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26 該看哪科.皮膚
搜尋
乳液
共找到
281
筆 文章
-
-
2021-07-25 醫療.自體免疫
治療異位性皮膚炎 別聽到類固醇就怕
類固醇是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經常使用的藥物之一,但一提及「類固醇」,患者都想到它的嚴重副作用,水牛肩、月亮臉等。甚至有些患者在擦完類固醇藥膏後,以為病灶「痊癒」就沒有繼續保養皮膚,讓病灶反覆發炎,誤認為是「類固醇戒斷」症狀,實際上,這是停藥復發情形,並非上癮後戒斷現象。外用藥膏依指示使用,不會有水牛肩、月亮臉。類固醇對於異位性皮膚炎患者而言又愛又怕,台北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黃毓惠指出,患者使用的類固醇劑型可以分外用及口服,即使醫師開立外用類固醇藥膏,民眾也常誤以為會造成水牛肩、免疫力下降等副作用而不敢使用。其實,這通常是口服類固醇長期使用後所產生的副作用,外用藥膏只要依照醫師指示使用,不用擔心出現這樣的副作用。由於外用類固醇藥效快,塗抹時很少有刺激感,在異位性皮膚炎發作時,醫師會建議病人先使用一段時間,症狀改善後,就改為非類固醇外用藥膏及乳液,進行長時間的保養。停藥後仍要進行後續保養,病情惡化並非「戒斷」惹禍。黃毓惠認為,這是最聰明的外用類固醇使用方式,在病灶改善後就可以先暫時停用類固醇。但因為皮膚看似好了,但實際上皮膚下仍在發炎,因此後續的保養,維持療效非常重要,但是很多患者會以為皮膚表面好了就無需後續保養,這反而造成病灶時好時壞。這種情形是外用類固醇停藥後的復發,但部份患者認為是類固醇上癮後的戒斷現象。黃毓惠特別澄清,醫學上並無此說法,患者會認為症狀反覆復發,都是類固醇惹的禍,其實異位性皮膚炎是慢性長期發炎,無法治癒,但能靠治療及保養,將病情控制穩定。長期使用藥膏,可能使皮膚變薄,應薄薄塗抹在病灶。遵照醫囑使用外用類固醇,可以不用太擔心產生全身性的副作用,但長期使用仍可能有皮膚變薄及萎縮情形,因此,使用時需要注意,薄薄的塗抹在病灶處,不要接觸到正常的皮膚。至於何時會使用到口服類固醇藥物?黃毓惠表示,長期使用口服類固醇,確實會有水牛肩、月亮臉及免疫力下降問題,因此,在嚴重復發時會給予口服藥一至兩周,並不會長期使用,患者可以安心。尤其在免疫抑制劑及生物製劑上市後,長期口服類固醇已不在醫師的常規處方上。黃毓惠說,她有幾位高中時期就休學的患者,經由生物製劑治療,病情相對穩定後,以同等學歷參加大學推甄,讓自己的學習生涯在中斷幾年後再次前進。異位性皮膚炎無法治癒,需長期治療追蹤、保養。黃毓惠在臨床上也發現,由於異位性皮膚炎會時好時壞,病人也發展出一套自己的處方,例如不吃某些食物、作息正常、睡眠充足,病情就能控制,有些患者因此未持續就醫。不過,黃毓惠提醒,除了控制誘發因子外,長期的治療追蹤、保養,才是控制病情穩定最好的方式。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Atopic Dermatitis Patient Association)」依法設立、非以營利為目的之社會團體。希望可以提升病友、病友家屬以及大眾對異位性皮膚炎的認識,期望透過此病友協會的力量提供病友正確的醫療以及就醫資訊,讓病友走出現在孤立無援的困境,增加積極治療的動力。 外用類固醇藥膏注意1. 薄薄的塗抹在病灶處,不要接觸到正常的皮膚。2. 使用一段時間症狀改善後,改為非類固醇外用藥膏及乳液,進行長時間保養。
-
2021-07-24 該看哪科.皮膚
夏天濕疹發作搔癢難耐? 專科醫公開「6個搶救秘訣」:皮膚乾需當心
年輕時皮膚好像沒什麼大問題,為什麼過了40歲開始卻常常濕疹?這是讓很多人感到疑惑的問題。 皮膚濕疹範疇廣 多數小時候就得過奇美醫學中心皮膚科主治醫師鄭百珊表示,其實濕疹的範疇很廣,只要是皮膚發炎、搔癢,都屬濕疹的範疇,多半從小就有得過濕疹,並沒有年輕時沒問題,到某個年齡才開始出現的狀況。年輕時可能只是偶而癢一下,幾天就沒事了,長久未加以重視和積極治療,當年紀越大,症狀就會越明顯、惡化,才會有好像年輕時沒有濕疹,老了才開始濕疹的誤解。 預防濕疹發作 肌膚要隨時保養 然而,即使是健康的皮膚也需要好好保養,以降低濕疹發生的機會,尤其秋冬皮膚特別容易乾燥、乾癢,時間一久就容易得濕疹,天冷乾燥時,要記得使用乳液、乳霜滋潤肌膚,尤其皮膚特別容易乾的老人;夏天則因人而異,如果在夏天皮膚一樣很乾躁,也是要適度使用乳液,否則到冬天會更乾。 遠離濕疹,建議可從6面向著手: ❶保持皮膚乾爽,因為潮濕悶熱是造成濕疹的一大因素。 ❷流汗後立刻以毛巾擦拭,讓皮膚保持乾爽。 ❸不可讓疾病拖很久,面積越大越不好控制。 ❹洗澡的水溫不可過高,有些人喜歡用熱水燙,感覺很舒服,但這只會讓症狀更惡化。 ❺飲食引發濕疹的可能性較低,不過,有些人吃太多芒果皮膚會癢,建議要多自我觀察,要避免吃了特別會癢的食物。 ❻穿著以乾爽、涼爽為主,染料比較有刺激性,所以,有染料類衣服最好多過幾次水再穿。 延伸閱讀: ·汗皰疹又癢又冒水泡! 醫點名「禁忌食物」最好先別吃 ·天熱皮膚癢?小心是「6大疾病」警訊! 解癢錦囊大公開:一條藥膏萬年通NG
-
2021-07-21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炎炎夏日沒吹冷氣無法度日? 當心「空調病」不請自來
炎炎夏日迎高溫,酷暑如何過安穩?不少人戲稱夏天裡都靠空調來續命,不過享受涼爽的你可得當心「空調病」!什麼是空調病?在醫學上,空調病並不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疾病,而是由於空調使用不當而引起的各類人體不適症狀。這些症狀表現在神經系統方面,即為頭暈、頭痛、乏力、嗜睡等;表現在消化系統方面,會出現食慾不振、噁心、嘔吐等;表現在免疫系統方面,則是鼻塞、流鼻涕、喉嚨痛等類似感冒的症狀。可以說,凡是由空調引起的相關疾病,都能被稱為「空調病」。引發空調病的原因引發空調病的原因有很多,且有可能為綜合原因。當人長期處於相對低溫的環境時,人體毛孔關閉,導致體內的汗液無法及時排出,擾亂新陳代謝,有損身體健康;當人從室外的高溫環境突然進入空調環境時,溫度的驟降會引起人體內的植物神經系統紊亂,從而引發空調病的各類症狀。此外,自然環境空氣中富含負離子,負離子被稱為「空氣中的維生素」,對人體健康有促進作用,而在冷氣房中,由於空間密閉、空氣不流通,負離子空氣的含量極低,這也是為何長期待在空調間會覺得頭昏腦脹的原因。如何判斷是空調病還是感冒?那麼,當我們出現相關不適症狀如鼻塞、流鼻涕時,要如何鑑別是空調病還是真的感冒了呢?可以用以下方式進行自測:一是當出現相關症狀時,在溫度稍低的早晨或傍晚離開冷氣房,去戶外適當活動,若症狀減輕,即可確定為空調病。二是調高空調溫度設定,或關閉空調、開窗通風,症狀減輕,也可確定為空調病。若採取了以上方法並不能緩解不適症狀,則需要及早就醫。若患上空調病,大部分患者可通過脫離空調環境的方式自行緩解,恢復正常。而對於空調病來說,防大於治,我們完全可以通過日常預防來遠離空調病。如何防治空調病?1.合理設置冷氣房室內溫度要合理設置冷氣房內溫度,不要過低,還有,從室外回來的時候別急著打開空調,讓身體機能有所平穩後再打開空調,空調溫度最好保證在26℃左右,既環保又舒適。2.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需要保持室內空氣的流通,儘量在開空調前打開門窗進行室內外空氣的流通,保證室內的新鮮空氣存量比較多。同時,在空調環境內待上1-3個小時後就繼續簡短的休息,到非空調區域進行休息,能保證人體機能能夠更好地得到新鮮的空氣。3.定時更換空調的過濾網和清洗空調換氣部位空氣的不流通,有些細菌就會殘留在空調的過濾網上,這些細菌通過風流的轉換就會在封閉的空間裡留存,這樣容易導致皮膚疾病或者是一些病毒型的症狀,要定期更換過濾網,還有以後在開空調前先進行房間內的通風,空調打開後,在屋裡適當放些水或者是加濕的設備。4.在冷氣房注意衣服的增減,減少冷飲的飲用肚臍是人體對外界抵抗力最薄弱的部位,加上夏季人的胃酸和消化液的分泌減少,抵抗細菌的能力減弱,在有空調的場所容易受冷熱的刺激引起胃腸功能的紊亂,導致致病菌的入侵,出現嘔吐、腹痛、腹瀉等胃腸系統疾病。在空調屋子裡要注意衣服的增減,尤其是在肚臍部分加上一些「防衛」。同時要減少冷飲的食用。多喝些溫水或者是用生薑熬些湯水進行服用,能有利於腸胃功能的正常運轉。 5.注意保濕,多喝溫水多吃蔬菜水果待在冷氣房裡皮膚容易乾燥,要每天更換一盆清水或者是添置加濕器,對於容易長痘痘的皮膚膚質,最好是每天都注意臉部的清潔和保濕,同時輔助一些乳液或者是面霜。同時要多喝溫水,多吃蔬菜水果,能增加維生素的攝入,保證身體的免疫力。6.冷氣房裡多活動,搓手搓腳調養身體長期在冷氣房,會出現手腳冰涼,打寒戰,全身起雞皮疙瘩等等,就是發寒的症狀,或者是老年人,由於新陳代謝比較緩慢,容易有手腳麻木等等症狀。所以冷氣房裡不宜久坐,應該隔一個小時或者2個小時,就起來走動,動動胳膊,動動脖子,能有利於身體血液的循環,同時也可以不斷地搓手搓腳,先對搓手背50次,再對搓手掌50次,每天早晚各搓一次,可以促進大腦與全身的興奮樞紐。7.加強戶外鍛鍊,增強身體免疫力在冷氣房裡待久了,肩膀和腰背易遭受風寒濕等病邪的侵襲,就容易造成腰肩腿疼,渾身酸軟,尤其是老年人的肩周炎、關節炎等等都容易出現反覆。在室內,要經常動動胳膊,走動,也可燒制一些熱薑湯,先在熱薑湯裡加少許鹽和醋,然後用毛巾浸水擰乾,敷於患處,反覆數次。同時要在氣溫較低的時候比如傍晚或者晚上,多到戶外走動或者加強體育鍛鍊,增強身體免疫力。需要注意的是,雖然通常來說空調病的症狀並不十分嚴重,但若在使用空調的過程中操作不當,也可能會引起嚴重後果。如部分人群喜歡將空調風對臉直吹,有可能導致面神經麻痺(即面癱);而對於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疾病的中老年人群,由於血管脆化、彈性減弱、調節能力差,當空調風對身體直吹後,很容易導致腦卒中等嚴重後果。因此,特殊人群在使用空調時更要重視空調病的防治。(來源/轉載自《文匯報》)
-
2021-06-26 性愛.愛情診療室
省錢女友「五金行剪指甲、規定一起洗澡」他嘆:出門都覺得丟臉
