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9 新聞.用藥停看聽
搜尋
中央社
共找到
324
筆 文章
-
-
2020-07-18 癌症.癌友加油站
癌末病人盼在花園臨終 眼裡彩色改寫死亡印象
「在死亡來臨前,想再看一眼明亮的天空」,大腸癌末期病人想在醫院花園臨終,陪伴在側心理師林欣怡發現,病人瞳孔映照藍天白雲,氣氛光明祥和,改寫死亡將至冰冷印象。亞東醫院安寧團隊諮商心理師林欣怡創作「生命中最後的美麗天空」,用畫筆描繪癌末病人生前曾看過美景。畫作以素描病人一隻眼睛為題,瞳孔映照著藍天白雲及綠意,眼角垂著淡藍色淚珠。此作獲得癌症希望基金會彩繪希望比賽醫療組獎項。林欣怡轉任家醫科心理師、協助安寧緩和醫療病人已有4年時間。她接受中央社記者採訪時表示,「生命中最後的美麗天空」這幅畫的主角是一名大腸癌末期患者,在安寧病房住了一個多月,沒辦法吃東西。但醫護團隊盡量幫忙,維持病人生活如常。有一天,病人跟林欣怡說,病房對面配膳室總是傳來咖啡香,想起以前身體健康時,總是每天一杯咖啡,病重卻無福享受。林欣怡和病人討論後,開始每天帶咖啡包到病房,讓病人重溫過去沖咖啡、品咖啡生活,就算不能喝下肚,漱漱口也好。病人以前也熱愛戶外活動,眼看人生即將走到終點,意識清楚時間愈來愈短,卻長時間待在病房。他女兒提出,希望爸爸能在醫院花園臨終,可以再看一眼美麗的天空。趁著一日天氣好,林欣怡陪著病人和家屬到花園,病人睜開雙眼,藍天白雲映照在瞳孔,讓林欣怡感受生命希望和光明,也格外珍惜當下美好。她徵求病人家屬同意後拍下瞳孔影像,覺得照片會成為家屬日後慰藉。許多民眾對安寧緩和醫療有誤解,覺得死亡是悲慘、灰暗事情;有些人也覺得,投身安寧緩和醫療很沒有成就感。但對林欣怡來說,陪伴末期病人面對死亡,好好走人生最後一段路,不僅有意義,也是一段她的療傷過程。林欣怡說,她大學好友因血癌過世,當時沒有機會好好跟好友道別,心中一直有遺憾,且以前也沒有足夠心理資源,悲傷就在心中蟄伏10年之久,甚至沒辦法聽兩人曾一起看過電影「新不了情」主題曲,怕一聽情緒就潰堤。因感同身受,林欣怡覺得把握當下、陪病人好好走人生最後一段路很重要,且不只照顧病人,家屬心情也應該被撫慰。在安寧病房服務這些年,林欣怡也逐漸撫平心中傷痕,現在聽到「新不了情」也不須逃避。林欣怡談起參賽動機時說,有感病人善終、家屬悲傷要被撫慰,畫作「生命中最後的美麗天空」,希望扭轉安寧緩和醫療刻板印象,死亡不總是陰暗晦澀,也能充滿希望和溫暖。癌症希望基金會第8屆彩繪希望31幅得獎作品於7月起巡迴全台北中南醫院,也刊登在官網,鼓勵癌友和家屬正向迎戰。
-
2020-07-1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泰國衛生部:6名從台灣返國發燒民眾採檢陰性
一架從台灣起飛、載有223位旅客的長榮航空班機15日抵達泰國曼谷,其中6名泰國人出現高燒症狀,立即送往醫院進行新冠肺炎病毒篩檢,採檢結果今天出爐,全數為陰性。曼谷蘇凡納布機場(Suvarnabhumi airport)15日入境的506名旅客中,有21名泰國人出現發高燒症狀。這506人分別從卡達、台灣、中國、孟加拉和日本抵達泰國。其中從台灣起飛的長榮班機BR201載有223名旅客,機上6名泰國人出現高燒症狀,立即送往醫院,其餘217人則前往隔離場所。這6人分別是4名移工、1名台灣新住民、1名學生。泰國公共衛生部發言人倫稜(Rungrueng Kitphati)今天晚間回覆中央社記者詢問時表示,這6人採檢的結果都是陰性。
-
2020-07-1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全球疫情燒 翁啟惠:要有跟病毒長期共存心理準備
全球武漢肺炎確診病例持續飆高,生策會會長翁啟惠表示,所有傳染病的控制,最有效方法是靠疫苗,但開發廣效性疫苗不容易,連流感都還沒有,「說不定這個病毒會跟我們非常久時間,要有長期共存的心理準備。」中央社記者前往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生策會)採訪翁啟惠當天,翁啟惠正結束國家地理雜誌團隊的採訪,包括台灣生技產業發展史、未來方向及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檢測、疫苗發展,都是國際媒體聚焦所在。台灣這次防疫表現亮眼,備受國際肯定,也讓台灣生醫能量在國際上的知名度大開,翁啟惠說,這要感謝政府的超前部署,COVID-19大流行改變了生活和經商方式,台灣已經成功遏制了這一流行病,並增強了台灣生技產業在全球影響力。他表示,有不少企業主感受到近期國際大廠更樂於提供合作機會,台灣生技蓄積10多年的能量,已逐步進入開花結果期,相信台灣生技在國際上的亮點會越來越多。談到疫苗,已著手進行疫苗開發探討的翁啟惠指出,在任何情況下,開發一種安全有效的疫苗都是一項挑戰,因為病毒會繼續突變並且刺突蛋白高度醣基化。根據GISAID全球分享資訊平台中的數據庫,已經累積了超過5.6萬個病毒刺突蛋白序列。這種刺突蛋白具有大約1300個胺基酸,其中800多個具有突變,72個地方有醣化,因此,如果疫苗做出來,病毒又突變,這就是挑戰,開發廣泛保護性抗體或疫苗(也稱為通用疫苗)將是重要的目標。翁啟惠坦言,廣效性疫苗的確不容易,連流感都還沒有廣效疫苗。不過,病毒不斷突變,但傷害力不見得也跟著提升。翁啟惠分析,新型冠狀病毒為了生存,不把宿主全殺死,且已經找到最佳模式,全世界不同人種都可以寄宿,說不定這病毒會跟我們人類非常久時間,因為已經找到與人類共處的方式;目前大約有超過80%是輕症,40%沒症狀。不過怕的是沒有症狀不表示就不會傳染,自我保護一定要做好。翁啟惠提醒,人類對這次的病毒還有很多未知,真正的中間宿主及如何造成人傳人的機制和死亡仍未知,甚至病毒來自那裡都還不清楚,蝙蝠和人中間有可能還有一個宿主,也有可能是人為因素造成人傳人,但還不知道,或許更多序列公開、加上傳染及致病機制進一步釐清後會有答案。至於先前引發熱烈討論的普篩議題,翁啟惠認同目前沒有普篩的必要,因為台灣內部幾乎沒有病例,如果有的話就會傳出來,且普篩有準確率、偽陽性的疑慮。雖然看到大家現在都一起吃飯,各大旅遊景點爆滿的人潮是有點擔心,但沒有傳出病例,大多是外來的,所以只要邊境管制做好,台灣內部是安全的。
-
2020-07-0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我可望列日下波鬆綁對象? 外交部:日方還未最後確定
中央社引述日本朝日新聞報導,台灣可望成為繼越、泰之後第三個日本鬆綁入境對象;外交部今天表示,根據外交部了解,日本官方還沒有做最後確定,我方已提出期望,會和日本保持聯繫。日本基於防疫針對129國實施禁止入境措施,目前考慮鬆綁的首波名單有越南、泰國等國,並先針對商務人士鬆綁。中央社引述日本朝日新聞報導,台灣可望成為繼越、泰之後第三個日本鬆綁入境對象。外交部發言人歐江安今天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日本官方目前還沒就此事說明, 外交部的了解是官方尚未做最後確認,而日本之前的訊息是都還在跟相關國家洽商,我方也已提出期望,跟日本保持密切聯繫,日方充分了解,他們還在進行整體評估業務。
-
2020-07-0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唯一P3實驗室挑大梁 無名英雄甘願為疫苗
