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0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搜尋
中山醫學大學
共找到
210
筆 文章
-
-
2022-08-03 焦點.元氣新聞
影響親子關係 6成老菸槍抱小孩受阻
藝人王傳一菸齡超過20年,為了女兒成功戒菸,他戒菸過程「最怕戒斷症狀」,如注意力不集中、焦慮等不適感,戒菸初期曾在失敗與再挑戰間輪迴,他認為要戒菸成功,最重要是堅定的決心與毅力,加上愛孩子家人的動力,就能努力朝目標邁進。根據一項網路戒菸習慣調查,因家庭而戒菸者中,88.6%的人因健康及親子互動出狀況,其中56.2%的人抽完菸後常被阻止與小孩互動或長時間接觸。許多吸菸者表示,感受到家人刻意拉開距離,心裡不太舒服。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家庭暨社區醫學部主任顏啟華表示,親子互動受阻是吸菸危害之一,調查發現,曾為了家人而戒菸者,有6成曾被阻止抱小孩,近4成受阻長達3個月以上,也有7成5的人會主動降低與家人親密互動頻率或保持距離。顏啟華指出,臨床觀察有5成戒菸者是為了自身健康,有1成5的人是因為家中有小小孩出生,或被太太逼戒菸。其實戒菸沒有想像中簡單,失敗主因多與「戒斷症狀」有關,包括情緒不穩、注意力不集中、咳嗽、頭暈等症狀,且容易與親近家人起衝突。顏啟華說,許多人想靠意志力戒菸,成功率僅3到5%,藍領及白領皆有,像高知識份子或業務,擔心沒有吸菸無法融入,營造業勞工環境有許多吸菸者,即便想戒菸也有人會遞上香菸。他們需搭配尼古丁替代療法,提高戒菸成功率,以跳脫履戒履敗的惡性循環。國健署今年擴大戒菸補助,自5月15日起接受戒菸輔助用藥服務,不分對象皆免收戒菸輔助用藥部分負擔費用,提高戒菸誘因。現行醫療機構或藥局戒菸服務中,有多種尼古丁替代戒菸輔助品,以低劑量的尼古丁紓緩戒斷症狀。顏啟華說,戒斷症狀出現30分鐘期間,對戒菸者很折磨,多數劑型使用後需10到20分鐘才開始發揮,去年台灣引進歐美常用新劑型戒菸噴霧,噴入口腔後5分鐘即可緩解症狀。 ※ 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
-
2022-08-03 焦點.菸酒毒傷身
吸菸者9成「家庭關係出狀況」 被疏離、要求不能抱小孩
藝人王傳一菸齡超過20年,為了女兒成功戒菸,他分享經歷戒菸過程「最怕戒斷症狀」,如注意力不集中、焦慮等不適感,戒菸初期他也曾在失敗與再挑戰間輪迴,他鼓勵正在戒菸者,最重要是堅定的決心與毅力,加上愛孩子家人的動力,就能努力朝目標邁進。根據一項網路戒菸習慣調查,因家庭而戒菸者中,有88.6%的人因健康及親子互動已經出狀況,其中有56.2%的人,抽完菸後常常被阻止與小孩互動或長時間接觸。許多吸菸者表示,感受到家人刻意拉開距離,心裡其實不太舒服。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家庭暨社區醫學部主任顏啟華表示,親子互動受阻是吸菸危害之一,調查中曾經為了家人而戒菸者,有6成曾被阻止抱小孩,近4成受阻長達3個月以上,也有7成5的人會主動降低與家人親密互動頻率或保持距離。顏啟華表示,臨床觀察有5成的戒菸者是為了自身健康,有1成5的人是因為家中有小小孩出生,或被太太逼戒菸。以中山醫收治的戒菸者,成功率約40%,因醫院有醫師以及個管師協助追蹤,成功率相對高。顏啟華說,戒菸沒有想像中簡單,失敗主因多與「戒斷症狀」有關,調查指出,3成用意志力戒菸者,多次放棄戒菸原因,因菸癮或戒斷症狀太強,有8成認同累積失敗會增加困難度。他補充,戒斷症狀包括情緒不穩、注意力不集中、咳嗽、頭暈等症狀,且容易與親近家人起衝突。顏啟華說,許多人想靠意志力戒菸,其實成功率僅3到5%,這類族群包括藍領及白領皆有,像是高知識份子或業務,擔心沒有吸菸無法融入,而營造業勞工環境有許多吸菸者,即便想戒菸也有人會遞上香菸。需要搭配尼古丁替代療法,提高戒菸成功率,跳脫履戒履敗的惡性循環。國健署今年擴大戒菸補助,自今年5月15日起接受戒菸輔助用藥服務,不分對象皆免收戒菸輔助用藥部分負擔費用,提高戒菸誘因。現行醫療機構或藥局戒菸服務中,有多種尼古丁替代戒菸輔助品,以低劑量的尼古丁紓緩戒斷症狀。顏啟華說,戒斷症狀出現30分鐘期間,對戒菸者很折磨,多數劑型使用後需10到20分鐘才開始發揮,去年台灣引進歐美常用新劑型戒菸噴霧,噴入口腔後5分鐘可緩解症狀,相較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先前等待外賓時,因嚼戒菸口香糖被外界認為不尊重,新型藥物較不會引人側目。屈臣氏在父親節前夕推出戒菸諮詢門市活動,7月28日至8月24日,於限定200家門市中,將由專業藥師提供免費戒菸衛教諮詢與尼古丁成癮檢測服務,藥師會依民眾吸菸狀況與生活型態,建議戒菸方法並推薦適合的戒菸輔助產品,讓戒菸事半功倍。
-
2022-08-01 醫聲.癌症防治
國衛院癌症精準治療計畫 提供兩千位晚期癌友免費新希望
「參與計畫的癌友,接受全方位癌症基金檢測、用藥,都不用自費。」去年起,衛福部、國衛院、羅氏大藥廠與醫療機構攜手開辦「癌症精準醫療及生物資料庫整合平台合作示範計畫」,國家衛生研究院副院長司徒惠康近日在「國家衛生研究院國家級人體生物資料庫整合平台」舉辦的「癌症治療新紀元-精準醫療工作坊」中指出,符合資格的癌友若參與這項計畫,除了可獲得由醫師及醫療團隊量身打造的個人化治療計畫,依基因檢測結果精準用藥,還有獲得羅氏大藥廠、默克、台灣中外製藥與台灣禮來公司所提供的癌症標靶藥物機會,期待癌友多珍惜、把握。國衛院院長梁賡義表示,國衛院近年積極與衛福部共同打造「精準醫療生態系」,這項精準醫療計畫為結合基因檢測與後續治療藥物的國家級計畫,不僅樹立國家級人體生物資料庫整合平台與跨國藥廠合作的典範,也期待未來更多藥廠共襄盛舉,並給予晚期癌友更強助攻。在這項計畫中,預計提供2000位6大晚期癌症初確診病友全方位癌症基因檢測的機會,而六大癌症分別為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食道癌、膽囊癌、胃癌、肝外膽管癌與胰臟癌,參與計畫的醫療院所遍及全台北中南各大癌症治療醫院,包括臺大醫院、臺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基隆長庚紀念醫院、臺北慈濟醫院、中山醫學大學設附醫院、彰化基督教醫院、臺中榮民總醫院、義大醫院等,目前已全面啟動收案。此外,高雄長庚醫院、高雄榮民總醫院、高雄醫大附設醫院、臺北醫大附設醫院等,也已加入示範計畫,近期也可能啟動收案。羅氏大藥廠總經理Girish Mulye表示,作為示範計畫發起者之一,十分榮幸可以參與台灣精準醫療發展,也期待未來能與衛福部、國衛院有更多合作機會,壯大精準醫療聯盟,並成為全球典範。今年剛加入示範計畫的台灣禮來總經理勝間英仁則鼓勵更多醫藥界夥伴加入計畫,共同為癌友找出更多治療策略,並幫助國家級基因資料庫更完備,資料庫應用效益也可進一步提升,同時也可促進台灣生技醫療產業的發展。默克醫療保健事業體臺灣、香港暨澳門總經理余文慧指出,期待透過默克在個人化治療領域的優勢,結合各方心力,藉由這項計畫,可嘉惠更多癌友,並幫助癌友延長存活期,翻轉病人生命。臺灣中外製藥董事長陳榮華表示,精準醫療已然成為全球醫界矚目趨勢,發展前景可期,期待在大家的努力下,可以為病友共福福利,創造更多生機。
-
2022-07-31 醫療.耳鼻喉
健保大數據/鼻竇炎手術特色院所
鼻竇內視鏡全國No.1林口長庚醫院/3D立體定位導航 降低風險 增治療成效110年健保署統計顯示,醫學中心執行功能性鼻竇內視鏡手術總件數為7,392件,其中以林口長庚醫院最多,達909件。林口長庚醫院耳鼻喉部副教授級主治醫師黃啟哲表示,當鼻竇炎藥物等治療無效且嚴重影響生活時,建議手術。鼻竇周圍圍繞眼睛與顱底,有相當重要的組織結構,如視神經、眼內肌、顱底動脈等,手術過程若傷及其他區域,恐帶來嚴重後遺症,建議透過跨科系團隊整合治療。黃啟哲表示,近年第二型鼻竇炎(息肉性慢性鼻竇炎)患者愈來愈多,分析與過敏體質、空汙日漸嚴重、飲食西化有關。第二型鼻竇炎常伴隨氣喘、息肉組織或血液中嗜酸性白血球增加、免疫球蛋白(IgE)上升和嗅覺受損。此時除了手術,還須控制氣喘,必要時加入生物製劑治療。黃啟哲表示,林口長庚擁有成立15年以上導航鼻竇內視鏡手術團隊,針對困難案例跨科系整合胸腔科、神經外科跟牙科等團隊,近來更引進3D立體定位導航微創內視鏡手術,可降低手術風險也增治療成效。嘉義長庚近年更為了功能性鼻竇內視鏡手術,開發「術中電腦斷層導航系統」,透過精準影像定位,減少手術風險,也縮短手術時間及出血量。鼻竇內視鏡地區No.1彰化員林基督教醫院/鼻竇炎患者多運動 能暢通呼吸道110年健保資料統計,彰化員林基督教醫院的功能性鼻竇內視鏡手術,共執行448件,為地區醫院第一名。彰化員林基督教醫院耳鼻喉科醫師劉乃文說,鼻竇炎最怕慢性化,成為不可逆的病症,不過現在手術進步很多,利用內視鏡、微創手術等傷口小、恢復快,也可減少病人疼痛感。劉乃文說,鼻竇手術分為單鼻竇、全鼻竇、多鼻竇,早期做鼻竇手術後,臉可能會腫起來、疼痛,現今運用內視鏡和微創技術,縮短手術時間、流血量少、疼痛感低。鼻竇周邊都是頭部重要部位,考驗醫師技術,全鼻竇手術單邊約要一個半小時,單鼻竇只要20分鐘。提醒鼻竇炎不要拖,有些人本來只要做較簡單的單鼻竇手術,卻拖到發炎面積大,變成多鼻竇手術。劉乃文說,鼻竇炎是長期細菌感染,很多人不知道會傳染,有時帶孫子的阿嬤有鼻竇炎,也可能把鼻竇炎細菌傳染孫子或其他家人。小朋友器官還在發育中,不建議手術,會先以藥物治療。劉乃文強調,運動對鼻竇炎有很大幫助,因為鼻竇也是呼吸道的器官,運動時會讓呼吸暢通,鄉下小孩運動多,鼻子問題相對少,關在冷氣房、空氣不流通,又不運動的小孩,有鼻竇炎的機率較高。鼻中隔手術全國No.1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4K式3D導航定位 精準移除鼻竇病灶根據健保署資料統計,110年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在治療鼻息肉及慢性鼻竇炎的鼻中膈鼻道成型術,共1,745件,居全國第一。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耳鼻喉科醫師黃承楨說,鼻竇炎的原因可分為兩大類,一類為環境因素,包含病毒、細菌及過敏原的接觸;另一類為個人體質因素,先天鼻竇開口較窄。黃承楨說明,根據最新歐洲鼻竇炎治療指引,內科治療以鼻噴類固醇與食鹽水沖洗為主,再搭配口服抗生素治療。治療效果不好時,就必須手術介入。標準手術方式為功能性內視鏡鼻竇手術,將病變組織如鼻息肉移除。黃承楨指出,中山附醫引進高階4K螢幕系統,提升對比度及明亮度,病灶與正常組織看得更清楚。人類的鼻竇極其複雜,藉由3D導航定位系統建立個人電腦斷層的「鼻竇地圖」,誤差範圍只有1~2mm,能讓醫師在手術時精準移除病灶。根據世界大型文獻統計,鼻竇炎手術一年內復發率為3.5%,五年內復發率為6.5%。另外在10年追蹤下,病患生活品質獲得相當大的改善,顯示手術治療的高成功率及術後良好效果。3D立體定位導航系統目前已納入健保給付範圍,患者不需額外自費。鼻中隔手術地區No.1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多層次微創鼻甲手術 保留鼻粘膜、減少復發根據健保署統計,亞洲大學附屬醫院110年鼻中膈鼻道成型術共517件,居全台地區醫院第一名。亞大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許哲綸說,耳鼻喉科團隊執行「多層次微創鼻甲手術」,對於鼻竇炎患者術後狀況及出院後長期追蹤,展現令人滿意成果,除了醫師技術精準,背後更有專科護理師及個管師協力合作。許哲綸指出,影響鼻部阻塞關鍵,除了肥厚的下鼻甲,還有彎曲的鼻中隔、狹窄的鼻前庭和腫脹的中鼻甲等。藉由術前仔細評估,除了鼻窺鏡直接檢查,更要加上鼻部內視鏡評估完整鼻部解剖構造,必要時會安排電腦斷層介入,才能達到最佳治療效果。「多層次微創鼻甲手術」選擇不同的方式處理下鼻甲,所謂的多層次,就是由前到後、由下到上,全方位處理包含鼻前庭、鼻中隔、下鼻甲及中鼻甲等範疇。以保留鼻部粘膜的觀念出發,針對過大的下鼻甲骨頭,以口袋型手術保留最大量的鼻部黏膜,或處理過量的黏膜下組織;在術後容易復發的位置,採用溫控射頻或是冷觸汽化消融手術等加強。許哲綸強調,手術完整保留鼻部的正常生理功能,又能大幅改善阻塞不適感,更能減少患者需要重複施作的壓力。