情侶間如果想要走得長久,價值觀是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一名男網友分享自己「節儉女友」的各種行徑,他表示女友已經節儉到讓他覺得很丟臉的地步,譬如她超愛試用,甚至還會到五金行剪指甲,為了省水還一定要一起洗澡,同居三個月冒出越來越多令人驚訝的事,讓他不知道該不該繼續下去,引起網友熱議。一名男網友在「Dcard」以「女朋友省錢省到好丟臉」發文,他表示自己家庭是小康,所以沒有這麼省,但女朋友從小就過得比較辛苦,所以可以體諒她比較節儉,但女友有時的舉動很容易造成衝突,像是「很愛關東西」,像是小型電風扇、電視電燈,可能只是剛好上廁所或是拿東西就會被關掉,睡著後不到兩個小時一定被熱醒。另外女友「很愛加水」,沐浴乳、洗髮精、洗碗精、洗衣精、清潔劑、冰箱喝的飲料,通通都要加水,還有出門的時候「超愛試用」,去好市多寧願排很長也要全部都吃過一遍,喜歡一洗完澡就去藥妝店試用乳液、防曬,甚至還會去五金百貨剪指甲,讓原po每次出門都覺得很丟臉。女友為了省水還規定「一定要一起洗澡」,衣服都四、五天才洗一次,會隨身用手機計算只差幾塊錢的東西,原po表示和女友同居三個月「冒出越來越多會讓我驚訝的事」,他也不確定是不是不適合,但又很喜歡她,想詢問網友意見。此文一出也引起網友熱議,「五金百貨剪指甲?有點沒衛生耶,不行,就單這件事 ,我覺得真的很丟臉」、「對小錢斤斤計較的話⋯活著好累」、「太扯了 我們家以前也很窮,但是該花的一點都不會省,該花的要花!」、「好扯哦 身為客家人都覺得羞愧」、「勤儉持家跟貪小便宜是不一樣的」。不過也有人認為「只是習慣不一樣,你可以跟女朋友說未來你會賺很多錢讓她不用那麼省,不懂為什麼會對這種事感到丟臉?」、「對錢沒有安全感吧」、「是不用到丟臉的程度,但是習慣不一樣真的會很不好受,你有沒有事先溝通過才發文啊」、「很愛就溝通」。
-
2021-06-15 該看哪科.傳統醫學
炎夏消暑排毒 中醫4步驟自救
●夏天高溫濕熱,流汗多易中暑●常見疲累、想吐、頭暈、心悸症狀●刮痧、多喝水、吃瓜類,可清暑解熱台灣的夏天高溫濕熱,一不小心就會中暑,目前很多人防疫在家,即便出門必戴口罩,甚至護目鏡、面罩等防護裝備也上身,一般人在戶外走路都可能覺得悶熱,倘若是運動或爬山,更容易中暑。「夏主心」,中醫師吳明珠表示,夏天五臟對應的是「心」,夏天常流汗多,會導致心液流失,中醫四時五行理論「夏屬火」,夏天天熱而易心火旺,會流汗多而心液流失,心血不足,人會很疲累、氣虛,容易發生倦怠、口渴、無食欲、惡心、想吐、頭暈頭痛、心悸、胸悶等熱中暑症狀。體溫達40℃ 趕快送醫救治吳明珠指出,中暑是人體正氣不足、排汗系統出了問題,人遇天熱應該會排汗,但如果汗排不出來,會造成體內溫度失調,一旦體溫高達40℃以上,身體機能易失調而昏倒或痙攣,也就是因乾熱而重度熱中暑,應趕快送醫救治。如果中暑症狀出現時,吳明珠強調,除了要多補充水分,還可採取「自救」四步驟降暑氣,紓解不適。其中,刮痧是中醫治療中暑的一大特色,「痧」是身體內部有疾病在身體外部皮膚表現,刮痧以物理方式將它刮出來。刮痧可促進血液循環、舒筋通絡、調整臟腑功能。從脖子順著肩膀側刮 才正確中暑最常刮痧的部位是肩井穴、大椎穴、風池穴、風府穴,可以圓滑湯瓢、刮痧板或有平滑面的梳子、硬幣等器具進行刮痧,為避免傷害皮膚,應使用嬰兒油、乳液、萬金油等塗抹在皮膚上潤滑再刮,正確刮法是從脖子順著肩膀側刮。刮痧出現暗紅色即可停止,不必刮太久。午睡30分鐘 養心氣補體力「夏補心」,吳明珠認為,夏天流汗多,要消暑解熱,「清熱、補水」最重要,尤其要多喝水補充水分,吃綠豆湯、薏仁水、瓜類等清熱食物;建議應睡午覺30分鐘,養心氣,可改善疲勞、補養體力,像睡不好的人,易心血不足、免疫力下降,容易中暑。天熱食欲差 瓜類可清心火夏天是各類瓜成熟的季節,也是個涼補的好時機。吳明珠說,絲瓜、苦瓜、西瓜、冬瓜、小黃瓜等瓜類,可以清熱涼血、解暑祛濕,像苦瓜可以清心火,西瓜是「天然白虎湯」可清涼消暑,正好解決了夏天溫度高、濕度高,食欲差、容易煩躁等困擾。
-
2021-06-0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重新面對自我內心世界 120件可以在家裡做的小事
這段時間為了防疫,扣除必要性的外出,每個人都得過著足不出戶的生活,然而待在家裡除了滑手機、看電視,還能做些什麼新鮮事呢?這裡提供120件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提供大家參考!靜心觀察1.觀察房間所有物品,回想自己為什麼會擁有它們?2.每天記錄(畫圖、拍照、其他方式)窗外的景色,做出屬於你的防疫日記3.嘗試種植一株新植物,紀錄每天的變化4.記錄每天的日出日落時間,月亮陰晴圓缺變化。5.觀察家中寵物的細微變化6.仔細聆聽所處環境中有幾種細微的聲音7.給自己每天準備一種顏色的物品,進行彩虹蒐集任務8.找一張居住城市的地圖,標出每一條曾走過的路我們的心不是對未來感到擔憂、就是對過往感到鬱悶,透過細細品察身旁的人、事、物,回到當下,我們便得以收拾散亂的心,平靜、安穩地回應生活的每一個挑戰。疼惜 疲憊已久的身體9.洗一個有史以來最久的熱水澡 察覺身體最痠痛疲憊的地方 塗上最喜歡的乳液或精油味道 輕輕按摩10.緩慢地伸展自己的四肢、肩頸與身體,在酸痛的地方多停留幾分鐘 跟自己的身體好好說聲辛苦了所有心靈的傷,身體都會記得,所以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也才能真正接納完整的自己。打造居家健身房瑜伽伸展11.每天練習一個簡單瑜伽動作,每個動作至少持續5天。負重運動12.讓肌肉支撐住某個重量或抵抗某種外力,來鍛鍊身體各處的肌群。有氧運動13.在家跳鄭多燕、Zumba dance、「2週瘦10公斤挑戰」減肥舞。睡眠,讓身體放鬆,那緊繃的大腦,要如何放鬆?運動,可以刺激大腦分泌神經滋養因子、腦血管生長因子,是給大腦最好的馬殺雞!重拾遺失的美好14.整理回顧舊照片,將重要的照片掃描存成電子檔15.重拾一項久違的興趣(畫畫、樂器、健身、跳舞)16.重新溫習以前最喜歡的流行歌曲17.找出以前最珍愛的收藏品,好好欣賞18.回憶自己最驕傲、最有成就感的過去時刻19.品嘗童年愛吃的食物現在的你,是過去種種的累積。書寫 抒寫20.寫信21.寫作22.寫日記23.自由書寫24.寫IG、臉書用書寫貼近自己,與自己對話~有多久不曾好好與自己對話了?情緒變化25.把自己的心情寫下來,觀察情緒如何隨時間變化夢境探索26.記錄自己的夢境,與別人一起討論夢境可能的意義奇思妙想27.把腦海當中各種古靈精怪的創意點子通通寫下來!自我療癒28.想像受傷的情緒從心理排出,就像水從水管流掉一樣!網路時代的人們,每天google了全世界,就是沒有搜索自己的內心,透過更深入的覺察與探索,重新認回最初那個堅定的自己。獨享文青時光29.閱讀一本一直很想讀的書30.聆聽讓自己放鬆的音樂歌曲31.演奏塵封已久的樂器32.逛逛線上博物館、展覽33.練習鋼筆字34.看看舞蹈表演35.欣賞線上演唱會沉澱自己喧囂的心,內心的不安,讓音樂與藝術來環抱。自在地宣洩情緒感受36.個人KTV無限歡唱37.看一個感人的電影大哭一場38.把不爽的事情寫在紙上撕個稀巴爛39.玩一款恐怖遊戲,盡情尖叫唯有曾經深刻地碰觸自己的痛,才會更懂得愛的真義。生活中的小小冒險40.上網看一部平常絕對不會看的電影41.找一個不熟悉的文化,上網蒐集相關資訊42.每天隨機找一本書,抽取其中兩頁閱讀43.選一個國家,來場Google Earth的螢幕小旅行44.私訊一個自己喜愛的明星、偶像(也許他會突然回你)隨著你總是咬牙堅持站在舒適區的邊緣,漸漸的你的焦慮會自然的降低,此時,你的舒適區就已經擴大了,這個就是成長持續發生的過程。瘋狂一下,發現不一樣的自己45.把衣櫃裡最少穿的衣服拿出來胡亂穿搭46.嘗試最大膽、誇張且最不像自己的穿著/妝容47.列出十種不同的個性,每天抽韱扮演一種48.假想自己是一項物品,嘗試講出物品可能的心聲「若重複行使令自己羞愧或丟臉的行為,直到不再羞愧或丟臉,人就能克服所有會阻礙自己做想做的事的情緒了!」-心理學家Ellis療癒系手作49.園藝50.剪貼51.編織52.木工53.摺紙54.手工禮物55.繪畫「初時令人挫敗,但最後你會全然釋放!」-美國手作編織達人貝西‧吉兒(Betsy Greer)趣味桌遊56. 拼圖、紙牌、解謎、棋藝、聯想、益智、疊疊樂……「要了解一個人,觀察他玩一小時的遊戲,勝過和他談一年話。」-柏拉圖終結拖延57.閱讀幾頁被自己擱置已久的好書58.修補掉了扣子或裂開的衣物59.清洗始終忽略的衣服、被單汙漬60.把不需要的東西捐出去61.送修因為損壞被擱置一旁的家電62.整理堆積的統一發票、集點卡63.為自己想要提升的能力制定學習計畫行動吧!美好的生活,源自日常小事的點點滴滴。斷捨離的藝術64.找回自己久違的書桌桌面65.整理與分類電腦裡的舊檔案66.每天丟掉或送出一件自己不需要的舊物67.丟掉不合穿、不常穿的衣物為即將到來的美好事物,騰出更多的空間嘗心食堂68.嘗試自己親手做一道簡單的料理69.犒賞自己一道想吃很久的美食70.研究查詢一下每個食材的營養價值71.嘗試在一餐裡面蒐集最多顏色的蔬果72.學習不同的烹調方式處理同一項食材73.用最慢的方式深度品嘗食物的舌尖滋味You are what you eat!理財,讓夢想更能早日開花74.整理皮夾、錢包75.回顧自己兩個月新購買了哪些物品76.登入常用網拍平台,看看自己的累積消費金額紀錄77.使用銀行APP,看看每個帳戶裡的餘額剩多少78.列出目前想買卻還沒買的所有物品79.研究一項新的投資工具,提升理財知識80.每天存一點零錢81.規劃未來一年的預算82.觀看理財類的時事新聞或影片,了解最新理財資訊好好盤點手中現有的資產與資源,及時做一些調整,更能掌控自己的生活,避免衝動型消費,也避免未來為錢煩惱,提升生活幸福感。聯繫友誼83.憑印象寫下所有認識的人的名字84.寫email關心好久不見的朋友85.清理臉書、line群組名單86.以好東西來給某人驚喜87.與好友交換一個物品88.跟可信任的朋友揭露一件自己最近的煩惱89.問候一位恩師,並表達感謝90.請朋友推薦一齣劇,一起討論劇情91.和好友共進視訊午餐92.了解朋友最近最煩惱的一件事成為,最暖心的陪伴精心時刻93.傾聽彼此目前最煩惱的事情94.了解彼此的人生夢想95.說出幾個最近惹惱伴侶的人96.回顧彼此生命裡最特別的三個時刻97.探索的童年趣事98.告訴彼此對方吸引你的特點99.來談論場高深的哲理製造浪漫100.互相幫對方按摩101.一起煮晚餐、做甜點102.一起看部讓愛情增溫的電影103.一起完成一件作品或拼圖104.陪對方做一件他喜歡做的事105.嘗試新鮮的方式接吻、做愛106.寫給對方一封情書約定未來107.計畫一趟未來的旅行108.尋找兩人共同的夢想藍圖109.為未來的自己寫下悼念文110.寫給彼此一張感謝的卡片111.討論自己最期待的老後生活家,就是最好的親子樂園共讀談心112.親子共讀一本一直沒時間好好讀、但孩子又好喜歡的繪本。生活體驗113.跟孩子一起為全家人製作簡單的餐食,從食材準備到上桌擺盤親子同樂114.觀看居家親子遊戲YouTube影片,親子一起操作與神同行,找回內心的平靜115.閱讀經典從信仰角度思考問題閱讀經典故事116.靜心祈禱打開心房,與崇高的智慧存在連結,把一切交託給更高的存在,懇求更高存在賜予力量面對苦痛。117.參與儀式參與線上信仰活動,定期進行宗教特定儀式。體驗呼吸118.採取舒適姿勢,以鼻子自然呼吸,將意識導引到呼吸上,注意與呼吸有關的感覺(鼻子的氣息/胸部及腹部的起伏/呼吸與呼吸之間的停頓/呼吸的深度/吸氣與吐氣的溫度差異)。119.嘗試將呼吸做為意識的重心,不論腦子出現多少念頭,都讓這些念頭自由來去,盡可能讓自己不斷重新專注在呼吸上。向宇宙發送祝福120.閉上眼睛,保持安定,在心中默念一句祝福,想像將這份祝福透過各種形式傳遞到所有所愛的人身上,並擴散到世界的每個角落。疫情期間,焦慮慌亂難免,但卻也是人們重新學習獨處,面對自我內心世界的契機。透過120件在家裡可以嘗試的活動,為自己的焦慮恐慌找到安置之處,重新深化與自我、與家人的關係,守住更多能量,為全世界的疫情祝禱。願全世界疫情早日止息!
