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2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搜尋
中央社
共找到
262
筆 文章
-
-
2020-06-25 新聞.健康知識+
隧道一氧化氮濃度高 多用空調避免開窗
長途開車時駕駛偶爾會想開窗透氣,學者指出,戶外或郊區開窗能達到良好的換氣效果,但隧道內因一氧化氮濃度高於戶外千倍,應使用車內空調,避免吸入空氣污染物質。今天是端午連假首日,國道從24日就開始出現壅塞情形,其中國道5號塞爆一整夜,到目前為止南下南港到坪林路段仍車多壅塞,高公局預估最快晚上6時才會紓解。長途開車有時為了消散車中異味或透氣,駕駛會開窗,宜蘭大學環境工程學系教授張章堂透過新興科技媒體告訴中央社記者,若是在一般戶外、郊區,駕駛過程中開窗能達到良好的換氣效果,但若是行經隧道內則建議只用車內空調,避免空氣污染物進入車內。張章堂指出,隧道內一氧化碳(CO)濃度是戶外的數十至上百倍,一氧化氮(NO)更可能上千倍,開窗透氣反而可能會吸入空氣污染物;雖然密閉空間中呼吸可能會導致二氧化碳(CO2)濃度上升,但相較於CO與NO,CO2對人的影響還屬輕微,可以等到開離隧道後再開窗透氣。此外,消除異味也有人會選擇使用車內芳香劑,張章堂說,一般車內芳香劑分為溶劑類與非溶劑類,溶劑類可能比較容易有丙酮、酒精等揮發,經呼吸後進入人體,若是長時間累積在體內,可能會對肺、肝有不良影響。張章堂表示,若是選擇芳香劑,可減少使用水性、溶劑類;如果是可開關式的芳香劑,建議不要一直開著,減少揮發濃度;開車前可以先開窗,讓車內空氣流通。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毒物及化學物質局簡任技正董曉音告訴中央社記者,若是以減少曝露在化學物質中為出發點,最好不使用芳香劑,若要使用,要注意是否有合格標章,使用時也建議避免高溫或長時間曝露。
-
2020-06-2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天竺葵精油是否降病毒感染風險 疾管署:待驗證
國立中興大學森林學系特聘教授王升陽研究團隊發現天竺葵、檸檬精油可抑制新冠肺炎病毒入侵人體,但疾管署說,未來能否應用於人體、如何使用等,待進一步研究及驗證。中興大學今天發布新聞稿表示,王升陽團隊研究植物精油抑制引起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病毒感染可能路徑,血管收縮素轉化酶2(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2;ACE2)是引起「嚴重急性呼吸肺炎」冠狀病毒(SARS-CoV)、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冠狀病毒2型(SARS-CoV-2)和人類冠狀病毒NL63的受體。如果能抑制ACE2表現,可能減低病毒感染風險。王升陽團隊自超過60種植物精油中篩選出具顯著抑制ACE2表現的精油,分別是天竺葵與檸檬精油,並經氣相層析質譜分析顯示,天竺葵精油是由22種化合物組成;檸檬精油中有9種化合物;香茅醇、香葉醛和乙酸橙花酯是天竺葵精油主要化合物,檸檬烯則是檸檬精油主要化合物。研究顯示,人類上皮細胞經天竺葵與檸檬精油主成分香茅醇和檸檬烯處理後,可顯著降低ACE2的表達。王升陽團隊研究證明天竺葵和檸檬精油及其主成分具開發為天然抗病毒劑潛力,可能有助於防止引起「嚴重急性呼吸肺炎」冠狀病毒入侵人體。不過,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副署長莊人祥告訴中央社記者,從研究成果看,研究處於相當早期細胞試驗,仍是實驗室裡的研究,未來能否應用於人體、如何使用等,待進一步研究及驗證。
-
2020-06-1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北京疫情獲控制? 專家憂恐出現「超級傳播者」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18日表示,北京疫情已經控制住了。17日新增的21例確診病例都是在12日以前發生感染。如果把病人發病時間做成曲線,高峰發生在6月13日。但有病毒學專家認為,北京疫情仍存在超級傳播者的概率,不要盲目樂觀。中央社報導,吳尊友說,19日之後還會有報告病例出現,但這些是對既往感染病例的檢測發現,不是新感染,新感染只是零星的,病例數會越來越少。吳尊友表示,經過調查,把報告病例案職業分類,發現賣水產這一類感染的人數相比較要多,其次是牛羊肉,再次是其他。他們又把這些病人的診斷報告時間,還有發病時間按照不同的職業做了分布,水產一類的工作人員發病時間比其他人員要早。北京疾控和國家疾控聯合調查組對北京新發地市場很多地方環境採樣,不同的地面、物品等,採樣結果和病例結果一起分析,汙染嚴重的地方在水產類和牛羊肉的大廳。吳尊友說,去年底,不明原因肺炎在武漢華南海鮮市場出現,當時懷疑是與野生動物相關,北京的結果聯繫到武漢的結果,對解開這個謎提供了新的方向。初步分析,海鮮涉及到水、冰凍產品,溫度低,適合病毒存活,濕度大。至於為什麼這些地方成為傳播中心,還需要進一步分析。中國新聞周刊報導,香港大學病毒學專家、醫學教授金冬雁表示,「北京疫情控制住了」這種判斷是根據流行病學知識做出的推斷,但新冠病毒的傳播存在超級傳播者的概率,也就是說一個人傳播給多個人,這種情況不是流行病學的統計能算出來和預測的,所以不能忽視個體感染者可能對整個傳播曲線造成的影響。「現在我們應該積極地通過抗體檢測、核酸檢測等手段把這些問題搞清楚,不要盲目樂觀。」據北京衛健委19日發布的統計,北京18日新增本地確診25例。11日以來,北京累計確診病例已達183例。
