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2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搜尋
保護力
共找到
1483
筆 文章
-
-
2021-06-24 養生.聰明飲食
抗疫飲食3關鍵,抗病毒、抗發炎、抗氧化!營養師:這7類營養素有幫助
台灣疫情尚未解除警戒,雖疫苗正陸續到位,民眾也開始接種,但多數民眾還得再等上一些日子,在此之前民眾該如何自保?嫚嫚營養師表示,除了做好日常的防疫措施外,也可以透過飲食的方式強化身體的保護力! 抗疫飲食3關鍵,抗病毒、抗發炎、抗氧化! 嫚嫚營養師表示,病毒感染時,身體的免疫系統首當其衝,它會先破壞免疫系統再進一步攻陷人體,人體免疫力低下時就會產生發炎反應,也就會產生各種症狀。因此「防疫飲食」抗病毒就會是首要關鍵,其次是抗發炎、抗氧化,以達對抗病毒的目的,而這些營養廣泛存在於各種常見食材上,民眾可在飲食均衡的前提下適度攝取。 7類營養素助防疫、提升保護力! 維生素C:有助人體製造抗體、白血球,預防感染、抗氧化、維持呼吸道黏膜健康。常見存在於蔬菜、水果上,不過維生素C容易受到光熱、氧氣破壞,蔬菜烹煮後含量較低,建議多以水果為主,如柑橘、芭樂、奇異果、草莓、藍莓等。也提醒蔬菜和水果兩者不可互相取代,應均衡攝取。 維生素D:可刺激免疫細胞,加速免疫細胞發展,鞏固免疫系統運作,並降低呼吸系統感染風險。最好的攝取方式就是曬太陽,建議現在居家防疫,可在窗邊適度的曬太陽,但不宜過久。食物方面補充效益較低,如欲從食材攝取,建議可選擇曬過太陽的香菇,不過不少香菇是風乾製成較難以判斷。而鮭魚、蛋黃也都含有維生素D,但含量較少。 鋅:有利維持免疫系統發育、正常運作,並有助嗅味覺維持正常,年長者常見常見因鋅缺乏而嗅味覺異常,可多加留意。此營養常見於各種海鮮、豆類、全穀類、南瓜籽上。 硒:硒是非常重要的微量礦物質,存在於免疫細胞當中,使免疫細胞正常運作,並有助維持淋巴細胞活性、促進抗體形成。常見存在於芝麻、大蒜、蘑菇、海鮮類、燕麥上。 益生菌:益生菌對人體、腸道健康相當重要,人體免疫細胞有7成存在於腸道周圍,益生菌有助腸道健康,調節免疫系統。不過透過食物補充的益生菌,在於腸道約一至兩週,無法長期存活,需要持續補充,可透過無糖優格、無糖優酪乳等進行攝取,同時也需補充益生質幫助益生菌生長,也就是膳食纖維。 薑黃素:有助抗菌、抗真菌、抗病毒、抗發炎、抗氧化等,並有利抑制病毒進入人體細胞、複製。現也有不少研究認為薑黃素可能是將來開發成藥物、營養食品的明日之星之一。不過也正因薑黃素對身體益處相當知名,日本也有不少研究發現,許多注重養生者反而有藥物性肝損傷的情況,當中過量補充薑黃的族群就佔了整體原因的1/4,應特別留意。另外,肝功能、脂肪肝者應避免攝取薑黃素,以避免加重肝臟負擔。薑黃素為脂溶性植化素,飯後再食用效率會較容易吸收。存在於薑黃,不存在於薑,兩者不同,普遍也存在於加入薑黃製作的咖哩, 槲皮素(又稱洋蔥素):有助抗病毒,包括RNA病毒及DNA病毒,並抑制病毒進細胞、降低複製可能,減少發炎因子產生。其可利用率比薑黃素還高,目前也有不少研究認為槲皮素可能將是製作對抗新冠肺炎藥物。槲皮素廣泛存在於各種蔬果,包括洋蔥、青蔥、番茄、蘆筍、青花椰菜、葡萄、蘋果、草莓、藍莓、蔓越莓等莓果類。 良好習慣更有助防疫,對疫苗有打、沒打皆有益! 嫚嫚營養師提醒,透過食物營養有助於增加身體的保護力,但不可視其為藥物,飲食上還是得注意營養均衡,蔬菜、蛋白質、澱粉比例建議以2:1:1,蔬果以多元多色為佳,以利攝取多元營養而非單一。平時也應補充足夠的水分,一日建議攝取自身體重乘以40的水份,如60公斤者一日喝2400 ml毫升/cc。適度的運動、良好的睡眠及作息,並時時做好防疫措施,如此才更有助於防範病毒侵擾,而這樣的吃法、生活方式,不論是對打完疫苗或還沒打疫苗者都相當有幫助! 《延伸閱讀》 .打完疫苗喝雞湯助維持免疫力!營養師教接種後飲食3重點。 .維生素C助增強抵抗力 前10名排行第一名是芭樂!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6-2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疫苗對印度變種病毒有足夠保護力嗎?老人、孕婦、慢性病患該不該打疫苗? 專家詳解常見疫苗問題!
新冠肺炎在台灣社區感染爆發開以來病例快速增加,目前進入大規模施打疫苗階段,但疫苗施打以來產生的不良反應及死亡事件不在少數,也令多數民眾對疫苗有很多的疑問。對此亞東醫院物理治療師陳乃綸整理出幾個老人與孕婦施打疫苗前常見的問題,希望能替有問題的民眾解答。Q1:現在印度變種病毒(Delta )肆虐各地,之前的疫苗主要針對英國變種病毒的,那打疫苗還有足夠的保護力嗎?A:施打疫苗,並不能保證不會染疫,但可「有效預防COVID-19重症發生的機率,以及減少住院和死亡的可能性」針對病毒的變化性,打疫苗可以讓體內產生抗體,產生一定程度的保護力,對於印度變種病毒即有一定程度的防範。除了疫苗接種外,落實三大防疫三部曲,才能有效對抗新冠肺炎。防疫三部曲:1. 戴好口罩,鼻口部分盡可能貼合臉2. 勤洗手,洗手至少30秒(內外夾攻大立腕)3. 保持社交距離(室外1.5公尺;室內2公尺)Q2:阿公/阿嬤有高血壓和糖尿病等慢性病,還有他們看到新聞報導很害怕打疫苗,該怎麼辦?還是要勸他們打疫苗嗎?A:如果心中有疑慮,也很害怕,請先暫緩打疫苗,姑且有無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當心理狀態不穩定,也會影響到生理的表現,尤其老人家的心理狀態較為敏感,需要多加留意。有高血壓、糖尿病的患者在有藥物控制的情況下,且狀況穩定,是可以打疫苗的,施打前請和醫生加以確認,經醫生評估,決定是否接受疫苗接種。Q3:帶老人家去打疫苗打注意事項:A:1. 先確認有無過敏史與慢性病的控制狀況2. 近期的血壓和心跳變化是否穩定(2周內的紀錄,有高血壓的患者平常應養成血壓及心跳測量紀錄的習慣,早晚各量一次)3. 目前的身體健康狀況,最近一次(一年內)的健檢結果是否良好(建議維持身體健康檢查的習慣,以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4. 打疫苗前,請補充適當的水份(人在緊張以及情緒轉換時,會使得身體產熱增加,水份散失較快,這時候可以喝一些水)Q4:可以混打疫苗嗎?A:目前台灣尚未開放混打,這其中有許多疑慮,故採取相同疫苗施打兩劑,除非第一劑有強烈的過敏反應,才改為另一家廠牌。關於新聞報導說,國外傳出疫苗混打效果佳?!關於這一點,目前混打的人數沒有像同樣的疫苗打兩劑的人來得多,在樣本數不足的情況下,實驗沒辦法有效的證實有沒有效益,故台灣CDC採取較保守的作法。實驗的設計方法會影響結果的呈現,舉一個臨床常見的問題,高壓氧對於腦部復原有沒有效果?在文獻中,有很多沒有顯著差異的結果,這表示高壓氧對於大腦的復原沒有益處嗎?由於高壓氧目前為自費,個案數目少,樣品數不足,使得實驗在最終結果呈現如此,實際上,在臨床上做高壓氧的患者,絕大多數大腦的復原情形是有進展的。(我的個案當中,有一部分的腦傷患者復健搭配高壓氧的成效都相當不錯,大腦的活化有利於肢體動作的復原,對日常生活的功能性表現也提升許多)Q5:打完疫苗可以捐血嗎?A:AZ疫苗接種者請先暫緩14天,其他疫苗則沒有影響,等副作用都消退後,再挽袖捐血。Q6:打完AZ疫苗後的血栓變化(4-28天)A:1. 嚴重持續性的的頭痛、視力變化及癲癇(可能是腦靜脈血栓)2. 嚴重持續性的腹痛一天以上(可能是腹內靜脈血栓)3. 嚴重胸痛和呼吸困難(可能是肺栓塞)4. 皮膚自發性出血,有瘀青和紫斑有發生以上症狀,請儘速就醫,症狀緩解後,將症狀的表現情形回傳到Taiwan V watch。Q7:孕婦需要打疫苗嗎?建議施打哪一種疫苗?A:目前的染疫情況,懷孕婦女染疫後的症狀較一般婦女來的嚴重,且可能危及媽媽以及胎兒的生命安全,另一方面,懷孕婦女生產時入院,受到院內感染的風險也相對較高,所以強烈建議懷孕婦女們都要接種疫苗。根據目前文獻的建議,懷孕婦女適合施打mRNA的疫苗,且疫苗在懷孕期間可能有效的保護嬰兒。至於打疫苗後的副作用和一般人是一樣的,沒有差別。施打疫苗的懷孕婦女與沒有打疫苗的懷孕婦女,其流產機率是相同的。台灣現有的疫苗mRNA疫苗為莫德納疫苗,施打前請確認自己的身體狀況以及請醫生評估是否適合施打疫苗。Q8:哺乳的婦女可以打疫苗嗎?對寶寶有沒有影響?A:可以的,目前的疫苗都可以打,並沒有研究指出哪一種比較好,AZ、輝瑞及莫德納疫苗都有人接種。接種後,母乳含有抗體,可以保護新生兒,目前相關的研究並不多,有疑慮者,請和醫生再三確認。Q9:打完疫苗後的5-6天出現頭痛、體溫微高的症狀。目前聽到48小時症狀就會消失了,我還是有症狀,這樣是正常的嗎?A:在打完疫苗後,症狀多半於1-2週內可以緩解,「48小時症狀緩解」這點主要是指「持續發燒>38度」,建議在打完即多喝水,以幫助代謝。如果沒有持續性嚴重的頭痛,經休息或是服用藥物有緩解的話,不用太擔心。Q10:打完後,手臂肌肉很腫可以擦藥嗎,我覺得好痛,都不敢動。A:手臂肌肉酸痛依個人的代謝狀況,持續的時間不一定,建議多喝水,加強代謝。此外,在疼痛可以接受的程度下活動手臂,勿維持不動,會使得手臂血液循環不良,不利消腫與代謝。不建議擦藥,避免引發過敏反應,可用濕毛巾放置在施打部位,緩解紅、腫、熱、痛的症狀,15分鐘/次,2-3次/天。復健科的患者可以打疫苗嗎?Q11:老師,我中風,可以打疫苗嗎?有建議打哪一種嗎?A:可以的,若是急性期的中風患者請於急性期(1-2週)後與醫生確認是否適合施打疫苗。目前中風並不是疫苗接種的禁忌症,中風的種類會影響處置方式,施打哪一種疫苗,請與醫生討論,決定施打哪一種疫苗。Q12:心臟裝過支架,正在服用抗凝血劑,可以打疫苗嗎?A:可以,服用抗凝血劑非施打疫苗的禁忌症,在施打前,請與醫生確認服用的抗凝血劑為何,與醫生討論是否需要「暫緩服藥」再打疫苗,施打完加壓在施打處5-10分鐘,確認沒有血腫,再服用藥物。Q13: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肺疾病/洗腎等慢性病,可以打疫苗嗎?A:建議施打疫苗,慢性病族群為COVID-19染疫後重症的高危險群,住院率以及死亡率也較高,疫苗接種後可降低重症的風險。施打前不需停用其相關藥物,請常規服藥。Q14:膝蓋退化,醫生說我骨質疏鬆,可以打疫苗嗎?A:可以的,若有服用相關藥物,請與醫生討論服藥時間是否需要與疫苗間隔數日,來決定施打日期,平日服用的Vit D仍可繼續服用。建議此類患者可做簡易的有氧運動,循序漸進的增加肌肉耐力與有氧適能,以減緩骨質疏鬆的速度,若不清楚可以執行什麼運動,請向物理治療師諮詢。資料來源:1. 台灣腦中風學會2. 台北捐血中心3.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4. USA CDC5. European Heart Rhythm Association6. COVID-19疫苗-知識就是力量