-
2021-05-18 該看哪科.皮膚
天熱皮膚癢可能是「6大疾病」警訊!解癢錦囊公開:一條藥膏萬年通NG
台灣氣候悶熱,高溫潮濕可能導致皮膚紅、腫、癢、痛,尤其皮膚癢常讓人難以忍受。大多數的人都習慣自行買藥止癢,但其實皮膚癢的原因很多,需要醫師完整的診斷評估,才能對症下藥,有效治療,更有助於及早發現其他潛在原因或疾病。皮膚癢 可能是疾病警訊皮膚科柯適中醫師說明,皮膚癢大多是由外在環境引起,但也有可能是某些潛在疾病的警訊,像是糖尿病、慢性貧血、甲狀腺異常、表皮淋巴癌、腎功能異常、C型肝炎等,都可能出現皮膚癢的症狀。雖然發生機率不是很高,但還是要有警覺,若有長期皮膚癢的情形,可觀察癢的狀態是否一直持續或反覆發作,也要注意身心狀態的改變如倦怠、注意力不集中、情緒焦慮等,就醫時告知醫師,評估是否安排進一步檢查。對症下藥確保健康無虞 打針消癢藏風險針對胯下癢、嬰兒尿布疹、蚊蟲叮咬或異位性皮膚炎這類較輕微的皮膚癢,通常以藥膏局部治療即可;但若是全身系統性的皮膚問題如蕁麻疹,可能在不同部位同時發作,為避免全身擦藥用量太大且類固醇劑量較難掌握,因此,較常開立口服藥緩解。此外,對於急性期的搔癢,柯適中指出,常有同時開立口服藥加上外用藥的情形,一旦症狀緩解,通常會調整或減少用藥,避免對病人身體造成其他的影響;而有些皮膚過敏的疾病,如蕁麻疹,用藥後仍會反覆發作一、二週,並不是藥物無效,而是疾病必經過程,病人需要持續配合治療才能儘快痊癒。部分病人為求速效要求打針,但也有潛在風險,除非病人發生影響呼吸心跳的嚴重過敏,甚至是危及生命的情況,才會建議注射藥物。勿萬年藥膏一條通 亂用類固醇恐影響健康門診常見有些病人表示之前開的藥有效,要求開一樣的藥,然而,每次皮膚癢的病因不一定相同,醫師也會依據不同身體部位的皮膚特性來選擇藥物,所以不能藥膏全身一條通。柯適中補充,市售止癢藥膏成份多含有類固醇,若未經診斷下長期使用,可能造成皮膚萎縮或變薄、血管脆弱易出血等,使用量多時,甚至會影響腎上腺素的分泌,抑制身體正常的防衛系統。皮膚癢發作 冷敷+乳液可緩解不適皮膚癢發作的時候,柯適中建議,可在患部用冷毛巾冷敷,以降溫使症狀緩解,治癒後可視氣候或個人膚質,使用無香精的乳液、乳霜或凡士林保護皮膚,平時做好自我保護,預防惱人的皮膚疾病。若自行擦藥2-3天,症狀卻沒有改善時,應該儘快就醫,以免因搔抓破皮引發感染或更嚴重的皮膚問題。延伸閱讀: ·天熱、下雨香港腳就發作? 皮膚科醫列「日常5大黴菌感染源」:這種腳型也易得 ·換季就牙起來!蕁麻疹全身癢爆怎辦? 皮膚科醫認證「7大止癢攻略」 
-
2021-05-15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久臥病床小心長褥瘡! 教你「12個預防方式」:連吃都該注意
長期臥床的病人多半已經失去自主性的生活能力,或是運動的能力相當不好,關節處還會因攣縮,導致肢體活動度受限的問題產生,也因為長時間沒有起身運動,肌肉力量退步,而且出現嚴重肌肉萎縮狀況,身體整體機能皆可能出現逐步退化的現象,健康上就容易出問題。 骨突處易長壓瘡 這些族群最常出現 壓瘡(褥瘡)是長期肢體活動不良的患者(包括脊髓損傷者)、長期臥床、意識不清楚、大小便失禁、有糖尿病或皮膚脆弱、體力衰弱或營養不良的病患常見的醫療問題。 壓瘡最容易發生在骨突處部位,因為 其與外在物體表面接觸面積比較小,部位所承受的壓力較大,在兩者相互摩擦、壓迫之後,容易導致該區域的軟組織受損, 而產生壓瘡。 常見發生壓瘡的部位,包括有尾椎骨、肩胛骨、足跟、足內外踝、手肘、臀部骨頭、耳朵、肩膀及鼻胃管留置之鼻孔處。 預防壓瘡12招 定時更換姿勢+飲食營養很重要 1、至少每2個小時翻身、更換姿勢1次,並給予舒適的姿勢。2、保持皮膚清潔乾燥,若皮膚過度乾燥脫屑時,可以使用乳液。3、維持床單及衣物平整無皺摺,避免摩擦力,以免皺摺變成壓力點。4、使用支托物或減輕壓力的用物或輔具, 如枕頭、水球、減壓床(氣墊床)。5、變更臥位時,利用床單或2人搬運法協助移動病人,勿用拖拉方式。6、注意各種姿勢的擺法:平躺:在頭部及上肢使用枕頭。側臥:枕頭置於背部以保持姿勢,不要超 過30度,另外,分別用枕頭支持上肢及彎 曲的腿以減輕壓力,也可以用一個小水球 置於小腿下方,以減輕腳踝的壓力。俯臥:將枕頭置於胸部,大腿及小腿下, 並注意將腳趾懸空,不要碰到床板而造成 壓力點。7、如果是因為疼痛不能配合翻身,可與醫 師討論,必要時給予止痛藥物使用。8、採坐姿時,應每15~20分鐘撐起身體或改變姿勢10~20秒。例如將身體撐起以減除壓力,先將輪椅扣緊,然後將兩手置於輪椅把手上,用力將身體抬高至臀部離開椅面;或者使用減低壓力的椅墊,如減壓坐墊或水墊,可使壓力分布較平均,但局部的壓力仍可能造成壓瘡,所以,不要因為使用墊子而忽略間歇減壓的重要性。9、從事適度的運動及按摩,以增進局部血液循環。10、盡量少使用紙尿褲,否則容易造成局部透氣不良,使皮膚過度浸潤;可改穿彈性褲加以墊單片式小尿片。11、針對壓瘡常發生的部位或容易產生摩擦的部分,每天最少要檢查1次,要檢查全身皮膚有沒有發紅、破皮的現象。12、保持均衡營養,尤其是蛋白質及維生素攝取應注意。 ●平日就要注意熱量攝取及均衡營養,以免因為過瘦、脂肪流失,骨突處壓迫更明顯,易發生壓瘡。●當發生壓瘡時,大量的蛋白質由壓瘡傷口流失,因此,要增加蛋白質的攝取。●維生素A、B群和C對於皮膚組織再生有促進作用,可以酌量增加補充。●水分的攝取很重要,如果身體有脫水情形,組織就會分解代謝、增加壓瘡發生的危險。 延伸閱讀: ·被確診得癌後 除了震驚、沮喪,你還要先釐清這10件事 ·5癌友就有1人死於營養不良! 醫揭飲食「3大關鍵」...少一項都不行
-
2021-05-11 新聞.元氣新聞
國衛院開發鼻噴佐劑 接種疫苗免打針
疫苗添加佐劑可以協助遞送抗原到人體,誘發、增強免疫反應。國衛院運用專利技術,自行合成天然的抗氧化劑「角鯊烯」(squalene)作為疫苗遞送系統,改以噴劑讓鼻黏膜免疫系統可以辨識疫苗抗原,有效產生免疫反應,患者不必挨針,就能完成疫苗接種。國衛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副研究員黃明熙表示,過去角鯊烯會用於針劑疫苗佐劑,但會誘導全身性免疫反應,為讓民眾免於挨針之苦,團隊將「角鯊烯」作為噴劑用於鼻黏膜。黃明熙指出,由於黏膜組織的許多特性,需要佐劑或遞送系統幫助黏膜辨識疫苗抗原,才能有效產生免疫反應。因此團隊運用兩項專利技術,「可吸收高分子體(polysorbasome)」乳化技術,及「單均相奈米乳液(monodisperse nanoemulsion)」剪裁技術,開發出一項安全且有效的「角鯊烯奈米乳液」作為疫苗遞送系統。黃明熙將鼻黏膜系統喻為「通道」,角鯊烯油膜比喻為「公車」、可載送的藥物為「乘客」,角鯊烯油膜可將藥物包覆住,送至鼻黏膜並幫助鼻黏膜免疫系統辨識疫苗抗原,有效產生免疫反應。動物實驗也證實,乳液經由奈米化後,生物活性顯著提升,能夠幫助模擬抗原穿透鼻黏膜上皮組織進入淋巴系統,有效地誘發黏膜部位的免疫反應、活化抗原專一性殺手T細胞,並調節輔助者T細胞,其效果顯著優於未添加佐劑以及添加次微米等級乳液的疫苗抗原。國衛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所長廖經倫表示,佐劑的關鍵是水和油之間如何讓它們乳化,也是現階段藥物、疫苗開發的重要課題。角鯊烯是一種人體可以自行合成的天然油脂,是體內膽固醇合成的前驅物質,目前廣泛使用在醫學美容保養品以及疫苗佐劑當中,其來源可從鯊魚的肝臟或從橄欖油提煉。廖經倫說,這項技術已用於癌症的治療性疫苗中,確認可增強黏膜組織的病原辨識力,未來也將用於流感、結核病等預防性疫苗中。
-
2021-05-10 癌症.抗癌新知
國衛院研發用噴的疫苗 遏阻黑色素腫瘤癌肺轉移
黑色素瘤是最惡性的皮膚癌,早期就非常容易轉移至肺部。國衛院研發一款「用噴的疫苗」鼻腔噴霧,助黏膜辨識疫苗抗原,產生免疫反應,小鼠實驗證實可遏阻黑色素腫瘤癌肺轉移。皮膚癌在台灣10大癌症中排名第8,黑色素瘤因為非常容易轉移,所以死亡率高。國家衛生研究院今天上午舉行記者會分享,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副研究員黃明熙研究團隊開發出一項安全且有效的「角鯊烯奈米乳液」做為疫苗遞送系統,幫助鼻黏膜免疫系統辨識疫苗抗原,有效產生免疫反應。黃明熙表示,經過動物實驗測試證實,奈米乳液具有提升抗原免疫誘導效果與黏膜免疫功能,可以同時使用在預防型疫苗與治療型疫苗發展。此研究已於去年10月發表於知名國際期刊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Cancer,並申請獲得台灣專利證TW I719263。黃明熙說明,黏膜是病原侵入人體的第一道防禦,增強黏膜組織病原辨識力,能有效將病原阻絕於境外,在癌症免疫治療中,也可抑制癌細胞生成或轉移。直接針對黏膜部位給予疫苗免疫刺激,增強黏膜部位免疫反應,可同時具有降低注射的不適感並提升免疫效力的優點。但過去沒有一套安全且有效的佐劑或遞送系統,可以幫助黏膜辨識疫苗抗原,黃明熙選擇利用現在廣泛使用在醫學美容保養品以及針劑疫苗佐劑當中,人體可以自行合成的一種天然抗氧化劑角鯊烯(squalene)做為佐劑,其來源可從鯊魚肝臟或從橄欖油提煉。黃明熙表示,角鯊烯不僅在動物實驗中證實,乳液經由奈米化後,其生物活性顯著提升,且能夠幫助模擬抗原穿透鼻黏膜上皮組織進入淋巴系統,有效地誘發黏膜部位免疫反應、活化抗原專一性殺手T細胞,並調節輔助者T細胞。黃明熙更提到,若將角鯊烯佐劑可以包裝多種抗原,一起送入體內,「角鯊烯就像公車,可以載運高矮胖瘦的人」,角鯊烯佐劑針劑最多可包裝3種不同抗原,未來面對多變的武漢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病毒株,疫苗是必須要一針包含多價抗原,角鯊烯佐劑有望成為關鍵。國家衛生研究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長廖經倫說,目前這項可治療癌症的鼻腔噴霧仍在動物實驗階段,距離上市還需一段時間,將持續進行疫苗配方效能優化,探討對於免疫調節作用機制與安全性質影響,有助於銜接實驗室等級與試量產規模研發參數,加速推動新劑型疫苗臨床試驗。
-
2021-03-28 名人.鄒頡龍
鄒頡龍/從電影《少年的你》談接觸性皮膚炎
