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17 新聞.杏林.診間
搜尋
出國
共找到
1202
筆 文章
-
-
2021-09-1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影/第8輪AZ今台中現搶打潮 診所醫:1瓶打12人無殘劑
防Delta變異株,公費疫苗第8期AZ疫苗今天開打,台中市衛生局統計,首日上午,長者到快打站打第二劑打率69%,由於本期採雙軌制,約3成上平台預約到診所接種,打氣爆棚;基層診所醫師反映,年輕人搶打AZ疫苗,由於供應量不足,一瓶要打到12人,到打率百分百,「幾乎無殘劑」。台中市衛生局統計,第7期AZ疫苗「全部打光光」,今天開打的第8期中央配撥AZ疫苗13.49萬劑,因符合資格16.7016萬人,經市府爭取,中央預計9月18將增配2萬劑,由於供應量不足,市府啟動應變機制。台中市衛生局長曾梓展說,第7輪AZ疫苗自9月3日至12日開打,中央給台中17.6萬劑,實際打19.9萬劑,因為一瓶10人打,可打到11人到12,使用率逾100%,所以第七輪「打光光」,過去都是95成左右。衛生局說明,考量第八期加上中央增配2萬劑仍供應量不足,且中央宣布每瓶AZ接種由10人改為11人,對此,市府已啟動應變機制,為符合開瓶人數以樽節疫苗,請各院所協助調整預約民眾時段,並經預約民眾同意,安排於本期時段內合併人數接種,全力保障民眾權益。台中7.1018萬名長者今起3天造冊到46處快打站2.0接種第二劑,今天接種踴躍,不到上午8時就報到,其中位於大肚運動公園太極拳訓練場的大肚區快打站2.0還有高爾夫球車「專車」接送,搭乘長者認為「好像在度假」、「偽出國」,獲好評。衛生局供算,快打站今天上午造冊數1.649萬人,至中午共有1.1384人萬人接種,到打率為69%。8輪採雙軌制,開放已意願登記18歲至22歲打第一劑,以及接種第一劑滿10周者打第二劑,台中市有9.6326萬人上唐鳳平台預約,今起到23日在合約院所接種。另有7.1018萬名長者今起3天到全市46處快打站2.0接種第二劑。
-
2021-09-1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怎麼預約、當天有事怎辦?指揮中心公布民眾疫苗接種10大QA
我國疫苗接種涵蓋率達48.79%,劑次人口比為每百人53.32劑。由於民眾常進線詢問疫苗接種相關問題,包括已完成意願登記如何增選疫苗種類等,指揮中心今天也整理疫苗接種的10大QA為民眾解惑。Q1.已完成意願登記,如何增選疫苗種類或是修改連絡電話?A:平台開放意願登記期間均可修改手機碼、希望接種行政區及疫苗種類。Q2.已成功預約疫苗接種,但當天因故無法前往,怎麼辦?A:預約當日無法前往,請指揮中心公告符合資格時,再至系統重新預約,如接種日因故無法前往接種,請先致電原預約之院所回報狀況。Q3.我有出國需求,如何接種COVID-19疫苗?A:(1)若有因公出國/緊急需求欲接種「第一劑」者,目前仍以預約平台登記為主。(2)若有因公出國/緊急需求欲接種「第二劑」者,可攜帶相關證明文件,例如已付款紀錄之機票與出國日程及留學入學證明或公司外派出國等,至合約醫療院所由院所評估是否可列冊接種。Q4.第二劑COVID-19疫苗接種日期將近,我該預約施打?A:(1)若於疫苗預約平台登記,系統會按疫苗分配情形、民眾第一劑施打疫苗廠牌,提供符合預約資格者進行預約,所有資料皆會完整保存。(2)若透過單位造冊接種第一劑疫苗,建議先與原造冊單位或接院所確認第二劑事宜;同時可平台意願登記,符合預約資格或收到簡訊提醒者,再進行預約。Q5.我已完成意願登記,為什麼至今仍未收到預約接種簡訊?A:平台會依疫苗分配情形、民眾登記意,圈選符合約資格民眾符合該期預約資格,即可進行預約。Q6.已收到簡訊要進行預約,但台上各院所都顯示額滿,該怎麼辦?A:因預約接種民眾踴躍,各地方政府將適時調配疫苗配送量,建議可找其他場次或於預約期內隨時留意平台相關接種資訊。Q7.接種COVID-19疫苗後,出現不適症狀,該如何處理?A:接種後可能發生接種部位疼痛、紅、燒、頭痛或肌肉痠痛,通常輕微症狀於數天內消失。可多喝水、休息,或由醫師評估服用止痛或退燒藥,若持續發燒或有其他不適,可就醫告知醫師症狀、發生間與接種時間。Q8.近期經醫師評估為第九類高風險疾病患者,如何更改健保卡註記?A:高風險慢性病主診斷碼係依就醫日為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7月4日時就醫的主述,經醫師診斷評估上傳的資料;健保署再透過資料庫圈選符合資格民眾,因此無法更改接對象會視疫苗到貨狀況陸續開放。Q9.從國外入境台灣,是否可於自宅進行居家檢疫?A:不可以。自2021年6月27日起,「重點高風險國家」入境人員一律入住集中檢疫所;「非重點高風險國家」入境者應入住防疫旅宿或自費入住集中檢疫所。Q10.自主健康管理期間可否就醫、上班或搭乘大眾交通工具?A:如沒有出現任何症狀,可正常生活,但應量避出入公共場所,延後非急迫之醫療或檢查,外出應嚴格遵守全程佩戴醫用口罩。提醒自主健康管理期間禁止聚餐、聚會或參加大型活動。
-
2021-09-15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 人生下來都是殘缺的一半,直到找到另一半才算完整!
【編者按】最近我們發現要提高老人醫療的照顧品質,不只醫療團隊需要提供更多的資訊給社會大眾,我們更需要讓醫療團隊有機會了解老人族群身心方面的需求,因此我們陸續以「快樂幸福的老人」為主題,透過他們的筆,讓大家瞭解這些老人的生活以及他們如何追求快樂。這星期我們邀請到三位老人回顧他們幸福的婚姻:一對雙雙已過九十高齡的夫妻與大家分享他們如何在疫情壓境人人自危之際,共同維持身心健康愉快;一對八十幾歲的先生與接近八十的夫人回憶過去的戀愛、結婚,而今仍沉醉於愛情洋溢的甜蜜享受;另一對年齡相仿的夫妻回顧兩人大學時代透過基督教團契活動而認識、戀愛、結婚,分享他們的心得是宗教信仰使他們生活更充實,同時病痛的考驗使他們領悟到夫妻之間互相照護支持更是幸福的泉源。有言「人生下來都是殘缺的一半,直到找到另一半才算是完整」。我何其幸運找到的是比較好的那一半。我與內人是在私人的小班制美語補習班認識的,當年我們在「來來來,來台大;去去去,去美國」的校園風氣下為著留美去補習英文,她剛好坐在我的鄰座。她是典型的「白富美」,我雖然「不矮、不窮、不醜」,但離開「高富帥」有一大段距離。所謂近水樓臺先得月,上天不負苦心人,就憑著一股愚誠贏得了她的芳心。我們的英文老師眼看這兩個學生上課心不在焉,私下跑去找她父親說:「你不是要你的女兒都嫁給醫生嗎?你的寶貝么女,好像跟學物理的,不是學醫的在來電喔!」她父親是在大稻埕人人皆知的小兒科名醫,他希望他的下一代都是學醫也是人之常情。我的父母親是在日本神戶相識相戀,返台後徵得父母同意而結婚的,在大稻埕也是一對有名的恩愛夫妻。就憑著父母的盛譽,讓她父親認為來自美滿家庭的孩子,應該懂得如何給他女兒幸福,雖然不是學醫的,他樂意讓一切順其自然發展,而讓他的女兒繼續心不在焉地補習英文。我拿到的全額獎學金相當優厚,但有嚴格的報到期限,因為急著出國,我們從第一次單獨的約會到訂婚僅僅花了四個月。我們的女兒說不可思議,我告訴她當年我很清楚我在做什麼,是妳媽媽很勇敢。讓女兒更無法了解的是一年後我們在美國結婚,雙方家長在台北國賓飯店舉行盛大的婚宴竟然沒有新郎新娘出席,只按當時的慣例在各大報刊登我們在美國結婚的啟事。當年帶著簡單行李,手拿一個近一公尺的長筒內放健康證明的肺部X光照片,從台北松山機場趕到遙遠的美國,換了四、五次飛機,足足花了三天兩夜才抵達學校完成報到手續。其中艱辛不是現代的兒女所能了解的。婚後五十年我們在當年雙方家長為我們舉行婚宴的同一個地點—台北國賓飯店—舉行金婚紀念宴會,邀請百餘親朋好友。我們在請帖上特別註明婉謝任何形式的賀禮,但是我們還是收到了許多盛情難卻的禮物,因為禮物上都已刻上我們的名字。讓我們更感動的是百餘賓客全員準時到齊無一缺席。宴會由我們的長子擔任司儀,他有多次主持大型國際會議的經驗。宴會前我問他:「當司儀最重要的是什麼?」他說:「控制時間!」。我說:「錯了!最重要的是要讓你媽媽高興!」 。他果真不負所望,主持整個宴會過程非常順暢,歡欣的氣氛在司儀的幽默引導下,由身為主角的我們身上擴展,突發的笑聲、不斷的掌聲,令全場賓主盡歡,充分達成任務,讓他媽媽非常開心。我們有二男一女,會中我很慎重地感謝內人將兒女都培育得跟她一模一樣地活潑、健康、開朗、勤奮、善良。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我們攜手共同面對諸多喜怒哀樂已渡過了七老八十而步入八老九十了,所幸尚能興之所至相伴到處遊覽。我每次看到悲情故事的電影,或聽到纏綿悱惻的戀曲,對自己選對了另一半深感無比的幸福。 結婚不是愛情的墳墓,是相依為命的歸宿。
-
2021-09-1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獨/冠狀病毒之父:台灣應檢討下一步該怎麼走