為了研發新冠肺炎疫苗,國衛院實驗室一群無名英雄守著病毒或檢體,每個數據的背後,都是包著防護衣數小時不吃不喝不上廁所的付出,風險及辛苦非外人能體會。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台灣第1個病例在1月21日出現,自1月31日之後,台大、疾病管制署、長庚等團隊,相繼成功分離出新型冠狀病毒,可做為研發藥物、疫苗的重要材料,產學界之振奮。實驗室是研發生技新藥疫苗的基礎建設,新冠病毒屬於高傳染性的病毒,相關研究可不是想做就做,只有經疾管署認證的生物安全第三等級實驗室,也就是俗稱的「P3實驗室」,才能進行具生物危害風險的試驗,以免不慎污染、外洩,釀成人禍,過去也確曾發生過SARS實驗室人員感染的事件。目前P3實驗室在國內12間,能進行動物實驗者僅有3間。2月份宣布啟動武漢肺炎疫苗研發的國家衛生研究院便有其中之一,其他2間在農委會家畜衛生試驗所、國防醫學院預防醫學研究所,各自擔負人類與動物瘟疫、生物武器的研究使命。國衛院的P3實驗室獨立於竹北生醫園區邊陲,遠離人群,實驗室隨時處於負壓狀態,確保裡面再微小的東西都不會漏出去,實驗人員則穿著正壓裝備,確保不會接觸吸入實驗物。因此空氣過濾、管路消毒、廢棄物處理採最高規格,實驗室造價加上設備就接近億元,每個月電費也要數十萬元,寸坪寸金,門禁森嚴。正因要與窮凶惡極的病原體直接交手,只有經過訓練的人員才能操作實驗,每次作業至少以兩兩一組,互相監督,進入實驗室前要先穿上全套防護裝備,包得密不透風,所有實驗只能在生物安全櫃裡操作,並且全程錄影記錄。國衛院疫苗研發團隊中,最熟悉P3實驗室的莫過於杜鴻運,他是國內結核病領域專家,平時總和傳染力極強的結核桿菌打交道,長期待在P3實驗室已是他們研究生活的日常。但僅僅6人的研究團隊,根本無法應付武漢肺炎疫苗龐大的實驗人力需求,因此杜鴻運緊急召集感疫所12名研究人員,花了一週時間操兵,18人兵分兩路,一組負責培養病毒,另一組負責做動物實驗。動物實驗是疫苗研發過程中最關鍵的環節,自然由杜鴻運的6人團隊擔綱,有10年動物實驗經驗的許志豪,是這次動物實驗的研究人員之一。他笑說,接到這次任務時,長官只說了一句「未來有場硬戰要打」,從此開啟沒日沒夜的加班模式,當時他的孩子才剛出生不久,每天忙到三更半夜,回家還是得「值夜班」照顧孩子,所幸太太是護理師,即便知道他面對的是充滿未知的武漢肺炎,也並未恐慌。疫情爆發之初,全球一窩蜂投入研究,每天都有新的疫情訊息、新的研究報告出爐,動物實驗的進行方式也因為這些不斷更新的訊息,被迫「朝夕令改」,原本前一天決定好的實驗方式,可能被隔天的文獻全盤推翻,整個動物實驗直到4月底才總算定案。當時一篇文獻發現,倉鼠具有和人類相似的病毒受體,可望作為動物實驗模型,讓過去使用量不多的倉鼠一夕爆紅,引發各界瘋搶,也成為國衛院團隊初步動物實驗的實驗對象。實驗團隊預計仿造人類感染病毒的方式,讓倉鼠從鼻腔吸入病毒,並且每天觀察倉鼠的體重變化、活動情形,感染一定天數後解剖,觀察肺部損傷、檢驗病毒量多寡。許志豪說,動物實驗最難的不是實驗本身,而是要穿著全套防護裝備、隔著玻璃窗,在重重限制下操作,就像在下雨天穿著全身式雨衣,同時戴著全罩安全帽、口罩、手套、眼鏡做實驗。所有人進入實驗室前,都要換上類似急診室護理人員的服裝,並且穿上全身式防護衣,套上頭套、髮帽、腳套、雙層手套、口罩以及正壓呼吸器,確保外部空氣不會進入防護衣,被實驗人員稱為「太空衣」,光是穿上這身裝備就要花15分鐘,一踏出實驗室就必須全部丟棄,這一穿一脫就是千元起跳。正因每次進出實驗室都具有風險且成本不菲,實驗人員會事先分配好工作,保持最佳生理狀態,因為一旦踏進P3實驗室,恐怕就要有待上2到4小時的心理準備。許志豪說,每次走出實驗室,除了耳朵痛、頭髮打結,眼鏡早已滑到鼻梁,加上正壓呼吸器的風不斷從頭頂往下吹,眼睛總是乾澀不已,模樣有多狼狽就有多狼狽。最令他難忘的是第一次犧牲倉鼠那天,原本預計上午9時開始實驗,4小時內就能做完,想不到倉鼠展現堅強的求生意志,注射麻醉藥物後原已失去意識,正當他準備下刀解剖之際,倉鼠突然醒了,而且對麻醉藥耐受性愈來愈好,加上倉鼠的皮實在太厚,後續處理整整花了一倍以上的時間,做到正壓呼吸器電量亮起紅燈,才趕緊將實驗收尾。「踏出實驗室,天都黑了。」原來,實驗團隊整整做了8個小時,全程滴水未進,連廁所都沒上,幸好實驗結果相當成功,確認倉鼠真能感染新冠病毒,而且實驗團隊選定的劑量相當適合後續研究,眼看努力沒有白費,所有人都鬆一口氣。許志豪說,過去半年緊鑼密鼓地安排、做實驗,壓力真的很大,所幸老天保佑,讓他們關關難過、關關過。說起這段時間的心情,他嘆了一口氣說:「真的好累啊!」
-
2020-07-0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疫苗研發超燒腦 國衛院挑戰不可能的任務
新冠肺炎疫情燒不停,各國對疫苗寄予厚望,國家衛生研究院擔負研發重任,挑戰不可能的任務,時程壓縮再壓縮,研究人員忙到翻,11支候選疫苗總算能動物試驗。今年春節前,台灣出現首例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農曆年一過,國衛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所長廖經倫就緊急召集人員,要求立即放下手邊工作,全心投入疫苗、快篩試劑以及藥物研發。目前武漢肺炎疫苗技術平台,國衛院共掌握刺突蛋白的合成胜肽、DNA疫苗、重組腺病毒、次單位疫苗等4種技術;中研院則有新型冠狀病毒奈米粒子疫苗技術,國內另有3家生技業者以次單位疫苗、合成胜肽疫苗為主,國際間還有減毒牛痘病毒疫苗、mRNA疫苗等。每一種疫苗研發難度、成功率各有利弊,例如說,DNA或mRNA疫苗能夠快速生產,但是新的技術需要周全的安全性佐證,該做哪一種?廖經倫說:「做,4種都做!」他說,疫苗研發成功率只有5到10%,既然這次任務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索性4種疫苗同步展開研究,找出候選疫苗後再慢慢汰弱留強,不放棄任何可能成功的機會;國衛院董事長林奏延更喊出要在2個月內端出初步成果,半年內要進入臨床前試驗。國衛院感疫所研究員周彥宏嘆道:「接到任務後,研究團隊簡直忙瘋了。」過去半年來,感疫所研究團隊幾乎每逢週末就加班,挑戰這場不可能的任務。正常來說,疫苗研發光是構組等前置作業就要花上2個月,也是攸關疫苗成敗最關鍵的時期。周彥宏解釋,接種疫苗就像是幫人體的免疫大軍做一次兵棋推演,讓免疫系統認識這隻病毒,提早產生抗體,隨時應戰,疫苗構組就是擬定作戰策略的過程,相當燒腦,既要找出關鍵致病物質,又要有創新概念以防誤踩他人專利,只要一丁點沒考慮周全,可能好幾年以後才會發現錯誤,屆時所有努力都前功盡棄。為了因應來勢洶洶的武漢肺炎,國衛院團隊硬生生將疫苗構組從2個月縮短成3週,團隊把過去10年、20年各種SARS相關研究文獻通通找出來,從前人經驗裡找線索,發現冠狀病毒疫苗研發有2大關鍵,一是阻斷感染,二是防止漏網之魚的病毒躲在體內,醞釀反撲時機,必須找出方法炸掉細胞複製工廠。全球疫苗競速白熱化,候選疫苗百百種,進入臨床試驗的10多支候選疫苗中,進展最快的英國牛津大學團隊,以及中國工程院院士、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研究員陳薇團隊,兩者做的都是以腺病毒作為載體的「重組病毒疫苗」。實際上,「重組病毒疫苗」屬於技術含量相當高的疫苗,也是國衛院研發主力之一,究竟科學家如何利用腺病毒作為載體開發出疫苗,台灣的腺病毒載體疫苗又具備哪些優勢,這要從1998年的腸病毒疫情說起。周彥宏是台灣腺病毒載體疫苗權威,深耕該領域已有將近20年,曾利用此技術開發出腸病毒71型疫苗,在這次武漢肺炎疫苗研究中,是國內唯一以腺病毒載體研發疫苗的研究團隊。簡單來說,腺病毒載體疫苗的原理就是將武漢肺炎病毒的基因片段,插入感染性較弱的腺病毒裡,化身武漢肺炎病毒的「替身」,誘發人體免疫系統認識、攻擊它,並產生抗體,改造過的腺病毒就是疫苗雛形。令人好奇的是,腺病毒即便致病性較弱,仍是隻活生生的病毒,如何確保打進人體後只會誘發免疫反應,不會感染武漢肺炎或腺病毒,「這就是這項疫苗技術的關鍵所在。」周彥宏解釋。病毒感染人體後,下一步就是大量複製病毒大軍對抗免疫系統,但病毒複製過程中,會分別複製病毒外殼和遺傳物質,最後兩者才會結合形成病毒,看準這一點「罩門」,研究團隊只要在基因片段上動動手腳,讓這隻病毒只能複製外殼,卻無法複製遺傳物質,確保人接種疫苗後只會產生免疫反應,不會遭受病毒攻擊。原理看似簡單,做起來可不容易,周彥宏說,光是打開腺病毒外殼這件事就是門學問,接著還得在一連串基因序列中找出關鍵片段,並利用20年積攢下的經驗編輯基因片段。「在這邊加一點東西就能加強免疫反應,修改那邊的片段,可以讓蛋白質折疊效果更好。」正因每個科學家腦袋想的都不同,同樣是腺病毒載體疫苗,保護力、安全性也相去甚遠,正所謂「養兵千日,用在一時」,考驗研究團隊真功夫。研究團隊在1個月內做出6種腺病毒載體疫苗雛形,是別人半年、一年才能做出來的成果。周彥宏說,中國大陸的腺病毒載體疫苗試驗進度雖然比較快, 但只能針對特定的武漢肺炎病毒,未來一旦病毒變異恐失效。台灣做的則是廣效型的疫苗,採用一種最新發現的特殊蛋白質做成疫苗,所誘發的抗體不只對武漢肺炎有效,對於SARS、MERS等冠狀病毒都有效,後續效益不容小覷,可望成為全球疫苗界的後起之秀。國衛院4大技術平台共催生25支候選疫苗,經過細胞實驗,利用被病毒感染的細胞測試疫苗是否有效,之後再以動物實驗檢測疫苗安全性、能否誘發抗體等,目前11支候選疫苗通過考驗。疫苗研發不但燒腦,也很燒錢,國衛院昨天宣布攜手生技業者的候選疫苗,以DNA疫苗做為主軸,最快年底前進入臨床試驗。在取得技轉資金挹注之後,國衛院繼續進行實驗,盼再次篩選出4到5支候選疫苗,千錘百鍊,最後可能僅有1、2支疫苗問世。