你是不是還記得那段日子﹘﹘少年17、18歲,正是青春洋溢的年華,大學入學考試(當年的聯考,現在的學測)卻像一堵冷漠矗立的高牆,將陽光遮掩。少年們只能在高牆下,有的掙扎向上攀爬,有的縱聲狂笑,有的茫然凝視……然而青春的腳步不曾停止。入學考試之後,越過那堵高牆,是對成長期苦澀的告別,也是邁向成人世界的起點。今年(2021)華語電影《少年的你》入圍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看了簡介,起初感到詫異,因為這是以中國大陸中學生參加「高考」(大學入學考試)前遭同學霸凌的故事。這樣的題材很難拍得好,竟能入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電影有什麼特殊性?電影一開始,一位少女自殺事件緊緊抓住觀眾目光。高考壓力加上同學霸凌讓女孩走上絕路。冰冷的遺體躺在校園,學生冷漠圍觀,只有周冬雨飾演的女主角為逝去的同學披上外套。沒想到這個舉動讓她成為下一個被霸凌的目標﹘﹘用球K她,在放學的路上拳腳施暴還拍裸照……女主角一心只想考個好大學,脫離一切展翅高飛,卻在霸凌摧殘之下幾乎活不下去。偶然遇到易烊千璽飾演的男主角,那是一個在幫派茲事打架,刀光血影中過日子的小混混。兩個生活在不同世界的人,卻激盪出相知相惜的火花。電影裡,女主角的母親販賣劣質面膜,消費者使用後臉部皮膚過敏而追索賠償,索性離家躲避,卻讓女主角獨自面對霸凌。 敷面膜是許多愛美人士臉部保養的選擇。透過多種滋養成分,達到快速「煥然一新」的效果。不過面膜裡的成分複雜,還有許多添加劑,若使用像劇中女主角母親販賣的「三無」(無生產日期、無生產廠家、無質量合格證)面膜,其中某些成分就可能造成接觸性皮膚炎。接觸性皮膚炎是常見皮膚疾病,分為過敏性與刺激性兩大類。因接觸到過敏原或刺激性物質而產生皮膚紅疹、癢疹。生活中許多物質都可能引發接觸性皮膚炎反應,例如:溶劑類、肥皂、洗髮精、化妝品、漂白劑和洗滌劑、香水、珠寶、某些植物,除了接觸過敏原的皮膚產生局部症狀,也可能引發全身性反應,而造成「系統性接觸性皮膚炎」。治療上最重要的,是確認並且避免再次接觸引發過敏反應的來源。這惱人的癢疹通常會在二到四個星期中漸漸消退。預防再次發作也很重要。可以注意以下幾點:適度清洗皮膚,可能接觸到過敏原時,用不含香精的肥皂清洗;穿著保護的衣物或手套;使用隔離霜或凝膠;使用保濕乳液;避免再次接觸到過敏原。精湛的演技絕對是《少年的你》成功重要的原因。經歷惡意環伺的霸凌,又要面對入學考試,周冬雨在劇中平均每7.5分鐘就哭一次。易烊千璽桀驁不馴卻深情款款,他對女主角說:「那說好了,妳保護世界,我保護妳。」青少年如此單純美好的信仰,你我不也曾經如此?最近報導:台灣青少年罹患憂鬱的比率快速上升。多關心他們成長的環境,少一些壓力,預防霸凌的發生。願「少年的你」,明日成為社會堅實的棟梁。(本文關於接觸性皮膚炎部分,承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張廖年峰閱稿,僅此致謝)
-
2021-03-24 該看哪科.指甲.足部
她凍甲反覆發作痛不欲生 醫師:3大危險族群要注意
凍甲(又稱甲溝炎)大約佔國民足部疾病發生率的兩成,若造成蜂窩性組織炎,控制不好反覆疼痛更讓人痛不欲生。皮膚科醫師表示,長期穿尖頭鞋或高跟鞋的上班族女性、50至60歲有灰指甲、指甲變厚,視線模糊不好修剪者,或是處在生長期的青少年是三大高危險族群,患者應避免擠壓腳趾、以平剪方式修剪指甲,並讓指甲白色區域長超過甲面0.1mm保護指甲;日常保養可於指甲周圍塗抹指緣油,防止周圍皮肉變硬,影響指甲生長。凍甲又稱為「甲溝炎」、「嵌甲」,是因指甲與旁邊甲溝反覆摩擦形成甲溝炎,造成紅腫疼痛、形成反覆性感染或肉芽組織。書田診所皮膚科主任醫師蔡長祐表示,若指甲周圍老是疼痛、旁邊常常流湯或流血、指甲插入旁邊的肉或皮時,就要小心凍甲危機,免疫力較差時,恐引起潰瘍、蜂窩性組織炎。蔡長祐舉例,之前收治一名40歲有糖尿病史的上班族女性,穿高跟鞋長時間站立,導致雙腳大拇指趾甲持續受壓迫,因而凍甲、引發甲溝炎,讓她走路都會痛,加上血糖控制不佳,抵抗力較差,甚至引發蜂窩性組織炎,後來甲溝炎一發作,就需要口服抗生素治療,無法根本解決凍甲問題。另一名50歲男性,因修剪腳趾甲方式不當,產生卷甲合併甲溝炎的症狀,只要甲溝開始疼痛,就去找修剪師傅修指甲,指甲卻愈修愈小片,新長出來的指甲愈來愈彎,容易長到肉裡,變成惡性循環。蔡長祐說,造成凍甲發生的原因大多跟「穿不合腳、過緊的鞋子」及「指甲過度修整」有關,其餘如反覆拔除指甲、甲面先天性過寬和大腳趾容易著地,產生壓力磨擦甲床邊緣(如扁平足)也是原因之一。發生凍甲後,不適感常令患者將指甲愈剪愈短,蔡長祐說,臨床觀察,很多凍甲患者為了減緩腳趾疼痛,選擇將指甲修得更短,殊不知可能讓後來長出的指甲更彎曲,容易刺進周圍的皮膚,造成慢性甲溝炎。為避免發生甲溝炎,保持指甲健康,蔡長祐表示,民眾平常應「避免穿不合腳的鞋子」、「避免激烈碰撞」、「指甲要平剪」,避免指甲受到擠壓;另可塗抹乳液或足霜「保濕雙腳」、塗凡士林或指緣油「保濕指甲周圍皮膚」以減少硬皮發生,以及「每日將指肉往外撥」,幫助指甲周邊皮肉恢復彈性,才不會產生硬皮,影響指甲生長。蔡長祐說,平常剪指甲宜於洗澡後進行,並以平剪方式修剪,不宜剪過短,要留白超過0.1mm,保護指甲。若仍不慎發生甲溝炎,還出現不適異狀時,蔡長祐表示,應尋求專科醫師協助, 甲溝炎依程度有不同的治療方式,除拔除部分指甲,修剪過度增生的肉芽組織外,也可以透過使用指甲矯正器的方式治療,兩名個案經治療後,症狀現已改善。
-
2021-03-15 科別.百病漫談
常被靜電電到?當心是你太累!醫師教你緩解方法
小強素有「發電王」之稱,不是他有勾魂眼或魅力十足,而是到了冬天,就經常自體發電,在換衣服、與人擦肩而過,或是碰到車門或門把時,突然靜電發作劈啪作響,身體手掌隱隱作痛。靜電是警訊 產生原因有這些書田診所家醫科主治醫師康宏銘指出,靜電是1種警訊,可能代表著身體太勞累,長期處於缺氧狀態,或是心肺循環不良,以致周邊堆積過多的乳酸及二氧化碳,才會導致靜電困擾。一般來說,當電氣未能在自然環境中正常循環,換衣服時,身體負電荷被帶走,只留下了正電荷,如果又碰到金屬物品時負電荷,就會觸發了放電反應。此外,2個發電王碰在一起,一握手也可能容易產生靜電。此外,秋冬也容易發生靜電,主要是因為靜電好發於溼度20%以下、溫度20度以下等環境,等於是又乾又冷之際,所以有人在秋冬季節至美國或歐洲旅遊,就常被電得哇哇叫。減緩靜電頻率 日常可以這樣做康宏銘說,目前醫學文獻對於「發電王」族群的相關研究並不多,但門診確實發現有人天生帶有「靜電」體質,只能從生活起居上多加注意,降低靜電發生頻率。例如,多注意皮膚保溼,多喝水、擦乳液,以及護手霜,如果居家環境或是辦公室較為乾燥,則可使用加溼器,藉此減少因為乾燥而產生的靜電。如果靜電頻率太多,可能是心肺循環太差所致,康宏銘提醒「發電王」族群,應多加留意自己身體,或到醫療院所接受進一步檢查。(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常打呵欠、想睡覺 是「缺氧」還是「累」? ·整天昏昏沉沉、提不起勁? 你可能是身體「太濕」了
-
2021-03-13 科別.新陳代謝
糖尿病足併發症嚴重恐截肢! 1張圖教你做好居家護理
糖尿病人常會有足部併發症,其風險因子包括糖尿病神經病變、周邊血管疾病、足部變形、足部受力改變、視力不佳等。一旦潰瘍惡化、足部感染或有周邊血管疾病,將成為截肢的主要因子。國泰綜合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醫師陳瑜忻說明,一旦病人因為糖尿病足潰瘍住院,治療需整合包括內科代謝與感染的控制、血管科對於周邊血管的診斷與治療、傷口照護、外科系的清創,以及復健科的輔具與減壓處置。這對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屬乃至整個社會來說,都是很大的資源負擔,所以做好平時的足部護理,及早發現問題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減少合併症的發生。糖尿病足部潰瘍 因長期血糖控制不佳造成神經病變糖尿病足部潰瘍的原因,主要是長期血糖控制不佳,造成感覺運動神經病變,又稱糖尿病神經病變與周邊動脈血管疾病。足部容易受傷卻不自覺,造成傷口不易癒合。陳瑜忻解釋,糖尿病神經病變主要是以周邊神經症狀為主,它影響到周邊的感覺、運動與自主神經。60歲以上的糖尿病患者,超過50%都有不同程度表現的周邊神經症狀。影響最深的,就是足部感覺喪失,進而失去保護作用。糖尿病血管病變,是因為高血糖、胰島素抗性影響血管管壁的內皮細胞功能,進而引起血管收縮及粥狀硬化斑逐漸形成。而長期高血糖也會傷害內皮細胞,加速血管壁粥狀硬化形成。另一方面,由於血小板及其他凝固因子功能異常,容易吸附在血管壁上,也會造成血栓斑塊,逐漸堵塞血管壁。糖尿病足部居家護理 應牢記4要點▸足部檢查:洗澡時,檢查足部皮膚有無水泡、雞眼、厚繭、發紅或裂傷現象,視力不佳時可用鏡子輔助,或請家人協助觀察,如有發現上述情形,應請教醫護人員,請勿自行拿刀片、剪刀處理,以免出現傷口。▸足部清洗:每天以溫水及中性肥皂洗淨,水溫不可過燙,以手腕或溫度計測水溫(約40°C),需特別注意指縫間的清潔。擦乾後再以綿羊油或不含酒精成分的乳液擦拭皮膚,防止乾燥脫皮,但不可以將乳液塗抹在趾縫間,太多腳汗時也不宜用爽身粉,避免阻塞毛孔。▸鞋襪之選擇:宜選擇棉質、吸汗、柔軟及保暖的襪子,避免穿尼龍襪,襪頭不可以過緊,會壓迫腳踝影響循環。穿鞋應穿襪,並每天更換襪子,保持腳部清潔。購鞋時最好在下午或黃昏時刻,因為腳的尺寸會比早晨稍大,若左右腳尺寸不同,應以較大的為標準。盡量選擇軟內襯、厚膠底、附鞋帶或魔術貼的鞋,鞋頭硬較能保護腳,不可打赤腳、穿夾腳拖、涼鞋、拖鞋外出,高跟鞋也會導致腳底壓力受力不均,形成厚繭。穿著新鞋時不要穿太久,先試穿1至2小時,待適應後再加長時間,若穿鞋後發現有起水泡,表示不宜再穿。穿鞋前要檢查鞋內是否有異物。▸修剪指甲:先將指甲泡溫水,變軟之後再進行修剪。趾甲面勿短於甲床底部,只做平剪,勿剪入甲角處,若發生崁入性趾甲或硬厚甲勿自行處理,應找外科或皮膚科醫師治療。糖尿病足部日常照護要注意 定期檢查不能省陳瑜忻提醒,抽菸會增加糖尿病大小血管病變的風險、增加胰島素的阻抗、影響血糖控制引發脂質代謝異常、增加壞膽固醇、降低好膽固醇、誘發發炎反應,引起動脈粥狀硬化、增加糖尿病患者視網膜病變的風險,因此有菸癮的糖尿病患者死亡率較高,最好及早戒菸。此外,糖尿病足部日常照護需要注意以下事項:1.坐時勿雙腳交叉於膝蓋上,避免影響下肢循環。2.不要用熱水泡腳。3.冬天寒冷時可穿厚襪子保暖,勿使用熱水袋、電熱毯保暖,以免燙傷。4.下肢有水泡、皮膚紅腫、感染、傷口、皮膚病等病症時,勿自行處理或敷藥草,應立即就醫。最後,建議糖尿病患者可每年安排1次至就診醫療院所檢查,以了解足部照護情形,檢查項目包含:(1)糖尿病足部結構與外觀檢查:觀察有無變形。(2)糖尿病足部感覺檢查:單股尼龍纖維檢查、震動感覺檢查。(3)糖尿病足部下肢循環檢查:足部動脈脈搏檢查、足部超音波檢查、足部血管攝影。★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1-03-04 科別.皮膚