-
2022-07-04 焦點.元氣新聞
獨/換肝名醫陳堯俐出走彰基 轉戰中台灣這家醫院
醫院內部人事更迭的白色巨塔事件,總能引發諸多討論。彰化基督教醫院日前爆發對多名醫師不予以續聘,其中肝臟移植名醫陳堯俐於6月底離職,7月1日已到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服務,同時可到秀傳醫院兼診照顧老病人,陳堯俐說,「在彰化還有約700名病人需要照顧,這是他最放心不下的一塊」。面對未來挑戰,陳堯俐滿懷希望、充滿企圖心,要在新的舞台上再創人生高峰。依健保署統計,2005至2018年肝臟移植案例數,彰化基督教醫院排名第5,為532人,僅次於高雄長庚、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林口長庚及台大醫院。陳堯俐說,肝臟移植為過往彰基的一個亮點「實屬不易」,現在院方要摧毀它「我也無話可說」,選擇離開真的很不容易,心中有許多不捨。陳堯俐在彰化深耕32年,治療的9成病人都在彰化,另一些病人在雲林、南投,總數約700名病人需要回診、追蹤及拿藥,許多病人是老人家或種田的,陳堯俐不捨他們舟車勞頓,選擇到中山附醫及秀傳醫院服務可以無縫接軌。陳堯俐1990年7月16日到彰基服務,2000年陸續進行腎、肝移植手術,彰基移植相團隊的一草一木都是由他一手建立,但剛開始進行肝臟移植「其實並不順利」。他說,2005年原要進行首例活體換肝移植手術,手術時間均已規劃妥當,但病人病情突然惡化,吐著血來到醫院,他馬上為病人換肝,跨夜手術成功,但病人病情嚴重,最後還是往生,這帶來的衝擊是,他等了1年才有第2例活肝移植病人。「一般民眾看移植手術就是開刀治療,但其實不是這樣。」陳堯俐說,移植手術與一般手術不同,如同換肝手術是「0和1的遊戲」,不是成功把病人救活,不然就是手術失敗,病人死亡,因此術後病人不能死,否則就沒有病人願意再來醫院手術,可見醫院要重新開始介入移植手術「其實不容易」。甚至醫師還不能有手術學習曲線,如果學習曲線太長,也讓病人生命陷入風險。另一重要的是,移植手術牽涉到捐贈者及受贈者,絕不是單純的開刀行為,如果是單純的開刀,全國各醫院都能開,但事實卻是只有少數的醫院能進行移植手術,原因在於移植手術最重要是團隊,如高雄長庚名譽院長陳肇隆移植團隊人數,不包含醫師就高達30至40多人,原服務的彰基移植團隊也有10至20多人。陳堯俐經日積月累努力,當1年累積換肝病例數超過30例後,活肝移植成功率逐步提升,他以往在彰基最高紀錄是1年完成76例手術,每年平均約有60多例,病人順利出院率達9成4。陳堯俐說,他離開彰基後,這些都已成為歷史,但移植團隊功夫都在,雖然換一個舞台,他還是會表現的很好。陳堯俐離開彰基,最割捨不下的是病人及移植團隊,這次帶了4個人一起到中山附醫,包括兩名臨床專科護理師、一名臨床藥師、一名外科醫師。他說,他要為這4個家庭負責,「內心壓力很大」。進入中山附醫後,將以2年時間訓練加護病房、手術室等醫護人員,以及整合腎臟科、X光室、社工等支援系統,但若要建立如彰基移植團隊至少要花10年以上。陳堯俐移植手術時間約為6至7小時,對比目前其他醫院換肝手術快約3至4小時,以降低病人手術風險。陳堯俐說,當然每位病人病情不同、醫院不同,手術時間長短各有不同,但他移植技術已非常成熟,病人預後不會太差,但術後也可能出現各式各樣問題,因此術後照顧更為重要。陳堯俐說,C肝目前已有藥物治療,B肝帶原病人年齡也愈來愈大,國內換肝患者會愈來愈少,雖然酒精性肝炎及肝癌合併肝硬化病人還是有換肝的需要,但病人總數一定會減少,往後執行換肝醫院會集中化,是大者恆大,小者更小。陳堯俐準備離開彰基時,院方指他多次在未報備情形下,赴大陸執行器官移植手術,有違醫療倫理的疑慮。陳堯俐則回應,欲加之罪,何患無辭。陳堯俐說,往後在移植領域精進,除了要有熱情、能力外,最重要的是,需有醫院制度面幫忙,到中山附醫熟悉環境後,預計7月底完成第一例肝臟移植手術,目標是每月完成2至3例換肝手術,對往後行醫生涯仍有著高度自我期許,搶救更多病人生命。
-
2022-06-21 醫療.耳鼻喉
過敏性鼻炎半年不好?竟是腫瘤作崇!手術後逆轉人生
60歲張姓男子因右側鼻塞、黃鼻涕、鼻血、及嗅覺喪失等症狀,以為是過敏性鼻炎,在診所治療不見好轉,持續超過半年且鼻塞加劇,轉診到醫學中心檢查,發現右側鼻腔腫瘤已侵犯到眼眶附近及顱底,經手術治療後,終於恢復正常的生活。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耳鼻喉科醫師黃承楨說,門診安排張姓病患鼻竇內視鏡檢視,發現右側鼻竇炎及鼻腔腫瘤增生,電腦斷層顯示右側鼻竇嚴重發炎外,腫瘤甚至局部侵犯眼眶附近及顱底情況。經3D鼻竇導航手術治療後,鼻腔倒生性乳突瘤。鼻塞、黃鼻涕、鼻血及嗅覺喪失症狀都消失。張姓男子說,他因為長期右側鼻塞,也到診所就醫,但一直不見好轉,最後經介紹到中山附醫檢查,發現是腫瘤,經過接受手術後,鼻子不塞了,其他不適的症狀也消失,整個人變得輕鬆。黃承楨指出,單側鼻塞的原因有很多,包含鼻中膈彎曲、鼻息肉、黴菌性鼻竇炎、鼻腔異物、鼻腔腫瘤等。其中,鼻腔倒生性乳突瘤為鼻腔常見良性腫瘤,約佔鼻內腫瘤5%。好發於55歲的年紀,男性比例較高,約為女性的2至5倍。他說明,可能與抽菸、鼻過敏及人類乳突病毒(HPV)感染相關。常見症狀為鼻塞、黃鼻涕、嗅覺不良及鼻血。鼻腔倒生性乳突瘤有三大特性:第一,容易局部侵犯鼻竇黏膜及骨頭組織;第二,約有5%到15%轉變成惡性腫瘤的可能,故建議外科治療;第三,復發率高,追蹤10年約有30%患者會復發。黃承楨說,3D鼻竇定位導航系統,目前已經利用在鼻竇炎及鼻腔腫瘤手術。利用光學或電磁定位,將個人化的電腦斷層相片重組,建立個人鼻竇地圖,誤差僅有1至2公釐。因此能避開重要神經組織如眼睛及顱底,精準清除鼻竇炎及鼻腫瘤病灶,增加治療成功率及降低復發率。
-
2022-06-14 焦點.元氣新聞
住院看護納健保 81%民眾願多付保費
國人住院時,76%都由家人陪病照顧,以輪流照顧居多,只有不到四分之一請得起平均日薪2200元以上的住院看護。最新一份調查顯示,疫情期間找看護難度上升逾三成,照顧責任更集中單一家屬,八成照顧者工作大受影響,逾九成民眾希望住院看護納入健保,81%願為此多付健保費。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秘書長陳景寧指出,疫情前五成受訪者已覺得看護難找,疫情後增加到66%。疫情後陪病人數有限,單一家人陪病比率從43%上升到56%,61.7%得請假、26.7%減少工時或換工、4.6%離職、3.5%留職停薪,才能照顧家人。若要請看護,以主計處2021年公布的平均薪資55000元換算,國人平均日薪才2500元,每天平均2211元的住院看護費,讓需要顧老又顧小的「三明治世代」壓力沉重。老人福利推動聯盟主任蔡文玲表示,隨老年人口快速成長, 雙薪家庭照顧人力不足,加劇老老照顧或獨居長者無人顧的狀況。衛福部照護司去年九月曾提出「住院整合照護計畫」,預計用三年逐步編足158.7億元預算,可涵蓋所有醫院,將住院看護全面納入健保。計畫規定醫院需提供一對多的日夜班專業看護,由健保出750元,使用者每天僅需自行負擔約900元。中正大學社會福利所教授鄭清霞表示,國人每年住院約353.3萬件,平均住院9.29天,以坊間每天約2400元聘僱看護費推估,每年住院看護支出高達787億元。 若健保能以「社會保險」的精神,由全民共同分擔風險,雇主跟勞工都更有保障。「改革不能再等!」家總理事長、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副教授郭慈安表示,近來疫情專責病房給照服員的每日補助高達5000元,必對未來看護喊價造成影響。建議衛福部今年積極溝通並通過「住院整合照護計畫」,及早協助醫院全面布建。
-
2022-06-13 焦點.元氣新聞
平均日薪付完住院看護剩300元!民團籲納健保部分負擔
當家人住院,76%都是由家人陪病照顧,以輪流居多,只有不到四分之一請得起平均日薪2200元以上的住院看護。最新一份1782人的調查顯示,疫情期間不但找看護難度上升逾3成,照顧責任也更集中於單一家屬,近8成工作受影響。逾9成民眾希望住院看護納入健保,由醫院負責訓練,逾半數每月願意為此多付100元以上的健保費,多個民間團體今召開記者會呼籲健保會趕快通過、全面上路,「民眾等不了!」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秘書長陳景寧指出,調查發現,疫情前約5成受訪者覺得看護很難找,疫情後增加到65.7%。疫情前42.9%採家人輪流顧,僅29.9%一位家人顧,疫情後因陪病人數限制,一位家人照顧比例上升到56%。近三分之二照顧者原本有工作,因此需要請假(61.7%)、減少工時或換工作(26.7%),甚至離職(4.6%)或留職停薪(3.5%)。少數請得起看護的民眾當中,高達98%對於每天平均2211元的費用備感壓力,又以40歲以上,需要顧老又顧小的「三明治世代」最沈重,高達66%經濟壓力非常高。畢竟,以主計處2021年公布的平均薪資55,000元計算,國人平均日薪也才2500元。中正大學社會福利所教授鄭清霞表示,國人每年住院約353.3萬件,平均住院9.29天,以坊間每天約2400元聘僱看護費推估,每年住院看護支出高達787億元。衛生福利部照護司去年9月曾於健保會提出「建立住院整合照護計畫」,預計用三年時間編足158.7億元預算,將住院看護全面納入健保,但很遺憾並未通過。根據照護司計畫,台灣5.8萬張急性病床,如果由醫院培訓並提供白班、夜班兩班看護,人力比約為1比2到4、1比6到8,每人每天由健保給付750點,其餘由使用者負擔,就能大幅減輕民眾負擔,也能有制度地培訓並管理照顧服務員,預估編列158.7億元即可涵蓋所有醫院。「民眾自掏腰包787億元的事,健保只要用158.7億元就能做得更好!」鄭清霞強調,勞工因住院照顧需求而請假,不但不利職涯發展,企業經營也面臨不確定性。若健保能以「社會保險」的精神,由全民共同分擔風險,雇主跟勞工都更有保障,而且158.7 億元換算下來,每人每天才增加 1.87 元保費。家總理事長、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副教授郭慈安表示,近來疫情專責病房給照服員的每日補助已喊到5000元,一定會對未來看護喊價造成影響。「改革不能再等!」,她建議衛福部今年及早溝通俾通過「住院整合照護計畫」,及早協助醫院全面布建。台北市產業總工會邱奕淦理事長表示,月薪4萬1000元以下的勞工就佔全體勞工的一半,月薪只夠請得起半個月看護,遑論更低薪的底層勞工。與其「一人住院、拖垮全家」多數會員可以接受每月增加50到100元健保費,但希望調漲的健保費一定要落實在增聘人力、支付訓練,提升基層護理人員及照服員的勞動條件,以免最後沒人要做從事照顧工作。
