細胞會讓遭侵犯的骨骼變得越來越脆弱,進而引發骨骼疼痛、脊神經壓迫、病理性骨折等骨骼併發症。治療癌症骨轉移的重要骨骼併發症發生後,癌友會因長期的骨骼疼痛,生活品質降低;病程惡化後,還可能發生癱瘓需要臥床,工作將被迫中止;若需要進一步進行骨骼手術,醫療成本也會增加。因此,骨轉移對癌友的衝擊絕對不容小覷,若不及時控制,生活、健康、經濟將全面受到衝擊。 為了降低癌症骨轉移的影響,黃志平主任說,癌友莫名出現持續性定點骨骼疼痛,可千萬別輕忽,應趕緊向醫師反應,並遵照醫囑接受相關檢查,以利及早發現、及時治療。確診骨轉移也無須擔心,今日已可透過皮下注射的單株抗體或靜脈注射的雙磷酸鹽類藥物控制骨轉移,患者僅須規律回診,就能控制骨轉移,延緩骨骼併發症發生。骨轉移日常保養重點除了藥物支持外,日常照護也很重要。黃志平主任提醒,在飲食方面,骨轉移患者營養補充的重點是要攝取足量的鈣質與維生素D,目標是每天鈣質攝取達1000毫克、維生素D達400 IU(國際單位)。黃志平主任也建議,患者們若屬於外食族可以選擇購買容易的牛奶;食用富含維生素D與鈣質的黑木耳,則能一次補充所需營養;假使食慾不佳、食量較少,也可以考慮搭配鈣片或含有維生素D的營養品。在運動方面,很多患者會誤以為,癌症轉移到骨頭時,骨頭較脆弱就不該運動,然而,事實並非如此。黃志平主任叮嚀,發生骨轉移後,還是建議癌友們在醫囑下,進行像是快走、游泳、騎腳踏車等緩和運動,藉此維持體力、心肺功能,以減少未來失能的機會。黃志平主任也提醒,所有的藥物都可能發生副作用,使用骨轉移的藥物,有1%至2%的機率發生顎骨併發症。因此患者在接受骨轉移治療之前,務必要到牙科檢查,先治療牙周病、牙結石、蛀牙等;在治療期間也得好好維護自己的口腔衛生,每天勤刷牙,避免拔牙或植牙等侵入性治療;治療期間若有牙口不適現象出現,應及早告知治療主治醫師。貼心小提醒癌友的存活期越來越長,但想要活得越來越好,就不可忽視癌症骨轉移治療的重要性。黃志平主任鼓勵,癌友治療癌症之於,也應好好與醫師配合,積極面對癌症骨轉移。除了規律使用控制骨轉移的藥物外,也別忘做好日常照顧。癌友與醫師齊心對抗骨轉移,才能獲得更好的療效及生活品質。原文:
-
2020-09-28 科別.新陳代謝
28歲糖尿病男怕不舉才就醫 醫師嘆年輕人不受控
南投縣28歲王姓男子因常感到口渴且頻尿,半夜得起床如廁4、5次,嚴重影響睡眠,還莫名暴瘦8公斤,為此求醫,草屯佑民醫院評估其家人有糖尿病史,經檢確認是糖尿病,治療後雖獲控制,但「糖尿病年輕化」又不受控讓醫師很憂心。佑民指出,飲食精緻化、少運動、遺傳等因素致糖尿病出現年輕化趨勢,根據去年「台灣糖尿病年鑑」顯示,10多年來20至39歲第二型糖尿病發生率從0.13%增至0.16%;該院新陳代謝科醫師黃芳專也說,現在每診就有2、3位低於40歲患者,比5年前增加許多。其中,一名王姓患者年僅28歲,血糖卻逾320mg/dL,糖化血色素也高達13%,確診是糖尿病,起初還不肯相信,覺得他還那麼年輕,怕吃太多藥有副作用或損腎,不願就醫治療,得知併發症恐致性功能衰退,還可能不舉,才轉念接受治療。而對他飲食衛教時發現他一天至少2杯含糖飲料,因此要求他控制飲食,禁喝飲料、少吃甜食和宵夜,經初期施打2周胰島素後,改以口服血糖藥控制後獲得改善;但黃表示,除非症狀輕微,不然糖尿病無法根治,得了就是一輩子跟著你。黃芳專說,罹患糖尿病卻未妥善控制血糖,恐產生視網膜病變、心肌梗塞、性功能障礙、腦中風、腎衰竭等嚴重併發症;若年輕就得糖尿病,併發症也會較早發生,根據美國糖尿病協會統計,3至10年後的發病機率竟高達46%至98%以上。此外,年輕型糖尿病患者常因忙於工作、外食等因素無法定時定量及挑選適合食物,飲食控制不佳、少運動,又覺得自己年輕,糖尿病沒什麼,吃吃藥就好,缺乏病識感,而未能規則就醫,黃坦言,年輕患者比中老年人還難控制。佑民醫院則呼籲年輕人應正視糖尿病危機,若有口渴、易餓、頻尿及體重減輕就該注意,體重過重(BMI≧24 kg/m2)、腰圍過粗(男性>90cm,女性>80cm)、有黑色棘皮症者(皮膚皺褶處有黑色素沉澱)、家族有糖尿病史、本身有高血壓等建議進行糖尿病篩檢,及早發現才能及早治療。