-
2021-06-2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AZ、莫德納疫苗有哪些副作用? 物理治療師建議打完後勿做兩件事
由於工作環境渲染,有一些相關的正確資訊和大家分享,下圖是大部分人打完疫苗後會有的反應,如果你的反應異於常人也沒關係,每個人的身體都是獨一無二的,合理範圍內有不同的反應也是正常。打完疫苗後發燒需要看醫生嗎?一、接種後2天內發燒,可先服用普拿疼退燒,若溫度持續超過40度,且服用藥物後未緩解,出現呼吸困難等症狀,請盡快尋求醫師的幫忙。二、2天後持續發燒,出現呼吸道症狀、腹瀉、嗅味覺改變,建議請醫師評估。打完疫苗後的副作用每個人的身體反應不盡相同,發生副作用是不是我的身體怎麼了?打完疫苗產生副作用,代表的是身體中的免疫細胞正活躍起來,產生對抗新冠肺炎的抗體。沒有產生強烈副作用的族群,身體產生的反應讓你的感覺比較沒有那麼明顯,只要身體有產生抗體,即有一定的保護力,不用太擔心。何謂「新冠手臂」這是一種延遲性的過敏反應,大約在施打第一劑莫德納疫苗的5-9天後才會出現在施打的那隻手臂,出現一點一點的紅色疹子,有些人甚至會佈及到軀幹,幾天會疹子逐漸消失,就沒事了,目前沒有相關案例嚴重到危及生命。(打mRNA疫苗,比較會有此種副作用)關於老人家打完疫苗猝死依照目前的文獻來看,打疫苗這件事情不會造成死亡,AZ引發血栓的風險,歐洲人目前的統計為萬分之10-20,為亞洲人的5-10倍。那為何新聞裡常常聽到有老人打疫苗猝死?在這裡要先解釋一個名詞叫做「背景值」,假設在平行時空裡,那一個台灣沒有新冠肺炎,這些年紀稍長,身體長期有慢性病,平常鮮少做身體健康檢查,乍看之下旁人與家人覺得身體硬朗,因為突然之間的心肌梗塞,送到醫院,死亡的人數每天都會有一定的數量,這個數值即為背景值。(血塊在心臟即心肌梗塞,在大腦即腦中風)所以CDC目前報告指出沒有個案因施打疫苗而死亡,這些患者多半有慢性病,且沒有高於背景值的意思為此。白話來說,無論有沒有打疫苗,每天都會有人發生心肌梗塞還有腦中風,在加護病房,每天都會收治新的個案,多半會進行心導管或是血塊清除等手術,等患者生命徵象穩定會診復健。而這些打完疫苗後,發生心肌梗塞或是腦中風而死亡的個案,就在那個時刻… 這並不等同於因為打疫苗而死亡。如果仍然不太理解,不能接受老人家可能死亡的悲痛,也認為打完疫苗後死亡的族群,都是死於疫苗;心裡有這些疑慮的民眾,建議先暫緩施打疫苗!把疫苗留給需要的人,並請做好自身的防疫工作,確實清消環境,勿四處趴趴走,保護家裡的老人家吧。資料來源:1.Taiwan V-Watch(截至2021.06.19)2.台灣疾病管制署3.美國疾病管制署4.世界衛生組織5.莫德納疫苗接種通知註:Taiwan V-Watch為「疾管家」新建立之COVID-19疫苗接種後健康回報系統。主動監測國人接種緊急使用授權之不同廠牌疫苗常見的不良反應,或可能發生的不良事件。
-
2021-06-2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抗疫福音!最新研究:AZ疫苗對印度2變種病毒有效
印度Delta變種病毒蔓延到全球92個國家,研發AZ疫苗的阿斯特捷利康公司(AstraZeneca)22日引述最新研究報告指出,自家疫苗對Delta病毒及另一種源自印度的變種病毒「Kappa」皆有效,這份報告由牛津大學團隊所研究,證實只要完整接種兩劑AZ疫苗,對Delta變種病毒的保護水準將相當於對英國Alpha變種病毒的保護力。路透報導,印度變異株B.1.617分為2支,分別是屬於「高關注變異株」的B.1.617.2、稱為「Delta」,另一支是「須留意變異株」的B.1.617.1、稱為「Kappa」。針對近期在國際間不斷擴散的Delta變種病毒,阿斯特捷利康在官網中貼出聲明,引述牛津大學在國際期刊《細胞》(Cell)上發表的研究指出,AZ疫苗可提供對「Delta」及「Kappa」2種變種病毒的保護力。牛津研究團隊以康復者血清和接種疫苗者血清進行比對,調查兩者的單株抗體是否有能力中和兩種變種病毒。結果顯示,AZ疫苗對Delta及Kappa的中和反應相當於對Alpha(B.1.1.7,英國變種病毒株)、Gamma(P.1,巴西變種病毒株)產生的中和反應。牛津大學最新的研究結果立基於英國公共衛生部 (PHE)上周的一項分析,該分析結果顯示,完整接種兩劑AZ疫苗對Delta變種病毒有效,達到的保護力水準和AZ疫苗對於Alpha變種病毒的保護力相似。阿斯特捷利康公司表示,來自於印度的變種病毒是目前印度疫情爆發的關鍵,近期已被世界衛生組織(WHO)歸類為值得關注的變種病毒株,因此上述的研究成果,代表在Delta及Kappa的染病案例逐漸增加之際,AZ疫苗可對控制疫情產生重大影響。
-
2021-06-2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國外疫苗混打成趨勢 台灣行不行?一張表看醫界官方不同說法
在國外混打疫苗已成趨勢,很多人第一劑打了AZ後都在問,第二劑可以打別的嗎?衛福部專家會議已拍板否決,但防疫專家指出,新冠肺炎疫苗混打在台灣是不得已也是必然趨勢,中央應該要盡快制訂因應疫苗混打的策略。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昨天仍強調,「不建議混打」,國際多項臨床證實,打完AZ疫苗,第二劑改打BNT疫苗,校體效價高於兩劑都打AZ。但打了AZ,再打莫德納,迄今仍無實證資料可供參考。受到疫苗供貨延遲影響,南韓七月起將首次進行不同廠牌第二劑疫苗混合施打,預估將有七十六萬首劑接種AZ疫苗者,第二劑改為接種輝瑞BNT疫苗。加拿大國家免疫諮詢委員會近日也公布指南,要第一劑接種AZ疫苗民眾,第二劑應選輝瑞BNT、莫德納(Moderna)疫苗,以擁有「更好的免疫反應」。中華民國防疫學會榮譽理事長王任賢表示,新冠肺炎疫苗混打在台灣是必然的趨勢,因為目前台灣拿到的疫苗數量不多,且品牌很雜,很快就會面臨要不要混打的問題,在台灣混打是為了解決疫苗不足的不得已,中央應該要盡快制訂因應策略。另外,國產疫苗能不能跟其他疫苗混打、參加國產疫苗臨床試驗者過了臨床試驗時間能不能混打,指揮中心都必須盡快說清楚。醫師沈政男則在臉書貼文指出,輝瑞BNT跟莫德納,不只都是mRNA疫苗,而且來自同一個專利技術,施打效果數據也都極為接近,為什麼不能相互引用?Delta病毒相當難纏,打AZ兩劑的保護力只有百分之六十。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感染內科主任陳彥旭表示,目前國際間只有三篇相關研究,英國研究發現,混打疫苗發生副作用比例,會比二劑接種同一種疫苗稍高,西班牙研究則是發現混打後產生免疫抗體效價較高,至於德國僅有動物實驗,也得出免疫效果較高的同樣結論。對於疫苗能否混打,國際間尚未產生共識,在實證數據不足的情況下,維持兩劑疫苗都打同一種,是相對安全的做法。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說,目前並無混打規畫,無論國產或進口疫苗均是如此,除非接種第一劑後出現嚴重過敏反應或通報不良事件,才會允許混打。
-
2021-06-2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打完疫苗喝雞湯助維持免疫力!營養師教接種後飲食3重點
台灣疫情尚未趨緩,國內開始施打疫苗,嫚嫚營養師建議,施打完疫苗之後可以像做完開刀手術一樣適度進補並注意飲食,將有助於身體狀況的恢復、完善的啟動身體的保護力。 打完疫苗飲食3重點,喝雞湯助維持免疫力! 嫚嫚營養師表示,施打完疫苗後的飲食,主要可著重在維持免疫力和降發炎反應,良好的免疫力有助於盡早啟動完善的保護力,而發燒、頭痛等副作用和發炎息息相關,降低發炎反應有助緩和副作用、避免不適。因此建議施打疫苗後飲食可著重三大重點,包括了優質蛋白質、多色蔬果、充足水分。 優質蛋白質 嫚嫚營養師指出,蛋白質為建造白血球、抗體的主要成分,份量一定要充足,而質地較軟的攝取來源可以避免增加腸道負擔,因此正如做完手術、開刀,打完疫苗後也可喝點清淡的魚湯、雞湯、雞精進補,當中可先以魚肉優先,其次可選擇雞肉,因為魚肉除了優質蛋白質以外,也含有Omega-3脂肪酸有助降低發炎反應。而這類熬煮過的補品也有個好處,術後、打完疫苗後不僅往往身體虛弱,也變得會沒食慾不振,這些補品內含的蛋白質分子比較小、容易吸收,液態也容易下嚥,因此建議在打完疫苗後可以適度補充,有助加速營養吸收,調節身體機能。其他也可選擇豆腐、蒸蛋等。 多色蔬果 蔬果方面建議以「蔬果579」的方式進行,也就是小孩5份,成年女性7份,成年男性9份。嫚嫚營養師表示,蔬果除了有各種不同的維生素、礦物質,更有蔬果特有的各種植化素,國內外皆有不少研究指出,充足的攝取蔬果對於抗病毒、抗發炎、抗氧化都有非常出色的幫助。且蔬果當中也有膳食纖維,有助調節腸道菌叢生態、增加益菌,使腸道健康,人體有7成的免疫細胞位於腸道周圍,腸道健康免疫力自然就好。也提醒民眾,蔬菜和水果皆有各自的營養,不可互相取代,攝取時應以多色為佳,以利攝取各種不同的植化素。 充足水分 至於水分攝取也相當重要,嫚嫚營養師表示,身體水分充足有助促進新陳代謝,身體代謝好,便有助於緩解不適。打完疫苗後發燒、流汗等狀況,皆可能使得身體出現體液不平衡、缺水的情況,應留意水分補充。