-
2020-07-01 癌症.大腸直腸癌
大腸癌陽性回診數降 醫:不回診形同自殺
台灣大腸癌的發生人數,已連續12年盤踞10大癌症之首,2017年約1萬6000人罹患大腸癌。但衛福部國民健康署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民眾篩檢意願降低外,目前仍有約1萬名糞便潛血檢查陽性者,尚未接受大腸鏡確診。國健署副署長吳昭軍表示,研究發現,若糞便潛血檢查篩檢為陽性者,未進一步接受大腸鏡確診,大腸癌的死亡風險增加6成4;而台大醫師也提醒,只要糞便潛血檢查陽性,就會有很高的罹癌風險,提醒民眾在後疫情時代下,仍應定期到院檢查、及早掌握癌前病變。國健署今上午舉行大腸癌篩檢記者會,邀請台大內科醫師講解,同時,也與科技業者HTC合作,以VR穿戴裝置方式展現大腸路徑。吳昭軍說,每年國人進行大腸癌糞便潛血檢查篩檢人數約130多萬,上半年約70萬;而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上半年人數僅50多萬,比去年同期少約2成左右。國健署癌症防治組長林莉茹表示,大腸癌危險因子很多,包括不健康飲食、缺乏運動、肥胖、菸酒、老化等;而男性不論在發生率或死亡率上,都是女性的1.5倍,而相較去年,今年上半年全台糞便潛血檢查3萬1000名篩檢陽性個案當中,只有2萬1000人回診進行大腸鏡檢查,還有1萬人至今尚未回診。台大醫院健檢中心主任、內科部主治醫師邱瀚模表示,大腸癌患者雖有年輕化趨勢,但平均中位數仍在70歲左右。而在一般人口當中,每1000人中約有2至3人罹患大腸癌,但糞便潛血篩檢陽性者每20人就有1人;即便是父母都罹患大腸癌,其兒女罹患大腸癌風險,也比常人增加5至6倍。目前仍有約1萬名糞便潛血檢查陽性者,尚未接受大腸鏡確診。邱瀚模說,因根據發生率來推估,1萬名糞便潛血陽性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者中,約會有500人罹患大腸癌,且當中更有一半的人為早期(0至1期);但這是可以早期根治的,也可直接透過內視鏡切除,5年存活率高達95%;一旦變成2、3期時,不僅治療費用貴、存活率降低,也更難根治;到了晚期存活率僅剩13%,「性命就在一念之間」。吳昭軍呼籲,防疫固然重要,但民眾保持身體健康也一樣重要,有鑒於88%的大腸癌發生在50歲以上的民眾,國健署已補助50歲以上至74歲民眾,每兩年一次糞便潛血檢查;而檢出後的陽性個案,必須及早到醫院做大腸鏡來確認是否陽性,以便後續治療。【中央社台北1日電】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大腸癌篩檢、確診人數直直落,至今仍有1萬名篩檢陽性個案未回診。台大醫師邱瀚模今天呼籲別再拖,陽性個案每20人就有1人是大腸癌,不回診真是自殺行為。根據「癌症登記報告」,大腸癌已連續12年高居10大癌症發生人數之首,2017年有多達1萬6408人確診大腸癌。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癌症防治組長林莉茹表示,大腸癌危險因子很多,包括不健康飲食、缺乏運動、肥胖、菸酒、老化等,男性不論在發生率或死亡率都是女性的1.5倍,由於多達88%大腸癌發生在50歲以上中高齡族群,因此國健署補助50至74歲民眾每2年一次糞便潛血檢查,不僅早期癌5年存活率超過90%,還能降低35%死亡率。不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疫情爆發逾半年,民眾外出、就醫意願都降低,癌症篩檢及回診人數也直直落,恐錯失早期發現及治療的最佳時機,尤其大腸癌篩檢衝擊最為明顯。林莉茹說,相較去年,全台上半年大腸癌篩檢率掉了20%,3.1萬名篩檢陽性個案當中,只有2.1萬人回診進行大腸鏡檢查,還有1萬人至今尚未回診。大腸癌權威、台大醫院內科部臨床教授邱瀚模表示,受到武漢肺炎疫情衝擊,大腸癌篩檢陽性個案回診率明顯降低,尤其3到4月間,每逢有疫情傳出,回診個案就猛掉,令人擔憂。邱瀚模強調,在一般人口當中,每1000人中約有2至3人罹患大腸癌,但篩檢陽性者每20人就有1人;即便是父母都罹患大腸癌,兒女罹患大腸癌風險也僅比常人增加5至6倍,但篩檢陽性個案則是常人的20至30倍,風險之大可見一斑,「篩檢陽性不做大腸鏡,真的是自殺行為。」
-
2020-06-3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口罩定額徵用延長至7月底 確保防疫物資存量
國內疫情趨於穩定,民眾對於口罩需求下降,不過為了確保存量,將持續定量徵用,經濟部官員證實,已通知口罩業者,徵用期延長至7月底,每日維持徵用800萬片。口罩禁令從6月1日起解除,口罩業者可以自由在國內販售,同時接海外訂單,目前市面通路已經可以買到不少樣式的口罩,中衛等大廠所製造的特色口罩更是搶手貨,往往一上架就被掃購一空。不過,為了維持口罩的戰備庫存,仍規定業者每日需繳交總額800萬片的口罩,讓政府徵用。原本徵用的時間到6月底為止,不過經過跨部會討論後,已經確認初步要延長一個月。經濟部官員告訴中央社,雖然目前國內疫情趨緩,但是國際疫情仍嚴峻,防疫不宜鬆懈,需求仍在加上確保庫存,近日已經通知各家口罩業者,定額徵用的時間將延長至7月底,每日徵用數量仍維持800萬片,不做調整。經濟部官員說明,定額徵用的800萬片,部分用於實名制口罩銷售、部分作為庫存確保物資充足。官員透露,口罩禁令解除至今約1個月,業者的生產方式已經逐漸回到疫情前的情形,大廠已經開始消化國內外的訂單,小廠可依照自己的人力投入生產,不會像疫情期間那麼辛苦。有些規模較小的業者,甚至願意將每日的產能都讓政府徵用。經濟部官員說明,徵用期延長1個月是與指揮中心討論後得出的結果,但是未來是否需要調整,仍然要尊重指揮中心的專業判斷,經濟部也會全力協調並配合。
-
2020-06-2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防疫有成 日專家讚台灣準備妥當是優等生
日本在武漢病毒的防疫上,備受民眾信賴的是「專家會議」。專家會議副召集人尾身茂24日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比較台日防疫時表示,台灣防疫的準備做得很好,是優等生。日本政府在2月14日成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症對策專門家會議」(專家會議),會議召集人是國立感染症研究所所長脇田隆字、副召集人尾身茂、成員川崎岡部等3人24日在日本記者俱樂部召開記者會,提出預防第2波疫情來襲的建言。17年前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流行時,尾身擔任世界衛生組織(WHO)西太平洋地區事務局長(秘書長),目前他是日本地區醫療機能推進機構理事長。尾身在這場記者會上表示,當年日本很幸運未受到SARS侵襲,相較於台灣,日本這次新型冠狀病毒的防疫沒做好準備,台灣是優等生。尾身表示,鑽石公主號郵輪陸續傳出疫情時,專家們就知道日本PCR(聚合酶連鎖反應)篩檢量能有問題,2月10日的會議記錄曾記載,他告知政府篩檢量能的問題。2月下旬,他再度強力要求政府要正視這問題,到了3月28日提議官民合作,擴充病毒篩檢的量能。3月至4月初,各地保健所的量能呈現吃緊狀態,因此4月7日政府發布「緊急事態宣言」。