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中風
的結果:共找到 5717 筆 約 0秒難治性高血壓
使用三種以上的降血壓藥(包括利尿劑),使用劑量在可忍受的最高劑量下,血壓仍不能降到140/90mmHg以下,被診斷為難治性高血壓。
- 症狀:
- 併發症:腦中風, 心肌梗塞, 心臟衰竭, 腎臟衰竭, 死亡
假期心臟症候群
假期心臟症候群因為多發病於假期結束後而得名。在假期間無節制的狂歡、娛樂行為中,短時間內飲酒過度,加上過量飲食、缺乏睡眠,導致心臟顫動、心律不整。好發族群不分老少
- 症狀:心室性心律不整, 心房顫動, 急性心臟功能衰退, 胸痛, 呼吸不順
- 併發症:心臟衰竭, 缺血性中風, 腸中風, 心肌梗塞
缺血性腦中風
腦中風可分為出血性中風和缺血腦中風兩類。缺血性腦中風是國人最常見的中風,意指因血管阻塞,造成腦血液流量不足,使腦部組織缺血壞死和功能喪失,引起原因又以腦栓塞和腦
- 症狀:單側肢體無力, 單側肢體偏癱, 頭痛, 暈昡, 失語, 視力模糊, 視野缺損, 意識障礙, 運動感覺障礙, 心悸, 抽搐, 噁心嘔吐, 倦怠, 流口水, 吞嚥困難, 言語不清, 嘴歪眼斜, 大小便失禁
- 併發症:腸胃潰爛出血, 肺炎, 尿道感染, 電解質不平衡, 壓瘡, 營養不良, 肢體僵硬, 肢體攣縮, 便秘, 腹瀉, 小便困難, 死亡, 腦水腫, 半身不遂
肺栓塞
肺栓塞是指由心臟通往肺部之肺動脈的血流被血管內的血塊、脂肪或空氣塊形成的栓子所阻塞,導致肺臟組織血液灌流不足,血中含氧量降低、肺部血壓提高的情形。因肺臟無法正常
- 症狀:肋膜性胸痛, 呼吸困難, 呼吸短促, 水腫, 發紺, 心搏過快, 咳嗽, 咳血, 發燒, 昏厥, 暈昡, 頸靜脈怒張
- 併發症:右心衰竭, 呼吸衰竭, 中風, 洗腎, 截肢, 氣切, 缺氧, 休克, 猝死
瓣膜性心臟病
心臟靠著收縮及舒張,使血液依序流過各心房、心室,流往全身各部位。而心臟中共有四個瓣膜,分別為二尖瓣、三尖瓣、主動脈瓣以及肺動脈瓣。這些瓣膜的功用,是避免血液回流
- 症狀:心絞痛, 腹脹, 頭暈, 呼吸急促, 疲勞, 四肢水腫, 肺水腫, 胸痛, 食慾減退, 運動時氣促, 肝腫大, 昏厥, 心臟雜音
- 併發症:心肌肥厚, 心臟衰竭, 心律不整, 中風
心臟衰竭
心臟的主要功能是透過收縮與舒張,將血液輸往全身各臟器、部位使用。當這個功能因為某些因素,如心臟疾病等,受到影響或減弱時,無力輸出足夠的血液量供給各器官需求,使身
- 症狀:手腳冰冷, 疲倦, 、胸痛, 腎功能惡化, 行為改變, 呼吸困難, 水腫, 咳嗽, 腦部缺氧, 小便量減少, 體重暴增, 肝腫大
- 併發症:中風, 肺積水, 多重器官衰竭
肢端肥大症
肢端肥大症是一種因為腦下垂體生長激素分泌異常而導致的疾病,患者會出現戽斗、四肢逐漸肥大的症狀,甚至必須頻繁更換戒指、鞋子的尺寸。肢端肥大症的盛行率低,每百萬人中
- 症狀:手腳變大, 臉型改變, 骨關節炎, 皮膚變粗糙, 容易流汗, 戽斗, 月經失調, 性功能減退, 軟骨組織腫脹