水分攝取量建議以自身體重乘以40為佳,例如體重若為60kg,一日就喝2400 ml毫升/cc,但注意一小時以250~300 ml毫升/cc為佳,避免超過1000 ml毫升/cc,以免加重腎臟負擔。 接種疫苗後宜地中海飲食,菜:澱粉:蛋白質=2:1:1 在飲食整體比例上,嫚嫚營養師建議蔬菜、澱粉、蛋白質以2:1:1的比例攝取為佳,可以「地中海飲食」為主,地中海飲食已連續蟬聯4年最佳飲食方式,其飲食特色就包括了大量的蔬果,以及使用好的油脂,包括了橄欖油、堅果等,蛋白質也以前述提到的雞肉、魚肉等白肉為主,並以其它有助抗發炎的辛香料輔佐,攝取充足的水分,搭配適度的運動,整體而言不論是對術後、施打疫苗後,或是平時日常的健康保養都非常有幫助。不過飲食調節健康需要時間,通常約三週左右就可以漸漸感受到改變,就和減肥一樣,提醒民眾別求快、急著看見效果,慢慢培養出習慣才是關鍵。 打完疫苗4NG飲食、行為不要做! 除了健康良好的飲食、進補外,嫚嫚營養師也提醒,接種完疫苗後應盡量避免不良飲食及習慣。例如抽菸、飲酒,抽菸以有各項研究證實不利身體健康,甚至是各項致病重要因素,而酒類的乙醛容易引起頭痛等不適,打完疫苗後通常身體虛弱,酒精代謝速度也會變慢,且可能干擾判斷頭痛是因為酒精還是因為副作用或不良反應。 除此之外也應避免容易導致身體發炎的食物,例如油炸類、精緻碳水化合物、加工肉品等。嫚嫚營養師解釋,油經過油炸高溫容易裂變,增加自由基、致癌物,易促使發炎情況增加、干擾代謝,除了一般常見炸雞等炸物外,像是洋芋片、泡麵也都屬於油炸類。而精緻碳水化合物,除了容易形成發炎反應,也容易使得血糖不穩,此時也應盡量避免。加工肉類則包括了香腸、培根、火腿等,這類食物製造過程會經過高溫烹調,也可能加入糖類等各項添加物,也是一種容易產生發炎反應的食物,以原型食物為主為佳。 《延伸閱讀》 .是疫苗副作用還是染疫?重症醫:注意「一疲二發四疼痛」 .為何施打疫苗仍染疫?醫指3關鍵:群體免疫前仍要戴好口罩!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6-2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醫護作戰要更好的鋼盔 醫師公會籲開放疫苗混打
新冠肺炎疫苗陸續抵台,國內莫德納疫苗數量已超過AZ疫苗,醫師公會全聯會今天表示,打AZ疫苗後追加莫德納疫苗,保護力更佳,呼籲指揮中心應盡快研議疫苗混打,提升醫護防護。醫師公會全聯會秘書長張必正提到,開放接種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苗初期,國內只有AZ疫苗,加上今年5月中旬本土疫情突然來襲,醫護人員要盡快打疫苗才能上戰場,如今醫護人員接種率已達8成以上,普遍都是打AZ疫苗。張必正說,如今有保護效力更高的莫德納(Moderna)疫苗,且數量較多,隨著近期接種第2劑時間將屆,卻仍受限於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規定,只能打同廠牌疫苗,「為何不能讓在戰場前線的戰士,換頂好一點的鋼盔?」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今天在台大醫院「COVID-19新冠肺炎疫苗知多少」記者會上,援引西班牙疫苗混打研究,比起打2劑AZ疫苗,AZ疫苗追加採mRNA技術的輝瑞BNT疫苗的人保護效力更佳,IgG抗體幾何平均值比起前者增加超過100倍,「數字已經不能再更好」。張必正表示,目前每天醫師公會都會接到大量電話,許多第一線醫事人員強烈反映,希望第2劑可選擇同採mRNA技術的莫德納疫苗。醫師公會如同率領軍隊作戰,若不開放混打疫苗,如同要戰士拿著舊鋼盔作戰,恐難守住防線。本土疫情嚴峻時刻,張必正說,第一線醫護人員絕對需要更周全的保護,才能守護國人健康,建議疫情指揮中心能盡速研議疫苗混打的可行性與具體做法,是全民之福。
-
2021-06-2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北農4千人打疫苗!黃珊珊:聯醫進駐3周 直到有保護力
台北農產運銷公司爆發北農員工、承銷商、派遣工45人確診群聚,傳出北市衛生局匡列的居家隔離人數少於20人,疑似沒照接觸者定義居隔,甚至施打疫苗也需要14天才有保護力。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今天表示,目前北農匡列的接觸者有121人,至於確診人數,5月底時已經19位確診已解列,目前約30例確診。至於打疫苗需要14天才有保護力,黃珊珊表示,北市府已經派聯合醫院團隊,會整整三周時間進駐在北農,這三周將協助北農動線的分區分流,團隊會進駐到工作人員施打疫苗兩周後,直到有保護裡產生為止。另外,對於外傳北農編制外的托工及駕駛,沒有被納入打疫苗名單?黃珊珊說,現在北市府造冊的4千人名單,包括北農所有工作人員,北農也需要相關名冊才能進場,有在名冊內的,都要施打疫苗。
-
2021-06-2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全台疫苗施打率僅7% 高中職教職員「下階段開放」
隨著美國贈與台灣250萬劑莫德納疫苗來台,指揮中心再往下序列開放施打族群,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指出,台灣施打率僅7%左右。由於學生未能施打疫苗,日前原定要開放教職員施打,今公布版本卻未見高中職教職員。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目前學校都停課,還不會接觸學生,這波雖然沒有、但下波會有,開學前會得到一定保護力。日前公布第七類「維持國家安全及社會機能正常運作者」中,包括「高中職以下學校教職員工與校內工作人員」等人員優先次序,但今公布「國家關鍵基礎設施及高風險接種人員等專案對象」版本,包括「考試工作人員」「幼兒園、國小安親班教育人員」「托育人員及托育機構、早療托育機構專業人員、雙北保姆」等,未見將高中職教職員列入。陳時中表示,以目前來說,幼兒園、國小、安親班等,很快會把補教老師、高中職以下托育機構排在前面,因為他接觸對象群都還不能施打疫苗,所以這些老師接觸者,自己有保護力,才不會把病毒帶到學生或小朋友身上。至於高中職老師與工作人員,也會包含高中職補教,列在優先對象,但學校都停課,還不會接觸學生,這波沒有但下波有,開學前得到一定保護力。疾管署近日通知航空公司,說抗體監測要暫緩執行,即便完整接種2劑疫苗的機組員 ,入境也要進行居家檢疫3日,自主健康管理11日,而非只要7天自主健康管理。對此陳時中表示,目前不到20位有完整接種疫苗,因為抗體檢驗規格標準、收費尚未定好,早上決定會依專案,替20位進行檢驗抗體。
-
2021-06-2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哺乳媽媽打AZ女兒猝死 醫:打疫苗釀猝死「無稽之談」
雲林縣發生一名30歲母親昨施打完AZ疫苗,回家哺乳2個月大女嬰母乳後,今清晨發現女嬰猝死、嘴血有滲血奶泡,讓許多媽媽相當擔心。對此,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同時也是小兒感染科醫師黃高彬表示,AZ疫苗是腺病毒載體,完全沒有病毒成分在,更不可能透過餵母乳傳給小孩,若要說打疫苗讓小孩猝死,「這說法完全是無稽之談」。黃高彬表示,AZ疫苗是利用腺病毒裝載新冠病毒的棘蛋白,沒有病毒成分,若施打在孕婦身上,產生一定抗體,肚中的胎兒也可能會產生抗體;若小孩出生後,媽媽才施打疫苗,只有媽媽身上有抗體,母乳內含有抗體量很低,理論上很難透過親餵母乳讓小孩有抗體,但這說法目前尚未證實。黃高彬指出,若媽媽感染到新冠病毒,病毒通常存在呼吸道、以及消化道裡少許量,並非透過血液傳染,更談不上透過母乳傳給小孩。但要注意的是,若孕婦確診新冠肺炎,生下小孩後不建議母嬰同室,以及親餵母乳,因為餵母乳時太靠近小孩,會透過呼吸道傳遞,這跟母乳傳遞無關;若媽媽經過治療後,已測不到核酸後,才較適合親餵。針對雲林兩個月大女嬰猝死,黃高彬認為,嬰兒會發生「嬰兒猝死症候群(SIDS)」,常見是媽媽怕小孩溢奶,讓小孩趴睡,因嬰兒上半身體重較重,心臟被壓在下面遭壓迫,導致呼吸、循環不良,另外也可能是其他原因造成窒息、經攣等,都需要經過解剖釐清死因。黃高彬建議,AZ疫苗在年輕族群發生血栓機會較大,因此才建議孕婦施打莫德納疫苗,避免血栓。不過國外研究及施打經驗,孕婦不管打哪一種疫苗都有保護力。
-
2021-06-2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圖表/蘇貞昌宣布7月起擴大疫苗接種 名單看這裡
行政院長蘇貞昌今上午召開行政院擴大防疫會議,基於維持國家正常運作,以及為逐步迎接正常生活做準備,在指揮中心的建議下,7月起疫苗優先施打名單,將擴大納入國家關鍵基礎設施以及民生運作時具高接觸特性的各類人員。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表示,會中主要由指揮中心報告國內外疫情發展、疫苗到貨進度與配送狀況,以及由各部會報告各項防疫作業執行狀況,並針對下一波疫苗優先施打對象的調整做討論。蘇貞昌指出,針對疫情較高風險的雙北,將特別納入保母、計程車駕駛、外送員、國道客運司機、貨運司機、傳統市場合法攤商及賣場(含超商)收銀人員等類別,請相關部會協助造冊後,於7月1日配送疫苗以利施打。蘇貞昌表示,除了已陸續配送的國防軍事相關人員之外,包括高鐵、台鐵、油氣水電與傳播等國家關鍵設施必要人員、全國的郵差與郵件處理中心人員、國家考試工作人員、高密度接觸孩童的幼兒園與安親班教育人員、托育機構人員、各類批發市場與屠宰市場工作人員、科學園區防疫工作人員、媒體第一線採訪工作人員、矯正機關工作人員、戶役政系統機房人員、以及第一線處理大體之相關工作人員都納入下一波優先施打對象。蘇貞昌說,以上人員總數約為50萬人,請各部會盡快完成相關造冊工作,讓指揮中心能夠加速配送疫苗,提升國民全體的保護力。相關細節,由指揮中心於下午記者會統一說明。針對北市發生北農群聚感染事件,蘇貞昌說,防疫工作不分中央與地方,請指揮中心務必積極協助,也請農委會陳吉仲主委全面檢視目前其他類似批發市場的防疫事項,與地方合作一起做好防疫工作。另外,蘇貞昌表示,雖然國內疫情已有趨緩,但還不能鬆懈,也不鼓勵民眾恢復跨區活動。蘇院長指示指揮中心在審視各地疫情狀況,以及綜合各縣市意見後,針對是否維持三級管制做審慎評估。然而隨著疫情趨穩,針對足以確保做好防疫、戴好口罩、維持社交距離的活動,也請各該部會提出相關規劃,專案陳報指揮中心予以有條件核准開放。