皮膚癢睡不好 3招改善
68歲的林太太因皮膚問題前來就診,她的腿部皮膚脫屑,一片片如鱗片狀龜裂,常搔癢的地方紅腫結痂,擦了很多乳液,皮膚還是很乾,晚上癢到睡不著,得看身心科拿安眠藥服用才能入睡,苦不堪言。因擔心血管疾病找上門,林太太施行無油飲食長達6年,皮膚油脂不足而罹患冬季癢。經補充適量油脂、吃富含維生素A及C的食物,調整擦乳液的習慣,短短三天,她晚上不再癢到睡不著,乾癢問題改善不再復發。許多長者皮膚乾癢,除了老化引起的皮脂腺萎縮,也跟氣溫低或季節變化有關,秋冬皮膚乾癢患者占多數,而春天溫濕度變化大,皮膚乾癢問題的人也不少。皮膚乾癢該如何自癒?謹記3項內服外用生活原則,多數患者1周內可改善。1、補足身體需要的油脂冬季癢的病患通常油脂攝取量嚴重不足。油脂是保護皮膚很關鍵的營養素,油脂攝取不夠,皮脂腺就無法分泌足夠的油,來防止水分從皮膚蒸散,因此不管擦多少乳液一樣會覺得乾。建議補充月桂酸含量高的椰子油,及ω-3脂肪酸含量高的亞麻子油,每餐飯前補充5至10cc。2、補充維生素A及維生素C維生素A及C是皮膚修復的重要營養素,維生素A與皮膚及黏膜發育有關;維生素C則有助膠原蛋白製造,同時降低身體的發炎。吃紅蘿蔔是最簡單攝取維生素A的方法,但維生素A是脂溶性,必須油炒過,才好吸收,建議可用發煙點高的酪梨油或椰子油,將紅蘿蔔炒軟,每天吃半碗的量就足夠。每天吃2份水果就能攝取維生素C,滿足人體一天的需要量。3、擦乳液前先擦油生活習慣的調整最重要,首先是避免使用熱水洗澡,不要用含皂的清潔品清洗皮膚,建議溫水淋洗就好。洗完澡,全身先擦一層薄薄的油,椰子油、橄欖油、酪梨油都可以,接著再上一層乳霜,如此的保養方法,可讓皮膚的飽水度更好,一天可擦數次,重點是擦油前皮膚要先沾濕,效果更佳。
-
2021-02-27 養生.生活智慧王
不要的牙刷清磁磚?省過頭小心越掃越髒!家事職人教11種「超省時妙招」一次清除髒污
一般家中髒汙大致可以分成「看得見」與「看不見」這兩種型態。像是油垢、水垢、皂垢等等,都是肉眼可見,可以快速找到具體方式處理;至於看不見的髒汙,指的是像尿垢、垃圾所散發出來的臭味,通常需要找出異味來源,才有辦法對症處理。明顯髒汙的清潔法1.油垢油垢大多出現在廚房,可分成兩種,一種是新形成的,看起來不明顯,甚至毫無痕跡,但用手一摸會覺得黏黏的;一種則是累積很久的油垢,看得出厚厚黃黃的一層。處理淺薄的油垢較為容易,將清潔劑噴在抹布上並直接擦拭,通常即可將油垢帶走。如果是已經乾掉的厚油垢,需要先噴上清潔劑,靜置一段時間後再擦拭。若果是超厚的油垢,就用金屬刮刀推除,再噴上清潔劑靜置並擦拭。處理流理臺等硬表面的油垢時,依上述方式清除即可,清洗上也較容易。若是在紗窗等軟表面上的油垢,就需要先擦拭,再浸泡、刷洗。油垢大多出現在廚房,可分成兩種,一種是新形成的,看起來不明顯,甚至毫無痕跡,但用手一摸會覺得黏黏的。2.皂垢與水垢皂垢通常出現在淋浴間、洗手台、浴室鏡子上等處,有專用的清潔劑可供使用。有時殘留的會是水垢,可以用手摸摸看,積累的水垢摸起來若有一層突起,此時也可使用金屬刮刀先大致刮除,再用水垢清潔劑清除。百元商店也有販售小塊的鏡子除垢專用刷,這種海綿刷越小越好施力,也可以將海綿自行裁切成順手的大小使用。皂垢通常出現在淋浴間、洗手台、浴室鏡子上等處。3.黴菌黴菌會出現在潮濕的空間當中,例如浴室的磁磚縫隙、淋浴間等處。如果是矽利康發霉,唯有使用矽利康專用的除霉劑,能有一定成效。處理磁磚縫隙的黴菌時,也可使用漂白水,或凝膠型的黴菌清潔劑。其餘處理方式有重漆、填滿縫隙等直接阻止黴菌生長的方式。若浴室洗手台等材質使用石材製成,也容易在石頭表面的孔隙出現黴菌,此時可以請專人來家中直接將石頭表面打磨除黴。黴菌會出現在潮濕的空間當中,例如浴室的磁磚縫隙、淋浴間等處。4.灰塵灰塵的處理方式是先吸再擦。先用吸塵器吸一次後,用濕抹布或拖把濕擦,最後用橡皮刮刀將水分刮乾,會比再用乾抹布擦一次來得省力、乾淨。書架、百葉窗片等處的灰塵可先用撢子順著撢下來,只要固定保持清理,就不會費太多力氣。如果百葉窗設置在潮濕的浴室內,灰塵容易黏膩、堆積,就用擰乾的濕布擦拭。書架、百葉窗片等處的灰塵可先用撢子順著撢下來。5.殘膠用舊的超細纖維布或舊的不織布菜瓜布來回擦過,讓殘膠黏住人造纖維後失去黏性,再刮起來黏在布上。當然也可使用市售的檸檬萃取除膠劑,或者用油溶解殘膠後,再擦拭乾淨。沾黏上殘膠的舊布就不再費力清洗,可直接丟棄。依髒汙特性,選擇乾除或濕擦清除看得見的髒汙,有乾除跟濕除兩種方式。可以乾除的髒汙大抵是灰塵一類,拿吸塵器等用具清掃起來即可;至於久未清理、層層堆積的髒汙就必須濕除,用清潔劑敷上、靜置一段時間後,待髒汙分解再擦拭、清洗。通常清潔劑上會標明適用的材質,如果不確定的話,可以在不明顯的角落先試用看看。一般來說,我推薦使用萬用的酵素清潔劑,市售的大部分是液體溶劑,可以稀釋使用。主要對象還是分解汙垢,可以分解蛋白質、油脂等髒汙。使用時可以厚厚塗一層之後放著等待分解,隔天早上起來再擦掉就好。也因成分溫和無毒,就算放過夜也不會有像使用強力的化學清潔劑後,造成外觀掉色、失去光澤等風險。看不到的髒汙─臭味要清理臭味,就得先找出臭味來源。通常我們怕臭、怕髒,要克服心理障礙,就要先進行準備。可以戴上口罩、手套等防護再進行處理。1.寵物氣味家中若有養寵物,常見的臭味來源就是寵物的氣味,例如屋內的貓砂、尿墊、寵物落毛、藏食等氣味。去除貓砂、尿墊等排泄物氣味的最好方法就是時常清理,不要久放。養貓的人要注意,即使貓砂沒有生出臭味,有的貓也會因為愛乾淨,不在已經使用過的貓砂排泄。若沒有每天清理貓砂,便會在屋內別處排泄,或者憋尿造成健康問題,不可輕忽。如果狗貓等寵物在浴室排泄,直接用水沖刷反而會破壞排泄物結構,造成臭味四溢。可以先把排泄物撿起來直接丟馬桶沖掉,再沖洗環境。另外寵物落毛也容易產生氣味,如果對氣味敏感的人,常常清掃之外也可使用空氣清淨機或者可以分解臭味因子的噴劑,但最好不要使用帶化學香味的消臭劑,與臭味混在一起會更難聞。家中如有寵物,常見的臭味來源是屋內的貓砂、尿墊、寵物落毛、藏食等。2.尿垢、尿味廚房排水管跟馬桶都有讓水淹過一定高度,可以阻擋臭味,比較容易產生尿垢、尿味的反而是小便斗。小便斗不像馬桶全塗釉面,也沒有用水淹過釉面,沒有塗釉的部分若無勤刷就容易堆積尿垢,產生臭味。若小便斗的構造是固定、無法拆下來刷,可以解決臭味的方式就是常沖水,以及使用凝膠狀的水垢清潔劑。馬桶底座連接地面的部分也因不易清洗、容易忽略,不像馬桶內部經常洗刷,馬桶外若滴有尿液沒有刷除,就容易產生臭味。3.垃圾、廚餘廚餘容易生臭,如果沒有要當天丟掉,最好用塑膠袋綁起來放冷凍庫避免發臭。另外,現在人家中的垃圾桶許多都有加蓋,加蓋會促成無氧環境,有利厭氧菌繁殖,兼具有氧與無氧呼吸的細菌也會偏向無氧呼吸,代謝生成物發臭,因此比無加蓋的垃圾桶更容易發臭。如果不能每天倒垃圾,最好還是確實分類,不要把廚餘丟在垃圾桶就放著發臭。尤其在台灣這種溫度、濕度高的環境,垃圾廚餘更容易發臭。5大錯誤打掃思維與習慣很多人喜歡發揮廢物利用的精神,把舊毛巾當作是抹布、把舊牙刷當作是隙縫刷,但是打掃起來真的好用嗎?還是更費力又刷不乾淨呢?以下列舉了一般人常有的思維或習慣,也許沒有絕對的對與錯,但是希望可以提供不同的思考與解決方式給大家參考,改變想法或作法,打掃起來可能更加愉悅省事!一、別把衛生紙當抹布使用很多人習慣衛生紙順手一抽,隨手四處擦拭。或許是相信衛生紙比抹布乾淨,刻意把衛生紙當抹布使用,即使費時費力、消耗許多衛生紙,也想要達成內心「乾淨」的定義。可是軟綿綿的衛生紙,不論濕擦乾擦,每次只能利用指尖或是手刀小小的接觸面反覆擦拭,最後還可能留下細小的衛生紙屑,實在不是明智之舉。Q:各種濕紙巾與除塵紙,是不好用還是不會用?各種濕紙巾與除塵紙太小太薄,不能像抹布一樣用腳踩擦地,而且除塵紙一定要搭配專用拖把,以S 型來回乾擦,表面越是毛絨絨的,越能擦起毛髮、顆粒。徒手擦反而擦不乾淨。濕紙巾可能添加了精油或酒精,清潔同時還能消毒。不過長期接觸到的肌膚容易變得敏感乾燥,如果不方便洗手,就擦點乳液再擦乾手。二、別把舊牙刷當隙縫刷。一般牙刷的前端沒有斜角設計,無法深入縫隙角落,清潔效果有限。而且刷毛太軟,清潔力道過於薄弱。如果你是秉持著把東西用到壞再丟、比省時省力更重要的勤儉精神,不如拿舊牙刷專刷室內拖鞋及外出鞋的鞋底,刷到刷毛開花就可以放手了。如果你是為了減少塑膠垃圾,不如花多些錢買豬鬃竹柄牙刷。舊牙刷中,我只會把滾輪式牙刷留下,專門刷磁磚縫,因為它的刷毛特別短,比號稱磁磚縫專用的橡皮擦更好用。三、掃除切忌彎腰。不管是半蹲、青蛙蹲、高跪姿、單膝下跪等,以上各種姿勢都不需要彎腰。如果是因為蹲不下去才彎腰,你可以使用各種可調節長短的有柄打掃工具;如果是因為蹲下後很難站起,你可以坐在附扶手的小藤椅,總之就是不要彎腰。為了減輕膝蓋的負擔,我會單手扶著桌面、桌腳、拖把等物品再蹲下與站起。但是我已經養成不扶牆的習慣,除了不要把牆摸髒,也是因為手掌平貼垂直牆面不好施力。延伸思考Q:如何減少蹲下頻率?如果腳能做的,就別用手做。或是把放在低處的東西,一次放到盒子裡,再一次放到檯面或凳子上,最後再整盒放回。四、不要把收納與打掃當成同一件事。以電腦桌為例,打掃時,眼神需專注在桌面,桌上的東西被移動是為了擦乾淨整張桌子。只有打掃時會把桌垂直面、桌腳一併擦過。收納時,眼神聚焦在物品,將物品歸位,該丟進垃圾桶的、該放回抽屜的、該擦乾淨的,適得其所。我通常會先收納電腦桌上物品,隨後清潔桌子,但還是有個先後順序,不是混在一起做。反之,若是時間緊迫,我也會先清潔電腦桌,餘下的時間再進行收納。把相同屬性的物品集中放在籃子裡,是快速的收納方式。五、不要在浴室裝金屬片。百葉窗簾光是要把百葉窗簾葉片上的灰塵清除乾淨,就是一件很花時間的事情,必須手拿微濕的抹布,夾著葉片上下面,一片一片慢慢擦,而拉繩隙縫、金屬絞輪還需另外刷。不過我有個省時省力、清潔效果還不錯,但是灰塵會飛滿天的辦法。找個刷面盡量大、刷毛盡量軟又長的清潔刷,趁著葉片上灰塵還沒多到黏住時,戴上口罩,也帶上吸塵器,把葉片轉到垂直,輕輕刷窗簾裡外兩面,再一百八十度轉動葉片, 繼續輕輕刷窗簾裡外兩面,如此葉片重疊處都可刷到。如果葉片潮濕,只能以乾布整片擦拭,但只擦得到葉片上的拱面,內凹面只能靠長纖絨布略略擦到。金屬片百葉窗簾除了難清潔外,當金屬絞輪生鏽故障,也就宣告陣亡。不如換真正的木質百葉窗,清潔保養都容易多了。木質百葉窗會比金屬片百葉窗簾好清理。書籍介紹書名:日日小掃除,舒壓整理術作者:林可凡出版社:采實文化出版日期:2020/12/03作者簡介/林可凡不好好讀書,台大植物系肄業;不好好結婚,先生是有10個前女友的不肖攝影師;不好好揮霍青春暢遊世界,喜歡在家看銀河飛龍;不好好工作,每週30小時去打掃各個人家。來學學我另類的知行合一清潔功法吧!延伸閱讀: 太晚看到這篇了!「到男友家吃飯該洗碗嗎?」一個醫生娘傳授人生智慧