有「冠狀病毒之父」美譽、中研院院士賴明詔最近從美國返台,目前與妻子在防疫旅館一起居家檢疫中,首度被隔離讓他感觸很多,覺得台灣面對疫情付出了很多成本,在目前疫苗覆蓋率逐漸增加之際,他認為台灣下一步應該思考何時與如何解封,不可能完全沒有病例,應考慮與病毒共存。Delta變種病毒在全球造成新一波的疫情高峰,台灣更是談Delta色變、嚴陣以待,賴明詔在受訪時表示,新冠肺炎病毒目前仍在變異中,但依照自然演化的方向,大約再1到2年,其毒性就會減弱,不會愈來愈強,加上全球在疫苗與新藥不斷上市,至少再1年應該就可以控制疫情,恢復正常的生活,但未來口罩應該會成為台灣人生活的一部分,很難回到過去不戴口罩的日子。賴明詔是全球最早研究冠狀病毒的學者之一,台灣在2003年面對SARS疫情時,他選擇自美返台,對當時疫情的控制貢獻良多,之後曾擔任成大校長。他表示,在疫情之後就沒有出國,最近因事前往美國1個月,返台後與妻子一起在防疫旅館中隔離,預計還要再隔離一周。他也在臉書上透露自己被隔離的心情,「沒有被隔離過很難想像這種失去自由的感覺」,加上旅館裡設備不足,讓他很多事都不能做,還好有妻子相伴,要不然日子更難過,只能當成是生命中一段難得休息的日子。隔離也讓他思考許多,他表示,贊同謹慎的隔離政策,但最終社會還是會付出太高的成本,應在疫情趨緩後,逐漸檢討對病毒的態度及思維。他表示,丹麥兩劑的疫苗覆蓋率達到8成,宣布不再有任何的防疫政策,台灣可以大家一起討論到底覆蓋率要達到多少才能解封,他個人是抱著比較悲觀的態度,認為疫情很難控制到完全沒有病例,不過可以考慮如何與病毒和平共存,「不可能永遠國境封鎖」。像是流感疫情每年都有許多人死亡,但各國並沒有因為流感而封鎖。他並表示,大家認為病毒帶給人類浩劫,但換個角度想,也是有貢獻的,SARS與新冠肺炎病毒給人類最大的貢獻就是口罩,連帶著許多因為病毒而散播的疾病也都因此獲得控制,像是流感、腸病毒等,讓民眾養成一種好的衛生習慣,雖然歐美仍有不少人不能接受戴口罩,但其實是一種不錯的防疫措施,未來台灣人可能要長期與口罩相伴生活。
-
2021-09-0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BNT疫苗將開打 從美加接種數據預測青少年心肌炎發生率
國高中校園將開打BNT疫苗,台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根據美、加青少年接種mRNA疫苗不良反應通報資料,推估台灣125萬名青少年接種疫苗後,心肌炎人數應低於30人。可防感染 利大於弊 據臨床試驗顯示,青少年接種BNT疫苗後,抗體濃度高,可有效預防感染及住院死亡風險,利大於弊。台大醫院小兒部感染科主治醫師呂俊毅表示,絕大多數心肌炎都能治療好,接種前維持作息飲食正常,體力狀況好,就算遇到心肌炎也會比較有本錢康復。台大公衛校友、醫師廖思涵指出,美國890萬名青少年接種BNT疫苗後,共有9246人通報不良反應,其中8382人是非嚴重不良反應,常見頭暈、昏厥、噁心、頭痛、發燒症狀;有863人發生嚴重不良反應,前三名為胸痛、肌鈣蛋白增加、心肌炎。出現不良反應個案,71%都是男性,53%為12至15歲,心肌炎發生率為百萬分之44.7;死亡個案有14名,男性占64%,16至17歲占71%,目前未證實與疫苗相關。心肌炎治療 預後不錯加拿大安大略省接種1871劑mRNA疫苗資料顯示,第一劑BNT在12到17歲發生心肌炎或心包膜炎的機率高於莫德納(BNT百萬分之30.4、莫德納為0),但打第二劑時相反,BNT機率較低(BNT百萬分之62.1、莫德納百萬分之262.2),加拿大衛生部建議,12歲以上可持續施打並加強監測。依美國經驗,廖思涵推估,台灣125萬名青少年接種BNT後心肌炎發生人數可能有28人,小於30人。若依加拿大發生率推估,則可能有10名男性、1名女性發生心肌炎。症狀:呼吸困難、胸痛廖思涵表示,若發生心肌炎只要能持續監測治療,預後都不錯,加上可有效減少染疫重症住院死亡風險,仍屬利大於弊。呂俊毅表示,要過正常生活、有需要出國,打疫苗還是免不了,現在社區疫情又蠢蠢欲動,社會大眾不可能永遠隔離或不上學、不出門,很可能終究還是要打疫苗。廖思涵說,多種病毒感染或細菌感染、毒素、藥物過敏、自體免疫等疾病都可能引起心肌炎,主要症狀呼吸困難72%、胸悶或胸痛32%、心律不整或心悸18%,其他症狀則包括疲勞、食欲低下、噁心、嘔吐、腹瀉、肌肉痠痛。飲食要正常 維持體力呂俊毅表示,目前沒有可以事先預測是否發生心肌炎的指標,只能給予接種疫苗前的一般性建議,例如作息飲食要正常,維持好體力。接種後不良反應通常發生在兩三天內,只有極少數會超過一周,如果感覺胸痛或胸悶,要盡早就醫。
-
2021-09-05 新聞.元氣新聞
疫情下15歲以上「45%壓力大」 陳時中:更需溫暖社會
每年9月10日為「世界自殺防治日」,今年以「Creating Hope Through Action」為主題,強調實際行動與正向樂觀的重要性。調查顯示,15歲以上有45%民眾在過去一個月以來感到壓力,衛福部長陳時中今出席「2021世界自殺防治日」記者會,他說,疫情下更需要溫暖的社會,而自殺的確是疫情間很擔憂的議題,但現在看起來是穩住了。衛福部舉辦、台灣自殺防治學會承辦「2021世界自殺防治日」記者會,報告國人近年成立全國自殺防治中心,相關心衛、防治自殺成效。台灣自殺防治學會理事長李明濱今天在記者會指出,台灣自2005年成立全國自殺防治中心以來,正邁入第16個年頭,在政府與民間合作之下,台灣的自殺死亡率自2006年總計4406人,每10萬人口19.3人最高峰,並逐年下降。另外,自殺自2010年起,退出國人十大死因持續至今,更在去年自殺死亡人數下降至3656人降幅為17.0%,顯示自殺防治工作是能夠「預防」的。李明濱說,《自殺防治法》施行細則發布施行後,根據2020年自殺企圖通報資料統計結果發現,全國自殺通報總計4萬432人次,與前一年相比增幅為14.5%,各年齡層通報人次皆上升,顯示中央與民間積極推動自殺通報作業的成果。學會統計顯示,與2019年相比,2020年0至14歲兒童及青少年族群自殺死亡人數增加11人,增幅達110.0%、75歲以上老年族群增加29人,增幅6.2%,其他年齡層則下降;需要注意的是,在兒童及青少年族群14歲以下,及15至24歲的自殺企圖者中,除了情感問題與精神疾病問題外,校園問題也是主要自殺原因。另外,疫情之下心理壓力仍不容小覷,調查結果顯示,年滿15歲以上民眾約有45.4%,認為自己過去一個月以來因疫情關係至少感到一項壓力,其中占率較高前兩項分別為,工作、經濟壓力30.8%,及日常生活壓力29.8%, 且因疫情關係感到壓力的民眾,同時亦承受著情緒困擾的問題。陳時中則在致詞時指出,防疫期間自殺防治要做得好,一定要有溫暖的社會。不過,防疫政策所致,人跟人之間的交流,一直不斷在隔離、保持社交距離,而自殺的確是疫情間很擔憂的議題,但現在看起來是穩住了。 自殺,不能解決難題;求助,才是最好的路。求救請打1995 ( 要救救我 )
-
2021-08-27 養生.人生智慧
照顧中風丈夫15年後,自己也罹癌...洪雪珍看「付出強迫症」:你以為的付出其實只是為了這件事
學會心甘情願的付出 人的一生中,很重要的一件事是,整理。最需要整理的, 是從小到大不知打哪裡長出來的, 那些莫名其妙的觀念。它們像樹妖一樣張牙舞爪, 不知節制見縫就鑽, 盤根錯節糾纏著每一天。著手整理之後, 才驚覺到它們侵入人生的程度深不可測, 不知不覺浪費了青春歲月, 也錯過各種美好。特別是對於「付出」 的一些想法, 自己竟得了「付出強迫症」, 嚴重到毫無自覺。送丈夫去安養院,子女反對梧桐是一家公司的老闆, 勤奮能幹,不僅事業經營的好,家中經濟與大小事也都由她一肩扛起,無怨無悔, 通通是她的責任。四十二歲那一年, 先生中風, 沒一年癱瘓成植物人。公司家裡兩頭忙,梧桐想要送先生去安養院,兩個子女都反對,都說願意照顧父親到辭世的那一天。梧桐不想讓孩子以為她無情無義、有失職責,於是雇用外傭幫忙,「孝順」 二字喊得最大聲的子女有伸手幫忙嗎?並沒有!照顧的責任,主要落在梧桐和外傭兩人身上,忙裡忙外,日子就在救護車「咿哦咿哦」中一天一天過了。梧桐的個性負責,即使先生已無知覺,仍然盡心盡力地維持所有事情在軌道上,給孩子一個完好如初的家,卻身心疲憊至極,十年後不幸罹癌,也倒了下來。想要證明自己很偉大梧桐五十七歲時,先生走了,她為自己感到自由與輕鬆而有些愧疚,同時也感慨很深,回首過去十五年不眠不休的付出,她問自己,為的是什麼?「是想證明自己很偉大嗎?」「是想用不離不棄,證明自己是有情有義的好妻子嗎?」「是想跟孩子證明,自己是令他們尊敬的好母親嗎?」就算都是,那又怎樣?這些證明,值得綁住自己的人生,犧牲十五年的歲月與健康嗎?梧桐搖搖頭,頹喪的說,一點都不值得!羨慕表妹勇敢放下後來, 表妹的先生也生病臥床,隨侍在側四年,不堪負荷,便把先生送往安養院,自己則安排各種活動,像是學跳舞、出國旅行,盡情享受人生。家族聚會時,親戚們私下竊竊私語, 批評表妹愛玩,未盡照顧之責,不是個好妻子,教人不齒!梧桐聽不下去,忍不住站出來,指著眾親友們說:「你們這麼有愛心,願意付出,照顧妹夫,是好事啊!既然如此,就把妹夫送到你們家,要的人請舉手!」親友們這才安靜下來,梧桐接著說,她很羨慕表妹的勇氣,敢掙脫社會價值的枷鎖,不避諱別人的眼光,按照自己的意思過人生,這才是對的做法。反倒是梧桐, 雖贏得好妻子的美名,卻累出病來,十五年來沒有過一天好日子,是沒有意義的人生,她很後悔當初聽從孩子的話,沒跟隨自己的心,做出真正想要的選擇。