-
2021-06-2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新冠疫苗怎麼打最好?台大醫院設QA專區解答熱門問題
台灣已取得486萬劑新冠疫苗,以250萬劑莫德納為大宗,其餘為AZ,已接種154萬人次,社會大眾對於疫苗的疑問和謠言也越來越多。台大醫院今召開線上記者會宣布成立疫苗QA專區,並由兒童醫院院長、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名譽理事長黃立民,率先提出三大解答。首先,兩劑間隔6到16周仍可生成足夠保護力,再者混打效果優但順序不可對調,最後是當疫苗接種率高且疫情嚴重度低,只打一劑的保護力可高達八、九成。黃立民表示,高保護力和高覆蓋率是疫苗成功的關鍵,傳統疫苗都是蛋白質疫苗,新冠疫苗的特別之處在於有腺病毒載體疫苗和mRNA疫苗等新技術平台,雖然是倉促成軍,但上陣成績也不錯,但問題也不少,他整理三大常見問題並提出答覆。首先是兩劑該隔多久?黃立民表示,基本的免疫學原則是,只要免疫系統還記得第一針,不論多久再打第二針,效果都會持續,但如果免疫系統忘記第一針,就要從重新來。根據研究,AZ建議8到12周打第二劑,但如果超過12周,保護力還是達到81%,比間隔9到11周的保護力63%還要高。至於最久可以隔多久?目前實證資料還不夠,但像子宮頸癌疫苗,間隔12個月都還有免疫記憶。可不可以混打?黃立民表示,有些國家擔心AZ的血栓副作用,已經建議第二劑可以打mRNA疫苗,例如莫德納或BNT,例如加拿大。近期西班牙研究發表663人混打第一劑AZ第二劑BNT的數據,顯示不論抗體幾何平均值、S蛋白的IgG抗體、中和抗體陽性率,都比兩劑AZ更好,但發燒副作用會稍微增加。只打一劑保護效果如何?黃立民表示,臨床試驗資料顯示,只打一針AZ保護力76%、嬌生66%、BNT疫苗的保護力52%,但如果能像以色列那樣大量接種,打一針BNT保護力有91%,AZ有88%,南韓接種資料也有同樣結論,只打一針BNT保護力89%、AZ是86%。黃立民說,因此只打一針的效果取決於疫苗接種率和防疫嚴謹度,如果兩者俱佳,感染機會降低下,疫苗效果更好。近期有許多長者受到猝死事件,影響接種AZ的意願,台大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張皓翔表示,AZ的血栓風險在60歲以下比較明顯,許多歐洲國家甚至限定60歲以上才能施打,此外,比較施打不同疫苗的死亡率,AZ接種後死亡率甚至是較低的,長者若擔心死亡,AZ相對來講反而更安全的選擇。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表示,疫情進展快,很多資訊非常專業,害怕訊息混亂導致民眾恐慌和焦慮,史丹佛、哈佛等一流大學都有做新冠肺炎專區。台大醫院身為大學醫院有很多專家,由高嘉宏副院長成立了台大醫院新冠肺炎專區有很多大家關注的問答集:網址。台大醫院副院長高嘉宏表示,為設置專區,醫院從端午開始用最快速度籌組核心成員。疫苗組有台大兒醫院長黃立民、家庭醫學部醫師張皓翔,公衛組有公衛學院流病所教授陳秀熙,其他組還有教學部主任盛望徽、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古世基、急診醫學科臨床副教授李建璋、職業醫學部部主任蘇大成、醫學系教授黃韻如等,上述都是核心成員,未來也會繼續邀請也有客座專家,希望為國人提供最正確的防疫知識。
-
2021-06-21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QA/腦中風病人可以打新冠疫苗嗎?該打哪一種?
AZ疫苗開放大規模接種以來,累計全台超過六十死,雖然死因是否與疫苗都仍待釐清,不過絕大多數均有慢性病,尚未施打的長者及其家屬開始卻步觀望。許多人都想問,諸如腦中風、巴金森氏症、洗腎、心血管疾病等患者到底能不能打疫苗?對此台灣腦中風學會就建議,對於曾經發生過腦中風、或者本身是心血管疾病高風險的病人,施打疫苗在世界各國都是被明確建議的,施打疫苗雖然有一定比例會在施打後身體不適、或發生疫苗相關的可能副作用,但整體而言施打疫苗的好處是遠大於可能的風險。以下是台灣腦中風學會整理腦中風患者施打疫苗等相關問題供大家參考判斷:Q1: 哪一種疫苗比較適合腦中風病人?不同種類的新冠肺炎疫苗(COVID-19疫苗)是否對於降低腦中風病人的感染風險,或者增加特定疫苗的相關併發症,有關其間的差異目前仍未有定論。隨著施打疫苗的人數越來越多,疫苗的可能併發症之報導及研究也隨之增加。例如與腺病毒疫苗施打(如牛津/阿斯特捷利康疫苗(AstraZeneca,簡稱 AZ)和強生/楊森(J&J)疫苗等)相關,由特殊免疫反應引起的血栓合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Thrombosis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簡稱 TTS),發生率約為數十萬到數百萬分之一不等,發生對象多為年紀輕,且女性偏多。至於其他種類的疫苗,如施打 mRNA 疫苗(莫德納,輝瑞等)後,則亦有罕見的急性心肌炎的個案報告。 根據台灣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CDC)建議,除過去曾發生血栓合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或肝素引起之血小板低下症者,應避免接種 AZ 疫苗外,並未限制或者建議腦中風病人使用特定的疫苗種類。因此,絕大多數的腦中風病人,皆能施打目前政府核准的疫苗。另外,若您過去的腦中風型態是屬於腦部靜脈栓塞或者特殊原因引起的腦中風,如特定免疫或血液疾病相關疾病,則建議您與您的醫師討論之後決定。Q2: 有腦血管栓塞病史,可以打疫苗嗎? 可以。若您過去的腦血管栓塞是屬於腦部靜脈栓塞或與特殊免疫或血液疾病相關,則建議您與您的醫師討論後決定。施打新冠肺炎疫苗後產生之罕見血栓併發症,目前的研究認為上是體內免疫反應產生特殊抗體,例如 anti-platelet factor 4 抗體,而引起血栓,與多數腦中風栓塞的血管病變或心律不整產生血栓的機轉不同。此外,疫苗可降低感染新冠肺炎本身引起之血栓風險,並減少重症比例及死亡率,因此有腦血管栓塞病史的病人仍可接種新冠肺炎疫苗。Q3: 腦中風之後多久才可以打疫苗? 腦中風並非施打新冠肺炎疫苗之禁忌症。但由於腦中風病人,在剛發作之急性期,可能會出現中風症狀惡化、再次中風、心臟血管事件、感染等相關併發症,因此建議在中風急性期(大約1~2週)過後,經醫師評估整體身體狀況已穩定,再施打疫苗。Q4: 打疫苗前,抗血栓藥/抗凝血藥要停藥或調整嗎?由於新冠肺炎疫苗為肌肉內注射,抗血小板藥物及抗凝血藥物可能因藥物影響凝血功能而造成較高機會之肌肉內血腫,但由於施打疫苗之好處仍高於肌肉內出血或血腫之壞處,因此,使用此類藥物並非施打新冠肺炎疫苗之絕對禁忌症。以下將依照病人可能服用的藥物進行相關施打說明及注意事項:若您服用為單線抗血小板藥物(如:阿斯匹靈、保栓通),在施打疫苗前並不需要停藥或調整劑量,但施打疫苗後,建議加壓施打處至少兩分鐘以上,並確認是否止血或有血腫狀況。接種完疫苗後也不需要停藥或調整劑量,但需要在施打完1-2天隨時注意是否有血腫狀況,若有注意到腫塊逐漸增大等狀況,需進一步評估肌肉內出血或血腫狀況。若您正在服用雙線抗血小板藥物(如:阿斯匹靈合併保栓通),在施打疫苗前並不需要停藥或調整劑量,但若預定施打疫苗時間與服藥時間非常接近,建議可考慮先暫緩服藥,待施打完成後確認無血腫擴大後,再服用當天藥物。建議施打完成時,加壓施打處至少5~10分鐘。在施打完後1~2天隨時注意是否有血腫狀況,若有注意到腫塊逐漸增大等狀況,需進一步評估肌肉內出血或血腫狀況。若您服用的抗凝血劑為口服維他命K拮抗劑(如:warfarin),在施打疫苗前請確認您最近回診的凝血功能檢查(INR),若皆穩定且小於3,可直接進行疫苗注射;若您最近的INR指數不穩定或超過3,建議在施打疫苗前,與您的醫師先進行討論。施打當天,若預定施打疫苗時間與服藥時間非常接近,建議可考慮先暫緩服藥,並在施打完成確認無血腫擴大後,再服用當天藥物。施打完成後,加壓施打處至少5~10分鐘,並確認是否止血或有血腫狀況。在施打完後1~2天隨時注意是否有血腫狀況,若有注意到腫塊逐漸增大等狀況,建議進一步評估肌肉內出血或血腫狀況。若您服用的抗凝血劑為新型口服抗凝血劑(如:普栓達、拜瑞妥、艾必克凝、里先安),施打前不需特別做凝血功能檢查。施打疫苗前您並不需要調整藥物劑量。若預定施打疫苗時間與服藥時間非常接近,建議可考慮先暫緩服藥,待施打完成後確認無血腫擴大後,再服用當天藥物。建議施打完成時,加壓施打處至少5~10分鐘。在施打完後1~2天隨時注意是否有血腫狀況,若有注意到腫塊逐漸增大等狀況,需進行進一步評估肌肉內出血或血腫狀況。若您發現施打疫苗前幾日有注意到有出血傾向(如不明原因的皮下出血或牙齦出血等),或您有其他關於服藥的問題,建議您於施打疫苗前與您的醫師先進行討論。若您同時使用抗凝血劑及抗血小板藥物,建議您的注意事項參照服用抗凝血劑之患者。Q5: 打完疫苗後,要注意什麼嗎?接種後可能出現的副作用包含:.發燒(≥38℃):大多於接種完2天內出現,如您未患有需限制水分攝取的原因(如嚴重心衰竭),建議多喝水休息。一旦發燒,也可服用醫師開立的退燒藥減輕不適感,但不建議預防性使用退燒藥。然而,如果發燒持續不退或合併其他不適症狀,仍可就醫。此外,若於接種2天後仍持續發燒,建議就醫進一步評估是否有其他原因。.局部(接種部位)疼痛、紅腫、倦怠、肌肉關節疼痛、頭痛、噁心、嘔吐、畏寒:通常症狀輕微並於數天內消失,若症狀持續抑或惡化,應儘速就醫診療。