-
2020-06-15 科別.感染科
高市漢他病毒第5病例現蹤 衛生局加強投藥滅鼠
高雄市今年以來已經出現5例漢他病毒出血熱病例,再創民國105年3例以來的高峰,高市府衛生局加強市場、夜市等處的消毒投藥滅鼠工作,並增設捕鼠籠,將持續監控至7月19日。高雄市衛生局疾管處長何惠彬今天表示,今年以來,高雄市漢他病毒出血熱病例已經有5例,再創民國105年3例以來的高峰,衛生局除加強滅鼠計畫,也呼籲民眾配合捕鼠。高市衛生局12日發布新增一例漢他病毒出血熱確診個案,是住在鳳山區北門里的50多歲麵店女員工,在4月19日於工作地被老鼠咬傷送醫,但4月26日出現發燒、頭痛等症狀再度就醫,後來因症狀未改善,5月24日再就診。由於這名女員工症狀持續未改善,且於5月26日住院,醫院通報疑似漢他病毒出血熱並採檢檢驗,疾管署6月12日綜合研判確診,是高雄市的第5例漢他病毒出血熱病例,全國漢他病毒出血熱病例累計7例。何惠彬告訴中央社記者,高雄市漢他病毒出血熱病例高於其它縣市,與老鼠密度有絕對關係;不同的是105年的3例群聚和光華夜市有地緣關係,這次的5例則散落在各地,但都和餐食業有關,所以衛生局結合環保局等再加強滅鼠和防疫工作,以市場、夜市等作為捕鼠籠熱區,預計這波疫情持續監控至7月19日。漢他病毒出血熱主要透過鼠類等囓齒類動物傳染給人類,一旦吸入或接觸,遭病毒污染就有感染風險;衛生局籲落實「不讓鼠來、不讓鼠住、不讓鼠吃」等三不政策。
-
2020-06-1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不再三採陰!發病達10天症狀緩解 二採陰解隔離
新冠肺炎確診病人康復解除隔離將有新的標準,指揮中心考量國際研究結果,將確診者解隔離條件從現行三採陰改為二採陰,且需符合發病已達10天且症狀緩解至少3天。台灣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平穩,截至目前,累計443例確診個案,除7人不幸死亡,截至9日已有431人已經解隔離,只剩5人還未符合現行連續3次呼吸道檢體檢驗新型冠狀病毒陰性。在疫情之初,台灣確診者的解隔離標準和國際一致,經二次採檢陰性就能解除;不過,很快就發現國際有很多案例是解隔離後又再復陽,指揮中心就將解隔離條件「升級」為三採陰,為國際最嚴格。不過,韓國研究顯示,確診者二採陰後,儘管後續出現時陰時陽,也不具傳染力;台灣疾病管制署和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合作研究也發現,確診者發病以一週內傳染力最高,發病一週後接觸者都沒被傳染。顯見三採陰的解隔離標準有檢討空間。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成員、長庚醫院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黃玉成接受中央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專家很早就注意這個問題,但因台灣病床數、醫療資源都夠,大家謹慎,怕確診者復陽造成社會恐慌,決定採取高標準。黃玉成說,目前已知,德國有一篇論文顯示,確診者發病8天後,就無法培養出活的病毒,意即不具傳染力;有的國家解隔離標準是發病8天或10天後,就認為沒有傳染力,沒必要隔離。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日前已開會決議,修訂確診個案的解隔離條件,必須同時符合下列3項條件,第一住院隔離到症狀緩解至少3天;連續2次呼吸道檢體(間隔至少24小時採檢)檢驗SARS-CoV-2(新型冠狀病毒)為陰性;距離發病日已達10天(無症狀者距首次採檢陽性已達10天)。新修訂的規定上網公告後即施行。
-
2020-06-0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全球近40萬人死…WHO更新防疫建議:疫區應戴口罩
隨著新冠疫情仍在全球延燒,已超過669萬人確診、近40萬人不治。世界衛生組織(WHO)5日更改防疫建議,呼籲在疫情嚴重的地區、以及難以維持社交距離的地區必須戴口罩。中央社引述法新社報導,世衛公布最新的「口罩使用」建議,像是「誰」應該戴口罩、「何時」應該戴口罩以及口罩的材質等。世衛祕書長譚德塞說:「鑒於最新證據顯示,世衛建議政府,應該鼓勵民眾若在容易傳播、或是無法保持社交距離的地方,像是大眾運輸工具、商店或其他密閉、擁擠的場所,應配戴口罩。」他並建議60歲以上和有潛在疾病的人,在無法保持社交距離時應佩戴口罩。世衛也提到,在疫情廣泛傳播區域,所有在醫療機構工作的人都應使用醫療口罩,而不再僅限於照顧確診病患的醫護人員。此外,口罩至少需有3層才能達到有效防護。這3層材質包括:棉製吸溼性良好的內層、不織布的過濾中間層以及聚酯纖維等製成的防水外層。不過世衛強調,光是使用口罩「無法保護人們免於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而感染者應避免外出」。