-
2021-02-17 科別.皮膚
穿發熱衣禦寒?皮膚科醫師提醒,這4種人恐誘發肌膚大問題
寒流來襲,只要穿著一件薄薄的發熱衣、發熱褲,就可抵禦低溫、保持溫暖。有家長怕孩子晚上睡覺踢被子著涼,為孩子穿上發熱衣入睡,結果第二天,孩子細嫩的皮膚冒出一堆疹子,紅腫發癢非常難受。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皮膚科主任李孟穗提醒,發熱衣雖有保暖效果,卻會因為皮膚溫度上升,可能誘發搔癢、汗疹、黴菌感染或毛囊炎等問題,並非人人都適合。 發熱衣主要靠「吸濕放熱」原理,達到保溫作用。因此,發熱衣要有效,必須合身緊貼肌膚,否則會淪為無感保暖;但只要一流汗,汗水就會悶在衣服內,又濕又熱更加不適。 李孟穗建議,發熱衣較適合在10℃以下的低溫穿著,而有以下狀況者,應考量其他保暖方式,如新陳代謝較快、有異位性皮膚炎、乾性膚質的人均不適合穿著,會建議採「洋蔥式」穿法來保暖。 發熱衣Out 1:新陳代謝較快 容易流汗、新陳代謝快的小朋友及年輕人,如果在不是很冷的天氣就穿著發熱衣,可能因為跑跳玩耍而大出汗,而汗水悶在衣服裡,再加上皮膚吸濕後溫度上升,恐產生汗斑或發癢起疹。 李孟穗說,門診就遇過民眾穿著發熱衣去爬山,結果全身起汗疹的案例。另外,穿著發熱褲同樣會有溫度皮膚太高,容易長股癬或念珠菌感染,尤其是男性私部位若常處於高溫環境,恐影響生育能力。 發熱衣Out2:痘痘肌膚 李孟穗提到,皮膚容易出油、常冒青春痘、毛囊炎的人,穿著發熱衣可能造成胸、背部毛囊炎。身上的毛囊炎常又癢又痛,且比臉上的青春痘更難治療,通常需要數周至數月。 發熱衣Out3:異位性皮膚炎 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原本就對溫度調控反應較慢,且皮膚特別敏感,穿著發熱衣時,只要一流汗,皮膚就會更癢、更刺,抓得更厲害。 發熱衣Out4:冬季癢 乾燥冬天是冬季癢好發季節,皮膚常乾、癢、裂,而老人家是高危險族群,如果又穿上發熱衣,可能引發大災難。皮膚乾燥脫屑悶在發熱衣裡,加上皮膚溫度上升,全身會刺癢不舒服。建議勤擦保濕乳液,改善皮膚乾燥以緩解症狀。 李孟穗提醒,海島台灣冬天不像歐美嚴寒,進入室內仍有20℃左右,穿著發熱衣會讓體溫太高而不舒服。建議採取洋蔥式多層次穿法,貼身衣物選擇棉質,外層加上毛衣、防風外套等,戴上帽子、手套,進入室內就能方便脫除。 此外,家長留意小朋友很容易流汗,睡覺如果穿發熱衣再蓋被,會因為皮膚溫度太高而睡不好,建議穿棉質長袖、長褲,加上肚圍即可。而機車族群,禦寒重點在於最外層,選擇好穿脫的防風外套,會比發熱衣有效。 女性流行的雪靴雖保暖,但李孟穗直言,因靴內溫度高容易流汗,如果本身已有香港腳(足癬)、灰指甲(甲癬)等問題,就等於給黴菌良好的生長環境;加上台灣冬天易下雨,雪靴一旦進水,黴菌會愈長愈多,更容易有香港腳困擾。 有些人穿雪靴不穿襪,而雪靴又不常洗,甚至從未洗過,黴菌便一直住在靴內,導致反覆感染。她提醒,穿鞋一定要穿襪子,如果腳趾甲有黴菌,掉在襪子裡,而襪子可常汰換,但鞋子久久才換一雙。
-
2021-02-11 新聞.健康知識+
為什麼老人會有「老人味」?簡單3招改善異味
相信不少人都有這樣的經驗,經過有些老人家身邊時,總聞到一股奇怪的味道,卻又不好意思開口詢問…… 若家裡有長輩的話,甚至有些人會感到苦惱,到底該如何改善長輩身上的味道呢? 引起老人身上異味的主要原因,是當年紀逐漸邁入老年後,皮脂腺功能逐漸退化不平衡,四肢與身體的皮膚出油少、呈現乾澀;但臉部、額頭、頭皮和胸前等部位的皮脂腺卻會大量分泌油脂,經氧化後形成不飽合醛,容易產生一種「油膩」的味道。除了皮脂腺功能上的改變外,皮膚上的菌種改變,代謝變慢,也可能引起所謂的「老人味」。 若長輩清潔習慣不佳、2~3 天才洗一次澡,或有使用髮油的習慣,尤其是夏天,更因油脂分泌旺盛、阻塞毛孔,加重原本不好聞的味道。 另外,有些長輩因擔心常跑廁所而不愛喝水,代謝因此降低,也容易讓異味不易代謝掉,所以每天基本的水分攝取,仍是必要的。 要如何改善異味呢?首先,要做好清潔工作:由於長輩身上皮脂分泌功能不均,有些長者擔心清潔過度,反而引起皮膚乾燥,所以在清洗時,應避免用太熱的水洗澡。洗完澡後,再用天然成分的乳液塗抹,如此可達到減少皮脂腺分泌過多而引起的異味,也讓身體達到保濕的功效。再來,試試穴道按摩:✺ 築賓穴:主要功能是幫助解毒。(位於小腿內側面,內踝尖上5寸)✺ 腎樞穴:主要功能是補腎虛。(位於第二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線旁開1.5寸,約兩指寬的地方)✺ 太衝穴:主要功能是清肝熱。(位於腳的大拇指和第二指指縫間,往上1寸,約一個拇指橫寬的地方)✺ 足三里穴:主要功能是清胃熱。(位於膝蓋下緣外側凹陷處直下3寸,約四根手指寬的地方)最重要的是-充足的營養與規律運動:當年紀越大後,新陳代謝變慢,身體產生的異味也較難代謝,平時多留意長輩是否攝取足夠的營養。另外,鼓勵長輩依自己的身體狀況進行適合的有氧運動;例如散步、慢跑等運動,除了維持新陳代謝外,透過運動,也能讓身心都得到健康與愉悅的狀態喔。
-
2021-01-21 科別.一般外科
冬天足傷口潰爛患者增 護理師籲慎用保暖設備
台南地區連日低溫,除了心血管疾病發作機率提高,因足部傷口潰瘍就醫的糖尿病患也增加,其中許多是使用保暖設備不慎燙傷,護理師建議儘量以衣物保暖,並加強足部清潔照護。奇美醫學中心護理部傷口護理師莊玟玲今天在院內衛教宣導會中表示,不少民眾在天氣冷的時候會使用電暖器、吹風機等設備來保暖,但糖尿病患因為感覺神經較不敏銳,稍不注意就可能造成燙傷,若未及時發現傷口加以處理,潰瘍恐會惡化為蜂窩性組織炎或骨髓炎。莊玟玲表示,經過前一陣子連日低溫,近日院方就收治不少足部傷口潰瘍的糖尿病患,有的只是家屬使用熱水袋讓老人家稍微感到暖和一點,不料卻造成燙傷,加上又為長輩穿上厚厚的棉襪,沒有及早發現傷口,最後只能到大醫院就醫。她說,一般民眾可能認為糖尿病引起的傷口潰瘍多發生在高齡者身上,但近年來發現40多歲的糖尿病足傷口患者有增加趨勢,大多是因為對本身的糖尿病警覺性較低,沒有注意足部的每日清潔與檢查而導致。莊玟玲指出,因使用加熱設備有一定風險,建議在氣溫低時以添加衣物保暖為主,並最好選用白色的襪子,萬一有傷口流血時比較容易發覺,另外,鞋子太鬆或太緊都容易造成摩擦受傷,應選用大小適中的尺寸。她說,糖尿病患者應每天至少觀察足部外觀與腳趾縫一次,發現皮膚紅腫或不正常硬塊時就要就醫,不要自行塗抹偏方藥膏,清潔前先以溫水泡腳5分鐘,清潔後再以乳液或乳霜擦拭維持滋潤,預防足底乾裂。
-
2021-01-20 養生.抗老養生
「大寒」各種病毒活躍 多吃這類食物抵禦風寒邪氣
1月20日是24節氣的「大寒」。最近氣溫驟降,民眾對「大寒」威力有感覺了。在「立春」之前天氣酷寒,尤其在大陸北方,那種風雪飄飛,刺骨寒心的冷,更可以體會這節氣為何叫「大寒」了。大寒是一年中最後一個節氣,與立春相交接,所以飲食上與小寒也略有不同。此時也是年尾調整身體最重要的時刻,進補量應逐漸減少,以順應季節變化。古有「大寒大寒,防風禦寒,早喝人參、黃酒,晚服杞菊地黃丸」,這是古時農民在田裡勞動一年,到了冬末農閒為儲備來春體力的生活寫照。但現代人營養過剩,飲食高油、高糖,熱量常過多,高血壓、糖尿病患者宜注意熱量攝取,以免血壓、血糖飆高。在大寒的進補上,應適當地加進一些具有升散性質的食物為適應春天升發特性做準備。秀傳紀念醫院中醫部主任李維哲指出,「冬不藏精,春必病溫」,即寒冬時新陳代謝減緩,免疫力隨之下降,這時應做好冬季養生,養精蓄銳,培養明年健康體質根本。生活作息上應注意「早臥晚起,必待日光」,即早起運動的人,應看到太陽露臉,氣溫稍微回溫,並做好保暖防護再出門,免得溫差過大而受寒,或發生高血壓、中風、心肌梗塞等意外。不要吃冰冷的食物或喝冰涼飲料,涼性的菜蔬水果亦不宜多吃,才不會使人裡外皆寒,陽氣喪失。乾冷氣候,皮膚的水分與脂肪含量減少,皮膚變得乾燥敏感甚至皸裂,可多吃些含黏液質食物,如蜂蜜、木耳、海參、蹄筋等。如果患有冬季搔癢症,小腿紅癢脫屑,則宜塗抹乳液加以保養。大寒期間尤其是各種病毒最活躍的時節,也是感冒等呼吸道傳染性疾病高發期,應適當多吃一些溫散風寒的食物以防禦風寒邪氣的侵擾。日常飲食中常用的具有辛溫解表、發散風寒的食物有紫蘇葉、生姜、大蔥、辣椒、花椒、桂皮等。李維哲指出,感冒伴隨喉嚨痛、咳嗽時應避免吃補品,否則不僅會咳得更嚴重,聲音還會沙啞。「虛者補之,實者瀉之」,也就是說進補適合對象的體質是虛性的;而火氣大、咽乾口苦、嘴巴破、便秘等,體質過度亢進者屬實性體質,則需要處以瀉火法或涼補法。依中醫辨證原則,補氣類如人參、黃耆、白等;養陰補血類如生地、阿膠、當歸等。不少人認為既是補品,就有益無害,多多益善或補不得法,結果反而產生副作用。雖然冬日嚴寒,人體需要更多的能量來抵禦寒邪,藥膳宜溫補而忌寒涼。進補是要補體質虛的人,應依體質進補,一般體質大體分為燥熱與寒冷兩種體質。燥熱體質進補後會口乾舌燥的人,可以多喝開水,吃點綠豆湯、冬瓜湯等。另外,進補或吃火鍋去「大寒」時,飲食要有節制,切忌暴飲暴食。吃火鍋要適可而止,應該適量吃些饅頭、麵條、麵線等易消化的食物,隨時要注意胃腸保養。若能注意好年節前「大寒」的養生法則,那麼待陽氣升發的春季,人體新陳代謝開始旺盛,就可以過個稱心如意的牛年了。【諮詢/秀傳紀念醫院中醫部主任李維哲,記者張耀懋報導;出處/2009/01/17聯合報】(編註:文中受訪者職稱或有變更,敬請包涵)