尾身在記者會後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這次台日防疫的比較。尾身答說,日本在這次疫情中死亡人數較歐美國家少,但他之前曾在專家委員會上肯定台灣防疫有成。他說,因為台灣有防治SARS經驗,台灣距離中國近,有警覺性,加上來自歐洲的境外移入台灣的確診病例少。他說:「總歸一句,台灣準備得很好。」他認為,相較於台灣,日本沒經歷SARS疫情,沒培養防疫文化,所以這次沒能做好準備。但目前日本疫情穩定,真的要歸功於人民與醫療相關人員的努力,像是在防止群聚感染方面,醫療相關人勤做疫調,一般市民也很配合,整體而言,大家清楚行動上一定要有所改變,才能做好防疫。尾身曾對日媒表示,日本沒經歷過SARS的教訓,最明顯的就是未建立PCR檢查體制。這次他也察覺到,患者感染的歷程、篩檢出陽性率等資訊的收集速度太慢,這些課題有待解決。此外,行政區分、個人資訊的處理等,有時難度高,無法順利做到疫情資訊共享。觀察日本的防疫一開始是「佛系防疫」,步調慢半拍,有些台灣人從電視畫面看到日本人缺乏防疫意識的模樣,替日本備感憂心。3月20至22日的3天連假,賞櫻景點湧進大批賞櫻客,直到3月30日傳出前一晚喜劇泰斗志村健因染疫死亡的消息傳出後,許多日本民眾才真正提高警覺。美國「外交事務」期刊(電子版)5月14日從東京發出的一篇評論指出,日本這次的防疫看起來荒腔走板,但結果卻是全世界上死亡率最低的國家之一,奇妙地控制得很好。這份期刊指出,日本來自中國的觀光客多、民眾未能充分保持社交距離,相較於國際社會病毒篩檢率低,但「死亡人數卻奇蹟式的很少」。此文還表示,日本防疫的結果值得令人佩服,但純粹是幸運,還是因為政策好,實在令人看不清。這樣的評語不知是褒是貶,如果單靠幸運,那就無法記取教訓,如果是政策好,似乎也不盡然。原本一般民眾以為政府仰賴這個專家會議,未料本月24日日本放送協會(NHK)電子版報導說,專家會議3月2日發出「無症狀者也會感染給他人」的見解,政府認為這樣的說法會引起恐慌,要求專家將書面的文字刪除。日本電視台新聞網也報導,專家指出,這場抗疫可能是長達一年以上的長期戰,政府需提出長期策略,結果也被政府要求刪除這樣的文字。24日在日本記者俱樂部的這場記者會,脇田、尾身等人代表專家會議對政府提出建議,需預防第2波疫情的到來。專家們認為,疫情擴大之際,專家們備感危機,但一般民眾卻還沒有危機感,所以2月24日,專家會議提出「見解」,呼籲民眾要直接改變行動,過「新生活」。有些人認為專家登高一呼,讓民眾提高了防疫意識,但也有人認為專家會議管太多。加上專家常開記者會,讓一般民眾誤以為國家政策或防疫對策是由這個專家會議做決定。也有人認為,政府與專家會議之間的責任難以釐清。脇田在記者會上釐清,專家建言組織(類似專家會議)只是分析現況、做評估,然後向政府提出建言,如果政府否決專家的建言,政策的實施由政府負責,有關風險溝通,應由政府主導,專家建言組織只是從旁協助。脇田指出,專家建言組織的角色與政府之間的關係有必要釐清。今後若要兼顧拼經濟與防疫,有必要成立一個集結各領域智慧的組織。相較於日本的防疫狀況,台灣這次防疫有成,是世界上的模範,許多日本民眾從媒體得知這點,就連記者搭計程車,表明是台灣人後,司機高度讚揚:「台灣做得太棒了」。很多日本人都知道台灣有天才IT大臣,政務委員唐鳳解決口罩荒的問題,也知道總統蔡英文民調支持率創新高,以及台灣有個疫情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是「鐵人大臣(部長)」等。日媒記者也好奇詢問中央社記者有關日本防疫做得如何?」只能答說:「和台灣大不同,台灣很清楚誰是疫情指揮官,但日本的疫情指揮官不知是誰,一開始以為是厚生勞動大臣加藤勝信,但不知從何時起,電視上出來說明疫情的人換成經濟再生大臣西村康稔。」相較於台灣有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有日本醫師建議政府成立類似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的組織,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也提出要成立「東京版CDC」,但日本政府目前沒考慮成立。脇田說:「有緊急狀況時召集專家發揮功能即可。平時做好以防萬一的準備最重要,這可能是日本式的作法。」台灣記取17年前SARS慘痛教訓,在疾管署成立國家衛生指揮中心(NHCC),這次防疫超前布署,有人認為台灣是準備了17年才獲得國際高度肯定的成果。
-
2020-06-25 新聞.健康知識+
隧道一氧化氮濃度高 多用空調避免開窗
長途開車時駕駛偶爾會想開窗透氣,學者指出,戶外或郊區開窗能達到良好的換氣效果,但隧道內因一氧化氮濃度高於戶外千倍,應使用車內空調,避免吸入空氣污染物質。今天是端午連假首日,國道從24日就開始出現壅塞情形,其中國道5號塞爆一整夜,到目前為止南下南港到坪林路段仍車多壅塞,高公局預估最快晚上6時才會紓解。長途開車有時為了消散車中異味或透氣,駕駛會開窗,宜蘭大學環境工程學系教授張章堂透過新興科技媒體告訴中央社記者,若是在一般戶外、郊區,駕駛過程中開窗能達到良好的換氣效果,但若是行經隧道內則建議只用車內空調,避免空氣污染物進入車內。張章堂指出,隧道內一氧化碳(CO)濃度是戶外的數十至上百倍,一氧化氮(NO)更可能上千倍,開窗透氣反而可能會吸入空氣污染物;雖然密閉空間中呼吸可能會導致二氧化碳(CO2)濃度上升,但相較於CO與NO,CO2對人的影響還屬輕微,可以等到開離隧道後再開窗透氣。此外,消除異味也有人會選擇使用車內芳香劑,張章堂說,一般車內芳香劑分為溶劑類與非溶劑類,溶劑類可能比較容易有丙酮、酒精等揮發,經呼吸後進入人體,若是長時間累積在體內,可能會對肺、肝有不良影響。張章堂表示,若是選擇芳香劑,可減少使用水性、溶劑類;如果是可開關式的芳香劑,建議不要一直開著,減少揮發濃度;開車前可以先開窗,讓車內空氣流通。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毒物及化學物質局簡任技正董曉音告訴中央社記者,若是以減少曝露在化學物質中為出發點,最好不使用芳香劑,若要使用,要注意是否有合格標章,使用時也建議避免高溫或長時間曝露。
-
2020-06-2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天竺葵精油是否降病毒感染風險 疾管署:待驗證
國立中興大學森林學系特聘教授王升陽研究團隊發現天竺葵、檸檬精油可抑制新冠肺炎病毒入侵人體,但疾管署說,未來能否應用於人體、如何使用等,待進一步研究及驗證。中興大學今天發布新聞稿表示,王升陽團隊研究植物精油抑制引起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病毒感染可能路徑,血管收縮素轉化酶2(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2;ACE2)是引起「嚴重急性呼吸肺炎」冠狀病毒(SARS-CoV)、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冠狀病毒2型(SARS-CoV-2)和人類冠狀病毒NL63的受體。如果能抑制ACE2表現,可能減低病毒感染風險。王升陽團隊自超過60種植物精油中篩選出具顯著抑制ACE2表現的精油,分別是天竺葵與檸檬精油,並經氣相層析質譜分析顯示,天竺葵精油是由22種化合物組成;檸檬精油中有9種化合物;香茅醇、香葉醛和乙酸橙花酯是天竺葵精油主要化合物,檸檬烯則是檸檬精油主要化合物。研究顯示,人類上皮細胞經天竺葵與檸檬精油主成分香茅醇和檸檬烯處理後,可顯著降低ACE2的表達。王升陽團隊研究證明天竺葵和檸檬精油及其主成分具開發為天然抗病毒劑潛力,可能有助於防止引起「嚴重急性呼吸肺炎」冠狀病毒入侵人體。不過,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副署長莊人祥告訴中央社記者,從研究成果看,研究處於相當早期細胞試驗,仍是實驗室裡的研究,未來能否應用於人體、如何使用等,待進一步研究及驗證。
-