-
2020-06-06 科別.消化系統
殉職鐵路警父病逝 醫:2大致命胃病別輕忽
已故鐵路警察李承翰父親疑因胃出血過世。醫師表示,胃出血、胃穿孔都是可能致死的胃部疾病,大多和長期胃潰瘍有關,呼籲一旦出現血便、吐血、腹部劇痛,務必盡快就醫。因公殉職的鐵路警察李承翰去年為保護乘客,遭鄭姓男子刺殺身亡,鄭嫌一審獲判無罪,李承翰父親李增文昨天上午疑因胃出血到醫院掛急診、兩度吐血,昨天下午病情急轉直下,急救後仍宣告不治。林口長庚醫院外科部部主任葉大森今天接受中央社記者電訪時表示,除了胃癌以外,有致死性的胃部疾病只有兩種,一種是胃出血,另一種則是胃穿孔,兩者都和胃潰瘍有關。葉大森說,胃潰瘍是胃壁因胃酸腐蝕導致黏膜受損,壓力大、生活作息不正常、愛吃熱的或辣的食物、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等都是造成胃潰瘍的可能原因,早年制酸劑不發達的年代,因胃潰瘍釀成的胃出血、胃穿孔狀況尤其嚴重。他指出,一旦胃潰瘍演變成胃出血,可能出現黑便、吐血症狀,不見得會肚子痛,輕微出血可以打制酸劑讓胃部慢慢癒合,若出血量大到止不住就有致命風險,但臨床上單純因胃出血死亡的案例並不常見。若因腐蝕狀況太嚴重導致胃壁破洞,就是所謂的胃穿孔。葉大森說,胃穿孔明顯症狀就是劇痛難耐,「感覺一輩子沒這麼痛過」,肚子摸起來會像木板一樣硬梆梆,另因胃部的胃酸、食物通通跑到腹腔,會造成嚴重腹膜炎,萬一拖了12小時沒開刀,死亡率恐超過50%。葉大森強調,胃潰瘍在臨床上算是相當常見的疾病,除了呼籲民眾儘早治療外,只要出現血便、吐血或劇烈腹痛,務必立即就醫,降低死亡率。
-
2020-06-0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義大利醫稱新型冠狀病毒減弱 世衛專家駁斥
世界衛生組織(WHO)專家今天表示,沒有科學證據支持新冠肺炎病毒毒性已經減弱的說法。路透報導,位於義大利倫巴底大區(Lombardy)的聖拉斐爾醫院(San Raffaele Hospital)加護病房主任桑格里洛(Alberto Zangrillo)昨天告訴義大利國家電視台(RAI),新型冠狀病毒「從臨床上來看,已經不存在(於義大利)」。倫巴底大區是義國疫情重災區。桑格里洛說:「相較於1、2個月前,過去10天所取篩檢拭子的病毒量,絕對是微乎其微。」桑格里洛身為義國前總理貝魯斯柯尼(Silvio Berlusconi)的私人醫師,在義大利頗享盛名。然而世衛流行病學家科霍芙(Maria Van Kerkhove)與其他病毒和傳染病專家表示,桑格里洛的言論沒有科學證據支持。專家表示,沒有數據顯示新冠肺炎病毒有顯著改變。科霍芙告訴記者:「就病毒傳播能力來看,沒有改變;就嚴重程度來看,也沒有改變。」英國倫敦大學衛生暨熱帶醫學院(London School of Hygiene and Tropical Medicine)新興傳染病專家希柏德(Martin Hibberd)表示,檢視新冠肺炎病毒基因變化的幾項重要研究,並不支持病毒毒性減弱的說法。中央社引述法新社報導,世衛突發衛生事件執行主任、流行病學家萊恩(Michael Ryan)表示,要是相信這種新型冠狀病毒的毒性已經減弱,是很危險的。他解釋:「新病毒在人類群體中有兩種可能性:它們會演化,然後變得比較不具致病性,抑或有時變得更具致病性。」萊恩表示,殺死每個宿主並不符合病毒的利益,繼續在人類之間傳播能讓病毒更容易存活下來。但他說:「我們不能輕忽:這仍然是殺手級的病毒。」
-
2020-05-2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民眾湧藥局搶買口罩 藥師嘆訂貨難憂沒貨可賣
醫用口罩將於6月1日解禁,不少民眾湧藥局掃貨,喊出「有多少貨就買多少。」但藥師表示,目前僅少數廠商願接訂單,且要1、2週後才會到貨,6月1日恐沒貨可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近期宣布,6月1日起醫用口罩將定額徵用,多出來的口罩產能將開放國內販售或外銷,寄往國外的口罩也不再限制數量,相關政策將與2週9片的口罩實名制並行,民眾不用擔心買不到口罩。消息一出,不僅國內口罩廠電話被打爆,藥局也湧入大批詢問民眾,盼趕在第一時間掃貨寄給國外家人。藥師公會全聯會發言人黃彥儒今天告訴中央社記者,口罩禁令實施以來,每當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中有任何口罩禁令鬆綁消息傳出,藥局都會湧入大批民眾,詢問訂購時程,尤其宣布6月1日開放口罩解禁且可不限量寄送國外後,每天至少都有10到20人到藥局詢問何時買得到。黃彥儒說,根據第一線藥局藥師反映,很多民眾因家人旅居海外,希望趕在6月1日一開放就趕緊掃貨寄到海外,除了喊出「有多少就買多少」,甚至點名要特定大廠或要豹紋等特定花色。不過,黃彥儒指出,最近和過去合作過的口罩廠商聯繫時,很多廠商坦言定價、可出貨的量都還在評估當中,可能要等6月1日才能確定並出貨,只能先留下客人電話,等到有貨再以簡訊通知。