- 併發症:高血壓, 糖尿病, 心臟衰竭, 癌症, 心肌病變, 視神經受損, 腦下垂體中風
高血脂
高血脂是一種血液中脂肪含量過高的疾病,主要與膽固醇及三酸甘油酯超出正常值有關,也是引發其他重大疾病如心臟病、高血壓、腦中風、糖尿病、動脈硬化甚至腎臟病等的危險因
- 症狀:血濁, 黃色瘤, 黃斑瘤, 頭暈, 目眩, 胸悶, 嗜睡, 心悸, 頭痛, 氣短, 乏力, 手腳麻木
- 併發症:高血壓, 糖尿病, 甲狀腺機能低下, 腦血管疾病, 腦中風, 動脈硬化, 動脈瘤, 冠狀動脈心臟病, 心絞痛, 心肌梗塞, 急性胰臟炎, 急性膽囊炎, 腎臟病, 尿毒症, 四肢末稍壞死症, 猝死
高血壓
高血壓是指靜止狀態時所測得的血壓持續地高於或等於140(收縮壓)或90(舒張壓)mmHg。高血壓與國人十大死因中的腦血管疾病(第二名)、心臟病(第三名)及腎臟病
- 症狀:頭重, 暈眩, 頭痛, 流鼻血, 耳鳴, 眼花, 失眠, 心悸, 疲累, 肩膀痠痛, 無精打采, 噁心, 嘔吐, 抽搐, 昏迷
- 併發症:視網膜病變, 腦血管硬化, 腦中風, 暫時性腦缺血, 心臟病, 主動脈剝離, 動脈硬化, 狹心症, 心肌梗塞, 心臟肥大, 心臟衰竭, 腎血管硬化, 腎臟衰竭, 尿毒症, 猝死
低血壓
低血壓是一種血壓過低的疾病,比起高血壓更難以被察覺,因為高血壓所引起的併發症如心臟病等,其嚴重性較引人關注,但低血壓也是許多危險疾病的共通徵兆,同樣需要重視。通
- 症狀:易疲倦, 全身乏力, 昏沉嗜睡, 暈眩, 耳鳴, 視力模糊, 注意力不集中, 四肢冰冷, 冒冷汗, 心悸, 胸悶, 食慾不振, 貧血, 腹鳴, 便祕, 下痢, 腸積氣, 腹部鼓脹, 打嗝, 意識不清, 腳腫, 昏厥, 休克
- 併發症:失智症, 阿茲海默症, 慢性疲勞症候群, 憂鬱症, 心肌缺血, 腦中風, 心肌梗塞
失智症
失智症是一種大腦功能漸進退化的智能障礙病症,好發於老年人,退化的速度不一定,依照病程進展可分為輕度知能障礙、輕度(初期)、中度(中期)、重度(晚期)。初期最明顯
- 症狀:記憶障礙, 語言障礙, 行為重複, 被害心理, 算術能力喪失, 迷路, 日夜顛倒, 憂鬱, 幻覺, 妄想, 偏執, 無法自我照顧, 步伐不穩, 個性改變, 情緒不穩
- 併發症:憂鬱症, 中風, 腦血管二度病變, 肺炎, 泌尿系統感染, 敗血症, 骨折
牙周病
牙周病是指發生在牙齒周圍組織的疾病,主要包括牙齦炎、牙周炎及其他,是國人常見的口腔疾病。主因是牙菌斑並未確實清潔乾淨,堆積在牙齒上逐漸引發慢性牙周病。牙周病初期
- 症狀:口臭, 牙齦萎縮, 牙齦出血, 牙齦紅腫, 牙齒搖動, 牙齒脫落, 牙齒外觀變長, 牙齒位置偏移, 咬合無力, 咀嚼無力, 牙縫變大, 牙根暴露, 吃冷、熱食敏感
- 併發症:菌血症, 心內膜炎, 心肌梗塞, 腦中風, 流產, 早產, 新生兒體重過輕, 糖尿病, 呼吸道疾病, 以上有已文獻報告,但有待更多的實證
痛風
痛風在臨床上是指一種極度疼痛的關節炎。當體內嘌呤代謝異常導致尿酸濃度太高時,尿酸就會在血液中呈現過度飽和狀態,於是就會以尿酸結晶的型態沉積在人體的組織裏,誘發出