付出那麼多,家人並不領情先生過世之後,梧桐有時間重新整理自己,發現錯不在子女,而在於自己患了嚴重的付出強迫症。透過付出,一手掌握大小事,事事做到完美,贏得他人的讚美, 說她能幹會辦事,說她犧牲奉獻好偉大, 說她是好妻子或好母親⋯⋯刷出存在感,也才感覺自己值得被愛。「孩子小的時候,我不敢出國,因為他們一天都不能沒有我。」「我再忙,都要煮晚餐、給孩子帶便當,因為他們吃不慣外面的食物。」「我再累,都不能讓先生到安養院,因為他們不會像我照顧得如此無微不至。」現在梧桐想通了,自己哪有這麼偉大,這一切都不過是自己想的,為自己的付出強迫症找藉口。哪天她出國, 孩子終於「 放假」 了,愛怎麼過就怎麼過; 哪天她不燒飯, 孩子也樂壞了, 愛吃什麼就吃什麼⋯⋯其實是梧桐依附這些角色, 透過付出,掌握著家裡每位成員,從中獲得滿足感、成就感,卻把這些付出說成是為了他們。沒有人可以逼你付出可是以前想不通,心裡很委屈,付出那麼多,家人不是無感就是嫌煩,看不到對等的回報與感激之情,傷透梧桐的心,失望極了。有一個冬天,孩子讀書晚了,梧桐特別起床做一碗滑蛋牛肉粥,孩子嫌燙不肯吃,她就想辦法弄涼,孩子這時候卻睏了,不吃了,要上床睡覺。梧桐硬要孩子吃,就起了爭執。「我做這一切,都是為你好,怕你讀書太累,肚子會餓。」「可是,我又沒有要妳做,是妳自己要做的。」到了這個年紀,梧桐才真正體認到,在這世界上,沒有人可以逼迫自己去做什麼, 唯有自己。為家人付出,是出自於關愛,是自己的選擇,在當下就完成了情感的平等交換。作家慕顏歌在《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一書裡談到,你不能以為你的「善行」就像錢存進銀行,別人必須在某天根據你所期望的利率還清本息──永遠不要為了你所愛的人做過多的付出,除非你可以做到永遠不去提及。付出,是出於心甘情願當我們困在「 付出情結」 走不出來時,不妨按以下三點去想,減少犧牲感或委屈感,不再覺得別人欠自己很多,怨歎沒有得到對等的回報。1.別人沒有要我們做那麼多,是我們自己想為他們做。2.自己沒有那麼偉大,那是自己想的。3.如果付出讓自己感到委屈,就不要付出。這一生,最值得付出的是自己, 別忘記也為自己做一些想做的事。我們活得開心, 做任何事都心甘情願、歡歡喜喜,家人可以從情感糾葛中解放出來,獲得自由,這才是他們最想從你身上得到的付出。書籍介紹書名:要獨立老,不要孤獨老:人生的意義自己定義,走出自己的英雄之旅作者:洪雪珍出版社:有方文化出版日期:2019/04/30作者簡介/洪雪珍政大新聞系、台大商學所畢業。每十年轉換一次跑道,進行一趟英雄之旅,享受精彩豐富的人生。第一個十年從事採訪與編輯的新聞工作,第二個十年轉入電台與報紙負責行銷與活動領域,第三個十年為台灣人才尋找最適合的舞台。目前進到第四個十年,擁有多重身分、從事多重工作,包括作家/斜槓教練/職涯諮詢顧問等。曾任職《聯合報》主編、台北愛樂電台行銷總監、《自由時報》行銷經理、yes123求職網副總經理,並為《商業周刊》、《今周刊》、《Cheers》等多家雜誌網站人氣專欄作家。著有《你的強大,就是你的自由》、《哪有工作不委屈,不工作你會更委屈》、《工作愈換愈好,得有這些本事》、《不乖勝出》等暢銷書。延伸閱讀: 「高端疫苗」4小時24萬人登記!保護力為何?接種禁忌、副作用有哪些?看這篇就夠
-
2021-08-2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高端疫苗接種者 指揮中心:9月27日開打第二劑
高端疫苗周一開打,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目前13萬4千多劑,人口涵蓋率為40.91%、劑次人口比44.33%。8月23日至8月29日完成第一劑高端新冠肺炎疫苗接種的民眾,預計於9月27日提供接種第二劑。但若有出國急迫性者,在接種第一劑滿28天候就需接種,可請地方政府衛生局指定轄內合約醫療院所在開打前酌情提供接種。陳時中說,因為高端疫苗沒有其他試驗,第二劑接種間隔為28天,之後如果要延長間隔,則要在看使否有後續研究。已於國內接種第一劑高端新冠肺炎疫苗的民眾,若因緊急出國需提前接種第二劑疫苗者,可提供具有付款紀錄的機票與出國日程及留學入學證明或公司外派出國等證明文件,至指定合約醫療院所,經醫師評估後進行接種。陳時中也說,民眾前往接種新冠肺炎第二劑疫苗前,請備妥「COVID-19疫苗接種紀錄卡」及「健保卡」,若「COVID-19疫苗接種紀錄卡」已遺失,民眾可返回第一劑接種的醫療院所補發,再完成第二劑接種。於接種前,接種單位需核對民眾身分資料、主動詢問民眾疫苗接種史,檢視民眾COVID-19疫苗接種紀錄卡紀錄及健保卡註記貼紙資料,如均無相關接種證明或資訊者,除可使用網路連線「全國性預防接種資訊管理系統」(NIIS)查詢子系統查詢疫苗接種史,合約醫療院所亦可透過雲端藥歷系統等連結查詢,以確認疫苗接種間隔及廠牌是否符合規範。
-
2021-08-2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高端開打報到率95% 青壯佔大宗、長者考量這原因也願打
通過EUA的國產高端疫苗今天首度開打,台北長庚接種站上午九點開站,一個半小時就已接種大約200人,中午前可順利完成首日上午300人的目標。長庚醫院副院長黃集仁表示,總統蔡英文一早就帶頭接種,起了示範作用,報到率高達95%,大部分是年輕人。接種現場未觀察到任何不良反應,提醒民眾回家後維持正常作息,有助保持免疫力在最佳狀態,如果有發燒、顏面神經麻痺等反應則應就醫。40多歲的翁小姐今天陪伴年邁母親和妹妹來打高端疫苗,翁小姐說,他們家除了自己和女兒分屬是第九類、七類而接種莫德納,其他家人都是打高端,翁小姐的先生也已預約到台北長庚今天下午的場次。翁小姐說,媽媽和妹妹雖然都符合其他疫苗接種資格,但兩人自覺生活單純、少出門,希望讓其他更需要的人先打,對於高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也有信心,所以現在才打。「我二伯『超藍』的,但他也選擇打高端」,翁小姐說,因為二伯身體對藥物反應比較敏感,曾經吃西藥之後不明原因昏倒,他很擔心身體對其他腺病毒疫苗或是莫德納疫苗的反應會太激烈,多方評估之後認為蛋白質疫苗相對較安全,所以這個禮拜也會接種高端。今年40歲的游先生打完高端疫苗後表示,目前只有手臂涼涼的,沒有其他感覺。游先生說,他與另一位38歲同事討論過,兩人原本都單選莫德納,但是後來發現第一季遙遙無期,為了盡快打到疫苗,他們決定加選高端,很快就被通知可以預約。游先生表示,他認為高端疫苗應該是安全,副作用少的疫苗,但他強調,一切都還要再觀察,包括台灣開打後的不良反應、更多保護效力的研究數據等。如果後來發現有問題、結果不如預期,或許第二劑可以允許混打別的疫苗,「我跟同事其實最想打BNT啦。」25歲的侯先生表示,自己是同儕之間少數願意打疫苗的人,但他覺得國產疫苗也還行,而且不用怕打不到第二劑,加上自己身體健康、免疫力不錯,打疫苗應該是安全的,所以即便暫無出國需要,也非從事接觸大量人群的工作,他仍願意接種疫苗,貢獻群體免疫力。根據指揮中心統計8月16日十時至8月20日十二時,共計有90萬157人符合高端疫苗預約接種資格,已完成預約數59萬9613人,佔符合預約資格人數之66.61%。
-
2021-08-21 醫聲.院長講堂
莊文嘉養生祕訣/愛吃香蕉 看美劇紓壓
新仁醫院院長莊文嘉平時除了管理醫院外,每天仍安排看診服務,即便忙碌,每周還是會固定運動,因休閒時間不多,習慣在休息時看美劇轉移注意力,飲食不忌口,尤其會定期買香蕉吃,不僅好購入,也有容易消化、調節情緒的優點。工作雖忙,莊文嘉仍維持每周運動三次,每次運動至少一個小時的習慣,他從國小就開始打桌球,求學期間曾參加過桌球隊,平常空閒時也會沿著河濱公園騎腳踏車,除了風景美、空氣好,還很紓壓,可以帶走工作上的勞累。上班看診之餘,平時莊文嘉有空愛看美劇,例如科幻、職人類等,主要是能讓注意力很快的從工作上轉移出來,不會一直想著要怎麼處理醫院或病人的事。莊文嘉也喜歡出國旅遊散心,平均每年一次,傾向找幾個固定的景點或是城市多住幾天,融入當地的生活,感受不一樣的文化衝擊。在飲食方面,莊文嘉坦言,其實他很愛吃,大部分的情況下都不忌口,對他來說,好吃的食物可以振奮低落的心情,增加生命中美好的體驗,減少憂鬱症的發生。最特別的是,他會定期買香蕉來吃,除了一年四季都能買到外,香蕉屬於低升糖指數的食物,容易消化,也可調節情緒。「健康且均衡的飲食相當重要」。莊文嘉表示,吃太多油炸食物容易致癌、太鹹則會傷腎,所以他會少吃油炸和太鹹的食物。
-
2021-08-2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高端明中午截止「剩不到3萬劑」想預約要快