開業藥師沈采穎說,6月1日開放自由販售的訊息一出,「每天都被問爆了」,當天她立即詢問口罩廠商,廠商都表示毫無所悉,直到昨天才有2家廠商願接訂單,但強調「目前還沒收到政府公文,不知何時能出貨」,即便6月1日真能出貨,藥局至少也要等7到14天才會收到貨。在價格方面,根據沈采穎觀察,平面口罩每片售價從過去約新台幣4至5元漲到5至7元,立體口罩也從過去6至7元漲到8至10元,每盒售價約從200元漲至250到400元。沈采穎強調,目前除2家接受訂單的廠商外,其餘多數廠商都表示因無法報價、不確定有多少貨能釋出,不接受訂單。正因如此,她認為,6月1日民眾不太可能在藥局等實體通路買到口罩,恐讓期待第一時間買到口罩的民眾空歡喜一場,也擔心民眾質疑藥局私藏口罩。沈采穎說,目前國際間疫情嚴峻,勢必有很多國家向台灣訂購口罩,且外銷不論訂購量、價格也會比國內販售來得好,呼籲政府明訂內外銷配比,至少6成留給國內、4成外銷,否則自由販售政策形同虛設,民眾仍是看得到、買不到。
-
2020-05-2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自由買賣口罩價低於5元 業者齊喊不合理
口罩6月起將開放自由銷售,經濟部說每片應會低於新台幣5元,口罩業者包括康那香、中衛與華新醫材大喊不合理,強調原料飛漲,加計物流與包裝費用,成本早已偏高,盼政府多方考量。此外,若政府介入制定內銷價,口罩業者傾向內銷轉外銷。口罩禁令將於6月1日解除,口罩不僅可以外銷,也能在國內販售。口罩價格方面,經濟部長沈榮津說,考量實名制價格仍為每片5元,廠商、通路商必須考慮到實名制5元,定價時每片一定會低於5元,由民眾自己選擇。口罩大廠中衛定價尚未出爐。不過,根據中衛統計,4月原料成本漲幅已達118%,5月更攀升至150%,中衛強調,口罩定價仍需要綜合多方考量。華新醫材董事長鄭永柱告訴中央社記者,尊重沈榮津的立場,不過,口罩成本原料漲價已較疫情前高,若再加上運輸、包裝成本,售價恐怕會高於5元。他強調,業界「不會漲5到10倍」,但至少需要反映成本,業者會再跟經濟部商討,看如何配合。鄭永柱說,華新未來內外銷比例將轉變,國外需求多、價格好加上國內需求下降,估計外銷比例有望從目前5成攀升至8成,估算口罩單片外銷價至少10元。康那香說,「希望如實反映價格」,回歸市場機制後,口罩需要包裝、物流成本,且通路商也要賺錢,成本結構與往日大不相同,若政府訂定1片不得超過5元「是不合理的」。康那香以旗下通路舉例,一般醫療口罩約3元,PM2.5平面口罩價格來到4.5元,若是過濾效果更佳的防蟎立體口罩一片約25元。不同功能、數量與包裝,價格自然有落差,業者認為,除了依照政府規範上繳固定數量,若外銷訂單能有更好價格,廠商不排除更傾向多接國外訂單,畢竟口罩是機會財,當然得趁需求迫切時儘速出貨。
-
2020-05-13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黃秋生有意入籍台灣 林榮基:鼓勵港人移民來台
香港男星黃秋生12日在臉書回應網友時說,準備入籍台灣。同樣來自香港的銅鑼灣書店店主林榮基指出,台灣環境民主自由,黃秋生一事如果屬實,將形成鼓勵港人移民來台的風潮。黃秋生12日凌晨在臉書(Facebook)個人專頁說,「人在台灣。隔離十四天。自得其樂。」有網友在留言區表示「入籍台灣吧!」獲黃秋生回應「準備中」。對此,銅鑼灣書店店主林榮基接受中央社記者採訪時指出,如果黃秋生真的選擇入籍台灣,將對香港人產生影響,形成鼓勵港人移民來台的風潮。林榮基強調,來過台灣的香港人都知道,「台灣對香港人是好的去處」,除了台港地理位置相近及生活容易適應外,最重要的還有台灣自由民主的環境,因為對現在的港人來說,「自由很重要」。受疫情影響,政府目前暫緩港澳人士入境,僅商務履約、跨國企業內部調動、已取得居留證的配偶及未成年子女除外。大陸委員會以書面形式回應媒體提問,指黃秋生此次來台是為戲劇拍攝,並經由商務履約事由申請獲許可來台。陸委會也表示,香港居民來台居留、定居,只要依法提出申請,主管機關均會依相關規定處理。
-
2020-05-10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疫情下的遺憾 加護病房禁探視他無緣見母最後一面
小吳為配合防疫,好幾個月無法看到住安養院的媽媽;媽媽又因感染發燒送醫治療,受限加護病房探視規定,母子沒時間相處,甚至無緣見媽媽最後一面,成防疫政策下受害者的遺憾。台灣在3月底出現首例長照機構護理師感染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俗稱新冠肺炎),各縣市政府紛紛下令禁止長照機構、養護中心探視;疫情指揮中心也在4月初發出禁令,除緊急和必須狀況,禁止醫院探病。嚴管之下有令人心酸的遺憾。小吳的媽媽高齡94歲,因年長、行動不便入住安養中心,但家人感情緊密,子女每天都去探視,假日也會帶媽媽到戶外郊遊。今年農曆過年,她還能回家吃年夜飯、發紅包給孫子、曾孫,身體狀況還算不錯,也能自理。小吳接受中央社記者採訪時表示,隨新冠肺炎疫情緊張,台灣出現首例長照機構護理師染疫後,他們不能再去安養中心探視;雖然可以視訊,但因媽媽耳朵不好,常常聽不清楚視訊內容,多是匆匆打個招呼就結束。小吳說,不能探視的時候心中非常不安,不清楚媽媽的身體狀況,一直很怕接到通知噩耗的電話。