-
2022-06-02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專責病房壓力重 護理師一人顧七患者變「看護工」
指揮中心統計,目前近八千名確診者收治住院,專責病房護理師壓力沉重,許多住院患者原本即已長期臥床,有些來自養護機構,高齡合併不少慢性疾病,生活無法自理,染疫住院後,護理師變成看護工,必須協助餵食、排泄、洗澡、換衣服、換尿布等,一人照顧六、七個確診者,可說身心俱疲。為此,指揮中心昨宣布,推動專責病房「Skill-Mixed」照護,高薪聘請照護輔佐人員,每人每班八小時、五千元,主要工作為協助患者餵食翻身、更衣及身體清潔,以照護六床為原則,由醫院協助訓練。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現在家屬陪病不方便,但專責病房護理師相當辛苦,若還要照顧確診者生活起居,壓力很大,希望聘用照護輔佐人員之後,減輕護理師負擔。新光醫院護理部主任鈕淑芬指出,高齡、中重度新冠肺炎患者,常需人協助餵食、大小便、洗澡、穿衣,有時護理師餵長輩吃一頓飯,就得花上三十分鐘;部分患者服用清冠一號,經常腹瀉,護理師就得幫忙擦拭、換尿布;工作時穿上兔寶寶裝,幾乎沒有時間吃飯、喝水、上廁所,非常辛苦。此外,護理師還常遇到「奧客」患者及家屬,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專責病房不具名護理師指出,部分家屬以為專責病房可以自由進出,一被制止,還暴力攻擊護理師;護理師分送便當,卻被病人嫌食物已經冷掉,要求重新熱過。三軍總醫院專責病房一名護理師透露,自己五月確診,當時呼吸道症狀嚴重,解除隔離回院上班,仍覺得容易喘、胸悶、吸不到空氣,但上班八小時都需戴N九五口罩,日前照顧確診者時,突然無法呼吸,整個人虛弱地靠在牆壁,幾分鐘後才回過神。該護理師說,指揮中心認為染疫醫護可在確診後的第八天上班,但每個人恢復狀況不一,擔心自己有一天在病房暈倒;此外,「Skill-Mixed」照護看似不錯,但祭出高薪,也不見得很快能找到人力,護理師還是必須硬頭皮當起看護工。
-
2022-06-02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獨/確診者狂咳抽痰 醫院主管要隔壁床家屬「躲去廁所」
今年本土Omicron疫情已超過200萬人確診,指揮中心公布,至今有7991人、近8千人正收治醫院治療,雖稱全國專責及負壓病房空床率還有42.5%,不過一線專責病房護理師直言,真正專責病房早已不夠用,都開一般病房收確診者,因非負壓環境,嚴重影響一線醫療處置。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專責病房某護理師向本報表示,專責病房早就不夠用,都加開一般病房來收治確診者,不僅大人、小孩混住在同一病房,還有家屬搞不清楚狀況,不知道專責病房不能自由進出,一不高興還暴力攻擊護理師。護理師表示,現在只要一上班,幾乎沒時間吃飯喝水,進病房都得穿兔寶寶裝,先前幫病人送便當,還被病人嫌便當冷,甚至護理師餵他也不要吃,搞得護理師得穿著兔寶寶裝「哄」病人1小時,就怕病人不吃飯,血糖低有生命危險。新冠肺炎確診者若要抽痰,依照指揮中心規定,必須在負壓隔離病房才可進行,一般病房不可抽痰,不過現在都用一般病房收治確診者,日前1名病人過世,其中一項原因是痰液無法排出,家屬憤怒怪罪護理師,沒想到醫院也跟著推卸責任,稱「護理師可視情況在一般病房抽痰」。更讓護理師心寒的是,痰液病毒量最多,在一般病房抽痰風險高,抽痰時隔壁床都可能有感染危機,日前一名確診者需抽痰,但隔壁床家屬有疑慮,沒想到醫院主管竟說「那抽痰時,就叫隔壁床的去廁所避一下」,讓他難以置信。護理師認為,醫院病房管理應重新調整,且必須跟家屬說明,例如要抽痰的確診患者集中在一間病房,且家屬都同意隔壁床常常要抽痰的情況,不是醫院一直接病人,隨便放在同病房,還要一線護理師跟家屬解釋。「疫情讓人性面通通藏不住。」護理師絕望地說,先前一位高齡長輩,家屬長期送機構養護,機構有照服員協助翻身、拍背,後來因確診送到了專責病房,不過看護很難請,家屬也不願意進病房陪病,跟護理師學照顧技巧,還嗆護理師「我就是不會啊,不然幹嘛送機構。」護理師悉心照顧長輩,也避免久臥長縟瘡,定時、定點穿兔寶寶裝進去病房幫長輩翻身、拍背,但長輩年紀太大,最後沒能撐過病情不幸過世,家屬第一句就質問護理師「怎麼那麼快就走了,你們沒把他顧好喔?」護理師直言,中央一直說人力夠,但實際一線狀況是,護理師一個月僅休6或7天,即便專責病房護病比現在設定1比7,但一上班就是忙到沒時間吃飯,還要面對這些亂七八糟的事情,從去年至今,單位內已有10多位護理師離職。「我們願意照顧病人,但政府跟醫院應該給我們安全的環境。」護理師指出,中央先前要求確診醫護可提前上班,但一般病房無負壓設備、環境糟糕,中央不如實告訴一般民眾,民眾質疑、生氣時就罵護理師,「不覺得中央跟醫院有在重視我們,只覺得像免洗筷。」
-
2022-05-31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中過風的人再次中風風險高?留意心房顫動高風險因素
根據衛福部的統計顯示,腦血管疾病已連續六年蟬聯國人十大死因的第四位,平均每年奪走一萬多條人命;除了死亡,腦中風最令人害怕的是失能後遺症,如果落入長照,歷程平均將近10年,肢體癱瘓、認知障礙、失語,甚至臥床等,對於病人與家屬無疑是一沈重照顧負擔。台灣腦中風醫學會、聯合報健康事業部合作,於WaCare遠距健康平台舉辦「不可不知的腦中風大小事」線上課程,特別邀請新竹台大分院神經部主任蔡力凱、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心臟科專科副教授蘇峻弘授課,吸引上千位長照人員報名參與,內容包含認識中風現況、中風與危險因子、中風徵兆辨識及處置、如何預防再次或反覆中風等。腦中風一般分為兩大類:缺血性中風(梗塞)、出血性中風,約有75%的患者為缺血性中風。蔡力凱說,急性腦中風的預後好壞,常決定於是否能即時正確送醫處置,隨著醫療科技進步,缺血性腦中風的治療已可透過靜脈血栓溶解劑或是動脈血栓移除術搶救尚未壞死的腦細胞,在黃金搶救時間內完成治療,可降低肢體偏癱及認知障礙等後遺症。注射靜脈血栓溶劑的治療成效顯著,國際研究顯示,原本的黃金3小時已延長至4.5小時甚至9小時;而若有顱內大血管阻塞,另可進行動脈血栓移除術,能以導管方式直接將血栓取出以打通血管,但最好在8小時內進行(最多24小時),才能有效控制病情。蔡力凱表示,多數腦中風患者會面臨不同失能程度的後遺症,若狀況嚴重,家屬會依家庭及經濟狀況選擇送往長照機構、聘請看護、在家自行照顧或使用長照2.0資源,但所謂的「出院」並非痊癒、休養,而是面臨龐大的醫療支出與精神壓力,因此,預防腦中風與及時就醫處置將有助於提高中風病人康復機率,避免後續沉重的照顧負擔。蘇峻弘提到,臨床研究顯示,每六位腦中風個案,就有一位是因罹患心房顫動造成的。心房顫動是最常見的心律不整,其中造成腦中風機制是因心房產生不規律跳動,血液無法正常流動、容易堆積血塊,流到腦部就會阻塞腦部血管。為預防腦中風發生,應積極注意心房顫動問題。中風後更需要做心率監測、定期量測三高,並與醫師討論予以口服抗凝血藥物治療,預防再度或反覆中風。蘇峻弘補充,以預防中風來說,常透過抗凝血藥物來抑制凝血功能,只是如果碰到緊急狀況需要進行手術時,如果來不及恢復凝血功能,可能會造成失血過多、休克死亡的情形,錯失治療最佳時機。現在藥物進步,已有專屬反轉劑能幫助凝血功能快速恢復,大幅改善以往傳統抗凝血藥物治療的限制,對病人更多一層保障。照服員和照顧者應提醒患者按時用藥控制慢性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心房顫動等),並隨時記錄復健及用藥狀況,更重要的是提醒個案定期至醫院回診追蹤慢性病是否被控制,以及是否有新的中風危險因子出現,才能降低腦中風再次發生機會。「不可不知的腦中風大小事」入門課從認識腦中風開始,透過線上直播課程即時向專家提問,深化長照人員的專業。課後照服員、照顧者提出許多問題,包括腦中風從預防、急救到照護,以及如何避免再次中風等,上千位報名參與的民眾課後於LINE群組接收測驗連結完成測驗交卷,完成積分資格。更多腦中風線上積分課程資訊可上元氣網查詢,建立基礎照顧技能。為了讓照服員、照顧者能夠了解更多腦中風大小事,元氣網彙整線上課程後Q&A:Q:如何知道自己是不是腦中風的高風險族群?A:國民健康署的「腦中風紅色警報」評估表列出8大危險因子:高血壓、高膽固醇、糖尿病史、心房顫動、抽菸習慣、肥胖、運動習慣、家族史,只要中3項就有中風的潛在危險。Q:如何及早發現中風、正確送醫?牢記「舉手、微笑、說你好、快打119」口訣。A:Face:微笑,觀察兩邊臉是否對稱。Arm:舉手,檢查是否會有一隻手無力下垂。Speech:說你好,口齒是否清晰且語意完整。Time:記下病發時間。若有上述任一徵兆,務必快打119就醫,把握黃金救治時間,降低中風後遺症。 Q:心房顫動與心悸有何不同?A:心悸是一種症狀,不是一種病,心悸的原因非常多,搞不好是害怕,不見得是心律不整或心房顫動。心悸只是心房顫動的一種症狀表現,要確定是否為心房顫動,必須到醫院做心電圖確診。Q:腦中風有可能復發嗎?怎麼預防?A:因腦血管已經受到損害,患者再次中風的機率比未曾中風過的人高出9倍!許多患者因康復程度佳,忘記自己是再次中風的高危險群。醫師提醒,一定要養成良好生活習慣,戒菸、運動,服用抗血栓藥物千萬不能停。Q:若發生腦中風的時間是睡醒後,該怎麼判斷發病時間?A:牢記「起床時間」以及「就寢時間」,告知所有發病細節,醫生會按病人情況安排腦部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掃描,透過影像結果決定最合適的治療方式,千萬不要慌亂。想了解如何降低中風失能風險避免中風、反覆中風?6月28日台灣腦中風學會與聯合報健康事業部合作,於WaCare健康平台針對「不可不知的腦中風大小事」開設進階課程,邀請三軍總醫院神經科部部主任周中興、彰化基督教醫院神經醫學部協同部主任巫錫霖、彰化基督教醫院疾病管理整合中心督導蕭碧如線上授課,提供專業、實用的照護知識,歡迎家庭照顧者、照顧服務員等踴躍免費報名。報名連結:https://reurl.cc/6Zb9lk 延伸閱讀:國內調查,10%的中風患者,一年內會二度中風
-
2022-05-1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幼兒外出戴口罩、外罩塑膠袋? 兒醫給3理由:母湯喔!