2020-06-1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北京疫情獲控制? 專家憂恐出現「超級傳播者」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18日表示,北京疫情已經控制住了。17日新增的21例確診病例都是在12日以前發生感染。如果把病人發病時間做成曲線,高峰發生在6月13日。但有病毒學專家認為,北京疫情仍存在超級傳播者的概率,不要盲目樂觀。中央社報導,吳尊友說,19日之後還會有報告病例出現,但這些是對既往感染病例的檢測發現,不是新感染,新感染只是零星的,病例數會越來越少。吳尊友表示,經過調查,把報告病例案職業分類,發現賣水產這一類感染的人數相比較要多,其次是牛羊肉,再次是其他。他們又把這些病人的診斷報告時間,還有發病時間按照不同的職業做了分布,水產一類的工作人員發病時間比其他人員要早。北京疾控和國家疾控聯合調查組對北京新發地市場很多地方環境採樣,不同的地面、物品等,採樣結果和病例結果一起分析,汙染嚴重的地方在水產類和牛羊肉的大廳。吳尊友說,去年底,不明原因肺炎在武漢華南海鮮市場出現,當時懷疑是與野生動物相關,北京的結果聯繫到武漢的結果,對解開這個謎提供了新的方向。初步分析,海鮮涉及到水、冰凍產品,溫度低,適合病毒存活,濕度大。至於為什麼這些地方成為傳播中心,還需要進一步分析。中國新聞周刊報導,香港大學病毒學專家、醫學教授金冬雁表示,「北京疫情控制住了」這種判斷是根據流行病學知識做出的推斷,但新冠病毒的傳播存在超級傳播者的概率,也就是說一個人傳播給多個人,這種情況不是流行病學的統計能算出來和預測的,所以不能忽視個體感染者可能對整個傳播曲線造成的影響。「現在我們應該積極地通過抗體檢測、核酸檢測等手段把這些問題搞清楚,不要盲目樂觀。」據北京衛健委19日發布的統計,北京18日新增本地確診25例。11日以來,北京累計確診病例已達183例。
-
2020-06-15 科別.感染科
高市漢他病毒第5病例現蹤 衛生局加強投藥滅鼠
高雄市今年以來已經出現5例漢他病毒出血熱病例,再創民國105年3例以來的高峰,高市府衛生局加強市場、夜市等處的消毒投藥滅鼠工作,並增設捕鼠籠,將持續監控至7月19日。高雄市衛生局疾管處長何惠彬今天表示,今年以來,高雄市漢他病毒出血熱病例已經有5例,再創民國105年3例以來的高峰,衛生局除加強滅鼠計畫,也呼籲民眾配合捕鼠。高市衛生局12日發布新增一例漢他病毒出血熱確診個案,是住在鳳山區北門里的50多歲麵店女員工,在4月19日於工作地被老鼠咬傷送醫,但4月26日出現發燒、頭痛等症狀再度就醫,後來因症狀未改善,5月24日再就診。由於這名女員工症狀持續未改善,且於5月26日住院,醫院通報疑似漢他病毒出血熱並採檢檢驗,疾管署6月12日綜合研判確診,是高雄市的第5例漢他病毒出血熱病例,全國漢他病毒出血熱病例累計7例。何惠彬告訴中央社記者,高雄市漢他病毒出血熱病例高於其它縣市,與老鼠密度有絕對關係;不同的是105年的3例群聚和光華夜市有地緣關係,這次的5例則散落在各地,但都和餐食業有關,所以衛生局結合環保局等再加強滅鼠和防疫工作,以市場、夜市等作為捕鼠籠熱區,預計這波疫情持續監控至7月19日。漢他病毒出血熱主要透過鼠類等囓齒類動物傳染給人類,一旦吸入或接觸,遭病毒污染就有感染風險;衛生局籲落實「不讓鼠來、不讓鼠住、不讓鼠吃」等三不政策。
-
2020-06-1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不再三採陰!發病達10天症狀緩解 二採陰解隔離
新冠肺炎確診病人康復解除隔離將有新的標準,指揮中心考量國際研究結果,將確診者解隔離條件從現行三採陰改為二採陰,且需符合發病已達10天且症狀緩解至少3天。台灣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平穩,截至目前,累計443例確診個案,除7人不幸死亡,截至9日已有431人已經解隔離,只剩5人還未符合現行連續3次呼吸道檢體檢驗新型冠狀病毒陰性。在疫情之初,台灣確診者的解隔離標準和國際一致,經二次採檢陰性就能解除;不過,很快就發現國際有很多案例是解隔離後又再復陽,指揮中心就將解隔離條件「升級」為三採陰,為國際最嚴格。不過,韓國研究顯示,確診者二採陰後,儘管後續出現時陰時陽,也不具傳染力;台灣疾病管制署和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合作研究也發現,確診者發病以一週內傳染力最高,發病一週後接觸者都沒被傳染。顯見三採陰的解隔離標準有檢討空間。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成員、長庚醫院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黃玉成接受中央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專家很早就注意這個問題,但因台灣病床數、醫療資源都夠,大家謹慎,怕確診者復陽造成社會恐慌,決定採取高標準。黃玉成說,目前已知,德國有一篇論文顯示,確診者發病8天後,就無法培養出活的病毒,意即不具傳染力;有的國家解隔離標準是發病8天或10天後,就認為沒有傳染力,沒必要隔離。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日前已開會決議,修訂確診個案的解隔離條件,必須同時符合下列3項條件,第一住院隔離到症狀緩解至少3天;連續2次呼吸道檢體(間隔至少24小時採檢)檢驗SARS-CoV-2(新型冠狀病毒)為陰性;距離發病日已達10天(無症狀者距首次採檢陽性已達10天)。新修訂的規定上網公告後即施行。
-
2020-06-0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全球近40萬人死…WHO更新防疫建議:疫區應戴口罩
隨著新冠疫情仍在全球延燒,已超過669萬人確診、近40萬人不治。世界衛生組織(WHO)5日更改防疫建議,呼籲在疫情嚴重的地區、以及難以維持社交距離的地區必須戴口罩。中央社引述法新社報導,世衛公布最新的「口罩使用」建議,像是「誰」應該戴口罩、「何時」應該戴口罩以及口罩的材質等。世衛祕書長譚德塞說:「鑒於最新證據顯示,世衛建議政府,應該鼓勵民眾若在容易傳播、或是無法保持社交距離的地方,像是大眾運輸工具、商店或其他密閉、擁擠的場所,應配戴口罩。」他並建議60歲以上和有潛在疾病的人,在無法保持社交距離時應佩戴口罩。世衛也提到,在疫情廣泛傳播區域,所有在醫療機構工作的人都應使用醫療口罩,而不再僅限於照顧確診病患的醫護人員。此外,口罩至少需有3層才能達到有效防護。這3層材質包括:棉製吸溼性良好的內層、不織布的過濾中間層以及聚酯纖維等製成的防水外層。不過世衛強調,光是使用口罩「無法保護人們免於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而感染者應避免外出」。
-
2020-06-06 科別.消化系統
殉職鐵路警父病逝 醫:2大致命胃病別輕忽
已故鐵路警察李承翰父親疑因胃出血過世。醫師表示,胃出血、胃穿孔都是可能致死的胃部疾病,大多和長期胃潰瘍有關,呼籲一旦出現血便、吐血、腹部劇痛,務必盡快就醫。因公殉職的鐵路警察李承翰去年為保護乘客,遭鄭姓男子刺殺身亡,鄭嫌一審獲判無罪,李承翰父親李增文昨天上午疑因胃出血到醫院掛急診、兩度吐血,昨天下午病情急轉直下,急救後仍宣告不治。林口長庚醫院外科部部主任葉大森今天接受中央社記者電訪時表示,除了胃癌以外,有致死性的胃部疾病只有兩種,一種是胃出血,另一種則是胃穿孔,兩者都和胃潰瘍有關。葉大森說,胃潰瘍是胃壁因胃酸腐蝕導致黏膜受損,壓力大、生活作息不正常、愛吃熱的或辣的食物、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等都是造成胃潰瘍的可能原因,早年制酸劑不發達的年代,因胃潰瘍釀成的胃出血、胃穿孔狀況尤其嚴重。他指出,一旦胃潰瘍演變成胃出血,可能出現黑便、吐血症狀,不見得會肚子痛,輕微出血可以打制酸劑讓胃部慢慢癒合,若出血量大到止不住就有致命風險,但臨床上單純因胃出血死亡的案例並不常見。若因腐蝕狀況太嚴重導致胃壁破洞,就是所謂的胃穿孔。葉大森說,胃穿孔明顯症狀就是劇痛難耐,「感覺一輩子沒這麼痛過」,肚子摸起來會像木板一樣硬梆梆,另因胃部的胃酸、食物通通跑到腹腔,會造成嚴重腹膜炎,萬一拖了12小時沒開刀,死亡率恐超過50%。葉大森強調,胃潰瘍在臨床上算是相當常見的疾病,除了呼籲民眾儘早治療外,只要出現血便、吐血或劇烈腹痛,務必立即就醫,降低死亡率。