有一天半夜,電話果然來了,說媽媽發高燒,必須緊急送醫。他們開車直衝醫院,媽媽一入院就進到加護病房,檢查發現呼吸窘迫,有肺炎;因應疫情,醫院都必須通報採檢,在等待二採結果出爐的4天裡,家人又再度被拒於探訪門外。小吳說,等到二採陰結果出爐,終於能進到病房探視媽媽,但媽媽狀況已類似半昏迷。加護病房的探病規定也很嚴格,每天只有半小時,且每次只能2個人。媽媽看到家人,不太能說話,甚至只能發出聲音,叫沒在場子女的名字。因媽媽病況不穩,小吳一家都做好最壞的心理準備;在住院後的第7天,媽媽就往生了。接到醫院電話時是凌晨,一家人趕到醫院,卻連媽媽最後一面都沒能見到。小吳說,想到媽媽最後階段是一個人離開,沒有家人陪伴在側,心中很不捨,相信媽媽一定很遺憾。他本來期待還可以陪伴媽媽久一點,因為疫情受到很多限制,也認為媽媽的身體每況愈下,可能與他們無法到安養機構探視有關,「我們都是疫情下的受害者」。沒有見到媽媽最後一面,是小吳心中難言的痛。他說,從媽媽二採陰到往生,只隔了短短3天。每天只能有2個家人去探視,大家只能輪流去。有一次他沒能進去,媽媽還叫了他的名字,好像在問「兒子在哪裡?」這段過程被錄了下來,成了小吳最後的慰藉。小吳表示,有一名在安養機構認識的家屬也說,因為無法探視媽媽,心中很焦慮;最近好不容易開放長照機構探視,結果那名媽媽邊打邊罵說:「你是不是要把我丟在安養院,不要我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再對探病限令鬆綁,加護病房和安寧病房可在每日固定時段、開放一床最多2人探視。小吳說,疫情期間,大家都會配合政府防疫,但未來如果疫情再擴大,又要緊縮民眾權益,應在合理、有效的手段之下,兼顧人性需求,不要讓遺憾再發生。
-
2020-05-0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史丹佛大學防疫研討會 陳建仁將線上專題演講
史丹佛大學將於7日邀請副總統陳建仁線上出席重量級研討會,主持人戴雅門接受中央社專訪表示,台灣對抗疫情並成為世界模範,「台灣有個故事要說,而且是對全世界都很重要的故事」。胡佛研究所(Hoover Institution)資深研究員戴雅門(Larry Diamond)教授告訴中央社記者,台灣抗疫經驗是重要且具體的教材,有效能的政府部門如何管理公共衛生對策,可以讓美國從中學習受益,「如果大家都注意到台灣,這世界會變得更好」。「台灣的名聲享譽世界,人們只要看看數據,就知道台灣領先所有先進國家」。戴雅門表示,他在不同的論壇與對話中發現,人們或許不知道台灣對抗疫情的完整故事,但是大家都注意到台灣成功管理疫情並阻絕病毒。他稱許台灣擁有專業的公衛體系,並且在整合性很高的政府有很多位博士,從總統蔡英文開始,加上副總統陳建仁是公衛專家、也是前衛生署長,「這值得注意」。戴雅門說,迫於中國的壓力,台灣長期被孤立於世界衛生大會(WHA)和其他國際論壇的對話、合作與資訊分享之外,不但讓疫情危機無法有效處理,並且有損台灣尊嚴,也限制台灣對世界做出貢獻,這既不公平,也不必要,還不利於全球的公共衛生。他強調,儘管中國似乎有能力阻擋台灣參與國際組織,但北京領導階層必須了解,全球輿論這次並不認同中國,而且北京持續打壓台灣,將會付出嚴重代價。戴雅門說,北京宣稱想有良好的全球公衛體制,並已竭盡所能防疫,但這些說詞禁不起嚴格檢視,因為分享資訊及抗疫工作的協調,對全人類的福祉極為重要,北京卻堅持將這個全球性的議題政治化。台灣抗疫故事的線上研討會,將於美西時間7日上午9時(台北時間8日凌晨零時)舉行,以「台灣與全球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給世界的啟示」 (Taiwanand the COVID-19 Pandemic:Lessons for the World)為題,邀請陳建仁專題演講,美國國務卿科技顧問蔣濛博士(Mung Chiang)和首席副助理國務卿摩爾(Jonathan Moore)也將與會。論壇由史丹佛大學學者譚安(Glenn Tiffert)介紹4位與談人,分別是史丹佛大學醫學院教授王智弘(Jason Wang)、交通大學科技法律學院院長張文貞,立法委員暨台大社會系副教授范雲,及胡佛研究所研究員陳仁宜(Lanhee Chen),主題包含公共衛生、法治、公民社會與對世界的啟示四個面向,活動全程對外開放,採線上報名後下載此論壇專用的Cisco WebEx軟體以視訊方式參與和提問。
-
2020-05-0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史丹佛學者批隱匿疫情:美國人難再信任中國