-
2021-01-19 該看哪科.兒科
皮膚過敏兒小心休克 過動風險也大增
影片重點整理》🔎2:17 過敏可能罹患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風險高?🔎2:53 懷孕到底能不能養寵物呢?🔎4:10 寶寶4個月可以接觸副食品嗎?🔎5:20 異位性皮膚炎的偏方該相信嗎?🔎8:00 2原則3步驟 向過敏SAY NO!一名年僅六個月大的女寶寶,某天喝完阿嬤煮的土虱魚湯後,皮膚竟起了大片紅疹、拉肚子、呼吸困難,險釀過敏性休克,經搶救後救回小生命,檢查才發現原來寶寶患有異位性皮膚炎,飲食需格外注意。●過敏兒童盛行率50% 研究:罹過動症風險增據統計,台灣過敏兒童的盛行率有增加趨勢,自1987年盛行率5%到近幾年已高達50%,成長近十倍,每兩名兒童就有一人有過敏性鼻炎、每五名就有一人因過敏引發氣喘問題、每十名就有一人罹患異位性皮膚炎。開業小兒科診所副院長盧英仁表示,過敏性疾病是國內兒童常見疾病之一,部分兒童大約一歲就有症狀,五歲為高峰期,近三分之一的孩童成長至青春期會逐漸好轉。不過,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曾執行一份研究報告,指出當兒童罹患兩種以上過敏症,例如鼻炎、濕疹、氣喘等,未來得到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症(ADHD)的風險,是無過敏兒童的兩至三倍。●環境+飲食調整 降低過敏危機為降低兒童接觸過敏源的機會,盧英仁建議,可優先進行環境改善,如經半年後,孩童過敏症狀仍未好轉,評估可再接受藥物治療,由醫師開立適當的處方用藥,例如,睡前服用抗組織胺、使用類固醇噴劑等。飲食方面,根據美國兒科醫學會建議,寶寶在四到六個月後,可開始添加少量但多樣化的副食品,提早接受多樣食物的刺激,也可降低過敏機率。但是,患有異位性皮膚炎或具有過敏體質的孩童,盧英仁建議,提供完副食品後須觀察三天,如出現腹脹、拉肚子、皮膚起疹或呼吸困難等症狀需立刻停止餵食,包含帶殼海鮮、堅果、巧克力及芒果、奇異果等,皆屬常見會引發過敏的食物。此外,寶寶出生時,家中已飼養寵物,相關研究指出,如此環境因具有多樣性的微生物,寶寶過敏的機率反而較低,但在寶寶一歲之後才開始養寵物,恐會誘發過敏反應。●過敏與塵蟎有關 室內濕度應維持50%~60%身體清潔部分,盧英仁建議,異位性皮膚炎可選擇不含皂鹼、香精、色素成份的沐浴乳及保溼乳液,且避免過度清潔、洗澡水溫不宜過熱,沐浴完後可加強塗抹保溼乳液。盧英仁提醒,由於90%的過敏與塵蟎有關,加上塵蟎在70%以上濕度會大量繁殖,建議維持家裡濕度在50%至60%,可避免黴菌增生,每兩周可用55度溫水清洗寢具並於陽光下曝曬,保持室內通風、乾燥,減少使用厚重地毯、窗簾。更多訊息加入LINE@搜尋《友愛寶貝大無畏》盧英仁小檔案現職:翁佩魁小兒專科診所副院長主治專長:疫苗注射兒童健檢一般小兒感染疾病小兒過敏氣喘泌尿道感染皮膚疾病學經歷:台北國泰綜合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中華民國小兒科醫學會專科醫師中華民國感染症醫學會專科醫師中華民國醫用超音波學會專科醫師臺大醫院小兒感染科研究員輔大醫學系臨床講師小兒科專科醫師指導醫師中華民國兒童保健協會會員嬰兒與母親雜誌票選2010年以及2011年以及2013年以及2016年全國最佳小兒科好醫師
-
2021-01-18 養生.生活智慧王
發熱衣輕薄又抗寒!但4類人穿了恐搔癢起疹
秋冬季節變換,天氣忽冷忽熱,發熱衣、發熱褲掀起時尚潮流,標榜薄薄1件可抵禦低溫,有家長怕孩子晚上睡覺踢被子著涼,為孩子穿上發熱衣,結果細嫩的皮膚冒出一堆疹子,紅腫發癢很難受。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皮膚科主任李孟穗提醒,發熱衣較適合在10℃以下的低溫穿著,而新陳代謝快、有異位性皮膚炎、乾性膚質的人並不適合穿發熱衣,建議採「洋蔥式」穿法來保暖。 發熱衣主要靠「吸溼放熱」原理,達到保溫作用,大多緊貼肌膚,只要一流汗,汗就悶在衣服內,結果又溼又熱。李孟穗建議有以下狀況的民眾,應考量其他保暖方式。 ▸狀況1:新陳代謝快 容易流汗、新陳代謝快的小朋友及年輕人,若在不是很冷的天氣穿發熱衣,可能因汗水悶在衣服裡及皮膚溫度上升,而產生汗斑或發癢起疹。門診就曾有民眾穿著發熱衣去爬山,結果全身起汗疹。另外,穿發熱褲同樣也會因溫度太高,容易長股癬或念珠菌感染,尤其男性私處溫度太高,會影響生育能力,不建議穿發熱褲。 ▸狀況2:痘痘肌 皮膚易出油、常冒青春痘、毛囊炎的人,穿發熱衣可能造成胸背部毛囊炎。長在身上的毛囊炎又癢又痛,比臉上的青春痘難治療,通常需要數周至數月。 ▸狀況3:異位性皮膚炎 這類病人原本就對溫度調控較慢及皮膚敏感,穿上發熱衣一流汗,會更癢更刺,導致抓得更厲害。 ▸狀況4:冬季癢 冬天好發冬季癢,皮膚又乾又癢,常發生在老人家身上,如果又穿上發熱衣,可能引發「災難」,皮膚乾燥脫屑悶在發熱衣裡,加上皮膚溫度上升,全身會刺癢不舒服。建議勤擦保溼乳液,改善皮膚乾燥以緩解症狀。 李孟穗說,台灣冬天不像歐美嚴寒,進到室內還有20℃左右,穿著發熱衣會讓體溫太高而不舒服。建議採取「洋蔥式」多層次穿法,貼身衣物選擇棉質及側邊無接縫圓筒織法,外層加上毛衣、防風外套等衣物,戴上帽子及手套,進入室內就可以很方便脫除。 而機車族禦寒重點在於最外層,選擇好穿脫的防風外套,會比發熱衣有效。此外,家長要留意小朋友很容易流汗,睡覺如果穿發熱衣再蓋被,應該會因皮膚溫度太高而睡不好,只需要穿棉質長袖長褲,加上肚圍即可保暖。 延伸閱讀: 全台急凍!穿發熱衣禦寒卻愈穿愈癢?不會熱? 專家曝「保暖禁忌」小心冷到 絕大多數都用錯!暖暖包握在手裡太浪費 專家曝發熱「正確位置」
-
2021-01-10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老年男性好發冬季癢 中醫師開解方
70多歲阿伯多年來冬天低溫,皮膚常會搔癢難耐,日前來衛福部台南新營醫院中醫部求診,經醫師診治為乾性濕疹,透過飲食調整及中藥調理等,症狀大幅改善,解決長年入冬就會搔癢困擾。新營醫院說,當事人求診時稱,這宿疾困擾多年,這次因持續達兩禮拜,稱平時容易口乾口渴,頭暈心悸並伴隨四肢冰冷。醫師診治發現患者皮膚相當乾燥,且雙腳有些許抓痕,兩肢小腿前側還充滿暗紅不規則龜裂及輕微脫削,經中醫師把脈和舌診後,判斷為血虛風燥型的濕疹。囑咐少食辛辣、要擦乳液保濕、洗澡不要洗太熱,並開立中藥,包括當歸、生地、白芍、川芎、何首烏、桃仁、紅花、牛膝、防風、荊芥、蟬蛻等藥物。經半個月調養、搔癢改善許多,回診後提醒,其皮膚病調理,大都需要3個月左右時間才會比較穩固,要耐心走完療程。新營醫院中醫科醫師郭俊佑表示,阿伯的症狀為乾性濕疹或缺脂性溼疹,俗稱為「冬季癢」。常好發在老年男性,成因是人體皮膚因為某些原因造成皮脂形成受到阻礙,皮膚表面水分不受皮脂保護導致皮膚過度乾燥、角質層萎縮,並產生龜裂搔癢情形,有些患者甚至會因為搔抓感染、更進一步加重病情。另外喜愛泡熱水澡、選用錯誤清潔劑過度清潔皮膚、營養不良、熬夜、喜食辛燥食物,也都可能增加冬季癢發生機會,飲食生活作息上要特別留意。
-
2021-01-09 新聞.健康知識+
全台急凍!穿發熱衣禦寒卻愈穿愈癢?不會熱? 專家曝「保暖禁忌」小心冷到
近幾年發熱衣、發熱褲掀起時尚潮流,標榜薄薄一件可抵禦低溫,但不少人皮膚卻開始冒出一堆疹子,紅腫發癢很難受,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發熱衣吸濕放熱 非人人適合穿著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皮膚科主任李孟穗表示,發熱衣雖有保暖效果,卻因皮膚溫度上升,可能引發搔癢、汗疹、黴菌感染或毛囊炎等問題,並非人人都適合。發熱衣主要靠「吸濕放熱」原理,達到保溫作用,大多緊貼肌膚,只要一流汗,汗就悶在衣服內,結果又濕又熱,因此,較適合在10℃以下的低溫穿著。4種情況不適合著發熱衣 應另尋其他保暖方式李孟穗建議,有新陳代謝快、有異位性皮膚炎、乾性膚質的人並不適合穿等狀況者,應考量其他保暖方式: 1、新陳代謝快:容易流汗、新陳代謝快的小朋友及年輕人,在不是很冷的天氣穿發熱衣,可能因汗水悶在衣服裡及皮膚溫度上升,而產生汗斑或發癢起疹;另外,穿發熱褲同樣會因溫度太高,容易長股癬或念珠菌感染,尤其男性私處溫度太高,會影響生育能力,不建議穿發熱褲。2、痘痘肌:皮膚易出油、常冒青春痘、毛囊炎的人,穿發熱衣可能造成胸背部毛囊炎;長在身上的毛囊炎又癢又痛,比臉上的青春痘難治療,通常需要數周至數月。3、異位性皮膚炎:這類病人原本就對溫度調控較慢及皮膚敏感,穿上發熱衣一流汗,會更癢更刺,導致抓得更厲害。4、冬季癢:冬天好發冬季癢,皮膚又乾又癢,常發生在老人家身上,如果又穿上發熱衣,可能引發「災難」,皮膚乾燥脫屑悶在發熱衣裡,加上皮膚溫度上升,全身會刺癢不舒服,建議勤擦保濕乳液,改善皮膚乾燥以緩解症狀。李孟穗說,臺灣冬天不像歐美嚴寒,進到室內還有20℃左右,穿著發熱衣會讓體溫太高而不舒服,建議採取「洋蔥式」多層次穿法,貼身衣物選擇棉質及側邊無接縫圓筒織法,外層加上毛衣、防風外套等衣物,戴上帽子及手套,進入室內就很方便脫除。 機車族禦寒 防風外套比發熱衣有效而機車族禦寒重點在於最外層,選擇好穿脫的防風外套,會比發熱衣有效;此外,小朋友很容易流汗,睡覺如果穿發熱衣再蓋被,應該會因皮膚溫度太高而睡不好,只要穿棉質長袖長褲,加上肚圍即可保暖。 穿雪靴不穿襪 易致長甲癬或足癬另外,女性流行的雪靴(毛毛靴)雖保暖,但李孟穗表示,靴內溫度高,若本身已有足癬(香港腳)、甲癬(灰指甲)等問題,就等於給黴菌良好的生長環境,而且臺灣冬季常下雨,雪靴一旦進水,黴菌會愈長愈多,腳悶著一整天,更容易長甲癬或足癬。加上有些人穿雪靴不穿襪,雪靴又不常洗,黴菌便一直窩在靴內,造成反覆感染。李孟穗提醒,穿鞋一定要穿襪子,如果腳趾甲有黴菌,掉在襪子裡,襪子可常常汰換,但鞋子很少洗,容易成為黴菌溫床,反覆穿、反覆感染。 延伸閱讀: 愈晚愈濕冷!低溫恐致心臟瞬間引爆 使用保暖物漏「1細節」危險急飆 冬季皮膚乾癢抓到破皮流血! 常做「4行為」小心癢爆...你中了嗎?
-
2021-01-08 科別.皮膚
冬季皮膚乾癢抓到破皮流血! 常做「4行為」小心癢爆...你中了嗎?