國內開放第六輪高端疫苗施打,第一波對象有「65歲以上長者」、「64歲至20歲(含)第九類對象」以及「64歲至36歲(含)民眾」,第二波更加開20歲至35歲年輕族群,全台已累計58萬7331人完成預約接種,仍不足60萬劑,尚餘2萬6669位名額。指揮中心莊人祥表示,明日系統將於12時截止預約,高端疫苗仍持續封緘檢驗中,尚未預約接種的民眾,請盡快預約。指揮中心於8月18日下午4時至8月20日中午12時,加開的20歲至35歲年輕族群有29萬4798人,符合預約資格,截至今日晚間統計,現已有16萬8111人完成預約,佔符合預約資格人數57.03%。另外先前8月16日下午4時至8月18日中午12時,開放「65歲以上長者」、「64歲至20歲(含)第九類對象」以及「64歲至36歲(含)民眾」,符合資格者有60萬5359 人,完成高端疫苗預約接種者已有41萬9220人,佔符合預約資格人數69.25%。前兩波高端預約接種人數相加已達58萬7331人,莊人祥指出,目前第七輪開打高端疫苗,預計提供61.4萬劑高端疫苗提供施打,後續仍有疫苗進行封緘檢驗。第六輪高端預約接種將於明日12時截止,預估尚餘2萬6千位名額確定打的到高端。莊人祥指,出國內現有疫苗量剩餘疫苗量,AZ疫苗封緘檢驗完成後,仍有73萬劑,莫德納有23萬劑,未來可望提供第七輪疫苗施打。
-
2021-08-1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比利時、西班牙免接種證明也能入境! 出國規定一次看
國內進行邊境管制,並由外交部針對國人最常去旅遊國家,針對民眾入境篩檢檢驗、疫苗接種紀錄有不同規範。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指出,「疫苗接種證明」並非當前各國政府同意外籍人士入境的必要條件,將針對國人最常前往旅遊國家,公布最新的入境規定,包含完全開放、符合條件後免隔離及特殊事由入境等方向。針對「完全開放」國家,包含比利時、西班牙、芬蘭、愛沙尼亞墨西等,民眾入境該國無須出示COVID-19相關文件,且入境免隔離。另外「符合條件入境後免隔離」且「疫苗接種錄均以該國承認的疫苗種類爲準」者,包含奧地利、土耳其、美國、英國、巴西等國,詳細規範如下:採檢陰性證明或疫苗接種紀錄或康復證明等:奧地利及土耳其。採檢陰性證明或疫苗接種紀錄:德國、法國、荷蘭及瑞士。採檢陰性證明或康復證明:美國。採檢陰性證明:捷克、英國、巴西、南非及加坡。疫苗接種紀錄,若只持採檢陰性證明須隔離:沙烏地阿拉伯。另外也有入境須隔離或僅限特殊事由入境者,包含義大利、菲律賓、泰國及馬來西亞,需要持陰性證明或康復證明、疫苗接種紀錄等。而加拿大、日本、韓國、尼、度、越南、澳洲、紐西蘭、俄羅斯、以色列及阿根廷等國,禁止一般外旅客入境,僅限外交公務、特殊事由及緊急人道考量者。
-
2021-08-1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聯亞未通過EUA審查 侯友宜:公開透明才能讓民眾信任
國產疫苗聯亞未通過EUA審查,新北市長侯友宜今天在防疫記者會上表示,國產疫苗發展他樂觀其成,但必須要有很多專業檢驗,更要公開、透明,與國際接軌,才是贏得民眾信任的關鍵,針對五倍券,侯友宜表示,等中央公布後就會搭配中央方案,帶動新北經濟消費力。侯友宜表示,政府面對生物科技,尤其國產疫苗發展,他都樂觀其成,國產疫苗發展是生物科技很重要的里程碑,但這是科學不是政治,在發展的過程中,必須要有很多專業檢驗,更要公開、透明,贏得民眾信任,尤其能跟國際接軌,讓國產疫苗可以同步取得國際認證,在全世界認同下,只要打了疫苗,不論出國或是國際活動都被認可很重要。侯友宜說,聯亞疫苗有無過關,他相信專業認證,不論過或是不過EUA審查,協助發展國產疫苗的方向不變,公開透明接受科學檢驗,更要跟國際接軌,這才是贏得民眾信任的關鍵。高雄市政府打算把5倍券變成6倍券,並增加小面額用券,侯友宜表示,振興券帶動消費,會擺在庶民經濟中最受影響的行業,政府的五倍券會跟新北特惠券用加碼的方式,帶動基層經濟活動,不論用加碼、小面額或是其他方式帶動經濟,都會準備好,等中央公布後就會搭配中央方案,帶動新北經濟消費力。台中市新聞局前局長卓冠廷傳出有意參選新北市議員,外界認為是交通部前部長林佳龍準備投入2022年新北市長選戰的信號彈,對此,新北市政府副發言人戴湘儀表示,現在還是二級警戒,在疫情期間,重心還是放在防疫工作上,多多做事、好好做事,才是人民所期待所盼望的。
-
2021-08-1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打國產疫苗不能出國?外交部:與事實不符
外交部今天表示,許多國人關心外國對我國的入境和檢疫規定,國人最常前往的33個國家中,入境可分為三種方式,疫苗接種證明並非目前各國政府同意外籍人士入境的必要條件,因此我國人前往上述有開放國際旅客的國家,入境並無問題,對於有心人士質疑「打國產疫苗不能出國」相關論調,經查證與事實不符。外交部表示,國際疫情持續嚴峻,世界各國也持續採取邊境管制及入境後檢疫措施。隨著全球主要國家疫苗施打率提升,國際間旅行逐漸重新開放,我國的疫苗接種人口涵蓋率也達到近4成,許多國人因此關心其他國家針對我國人的入境與檢疫規定。外交部根據截至8月17日的最新統計資訊,謹針對我國人最常前往的33個國家,整理相關入境規定。外交部表示,第一類為「完全開放」,對自台灣出發的國人採「完全開放」政策,國人無須出示新冠肺炎相關文件,即可入境也免隔離的國家有5國,為比利時、西班牙、芬蘭、愛沙尼亞及墨西哥。外交部表示,第二類為「符合條件入境後免隔離」,對自台灣出發的國人採有條件開放,只要持採檢陰性證明(PCR或抗原快篩),或疫苗接種紀錄(以該國承認的疫苗種類為準),或康復證明等相關文件(實際情形依各國最新規定),可以入境後免隔離的13個國家,包括:德國、法國、捷克、荷蘭、瑞士、奧地利、英國、美國、巴西、土耳其、沙烏地阿拉伯、南非及新加坡。外交部表示,第三類為「入境須隔離或僅限特殊事由入境」,義大利、菲律賓、泰國及馬來西亞四國規定持有陰性證明或康復證明、疫苗接種紀錄等相關文件入境,仍須進行隔離。外交部表示,加拿大、日本、韓國、印尼、印度、越南、澳洲、紐西蘭、俄羅斯、以色列及阿根廷共11國,則禁止一般外國旅客入境,僅限制外交公務、特殊事由及緊急人道考量者才可入境。外交部提醒國人,由於全球疫情仍快速變動中,外交部提醒國人,出國前務必確認各國最新入境規定。外交部將持續密切關注全球疫情發展,並提供民眾最新訊息。
-
2021-08-17 該看哪科.精神.身心
解封重回公司上班心情差?醫教5招改善開工症候群
● 恢復正常上班,恐引起「開工症候群」● 出現倦怠、體力不佳、焦慮、心情差狀況● 建議開工前一周開始調整作息疫情趨緩,二級警戒延續到8月23日,不少公司行號陸續開始恢復「到公司上班」,重回正常生活,讓部分民眾感受到「不適應」,體力變差、心情也變差,直言看見城市恢復喧囂真的好怪。醫師指出,這恐怕是長期居家上班引起的「開工症候群」,建議轉換上班型態前一周就該開始調整作息。正常上班後 焦慮患者增多北醫附醫精神科主任暨專任主治醫師李信謙表示,根據國外研究顯示,居家上班期間睡眠時間變長,但是睡眠效率變差,近期門診已陸續出現因恢復正常生活產生焦慮的求診患者,相信後續會有愈來愈多類似個案。他提醒,開始正常上班後,出現容易倦怠、體力不佳的情況,是解封後的一大適應不良警訊,應盡快調整生活作息,制定計畫恢復正常。在家工作晚起 生理時鐘亂李信謙表示,國內居家上班時間長達超過2個月,不像是以前過年頂多10天的假,或是出國旅遊平均大概14天,但這一次幾乎是用「月」來計算在家工作的時間,這段期間幾乎都是晚睡晚起,活動又不多,容易導致生理時鐘大亂。去年年底,美國調查1000名居家上班的美國人,有7成2表示,疫情期間幾乎都在床上進行遠距工作,與疫情初期相比增加了5成;1000人中有十分之一的人指出,一周內有24小時到40小時的時間在床上度過,年輕人與年長者相比,類似情形更多。每天晚睡一點 影響睡眠效率雙和醫院副院長李岡遠表示,人類的睡眠周期比一天24小時的還長一些,如果跟著「身體反應」決定睡眠時間,每天晚睡一點,久而久之就會產生累格(Lag)狀態,無法跟著正常的24小時運作,就會導致睡眠的效率受到影響。李信謙表示,解封後就像是「開學症候群」,避免開工症候群的出現,建議從正式開工前一周開始調整作息,制定早起的時間,三餐定時,以及睡眠、運動時間規律,維持至少一周,開始習慣正常生活後,就能降低開工的憂鬱感,也能降低影響工作效率的情況。李信謙表示,疫情起起伏伏,剛開始正常上班後,很多上班族仍處於不確定狀態,認為「也許幾周後就會恢復居家上班」,呼籲公司要給予員工明確的指示、說明規定等,才能避免不願意調整作息,或不願意適應正式開工的情況出現。
-
2021-08-16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老衰死」老人醫學該上的課