新冠肺炎疫情把美國攪得天翻地覆,總統川普究責中國被批是「甩鍋」。美國學者戴雅門分析,不論誰贏得11月總統大選,美國人對於對於中國的說詞充滿懷疑,不再信任。「美國人不會忘記這件事」。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胡佛研究所(HooverInstitution)資深研究員戴雅門(Larry Diamond)接受中央社記者電話訪問時提到,美國與全世界的死亡人數在今年或來年仍會升高,他說:「中國無法只因為送出口罩、防護設備、檢測劑等就把這事實抹煞,況且那些東西很多還是瑕疵品。」根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University)統計,全美已有超過117萬人感染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新冠肺炎),6.8萬人喪命。戴雅門表示,病毒源自中國,武漢的官員沒能遏止病毒傳播到中國其他地方,中國的威權主義讓領導者的治理本能是掩蓋不方便透露的事實、尷尬的新聞,並把維護中國共產黨、政權和領導人的聲譽凌駕於公共衛生之上。逝者已矣,來者猶可追。戴雅門說,不管明年一月由民主黨或共和黨執政,美國人對於中國會有很大的覺醒、對於中國的說詞會有很多的懷疑,會質疑中國宣稱的論述,且憎恨中國政權的不負責任,以至於讓一件意外演變成全球的疫情,「不論誰贏得11月的美國總統大選,都會如此」。68歲的戴雅門同時也是美國國際開發總署(UnitedStates Agency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世界銀行(World Bank)、聯合國(United Nations)和美國許多官方與非官方機構的顧問,他的著作有「中國影響力及美國利益:提高建設性警覺」(China'sInfluence & American Interests: PromotingConstructive Vigilance)等。對於後疫情時代的全球地緣政治走勢,戴雅門提醒要「非常謹慎」,這世界期望中共政權負起防疫失敗的責任並承擔未能透明公開處理疫情所造成的危機。中國每年撒銀子進行全球大外宣,他估計,「中國至少一年花100億美元散播消息和洗白形象,形塑自己為世界的救世主印象,而非人類自由、全球健康、全球安全的威脅」。為阻斷中國在全世界的滲透,他呼籲全球的民主國家集結對抗、挑戰中國的錯誤資訊以及中國滲透全球的銳實力。站在智庫學者的角色,戴雅門也坦率檢討:「讓我們對美國有所批評,除非民主國家改善治理能力和政策協調性,提高警惕與提升公民責任,在自己的國家堅定地管理這場危機,就像台灣實現的管能技能一樣,才能解決問題。」他說,雖然疫情起源於中國,但這不代表中國就會為此付出失衡的地緣政治代價。中國正努力把疫情危機扭轉成地緣政治優勢,而中國究竟能不能得逞,端賴世界上的民主國家如何因應。
-
2020-05-0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聶永真公開紐時廣告設計理念 初稿更銳利
設計師聶永真設計的廣告經集資登在紐約時報,以世界衛生組織(WHO)防疫缺口、台灣提供出口為主視覺;聶永真說,原版設計更銳利,缺口隱藏墓穴含意,之後才修為圓弧型缺口。WHO秘書長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指責台灣人身攻擊,YouTuber阿滴、聶永真等發起募資買下紐時廣告,訴求Taiwan Can Help(台灣能幫忙),於美國時間4月14日上午在紐時紙本平板與線上同步露出。聶永真接受中央社記者專訪,首度揭露廣告設計想法;他說,最初募資活動是針對譚德塞不實指控,後續接到各方意見,廣告登在紐時,對話層級應提高到WHO,「告訴閱報者,台灣在很多方面都可以提供幫忙」。擅長運用圖像溝通的聶永真表示,文字雖可提供說明,但快速讀報過程中,第一時間要先抓住讀者眼睛,才可能繼續閱讀文字訊息。聶永真以「缺口」、「出口」視覺意象為隱喻,海報上方“WHO can help?”洞口,象徵WHO在武漢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爆發時,反應遲緩與外在政治干擾導致防疫缺口;下方出口圖像則指相對WHO坐困角度,台灣正積極建立通道、出口與方法學,對外提供最大幫助。他說,原稿缺口畫得更銳利,是沒圓角的長方形,「對歐美人士來說,直覺會聯想到葬禮的棺洞、墓穴」。團隊後續討論這樣的呈現或許會讓人不舒服、太尖銳,才修成有圓角的缺口,看起來較柔和,設計語彙雖沒那麼直接,但也可把缺口解釋為「暗黑」、「防疫漏洞」等意象。廣告推出後,網路上延伸許多二次創作,展現台灣人創意;聶永真笑說,「高手在人間,二創都很精彩」。他不擔心遭侵權,「版權是公共的,只要不是用於商業營利用途,歡迎二次創作」。他說,透過二創能讓更多人認識募資行動,他最喜歡「義大利、維大力」創意,「無厘頭但又很有趣」,也有網友做成立體版,實際呈現從上方缺口掉下、下方出口走出的感覺。這是聶永真第2次參與群眾募資在紐時登廣告,上次是幫太陽花學生運動刊登「Democracy at 4am(在凌晨4點的民主)」;聶永真表示,兩次都可看到群眾力量,「這些力量都來自於認同」。此外,他回憶過往出差到中國,好幾次在出入境時被迫要走中國公民通道,又或是當他入選國際平面設計聯盟(AGI)官方名錄,AGI網站上會員檔案卻被改成Chinese Taipei(中華台北),「讓我感覺到有點荒謬且不舒服」。聶永真說:「台灣最珍貴的地方在於可以自由地發聲,因為民主體制的關係,讓我們可以在這裡完整表達自己想要說的話。」聶永真這幾年參與許多社會議題,透過設計簡化與整理,以圖像呈現較複雜事件,「設計也可以代表一種聲音,我只是用另一種聲音形式,在做一個公民應該要做的事」。
-
2020-05-0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影/宣布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 宜蘭童玩節今年停辦