一到冬天,你也全身上下抓不停嗎?當氣溫低、天氣乾冷,皮膚出汗、出油的機會降低,皮脂腺無法適時分泌油脂,而乾冷及冷風又會帶走皮膚的水分,讓皮膚變得更加乾燥;加上天氣冷,大家洗澡的水溫愈加愈燙,熱水沖洗過皮膚後,又再把皮膚上少之又少的油脂沖掉,皮膚就會顯得更乾燥,進而造成「冬季濕疹」,也就是常聽到的「冬季癢」。 美食、憂鬱和壓力 加重冬季癢症狀每年秋冬季也是憂鬱症的好發季節,中醫師黃千甄表示,很多人可能沒想到,精神壓力大也是誘發冬季癢發作的原因,就中醫而言,壓力大容易影響肝氣,如果加上肝血不足,容易形成肝鬱化熱的狀態,皮膚循環不良,代表皮膚呈現血虛或血瘀的狀態,一旦壓力過大,體內熱象蘊積,更容易加重或誘發皮膚表面乾燥癢熱的症狀。此外,秋季起就是國人嗜吃蝦蟹的季節,蝦、蟹本身就是很多人的過敏原,吃太多容易造成體內過寒,會使得症狀加重,即使已經停止吃了,還是會留下後續的效應。此外,為了保暖,秋冬季有很多羊毛等皮毛類的衣服,或是羊毛脂的保養油、保養乳液等,這些也是許多有過敏體質者誘發過敏產生的因素。 冬季癢好發族群 5種人要特別留意黃千甄指出,容易發生冬季癢的族群,包括年長者或是過敏體質的人,此外,糖尿病患以及肝腎功能不佳的患者,也較容易發生冬季癢:◎年長者:年長者的皮膚油脂分泌變少,因此,在冷空氣下本來就不易促使皮膚分泌皮脂的冬天,皮脂分泌量變得更少,皮膚就更容易乾燥。◎過敏體質者:因為敏感性肌膚的皮膚抵抗力比較差,角質層不易修復,皮膚就會顯得乾燥。◎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者的皮膚容易乾躁及搔癢,而糖尿病易造成週邊 血管阻塞及循環不良,因此,週邊的皮脂分泌也不佳,甚至有將近1%的患者可 能有脂質壞死的狀況,尤其是小腿前側部位,必須特別注意。◎肝腎功能異常者:慢性腎衰竭的患者,容易有汗腺及皮脂腺萎縮的狀況;尿毒症患者的血磷濃度增加,也會引起皮膚搔癢;而肝功能有問題、發生黃疸的患者,也會出現皮膚搔癢症。 洗澡別洗太勤 沐浴用品以清潔性低、高滋潤為主預防冬季癢,黃千甄建議,洗澡別洗太勤,因患者本身就是因為皮膚油脂的分泌不足,洗澡洗太勤會讓皮膚表皮的油脂被洗掉太多,尤其天氣冷的時候,洗澡水 會越用越熱,會帶走更多的皮脂。而表皮的油脂被帶走,從外面補充再多的油都很難完全取代,因此,建議曾經有冬季癢者,洗澡的水溫建議在40℃以下比較好,每次洗澡最好在半小時內洗完,不要用太多熱水沖洗或泡澡。而在使用沐浴使用的清潔用品,盡量以清潔性低、滋潤度高的產品為主,像現在市面上有些強調以較不具敏感性的含燕麥等保水及保油性高的清潔用品,不易帶走太多皮脂,又能提供皮膚滋潤;另外,也可以在洗澡水中加入一些澱粉,較不會讓皮膚乾澀,洗完一定要擦含油性高的乳液,一方面補充皮膚的水分和油脂,又能預防水分被風乾。 洗完澡使用植物性乳液 動物性恐致症狀加劇很多人喜歡用綿羊油,甚至還有人從日本帶回來馬油等潤膚產品,不過,黃千甄提醒,冬秋濕疹患者最好使用植物性的乳液,因為動物性的乳液可能反而是某些有過敏體質者的過敏原,擦了反而讓搔癢更嚴重。許多冬季癢患者的特點就是小腿的前脛特別乾燥,有些人甚至會像乾枯稻田般龜裂的痕跡,黃千甄分享,這類型的患者清潔皮膚時,甚至可以使用乳液來清潔,第一次擦的時候,可使用多一點乳液,之後用紙巾擦掉第一層,第一層可以把皮膚表層沾上的髒污去除,確定髒污都除去了之後,再擦上第二層滋潤皮膚,減少使用清潔劑的次數,可以減緩皮膚乾裂搔癢的不適。 預防冬季癢復發 避開過敏原、保持正常生活作息最重要的是,冬季癢的患者最好保持正常的生活作息,並且要避開過敏原,如果房子正在裝修、味道比較重,要小心可能含有易使人過敏的甲醛等刺激性的揮發性化學物質,最好能夠避開,先等房子通風, 氣味散去之後再入住會比較好;蝦蟹類食物是常見的過敏原,有冬季癢體質者要忌口,蝦蟹等寒性食物盡量少吃。 延伸閱讀: 異位性皮膚如何泡澡? 醫公開洗澡時「防癢SOP」及乳液選擇 異位性皮膚炎是被你吃出來的! 常吃這些食物小心會更癢...肉、香蕉都上榜 
-
2021-01-02 性愛.性福教戰
正確使用保險套 專家教你7大要訣
「超薄有感」、「香草草莓」口味,保險套製作技術越來越精進,不再只是避孕工具,甚至可以添加性愛情趣。婦科醫學會祕書長黃閔照表示,不管是哪一種款式或口味,只要標有合格證號的產品,應該都具有避孕、預防性病的效果。黃閔照祕書長說,保險套屬於一種醫療器材,是一個可完全覆蓋陰莖的膜狀鞘,應用於性行為過程中,主要用來作為避孕或預防性病傳遞,多數保險套為乳膠材質製成。市售保險套種類繁多,光是薄厚、顏色、表面平滑或是螺紋,種類相當多,有些甚至添加香味,如何在享受性愛以及避免不要成功「做人」、感染性病之間,取得平衡點,確實值得討論。食藥署表示,選購保險套時,應牢記「醫材安心三步驟,一認、二看、三會用」口訣,首先先認識保險套是醫療器材,其次看清楚包裝上載明的醫療器材許可證字號,最後則是使用前要詳閱說明書,才能正確使用。黃閔照祕書長認為,正確使用保險套的關鍵就是「全程」使用,一開始就應該戴上,而不是做到一半才開始戴。此外,一次戴上兩個保險套,看似雙層保障,但套子與套子之間容易因為摩擦 而破裂,反而更不安全。食藥署提供了正確使用保險套的7大要訣:1.保險套使用時不宜事先展開,而應在勃起的陰莖上自龜頭部分順勢向下展開。2.使用時只能使用水性潤滑劑,凡士林、液體石蠟、乳液等均可能增加保險套破裂的風險。3.每次使用一個保險套。同時使用兩個以上的保險套,不但不會更安全,反而可能增加破裂的風險。4.取下保險套時小心不要讓精液流出,也不要讓保險套外面的陰道分泌物接觸身體。5.每個保險套只能使用一次。使用後的保險套請綁緊並丟棄。6.保險套必須保存在陰涼、乾燥和不接觸酸、鹼、油的環境中。7.如果出現精液進入陰道內情況,可諮詢醫師,並採取緊急避孕措施。※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提供,未經同意請勿轉載,原文:正確使用保險套 專家教你7大要訣
-
2021-01-01 科別.皮膚
寒流來襲發熱衣夯 醫師:這4種人可能愈穿愈癢
寒流發威,全台有感,不少人套上發熱衣、褲禦寒。但皮膚科醫師提醒,發熱衣可保暖,但不是人人都合適,較適合在攝氏10度以下低溫穿著,且新陳代謝快、有異位性皮膚炎、痘痘肌或乾性膚質的人不太適合,建議改採「洋蔥式」穿法來保暖。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皮膚科主任李孟穗說,發熱衣為保溫,大多緊貼肌膚,流汗後汗易悶在衣服內,又濕又熱,上述族群可能出現搔癢、汗疹、黴菌感染或毛囊炎等問題。她指出,門診裡就曾有患者穿著發熱衣爬山,全身起汗疹;穿發熱褲若溫度太高,易長股癬、念珠菌,尤其男性私處溫度太高,還可能影響生育能力。有家長擔心孩子入夜後踢被子,幫孩子穿上發熱衣,細嫩皮膚卻冒出一堆疹子,癢得難受。李孟穗說,新陳代謝快、易流汗的小朋友及年輕人,若在非冷天裡穿發熱衣,可能因汗水悶在衣服裡及皮膚溫度上升,產生汗斑或發癢起疹。另外,痘痘肌患者也不太合適。李孟穗指出,皮膚易出油、常冒青春痘、毛囊炎的人,穿發熱衣可能造成胸、背部毛囊炎,身上的毛囊炎又癢又痛,比臉上的痘痘還麻煩,往往要花上數周至數個月治療。至於異位性皮膚炎患者,不但皮膚敏感,溫度調控也較慢,穿上發熱衣一流汗,會更癢更刺,抓得更利害。許多老人家易有冬季癢,穿上發熱衣也可能引發「災難」,皮膚乾燥脫屑悶在發熱衣裡,加上皮膚溫度上升,很容易刺癢不舒服。醫師建議,這類患者還要勤擦保濕乳液,緩解皮膚乾燥的問題。台灣冬天該怎麼穿?李孟穗建議採「洋蔥式」多層次穿法,貼身衣物可選擇棉質及側邊無接縫的圓筒織法,外層加上毛衣、防風外套等衣物,再戴上帽子及手套,進入室內很方便可以脫除。而機車族的禦寒之道,重點在於最外層,選擇好穿脫的防風外套,會比發熱衣有效。很容易流汗的小朋友,睡覺如果穿發熱衣再蓋被,反易因皮膚溫度太高睡不好,只要穿棉質長袖長褲,加上肚圍即可保暖。
-
2020-12-27 科別.皮膚
冬天一直用熱水洗手 隨時補充護手霜防龜裂
寒冷的冬天,很多人都會出現肌膚乾燥的狀況,加上現在防疫期間,許多人一直用熱水洗手,造成手部乾裂脫皮。開業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表示,洗手時少使用熱水,並可隨時補擦較滋潤的護手霜,避免皮膚龜裂。開業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說,冬天吹冷風容易讓皮膚流失水分,而許多人因為天冷,會一直用熱水洗手,更容易洗去皮膚的油脂,造成皮膚乾癢。因此可隨時補充護手霜,達到保濕的效果。護手霜的成分包括物理性和化學性成分,常見的有維生素A、D、E、玻尿酸、甘油等,可達到保濕和鎖水雙管齊下,有效減緩皮膚的水分迅速蒸發到空氣中。有些人可能皮膚較為品感,可以選擇沒有防腐劑的護手霜。但趙昭明表示,坊間有許多宣稱保濕效果的化妝品,民眾可能也看不懂成分,可先審視外包裝是否印有藥品許可證字號;而2024年後這類有特定用途的化妝品,則必須通過SA(公司安全資料簽署)認證確認產品安全,才能上市。那麼擦臉的乳液和擦手的能不能混用呢?趙昭明表示,保濕產品可以混用,但臉的肌膚較薄、手的角質層較厚,還是要依據膚況、龜裂程度選擇。若是乾性肌膚可選用較油的產品、油性肌膚則最好選用親水性強的保濕產品,避免毛囊阻塞,進而造成毛囊炎。而當手部龜裂或是出現有傷口時,可先使用消炎藥膏厚再塗上護手霜,並且隨時補充,避免乾燥龜裂的情況更基嚴重。
-
2020-12-27 醫療.皮膚
後腳跟龜裂要擦什麼緩解及預防?速懂後腳跟龜裂原因
哎呀!怎麼又勾破了?你也常因為足跟那厚厚硬硬的角質,不小心就勾破細細薄薄的絲襪嗎?足跟龜裂不只是「絲襪殺手」,一疼起來像刀刻,相當難受,而且深淺不一的裂痕看起來髒髒醜醜的,許多人因此不敢穿涼鞋或拖鞋出門。習慣性去剪腳皮 足跟角質反而會增厚時序入冬,足後跟龜裂的症狀愈明顯,皮膚科醫師李士虹表示,一些很習慣性去剪腳皮的人,因為擔心自己的角質增厚而不斷去修剪,卻沒發現反而弄巧成拙,愈弄愈糟。因為身體有防衛機制,當使用剪刀、摩腳棒去刺激皮膚,皮膚只會產生更強大的力量來保護自己,因此反而會增生角質,建議最好戒掉這個壞習慣, 若真的一下子無法完全改掉,至少縮減到1個月修剪1次。不處理硬腳皮,會不會愈長愈厚?李士虹說,其實皮膚每1個月本來就會代謝1次角質,因此,可以讓身體的機制把舊角質代謝掉就好,不要強行改變自然的規律。腳跟裂是因摩擦所致 這些情況皆是高危險族群腳後跟龜裂的原因是腳要支撐全身的重量,長期下來的活動及行走,腳跟會產生乾裂粗糙或厚皮粗繭的狀況,最主要就是因為腳跟支撐了全身的重量,而經過長時間的行走及活動,不斷的摩擦及承受壓力所致,加上冬天因為較乾又冷,腳跟出汗減少,腳底又沒有皮脂腺形成皮脂膜來防止腳質層水分蒸發,因此,腳跟龜裂的情形會更明顯更嚴重。尤其是常穿高跟鞋的女性、常赤腳下田的農夫、喜歡穿拖鞋、涼鞋的人,因為缺少鞋子或襪子的保護,長時間的風吹日曬,汗腺分泌不足以維持腳跟的濕度,乾厚的腳質就像泥土一樣,經過磨擦後更容易裂開。出血置之不理 恐引發蜂窩性組織炎一旦症狀嚴重出現出血情形,建議最好尋求醫師的協助,避免傷口感染甚至引發蜂窩性組織炎。李士虹說明,一般通常會開油性的抗生素藥膏,可以預防感染,也可以形成保護膜來保護傷口,等傷口癒合,接著使用可以溶解角質的藥膏,有耐心的使用就能慢慢讓厚皮變薄。此外,足跟龜裂也可能是皮膚病導致,例如增厚型香港腳、魚鱗癬等,醫師會依照腳質增厚的情形判斷,例如局部症狀明顯則是腳跟龜裂,而一整片的增厚,則可能是疾病所致。洗澡後擦果酸、乳液 穿上襪子保濕修護效果更佳有些人會伴隨多種狀況,可能同時有香港腳、腳跟龜裂、灰趾甲,治療起來相當棘手,因此最好平時做好保養的動作。李士虹建議,每天洗完澡後可擦拭保養乳液,由於此時的角質含水量較高,這時候使用高油脂的保養品加強保濕,更可以維持角質層的滋潤,增加柔軟光滑性;一般說來,乳霜、乳膏或油膏的保養效果會比乳液好,使用後用塑膠袋或保鮮膜包裹雙足並穿上襪子停留6~8小時,這樣保濕修護效果會更強;而乳液的成分最好含有尿素、果酸等的保養品。預防足跟裂 日常生活這些細節要注意預防足跟裂,李士虹分享,最好不要每天穿著涼鞋及高跟鞋,並做好防曬動作。由於這類鞋子對足部皮膚的保護較少,且容易產生局部摩擦及壓力,長時間穿著就容易產生問題,另外,選擇柔軟透氣且合腳的鞋襪,更是保護玉足的不二法門。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不要任意修剪撕剝龜裂的外皮,以避免產生傷口感染而引發蜂窩性組織炎的危險,並不要在皮膚乾燥有傷口的情形下使用銼板、磨石或磨腳棒過度用力搓磨去角質,以免對皮膚產生二次傷害。延伸閱讀: 嘴唇乾到脫皮、流血? 喝水抿嘴恐更嚴重!換季護唇這樣做 天然手工皂溫和、不刺激對肌膚較好? 揭開4個你必須知道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