【編者按】繼三對幸福的「老夫老婦」與我們分享老年快樂的家庭生活,這星期我們把主題拉到「老」與「死」之間的「無奈」。一位內科資深醫師呼籲台灣社會大眾與醫學界正視高齡族群的「衰」、「弱」;老人醫學專家介紹世界衛生組織2017年提出的「以高齡者為中心的整合式照護模式」,並分享在台灣守護老人「看、聽、動、食、樂、智」六大內在能力的努力;最後,一位曾經陪伴高齡老父走完人生最後旅途的資深醫師,反省思考如何幫助老人擁有健康、獨立與尊嚴,呼籲老人應該主動與子女討論自己人生旅程的最後階段要怎麼「走」,讓家人了解他的願望,才能無憾地走完美滿的人生。人生難免要面對死亡,醫師在處理人的「生命」中有被給予的特權,可以開「出生證明」及「死亡證書」來證明個人的生命的開始及終結。產科醫師接新生兒可說是喜事一樁。所以開「出生證明」是喜事,但是面對一位病人的死亡須開出「死亡證書」,可說是一件傷感的事。出生證書登記新生兒的性別及時辰。但死亡證明書除了往生者的年齡性別外,還要加註死亡時間及原因。因為死亡就是等於心肺功能終止,心肺功能功能停止就會死亡,因此記述死亡的原因時往往在往生者「心肺功能停止」的診斷再加上一些疾病的名詞,來説明引發心肺功能停止的原因。人生長壽是一種福氣,社會的環境及生活品質的改善,加上飲食注重營養及衞生,「生命」的質有很大的改善,也因此延年益壽。人生過程中也許會有種種身體上的病痛及身心不適,但現代社會的平均壽命還是比過去長壽。台灣的平均壽命近年來都超過七十。很多「疾病」是長壽的後果,也可能是身體功能的退化,年老力衰或許也引發了許多身心障礙,所以年齢愈大愈有體力及功能性障礙的現象。慢慢不能照顧自己而使原本的肌肉更萎縮、功能更衰退,使身體「健康」狀況更不佳。所以高齢因體能及身心障礙症而往生的通病,應歸屬爲「老、衰、死」。一般民眾都避免、忌諱,甚至拒絕接受以這種診斷名詞來說「長者」往生,來保持「體面」。在過去多子多孫的家庭,如果年長者是子孫們輪值奉養的狀況 ,被怪罪是「奉侍」不好而引發「老衰」致死,進而有爭議、誤會而引起兄弟鬩牆的社會新聞不是少見。這種診斷證明、很多醫師目前也不會引用、因為要避開不必要被捲入往生家屬的「醫病紛擾」。怕被告為不能作出診斷的無能醫者。更何況這個名詞是在目前的社會一般是不被接受為致命原因。老人醫學都注重如何由醫學上好好研究及老化的身心現象以及如何改善年長者的身心及生理功能。雖然這目標在醫護研究、社會福利領域上投入工作的同仁的心目中都有相同的表示,但是都很少有實質的目標。對如何發展及「達標」、很難有共識。因為如何對年長者達到「善終」、在每個人及不同的家庭都不見得有共同的目標及想法。如果老化是自然的過程、如何把「老」的題材在醫護人員外也在社會大眾中、好好的討論及經驗分享促成共識。如此、大家會對「死」有更正面的認知。8月6日自由時報以頭版新聞發表內政部公布的最新國人健康數據:「2020年國人平均壽命為81.3歲,其中男性78.1歲、女性84.7歲,皆創歷年新高,且與全球平均壽命比較,我國男、女性平均壽命分別高於全球平均水準7.9歲及9.7歲。」而隔天又對這議題寫出「國人更長壽了,但再比對衛福部釋出國人2019年『不健康餘命』8.47年,較前一年增加近一個月,部份長壽者不一定代表生活品質好。」這些數據更讓我們不能不重視「老」與「死」之間的「衰」。
-
2021-08-16 養生.人生智慧
忙著健康美,沒空理會老!楊秀慧54歲從王品華麗轉身:如果不下山,怎麼看得到另一座山的美景?
「我喜歡爬山,如果不下山,怎麼看得到另一座山的美景?」王品集團前執行長楊秀慧如此形容人生與職場。2年前,她從職場高峰華麗轉身,退休時才54歲,外界詫異、惋惜,她卻認為是時候交棒,多留一點時間給自己。 她為自己設定目標:學畫、運動、登山…,「每年都要做一些自己覺得可以紀念或挑戰的事。」去年完成百岳挑戰,今年將22年王品經驗寫成新書《我這樣管理,解決90%問題!》,並計畫國境解封後攀登非洲最高峰—吉力馬札羅山,「我忙著健康與美麗,就沒有時間去理會『老』這件事情。」 聊起這次的採訪主題,楊秀慧笑了,「以前約訪都是談管理,最近談的卻是樂活、熟齡,啊~原來我已經50好幾!」 退休後,把多數時間留給自己 不知老之將至,是因為她心態、體態皆維持年輕,不但月跑100公里、年攀2座百岳高山,即使近來疫情升級無法出門,她仍在家裡做瑜珈、跳有氧舞蹈。 2019年退休後,楊秀慧就把多數時間留給自己,一周至多花2天演講、擔任顧問,將多年管理經驗傳承。 「現在人越來越長壽,每10年平均壽命在拉長,後面還有更多的日子可以走,說實在那些職位、抬頭都是一時,最終要回歸到自我。」她笑道:「有一天位置總是要給年輕人,那到時我要做什麼?應該趁著現在去學一些、做一些我想做的事。」 學習素描,目標5年後開畫展 會計師出身的她,32歲進入王品,先是擔任財務長,一路歷練稽核、人資、營運長等職務,也曾參與內部創業,創辦夏慕尼鐵板燒。2015年王品因食安風暴重創形象與業績,她臨危受命接任執行長,帶領集團走出低潮,卻在2019年選擇功成身退。 「我喜歡嘗試很多東西,現在也不算退休,只是放慢腳步、做傳承的工作,又有時間可以多愛自己。」像她小時候嚮往畫畫,退休後便為自己報名素描班,更設定5年後要開畫展。 極其自律的她笑說,自己還是會排目標與計畫:1年爬2座百岳、跑3場馬拉松、參加2次單車活動,「目標不是挑戰體能極限或個人成績,我就是在玩,但還是習慣有紀錄,因為我覺得人要動,動才會有活力。」 陪女兒追劇,不將職場抬頭帶回家 疫情爆發前,她每年安排旅行,「老了有朋友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到了某個年齡一定要走出去、有不同群的朋友。」她透過登山、瑜伽課認識新朋友,「每年跟姊妹淘出國旅遊,姊妹淘又會形成姊妹淘,就會多一些朋友圈。」 但這些活動,並不強要家人參與,「我最幸運是老公體諒我很多,女兒也理解我很多。」楊秀慧回憶,女兒曾寫過一篇作文:「我的媽媽不像媽媽,百年難得一見地煮菜,半夜常偷抓我的零食吃光,還有在家常常講電話。」 所以她從不將職場抬頭帶回家,「只要可以跟她們在一起,我就會努力以她們為中心。」像是周末盡量排除行程,陪女兒追劇,看一些好笑、無厘頭的網紅影片,「把這些可以做好的事做好,互動的量也許不多,但質可以更好。」 和先生彼此給空間、尊重雙方興趣 與先生的相處,則是維持舒服的相處距離。過去公司辦旅遊聚餐,常要求另一半出席,但先生參加幾次就討饒:「主管都男的,帶的都是女生,我跟那些太太沒話聊,可以不要配合嗎?」 她反思,自己也很少陪老公參加活動,不該強加壓力在對方身上,兩人溝通後以1年參加1~2次為限,但每年安排家庭旅遊,一家人仍有共遊時間。「我們做自己喜歡的事,需要陪伴時就在一起,我尊重他的生活,他尊重我的興趣,彼此有空間。」 生活有所羈絆又各自獨立,她的日常過得有滋有味,「我也會聽Podcast、音樂,去一些網紅推薦的民宿、美食,讓自己接收新資訊。」楊秀慧調侃自己愛玩,卻也藉此不與時代脫節,笑稱:「年輕是可以訓練出來的。」 她認為,進入熟齡一定要有目標與興趣,無論是學做菜、彈琴、畫畫或爬山,「認真地跟自己對話,想想做些什麼,可以讓自己全神貫注或覺得快樂。」 自律自主、自修自省,都靠自己 另一個必修學分,則是養成運動習慣。楊秀慧建議,可以從一些小動作養成自律的習慣,像她每天起床梳洗完便套上運動服,自然有了想動的情緒,晴天出去跑步,下雨在家裡做瑜伽,「那就是一個『開關』,你就會去做這件事情。」 又如她常在公園遇到一位打扮入時的92歲阿嬤,人喚「美美阿姨」,「她看起來只有70多歲,每天打扮得漂漂亮亮,到公園拍一張照片,再搭公車到處跑,她的開關就是每天照相。」 「自律、自主、自修、自省,都是靠自己。」說到底,這些追求美好和快樂的慾念都是隨心所欲,楊秀慧說:「多一點時間與心靈對話」,一定能找到自己的幸福開關。●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她13年不想性愛、夫提分居才配合!他被當「提款機」當然不公平,妳用心才能真挽回.預防癌症、血栓、更年期症狀!50後飲用5種香草,輕鬆安度熟齡人生.50後放過自己,好好享受生活!這樣嘗試「極簡生活」,讓心靈更加放鬆、樂觀
-
2021-08-1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帛琉團出國打疫苗 待雙邊認證通過「混打也可核准」
今日台帛旅遊泡泡2.0啟航,帛琉首發團也於今日出團,不少民眾鎖定要到帛琉打疫苗,有家長帶小孩去帛琉打BNT疫苗,也有已打過AZ及莫德納第一劑的民眾,去帛琉混打疫苗,但國內是否承認國外接種證明及混打證明仍未知。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指出,國內民眾不管在帛琉、美國等地打疫苗,尚無雙邊證明,將以當地認證為主。但待後續認證程序通過後,未來若有施打符合國內EUA疫苗的相關證明,也會給予承認。對於前往帛琉施打疫苗的民眾,並沒有像國內民眾有取得接種黃卡,台灣是否會同步給於核發。陳時中指出,民眾在帛琉或是美國等區域施打疫苗,當地醫療單位都會核發相關證明,但國內尚無雙邊認證,回國後無法另外核發證明,將以當地開的認證為主。國內是否會承認混打疫苗的接種證明。陳時中指出,考慮疫苗認證考慮兩點,第一個效果的有效性,第二是證明的有效性,未來如果有通過相關的認證程序,只要有符合國內核發EUA的疫苗,符合國內混打接種等要求,其接種效果等證明就會給於承認。
-
2021-08-1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境外移入145例有40人打過疫苗 12人為「突破性感染」