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大,宜蘭縣長林姿妙今天宣布,今年宜蘭童玩節停辦,累積更大能量,相約明年見。【中央社/宜蘭縣1日電】宜蘭縣長林姿妙今天在縣府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停辦。宜蘭綠色博覽會與宜蘭童玩節分別是宜蘭縣每年度春夏的重大觀光旗艦活動。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繼宜蘭縣政府於3月6日宣布綠色博覽會停辦後,林姿妙上午在宜蘭縣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應變會議也決定停辦今年童玩節。
-
2020-05-0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超商領口罩「續購」新功能來了! 預訂領貨一趟搞定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發布新聞稿宣布,推出口罩實名制「續購」功能,民眾在超商取貨時,可直接續購下一輪口罩,新功能今天起上路。健保署企劃組長張鈺旋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表示,口罩實名制除藥局通路,近期新增網購、超商等通路,但每輪預購、繳費與領貨時間各不相同,許多民眾常「霧煞煞」。張鈺旋說,為更方便民眾買口罩,日前推出口罩實名制3.0時就開放預購時可一併繳費,今天起4大超商新增「續購」功能,民眾在超商領口罩可直接續購下一輪。她說,原本規定每輪預購口罩都有2週取貨期,未來取貨的第一週同為「續購週」,民眾到超商取貨時可一併完成下一輪預購。此外,第7輪預購雖自5月4日到6日才開放,但參與第5、6輪口罩預購民眾,4月30日到5月3日只要到超商領口罩,就能直接帶健保卡優先預購第7輪口罩。
-
2020-04-3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唐鳳過台灣」客委會分享梗圖 網友迴響熱烈
客委會今天在臉書分享以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形象照二次創作的系列圖,搭配客家傳統歌曲「唐山過台灣」,立刻獲得網友熱烈迴響。客委會表示,希望能讓更多人喜歡客家文化。客家委員會今天在臉書分享藉由唐鳳形象照二次創作的系列圖,搭配客家傳統歌謠「唐山過台灣」,改為「唐鳳過台灣」,並修改歌詞為「煞猛打拚、腦波耕田」。文中也提及「已被寬廣的心胸增福」等時下網友討論內容,令人會心一笑。客委會告訴中央社記者,日前攝影師江凱維在網路發文許願希望能夠拍攝唐鳳,唐鳳也答應合作,只有一個要求,就是希望該攝影作品能夠被二創、三創,甚至做成哏圖。為增加客家文化在網路社群的能見度,並宣告「桐花已開」的訊息,也讓緊繃防疫的社會大眾得以紓壓,客委會以江凱維拍攝唐鳳的攝影作品,製作客家迷因(meme)梗圖,加強網路社群傳播,希望更多人喜歡客家文化,甚至激發創造更多客家哏。圖文在臉書發表後,約3小時已累積430則留言、1787次分享。網友紛紛留言,「腦中不斷響起旋律」、「很自然地唱了起來」、「客家人要被腦波控制了嗎」。
-
2020-04-2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拒絕高價買中國口罩 澳洲以酒精換台灣口罩材料
今年4月有中國代理商以高價向澳洲政府推銷中國口罩,但遭澳洲政府拒絕。與此同時,澳洲政府選擇向台灣供應酒精,以交換來自台灣、生產口罩的材料。「雪梨晨驅報」(Sydney Morning Herald)和墨爾本「世紀報」(The Age)報導,澳洲聯邦衛生部部長韓特(Greg Hunt)證實,今年4月有來自中國的口罩運抵澳洲,雖然澳洲政府並未下訂單,但負責代理這些口罩的公司卻與澳洲政府聯絡,並以高於市面價格推銷,不過,澳洲政府已予以回絕。報導指出,這批口罩重達90公噸,並且是來自最早出現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的中國武漢。韓特解釋,澳洲政府致力尋求的是穩定和長期的定期供應合約,而非以高價收購大批醫療物資;因此,除非是例外情況,否則澳洲政府通常拒絕收購那些不請自來的醫療物資。自從傳出疫情以來,澳洲民間對N95口罩需求大增,導致市價急升,並且有人藉此圖利。韓特披露:「有一些人試圖以高價推銷口罩,但已遭(澳洲政府)回絕。」韓特表示,澳洲政府早在今年2月就組織了兩支採購隊伍,並且在必要時動員政府的外交力量,以確保口罩、檢測器和呼吸器供應充足。報導提到,澳洲與台灣於今年4月達成協議,由澳洲提供100公升用作生產乾洗手的酒精,與台灣交換3公噸用作生產口罩的材料。報導引述澳洲競爭及消費者保護委員會(Australian Competition and Consumer Commission,ACCC)公布的數據指出,在新南威爾斯州和維多利亞州的一些藥局,近日N95口罩的售價已從過往的澳幣1.3元(約新台幣25元)跳升至澳幣38.5元(約新台幣750元)。中央社稍早透過電子郵件與韓特聯絡,詢問他是否認為澳洲政府應該向台灣洽談,以便尋求可靠的醫療防護裝備(PPE)供應。但至截稿為止,韓特尚未回應。