台中榮總兒童心臟科主任詹聖霖昨看到新聞報導有家長帶幼兒排隊PCR,不但戴口罩,還外罩塑膠袋,PO文表示,二歲以下幼兒比較不適合戴口罩,更何況外罩塑膠袋。他建議,父母若不得已帶孩子外出,盡量縮短外出時間,請用布毯等掩蓋嬰幼兒攜具如座椅或推車,並注意安全。孩子若戴口罩,務必多留意,以策安全。詹聖霖建議,如果家長讓孩子戴口罩,務必多留意幼兒的情況。理由有三:一、如果嬰兒呼吸困難時,他們無法自行摘下口罩,可能會因此窒息。二、使用口罩大小應該合身。如果太緊,嬰兒或2歲以下的幼兒將無法呼吸到足夠的空氣。 但如果太寬鬆,則不會提供太多的防護。三、很難讓大一點的嬰兒或幼兒不去摘口罩,會觸摸到臉,增加感染風險。家有幼兒應該如何做?詹聖霖表示,避免不必要的公共接觸。一、讓寶寶與家人(包括寶寶的兄弟姐妹)保持至少2公尺的距離。二、必須外出至公共場所時,要盡量縮短外出的時間,請用布毯等掩蓋嬰幼兒攜具如座椅或推車(不是嬰兒) ,並注意安全。如此可以兼具防護及通風。三、經常保持雙手清潔,一回家全就都要洗手。四、每天消毒家中經常接觸的表面。五、教導大一點的幼兒避免用手觸摸他們的臉。以上資料參考美國全國兒童醫院及CDC網站。台中市衛生局說明,台中市從5月7日起推出「兒童就醫得來速」,為兒童就醫提供綠色通道機制,若兒童出現發燒、呼吸道症狀,家長可先透過居家快篩,若快篩陰性,可就近至130家兒童專科診所,若快篩陽可就近到全市11家醫院「快篩陽綠色通道」PCR採檢,安排兒科醫師看診,評估收院治療,或領藥衛教後,再返家等候PCR結果。衛生局指出,11家兒童得來速醫院,包含台中榮民總醫院、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衛生福利部台中醫院、澄清綜合醫院中港分院、台中慈濟醫院、大里仁愛醫院、童綜合醫院、光田綜合醫院沙鹿院區、大甲院區、國軍台中總醫院;另130家兒童專科診所,可上網查詢https://bit.ly/3LYJ3Sn。台中市衛生局指出,台中從5月3日起實施「快篩陽得來速」機制,目前有19家醫院醫設置「快篩陽防疫門診」、「診所PCR」得來速增至10家,提供PCR得來速篩檢、安排醫師看診,有效達到一般醫療就醫與確診醫療就醫的分流。
-
2022-05-1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台中單親媽帶發燒兒排7小時等PCR 中市府回應了
台中今新增3708例確診。民眾黨市議員參選人邱于珊昨在臉書證實確診,並表示自己是單親媽媽,因孩子發燒、喉嚨痛在醫院急診外排隊等PCR,等7個多小時才看到診。今天有媒體詢問是否PCR篩檢得來速過少?台中市政府說明,大排長龍現象,很多縣市皆是如此,台中市第一線醫療團隊、府團隊都在努力盡速緩解醫療量能,目前有「快篩陽得來速」、「兒童得來速」機制提供服務。邱于珊在臉書自曝確診,並表示斗膽請教蔡英文總統「大人尚能自理,但孩子何辜?」她的孩子出現了發燒、喉嚨痛的症狀,且不斷昏睡,她預約不到醫院的PCR門診,只能和這些在急診門口焦慮的爸媽們一樣癡癡等待。台中市衛生局副局長邱惠慈在下午的台中市防疫記者會上說明,市府針對18歲以下在5月7日宣布推出「兒童得來速」機制,5月8日起實施,如果兒童出現發燒、呼吸道症狀,家長可先透過居家快篩,若快篩陰性,可就近至130家兒童專科診所提供「兒童得來速」就醫機制,若快篩陽可就近到全市10家醫院「快篩陽綠色通道」PCR採檢,安排兒科醫師看診,評估收院治療,或領藥進行衛教後,再返家等候PCR結果。衛生局指出,10家兒童得來速醫院,包含台中榮民總醫院、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衛生福利部台中醫院、澄清綜合醫院中港分院、台中慈濟醫院、大里仁愛醫院、童綜合醫院、光田綜合醫院沙鹿院區、大甲院區等;另130家兒童專科診所,可上網查詢https://bit.ly/3LYJ3Sn,再請家長多多留意。衛生局說明,台中從5月3日起實施「快篩陽得來速」機制,目前有19家醫院醫設置「快篩陽防疫門診」、7家診所設置「診所PCR」得來速,提供PCR得來速篩檢、安排醫師看診,有效達到一般醫療就醫與確診醫療就醫的分流。
-
2022-05-13 該看哪科.婦產科
經痛發生時,為什麼止痛藥會越吃越無效?婦產科醫師解答
子宮內膜異位症與經痛的成因 大家都知道,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女性60~70%以上會經痛,換句話說,有經痛經驗的女性可能會有子宮內膜異位症。 月經的形成是子宮內膜脫落後,切斷子宮肌肉層來的血管,造成的出血現象,因一個月發生一次所以才叫作月經。換句話說,月經含有二個東西,一個是血液,一個是內膜碎片。大部分的月經血受地心引力的關係,會通過子宮頸口陰道流出體外。少部分則受子宮收縮的影響,逆流經過輸卵管 ,然後掉到腹腔裡去。因內膜的再生能力很強,在腹腔內若沒有被吞噬細胞消滅而存留下來的話,很容易在有豐富血源的地方如直腸、卵巢上復活。因它仍帶有內膜的性質,所以當月經來臨時,子宮腔出血,它也會出血 ,但腹腔沒有陰道可以將血液排出體外,所以它行同外來物,只會在裡面作怪,它會刺激腹膜,造成假性腹膜炎現象,引起疼痛,這就是經痛發生的來源。 而血液是豐富的營養品,每個月積一點點,時日一久,它會造成骨盤腔內各個器官之間的粘連,若內膜碎片掉到卵巢表面,會日後形成巧克力囊腫,若逆流回到子宮肌層裡面,就會形成肌腺瘤, 這樣一來,容易造成不孕、排便疼痛、腰酸背痛、及性生活疼痛等,生活品質很不好。所以有經痛的女生應該儘早治療,才有可能痊癒,否則等到病灶已成, 那就困難多了。 經痛發生時,為什麼止痛藥會越吃越無效? 理論上有此一說,月經來臨時,女性身上的前列腺素的量會上升來促進子宮適度的收縮,以達到月經血不要過量為目的。但受經痛困擾的女性的前列腺素的量卻比一般女性多很多, 它會造成子宮過度不規則收縮,以致發生劇烈疼痛。 換句話說,經痛發生時,正值前列腺素量最多的時候,這時才吃止痛藥速度上已失先機,它無法有效拉下前列腺素來達到止痛效果,所以藥量反而會越吃越多,何況必須使用能降低前列腺素的止痛藥才有效果,而不是任何一種止痛藥都可以拿來治療經痛,吃錯藥只會徒增困擾而已。 所以要治療經痛就必須在月經要來之前3天就必須開始服藥,每天吃一次就夠,先降低前列腺素的量,讓它不要在經期時過量造成子宮過度收縮,不過藥仍須吃到月經來的第3天,如何安排治療行程,請與醫師商量,而不要自購。 我治療痛經的經驗 多年來,大家都為經痛是不是子宮內膜異位症在爭論不休,對於經痛是否應該症狀治療或者延至結婚之後讓其自然痊癒,也一直無法定論。但是這種女性專屬的世界通病仍然不分族群,不分時空困擾著大部份的女性朋友。也因為如此,各種療方才綿綿不絕,五花八門出現。 但是有一個事實,子宮肌腺瘤、卵巢巧克力囊腫是婦產科醫師的最恨,因為不管生殖科技至今多麼發達,對於患有這種疾病引發不孕的女士仍然會有無力感,而為什麼會發生?如何早期診斷?如何早期預防?至今也沒有一個固定的版本可遵循。 要診斷經痛是否子宮內膜異位症引起的,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腹腔鏡檢查,但是年輕未婚的女性有那一位願意接受這種侵襲性的檢查呢?我想即使結過婚的女性也不願意這樣做吧。何況內膜異位症的病人也有為數不少屬於沉潛式的,根本無法在鏡下看出,在那種情況下,我們又如何跟家屬或病人本人解釋及進行治療呢? 據經驗告知我們,有很多不孕症的病人在接受腹腔鏡檢查之時或開刀後發現腹腔內因為異位症引起的粘連程度往往超乎想像,也知道這種結果往往來自於多年來的病情累積,因此都會捫心自問如果這種病人能早一點接受治療,應該不會有如此的後果吧。 但女性朋友在年輕時又有誰會想到自己與內膜異位症掛鉤呢?沒有明顯病兆如腹痛之前,有誰會上婦產科接受檢查來證明自己是否得到呢?這也就是在婚前健康檢查項目上無法將腹腔鏡檢查列為常規的原因吧。但經痛是女生上婦產科的原動力,而經痛雖然不一定是內膜異位症,但誰也不敢說完全不是,對嗎?因為妳想想看,子宮內膜異位約60~70%會有經痛的經驗,那回過頭來說有經痛的女孩子不是就有可能有內膜異位?因此如果假設拿治療內膜異位的藥劑來嘗試治療這一類的病人,如果能解除經痛的話,不就可以迂迴証明這類病人可能患有異位症。如此一來不就一下子解決了臨床上二個困擾大眾的問題---經痛及內膜異位症。因為是年輕女生,因此假設她的異位症程度應當是屬於初期的,所以使用藥劑時就相對的減少,所以不會有副作用,治療期限也相對減少許多。 有人會問,治療好了以後經痛還是會復發?對的,是有可能再發,但大家應該都很清楚,會發生異位症的病人與個人體質有關,當然治療後的體質仍然是不會改變的,何況治療後的病人仍然還有月經,仍然會有月經回流的機會,也就是還會再度發生異位症的可能,但是那個時候,內膜異位的程度應該仍是輕微的(因為已經治療過),如此一來,再度使用同樣的方法治療時,應當是同樣的簡單與結果。經這樣的說明,妳明白嗎? (本文作者林正權/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畢、現任林正權婦產科診所醫生)延伸閱讀: 「清冠一號」開放輕症服用,哪裡買?怎麼吃?還有國家中醫藥所「防疫茶」8種配方,自己在家就可泡
-
2022-05-0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醫曝3特徵等於100%PCR陽性 直言:中央地方都不想當壞人
首批輝瑞BNT兒童疫苗下周到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也指出,2000劑的測試用疫苗已經到台灣,預估會在5月20開打,許多家長擔心孩子染疫,密切關注兒童疫苗情況,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急診科主任謝宗學觀察「3特徵」等於100%的PCR陽性,他也表示「不管中央或地方沒人想當壞人,強力限制人流社交」。謝宗學在臉書指出,新增確診病例每天以1.2-1.3倍成長,即使每日增加比例類似,但每日分母不斷變大,增加的絕對數字仍十分驚人,將對醫療量能形成巨大的壓力,特別是疫情嚴重的北部城市。他觀察發現「兒童確診病人」有幾個特點:1. 高燒+接觸確診者+家用快篩陽性= 100% PCR 陽性2. 高燒+ 家用快篩陽性= 接近 100 % PCR 陽性3. 兒童病人常有高燒症狀,體溫燒到超過 40度以上不算少見,通常 48-72 小時內會退燒,發燒超過 48 小時後,即使沒有完全退燒,最高溫度逐漸降低,發燒間隔逐漸拉長。4. 突然熱痙攣發作的孩子,要高度懷疑是新冠肺炎。5. 尚未遇到真正中重症兒童病例,但遇到一些因為高燒、嘔吐無法進食和服藥的輕症兒童,不一定需要住院,但需要輸液治療。謝宗學指出,台中地區一般常規醫療沒有明顯的醫療排擠效應,但兒童急診三級檢傷候診時間拉長,一、二級檢傷不受影響;四、五級檢傷,如有輕微症狀加上家用快篩陽性、到急診欲採檢PCR 病人候診時間將最久。文末,他表示兒童疫苗莫德納已經開始施打,兒童 BNT 也將要到貨,雖然疫苗無法防止被感染,但對於降低住院率和住院天數有明顯的幫助,謝宗學在留言處也表示「現在不管中央或地方沒人想當壞人,強力限制人流社交,現行作為無法有效壓低確診數。」
-
2022-05-0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台中+2517例...明實施「兒童得來速」 10醫院、130診所響應