-
2020-09-28 新聞.用藥停看聽
吃柚子不能吃藥隔餐吃就好?醫師:跟你想的不一樣
中秋節吃柚子,但柚子與很多藥物都會產生交互作用,血中濃度變高,進一步增加不良副作用的產生,有些人以為隔餐吃或間隔吃就沒問題,但醫師表示,其作用可能長達數小時到2、3天,不是隔餐吃就行,有服用相關藥物,柚子最好還是淺嘗即可。台南市立安南醫院副院長也是腸胃科醫師許秉毅表示,曾遇到過一位75歲的老先生,中秋假期時,在家裡解黑便昏倒,被家人送到急診。後來發現老翁是胃潰瘍出血,而且血液難以凝固,才造成大出血血便。老翁平日有心房顫動心律不整,長期服用抗凝血劑,預防血栓形成,原本「凝血所需時間」控制在正常人的2倍左右;來急診時,「凝血所需時間」竟然達到正常人的5倍,經查原來是吃了太多柚子,引起兩者交互作用。許秉毅表示,柚子裡含有「喃香豆素(furanocoumarin)」,會抑制肝臟中的代謝酵素CYP450 3A4,可能導致許多藥物的血中濃度升高,增加藥物副作用的產生,而且很多人以為「只要不要在一起吃即可」,或是「隔餐吃即可」,但事實上其作用可長達數小時甚至兩三天,即使間隔服藥也無法完全避免其交互作用。他表示,以下七大類的藥物易與柚子產生交互作用,在服用的人,柚子只能淺嘗,切勿吃多:1. 抗凝血藥物 (如Warfarin (Cofarin ®,可化凝)、Rivaroxaban (Xarelto®,拜瑞妥) 、Dabigatran (Pradaxa®,普栓達) ): 增加出血風險。2. 降血脂藥物 (如Atorvastatin (Lipitor®,立普妥)、 Rosuvastatin (Crestor®,冠脂妥) 、Simvastatin (Vytorin®,維妥力)) : 可能增加肌肉痛、深色尿、肝毒性的風險。3. 降血壓藥(如Nifedipine (Adalat OROS®,冠達悅歐 樂) 、Amlodipine (Norvasc®,脈優) : 導致血壓過低,週邊水腫,心跳加快。4. 心律不整藥物 (如Amiodarone (Cordarone®,臟得樂)、Dronedarone (Multaq®,脈泰克)) : 導致心臟毒性。5. 鎮靜安眠藥物 ( 如Diazepam (Dupin®,樂平;煩靜) 、Trazodone (Mesyrel®,美舒鬱) 、Quetiapine (Seroquel®,思樂康)) : 容易發生暈眩、嗜睡。6. 抗癲癇藥物 (如Carbamazepine (Tegretol®,癲通)) : 增加藥物過敏的風險。7. 免疫抑制劑 (如 Cyclosporin (Sandimmun Neoral ® ,新體睦)、 Tacrolimus (Prograf®,普樂可復)):增加噁心、頭 痛、麻痺、抽筋、腎毒性等不良反應。
-
2020-09-27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疫苗不選中國製/全球9支新冠疫苗 我國剩1支能選