-
2020-06-0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義大利醫稱新型冠狀病毒減弱 世衛專家駁斥
世界衛生組織(WHO)專家今天表示,沒有科學證據支持新冠肺炎病毒毒性已經減弱的說法。路透報導,位於義大利倫巴底大區(Lombardy)的聖拉斐爾醫院(San Raffaele Hospital)加護病房主任桑格里洛(Alberto Zangrillo)昨天告訴義大利國家電視台(RAI),新型冠狀病毒「從臨床上來看,已經不存在(於義大利)」。倫巴底大區是義國疫情重災區。桑格里洛說:「相較於1、2個月前,過去10天所取篩檢拭子的病毒量,絕對是微乎其微。」桑格里洛身為義國前總理貝魯斯柯尼(Silvio Berlusconi)的私人醫師,在義大利頗享盛名。然而世衛流行病學家科霍芙(Maria Van Kerkhove)與其他病毒和傳染病專家表示,桑格里洛的言論沒有科學證據支持。專家表示,沒有數據顯示新冠肺炎病毒有顯著改變。科霍芙告訴記者:「就病毒傳播能力來看,沒有改變;就嚴重程度來看,也沒有改變。」英國倫敦大學衛生暨熱帶醫學院(London School of Hygiene and Tropical Medicine)新興傳染病專家希柏德(Martin Hibberd)表示,檢視新冠肺炎病毒基因變化的幾項重要研究,並不支持病毒毒性減弱的說法。中央社引述法新社報導,世衛突發衛生事件執行主任、流行病學家萊恩(Michael Ryan)表示,要是相信這種新型冠狀病毒的毒性已經減弱,是很危險的。他解釋:「新病毒在人類群體中有兩種可能性:它們會演化,然後變得比較不具致病性,抑或有時變得更具致病性。」萊恩表示,殺死每個宿主並不符合病毒的利益,繼續在人類之間傳播能讓病毒更容易存活下來。但他說:「我們不能輕忽:這仍然是殺手級的病毒。」
-
2020-05-2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民眾湧藥局搶買口罩 藥師嘆訂貨難憂沒貨可賣
醫用口罩將於6月1日解禁,不少民眾湧藥局掃貨,喊出「有多少貨就買多少。」但藥師表示,目前僅少數廠商願接訂單,且要1、2週後才會到貨,6月1日恐沒貨可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近期宣布,6月1日起醫用口罩將定額徵用,多出來的口罩產能將開放國內販售或外銷,寄往國外的口罩也不再限制數量,相關政策將與2週9片的口罩實名制並行,民眾不用擔心買不到口罩。消息一出,不僅國內口罩廠電話被打爆,藥局也湧入大批詢問民眾,盼趕在第一時間掃貨寄給國外家人。藥師公會全聯會發言人黃彥儒今天告訴中央社記者,口罩禁令實施以來,每當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中有任何口罩禁令鬆綁消息傳出,藥局都會湧入大批民眾,詢問訂購時程,尤其宣布6月1日開放口罩解禁且可不限量寄送國外後,每天至少都有10到20人到藥局詢問何時買得到。黃彥儒說,根據第一線藥局藥師反映,很多民眾因家人旅居海外,希望趕在6月1日一開放就趕緊掃貨寄到海外,除了喊出「有多少就買多少」,甚至點名要特定大廠或要豹紋等特定花色。不過,黃彥儒指出,最近和過去合作過的口罩廠商聯繫時,很多廠商坦言定價、可出貨的量都還在評估當中,可能要等6月1日才能確定並出貨,只能先留下客人電話,等到有貨再以簡訊通知。開業藥師沈采穎說,6月1日開放自由販售的訊息一出,「每天都被問爆了」,當天她立即詢問口罩廠商,廠商都表示毫無所悉,直到昨天才有2家廠商願接訂單,但強調「目前還沒收到政府公文,不知何時能出貨」,即便6月1日真能出貨,藥局至少也要等7到14天才會收到貨。在價格方面,根據沈采穎觀察,平面口罩每片售價從過去約新台幣4至5元漲到5至7元,立體口罩也從過去6至7元漲到8至10元,每盒售價約從200元漲至250到400元。沈采穎強調,目前除2家接受訂單的廠商外,其餘多數廠商都表示因無法報價、不確定有多少貨能釋出,不接受訂單。正因如此,她認為,6月1日民眾不太可能在藥局等實體通路買到口罩,恐讓期待第一時間買到口罩的民眾空歡喜一場,也擔心民眾質疑藥局私藏口罩。沈采穎說,目前國際間疫情嚴峻,勢必有很多國家向台灣訂購口罩,且外銷不論訂購量、價格也會比國內販售來得好,呼籲政府明訂內外銷配比,至少6成留給國內、4成外銷,否則自由販售政策形同虛設,民眾仍是看得到、買不到。
-
2020-05-2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自由買賣口罩價低於5元 業者齊喊不合理
口罩6月起將開放自由銷售,經濟部說每片應會低於新台幣5元,口罩業者包括康那香、中衛與華新醫材大喊不合理,強調原料飛漲,加計物流與包裝費用,成本早已偏高,盼政府多方考量。此外,若政府介入制定內銷價,口罩業者傾向內銷轉外銷。口罩禁令將於6月1日解除,口罩不僅可以外銷,也能在國內販售。口罩價格方面,經濟部長沈榮津說,考量實名制價格仍為每片5元,廠商、通路商必須考慮到實名制5元,定價時每片一定會低於5元,由民眾自己選擇。口罩大廠中衛定價尚未出爐。不過,根據中衛統計,4月原料成本漲幅已達118%,5月更攀升至150%,中衛強調,口罩定價仍需要綜合多方考量。華新醫材董事長鄭永柱告訴中央社記者,尊重沈榮津的立場,不過,口罩成本原料漲價已較疫情前高,若再加上運輸、包裝成本,售價恐怕會高於5元。他強調,業界「不會漲5到10倍」,但至少需要反映成本,業者會再跟經濟部商討,看如何配合。鄭永柱說,華新未來內外銷比例將轉變,國外需求多、價格好加上國內需求下降,估計外銷比例有望從目前5成攀升至8成,估算口罩單片外銷價至少10元。康那香說,「希望如實反映價格」,回歸市場機制後,口罩需要包裝、物流成本,且通路商也要賺錢,成本結構與往日大不相同,若政府訂定1片不得超過5元「是不合理的」。康那香以旗下通路舉例,一般醫療口罩約3元,PM2.5平面口罩價格來到4.5元,若是過濾效果更佳的防蟎立體口罩一片約25元。不同功能、數量與包裝,價格自然有落差,業者認為,除了依照政府規範上繳固定數量,若外銷訂單能有更好價格,廠商不排除更傾向多接國外訂單,畢竟口罩是機會財,當然得趁需求迫切時儘速出貨。
-
2020-05-13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黃秋生有意入籍台灣 林榮基:鼓勵港人移民來台
香港男星黃秋生12日在臉書回應網友時說,準備入籍台灣。同樣來自香港的銅鑼灣書店店主林榮基指出,台灣環境民主自由,黃秋生一事如果屬實,將形成鼓勵港人移民來台的風潮。黃秋生12日凌晨在臉書(Facebook)個人專頁說,「人在台灣。隔離十四天。自得其樂。」有網友在留言區表示「入籍台灣吧!」獲黃秋生回應「準備中」。對此,銅鑼灣書店店主林榮基接受中央社記者採訪時指出,如果黃秋生真的選擇入籍台灣,將對香港人產生影響,形成鼓勵港人移民來台的風潮。林榮基強調,來過台灣的香港人都知道,「台灣對香港人是好的去處」,除了台港地理位置相近及生活容易適應外,最重要的還有台灣自由民主的環境,因為對現在的港人來說,「自由很重要」。受疫情影響,政府目前暫緩港澳人士入境,僅商務履約、跨國企業內部調動、已取得居留證的配偶及未成年子女除外。大陸委員會以書面形式回應媒體提問,指黃秋生此次來台是為戲劇拍攝,並經由商務履約事由申請獲許可來台。陸委會也表示,香港居民來台居留、定居,只要依法提出申請,主管機關均會依相關規定處理。
-
2020-05-10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疫情下的遺憾 加護病房禁探視他無緣見母最後一面