台中新增2517例確診;台中市長盧秀燕下午宣布,啟動「兒童得來速」機制,明起實施,出現症狀的兒童若快篩陰性,可就近至130家兒童專科診所提供「兒童得來速」就醫機制,若快篩陽可就近到全市10家大型綜合醫院「快篩陽綠色通道」。盧秀燕說,針對兒童得來速就醫方面,為舒緩醫院急診量能,台中市將快篩陽性的民眾與一般緊急就醫的民眾分流,衛生局號召台中市各大醫院推出「快篩陽得來速」機制,獲得不少民眾認同。也有很多民眾建議,希望比照「快篩陽得來速」,設置兒童得來速就醫。盧秀燕說,如家中的小孩有發燒、呼吸道症狀,家長可先透過居家快篩,如果快篩陰性,家長可就近到全市130家兒童專科診所,看診領藥後回家休養;如兒童快篩陽性,可到台中10家兒童得來速醫院進行PCR採檢,透過綠色通道安排兒科醫師看診,評估收院治療,或領藥進行衛教後,再返家等候PCR結果。衛生局指出,10家兒童得來速醫院,包含台中榮民總醫院、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衛生福利部台中醫院、澄清綜合醫院中港分院、台中慈濟醫院、大里仁愛醫院、童綜合醫院、光田綜合醫院沙鹿院區、大甲院區等;另130家兒童專科診所,可上網查詢,再請家長多多留意。台中市衛生局說,台中從5月3日起實施「快篩陽得來速」機制,目前有19家醫院醫合在急診門口設置「快篩陽防疫門診」分流,安排醫師看診,截至昨天共服務3346名快篩陽性民眾PCR篩檢,還為其中的2165人提供醫療服務,有效達到一般醫療就醫與確診醫療就醫的分流。
-
2022-05-0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最恐怖流感死亡率21% 醫曝「Omicron流感化不見得是好事」
疫情燒不停,連兩日本土確診破3萬例,衛福部推估疫情的高峰期將落在五月底,目前防疫目標是逐漸走向與病毒共存。有專家表示,未來新冠肺炎勢必走向流感化,不過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急診科主任謝宗學認為,「流感化」不見得是一件好事,因為流感每隔數年就可能發生較大的突變,甚至巨幅突變演變成人類沒有抵抗力的新流感,若疫苗無法即時研發製造,將造成嚴重傷亡。謝宗學在臉書發文指出,許多人預期新冠肺炎未來將「流感化」,比較流感併發重症的死亡率和新冠肺炎的中重症死亡率,可以發現流感重症的死亡率不亞於Omicron變異株,甚至超過,他指出,近年最恐怖的流感疫情發生在2016年初春節假期前後,當時急診室壅塞程度不亞於最近新冠肺炎疫情。統計2015年7月初到2016年6月底,共有2018例流感併發重症確定病例,其中流感相關死亡者有425例,流感併發重症死亡率約21%,目前台灣Omicron變異株中重症死亡率約8%,看起來比當2015-16年流感併發重症死亡率低。謝宗學表示,新冠肺炎若「流感化」不見得是一件好事,因為流感每隔數年就可能發生較大的突變,甚至發生輻突變演變成人類沒有抵抗力的新流感,若疫苗無法即時研發製造,將造成嚴重傷亡,新冠病毒目前看起來雖然不斷變異,但沒有像流感病毒累積足夠變異後,明顯增加重症率和致死率,而是朝輕症化的方向走,只是遠高於流感的傳播力將快速讓大量民眾染疫,拖垮醫療量能。謝宗學說,現在Omicron變異株的超高傳播力將隨著染疫人數不斷增加而逐步衰退,每一個康復的民眾將成為可靠的屏障,慢慢讓傳播速率減緩,若未來沒有發現變異株朝增加重症的方向前進,期待經過幾波、數年大規模的傳染後,或許最終會朝著「感冒化」前進,變成跟傳統冠狀病毒一樣,不再對人類造成威脅。
-
2022-04-23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台中今確診+183 新增案例多與阿妹演唱會有關
台中市長盧秀燕今天下午4時公布,台中新增183例創新高。阿妹演唱會感染鏈新增7例,累計39人確診。大甲媽回鑾遶境新增3例,累計共4例。大里頂尖幼兒園女老師參加阿妹演唱會,感染鏈擴大,增8例,累積32例。警員染疫今增2例,累計3例。盧秀燕說,與昨日相較,今日全國新增將近800例,台中今天新增183例為輕症或無症狀,顯示疫情仍在升溫,呼籲市民好朋友,落實防疫別輕忽,減少外出也不要恐慌。她指出,台中市幾個重要群聚案件,包含大里頂尖幼兒園今日新增8例(3例老師、5例為家庭群聚案延伸),此群聚案共累計32例,其中5例老師、11例學生、16例為家庭群聚延伸;大甲媽遶境回鑾新增3例,累計4例;逢甲校友會群聚新增4例,累計10例;阿妹演唱會新增7例,累計39例。盧秀燕指出,染疫員警增二例,包括案45550為豐原區50多歲男性,東勢分局警員,4月17日至確診朋友家泡茶,4月20日晚上感覺喉嚨卡,4月21日至醫院採檢確診,研判感染源為4月17日泡茶朋友,目前匡列親友2人居家隔離。此外,案44544為南屯區30多歲女性,太平分局警員,4月18日出現症狀,4月20日就醫採檢陽性Ct值21,感染源調查中,目前親友5人居家隔離,職場79人快篩陰性。台中市衛生局說明,統計台中市有參加阿妹演唱會的確診者累計39人,包括昨天新增一名台中市第五分局四平派出所警員12日參加阿妹演唱會確診,以及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30多歲男住院醫師16日北上台北看阿妹演唱會,今天再增7人。衛生局也統計,大里頂尖幼兒園女老師4月10日參加阿妹演唱會,後返回學校授課,導致該幼兒園包括學童、老師與家長染疫,今增8例,累積32例。大甲鎮瀾宮媽祖16日回鑾行經台中沙鹿,隔天回鑾大甲鎮瀾宮,昨天有一名清水區40多歲男子16日參加遶境迎媽祖,接觸多名南下的北部友人,他在19日確診。足跡為16、17日兩天下午2時到6時在沙鹿中山路勞工育樂中心,今天再增3例。
-
2022-04-20 該看哪科.血液.淋巴
血友病也可做運動 預防性治療助男童開心騎腳踏車
高雄一名4歲男童Vic(化名)在6個月大施打預防針時,因注射部位出現異常瘀青腫脹,經醫師診斷為重度血友病,3歲時又莫名出現抽搐、發燒、嘔吐、嗜睡等異常症狀,一度被誤診為腦膜炎,經高雄長庚血友病中心腦部斷層,發現Vic可能是騎腳踏車時碰撞造成腦內出血,緊急手術移除腦中血塊後,改以長效型凝血因子搭配預防性治療,現在只要每周固定回醫院打針即可。高雄長庚紀念醫院血友病中心主任蕭志誠表示,血友病是罕見的遺傳性基因缺陷疾病,分為A型與B型,根據健保署最新年度統計,台灣血友病患者人數將近2000人,其中九成為男性,因血液中凝血因子濃度不足,造成凝血功能異常,病人常在受傷、拔牙或手術後時發生血流不止,甚至因自發性出血而關節腫脹、變形等,因此在日常活動受到侷限。蕭志誠表示,過去凝血因子時效性可能只有12小時,近年血友病的治療技術大幅進步,其中A型患者只要每7天回醫院施打長效型凝血因子,B型患者也只要每14天回診一次,治療觀念從傳統的需求性治療轉變為預防性治療,再搭配科技輔助即時掌握自身狀況,高雄長庚透過個人化醫療輔助工具與病友溝通,整合專業資源為病友量身打造專屬治療計畫,病友今年起也可透過Line官方帳號獲取最新治療資訊。Vic母親表示,知道Vic是血友病時家人都很擔心,但並不會特別限制他不能玩什麼,只是會要求他戴上頭套、護膝,幸好Vic是很乖的孩子都配合醫生治療,目前Vic每周都固定到社區醫院打凝血因子,平時他最喜歡騎腳踏車,因良好的預防性治療,現在即使跌倒受傷,也像一般孩子一樣只會有輕微瘀青,家人不必再擔心傷口會血流不止。高雄長庚醫院指出,世界血友病聯盟將每年4月17日訂為「世界血友病日」,2022年主題為「全民可及Access for All」,高雄長庚醫院攜手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林口長庚醫院與協辦單位台灣武田藥品,共同規畫巡迴衛教互動展覽「PK Station全面啟動尬電戰」,帶民眾體驗從事高強度運動的樂趣,改變血友病友對運動的迷思,即日起至4月22日於高雄長庚醫院兒童醫院大樓設展。
-
2022-03-10 該看哪科.腦部.神經
8危險因子符合3項,即是再次中風高危險群!2跡象提早辨別
腦中風後容易造成神經功能缺損,影響動作、感覺、說話等功能,將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尤其,中風後復原的最大挑戰常來自出院後的照護及復健過程。社團法人台灣腦中風學會秘書長、三總神經科部主任周中興表示,第一線照顧人員若能提早辨別症狀,擔任起守門人角色,更能協助避免中風或是再次中風發生,降低臥床失能或依賴他人生活機會。三成患者 五年內再中風腦中風發生的症狀,常讓人以為是「不足為奇」的小症狀,像半側肢體或臉部麻痺無力、口齒不清或語言障礙、原因不明劇烈頭痛、半身感覺障礙、暈眩、步伐不穩、四肢不協調、平衡障礙、單眼視力昏暗或失明、理解能力喪失等,這些症狀常讓人難以辨別。周中興表示,多數的中風患者都是仰賴他人發現而就醫。發生一次中風後,很多患者以為自己不會再中風,常會忽略中風的小症狀。根據統計,中風後再次中風的機率高,約有三成的患者五年內會再次中風,導致失能失智的風險是一般人的九倍,且再次中風的症狀將比第一次中風更加嚴重,死亡率高達25%。三高、吸菸 都是危險因子根據調查,65歲以上中風存活的個案,中風半年後失能狀況的統計,半側癱約有50%、認知障礙有46%、憂鬱35%、需仰賴輔助器行走有30%、需仰賴他人生活26%、入住安養機構26%、失語有19%。如何避免再次中風?周中興表示,必須先了解中風的危險因子,包含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心房顫動、吸菸習慣、體重過重、沒有運動習慣或是有腦中風家族史等,只要這些危險因子中有三個符合,就屬於中風或是再次中風的高危險群。照服員多覺察 協助通報照顧長輩的對象有部分是仰賴照顧服務員,周中興表示,照顧服務員如何協助在照顧長輩時,能多一份覺察,也能避免被照顧者出現再次中風的機率。如果照顧的對象已經是中風過的患者,或處於半癱的情況,無法透過言語或表情辨別時,可以透過「量血壓、脈搏」判斷是否再次中風。因為缺血性中風的患者,約有五成以上有高血壓病史,而高血壓正是中風的關鍵危險因子之一;同時,也可以摸摸被照顧者的脈搏頻率,是否有快速且不規則跳動,只要有異常,建議協助通報就醫。護健康 戒掉生活壞習慣 台灣腦中風學會理事長李俊泰表示,因中風失能導致後續的照護負擔難以計算,因此提醒患者「不要鐵齒」,需徹底戒掉生活壞習慣,遠離再次中風。長照人員走入家庭服務個案,守護中風者健康,值得尊敬。想了解如何降低中風失能風險?3月29日台灣腦中風學會與聯合報健康事業部合作,於WaCare健康平台針對「不可不知的腦中風大小事」開設照顧服務員積分課程,邀請台大醫院神經部主治醫師蔡力凱、中山附醫心臟內科主治醫師蘇峻弘線上授課,歡迎家庭照顧者、照顧服務員等踴躍免費報名。不可不知的腦中風大小事:給照服員的基礎入門課時間:3月29(二)19:30至20:30主講:●台大醫院神經部主治醫師蔡力凱●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蘇峻弘主辦單位:台灣腦中風學會、聯合報健康事業部●長照積分線上專業課程>>免費報名連結
-
2022-03-08 該看哪科.巴金森病
營養師5招「快樂」飲食 愈吃愈快樂 遠離巴金森病風險