衛福部長陳時中前天稱不買陸製新冠肺炎疫苗,外界擔憂選擇變少,目前國際共九支新冠疫苗進入第三期臨床試驗,其中四支為中國大陸、一支為俄國,另外四支為歐美製,但是三支屬超高科技疫苗,需在零下八十度環境中超低溫運送,台灣現階段並無運送能力,換句話說,我國只能夠鎖定一支疫苗,難度相當高。對於我國嚴正拒陸製疫苗,是否造成台灣無疫苗可用,前衛生署長楊志良悲觀地說,「到最後恐怕完全沒有疫苗可拿。」楊志良指出,陸製新冠肺炎疫苗為減毒疫苗,雖風險及副作用較大,但仍是世界衛生組織認定目前少數發展較快、值得期待的可用疫苗。目前歐美新冠肺炎疫苗研發遇上瓶頸,陳時中根本不應主動喊出不買中國製疫苗,先把話講死。兩岸局勢緊張,未來即使台灣卑躬屈膝請求中國大陸販售疫苗,對方也不一定會賣。前疾管局局長蘇益仁認為,即使排除萬難取得疫苗,但到貨時間若晚於明年二月,影響防疫,指揮中心不可以「貨源」模糊焦點,一直將取貨時間當作祕密,「大家頭腦要非常清醒。」蘇益仁說,COVAX平台對外稱「明年年底」供應疫苗,但今年底至明年二月為防疫最關鍵階段,能否在此之前取得疫苗,任誰都沒有把握。目前有三支進入三期試驗的歐美疫苗屬於mRNA疫苗,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該疫苗若成功研發,將成為有史以來第一款mRNA疫苗,進入COVAX採購系統後,台灣確實將面臨疫苗運送困境,光在海關報驗時,在保存上就是一大難題。目前常規疫苗、流感疫苗的溫度保存皆在攝氏二到八度,指揮中心近期已與工研院商討,是否能夠克服技術,自行建置,莊人祥表示,正積極尋求解決方案,技術上應該沒有太大的難度。已有業者在網路爆料,自稱最近被找去食藥署開會,因疫苗需極低溫儲存,但台灣目前尚無專業能力建造零下六十度至八十度醫療冷凍倉庫,為此緊急探詢南部某儲存深海魚類的冷凍倉庫是否能緊急徵收,作為疫苗存放場所。該業者表示,就算初步能解決疫苗存放的問題,運送是另外一個大難題,因為台灣並沒有冷鏈物流車能提供如此超低溫的冷凍運輸服務。對此莊人祥表示,不曾聽聞此事。
-
2020-09-27 新聞.用藥停看聽
鎮靜安眠藥釀成癮、死傷 醫籲推廣非藥物治療
據統計,全台約426萬人服用鎮靜安眠藥,其中6成用藥超過一年。醫師提醒,長期用藥恐成癮,或因注意力不集中、反應變慢釀死傷,但失眠不是非吃藥不可,呼籲建立非藥物治療流程。國衛院論壇今天舉辦「台灣鎮靜安眠藥不當使用之防治策略」專家會議,盼進一步向衛福部提出建議。台灣自殺防治學會理事長、精神科醫師李明濱表示,自殺防治學會7月間針對全台2000名15歲以上民眾進行電訪,發現多達23%民眾過去一週因睡不好感到困擾,推估460萬人可能有睡眠障礙。李明濱說,造成睡眠障礙的原因很多,可能是壓力太大、生活作息、用藥因素或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精神疾病等問題所致,服用鎮靜安眠藥並非唯一解方,卻是最常使用的處方。他表示,台灣的鎮靜藥物取得容易,除了精神科醫師可開,家醫、心血管、耳鼻喉科等其他科別醫師也開立大量處方箋,加上健保鼓勵開慢性病連續處方箋,不少病人可能一拿就是3個月的藥量。根據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統計,國內鎮靜安眠藥用量10年來持續攀升,全台用藥人口超過426.7萬人,年吞藥近9.2億顆,且高達6成持續用藥超過一年,長期影響未知。李明濱指出,對多數患者而言,鎮靜安眠藥只是輔助工具,讓患者在治療初期可以靠藥物輔助睡眠,不需長期用藥,但因醫師開立處方時可能提醒不夠,或開立的藥物太多,長期用藥不僅會增加成癮風險,也可能導致注意力不集中、反應變慢,導致意外骨折、致死等副作用。李明濱說,正因台灣開立這類管制類藥品不如國外嚴謹,很多患者透過在不同醫療院所看診或透過私下管道自費購買,取得大量鎮靜安眠藥,全台每年自殺通報案件當中,約有30%至40%的案件是吞下大量鎮靜安眠藥所致。李明濱表示,台灣應建立符合國情的鎮靜安眠藥處方指引,同時研議跨科失眠治療策略指引,當患者因失眠到醫療院所就醫時,應由「第一個醫師」負責把關安眠藥處置流程,更重要的是強化醫病溝通,建立非藥物治療流程,降低藥物用量。