全球各國受Delta變異株衝擊,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國內近期邊境政策改變,自7月2日起要三次篩檢,7月2日至8月14日統計,有145例境外移入病例,經過疫調或是口頭詢問,其中40例有接種疫苗紀錄,這40人中有26例施打過兩劑疫苗,但要符合完整接種條件,像是打完兩劑疫苗或一劑嬌生後滿14天的僅有14例,其中14例中有2例在接種疫苗前確診,扣掉此2例,等於有12例是完整接種疫苗後染疫。羅一鈞表示,12例是完整接種疫苗後染疫,包含有發病或是無症狀確診,但是這個比例並不高,大概不到10%。就整體接種疫苗的比例很高,大概是接種比例28%,大部分染疫都不是完整接種條件下染疫,只有12例是完整接種後染疫。羅一鈞說,這12例中有3例被定序是Delta病毒,這12例疫苗接種廠牌最多是輝瑞有5例、嬌生3例、莫德納有3例、AZ有1例。這40個曾接種過疫苗的個案中,有19例接種輝瑞、7例AZ、6例莫德納、4例嬌生、科興4例,這些疫苗都是出國會接種的疫苗廠牌有關,出國都看得到,跟出國比較容易接種到的廠牌有關係。羅一鈞指出,境外移入定序中有35例為Delta,其中8例至少接種過一劑疫苗,而3例入境時皆符合完整接種條件,且是無症狀確診者。8例接種疫苗廠牌,分別是3例輝瑞、2例AZ、2例莫德納、1劑嬌生。至於哥倫比亞變異株,境外管制是否會有所因應?指揮官陳時中說,目前在邊境沒有要放鬆,持續這樣強度管理,至於羅一鈞講過,「它沒有特殊變化」。羅一鈞表示,哥倫比亞跟秘魯變異株,沒有有報告顯示傳播力比Delta更強,Delta仍是各國大流行主要病毒株,新的變種擔心對於疫苗有新的抵抗力,要有更新的文獻證實,邊境持續偵測的變異株,以及討論解隔離的條件,是否有要調整,但沒有因為哥倫比亞或是秘魯變異株在邊境做更研修改。
-
2021-08-1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陳時中四張圖還原「3+11」決策 強調已做好多項配套措施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天在記者會上澄清,機組員放寬「3+11」邊境管制,並非是社會破口,遭國內專家學者砲轟。陳時中今天再度於記者會澄清,在去年12月31日以前都是採「3+11」,採行3天居家檢疫、11天自主管理,之後配合秋冬專案於1月1日將長短程航班者,進行修改,強調「機組員在管理上除了染疫管制外,也要兼顧飛航安全及身心狀況」,也有同步進行多項措施管制。指揮中心針對機組員等邊境管制,陳時中今天還原時間軸,他表示,去年12月31日前,皆為「3+11」之後也發生另一航空有本土案例,於是針對行航空管理進行精進作為,將長程航班者改為7天居家檢疫採陰、加上7天自主健康管理。另外除了染疫管制外,也要兼顧機組員飛航安全及身心狀況,實施三個月後改為「5+9」,防疫重點包含民航局要督導外站及機上做好全程防護。他表示,在「5+9」政策實施一個月後,也在4月15日後回歸「3+11」並要求飛航零接觸且在12月31日以前的「3+11」原先並沒有三天後要採檢,在制度上也需要加採,強調在這段期間機組員不管是出國動線或填寫健康聲明書、配戴口罩、車上不交談、不飲食等都有相關要求。除此之外,機組員在機場到旅館,要快速通關消毒防疫車輛、有健康的司機接送等,專門廁所全程防護、外宿一人一房等,只要是境外旅館可以做到的話,都要用一次性房卡,就是開了門就無法進來,避免很多接觸餐點都要接觸,公司也有專門機制,組員要報告行動跟健康,返國也是防疫專車接送,抵台快速通關等,並能夠監視機組員進出時,都可以確保零接觸,才有後續「3+11」及採檢陰性的管理措施。
-
2021-08-1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陳時中稱3+11是群聚非破口 專家點1關鍵「就是破口」
指揮官陳時中今天首度澄清,沒有所謂開放邊境機組員3+11破口,開放邊境管制後沒有造成社區疫情,機組員與家人及諾富特員工感染屬於群聚事件,不是破口。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感染科醫師王任賢認為,「3+11」本身沒有錯,但當時沒做好配套就開放而造成疫情,就是破口。王任賢認為,若第一批11.6萬劑AZ疫苗來台,3月22日開放施打時,讓頻繁出入境高風險國家的機師、機組員先打,就不會造成後續多名航空人員染疫,並在諾富特飯店爆發疫情。他強調,「3+11」本身沒有錯,但當時沒做好配套就開放。北市長柯文哲曾經表示為,機組員應該優先施打疫苗,而非防疫專責醫護先打。對此,專家小組諮詢委員李秉穎則表示,去年林口某醫學中心、今年初部立桃園醫院院內感染,對國內防疫衝擊大,讓醫護第一順位接種疫苗,除避免醫護感染,也避免抵抗力差的患者,染疫重症或死亡,也能守住國內醫療量能,若先讓機組員優先接種,「這會讓國際笑死」。王任賢表示,當時台灣境內、醫療院所還沒被病毒入侵,最高風險就是境外移入,當時未讓機組員先打疫苗,結果造成破口,至今專家小組還是沒認錯,「他們沒做配套,才是全世界最大笑話」。有人將機組員「3+11」和帛琉泡泡「5+9」相比,王任賢認為,兩件事時空背景不同,「3+11」當時還沒有疫苗,「5+9」現在可以打疫苗,無法拿來相比,也不用擔心重蹈覆轍。但他強調,若陳時中是為了「保駕護航」台帛泡泡,硬說「3+11」不是破口而是群聚,他反問「群聚久了就是小破口,差別哪?」王任賢指出,未來邊境開放是各國必經之路,社區也要有好的應變能力,但開放過程中,應以通則來規範,像是打過二劑疫苗的國民,不論到哪一國家,返台後不需14天隔離;打一劑疫苗者,可有一段檢驗期;完全沒打疫苗者,採取更嚴格檢疫措施或禁止出國,不要應訂過多細則,讓民眾無所適從,政府也容易被挑毛病,應以通則讓全民依循。
-
2021-08-12 癌症.肺癌
肺有小腫瘤未治 拖成3期
51歲男性5年前檢查發現,左下肺有2公分的腫瘤,但他以工作忙碌為由,遲遲未就醫治療,直到3年前因咳嗽等症狀嚴重,才再度就醫,未料,肺部腫瘤已由第一期惡化成第三期末,所幸經過化療、開刀和光子刀放射治療等接續治療,才讓他順利控制癌症。目前追蹤超過1年,腫瘤未再復發。台中市長安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許人文指出,當初檢查發現這名患者左下肺已有2公分腫瘤時,患者一再說要出國工作而未繼續就醫治療,他還特別在病歷上註記,已提醒患者注意應立即接受治療。患者卻過了兩年才回來看診,原本的2公分腫瘤已變成7、8公分大,並且轉移,演變成第三期末的肺癌,無法開刀治療,於是先採行10次化療讓腫瘤縮小,再把左下肺葉切除,將腫瘤與縱膈腔淋巴腺清除乾淨。但因患者又面臨左上肺葉腫瘤轉移,因此再用光子刀將癌細胞殺死,之後以標靶藥物治療,最後終於順利控制癌症。許人文表示,患者未把握第一時間治療,讓治療療程變得更為複雜,所幸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目前治療肺癌的手段也因而增多,因此可以針對患者的個人特殊情況量身訂做最適合的治療計畫,目前這名患者已重返職場,並出國工作。許人文提醒,肺癌一直是國人十大癌症死因榜首,抽菸是罹患肺癌的最大主因,萬一咳嗽超過2周,或有胸悶,甚至咳血、胸痛的現象,千萬不要等,一定要趕快就醫檢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以免延誤治療時機。
-
2021-08-1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高端16日起預約 蔡炳坤:接受度要看接下來實際接種數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第6輪新型疫苗開始接種高端疫苗;屆時有60萬劑可供接種,台北市副市長蔡炳坤今天表示,民眾單選高端人數有18.2萬人,其他是複選,國人對高端的接受度,要看接下來高端多少人預約?多少人實際接種?才能看出國人的自由選擇,北市府尊重市民選擇。蔡炳坤也提到,接下來恐會進入很高的期待期,因下半年不僅有第一劑需求,也有數百萬人將陸續該打第二劑,所以下半年台灣民眾,對疫苗需求將相當殷切,北市府也期待,下半年的疫苗數量,能因應民眾的期待。另外,對於「帛琉旅遊泡泡」已被衛福部長陳時中簽核,確定8月14日重啟,且帛琉釋出2000劑疫苗給遊客,對於出國打疫苗?台北市長柯文哲說,「帛琉喔,為了打疫苗還要花飛機票?但如果是順便旅遊也還可以。」有民眾向媒體投訴,花博接種站過去拉12條動線,今天卻未比照辦理,導致大家排隊現場亂成一團,蔡炳坤表示,今天花博是仁愛醫院提供接種服務,但接種從下午兩點開始,因這次是莫德納疫苗,民眾提早到花博,導致比較多民眾排隊,尤其今天僅接種731人,只開兩條接種線,下午兩點是開始接種後,很快就消化掉人流。
-
2021-08-11 癌症.肺癌
肺部2公分腫瘤拖成3期癌末 醫師用3種治療讓他戰勝癌症