如您有服用抗血栓藥物(抗血小板藥物或抗凝血劑),也請觀察局部血腫瘀青狀況。.嚴重過敏反應:接種後請於休息區觀察30分鐘以上,確認無恙後再行離開。如出現呼吸困難、氣喘、眩暈、心跳加速等症狀,請儘速告知注射現場醫護人員進一步評估。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發生時間較常見於施打 AZ 或嬌生疫苗後 5~20 天內。如您於接種 AZ 或嬌生疫苗後有以下症狀之一:1. 嚴重持續性頭痛、視力改變或癲癇;2. 嚴重且持續腹痛超過 24 小時以上;3. 下肢腫脹或疼痛;4. 嚴重胸痛或呼吸困難;5. 皮膚出現自發性出血點、瘀青、紫斑等,請立即就醫並說明疫苗接種史。如若確診,也能依治療指引進一步處理。.心肌炎與心包膜炎:在接受 mRNA 疫苗(輝瑞BNT或莫德納疫苗)之後發生的罕見併發症,較常發生在年輕成人跟青少年,通常在第二劑注射之後的幾天內出現。 若您於注射 mRNA 疫苗後出現胸痛、喘、心悸的症狀請儘速就醫。其他不良反應:如出現腋下淋巴結腫大、顏面神經麻痺、肢體無力、嗜睡、蕁麻疹等症狀,可就醫請醫師進一步評估。 接種疫苗後,若沒有注意到有明顯之肌肉血腫擴大的狀況,請持續服用您常規之預防中風之抗血栓藥物。若您有任何其他不良反應,或有自發性出血點等上述懷疑疫苗相關之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建議您立即就醫。最後提醒您,接種疫苗後,保護力並不會即刻發生,也無法完全除卻未來被新冠肺炎感染之可能,仍請您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並減少聚集,以降低新冠肺炎感染風險。參考資料:https://www.cdc.gov.tw/Category/List/Dq7GIwfpZj0TlfqvYBDRAQ(本文轉載自台灣腦中風協會:https://www.stroke.org.tw/GoWeb2/include/index.php?Page=2%20&news02=113261976660d02093a6e09)
-
2021-06-21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QA/打完新冠疫苗後可以揉嗎?施打前後你該注意的事
政府正在推動新冠疫苗施打計畫,網路出現各種版本的「打疫苗時的注意事項」、「打疫苗前或後要做的事」,坊間也流傳各種跟打疫苗相關的傳言。到底打新冠疫苗前後該吃、該做、該注意什麼?查核中心彙整這些疑惑,採訪多位專家學者,為大家解惑。協助解答的專家,包括:國家衛生研究院感染與疫苗研究所副研究員級主治醫師齊嘉鈺、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邱南昌、中央研究院生醫研究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台大醫院家醫部主治醫師與COVID-19門診醫師張皓翔,林口長庚醫院中醫部醫師陳俊良、林口長庚醫院感染科醫生鄭鈞文、林口長庚醫院呼吸胸腔科醫師郭志熙、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一般心臟科主治醫師蘇彥伯等。另外,也特別感謝新興科技媒體中心協助檢索研究文獻。飲食篇Q1.打疫苗前可以喝酒嗎?醫師並不鼓勵民眾飲酒。目前沒有科學證據顯示打疫苗前喝多少酒會干擾免疫功能。齊嘉鈺指出,有部分研究指出,過度飲酒會造成免疫力下降,但打疫苗前喝多少酒會干擾免疫功能,目前沒有明確的科學證據。只是本來健康的生活就不鼓勵過度飲酒。邱南昌和何美鄉均指出,沒有科學證據顯示打疫苗前不能喝酒。不過,醫師一般都不鼓勵民眾喝酒。Q2.打疫苗前後,是否需要補充維生素?沒有科學證據顯示,打疫苗前後補充維生素有助免疫。邱南昌指出,可以補充維生素,但沒有證據顯示補充維生素對打疫苗的效果有幫助。Q3.打疫苗前後要吃保肝產品嗎?疫苗跟肝臟代謝無關,沒有必要吃保肝產品。在第1013號查核報告中,查核中心採訪張皓翔和陳俊良。張皓翔指出,打新冠疫苗是刺激身體產生免疫反應,與肝臟的代謝沒有關係,所以沒有必要吃保肝產品。陳俊良說明,沒有證據顯示施打疫苗會損傷肝功能,而中醫觀點的「肝」包含自律神經系統,這跟打疫苗沒有直接關係,亦不建議民眾自行服用中藥。Q4.打疫苗前必須禁吃澱粉,才能降低身體發炎指數?沒有這個禁忌。在第1013號查核報告,查核中心採訪張皓翔指出,無論是施打新冠疫苗或是其它疫苗,都沒有「不能吃澱粉」的禁忌。Q5.聽說喝醋,可以預防打疫苗之後可能產生的血栓?這個說法沒有科學證據。施打疫苗後的凝血反應,其原理與一般血栓不同,是「特殊免疫反應」而造成的血栓,目前尚未有預防方法,若不幸發生,須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療。傳言說的「喝醋」能預防打疫苗後的血栓,並不正確。作息篇Q1.打疫苗前該吃飽還是空腹?按照日常的生活習慣就好。邱南昌指出,沒有證據證明空腹對打疫苗的效果有幫助。打疫苗前最重要的是放鬆心情,民眾要施打疫苗前,如果吃飯、喝溫水能緩解心情,可以依照一般的生活習慣,但不需要過度飲食、喝水,反而造成身體不適。Q2.打疫苗前可以劇烈運動嗎?接受醫療行為前,不建議劇烈運動。邱南昌指出,沒有科學證據顯示打疫苗前不能劇烈運動,但是醫師並不鼓勵這樣做。因為打疫苗屬於醫療行為,在醫療行為之前都不建議民眾做太劇烈的運動,以免到時接種疫苗後產生不舒服,會無法分辨是因為劇烈運動還是疫苗導致。Q3.打疫苗後,是否需要多喝水、充足睡眠?打完疫苗,要保持健康生活與均衡飲食。在第1019號查核報告中,林口長庚醫院感染科醫師鄭鈞文指出,「多喝水」、「充足睡眠」的建議,是希望民眾能維持最佳的身體狀態,有助維持最佳的免疫反應。常見施打疫苗的副作用中,如體溫高、發燒,而多喝水有助緩解高燒症狀。從這個角度來說,會建議民眾打完疫苗可以多喝水。何美鄉則指出,吃飯、喝溫水、正常睡眠都是維持健康狀態的方式,在健康身體狀態下,應能減緩疼痛、疲倦這類不良反應的風險。Q4.打疫苗後可以揉打針處嗎?不要揉打針處。邱南昌指出,不建議民眾揉預防接種的打針處,因為去揉打針處可能會讓它反應更劇烈、紅腫的機會更大。用藥篇Q1.我擔心打完疫苗會發燒,我要「提早」吃消炎藥、退燒藥嗎?不建議打疫苗前先吃退燒藥或消炎藥。齊嘉鈺指出,關於消炎、退燒藥這類「鎮熱解痛」的藥物是否影響免疫反應,已經被討論了很多年。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不建議使用藥物來預防接種後出現的不適症狀,以免藥物干擾免疫反應,導致疫苗產生的保護力下降。Q2.我擔心打疫苗後會出現過敏症狀,打疫苗前,需要預防性服用過敏藥嗎?不建議預先使用抗組織胺藥物,以免掩蓋過敏症狀,延誤就醫。齊嘉鈺指出,目前只有很少數的研究提到,舒緩過敏症狀的「抗組織胺藥物」和免疫系統的調節有關,所以使用抗組織胺的藥物是否會影響抗體產生,臨床的證據一樣很少。齊嘉鈺指出,美國CDC針對「抗組織胺藥物」,不建議在接種疫苗之前使用來預防過敏反應。主要原因是,如果有些人接種後出現過敏反應,但預防性使用抗組織胺藥物,可能會掩蓋過敏反應的症狀,造成延誤診斷與治療的風險。何美鄉也補充,過敏、發燒還沒有發生的時候,不建議先服用藥物預防。Q3.打完疫苗後發燒,如果吃消炎藥、退燒藥,是否會降低疫苗的保護力?打完疫苗若發燒、肌肉疼痛等不適,可吃解熱鎮痛的藥物來緩解。齊嘉鈺說,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建議,打完新冠疫苗,民眾若有局部或全身不舒服的症狀,例如疼痛、輕微發燒,都可以使用解熱鎮痛的藥物來緩解症狀。齊嘉鈺補充,在莫德納、輝瑞、AZ疫苗的臨床試驗中,都是容許受試者在接種後有不舒服的症狀,諮詢醫師後可以使用NSAID的藥物。最後的保護力分析上,沒有特別提到這些藥物會干擾保護力。Q4:過去有「心血管疾病」、服用「高血壓藥」、「抗血小板藥物」、「抗凝血藥物」的民眾,可以打AZ疫苗嗎?可以打AZ疫苗。鄭鈞文表示,疫苗引起的血栓和「抗血小板藥物」、「抗凝血藥物」機轉並不相同,平常服用這些藥物的民眾,都可以施打AZ疫苗。另外,過去曾經中風過、有心血管疾病的民眾,也能放心施打。有三高的民眾若感染新冠病毒,變成重症的風險高,更應儘速施打。郭志熙表示,服用這些藥物的民眾,並沒有被列為施打禁忌對象。且這類民眾因為屬於高危險感染者,建議還是要盡量接種疫苗,以防新冠病毒對身體造成的危害。Q5:臨床上,服用哪些藥物的民眾,須暫緩停用藥物,才能施打AZ疫苗?有使用免疫抑制劑的人,要把吃藥和打疫苗的時間錯開;正在服用避孕藥或賀爾蒙治療的民眾,要請醫師評估。鄭鈞文說,指揮中心建議,有使用免疫抑制劑的人,會讓免疫反應變弱,如果施打疫苗,可能反而減弱疫苗的免疫效果。因此,有在服用這類免疫抑制劑的患者,如要施打AZ疫苗,應該要跟主治醫生討論,把吃藥和打疫苗的時間錯開。鄭鈞文說,各國研究中並未發現服用避孕藥或接受荷爾蒙治療,與疫苗接種後的血栓風險有關,陸續都取消這項接種禁忌。如果民眾不確定自己服用的藥物是否會對疫苗造成影響,應請醫生評估。Q6:哪類人打AZ疫苗後,可能會產生「凝血、血小板低下造成的血栓」?過去曾有「肝素引起血小板低下症」、「血栓合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患者需注意。蘇彥伯和鄭鈞文皆指出,過去曾有「肝素引起血小板低下症」、「血栓合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患者,應盡量免接種「滅活減毒」、「腺病毒」的疫苗,例如AZ、嬌生疫苗,改接種mRNA、次單位蛋白疫苗。其他常見問題篇Q1.懷孕婦女可以打疫苗嗎?若無特殊禁忌症,孕婦也能打新冠疫苗。齊嘉鈺指出,在疫苗實驗中,基於安全性和倫理的考量,受試者都沒有涵蓋小孩和孕婦,因此疫苗對孕婦和孩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無法從臨床試驗得到結果。不過,目前美國CDC和WHO的建議是,孕婦如果感染到新冠,變成重症的機會也很高,若沒有特殊禁忌症,可以先打疫苗來得到保護。Q2.