-
2020-09-27 新聞.用藥停看聽
中藥、西藥可以同時服用嗎?6個重點你必須注意
國人喜歡進補養生,不管是坊間輕藥膳料理(四物雞、當歸鴨…等)或是到藥房抓中藥材煎煮補身,甚至服用科學中藥行為,比比皆是。炎黃子孫對於中藥使用往往承襲著「醫食同源」概念,依照不同時節使用不同調理方式(食補)。而衛生主管機關也將兩百多種中藥認定為可供食品使用,如:菊花、蓮子、白木耳、龍眼肉、枸杞、山藥、薄荷、山楂、絞股藍(七葉膽)等。中藥是藥物,許多人認為中藥比較少副作用或是沒有副作用,但是只要是藥物,就會有它的適應症、使用劑量方法、副作用等,當然也會跟其他藥物產生交互作用。在藥物服用上,不管是中藥或是西藥都必須注意到下列幾個重點:1.要初步知道自己狀況,看病時詳述給予專業評估:不管是中、西醫,看病時最好能講清楚自己現在及過去身體狀況,曾服用哪些食物、藥物。如有處方箋更好。尤其許多癌症患者難於啟齒,因其本身經歷放療、化療過程,會讓體質有所改變,更是要特別注意。2.使用溫開水配服:不管是中、西藥,使用溫開水吞服是最好的方式。若是科學中藥則是可以與溫開水混合後飲入,避免粉末在食道中沾黏或嗆到。3.隨時保留中、西藥處方箋,看診時可提供給中醫及西醫參考。4.有病必須找專業合格醫療,避免選擇成分不明或是藥效不明確偏方。5.如有長期服用中、西藥物,出現不適症狀或是不明反應如皮膚瘀青或頭暈頭痛、心律不整、血壓驟升等不適情形,立即停藥就醫。6.建議簽署雲端藥歷同意書,讓醫療人員可查詢資料利於判斷給藥。中藥可以同時併西藥服用嗎?我們嘗試用生理學跟藥物動力學觀點來解釋是否可以共同服用。當食物由胃排入十二指腸的過程,讓胃部呈現空乏情況則稱為「胃排空」。其實當食物入胃後5分鐘就開始有部分食物開始進入十二指腸。不同食物的排空速度是不相同的,這和食物的物理性狀和化學組成有關。一般說來,稀狀流體食物相較於濃稠的或固體食物排空快;而切碎的、顆粒小的食物要比大塊的食物排空快。胃部排空的時間約為60~90分鐘,為避免中、西藥物直接在胃部相碰就發生反應,一般建議中、西藥物服務應間隔2小時。 西藥為單一主成分或是複方成分所構成,但單一味中藥其成分可能達20-30種之多。這些中西藥成分在體內會經歷經吸收、分布、代謝和排泄而過程。所以有可能直接碰面不起反應,但在體內發生。《衛生福利部中醫藥年報》鮑力恆教授研究「臨床常用科學中藥與西藥交互作用之評估」文中顯示:甘露飲、辛夷清肺湯、龍膽瀉肝湯、蒼耳散,與半夏瀉心湯等五種方劑,可顯著的抑制 CYP3A 酵素(負責藥物排除酵素)活性,抑制率可達 67%~93%之間,確實具有可引起在臨床中西藥交互作用的可能性。李佩端教授亦研究發表:大鼠於口服MTX(Methotrexate),依其3小時後併服大黃、黃芩、三黃瀉心湯及葛根芩連湯時,皆出現MTX於體內的平均滯留時間延長,甚至有大鼠死亡之案例,顯示於口服MTX後3小時服用此些中藥,仍對MTX的動力學及毒性有明顯影響。幸運的是大多數中、西藥服用所發生副作用比例及強度並不太嚴重。醫師及藥師對於中、西藥物服用特別都有注意用藥安全性,對中、西藥物交互作用之觀察及探討更是謹慎嚴謹,調劑上更是小心翼翼。所以用藥前,請先諮詢合格之醫藥專業,如此才能避免中、西藥交互作用發生。文章提供/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
-
2020-09-2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藍委:蔡政府因政治因素放棄陸製疫苗 剩下的何時買到?