台中市1名51歲男子5年前即檢查發現左下肺有兩公分的腫瘤,醫師要他就醫,他卻以工作忙碌,經常要出國為由而拖了下來,直到3年前因咳嗽等症狀嚴重了,才再找上當初為曾提醒他應及即治療的胸腔內科醫師許人文;許人文發現該男子的肺部腫瘤已由第一期惡化成第三期末,所幸經過化療、開刀和光子刀放射治療等3種治療方式接續治療,才讓這名男子終於順利控制癌症;目前已追蹤超過1年,腫瘤未再復發。長安醫院胸腔內科醫師許人文指出,一般人若發現肺部有陰影,就會十分緊張,當初發現這名患者左下肺已有兩公分腫瘤時,患者卻仍說還要出國工作而顯得似乎仍以工作為重,他為此還特別在病歷上註記,表示自己的確曾醒患者注意應趕緊治療。但是,患者過了兩年才又回來,原本的兩公分腫瘤已變成7、8公分大,且還有轉移,已演變成第三期末的肺癌,無法開刀治療,於是他先用了10次化療讓腫瘤縮小,接著再把左下肺葉切除,將腫瘤與縱膈腔淋巴腺清除乾淨。但是,因患者後來又面臨左上肺葉腫瘤轉移,於是再用光子刀將癌細胞殺死,1年前替患者申請標靶藥物治療,最後終於順利控制癌症。許人文說,患者未把握第一時間治療,讓他頗傷腦筋,也讓療程變得更為複雜,所幸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目前治療肺癌的手段也因而增多,因此他可以針對患者的個人特殊情況量身訂做最適合的治療計畫,很高興見到這名患者又重返職場,並出國工作。他提醒,肺癌一直是國內十大死因榜首,抽菸並是罹患肺癌的最大主因,萬一咳嗽超過2個禮拜,或是有胸悶,甚至咳血、胸痛的現象,千萬不要等,一定要趕快就醫檢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以免延誤治療時機。
-
2021-08-0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高端疫苗如何釋疑 侯友宜:符合世界標準才能贏得信心
國產的高端疫苗即將開打,但未經過第三期試驗不少人提出質疑。新北市長侯友宜指出,國產疫苗一定要公開透明,並經過國際認證,符合全世界標準才會贏得民眾信心,同時要把國產疫苗與全世界疫苗競爭,對於國內生物科技發展才最重要。侯友宜今在防疫記者會受訪指出,生物科技是國家發展重點方向,發展國家疫苗是正確的路,高端疫苗發展過程中,很多人提出不一樣看法,國家要聽進去,並把大家疑慮化為信心。侯友宜指出,高端疫苗有待政府努力在科學驗證上做好說明、提出國際驗證,用科學態度讓高端疫苗贏得民眾信任,才是最重要的。另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日前指出,國內可能面臨疫苗空窗期,疫苗能否準時到貨,每天都令他傷透腦筋,大概3天就會夢到一次。侯友宜說,CDC最近表示疫苗確實不夠,已經知道不夠就要不斷跟國際採購,或是採取不一樣策略與方向,一定要用行動代表積極負責任態度,讓民眾有機會接種到疫苗。
-
2021-08-07 養生.運動天地
戴資穎奧運奪銀後盾,來自全家人力量!刺青爸爸的一句話,比賽沮喪時一舉起左手就能打氣
培養一個戴資穎,需要全家人的力量!爸爸、媽媽、姐姐都是她在奧運場上衝鋒陷陣的後盾。8月1日東京奧運金牌戰,經歷一番激烈奮戰,戴資穎獲得銀牌,創下史上羽球女單最好的成績。戴資穎練球的辛苦,一路上都有家人陪伴回顧戴資穎的羽球人生,旁人看到的多是贏球與風光,她18歲就拿到2012年日本公開賽的冠軍,22歲就成為台灣首位世界球后,大家稱她是「天才少女」,她自己從不這麼認為,因為她在羽球路上付出的努力與淚水,沒有少過。從小就展現羽球天賦,爸爸戴楠凱為了給女兒學習羽球最好的環境,國小4年內就換了3所國小,從學區內的小學,轉到有羽球社團的國小,再換到有羽球校隊的學校。全家人假日的休閒活動,就是到全台灣的羽球場館觀摩、練習,戴資穎笑說:「人家放假是全家出遊,我們家是去球館觀光。」因為爸爸認為,整個家庭一起出動,學習更沒壓力,也更快樂。姊姊戴靖潔大她2歲,現在也是羽球運動員、教練,更在奧運期間擔任愛爾達體育台球評,在戴資穎的羽球成長過程中,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國、高中時成為她越級打球的對象。她說,爸爸希望透過這樣越級競賽的方式,讓她嘗到輸球的滋味,也讓她很早知道,「我不可能當永遠的世界球后。比賽有贏有輸,沒有永遠的贏家和輸家。」媽媽不敢看女兒練球,心疼!她練球過程的辛苦,父母都看在眼裡。媽媽胡蓉曾說,從小到大,她只看過女兒練球一次,那一次她看到教練不間斷地發球,女兒的兩腳已經幾乎跑不動了,還是得接球,她看完非常不忍,恨不得下場替她跑。「自此之後,再也不敢看女兒練球了。」此外,戴資穎小時候有異位性皮膚炎,每當出國比賽時,爸媽總是在行李裡準備好棉被、枕頭等物品,只為了讓她好好睡覺休息,再去比賽。爸爸更擔任起類似經紀人的工作,讓她無後顧之憂。戴資穎表示,家庭是她永遠的後盾,「戴家一直以來的精神,無論孩子選擇了什麼,家長能做的就是陪伴、支持,不管最後成功或失敗,家永遠在這裡。」整個家庭的力量,幫助她一路過關斬將,走進世界職業羽球賽,在奧運場上奪下獎牌。沮喪總想起爸爸的話,刺青在左手時時為自己打氣家人的鼓勵,也是戴資穎度過難關時的力量。有一回,她在國外比賽,情緒陷入低潮,忍不住在浴室中掉眼淚,她說:「在洗澡水中參雜著淚水一起落掉...(那時候給自己的壓力很大),忘記哭過幾次(沒錯,我也會哭),我堅強,但也是會適時的發洩一下情緒。」這時,她想起爸爸從小到大告訴她的一句話,「無論如何都要相信自己!」她靈機一動,決定在自己左手腕上,刺上爸爸的生肖和手寫字,她說:「在我比賽過程舉起左手為自己打氣時,都能夠充滿力量。」家,是戴資穎衝鋒陷陣的後盾,也是她沮喪時慰藉的力量,讓她不管面臨贏球、輸球都能處之泰然,也更有勇氣面對更大的挑戰。※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提供,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
2021-08-0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桃園確診+0、149人居隔 鄭文燦:仍要謹慎面對
桃園今天無新增新冠肺炎確診個案,但居家隔離尚有149人待觀察。市長鄭文燦表示,疫情已在收斂的最後階段,市府團隊會謹慎以對,目標是居家隔離人數再下降,逐步邁向清零。鄭文燦也說,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有公布未來防疫工作2大重點,分別是「國境防疫」和「疫苗接種」。前者,桃園會不分國籍和縣市,努力照顧好26家防疫旅館的所有房客。後者,希望民眾只要符合接種資格就踴躍預約,疫苗覆蓋率不斷提高,才有辦法達成群體免疫目標。桃園第四輪公費疫苗接種計畫今天最後一天,3.2萬人預約,有3.1萬人接種,接種率96.9%。鄭文燦指出,第五輪接種計畫是針對1到3類對象及孕婦的第二劑,以及65歲以上長者、55歲以上第9類重大傷病人士預約的莫德納第一劑,各醫院診所預計11日展開,全市36個接種站則安排12日提供服務。另外,部分民眾因為要出國讀書,有接種第二劑的需求,桃市府也安排衛服部桃園醫院、桃園區衛生所和中壢天晟醫院,替有出國需求者接種。
-
2021-08-06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臺灣百年前疫情的「懷思憑弔」 疫情烽火下的我見我思
【編者按】在這全球籠罩於新冠疫情的困境下,特別感到興奮的是,醫學生時代所景仰的基礎醫學老師,居然在她仍然勤於研究與教學之餘,主動與我們分享她由「新冠疫情之省思」,進而引申到「全民防疫運動:從個人情緒免疫保健談起」的心得。更意想不到的是透過她的推薦,她的學生也是位名教授,不僅是科學家,也兼具豐沛的歷史與文學素養,巧妙地以古代流感與古籍瘴癘的「前世今生」、臺灣百年前疫情的「懷思憑弔」、臺灣近百年來流感的「編年紀實」、「疫情時代」衝擊下的「有守有為」,分段介紹他在疫情烽火下的一些看法。希望透過這兩位兼具科學專長與人文素養的學者精心撰寫的三篇文章,在疫情肆虐的無奈之下,我們找到一些還可以做的努力。現代流感與古籍瘴癘的「前世今生」瘴癘,亦稱瘴氣(中醫慣用之名詞),是指山林間在濕熱環境下因動植物腐敗而產生的一種能致病的微生物(如病毒、細菌與真菌)滋生汙染物。由瘴氣引起的疾病一般稱為瘴病,故瘴病是多種疾病(流行病或熱帶疾病)的總稱;又瘴氣作為古代的疾病地理學概念,其主要與南方氣候、植被和地貌有關。瘴氣被認為是一種有毒氣體或薄霧,其不僅只在被感染個體內引發致病,更是會隨空氣傳播至該汙染區域內的多數個體(人或動物) 。醫學界往往以為過去所說的「瘴病」即是因水土不服所罹患的「中暑」或「感冒」或「瘧疾」等症,然廣義的「瘴病」則泛指熱帶或亞熱帶所在區域的傳染病。西方將瘴氣稱之為miasma,意思是「不潔」或「污染」。雖然「疫」難以認定為某一種病或症,但就「眾人同病;即疫也」的意義來說,古籍醫書或現代流行病學對「疫」之解,無疑是指稍有規模的流行性疾病,如「霍亂」、「天花」與「登革熱」等。其中「疫」中之重的「瘟疫」或謂「大疫」,更是指某種流行病/傳染病的大範圍爆發,諸如瘧疾、鼠疫、肺結核等,這當中也可能就包括了好發在特定季節或地區的「流感」疫情。隨著現代實證醫學的崛起,瘴癘(疫癘)這用詞已漸漸被後人接受是某些生物(主要是人類)因細菌或病毒感染所引發的流行性傳染病,如風熱性感冒(流感病毒或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傳染疾病)。臺灣百年前疫情的「懷思憑弔」清朝統治期間,來台的漢人多將台灣稱為瘴癘之地,文獻記載中也多次強調台灣島上疫病橫行,如清代《平台紀事本末》所載乾隆五十一年(1786)時際,偽鄭(即明鄭時期1662-1683)時多瘴癘,居民寥落;更云當年軍中疫癘大起,各路副將、參將、游擊、守備先後沒於軍,弁兵死者日數十人。