根據《國際臨床與健康心理學雜誌》統計,自2020年1月1日疫情爆發後,全球憂鬱症發病率與2017年相比高出近7倍。除此之外,憂鬱也與腦神經疾病相關,尤其是巴金森病,這群病患也希望有好心情,但源於大腦的病變讓他們不由自主地憂鬱。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師陳盈汝營養師建議於日常可以採取快樂飲食5元素及高纖蔬食原則,不僅能抗憂鬱還可降低巴金森病風險。 「快樂」飲食為什麼可以讓人快樂?對抗憂鬱可掌握五種營養素的飲食來源:・魚油、深海魚油多元不飽和脂肪酸(omega-3)可對抗憂鬱及焦慮症,對於憂鬱症高風險者也可作為預防。・褪黑激素褪黑激素與睡眠相關,維持良好的睡眠品質也是保持好心情的重要元素。・色胺酸色胺酸是製造血清素(又稱快樂荷爾蒙)的重要原料,為人體必需胺基酸,無法自行合成,需由食物中取得,有助睡眠品質及穩定情緒避免焦躁。・維生素B群維持神經系統的穩定運作,並參與人體的代謝與合成,足夠的維生素B攝取則有助於安定情緒、消除焦慮及減少睡眠中斷的次數。・礦物質鈣、鎂、鉀營養素有助於人體的神經傳導,具有放鬆及鎮定功效的營養素。>>延伸閱讀: 5種「快樂」飲食秘訣,營養師詳細解析「快樂」飲食還有什麼好處?除上述快樂飲食5來源之外,營養師也推薦高纖蔬食與食用大量的蔬菜水果的地中海飲食,哈佛大學更曾發表追蹤十幾萬人長達20年的前瞻性研究,顯示多吃富含黃酮類的水果蔬菜,尤其是富含花青素的草莓、藍莓及蘋果等,能明顯降低40%巴金森病的風險;除此之外,過往不少研究也支持咖啡因的攝取可降低巴金森病風險,這些研究大多建議一日兩杯咖啡攝取,可顯著預防巴金森病。「憂鬱、焦慮是巴金森病症狀表現中的一塊拼圖。」陽大附醫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劉翁銘表示,憂鬱也可能是罹患巴金森病前的徵兆,會在病程初期或中後期顯現,但早期憂鬱症狀容易讓病人及家屬忽略真正病因,巴金森病跟多巴胺神經細胞退化有關,會影響人體對外界喜、怒、哀、樂的反應。>>及早警覺憂鬱焦慮 不能忽略的巴金森病前兆 如何知道我有沒有罹患巴金森病?台灣動作障礙學會也鼓勵50歲以上民眾,可透過簡單的「巴金森病手指操」自我檢測,並搭配自評量表來測試。將右手伸直後打開手指,上下手指輕碰25下後再換左手,過程中如速度改變、動作變慢、停頓打不開或開合大小改變等,可進一步確認後至神經內科就醫,及早診斷與治療。專家呼籲,民眾除了注意肢體僵硬、動作異常外,應養成定期自我篩檢習慣,動手跟著做巴金森病手指操,若發現異狀盡早確診,接受治療,就可有效延緩疾病惡化。 【加入Facebook社團】幸福巴士[巴金森‧帕金森病園地]社團提供病友、照顧者及關心此疾病的成員一個互相交流、解決問題的平台,提供醫療知識及互相鼓勵,歡迎加入
-
2022-03-01 養生.人生智慧
男人下了班有老婆幫忙煮飯洗衣、女人要升遷卻得更努力!婦產科女醫:為何女人總是比較辛苦
「謝謝醫師叔叔,謝謝護士阿姨。」不管是到幼稚園還是國小給小朋友們進行體檢,我都聽過老師帶著小朋友這樣子說,而且好幾次。這已經無關醫師或護士行業的差異,而是,醫師是女生,為什麼好像就不是那麼天經地義?*****「你們升總醫師囉?」這位年輕的G教授是公認手術開得極好的主治醫師,在我刷好手、備好病人無菌區,站在他對面時,他迸出第一句話。「是。請多指教。」在手術檯上不能有太大動作以免污染手術範圍,我雙手依照無菌程序抱在胸口,向主治醫師致意。總醫師訓練是住院醫師訓練的最後一年,此階段會開始擔任較重大手術的主刀者或第一助手,例如全子宮切除手術或癌症手術。有病況嚴重的病人或者危急情況下,負責的住院醫師在尋求主治醫師意見和協助前,通常也先由總醫師來做後援指導。「唉。未來半年我晚上沒得好睡了。」G教授露出無奈的表情。即使口罩蓋住了他的半張臉,我也聽出他語氣裡的奚落與無奈。「咦?」我不懂他的意思。「你們這些新的總醫師,刀開得不好,常常手術止血不確實,半夜我都要因為內出血被你們找回來重開。」他只差沒有翻白眼給我看。我說不出話來。剛開始擔任總醫師職務的第一天就這樣被奚落,又不敢對主治醫師辯駁。心裡暗暗決定,你等著瞧,這一年我不會半夜叫你來。「唉呦你這樣綁線,病人要是出血而死,都是你害的。」G教授看著我還不夠純熟的動作,隔著口罩,完全不留情面地批評,「真是造孽。」他一邊示範給我看,一邊說。手術結束,我跟開刀房姊姊把所有剩下的外科縫線帶走。在晨會聽報告時,把縫線從會議桌縫隙拉出來,練習綁線;在值班室跟同事一邊聊天,一邊手不停地練習綁線。之後每一檯手術結束,我都把剩下的線帶走,就算在疲累至極、落入珍貴的睡眠狀態前幾分鐘,也繼續練習綁線。我要綁得又確實又快又好才行。我練了半年。一直到在手術檯上,沒有任何一位前輩醫師有意見為止。「都當總醫師半年了,怎麼還處理得這麼不好?」子宮切除手術要處理雙側的血管和組織,主治醫師擔任第一助手,我站主刀醫師位置,但其實除非主治醫師完全信任我,才會讓我從頭處理到尾,不然都是兩人一起完成左右血管和組織的止血、縫綁和切除。「你看這邊,我切除和預留縫綁的組織比較足夠,你那一側一定會綁不好而出血。」G教授一邊下針一邊說。被說處理得不好,我的眼淚在眼眶裡打轉,一早只以黑咖啡果腹的胃絞痛得緊,但如果這時候就下了開刀檯,只會讓他認為我能力不足還逃避。趁他正在綁線處理時,我抬起頭,讓眼淚沿著鼻淚管「回去」。這時候不能掉眼淚,掉眼淚會因為「污染手術傷口」被趕下手術檯的。況且,剛剛在我這一側切除和預留縫綁組織的,是G教授自己,不是我。我沒有反駁。我只是默默記下,以後手術時要記住這個訣竅。總醫師這一年,每一檯手術開始前,我都再三比對門診記錄、住院記錄、刀房登記手術資料,備好病人基本資料,手術前檢驗報告。這是所有手術室團隊必須依照標準作業流程完成的程序,為的是確保病人安全。但我的態度是,只要是我經手的病人和手術,我一定自己再次確認,甚至把重要的檢驗報告記在腦袋裡,如果手術中主治醫師問起,我一定可以在其他手術團隊回答之前提供出來。甚至在某次並非我負責的手術前,發現了門診護理師互相貼錯的兩本病歷,即使這並不影響手術處理。教學醫院的手術,通常由住院醫師先做準備,有時候先打開病人腹部,把手術病灶或視野準備好,主治醫師再上手術檯,與住院醫師一起完成病灶切除。多數手術重要程序完成,沒有明顯大量出血情況後,主治醫師就先離開手術檯,出手術室向家屬說明手術過程,出示手術切下來的檢體,說明病情。而接下來逐步將小出血處止血、逐步縫合腹壁、縫合皮膚以及蓋上敷料等等,就是住院醫師的事了。有些手術,主治醫師在下開刀檯前說,「差不多了,你們就關肚子就好。」我們嘴上應好,看著還在滲血的部分其實並不放心。主治醫師離開開刀房之後,拿開壓迫止血的紗布,「來,suture(縫合),我這邊補強一下。」我伸手向刷手護理師要器械和針線。把幾個不放心的出血點,一一縫好,止血。擔任總醫師一整年,我沒有半夜找主治醫師回來處理過。一直到我自己擔任主治醫師十多年,我也沒有任何病人因為手術過程處理得不好,半夜再推進開刀房補救過。不要挑戰我。我會證明給你看。女婦產科醫師的出路其實很廣,在中型醫院,願意輪班接生的話,病人會很多;在診所,單純排班門診,生活品質好,不需要半夜接生,不需要顧住院病人,收入其實跟在醫學中心差不多。某次藥廠廠商問我,「林醫師,你家很有錢嗎?」「哪聽來的啊?我開的是六年的國產小車欸。」我詫異。「哈哈哈,」廠商笑了,「那你就是另一種,叫做不愛錢。」「怎麼說?」「女婦產科醫師留在大醫院工作,一種就是家裡有錢,不在乎收入,一種就是不愛錢,喜歡挑戰。」廠商說得有點誇張,不過好像也不太偏離事實。是的。我喜歡挑戰。而且,我不服輸。我在住院醫師時期拿了一個碩士學位,研究醫師時期再拿一個,主治醫師時期則繼續攻讀博士。曾經有位學士畢業之後以大量研究和論文發表而一路升任教授的前輩醫師跟我說,「你為什麼不像我一樣認真做研究寫期刊呢?我每天晚餐後就會關進房裡,寫期刊文章。」我笑笑,「學長,我沒有老婆幫我煮飯洗衣帶小孩拿西裝送洗外加處理各式帳單啊。」雖說關起房門好好做學問不是做不到,但是男醫師通常難以理解自己的生活、學術和臨床地位是建立在家庭其他成員的付出與支持上。這總讓我覺得,那些獲得醫療奉獻獎、有卓越學問的醫師們,是否想過他們的成就應該多數歸給自己的妻子?台灣全部的醫學中心院長都是男性,各縣市醫師公會理事長也都是男性。女性或許從未被鼓勵參與公眾事務,也從未被支持爭取權力,更何況醫師這一行,雖說實力大於一切,但是多少社會與家庭照顧的壓力仍由女醫師承擔著,而所有公領域與體制內的遊戲規則都不利於男女平等競爭。在性別刻板印象下,女醫師必須比男醫師更下苦功、更努力,才能獲得病人的信任和職位的升遷。臨床能力需要的,是足夠的專業、正確的邏輯思考、充分的經驗、好的團隊合作,還有極大的耐心與同理心。這幾樣,哪個跟生理性別有直接相關?沒有。但是除了婦產科女醫師因為病人與家屬的性別選擇稍佔優勢之外,其他科對女醫師的心態,要不就是把女住院醫師看成其他醫事人員,要不就是癟癟嘴說,「查某醫師喔?甘有法度?」專科醫師考試剛好是我在友院接受次專科醫師訓練,以及碩士班要提出碩論計畫的同一個學期。在學校宿舍裡,我為了閉關苦讀,把網路關掉,照著規劃的讀書進度準備考試進程。念到半夜累了就趴在桌上睡,白天照常到醫院受訓。因為久坐與睡眠不足,下肢水腫到鞋子幾乎穿不上。每隔幾天,完成了考前複習的應有進度,才躺上床睡久一點。好幾個月,過得都是這樣的日子。等到終於考過了,確定自己五年來的訓練結果合乎專科醫師的資格,母校醫院的董事長跟我談,「你學的次專科符合醫院的評鑑需求,下個月回來上班。」接著我一邊從學校宿舍打包回家,一邊還得去把幾個月沒空修剪的頭髮處理一下。「讓我看起來老一點。」在美容院椅子坐定,我跟時髦的髮型設計師提出這樣的需求。她大概從來沒遇到客戶這樣要求的吧。當病人或家屬說「你好年輕喔,看起來像學生」的時候,千萬,千萬不要覺得開心,這句話代表的,是他們不信任你。家屬背後沒說出來的是,「不知道畢業多久了,行不行啊?」「還是去問問隔壁辦公室的小玉,她上次是在哪裡看的吧。」「就跟你說去人家介紹的那個教授那裡看,你看這個這麼年輕是會什麼啦!(扯袖子)」什麼時尚雜誌說今年流行粉嫩春裝,什麼短裙或甜美可愛風的髮型,要成為不被性別和年齡刻板印象所傷害的女醫師,在還沒獲得一些頭銜和名氣之前,至少要讓自己「看起來夠老」。住院醫師那時期,許多同事開始進入婚姻,也開始生育計畫。某天夜裡我做了一個夢。夢裡的我一如平常,在病房旁的值班室裡查閱專科參考書籍,想找出標準的個案治療計畫。我掌心內多了一個小娃娃。在夢中,那是我的小孩,至於尺寸為何離譜的小,和我到底怎麼生出了一個小孩,夢中當然沒有交代。電話響了,病房產房都找我。我把小孩跟手機一樣放進住院醫師短白袍的口袋裡,就奔出值班室忙碌去了。這一忙,又忙了一整天。臨到下班我才想起來,「小孩在我的口袋裡!」當我伸手到口袋裡,從聽診器、口袋參考書、手機、筆記紙條之中撈出「小孩」時,它已經支離破碎。我不知道男醫師們是否曾經有這樣「我無法好好照顧小孩」的夢境。十多年過去,夢中的驚恐與悔恨,和無法兼顧育兒、工作和學習的困難,對我來說是個再真實不過的噩夢。女醫師從小就是「好學生」,好學生的習慣就是拚命努力,哪裡被扣分,就哪裡重新翻書畫重點。不論什麼事情,我們都不願意認輸。問題是,人生裡有很多事,不是拚命努力就可以成功的。人生裡的很多事情挫敗,不是檢討重來或多練習幾次就可以不再挫敗的。當牽涉到人與人之間、牽涉到情感與信任、牽涉到社會與世俗壓力,哪是「自我檢討」、「咬牙努力」就可以不再失敗的?我是開始當主治醫師之後才看開這一切,又或者是從我的病人身上看到這一切?也許都有吧。書籍介紹診間裡的女人:婦產科女醫師從身體的難題帶妳找到生命的出口作者:林靜儀出版社:鏡文學出版日期:2018/08/20作者簡介林靜儀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一隻傲嬌長毛臘腸的媽,眼睛已經老花的年紀。大學之前讀《紅樓夢》、打毛線縫香包,大學之後讀醫學期刊、掏內臟縫人肉。沒立過什麼不得了的人生目標,結果做了些沒有想過的事:第九屆不分區立法委員、行政院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委員、公務機關和地方政府的性別平等委員會委員,幾個專業團體的理監事,得了疾管署的金馨獎,喝了幾個月南太平洋的雨水和吃了不少北印度的風沙。相信人是在有限的選擇中做選擇,幸運要感謝老天,困境該檢討自己。人生觀受村上春樹的書影響極大(意思是若有偏差都怪他)。不論在哪一行都拚命工作,能夠睡到自然醒然後煮杯咖啡來喝,就算幸福了。延伸閱讀: 為何日本媽媽總是優雅、台灣媽媽卻是蓬頭垢面?六月從15坪飯店房間體悟出的「人生整理術」
-
2022-01-19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因親人患有遺傳性小腦萎縮症而成立病友協會,讓病友們認識這個疾病!