-
2020-04-2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一場新冠肺炎 急診醫樂見醫院回歸該有的樣子
新冠肺炎延燒,北部更有醫院爆發院內群聚事件,讓民眾對醫院敬而遠之,過去總是人滿為患的急診也空盪不少,令急診醫師感嘆「這才是醫院該有的樣子」。根據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最新統計,今年1到3月全台門診、急診就醫約2698萬人次,比去年同期3143萬人次減少445萬人次、降幅約14%。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石富元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表示,以往台大醫院急診總是人滿為患,除了急重症患者外,也有不少患者平時沒空拿藥,就把急診當藥房的,或是一點小擦傷就要來急診擦藥、拆線,但新冠肺炎爆發後,愈來愈多輕症患者擔心到急診被感染,全都消失了。不論有沒有新冠肺炎(COVID-19),進入醫院的每一刻都應戒慎恐懼,石富元說,在醫院裡隨時可能面臨肺結核、感冒等傳染性疾病威脅,只是台灣民眾太過於習慣「逛醫院」,不僅對這些風險視而不見,甚至把醫院當購物中心,不時到醫院買個東西,探完病順便在美食街吃飯聊天,都令他感到相當不解,如今因疫情影響,民眾逛醫院景象不復存在,令他感嘆「這才是醫院該有的樣子」。新冠肺炎疫情雖讓輕症、小病患者不再往大醫院跑,但醫界同樣擔心有就醫需求的民眾,恐因害怕就醫,拖出健康大隱憂。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說,患有腫瘤、心血管疾病或慢性病控制不佳的患者,需要長期追蹤治療,若因害怕疫情而不敢回診或就醫,後果恐不堪設想。小兒科診所醫師林應然也指出,最近有診所醫師一天就收治3名中風患者,明知自己有慢性疾病,卻任由血壓亂飆,一問之下才發現,原來這些患者因為害怕染疫,不敢到醫院拿藥或看診。新光醫院心臟內科醫師洪惠風表示,他的門診平時並未對外開放,看的幾乎都是回診的老病人,以往未到診率相當低,老病人看完診還會聊聊天、東問問西問問。不過,根據洪惠風觀察,疫情爆發後,不僅未到診率攀升至10%至20%,以往聊不停的老病人坐下來只講兩句就急著走,3月未到診狀況更明顯,也有很多人委託家人幫忙拿藥,老人家則到藥局排口罩,直到最近陸續出現零確診後,病人才陸續回到門診報導。他比喻,病人到診狀況就像是疫情的「雷達站」,當疫情嚴峻,患者數就會明顯銳減,一旦趨緩又會紛紛回流。
-
2020-04-2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防疫又助人 加州眾議員羅達倫讚台灣值得看齊
加州眾議員羅達倫對台灣慷慨捐贈物資與分享疫情資訊深表感謝與感動,他說,除了新冠肺炎防疫超前部署,台灣的第一位女總統、同性婚姻與高鐵建設都值得美國看齊。台灣捐贈加州的10萬片口罩在運抵當地之後,曾經擔任坎貝爾(Campbell)市長的美國加州眾議員羅達倫(Evan Low)14日率先在他臉書發文「感謝台灣」。今天他接受中央社記者視訊專訪時表示,蔡英文總統在時代雜誌(TIME)的專文非常重要,因為台灣處理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的部署,值得其他國家、政府立即採行或借鏡。儘管政治的處境不利台灣,但台灣善盡國際公民的責任,主動提供疫情相關資訊、成功防疫的經驗,善心捐贈國際社會口罩和個人防護設備,羅達倫說這展現台灣人的慷慨,以人命為優先,此舉讓他備感窩心及感動。「我們可以跟台灣學,美國可以從台灣的第一位女總統、全台普及的婚姻平權和高鐵建設,以及如何處理疫情,學到很多東西,」羅達倫強調,「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場人道危機」,需要跨國、跨地區的合作,他非常樂見台灣與國際社會的專家共同援助這場人道危機。疫情為何在美國如此難控制?羅達倫分析,美國聯邦、州與地方政府的運作方式,各自有其權限,相當複雜。幅員廣大的美國,當聯邦制度和嚴重疫情交叉時,羅達倫說,這反而讓美國變得很脆弱、失去效率,他認為,「沒有一個社會是完美的,各有優缺點,互相學習,我們學到的是人命優先」。「很難套用單一成功模式,更凸顯講事實、看數據、論科學的重要性」,羅達倫認同的疫情處理價值觀是,「把自我擺在一邊,仰賴合作,跟台灣和其他成功打擊疫情的國家學習」。1983年出生的羅達倫在美國是第5代華裔移民,他代表北加州矽谷選區,曾於2017年、2019年訪問過台灣,他是加州眾議會科技與創新小組創始人,也是加州眾議會同志小組(LGBT Legislative Caucus) 榮譽主席。今年一月,羅達倫宣布支持台裔企業家、政治素人楊安澤(Andrew Yang)爭取代表民主黨參選美國總統,並加入其競選團隊、擔任全國競選團隊主席。2月11日楊安澤宣布退出民主黨總統初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