由這些史書記載顯示,自明鄭正式經營/署理台灣至清初(康/雍/乾時期),來台/遷台/開台的我輩先祖都遇到了與先後來到台灣(福爾摩沙)的荷蘭人或西班牙人相類似的久居難題,亦即無法克服疫病(瘴癘)之生死交關。因疫情而病歿的現象到清末/日治的台灣還是經年發生,且台灣本島南北各處無一倖免。據史料記載,1871年日本國藉口琉球海難船民遭臺灣南端高士佛社等居民(排灣族)殺害之故,于1874年出兵攻打恆春半島的原住民,史稱「牡丹社事件」。在此之際,日本西鄉從道所率領的三千六百名官兵前往台灣征戰中,竟有500餘人死於疫病(戰鬥陣亡者僅20餘人),而清朝6500員派台「文武員弁」也因「疫氣流行」而病故者眾。再者,清末來台灣鎮守海疆的左宗棠楚軍(湖南兵),也於1885-1886年修築嘉義至大陂橫貫道路之際,許多士兵因遇到暑熱、瘴癘所引發的水土不服(主要是瘧疾)而相繼病死長埋台灣,這近百座埋骨處現就位於高雄市甲仙區小林里五里埔,即甲仙鎮海軍墓。日治初期的台灣,于1896-1917二十年間,就曾出現了五次鼠疫流行(造成兩萬四千人死亡)與1919-1920年北部地區爆發過嚴重的「虎列剌」(即霍亂,造成四千三百多人死亡)。之後,國民政府接收台灣初期,因公共衛生推行落後,再加上兩岸人流頻繁往來下,導致原本在台灣已幾乎「絕跡」的各種傳染疾病,包含霍亂、天花、鼠疫與狂犬病等疫情又再次爆發。以1946年(民國35年)為例,台灣就曾因中國傳來「霍亂」,導致當年全台3809人染疫致病,2210人不幸死亡(致死率高達58%),而嘉義地區更因防疫封城(港)管制而導致警民重大衝突,進而衍變成了當時的重大社會事件——「布袋事件」。臺灣近百年來流感的「編年紀實」流行性感冒(Influenza),通常簡稱為流感(Flu),為一種由流感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症。流感病毒屬於正黏液病毒科,為RNA病毒的一種,主要有A、B及C型,其中A型和B型幾乎每年都會引起季節性的流行。20世紀內曾發生過四次較為嚴重且有記載的流感大流行疫情,如1918年西班牙流感、1958年亞洲流感、1968年香港流感)與1977年俄國流感等。其中1918-1919年間的西班牙流感大爆發,是近代歷史上最為嚴重的一次瘟疫大流行(估計有10億人被感染),導致全球死亡人數超過了5千萬。依據日治臺灣的1918-1919流行性感冒疫情與防疫年表,這個百年前西班牙流感在臺灣地區所造成的死亡人數,第一波超過2萬5000人(死亡率達7.18%);第二波亦超過了2萬3000人(死亡率達6.3%)。21世紀初的疫調則有,2003年的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SARS),是一種由冠狀病毒(Cov)所引起的首例致命流行病;2009年的墨西哥流感(A型H1N1),該病毒之遺傳組成結合了人類、鳥禽及豬隻的流感病毒基因成分(造成超過一萬人死亡)及2012年的中東呼吸道綜合症(MERS),它也是一種冠狀病毒。這20年期間爆發的上述異常致命的流感大流行,所幸僅有非典型肺炎——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在台灣流行肆虐,這波疫情有346名國人確診病例,然因其高致死率(接近20%)也造成73人不幸死亡。新冠肺炎病毒(Covid-19)是一種全新的冠狀病毒,又被稱為Sars-Cov-2,是2003年薩斯(SARS)病毒的變種/分支毒株。從2019年底Covid-19在中國武漢地區爆發後,短短幾個月就擴散至全球多個國家,迄今(7/24)為止,全球已經有一億九千多萬個病例數,四百多萬人因感染新冠病毒死亡;台灣國內則超過1萬五千個病例數,七百多人感染新冠病毒而不幸死亡。雖然Covid-19主要通過人與人近距離接觸而染疫,但該病亦已被證實可藉由被污染的物品表面等環境因素傳播,這意味著它比SARS或 MERS的疫情更難控制與阻斷。特別是,這次疫情的Covid-19病原體亦已經出現多次變異,而這種自體突變似乎能強化病毒對細胞的感染力,導致其傳染性亦急劇增強,更甚者得以避開免疫系統的阻擊(如印度Delta變異病毒株),無怪乎這次新冠肺炎疫情被聯合國稱為「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嚴峻的危機」。「疫情時代」衝擊下的「有守有為」2019末至今的新冠疫情已帶給了世界經濟帶來的熔斷衝擊,其嚴重程度遠比上世紀初的大蕭條,更因受到隔離封城、邊境管制、供應斷鏈及防控措施等影響,讓許多數人面臨著失業與貧困。從去年(2020)初第一位女台商被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陽性後,台灣民眾就謹遵守著外出要戴口罩/面罩來保持社交距離,進出各大公眾場所也須嚴守「紙本登記制」/「簡訊實聯制」;染疫患者/疑似與確診病患接觸者,也都分別採取了「居家檢疫」、「防疫旅館/隔離酒店」及「自者隔離」與「居家隔離」等不同的防疫措施,來阻絕新冠病毒的傳播鏈。隨著全球疫情的升溫和病毒的持續變種,台灣的新冠肺炎本土疫情也從五月中旬進入極為險峻的階段,而三級警戒也持續延長至七月下旬(7/27全國調降為二級警戒)。再者,今年六月底國產與進口的新冠肺炎快篩試劑已陸續在各大通路/超商販售,於此同時政府也加速設立各地熱點地區的篩檢站與廣設集中檢疫所。隨著台灣政府全方位抗疫推動(滾動式調控),再加上國人上下做好自身良好的防疫配合(沒有人想當那個破口),很慶幸在七月下旬已看見了確診數與死亡率都大幅下降,對即將微解封(降為二級警戒)後的百業復甦與時序正軌,將是令人多所期待和樂觀看待。另外,國人每天都關心的議題還是圍繞在何時可以打到疫苗,包括每一波疫苗接種對象優先順序、爭議不斷的疫苗接種殘劑(餘針)及可能分配施打的疫苗種類及其副作用。目前在台灣公費疫苗接種只有兩種選擇,即以腺病毒載體為技術的AstraZeneca(AZ)疫苗與以mRNA為技術莫德納 (Moderna) 疫苗這兩種,然民眾目前似乎還期望有第三種以上的選擇,特別是已有一些國人選擇出國去尋找其他已獲WHO 批准緊急授權(EUA)的疫苗接種。然無論是哪一種類型的新冠疫苗,都可能會有非預期的副作用(近五百例接種疫苗後發生死亡之不良事件),更是讓有意願施打疫苗之民眾的普遍疑慮。面對民眾的疑慮與恐慌,建議可由施打者可自行預約選擇所青睞的疫苗種類,年長者可與醫生來共同決定/評估是否施打,某個程度上是可舒緩施打者的不安/壓力,並提高所謂安慰劑的正面效應。近日台灣南部出現了十多例印度「Delta」變種病毒確診者(台灣目前主要仍是Alpha變異株),這著實令人擔憂也需國人更加努力配合政府政策——「輪到你,就去打」,盡己所能為台灣的防疫做出微薄但卻又重大的貢獻。目前,已施打過第一劑的國人才剛超過26%(計次人口比為27%),讓疫苗施打的覆蓋率,故從原本設定需要65%-70%才能達到「群體免疫」的戰略方針,須提升至80%-85%的覆蓋率,如此才能讓這傳染力強及重症比率高的新冠變種病毒接近「清零」。在這三級警戒即將解除之際,我們接著是要面臨充滿了不確定性的「後疫情時代」,期許國人同胞依舊秉承「生命不息,奮鬥不止」之價值信念,相信台灣不久後就能回到往日正常生活且再現昔日經濟榮景。謹以祈願並祝福本文讀者們都能喜樂平安長樂未央!
-
2021-08-06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懶人包/出國必備的COVID-19疫苗接種證明書(黃皮書)如何取得? 指揮中心揭3途徑皆可申請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5)日說明,我國COVID-19公費疫苗接種迄今已逾800萬人次,因應部分民眾出國之疫苗接種證明需求,指揮中心建議民眾先行確認前往國家(或就讀學校、工作及參與活動等)之相關規定,採以下列方式之一取得證明文件:一、由 COVID-19疫苗接種院所開立之「COVID-19疫苗接種紀錄卡」,填列完整西元年、護照號碼及同護照之英文姓名。二、由COVID-19疫苗接種院所開立之英文版診斷證明書(註記疫苗接種紀錄)。三、前往國內32家旅遊醫學合約醫院(簡稱旅醫門診),將COVID-19疫苗接種紀錄登載於國際預防接種證明書(簡稱黃皮書)。指揮中心表示,由於目前接種疫苗種類相對多,因應出國者需要相關證明,原本的黃卡接種證明,上面有中英對照沒有問題,但有些國家地方需要民眾原醫院申請核發「證明黃皮書」,原本已有相關證明者可到旅遊醫院加註證明。指揮中心提醒,如欲取得黃皮書,請攜帶健保卡、護照(或影本)及黃卡前往旅醫門診掛號,由醫師查詢我國「全國性預防接種資訊管理系統(VACC)」紀錄及確認後開立,倘非於國內接種疫苗者,不列入黃皮書登載。黃皮書費用依「港埠檢疫費用徵收辦法」,補證(未持有黃皮書者)為新臺幣200元;加簽(已持有黃皮書者)為新臺幣150元;至於醫院掛號費、診察費等,依各醫院規定收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