小吳為配合防疫,好幾個月無法看到住安養院的媽媽;媽媽又因感染發燒送醫治療,受限加護病房探視規定,母子沒時間相處,甚至無緣見媽媽最後一面,成防疫政策下受害者的遺憾。台灣在3月底出現首例長照機構護理師感染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俗稱新冠肺炎),各縣市政府紛紛下令禁止長照機構、養護中心探視;疫情指揮中心也在4月初發出禁令,除緊急和必須狀況,禁止醫院探病。嚴管之下有令人心酸的遺憾。小吳的媽媽高齡94歲,因年長、行動不便入住安養中心,但家人感情緊密,子女每天都去探視,假日也會帶媽媽到戶外郊遊。今年農曆過年,她還能回家吃年夜飯、發紅包給孫子、曾孫,身體狀況還算不錯,也能自理。小吳接受中央社記者採訪時表示,隨新冠肺炎疫情緊張,台灣出現首例長照機構護理師染疫後,他們不能再去安養中心探視;雖然可以視訊,但因媽媽耳朵不好,常常聽不清楚視訊內容,多是匆匆打個招呼就結束。小吳說,不能探視的時候心中非常不安,不清楚媽媽的身體狀況,一直很怕接到通知噩耗的電話。有一天半夜,電話果然來了,說媽媽發高燒,必須緊急送醫。他們開車直衝醫院,媽媽一入院就進到加護病房,檢查發現呼吸窘迫,有肺炎;因應疫情,醫院都必須通報採檢,在等待二採結果出爐的4天裡,家人又再度被拒於探訪門外。小吳說,等到二採陰結果出爐,終於能進到病房探視媽媽,但媽媽狀況已類似半昏迷。加護病房的探病規定也很嚴格,每天只有半小時,且每次只能2個人。媽媽看到家人,不太能說話,甚至只能發出聲音,叫沒在場子女的名字。因媽媽病況不穩,小吳一家都做好最壞的心理準備;在住院後的第7天,媽媽就往生了。接到醫院電話時是凌晨,一家人趕到醫院,卻連媽媽最後一面都沒能見到。小吳說,想到媽媽最後階段是一個人離開,沒有家人陪伴在側,心中很不捨,相信媽媽一定很遺憾。他本來期待還可以陪伴媽媽久一點,因為疫情受到很多限制,也認為媽媽的身體每況愈下,可能與他們無法到安養機構探視有關,「我們都是疫情下的受害者」。沒有見到媽媽最後一面,是小吳心中難言的痛。他說,從媽媽二採陰到往生,只隔了短短3天。每天只能有2個家人去探視,大家只能輪流去。有一次他沒能進去,媽媽還叫了他的名字,好像在問「兒子在哪裡?」這段過程被錄了下來,成了小吳最後的慰藉。小吳表示,有一名在安養機構認識的家屬也說,因為無法探視媽媽,心中很焦慮;最近好不容易開放長照機構探視,結果那名媽媽邊打邊罵說:「你是不是要把我丟在安養院,不要我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再對探病限令鬆綁,加護病房和安寧病房可在每日固定時段、開放一床最多2人探視。小吳說,疫情期間,大家都會配合政府防疫,但未來如果疫情再擴大,又要緊縮民眾權益,應在合理、有效的手段之下,兼顧人性需求,不要讓遺憾再發生。
-
2020-05-0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史丹佛大學防疫研討會 陳建仁將線上專題演講
史丹佛大學將於7日邀請副總統陳建仁線上出席重量級研討會,主持人戴雅門接受中央社專訪表示,台灣對抗疫情並成為世界模範,「台灣有個故事要說,而且是對全世界都很重要的故事」。胡佛研究所(Hoover Institution)資深研究員戴雅門(Larry Diamond)教授告訴中央社記者,台灣抗疫經驗是重要且具體的教材,有效能的政府部門如何管理公共衛生對策,可以讓美國從中學習受益,「如果大家都注意到台灣,這世界會變得更好」。「台灣的名聲享譽世界,人們只要看看數據,就知道台灣領先所有先進國家」。戴雅門表示,他在不同的論壇與對話中發現,人們或許不知道台灣對抗疫情的完整故事,但是大家都注意到台灣成功管理疫情並阻絕病毒。他稱許台灣擁有專業的公衛體系,並且在整合性很高的政府有很多位博士,從總統蔡英文開始,加上副總統陳建仁是公衛專家、也是前衛生署長,「這值得注意」。戴雅門說,迫於中國的壓力,台灣長期被孤立於世界衛生大會(WHA)和其他國際論壇的對話、合作與資訊分享之外,不但讓疫情危機無法有效處理,並且有損台灣尊嚴,也限制台灣對世界做出貢獻,這既不公平,也不必要,還不利於全球的公共衛生。他強調,儘管中國似乎有能力阻擋台灣參與國際組織,但北京領導階層必須了解,全球輿論這次並不認同中國,而且北京持續打壓台灣,將會付出嚴重代價。戴雅門說,北京宣稱想有良好的全球公衛體制,並已竭盡所能防疫,但這些說詞禁不起嚴格檢視,因為分享資訊及抗疫工作的協調,對全人類的福祉極為重要,北京卻堅持將這個全球性的議題政治化。台灣抗疫故事的線上研討會,將於美西時間7日上午9時(台北時間8日凌晨零時)舉行,以「台灣與全球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給世界的啟示」 (Taiwanand the COVID-19 Pandemic:Lessons for the World)為題,邀請陳建仁專題演講,美國國務卿科技顧問蔣濛博士(Mung Chiang)和首席副助理國務卿摩爾(Jonathan Moore)也將與會。論壇由史丹佛大學學者譚安(Glenn Tiffert)介紹4位與談人,分別是史丹佛大學醫學院教授王智弘(Jason Wang)、交通大學科技法律學院院長張文貞,立法委員暨台大社會系副教授范雲,及胡佛研究所研究員陳仁宜(Lanhee Chen),主題包含公共衛生、法治、公民社會與對世界的啟示四個面向,活動全程對外開放,採線上報名後下載此論壇專用的Cisco WebEx軟體以視訊方式參與和提問。
-
2020-05-0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史丹佛學者批隱匿疫情:美國人難再信任中國
新冠肺炎疫情把美國攪得天翻地覆,總統川普究責中國被批是「甩鍋」。美國學者戴雅門分析,不論誰贏得11月總統大選,美國人對於對於中國的說詞充滿懷疑,不再信任。「美國人不會忘記這件事」。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胡佛研究所(HooverInstitution)資深研究員戴雅門(Larry Diamond)接受中央社記者電話訪問時提到,美國與全世界的死亡人數在今年或來年仍會升高,他說:「中國無法只因為送出口罩、防護設備、檢測劑等就把這事實抹煞,況且那些東西很多還是瑕疵品。」根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University)統計,全美已有超過117萬人感染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新冠肺炎),6.8萬人喪命。戴雅門表示,病毒源自中國,武漢的官員沒能遏止病毒傳播到中國其他地方,中國的威權主義讓領導者的治理本能是掩蓋不方便透露的事實、尷尬的新聞,並把維護中國共產黨、政權和領導人的聲譽凌駕於公共衛生之上。逝者已矣,來者猶可追。戴雅門說,不管明年一月由民主黨或共和黨執政,美國人對於中國會有很大的覺醒、對於中國的說詞會有很多的懷疑,會質疑中國宣稱的論述,且憎恨中國政權的不負責任,以至於讓一件意外演變成全球的疫情,「不論誰贏得11月的美國總統大選,都會如此」。68歲的戴雅門同時也是美國國際開發總署(UnitedStates Agency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世界銀行(World Bank)、聯合國(United Nations)和美國許多官方與非官方機構的顧問,他的著作有「中國影響力及美國利益:提高建設性警覺」(China'sInfluence & American Interests: PromotingConstructive Vigilance)等。對於後疫情時代的全球地緣政治走勢,戴雅門提醒要「非常謹慎」,這世界期望中共政權負起防疫失敗的責任並承擔未能透明公開處理疫情所造成的危機。中國每年撒銀子進行全球大外宣,他估計,「中國至少一年花100億美元散播消息和洗白形象,形塑自己為世界的救世主印象,而非人類自由、全球健康、全球安全的威脅」。為阻斷中國在全世界的滲透,他呼籲全球的民主國家集結對抗、挑戰中國的錯誤資訊以及中國滲透全球的銳實力。站在智庫學者的角色,戴雅門也坦率檢討:「讓我們對美國有所批評,除非民主國家改善治理能力和政策協調性,提高警惕與提升公民責任,在自己的國家堅定地管理這場危機,就像台灣實現的管能技能一樣,才能解決問題。」他說,雖然疫情起源於中國,但這不代表中國就會為此付出失衡的地緣政治代價。中國正努力把疫情危機扭轉成地緣政治優勢,而中國究竟能不能得逞,端賴世界上的民主國家如何因應。