- 症狀:急性關節炎, 腳大姆指關節(或其它關節)紅腫及灼熱劇烈疼痛, 多個關節發炎, 關節僵直, 關節變形, 腎臟或軟組織內結石
- 併發症:高血壓, 心肌梗塞, 心臟病, 腦梗塞, 泌尿系統結石, 腎病變, 尿毒症, 腦中風, 心血管疾病
帶狀疱疹
俗稱「皮蛇」的帶狀疱疹是由水痘帶狀疱疹病毒所引起的皮膚病,好發於春秋,涵蓋各年齡層。初次感染症狀表現為水痘,亦屬同一種病毒,之後該病毒長期潛伏在脊髓
- 症狀:乏力, 倦怠, 食慾減退, 發燒, 患處灼熱, 碰觸痛, 發疹, 紅斑, 搔癢, 丘疹, 水泡, 水泡帶狀分布, 神經痛, 失眠, 頭痛
- 併發症:細菌感染, 角膜炎, 角膜潰瘍, 結膜炎, 視力退化, 失明, 肌肉無力, 面部癱瘓, 嘴歪, 眼皮無法閉闔, 耳炎, 聽力障礙, 失聰, 中樞神經病變, 慢性神經痛, 急性胃腸炎, 膀胱炎, 前列腺炎, 腦炎, 腦膜炎, 四肢抽搐, 昏迷, 死亡, 中風
失眠
失眠指的是一個人難以入睡或無法保持不間斷的睡眠狀態,所導致睡眠不全的症狀。臨床表現有:翻來覆去都睡不著,睡眠週期幾乎處於淺睡階段,感覺似醒似夢而無法深睡,早醒、
- 症狀:難入睡, 淺睡, 易驚醒, 多夢, 早醒, 疲倦, 哈欠連連, 食慾低落, 精神渙散, 頭痛, 記憶力衰退, 喪失身心動力, 胸悶, 肩頸酸痛, 腹脹
- 併發症:神經衰弱, 內分泌失調, 憂鬱症, 躁鬱症, 感冒, 肝炎, 腸胃病, 高血壓, 心臟病, 甲狀腺機能低下症, 癌症, 意外事故, 腦中風, 猝死, 免疫力降低, 生長激素分泌減少
出血性腦中風
腦中風可分為出血性中風和缺血腦中風兩類。出血性腦中風是指血管硬化引起腦部血管破裂,導致顱內出血。依出血原因又可分為兩大類:腦內出血和蜘蛛膜下腔出血。雖然出血性中
- 症狀:單側肢體麻木無力, 嘴歪眼斜, 劇烈頭痛, 眩暈, 噁心嘔吐, 意識不清, 昏迷, 言語不清, 失語, 吞嚥困難, 流口水, 走路不穩, 運動失調, 複視, 視力模糊, 視野缺損, 抽搐
- 併發症:肺部感染, 泌尿道感染, 胃潰瘍, 消化道出血, 褥瘡, 肢體僵硬變形, 憂鬱, 跌倒骨折, 營養不良, 下肢深部靜脈栓塞, 大小便失禁, 便秘, 半身不遂, 語言障礙, 腦水腫, 血管痙攣
貝西氏症
貝西氏症屬於自體免疫系統疾病,患者會出現全身各處、多重器官慢性反覆發炎的症狀,常有潰瘍的情形發生。此病在中東,地中海盆地較為常見,據傳古時有一群得此病的人沿著絲
- 症狀:反覆的口腔潰瘍, 腸胃出血, 腹痛, 腹腔膿瘍, 血便, 腸穿孔, 腸道廔管, 腦膜炎, 中風, 丘疹, 紅斑/痤瘡樣結節, 化膿性血管炎, 血栓, 血管瘤, 生殖器潰瘍, 眼部葡萄膜炎, 視網膜血管炎
- 併發症:
老公鼾聲雷動…人妻快崩潰 靠這招搶救婚姻成功
台中46歲黃姓業務員拚業績日夜加班,累到倒頭就睡,妻子雖心疼但受不了他如鼾聲雷動,精神快要崩潰。黃男嘗試各種方法依然沒改善,輾轉求助牙科醫師,最後靠止鼾矯正牙套,總算順利解除婚姻危機,重溫昔日甜密生...