打完疫苗,哪些狀況要特別留意?打完疫苗,要在接種處所停留觀察30分鐘;後續要持續留意是否有嚴重過敏休克、劇烈頭痛、嚴重胸痛、呼吸困難、皮膚出現自發性血點等,都要儘速就醫。齊嘉鈺指出,一般會希望民眾在身體健康的狀況下接種疫苗,不要在有急性疾病的時候接種疫苗,例如正在發高燒、急性感染期間,就不建議打疫苗,因為打疫苗後可能會加重發燒的症狀,讓身體更不舒服。齊嘉鈺也建議,由於新冠疫苗是新的疫苗,各國都還在追蹤它可能的副作用,目前知道某些人會對疫苗成份過敏,因此接種疫苗後30分鐘要注意有沒有急性過敏反應,或是後續追蹤是否有血栓的症狀。參考資料【錯誤】網傳「去打新冠肺炎疫苗前,要吃飽再去,並建議先喝250CC溫水,可避免不良反應」?【錯誤】網傳「打新冠疫苗前兩三天,禁止攝取所有的澱粉,讓身體發炎指數下降,每3個小時吃一顆維他命C,所有保肝的產品都要吃」?【事實釐清】網傳「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建議:不要預防性的服用普拿疼或是NSAID之類的藥物,因為可能會影響疫苗的效力」?CDC〈Interim Clinical Considerations for Use of COVID-19 Vaccines Currently Authorized in the United States〉(本文轉載自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查小喵出任務】施打新冠疫苗心慌慌 查小喵幫你問專家,原文網址:https://tfc-taiwan.org.tw/articles/5801)
-
2021-06-2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打完疫苗,適度發燒是好事!營養師教3招緩解不適
●打疫苗前,勿吃退燒藥或止痛藥●接種疫苗後,多喝水、多休息、飲食清淡●讓身體發汗,幫助退燒隨著疫苗陸續到位,全台依照施打順序開始接種,可是打完疫苗出現的副作用也令人心生畏懼,包含發燒、施打部位紅腫、疼痛、疲倦、肌肉無力、關節痛等狀況,到底要不要吃退燒藥或止痛藥?該如何舒緩不適?有些民眾為了減輕注射疫苗的不適,打針前先吃退燒藥,這倒不需要。國外研究顯示,打疫苗先吃退燒或止痛藥,可能會減少抗體的形成,減弱疫苗的保護力;如果打完疫苗,症狀真的難以忍受,再吃退燒藥也不遲。打完疫苗 適度發燒是好事免疫細胞作戰的最佳武器,就是藉由提高身體的溫度,促進免疫系統的效能,所以施打疫苗後出現畏寒、發燒等症狀,反而是好事一件,是身體產生免疫的必經過程,民眾不必過於擔憂。只要提升身體熱能、積極保暖發汗就能改善,以下3種管用的退燒方法,不妨試一試。1、多喝熱開水:熱水可讓身體含水量及體溫升高,促進排尿與排汗,自然帶走身體的體溫;也可加幾片薑片或薑粉一起喝,更能幫助熱能的提升。2、熱水泡腳:熱水泡腳能促進血液循環,可達到發汗、散熱、退熱效果。泡腳盆裡的水至小腿肚處,溫度控制在40℃左右,泡20分鐘,若能加點薑片或薑粉效果更好,提醒泡完腳要立即擦乾,套上襪子。3、吃蔥白粥:發燒會帶走身體能量,讓人覺得疲倦,這時吃點蔥白熬的粥,加點薑片或紅棗,以促進發汗、補充能量;薑熬煮的雞湯,對於元氣的修復也很有幫助。對抗病毒 飲食清淡少油炸當身體處在發炎、對抗病毒的狀況下,應盡量減少身體的負擔,讓免疫系統的炮火精準快速消滅病毒。此時均衡的清淡飲食很重要,尤其要避免食用油炸、燒烤、高鹽、高加工品、高糖等食物。即便沒有食欲還是要進食,給身體有能量對抗敵人,可以流質或粥品等好消化的食物取代,譬如溫熱的黑芝麻豆漿、五穀豆奶,或是以蔥白、薑、洋蔥等會發汗的調味料,與雞蛋、絞肉、魚肉熬成粥,撒點鹽巴補充電解質,有助體力的回升。多多休息 兩天後症狀好轉打完疫苗會出現肌肉痠痛、無力、疲倦感,這時應該多休息、多睡覺,不要熬夜,讓免疫細胞能專心作戰,一般兩天後症狀會明顯好轉;施打部位的紅腫痠痛,通常兩、三天後也會緩解,切記不可用力搓揉,以免影響疫苗的吸收;如果真的很不舒服,適度做點手臂伸展運動可改善。
-
2021-06-2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數千名接種醫護憂打不到第2劑 北巿衛生局:別慌會安排
台北市議員王欣儀近期接獲不少醫護陳情,指4月初完成第一劑接種醫護,應在6月底前完成第二劑,但台北市長柯文哲卻下令「實際照顧確診的第一線才能打第二劑」,讓非第一線但已打第一劑的醫護擔憂,第一劑保護力逐漸失效,等於白打。北市衛生局表示,距離6月底還有1周,待中央下批疫苗發下後,應該提供施打。王欣儀指出,北市3月22日至4月11日已有4627名北市醫護人員完成第一劑接種,他們願意在第一時間就支持政府疫苗政策,代表認為自己的工作是高危險群,但現在卻面臨可能打不到第二劑疫苗,讓第一劑浪費白打的情況,呼籲市府應保障他們的權益及安全。衛生局表示,目前疫苗的配分都提供給第一至三類第一線醫護人員、洗腎病患、75歲以上長者預約施打,若臨時要抽調會造成混亂,此外目前距離6月底還有1周,請已接種第一劑的醫護不要心慌,待中央下批疫苗配發下來後,就會安排已打第一劑者施打第二劑。另外,北市府今開放第三波新冠肺炎疫苗預約,只要年滿75歲以上長者或65歲以上原住民長者,凡居住於台北市,無論設籍與否皆可到網路系統進行預約,但不少里長及民眾抱怨系統不穩,時好時壞難預約。衛生局回覆,今下午約2時15分因發現有技術問題需解決,因此暫時關閉系統5至10分鐘,處理完畢後即刻開機,目前系統應無問題。
-
2021-06-2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莫德納量超越AZ 前台大醫:可考慮開放更多年齡、混打
美國捐贈250萬劑莫德納疫苗今將抵台,一口氣超越台灣已取得之196.6萬劑,總量瞬間倍增到485.6萬劑。前台大感染科醫師孔祥琪(部落客林氏璧)表示,是時候考慮往下開放接種年齡,也可考慮比照德法加韓作法,讓打過AZ的年輕人第二劑混打。他也發現,許多對AZ遲疑,觀望莫德納的長輩都誤以為莫德納接種後副作用比AZ少,其實恰恰相反,莫德納接種後出現發燒副作用的比例、嚴重度、天數都高於AZ,特別是第二劑。孔祥琪表示,台灣目前取得的莫德納數量高於AZ,在這個時機,應可考慮滾動調整接種策略,特別是根據臨床試驗,莫德納兩劑建議間隔時間為四周,不確定後面的疫苗何時來,需要考慮兩劑間隔這個因素。英國過去也面臨疫苗到貨不及的問題,當時英國政府為了提高第一劑的接種率,決定「賭一把」,把建議間隔八周施打的BNT延長到12周,好險後來證實保護力不受影響。他表示,莫德納與BNT都是mRNA疫苗,理論上若台灣要學英國賭個延後第二劑也無不可,但也應考慮開放更多接種年齡層、允許已接種AZ的年輕人第二劑混打莫德納,是好策略。目前已有研究證實AZ混打BNT得到的抗體甚至更高,莫德納相對實證較少,但是在實務上為了避開AZ的血栓副作用,已有一些國家直接規定混打,或是高度建議混打,台灣也可考慮。他指出,比如德國和法國因為擔心血栓風險,最早規定50或55歲以下第一劑接種AZ者,第二劑改打莫德納或是輝瑞等mRNA疫苗,加拿大後來也跟進。韓國最近因為AZ到貨不及,又看到混打實證,因此也建議第一劑打AZ的人第二劑可以打mRNA疫苗。孔祥琪表示,最近很多關於接種後死亡的新聞,造成很多長輩對AZ疫苗猶豫,他認為不需要勉強,時間到了年齡層就要往下開,目標是讓不分職業的60歲以上人口,願意打的人都能盡量打到,畢竟現在九成以上的死亡都發生在60歲以上,接種疫苗可有效減少重症和死亡。他也希望提醒對AZ印象不好的長輩,BNT和莫德納這些mRNA疫苗,在臨床試驗中發生發燒等非嚴重不良反應的比例都高於AZ,而且第二劑比第一劑更不舒服。以發燒為例,mRNA疫苗發生率大約15%,但AZ發燒比例僅7.9%,差了近一倍。疾管署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李秉穎說,只要指揮中心同意,應可讓75歲以上選擇要打AZ或莫德納,但因為高齡長者有死亡背景值,所以無論打哪種疫苗,都會看到老人接種後死亡的案例。
-
2021-06-2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6月底期限到 北市數千首波接種醫護憂:恐打不到第二劑
台北市從3月22至4月11日,已完成第一劑新冠疫苗接種的醫護人員有4627人。北市議員王欣儀最近陸續接獲陳情,指醫護4月初完成第一劑接種,6月底前該完成第二劑,才能使疫苗發揮最大效益。但市長柯文哲卻下令「實際照顧確診的第一線才能打第二劑」,讓這些醫護擔憂恐打不到第二劑,若第一劑保護力漸失、沒效力,不等同浪費白打?隨著疫苗逐步開放75歲以上長者施打後,許多醫護人員也向議員陳情,王欣儀說,一開始醫護人員接種意願較低,主要是對接種AZ疫苗產生罕見血栓副作用等,有安全上的疑慮。但有一些醫護人員認為自己隨時可能會接觸潛在確診者而有染疫風險,接種疫苗是利大於弊而選擇接種。議員說,對於首批4月初已接種第一劑AZ公費疫苗的醫護人員,原本預計在第10至12週之間,也就是6月底前要完成第二劑接種,使疫苗發揮最大效益。但現在隨著第二劑疫苗接種期限快到期,許多醫護因無法完成接種第二劑,感到非常憂心,引發反彈。根據議員調閱的資料統計,台北市3月22至4月11日,已完成第一劑接種之北市醫護人員數為4627人;截至4月底也才只有7568人完成接種,僅占全市醫護人員數4.6萬人的16%,2成都不到,王欣儀說,這些第一時間願意接種的醫護,代表認為自己的工作是高危險群,且也支持施打疫苗政策,政府應該保障他們的權益與安全才是。議員也質疑,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6月10日也已說明,將新冠疫苗庫存量及接種規劃,「提供3月22日至4月11日已完成第一劑之醫護人員接種第二劑」,並在19日更明確表示,將自6月23日起,陸續配發AZ疫苗至各地方政府衛生局,提供先前已接種第一劑AZ疫苗的民眾完成兩劑接種。王欣儀要求,一開始於3、4月份就接種新冠疫苗的醫護人數並不多,北市府應盡速遵照中央指示,比照中央保留給民眾接種第二劑疫苗的方式辦理,讓這些醫護人員能在第二劑公費疫苗的接種到期日前完成接種,以提升免疫保護力,才不會功虧一簣!