衛福部長陳時中昨天表示已和COVAX簽約,預計10月初付訂金;國民黨立委鄭麗文說,疫苗關係到全體國民,蔡政府卻因政治因素,其中4支為中國大陸製,所以直接放棄一半的疫苗,那其他5支疫苗是否能買到,什麼時候買到又能買到多少,「陳時中到底什麼時候給國人答案?」鄭麗文說,COVAX的採購合約分2種,一種是承諾採購,由COVAX分配數量和疫苗,一種是選擇性採購,較能選擇疫苗;台灣採取的是選擇性採購模式,但跟這些國際大廠交涉訂金、數量、交貨期程需要「談判協商」,而蔡政府的談判技巧,從過往的例子看來,令人堪憂。鄭麗文說,國際受測的疫苗中,9月初英國阿斯特捷利康製藥公司與牛津大學共同開發的新冠疫苗,曾經因為一名受試者出現嚴重副作用而暫停測試,9月中,美製藥大廠輝瑞(Pfizer)也坦承臨床試驗過程中,受試者出現輕度至中度的副作用。台灣則因為確診者少,能從患者檢體分離出的新冠病毒株不多,不利後續研究或製作疫苗,國產疫苗研發進度趕不上國際速度。鄭麗文說,目前新冠肺炎疫苗僅9支進入第三期臨床試驗,有效性及安全性仍未確定,依照進度,預計最快歐美今年12月到明年1月就能全面施打,第二波施打時間應是明年3到4月,第三波則是明年6月後。鄭麗文說,重點是台灣何時能取得疫苗並開始施打,她擔憂會不會等到疫情都過了,才花大錢取得不太需要的疫苗,蔡政府因為政治因素放棄4支中國製的疫苗,陳時中是依據什麼數據或是專家的專業判斷來選擇疫苗的好壞?放棄4支是不是可能會提高買不到疫苗的風險,她也質疑承諾採購和選擇性採購買到疫苗的機率是否不同,疫苗價格會不會也不一樣。
-
2020-09-26 新聞.用藥停看聽
台灣長者愛吃藥 五招減少多重用藥
「醫生,我媽媽到台北後怎麼這麼多毛病,藥袋好多種藥,都吃到不曉得怎麼吃了。」這常常是年長患者家屬的心聲,要看很多科又要吃很多藥。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醫師黃仲禹表示,患者若使用五種以上藥物、且長期超過三個月以上,就是多重用藥,除會讓藥物和食物間的交互作用風險增加外,也容易出現跌倒、產生副作用,住院率、死亡率也提升。他呼籲五招減少用藥,包括年長患者應控制慢性疾病,可參考非藥物療法,並盡量在固定醫療院所醫師看診,無論新轉換藥物,或症狀解除時,都要跟原醫師討論,以便評估用藥。黃仲禹說,一般來說看病拿到的藥物,依目前醫學上定義,開立五種以上處方藥算是多重用藥,慢性處方箋長期三個月以上都用同一藥物也算。不過在計算上,要排除較沒有影響性藥物,包含外用藥膏、眼睛乾澀時的眼藥水、皮膚癢藥膏等。但像胰島素、皮下注射、肺部病人的氣喘噴劑,則仍會被計算起來。多重用藥在台灣的情形有多嚴重,據研究統計,65歲以上的高齡者看診後平均用藥約在4.6種,其中有四成患者有多重用藥的情形,尤其在失能、慢性病等患者上更是普遍。他說,患者多重用藥的不良影響,除會增加藥費支出外,另外一個問題是潛在藥物交互作用風險會增加。也有研究指出,隨著年齡增加,潛在藥物交互作用也會隨著增加。另外,健保統計也顯示用藥越多,15%患者會產生藥物副作用,其不良癒後、住院與跌倒風險都增加,死亡率也越高;若使用十種以上藥物者,死亡風險更比五種用藥者多一倍。不過黃仲禹也說,有時多重用藥也跟「心理因素」有關。