生命故事/重拾生命的信心 罹癌後我學會與自己對話
被醫師告知罹癌的瞬間,腦袋一片空白…回過神來,混亂的情緒與焦慮接踵而至。要鼓起多少勇氣,才能面對罹癌的自己?要建立多少信心,才有辦法堅定向前,接受治療?全台最大癌症粉絲團「那些癌症教會我的事」與「財...
北部粽、南部粽、雜糧粽…醫教心血管患者健康吃粽子
端午節將至,每到端午節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礙於節日氣氛,多會忍不住多吃兩口粽子,導致血壓、血脂飆高,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郭志東建議,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於端午節時,可優先選雜糧粽,次要選擇南部粽,...
科學實證「午睡」有3個好處:提升記憶力、還能降低這種疾病的罹患風險
隨著天氣漸漸變熱,待在有冷氣的舒服辦公室工作一整個早上後,你可能會感到有點想睡覺,卻又因為擔心午睡會影響到工作進度,一直與揮之不去的睡意對抗。美國睡眠專家 Jeff Rodgers 指出,其實,午睡...
怎麼減肥都瘦不下來?四肢瘦但肚子卻很大?醫:當心是隱性肥胖,做好5招擊退內臟脂肪
坐下來之後,肚子總是會有一圈,糾纏多年的「腹」能量嗎?如果你也是小腹較突出的朋友,要注意內臟脂肪含量是否較高,不過如果沒有明顯的外觀特徵,該怎麼知道自己是否為隱性肥胖「泡芙人」的一員呢?原來這就...
李秉穎以國外數據駁「超額死亡」 專家:這是自己跟自己比
台大公衛學者昨提醒,醫療量能不足已導致70歲以上長者超額死亡,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李秉穎今接受媒體人周玉蔻訪問時表示,超額死亡的基準是「國外死亡率」,換算台灣人口要每天...
衛福部喊「最後一戰」然後呢?令急診醫護心碎的三件事
衛生福利部次長石崇良5月9日曾於立院表示,疫情高峰會落在五月下旬,低推估可能高達單日確診10萬人,高推估可能高達20萬人,必須視同「最後一戰」全面備戰。包括要求各層級醫院部都要能原地收治確診,也要根...
她快篩一條線卻「嗅覺異常」 檢查竟是癲癇發作
感染新冠肺炎除了發燒、喉嚨痛等常見症狀,也可能出現嗅味覺異常,近日一名43歲的上班族女性,近日無緣無故在辦公室聞到疑似橡膠燒焦的怪異臭味,但旁人都沒聞到,就懷疑自己是否確診新冠病毒,不過快篩是陰性。...
大腦健康/你不知道的「12項失智症危險因子」!空污、新冠肺炎都要小心
過去有些因子你可能認爲看似和失智症無關,但其實對我們的大腦認知功能有舉足輕重的影響。頂尖醫學期刊《刺絡針》的委員會,在二〇二〇年阿茲海默症協會國際會議(AAIC)上,提出最新版本的失智症預防措施。委...
手把手實戰經驗分享!居家照護確診患者如何取得新冠口服藥Paxlovid、清冠一號流程一次看
本文撰寫日期為2022/5/15,近期政策變動快速,請以官方資訊為準。本週快70歲屬於高風險族群的爸媽染疫,我自己幫跑確診-視訊看診-藥局領公費藥輝瑞口服藥&清冠一號後,覺得流程的確有複雜…...