【編者按】這是我們第二次以「教我人生的病人」為主題,由三位不同專業的醫師(精神科、復建科、神經科)回憶過去所看過的病人如何拓寬了他們的人生經驗。希望由他們的分享,不只醫療團隊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醫者可以由病人端學到人生的新經驗,更希望社會大眾(包括病人與家屬)可以更了解醫師端的內心世界,透過醫病雙方的彼此了解而改善醫病關係。誠如我們第一次這系列刊出時所說的,我們期待這類文章可以繼續在我們的園地陸續刊出。我在台大醫院復健科擔任第三年住院醫師的時候(1983年),42歲的大表哥因為走路搖搖擺擺來到台大醫院就診,神經內科張揚全教授診斷是體染色體顯性遺傳的小腦萎縮症。當時只知舅舅和表哥兩人得病,母親和六個姊妹家人都沒有人有此疾病。我潛意識裡洗腦自己,會不會外婆只把疾病傳給兒子。張教授在中央走廊遇見我,常常開玩笑的要我走tendem gait(兩腳交錯走在一條直線上,一種平衡測試)給他看,我輕鬆的和他開玩笑,不覺得有壓力。現在回想起來,是輕率的醫師對上了天真的病人家屬。數年後,我聽母親說表哥交代他兒子:「我們身體跟人家不一樣,你不用出國留學,在國內念個碩士就好了。」那個時代,基因的篩檢技術還沒有發展出來。我覺得表哥太悲觀了,外甥仍有二分之一的機會沒有得病啊!即使得到遺傳,通常三、四十歲才發病,趁年輕時深造,未來不是更有保障嗎?這位外甥後來在台灣念完博士,任教於某大學,不婚,已發病。我以寫鼓勵信給外甥的形式述說這個故事,投稿在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的刊物上,被記者陳于嫣小姐轉載在聯合報上。隔日有位朱穗萍小姐打電話到我辦公室,提到她母親因為行動不便臥床數年後自殺往生,她是長姊,下面六個弟弟妹妹中已經有三人得到相同的症狀。她發現我在報紙上的描述與她家的情況很像,以為我是這方面的專家,想請教我這個病有沒有治療的方法。我告訴她這種遺傳性小腦萎縮症是基因異常造成神經細胞提早老化死亡,是一種不可逆的退化性疾病。這個病目前沒有特效藥可以治癒,但既然是一種神經提早老化的疾病,復健治療提供適當的運動,可以預防老化。多半的病人因為罹病而運動不足,所以從事規律運動,身體功能會稍有改善,持之以恆運動的話,可以讓疾病惡化的慢。朱小姐聽了很失望,後來沒見到她帶弟弟妹妹來我們醫院復健。那個時代,我們復健醫院裡面從沒見過小腦萎縮症病人。2001年我母親64歲,早過了發病年齡,因無法兩腳併攏站立經基因檢測確診脊髓小腦萎縮症(Spinocerebellar Ataxia),有如晴天霹靂。我本以為我們家逃過一劫,瞬間從雲端跌落,先生一夜白了頭。我在苦苦煎熬之後,決定作基因檢測,在等待檢查報告的時日,意料之外,我接到了朱大姊的電話。她說她十年前跟我通過電話,我當時有舉例脊髓損傷病友協會對病人和家屬有很大的幫助,建議她可以成立小腦萎縮的病友協會。十年前她把我說的事情寫在紙條上,紙條一直還在。過了十年,她的六位弟弟妹妹全部發病,有兩位已經過世。她和弟弟妹妹、妹夫以及一些病友及家屬在北榮神經內科宋秉文醫師的鼓勵及幫助下已經完成協會的籌備。也訂好第一次會員大會的日期,邀請我擔任顧問醫師,並在開幕式致詞。我聽了大吃一驚,回說:「我有這麼殘忍嗎?你把妹妹接到家裡照顧,還要照應其他弟弟妹妹,這麼辛苦,我竟然建議你成立病友協會?」老實說,我沒有印象我說過。不過,十年前我們在電話中聊了很久是真的,可能有談到吧!大會成立的那天,我的檢查報告已經出來,很幸運的是陰性。在會場我見到擔任理事的表姊(陰性),很久未見面的表妹(已發病)、大表哥的兒子(陽性)、女兒(已發病)、二表嫂攙扶著十二歲就發病的女兒走的跌跌撞撞,我心中百感交集,致詞時差點哽咽。朱大姊擔任創會理事長,她的弟弟妹妹及家屬多人參加。我以顧問的身分致詞,強調小腦萎縮症不是「不治之症」,積極的復健可以延緩疾病的惡化,縮短重度失能臥床的時間,隨著病情惡化,有很多復健輔具可以幫忙。朱大姊和我都是小腦萎縮症的倖存者(未得病者),我們帶著使命在不同的崗位上為企鵝家族服務。我的親屬在協會當志工,也得到協會的助益。協會舉辦各種活動,讓病友們認識這個疾病,有各種活動如擊鼓、輪椅太極拳、郊遊,促進病友們的身心健康。還有心理諮商、家庭訪視等服務。如今協會成立已二十年,曾經致力於將小腦萎縮症列入病人自主法的適用對象,正在籌劃成立收容疾病後期病友的養護中心。我當年服務的復健醫院開啟了小腦萎縮症復健的新頁。協會成立之前病友多半只能蝸居在家,不知道復健有幫助,甚至不知道家族遺傳的是什麼疾病。所以全台灣的復健科大概都沒有照顧這種病人的經驗。由於我和協會的呼籲,有不少外縣市的病友來到復健醫院住院復健,對病人確實有幫助。復健醫院的團隊對此疾病的復健經驗因此特別豐富,我們經常去協會演講,也幫忙製作了衛教手冊。目前應該有越來越多的復健醫療單位了解這個疾病,可以讓病人就近接受門診的復健。我母親罹病後在家復健,持之以恆每日運動兩小時以上(包括瑜珈、走路、體操),身心維持在很好的狀態18年,只有往生前一年過的比較辛苦。事實證明神經系統退化性的疾病,適當的運動可以延緩病情的惡化,提升生活的品質。回想起來,很慶幸自己當初寫了那篇文章,也很高興復健科的訓練讓我養成和病人或家屬可以花長時間深談的習慣,因此牽出了這個緣份。一份小小的愛和關懷,不斷的循環,促成了永續的大愛。這中間最關鍵的人物是朱穗萍女士,她身為長姊,父母早逝,長姊如母,照顧六位罹病的弟弟妹妹及家屬,有如蠟燭兩頭燒。有願就有力,竟還能付出心力在協會事務上,照顧更廣大的病友,堪稱人間菩薩,以此文表達我對她無盡的謝意和敬意。
-
2022-01-15 癌症.卵巢.子宮
女性嗜吃炸物、珍奶、藥膳補品 子宮內膜異位症恐上身,嚴重會影響生育!
美美(化名)年僅25歲,平常最愛吃炸物和珍奶,以往很少因為月經來潮而不適的她,隨著年紀的增長,經痛卻愈來愈嚴重,直到某次去醫院的婦產科檢查,才發現她的卵巢竟有10公分大的巧克力囊腫,需手術清除治療,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科主任吳珮如指出,巧克力囊腫屬於子宮內膜異位症的一種,一旦發生就必須終生學習與它和平共處。子宮內膜異位症 又分「巧克力囊腫」與「子宮肌腺症」吳珮如主任表示,子宮內膜異位症是指原本該長在子宮的內膜細胞長在異常的部位,長在卵巢就會產生「巧克力囊腫」,長在子宮深部就稱為「子宮肌腺症」,也有極少數可能會發生在腹部或其他部位,症狀多以月經周期不規律、經血量異常變多、經痛等方式表現,還有約20%到30%患者的生育能力因此受到影響,目前在醫學上仍未找出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確切發生原因,一旦發生子宮內膜異位症,只得小心控制,無法完全根治。女性嗜吃炸物、珍奶、藥膳補品 屬罹病高危險群然而,即使發病原因未明,臨床上卻發現,有家族病史、喜歡炸物、珍奶等高熱量食物或甲殼類海鮮,以及常吃藥膳補品、補充過多雌激素產品如蜂王乳,有較多不良的生活習慣如熬夜等,這些女性屬於罹病的高危險群,且好發於年輕女性,部分患者因症狀不明顯,或是將經痛、經期不規律當成日常,等到發現巧克力囊腫時,通常囊腫可能已經超過5公分,必須面臨考慮是否動手術的狀況。囊腫大小、嚴重程度和生育需求 是治療上評估的重點吳珮如主任說明,治療方面,醫師會視患者的囊腫大小、嚴重程度和生育需求等多方面評估,若為青少女或20出頭的女性,且囊腫在3到4公分以內,通常會先以藥物(如避孕藥)治療為主;若是囊腫超過5公分或當下有生育需求的女性,這時就會考慮採取微創或是達文西手術,小心將囊腫清除,並搭配使用組織膠減少電燒,降低卵巢功能的破壞。組織膠屬於生物製劑,聚合過程具有黏性,可用於黏合組織減少術中縫合,盡可能保留下健康的卵巢;並且所形成的纖維蛋白凝塊符合生理性,與人體自行形成相似,因此能幫助傷口修復,協助病患能迅速恢復正常生活,醫師建議患者須在術後半年內盡快受孕,以免囊腫再度出現,而影響生育時機。避免高熱量、精緻化飲食 每年定期做婦科檢查現代人因為習慣過度精緻化的飲食,加上工作關係而經常久坐,活動量不足的情況下,若還有家族病史,就很容易發生子宮內膜異位症,吳珮如主任建議,女性應記錄自己的月經周期,每年定期做婦科檢查,平時盡量避免高熱量、精緻化飲食並適度運動,學習熟悉、重視自己的身體,否則罹患巧克力囊腫嚴重者可能會影響未來的生育能力,且只能終生學習與疾病和平共處。★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2-01-15 癌症.抗癌新知
久咳疑罹新冠 竟是肋膜長腫瘤
16歲陳同學連日久咳不止,家人很擔心罹患新冠肺炎,到醫院快篩,結果血液及鼻腔篩檢皆為陰性,但胸部X光驚見右側肺部一片白,進一步檢查發現,竟是一顆由肋膜長出、大如「手球」的惡性肉瘤,經手術切除及化療,仍無法完全消滅腫瘤,透過基因定序檢查腫瘤惡性突變基因後,採用適合的標靶藥物治療,殘存腫瘤才消失。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血液腫瘤科醫師翁德甫表示,國內每年罹患癌症的新發個案中,18歲以下青少年超過一半是實體腫瘤。相較成人癌症發生原因,多半與飲食、環境、生活習慣有關,例如抽菸、喝酒、不良飲食所致,但兒童癌症多為基因突變所導致,若能找出基因突變,搭配合適標靶藥物抑制,可產生更好療效。翁德甫說,兒童癌症治療成功率較成人高,透過化療、放射線治療或手術切除腫瘤,治癒率八成以上。若是罕見惡性肉瘤,或具有神經組織分化出的惡性腫瘤,容易對化療或放療產生抗藥性,恐難以完全切除。腫瘤組織切片在病理染色下,雖有機會檢驗出腫瘤標靶基因,但昂貴、耗時且敏感度不佳,時常無法提供足夠資訊,讓醫師選擇標靶藥物與治療。近年在精準醫療發展下,翁德甫表示,透過次世代基因定序(NGS),可找出兒童少見癌症的致病基因突變,若確定是NTRK基因融合所導致之惡性腫瘤,可透過標靶藥物,抑制致病基因過度活化,讓腫瘤縮小、進而接受後續切除手術,若還是無法切除,仍可持續服用標靶藥物,抑制腫瘤生長。
-
2022-01-10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天冷頻尿正不正常?醫教1招自我檢測:3情形當心泌尿道出問題
每到冬天氣溫下降,不少人會出現頻繁跑廁所的現象,在家裡還好,如果剛好在工作或會議中卻尿意頻頻,難免會造成一些困擾。實際詢問上班族「冬季頻尿」帶來的負面影響,除了「工作思緒容易被中斷」之外,最尷尬的是,每當主管、同事主動關切,一句「你還好嗎?吃壞肚子了嗎?」都不知該如何回答…究竟冬季頻尿是天氣影響還是泌尿道真的出問題,泌尿科醫師教你這幾招簡單判斷。氣溫驟降易頻尿 靠排尿日記紀錄身體狀況第一點必須要知道,就是「天冷真的會利尿」,又稱冷利尿(Cold diuresis)現象,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楊旻鑫表示其因可分為二:(一)氣溫低會使肢端血管收縮,導致血多回流至軀幹,也代表流經腎臟血液量增加,使腎臟過濾尿的過程加快。同時,靜脈回流量提升也會促進心臟分泌心房排鈉鈦,又稱「利尿素」,減少腎臟對於鈉離子與水分的再吸收作用,進而加速人體排尿。(二)人體自律神經遇冷活化,使膀胱逼尿肌收縮,導致膀胱較無法儲存尿液。楊旻鑫醫師指出,臨床上一日排尿次數逾八次即可說有頻尿現象,但仍需綜觀個人每日飲水量及排尿量而定,因此對於有頻尿現象的民眾而言,簡單紀錄包含飲水量與排尿量之排尿日記,當出現問題需就醫時,能更有助於醫師掌握病人身體狀況。出現「這三種」情形 儘速就醫檢查究竟冬季頻尿正不正常?除了注意排尿次數之外,楊旻鑫醫師提醒,若出現「急尿」,即一有尿意就憋不住;或排尿時有疼痛感,甚至「血尿」情形,就需儘速至醫療院所安排進一步檢查。可能引發頻尿的疾病很多,以女性而言,最常見即為泌尿道感染、膀胱過動症;男性則多為攝護腺肥大或攝護腺發炎,除尿意頻繁之外也常合併解尿困難,如尿不出來、尿不乾淨等;而孩童、青少年出現頻尿現象,家長就得多留意,有可能是心理壓力造成。憋久了會生病 陷入尿意更頻繁的惡性循環 頻尿還好解決,但不少人一旦開始專注於工作,尤其是辦公室族群,常因想等工作告一段落再起身,或擔心他人眼光而刻意憋尿,其實都會對泌尿道造成累積性損傷。楊旻鑫醫師說明,長期憋尿可能使膀胱肌肉無法放鬆,進而導致解尿困難,也有機率演變成慢性膀胱疼痛症候群 ,又稱「間質性膀胱炎」,患者膀胱過度敏感,只要一產生尿就容易感到不適甚至下腹疼痛,且尿意時常來的又急又快,嚴重影響生活。養成正確習慣 「喝對時間」也能減少頻尿排尿要順暢,養成正確飲水習慣也很重要,楊旻鑫醫師表示,正常人每日建議飲水量為自身體重(kg)乘以30 c.c.-50c.c.,但心腎功能不佳的患者即不適用此試算方式,應諮詢主治醫師。針對冬季頻尿族群,楊旻鑫醫師也提供以下幾點注意事項:(1)盡量避免咖啡、茶飲、酒精等利尿飲品。(2)晚餐不喝湯、晚餐後少喝水,減少夜尿情形發生,以免影響睡眠而造成其他健康問題。(3)注意保暖,減緩冷利尿現象發生。(4)隨時注意相關症狀,及早治療,若頻尿嚴重影響生活,可至醫院就診尋求醫師協助,適時使用藥物改善。(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延伸閱讀: ·白天尿尿超過8次小心有問題! 泌尿科醫揭「3大跡象」:膀胱累壞了 ·尿液出現「這3色」危險了! 專家揭「尿液顏色」代表健康狀況:尿透明別再喝水