他曾收治一名年約80歲的阿嬤,家人帶來時說有三高且拿了七、八種藥物,但測量其血壓、血糖都達標,但阿嬤仍常說頭暈、想睡。家人說阿嬤本身對自己很嚴格,控制飲食、生活簡單,仍不斷就醫,回診後發現阿嬤甚至有低血糖情形。經深入詢問後發現,阿嬤原長年住鄉下,被兒女接到都市後適應不良、加上沒朋友可聊天,導致心情低落、用藥斷續;他與家人深談建議阿嬤回鄉、並開給穩定情緒藥物,減掉部分三高藥後,阿嬤三個月後回診神清氣爽、用藥也只剩三種,情緒也更穩定了。要減少長者多重用藥,黃仲禹說有五招,第一是想辦法控制慢性疾病,如生活習慣、飲食改變讓慢性疾病獲得控制;第二是當症狀產生時,試著使用非藥物療法,如身體痠痛時貼藥膏或採電療;第三是去固定醫療院所、固定醫師看診,避免多位醫師開立相同重複或類似藥物,避免多重用藥;第四為患者有副作用時,記得回到原來開藥醫師處,去評估新轉換的藥物,減少改變藥物的副作用。最後,當症狀解除時,患者要跟原先醫師討論是否還要使用此藥物。因對於老人家來說,有時對藥物的依賴不一定是疾病的因素,可能是認知功能與心理上的依賴,也應檢查是否有心理上的疾病,以便評估用藥。
-
2020-09-25 科別.精神.身心
思覺失調患者回歸社會 最大阻礙在污名化
台灣每一百人便有一位思覺失調症患者,好發年齡為15到30歲。許多民眾常誤以為思覺失調症患者只會出現聽幻覺、被害妄想,皆有攻擊性行為。彰化基督教醫院精神醫學部主任邱南英表示,隨著藥物發展,思覺失調症患者經過治療,約有六成可以回復原本的樣子,也能繼續勝任老師、警察等工作,但社會對疾病的汙名化,讓患者不敢回歸社會。邱南英說,思覺失調症是慢性精神疾病,民眾對此疾病熟知的症狀多為正性症狀,包括出現聽幻覺、被害妄想,進而產生攻擊行為,但除了正性症狀外,還有社會退縮、面無表情、沒有動機等負性症狀;判斷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的認知症狀;憂鬱、焦慮等情緒症狀;以及出現胡言亂語和混亂怪異行為的解組症狀。花蓮慈濟醫院成癮精神科主任陳紹祖表示,過去治療思覺失調症,主要是多巴胺拮抗劑,針對正性症狀將聽幻覺的症狀壓下來,但容易產生負性症狀以及錐體外路徑症候群的副作用,患者容易精神呆滯、思考反應變慢、動作遲緩。陳紹祖說,許多患者急性期過後,情緒上仍飽受折磨,有些則因為藥物影響造成思考和動作變慢,面對人群有明顯壓力,而不敢重返學業和工作。現在則出現第二代的口服及長效針劑,以及最新的血清素與多巴胺調節劑,不只處理正性症狀,也避免加重負性症狀和影響認知功能,讓患者脫離急性期後,約有六成能回復原來樣子,回歸社會。但思覺失調症患者回歸社會最大的困境更在於社會的污名化,甚至有些患者也擔心自己是不是有一天也會在無意識下傷害他人。邱南英說,事實上自己診治過不少警察、老師,治療後病況都十分穩定,但不敢讓人知道病情,擔心只要一曝光就丟掉工作。邱南英表示,思覺失調症成因複雜,並非單一因素造成,包括遺傳、心理狀態、環境壓力等都可能影響,因此不僅是規律吃藥控制,也要搭配職能治療、心理治療、娛樂治療等非藥物治療,讓患者進入穩定治療的階段,甚至有三成患者治療後完全不再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