疫情名家觀點/新冠病毒入侵… 台中榮總院長陳適安:AI揪心房顫動護心腦
無論在何種狀況之下,總感覺心臟常處於「小鹿亂撞」的情況,恐怕是「心房顫動」的症狀。國際心臟內科權威、台中榮民總醫院院長陳適安表示,心房顫動是造成中風的風險之一,常等到中風後才發現過去原來有心房顫動的...
罹病12年服3種藥控糖無效 她後悔早該打胰島素
71歲的陳太太得糖尿病12年,過去幾年服用了三種口服藥,糖化血色素都無法達標,常衝破8.5%,原本不願意用胰島素的她,後來視網膜病變,開始加上胰島素注射,經過三個月,糖化血色素顯著降低,口服藥也可減...
少婦家中昏倒留五歲兒 醫師教如何保命
40歲的王小姐平常一邊在家遠端接案工作,一邊照顧準備上幼稚園的兒子。原本除了長期莫名頭痛這個症狀,身體並無其他不適,便一直依賴止痛藥來緩解頭痛症狀。某天突然出現持續劇烈頭痛的狀況,止痛藥也無法緩解。...
遠離壞膽固醇!國內最新臨床指引公布 超標指數再加嚴
國內每4人就有1人血脂指數超標,稱為「壞膽固醇」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會讓缺血性腦中風、冠心症、周邊動脈疾病3類患者增加心血管疾病併發症,國內4大醫學會今公布最新臨床治療指引,上述3類...
你是「久坐」一族嗎? 邀你五個辦公室運動享健康
上班久坐好累好忙?最近常腰痠背痛、疲勞感增加嗎?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指出,久坐對於身體存在多項危害,例如增加心臟病、中風、糖尿病及代謝症候等非傳染性疾病的罹患風險,也會造成骨骼的傷害與肌肉的退化,血...
高齡幸福學/國衛院長梁賡義幸福撇步:持續運動 正向心態
● 每天運動30分鐘● 遠距視訊維持家族溫度● 邁入70歲持續貢獻所能國衛院長梁賡義繁重的公務之外,在新冠疫情期間,兼任疫情指揮中心研發組組長,今年邁入70歲的他笑稱,「我一點也不覺得自己是老人。」...
40多歲女兒打2劑高端下半身癱 中風老母嚇到不敢接種
40多歲郭女去年打2劑高端疫苗後罹患格林-巴利症候群,造成下半身癱瘓無法工作,半年多來得由近80歲母親照顧,母親嚇到迄今連1劑疫苗都不敢打,家中靠社會局發放郭女身障補助及郭母中低老人生活津貼,郭母拖...
孕婦確診切忌斷食以免引發酸血症 造成胎死腹中
新北一名懷孕30週孕婦4日高燒確診收治醫院,6日上午昏迷,剖腹搶救胎兒無效,隔天凌晨孕婦也過世,造成一屍兩命的悲劇。高醫婦產產科主任詹德富今午在高市防疫記者會指出,孕婦確診死亡率的確會上升,界於1....
洪惠風/LDL壞膽固醇大於50都是毒?
「尤金‧布朗渥說LDL(低密度脂蛋白、壞的膽固醇)大於50都是毒!」不久前台灣心臟學會演講中,江晨恩教授這樣跟大家說,江教授學識豐富,一年國內外三、四百場演講,場場好評不斷,從無冷場,被許多年輕醫師...
美國心臟協會揭關鍵時期:站立血壓高於坐姿 心臟病風險多2倍
研究亮點●青年到中年階段的高血壓患者,若站立血壓高於坐姿,未來可能發生重大心血管疾病。●研究人員建議測量站姿血壓,以及早對這群人進行血壓控制。一般來說,因為重力關係,人在站立時血壓(收縮壓)應低於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