-
2021-06-20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喘過才知苦!當血氧開始掉 他喘到連擦屁股都無力
「今天血氧多少?」這是朋友同事確診時,每天問安的第一句話。「趕快買測血氧儀!」這是台灣疫情升溫時,給台北朋友的第一句話。「這瓶氧氣帶回去!」這是李總新冠康復出院時,醫護交代的第一句話。三月間某天,接到李總來電,「我家三人都中招了,我們兩人前天在會議室開會,你快去檢測。」我已經歷六次檢測,同事形容我「闖過一關又一關」,雖每次安然過關,但仍不敢大意,馬上找到「行動快篩車」,去做快篩和PCR。心想李總電話中語氣平穩,應沒事;何況前一月確診的同事,無症狀也未感染家人。未料,抗疫生活中的一絲絲樂觀,又被剝奪。「東防西防,家賊難防啦。」當天和李太太Sophie聯絡,問看看「家裡有無藥品?能幫什麼忙?」她說出家裡備妥的一大串藥品,自嘲地數落寶貝兒子。當時她萬萬沒想到,寶貝父子竟嚴重到先後住院。居家一年多,公園慶生吃外賣,竟帶回意外「禮物」。李家28歲的兒子Peter「在家上班」一年多,去年沒過生日,今年兩個朋友執意要為他慶生。三人在泰國餐廳點了外賣,在公園開趴,保持距離,各自有餐盒。小聚後七天,Peter喉嚨有點怪怪,「吃個Tylenol吧」,和往日一樣吞個美國家庭的必備良藥,但症狀未解且低燒,「沒那麼倒楣吧……」Peter提心吊膽去檢測,忐忑不安等結果,等到最不想要的答案「positive(陽性)」。四位接觸者,聚餐的朋友「negative(陰性)」,家裡爸媽「positive」。兒子血氧一路降,低於90醫院才收。「96→95→93→92→……」Peter持續發燒、小咳有痰、嗜睡、吃不下,且血氧一路降低,但血氧未低於90,醫院不收。一測到88,當時無症狀的李總二話不說,立即送兒到紐約長老會皇后醫院。這對父母,把兒子送進醫院後,兩人開始出現不同的新冠症狀:李總是關節痛、骨頭痠痛、發燒拉肚子;Sophie是低燒、小咳有痰、流鼻水。這些嚇不倒兩人,最掛念Peter接受什麼治療?治療有效嗎?Peter和紐約第一位染疫的華人醫師助理一樣,醫院先給予「瑞德西韋」(Remdesivir),再加上「血清療法」(注射新冠康復者的血漿)。感謝醫師正確的判斷,Peter血氧回來了,肺部也未受損,年輕就是本錢。回想去年四月天,紐約州長天天向聯邦要呼吸器,醫師面對病毒束手無策。兒子出院換爸爸入院,明明前一天還中氣十足……「兒子出院隔天,換我血氧開始掉。」李總知道血氧90醫院不收,當血氧從93掉到89.88,他馬上拿到家醫證明,在Sophie和Peter憂心下,帶著平日服用的藥物,直奔皇后醫院。前一天家庭醫師才判斷,「聽你講話中氣十足,沒問題。」急診室滿載,病床已躺滿病患,暫安置走廊的病床也無空位,李總分到一張輪椅,先坐著灌氧。辛苦坐了四小時,血氧回到90,按照醫師指示,在走廊來回走一趟,血氧降到88,這才夠格被送上病床送進病房。李總提醒:「急診室裡一對老夫妻,已接種第一劑輝瑞,未料仍雙雙中招。台灣疫苗不夠,少數人幸運打到第一劑,但不要誤以為已有保護力。」喘喘喘……擦屁股、刷牙這等小事,竟變成艱鉅任務。「上廁所擦屁股,坐在馬桶上,喘個五分鐘,才有力氣擦第二次。」李總此時才體會什麼叫做沮喪,舉手之勞的日常小事,得費九牛二虎之力。醫護交代,即使只是去上廁所,也不能拿下氧氣,不然可能走不回病床。他偷偷試拔了一下,嚇呆了,才拔掉三秒鐘,就喘到不行;即使灌著氧氣,「從廁所走回病床,也得喘個十分鐘,才有力氣躺下來。」住院後首次檢查,血氧84,開始五天療程。他和兒子一樣接受「瑞德西韋」、另接受「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等;五天後,血氧回到93,刷牙和漱口也不再令他恐懼。這五天他是「含著水也喘、吐個水也喘,刷個牙,上氣不接下氣。」這天窗外有陽光,他被規定在走廊走一圈後,醫師看著儀器上的數字,點了點頭;另一名醫師拿著出院報告,對他笑了笑;李總看著出院說明書上的日期,共住院七天。他帶著一瓶氧氣和藥物,步出醫院,能在藍天下自行呼吸,太可貴了!男兒有淚先忍著,老婆來了才爆淚。住院期間天天一針防血栓,慎防可怕後遺症。出院一周,全家再測,「耶,全是negative。」但開心中有些許沉重,因為表親全家六人中招復原後,其中一長輩的腎受損,現在必須洗腎。李總提醒,他住院期間天天都打一針防血栓「抗凝血」,感嘆一位朋友確診治療後,呼吸正常、肺也正常,卻不幸病逝,非死於新冠,是腦血管栓塞奪命。兩周後,李總全家真正的甩掉「累、虛、弱」三字,重新回到滑步機。90天後,要做抗體檢查,也已預約7月要打莫德納!
-
2021-06-2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打AZ已逾60死 最年輕僅42歲
AZ疫苗開放大規模接種以來,長者死亡案例頻傳,累計全台超過六十死,絕大多數均有慢性病,死因是否與疫苗相關待釐清。其中,桃園、台中市最多,各有四例,最年輕的是台中四十二歲男子,因脊髓損傷長期臥床,十二人超過八十歲高齡。接二連三的死亡案例也衝擊了民眾接種意願,不少縣市大型接種站人氣稀落,高雄市昨發出八千五百多張通知單,僅約兩成接種,中部各縣市也明顯出現緩打潮,不僅長者天人交戰,兒女也徬徨不已,擔心有萬一將終身愧疚,部分長者詢問是否可打莫德納,醫護一律回應「效果差不多」。高雄、台南、嘉義市和屏東縣均提前下修放寬接種年齡,盼增加施打進度。指揮中心疫苗不良事件通報的死亡案例累積則達到四十九例,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目前已經有四例經過司法解剖,「目前沒有死亡個案判定與疫苗有關,會持續監測不良事件偵測安全疑慮做出相關因應」。陳時中強調,死亡個案與疫苗接種時序相近,但無法直接判定與疫苗有關,但也呼籲,近期天氣炎熱,建議避開高溫時段前往接種。陳時中指出,昨新增通報廿四例接種後死亡案件,皆於施打三日內死亡,多數為高齡長者且有慢性疾病。目前經司法相驗解剖且有正式報告有四例,介於七十多歲至九十多歲,初研死因粥狀動脈硬化、主動脈瘤破裂及心肌梗塞,另外一例為支氣管性肺炎。外界也好奇是否有哪些猝死表徵可能與疫苗直接相關?指揮中心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表示,還是要考慮時序性,但光有時序不能說這跟疫苗有關,「最後仍要再請專家判斷」。據指揮中心統計,截至十八日,已有一三七萬四九五六人次接種過AZ疫苗,其中近廿七萬為七十歲以上長者;已有二點七萬名民眾完成兩劑AZ疫苗接種,四月十二日至五月九日有六點七萬人已接種第一劑疫苗的民眾,預計六月廿三日可開放繼續接種第二劑AZ疫苗。陳時中指出,國外臨床試驗分析,完整接種兩劑AZ疫苗,可預防六成以上有症狀感染的風險,當接種間隔十二周以上,且完成兩劑接種,保護力可達百分之八十一。
-
2021-06-2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世衛討論免疫橋接 非取代三期試驗
國產疫苗以「免疫橋接」取代臨床試驗三期爭議持續,台大公衛學院副院長陳秀熙昨參與長風基金會線上會議時表示,世界衛生組織討論免疫橋接是為因應變種病毒,協助已上市疫苗,毋需因應變種病毒再做一次三期臨床,並非讓第一代疫苗用二期取代三期,國產疫苗仍應做三期才能確定效力。陳秀熙表示,國內對於二期臨床橋接到三期臨床的概念已有些混淆,國際間討論免疫橋接,主要是因應新冠肺炎疫情變化過於快速,變異株可能影響疫苗效力,讓已上市疫苗,可免於再進行第三期臨床試驗,省下三個月到六個月的時間。並不是為了讓未上市的疫苗,直接用二期臨床取代三期試驗。陳秀熙表示,二期臨床試驗僅能得知疫苗產生多少有效抗體,但不代表這些抗體足以讓人體對抗病毒,降低重症或感染的效力,三期臨床試驗才能證實疫苗對人體是否具有足夠的保護力。他認為,國內的規定已經制定,但呼籲國產疫苗一定要繼續做完三期試驗,且國產疫苗不只是要跟AZ疫苗比較效力,建議也應該與類型相似的諾瓦瓦克斯疫苗比較,也應出具對變異株的效力資訊。國產疫苗若順利上市,未來可能會有「混打」的情況需要面對,陳秀熙表示,僅二期臨床就通過緊急授權的國產疫苗,面對國際認證,恐需再打國際疫苗。國際上對於混打的資訊不多,西班牙資訊指出,打一劑AZ後再接種輝瑞,會使體內抗體大增,且沒有明顯副作用。關於疫苗國際認證的討論莫過於是「免疫護照」,陳秀熙指出,若全球疫情妥善控制,免疫護照的概念將被淡化,國產疫苗也就不會面臨到國際認證的問題。但他仍強調,無論如何,國產疫苗的三期臨床試驗還是應該要做下去。
-
2021-06-2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6月23日開放打第2劑AZ疫苗 陳時中:量夠我也會打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宣布,5月9日前曾接種第1劑AZ疫苗的民眾,無論是公費或自費,都可於6月23日起接種第2劑AZ疫苗,若疫苗數量夠,他也會去接種第2劑AZ疫苗,「量夠就會施打,避免浪費第一劑。」指揮中心指出,6月18日已施打完AZ疫苗人數已達2.7萬劑,將於六月廿三日開放4月12日至5月9日打過一劑的民眾,約有6.7萬人接種第二劑,自費和公費皆適用。陳時中指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與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等國外臨床試驗資料分析顯示,完整接種2劑AZ疫苗可預防6成以上有症狀感染風險,接種間隔12周以上且完成二劑接種,保護力可達81%。陳時中說,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專家建議,兩劑AZ疫苗接種間隔至少8周,而間隔10至12周再接種第2劑疫苗,效益更佳,呼籲民眾可於第一劑接種後十到十二周再打第2劑。陳時中曾於3月22日率先接種第1劑AZ疫苗,是否將於近期接種第2劑也引發關注。陳時中說,如果疫苗數量夠,他也會去打第2劑,才不會讓第1劑疫苗浪費掉。陳時中提醒,為確保疫苗接種安全,建議先前曾因接種疫苗或任何注射治療後發生急性過敏反應的民眾,於接種後請在接種處或附近留觀至少30分鐘,一般民眾則建議至少留觀15分鐘,並自我密切觀察15分鐘,以利即時處置該類急性過敏反應。
-
2021-06-1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6月23日開放打第2劑AZ疫苗 陳時中:量夠我也會打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宣布,5月9日前曾接種第1劑AZ疫苗的民眾,無論是公費或自費,都可於6月23日起接種第2劑AZ疫苗,若疫苗數量夠,他也會去接種第2劑AZ疫苗。國內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嚴峻,疫苗接種速度加快,截至6月18日,已有2.7萬人完整接種2劑阿斯特捷利康(AZ)疫苗。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下午在疫情記者會中宣布,6月23日起將陸續配發AZ疫苗到地方政府衛生局,提供5月9日前曾接種第1劑AZ疫苗的民眾接種第2劑,無論先前是自費或公費接種均適用,預估約6.7萬人可接種。陳時中指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與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等國外臨床試驗資料分析顯示,完整接種2劑AZ疫苗可預防6成以上有症狀感染的風險,當接種間隔12週以上且完成2劑接種,保護力可達81%。陳時中說,正因如此,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專家建議2劑AZ疫苗接種間隔至少8週,而間隔10至12週再接種第2劑疫苗的效益更佳,因此呼籲民眾可於第1劑接種後10到12週再打第2劑。陳時中曾於3月22日率先接種第1劑AZ疫苗,是否將於近期接種第2劑也引發關注。陳時中說,如果疫苗數量夠,他也會去打第2劑,才不會讓第1劑疫苗浪費掉。陳時中提醒,為確保疫苗接種安全,建議先前曾因接種疫苗或任何注射治療後發生急性過敏反應的民眾,於接種後請在接種處或附近留觀至少30分鐘,一般民眾則建議至少留觀15分鐘,並自我密切觀察15分鐘,以利即時處置該類急性過敏反應。