-
2022-01-08 失智.名人專家
林舜穀/中藥可以預防失智症?高血壓和憂鬱高風險群,中醫師教你遠離失智
我的病人以失智症為大宗,在門診和演講時都會有許多人問我:「應該要吃甚麼中藥才能預防失智症?」或是更簡單的「吃甚麼最顧腦?」面對這樣的問題,我一貫的回答都是:「調整生活作息、減少危險因子、常常鍛鍊腦力最重要,吃甚麼反而不是重點。」也的確有不少預防失智症的運動方法被開發出來,甚至做成遊戲。但是,我內心其實也想知道,是否真的有些中藥可以幫助病患維持認知功能,避免或延緩失智的到來呢?直到近年來新的研究陸續發表,終於初步回答我心中的疑惑。針對罹患高血壓與憂鬱症等慢性疾病的病患,的確有中藥可能減少他們罹患失智症的風險。高血壓與失智症高血壓絕對是現代人最常見的慢性疾病,不管是高壓力高時數的工作環境、高油脂高糖份的美食環伺,以及隨之而來的失控體重。都會讓身體不得不提高血壓,以將寶貴的血液輸送到身體的重要器官。但是,長時間高漲的血壓也會直接傷害血管,讓血管變得既僵硬又脆弱,供應的器官也隨之受損,發生在大腦就容易出現出血、梗塞等問題,即使沒有大面積的中風壞死,也會逐步在大腦各處累積小的損傷。長久下來,大腦細胞逐漸死亡、功能也漸漸喪失,當剩餘的大腦細胞再也無法支撐繁重的工作時,就會出現認知功能下降、精神情緒異常等症狀,走向失智也就變成必然的結局。由陳昆豪醫師主導的研究發現,校正年齡性別等諸多因子後其風險比值(hazard ratio) 為0.65,簡言之,高血壓患者接受中醫治療後,比不接受中醫治療的患者,得到失智的風險是0.65倍(亦即得到的風險下降35%)。陳醫師也發現中醫複方如天麻鉤藤飲、加味逍遙散,以及單位藥如丹參、川牛膝、葛根,與其他中藥相比,和降低失智風險的關聯性最大。陳醫師在研究中也發現,當中藥的治療的天數超過180天,預防失智的效果能更好的顯現出來。憂鬱症與失智症憂鬱症與失智症的關係更加緊密,而且在臨床上難以區分。重度憂鬱患者常常會出現表情呆滯、反應減弱、表情淡漠、甚至對他人的話語毫無反應等等症狀,而被誤認為是失智症大腦認知退化的表現;失智患者也常常會有情緒低落、對周遭一切事情提不起興趣等憂鬱症狀,且持續的時間和嚴重程度,甚至有時候不輸真正的憂鬱症。更有甚者,許多失智症早期是以情緒憂鬱和反應低落作為主要症狀。也有研究指出,長期的憂鬱患者有更高的風險,出現不可逆的認知退化情形。因此,治療憂鬱症與預防認知退化,幾乎是所有已開發國家共同的課題。我在2021年與中國醫藥大學賴榮年教授、中山醫學大學魏正宗教授共同發表的研究指出,憂鬱症患者經中醫治療後,失智症的風險相對較少。勝算比(Odds ratio)為0.83。※勝算比是評估失智症風險的數值,比值越高表示得到失智的風險越大,以 1 為界,超過 1 表示風險增高,低於 1 表示風險減少,數值越低則表示風險越低。在臨床治療時,中醫師不會將所有的藥方一股腦的通通開給病人,而是會依據診療當下的望聞問切四診狀態,從中選擇合適的處方,才能發揮最好的效果。
-
2021-12-23 醫療.自體免疫
保暖別過頭 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好過冬
天氣日漸轉冷,冬天正是異位性皮膚炎好發的季節,皮膚科醫師提醒,冬天雖冷,但家長千萬不要為孩子穿太多衣物、也不要用太熱的水泡澡,並且應多擦質地較滋潤的乳霜。在治療上,中重度患者可採用進階療法,尤其上個月台灣已開放6歲以上兒童可施打生物製劑,效果不錯。勤擦乳霜 一天四五次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賴柏如表示,因應天氣乾冷,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冬季最好的保養方式是勤擦身體乳霜,家長可準備比較滋潤型的乳霜為孩子塗抹,因為乳霜油脂含量高,效果會比質地較清爽的乳液來得好,而且一天應該要塗抹四到五次才夠,可增加皮膚的滋潤度。 賴柏如醫師也說,異膚的小朋友怕熱不怕冷,家長不要讓孩子穿太多,衣物也要盡量寬鬆,衣料應選擇棉質,別穿毛料,因為絨毛材質易造成皮膚的搔癢感。另要留意洗澡的水溫,千萬別因天冷而洗太熱的熱水澡,否則熱水會洗去皮膚上的油脂,「雖然洗的當下很溫暖舒服,但洗完30分鐘,皮膚就會開始癢。」阿嬤覺得冷 小心金孫得熱疹熱疹也是小朋友冬天非常容易出現的皮膚疾病。賴柏如醫師說,主要原因來自「阿嬤覺得冷」,很多老人家都擔心小孩著涼感冒,會給孩子穿很多,結果反而造成熱疹。他說,熱疹來自汗腺開口被阻塞,而汗腺開口在毛囊裡,阻塞後會在皮膚形成顆粒,最輕微的是透明的晶狀熱疹,惡化發炎後會發紅變紅色熱疹,更嚴重的會變成黃色的膿疱熱疹。不過家長不必對熱疹太擔心,只要給孩子少穿一點,讓皮膚透氣涼爽,通常半天、一天左右,熱疹就會消掉,也不太需要擦藥,除非真的發炎很嚴重,才要塗一點外用藥膏。濕敷療法 冬天不適合有些異膚的小病童一到冬天常日夜搔抓,讓家長很心疼,想試著在晚上睡覺時為孩子進行濕敷療法;但賴柏如醫師強調,冬天並不適合做濕敷,尤其不適合過夜,因為晚上氣溫低,小孩會感覺寒冷不舒服,如果非做濕敷不可,最好選在白天,每次濕敷個一兩小時即可。不過他也認為,濕敷療法畢竟會讓皮膚的溫度降低,年紀較小的孩子可能會因為感覺太冷而抗拒,所以最好還是改成多塗抹乳霜來降低孩子的不適。生物製劑 開放6歲以上可使用針對異膚病童的治療,賴柏如醫師表示,如果只是輕度的患者,一般塗抹外用藥膏即可,中重度患者則要採取進階性治療,包括光照治療和非類固醇的口服免疫調節劑,但光照治療常受限於病童白天要上學,只能利用晚上到醫院去照光,時間上不太方便,效果易打折扣。至於口服免疫調節劑,賴柏如說,長期使用可能造成肝腎負擔或白血球下降,影響孩子的發育,因此要定期抽血監測肝腎指數及白血球。賴柏如說,自11月起,生物製劑又向下開放至6歲以上的中重度患者都可使用,對小朋友的效果很不錯,而且相對安全,不會有肝腎問題等風險,但因為生物製劑的治療方式是採用針劑,有些小朋友會害怕打針,這一點必須先克服。生物製劑也可能引發結膜炎,但賴柏如強調,結膜炎的症狀多半非常輕微,通常只要擦擦藥就好。
-
2021-11-21 失智.失智資源
臺中市超前部署 創設全臺首家年輕失智者據點
人口老化已是全球共同現象,也會伴隨失能及失智人口急遽上升,而失智者往往比失能者更難照顧。臺中市衛生局長曾梓展說,臺中市率先邁出照護失智者腳步,創設全臺首家年輕失智者據點,就是盼能讓失智者有機會回到社會及家庭繼續奉獻人生價值。臺中市新建設不斷,活力十足。然而至今年9月,臺中市65歲以上長者達40萬人,占總人口14.12%,以老年人失智症盛行率8%推算,臺中市罹患失智症人口大約3萬2千人。再依挪威研究,45歲到64歲失智症盛行率是千分之1.6,估算臺中市年輕型失智者約1,300人。年輕型失智 照顧者更艱辛年輕型失智者大多仍是家庭的經濟支柱,面臨的情緒及照護需求與老年人不同,且退化過程又較老年人快速,家屬照顧起來更為辛勞。曾梓展表示,臺中市政府超前部署,為這些年輕型失智者設想,希望幫家屬免於不斷尋找資源的困擾,由衛生局協助打造全臺第一家年輕型失智社區服務據點「向上清活小屋」,去年6月30日起開站。向上清活小屋每週提供三天服務,提供年輕型失智個案「認知促進、生活維持」課程,涵蓋延緩認知功能衰退的運動、認知訓練、學習新事物、靜坐(心靈沉澱)、生活功能促進、情感表達等六大課程;也提供家屬讀書會、支持團體、議題討論,每月由工作人員與個案及家屬討論下個月活動設計,量身訂做專屬年輕型失智者及其家屬課程。搶先訂定 失智行動計畫曾梓展指出,隨著失智人口逐年上升,臺中市政府重視失智症照護責任,在其長期照顧委員會下設立「失智照護網絡工作小組」,依「2017-2025全球失智症行動計畫」,制訂7大策略及14項行動方案,是全國第二個優先訂定失智症行動計畫的縣市。在臺中市各局處攜手合作,至今年已設置10處失智共同照護中心、36處失智社區服務據點、350家C據點長照站、2家失智團體家屋、49家日照中心、9家家庭照顧者支持服務據點,方便有需要的市民使用。有些失智者家庭,總是歷經一番波折,如出現懷疑家人偷東西或外出後找不到回家的路等行為,才知道親愛的長輩或伴侶失智了。因此,臺中市也強化長照失能等級評估的效能,請照顧管理專員至案家評估時,主動轉介疑似失智症個案給失智共同照護中心協助確診;並與警政單位合作,請警察局派員到失智據點及C據點長照站,主動提供長輩按捺指紋,減少失智長輩走失風險。若民眾發現家中長輩或親友有疑似失智症狀,可撥打1966長照服務專線,將有專人提供諮詢。年輕型失智者的伊甸園十月接近寒露的秋天,臺中市天空仍綻放著暖陽,位於北區華美街二段的臺中市年輕型失智社區服務據點—向上清活小屋,米色及鐵灰相間的外觀造型,宛如年輕失智者的一座伊甸園。多數人以為,失智症是老人專有疾病,其實年齡低於65歲罹患年輕型失智症不算罕見,光是向上清活小屋,就有14名年輕失智症學員來學習,更顯得此一需求值得重視。學員裡的「阿雄」,年方42歲,小孩仍就讀幼稚園,因車禍傷及腦部引發血管型失智症,出現認知功能的部分障礙;然而他仍保有部分過去擔任倉管工作的能力,據點工作人員買來組合家具要放在小屋使用,就由阿雄負責組裝,讓他充滿了成就感。「來!淑雲姐,來做空中小姐服務!」只見老師指導其中一位學員,用輪式推車將茶水分給每個人,她笑嘻嘻地端給大家,小屋裡的插花也是淑雲完成的。在這裡,更有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社會暨社會工作學系的實習生擔任失智者指導員,實踐所學專業。向上清活小屋也提供虛擬實境(VR)設備,帶著學員模擬旅遊或參加節慶活動,延緩病情惡化,期盼學員回家後還能做洗碗及打掃等家事。向上社福基金會專業資源中心主任陳秀美說,為融入在地情及資源,向上清活小屋在課程設計上,安排臺中植物園、科學博物館等參訪。「畢業照顧者」文英過去是一名護理師,照顧失智症的公公5年,後來公公過世,文英來到這裡以過來人家屬擔任志工,與其他家屬分享她的經驗,給予不少照顧者支持與安慰,深獲好評。有別於年長失智者的需求,年輕失智者要考量他們的生命史,避免活動孩童化及嬉鬧化,因此向上清活課程參考加拿大蒙特梭利模式,以「發揮潛能、共同生活、互助生活」為課程設計主軸,為年輕型失智症照護工作注入新的力量。臺中市政府衛生局 關心您廣告長照服務發展基金及菸品健康福利捐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