-
2021-06-1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5/9前曾打第一劑AZ疫苗者 即起開放打第2劑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宣布,6月23日起陸續發放AZ疫苗,因此5月9日前曾接種第一劑AZ疫苗的民眾,即日起開放接種第2劑,以確保民眾完整接種,獲得保護力。國內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嚴峻,疫苗正陸續到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下午在疫情記者會中指出,指揮中心將於6月23日起陸續發放AZ疫苗,提供先前已接種第一劑阿斯特捷利康(AZ)疫苗的民眾完成第2劑接種。陳時中說,截至6月18日,全台已有2.7萬人完成2劑AZ疫苗接種,因應AZ疫苗23日起將擴大配送,即日起開放4月12日至5月9日期間曾接種第一劑AZ疫苗的6.7萬人接種第2劑AZ疫苗,未來也將視整體視疫情、疫苗狀況等,儘速擴大配送。
-
2021-06-1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悶壞了!九旬翁堅持注射疫苗 有保護力之後可出門散步
彰化縣90歲以上長者今天注射疫苗,上午陣陣 磅礴大雨,各疫苗注射站都相當冷清,員林市注射站設在晴雨球場,臨時啟動「得來速」服務,民眾把車直接開進球場,長者在車上接受醫師檢查、護理師注射疫苗,避免淋雨受寒徒增健康風險。員林市275名90歲以上長者預約接種,上午兩個多小時只來33人,晴雨球場空蕩蕩,醫護和工作人員比長者人數多出數倍,只要有人出現,工作人員立刻迎上門,熱絡招呼「來打疫苗的嗎?」99歲張姓婦人由兒子陪伴完成注射疫苗;她的兒子表示,媽媽有高齡生理退化疾病,並非特殊慢性病,應該可以打疫苗,他雖擔心媽媽也可能發生後遺症,但覺得人生很多事註定好了的,出現嚴重後遺症可能是「命」,該來的會來,躲不掉,所以他還是陪著媽媽打疫苗。94歲曹姓鎮民說,政府通知要注射疫苗,他就來注射,沒什麼好擔心。曹姓鎮民的孫子在一旁補充說,阿公在家悶壞了,整天看著窗外,很想出門走走,一聽打疫苗會有保護力,非常開心,不但預約還今天一早就來注射,打完之後的14天發揮保護力,或許阿公可以像過去那樣到外面散步。雨勢時大時小,多名民眾詢問可否長輩不下車,在車上注射疫苗,員林市衛生所同意,就此啟動得來速服務,工作人員到停車場迎接,請民眾把車子開進球場,醫護推著醫療檢查工具和注射用具到車邊,醫生檢查健康沒問題,護理師為長者施打疫苗,然後家屬把車輛開在一旁停留20分鐘,確認長輩沒不舒服才離開。市長游振雄表示,今天下雨,加上有數十名75歲以上長者注射後死亡,影響民眾對疫苗的信心,其實台灣平均每天66名高齡長者死亡,注射疫苗死亡人數和本來就會死亡的人數相加,總人數和過去一樣,沒異常增加,希望民眾不要排斥疫苗,踴躍注射提高群體保護力,台灣才能早日擺脫疫情肆虐,重返正常生活。
-
2021-06-1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疫苗不做三期試驗 專家:很危險
德國生技大廠CureVac近日公布旗下mRNA新冠疫苗三期試驗,四萬人的試驗,解盲結果是保護力只有四七%,成為臨床試驗中保護力最低的墊底。中研院院士陳培哲說「這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中和抗體的效價不能橋接到疫苗的保護力;台大醫院臨床試驗中心主任陳建煒也表示,「光看抗體反應是不夠的」,台灣政府如果要蠻幹是很危險的。上周高端疫苗二期解盲,衛福部公布國產疫苗緊急使用授權(EUA)標準,亦即食藥署將以免疫橋接方式,採用中和抗體作為替代性療效指標,並以標準較低的AZ疫苗為對比,中和抗體效價「不劣於」AZ疫苗就可能拿到緊急使用授權(EUA)。陳培哲表示,CureVac疫苗第三期臨床試驗,保護效果未達WHO訂下疫苗有效至少要五○%保護力的標準,但CureVac在第一期臨床試驗,疫苗受試者的中和抗體效價也很高,「這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中和抗體的效價不能橋接到疫苗的保護力。陳建煒表示,CureVac是繼BNT及莫德納後,世界上第三個mRNA的疫苗。CureVac第一期和第二期的抗體數據很漂亮,才會去做第三期大規模試驗,因為第三期是很大的投資,但結果沒有很成功,這就代表著,如果你不做第三期,很多東西是不知道的,「就好像在沒有燈的情況之下開車,不知道開到哪裡去」。CureVac公司按規定發布試驗期中分析結果後,該公司股價即暴跌。對此,陳建煒表示,「這個在生技界是很常見的事」,「這本來就是要由專業人士和市場去判斷,而不是靠放話或關愛的眼神」。
-
2021-06-1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劉宏恩:保護效力不確定的疫苗 可能對社會防疫有害
中央社日前報導「德CureVac疫苗試驗期中分析出爐 效力僅47%」,衛福部疾管署人體研究倫理審查會委員、政治大學法律系副教授劉宏恩在臉書表示,這則新聞在國內似乎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但是它在國產疫苗的爭議當中,具有重要的參考與討論價值。他說,原本被國際間樂觀期待,由德國藥廠CureVac與全球製藥巨擘GSK、拜耳等大廠共同合作,並獲得比爾蓋茲基金會注資的新冠肺炎疫苗CVnCoV,前天宣布該疫苗「三期」試驗期中分析所得的保護力僅47%,未達設定目標。劉宏恩表示,值得我們特別注意的是︰該疫苗之前一二期試驗的中和抗體效價數值是漂亮的,是達標的!換句話說,這是一個清楚的例證︰未作三期試驗去實際比較有無注射疫苗的受試者後來有無感染疾病的差異,單單僅從二期試驗於實驗室檢測得到的中和抗體效價去「推論」這個疫苗的效果,這個「推論」仍是充滿不確定性的,我們並不清楚接受注射的民眾受到保護(避免染疫或重症)的效果將有多大。「我從不反對台灣有國產疫苗」,劉宏恩說,但如果民眾接受注射的疫苗其保護效力並不確定,它反而可能讓接受注射的民眾產生錯誤的安全感,也讓政府於防疫決策時難以正確評估群體免疫目標的門檻,或者是否隔離或解封的決定。他說,保護效力不確定的疫苗可能對社會防疫有害,這是科學問題也是嚴肅的政策問題,不是愛台灣與否或台灣生技產業重不重要的問題而已。對於國產疫苗EUA標準有嚴重爭議,他從去年10月公開投書提醒政府到現在,一路關切的重點始終在此,初衷從未改變。他提醒政府,保護效力不確定的疫苗,倘若日後實際施打一段時間之後,才發現臨床效果不佳,到時候引發的社會信任問題與政治風暴,以及對國內生技產業的破壞力,會讓現在的國產疫苗爭議只是小菜一碟而已。「很多事情要看遠一點」。
-
2021-06-1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缺三期試驗 國產疫苗EUA遭質疑
高端疫苗二期臨床試驗解盲成功,將和AZ疫苗的血清中和抗體效價「PK」,只要保護力不劣於AZ,有望獲緊急授權(EUA)。但跳過三期試驗就要闖關引發議論。有專家認為,若夠緊急,為及時控制疫情,應獲緊急授權,但少了三期試驗,藥廠恐怕賣不到國外;且目前國際已有過多個通過世衛組織(WHO)認證的疫苗,為國產疫苗大開EUA綠燈的正當性恐受質疑。高端疫苗日前公布二期解盲結果,血清陽轉率(產生抗體)達百分之九十九以上,中和抗體幾何平均效價為六百六十二,代表安全性沒問題,但保護力仍待研究。食藥署在高端解盲當天公布EUA的授權辦法,將以「免疫橋接」衡量高端疫苗誘發的抗體效價,是否不劣於AZ疫苗的確效性數據,才符合EUA標準。台灣無三期試驗,符合WHO標準嗎?台灣疫苗推動協會理事長黃玉成說,WHO並未明定EUA標準,而由各國自行設定,但WHO去年設定新冠疫苗臨床試驗評估時,建議在研究對象三千人以上、至少追蹤時間中位數兩個月以上的安全性資料,與確效百分之五十以上的效力保證,可給予通過。食藥署去年十月就以此標準,設定國產疫苗的二期試驗,得從原本只需數百人,增至三千五百人。黃玉成說,二期做安全性,三期試驗是證明有效性,但三期試驗耗時也耗財力,至少得支付每名受試者一萬美元,且需上萬人參與,在此緊急狀況下,食藥署才考慮用二期試驗資料。真正的問題,是WHO未明定全球公認的保護力標準,疫苗的中和抗體標準為何,才算「有效」,若不做三期試驗恐難有效看出結果。這項爭議,正是國產疫苗有無進行三期試驗的癥結點。獲得美國FDA緊急授權的輝瑞,是以三萬七千人施打第二劑後,觀察兩個月的效果與安全數據,以三期期中報告申請授權;莫德納也是如此。兩家都仍在進行三期試驗,替未來取得藥證做準備。衛福部長陳時中日前坦言,目前尚無國家採取以免疫橋接作為EUA審查標準。換言之,台灣將是首例。國際期刊「自然醫學」研究指出,中和抗體效價和疫苗的保護力呈現高度正比相關。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長聘副研究員胡哲銘說,依目前國際上緊急授權通過的疫苗分析,二期試驗呈現好的中和抗體,三期呈現的保護力,幾乎差不多,若以此為標準,考量的可能就是「多緊急」。不過,各界質疑,目前已有多個取得WHO認證EUA的國際現貨疫苗,以「緊急性」豁免國產疫苗免做三期試驗即可取得EUA的理由,恐需進一步說服國人。▍延伸閱讀:台灣經濟復原要等多久? 專家:國產疫苗何時取得國際認證也是關鍵
-
2021-06-1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接種猝死/快止血…排除疫苗致死 拿出證據
長者施打AZ疫苗傳出死亡事件,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強調疫苗接種利大於弊,建議長者施打。專家認為,指揮中心應調查「長者施打前死亡數值」、「施打環境導致心理壓力」、「長者健康狀況」,拿出強而有力證據止血,才能讓疫苗接種順利進行下去。「我最擔心的事情果然發生了。」前疾管局長蘇益仁表示,疫苗大規模接種後會出現接種後通報死亡事件,若影響接種率,將使群體達到保護力的速度變慢。對民眾來說,家人就是死了,一直強調利大於弊的說服力不足,他呼籲政府應依傳染病防治法解剖釐清死因,對每一個通報案件都盡速說明。蘇益仁說,指揮中心不能讓這些事情發酵,否則只會讓民眾更怕,呼籲政府明快處理,避免國人對打疫苗卻步,否則新冠病毒就有機可乘,更不希望少量的疫苗最終走向報廢一途。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教授施信如指出,國外進行大規模接種疫苗前會先調查長者健康狀況,依風險分析導致死亡的機率,並且了解高齡者自然死亡率、每日死亡人數;國內事前並沒有做好與國人的溝通。她表示,AZ疫苗最常見副作用為血栓,血栓不會在短時間內造成猝死,但在調查結果出爐前,難以排除接種後死亡與疫苗的關係。因此不只要公布長者接種前的死亡人數背景值,施打環境造成的心理壓力、高齡者健康狀況都應盡速調查,也要快釐清原因,排除疫苗引發死亡的相關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