-
2020-05-0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聶永真公開紐時廣告設計理念 初稿更銳利
設計師聶永真設計的廣告經集資登在紐約時報,以世界衛生組織(WHO)防疫缺口、台灣提供出口為主視覺;聶永真說,原版設計更銳利,缺口隱藏墓穴含意,之後才修為圓弧型缺口。WHO秘書長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指責台灣人身攻擊,YouTuber阿滴、聶永真等發起募資買下紐時廣告,訴求Taiwan Can Help(台灣能幫忙),於美國時間4月14日上午在紐時紙本平板與線上同步露出。聶永真接受中央社記者專訪,首度揭露廣告設計想法;他說,最初募資活動是針對譚德塞不實指控,後續接到各方意見,廣告登在紐時,對話層級應提高到WHO,「告訴閱報者,台灣在很多方面都可以提供幫忙」。擅長運用圖像溝通的聶永真表示,文字雖可提供說明,但快速讀報過程中,第一時間要先抓住讀者眼睛,才可能繼續閱讀文字訊息。聶永真以「缺口」、「出口」視覺意象為隱喻,海報上方“WHO can help?”洞口,象徵WHO在武漢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爆發時,反應遲緩與外在政治干擾導致防疫缺口;下方出口圖像則指相對WHO坐困角度,台灣正積極建立通道、出口與方法學,對外提供最大幫助。他說,原稿缺口畫得更銳利,是沒圓角的長方形,「對歐美人士來說,直覺會聯想到葬禮的棺洞、墓穴」。團隊後續討論這樣的呈現或許會讓人不舒服、太尖銳,才修成有圓角的缺口,看起來較柔和,設計語彙雖沒那麼直接,但也可把缺口解釋為「暗黑」、「防疫漏洞」等意象。廣告推出後,網路上延伸許多二次創作,展現台灣人創意;聶永真笑說,「高手在人間,二創都很精彩」。他不擔心遭侵權,「版權是公共的,只要不是用於商業營利用途,歡迎二次創作」。他說,透過二創能讓更多人認識募資行動,他最喜歡「義大利、維大力」創意,「無厘頭但又很有趣」,也有網友做成立體版,實際呈現從上方缺口掉下、下方出口走出的感覺。這是聶永真第2次參與群眾募資在紐時登廣告,上次是幫太陽花學生運動刊登「Democracy at 4am(在凌晨4點的民主)」;聶永真表示,兩次都可看到群眾力量,「這些力量都來自於認同」。此外,他回憶過往出差到中國,好幾次在出入境時被迫要走中國公民通道,又或是當他入選國際平面設計聯盟(AGI)官方名錄,AGI網站上會員檔案卻被改成Chinese Taipei(中華台北),「讓我感覺到有點荒謬且不舒服」。聶永真說:「台灣最珍貴的地方在於可以自由地發聲,因為民主體制的關係,讓我們可以在這裡完整表達自己想要說的話。」聶永真這幾年參與許多社會議題,透過設計簡化與整理,以圖像呈現較複雜事件,「設計也可以代表一種聲音,我只是用另一種聲音形式,在做一個公民應該要做的事」。
-
2020-05-0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影/宣布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 宜蘭童玩節今年停辦
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大,宜蘭縣長林姿妙今天宣布,今年宜蘭童玩節停辦,累積更大能量,相約明年見。【中央社/宜蘭縣1日電】宜蘭縣長林姿妙今天在縣府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停辦。宜蘭綠色博覽會與宜蘭童玩節分別是宜蘭縣每年度春夏的重大觀光旗艦活動。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繼宜蘭縣政府於3月6日宣布綠色博覽會停辦後,林姿妙上午在宜蘭縣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應變會議也決定停辦今年童玩節。
-
2020-05-0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超商領口罩「續購」新功能來了! 預訂領貨一趟搞定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發布新聞稿宣布,推出口罩實名制「續購」功能,民眾在超商取貨時,可直接續購下一輪口罩,新功能今天起上路。健保署企劃組長張鈺旋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表示,口罩實名制除藥局通路,近期新增網購、超商等通路,但每輪預購、繳費與領貨時間各不相同,許多民眾常「霧煞煞」。張鈺旋說,為更方便民眾買口罩,日前推出口罩實名制3.0時就開放預購時可一併繳費,今天起4大超商新增「續購」功能,民眾在超商領口罩可直接續購下一輪。她說,原本規定每輪預購口罩都有2週取貨期,未來取貨的第一週同為「續購週」,民眾到超商取貨時可一併完成下一輪預購。此外,第7輪預購雖自5月4日到6日才開放,但參與第5、6輪口罩預購民眾,4月30日到5月3日只要到超商領口罩,就能直接帶健保卡優先預購第7輪口罩。
-
2020-04-3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唐鳳過台灣」客委會分享梗圖 網友迴響熱烈
客委會今天在臉書分享以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形象照二次創作的系列圖,搭配客家傳統歌曲「唐山過台灣」,立刻獲得網友熱烈迴響。客委會表示,希望能讓更多人喜歡客家文化。客家委員會今天在臉書分享藉由唐鳳形象照二次創作的系列圖,搭配客家傳統歌謠「唐山過台灣」,改為「唐鳳過台灣」,並修改歌詞為「煞猛打拚、腦波耕田」。文中也提及「已被寬廣的心胸增福」等時下網友討論內容,令人會心一笑。客委會告訴中央社記者,日前攝影師江凱維在網路發文許願希望能夠拍攝唐鳳,唐鳳也答應合作,只有一個要求,就是希望該攝影作品能夠被二創、三創,甚至做成哏圖。為增加客家文化在網路社群的能見度,並宣告「桐花已開」的訊息,也讓緊繃防疫的社會大眾得以紓壓,客委會以江凱維拍攝唐鳳的攝影作品,製作客家迷因(meme)梗圖,加強網路社群傳播,希望更多人喜歡客家文化,甚至激發創造更多客家哏。圖文在臉書發表後,約3小時已累積430則留言、1787次分享。網友紛紛留言,「腦中不斷響起旋律」、「很自然地唱了起來」、「客家人要被腦波控制了嗎」。
-
2020-04-2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拒絕高價買中國口罩 澳洲以酒精換台灣口罩材料
今年4月有中國代理商以高價向澳洲政府推銷中國口罩,但遭澳洲政府拒絕。與此同時,澳洲政府選擇向台灣供應酒精,以交換來自台灣、生產口罩的材料。「雪梨晨驅報」(Sydney Morning Herald)和墨爾本「世紀報」(The Age)報導,澳洲聯邦衛生部部長韓特(Greg Hunt)證實,今年4月有來自中國的口罩運抵澳洲,雖然澳洲政府並未下訂單,但負責代理這些口罩的公司卻與澳洲政府聯絡,並以高於市面價格推銷,不過,澳洲政府已予以回絕。報導指出,這批口罩重達90公噸,並且是來自最早出現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的中國武漢。韓特解釋,澳洲政府致力尋求的是穩定和長期的定期供應合約,而非以高價收購大批醫療物資;因此,除非是例外情況,否則澳洲政府通常拒絕收購那些不請自來的醫療物資。自從傳出疫情以來,澳洲民間對N95口罩需求大增,導致市價急升,並且有人藉此圖利。韓特披露:「有一些人試圖以高價推銷口罩,但已遭(澳洲政府)回絕。」韓特表示,澳洲政府早在今年2月就組織了兩支採購隊伍,並且在必要時動員政府的外交力量,以確保口罩、檢測器和呼吸器供應充足。報導提到,澳洲與台灣於今年4月達成協議,由澳洲提供100公升用作生產乾洗手的酒精,與台灣交換3公噸用作生產口罩的材料。報導引述澳洲競爭及消費者保護委員會(Australian Competition and Consumer Commission,ACCC)公布的數據指出,在新南威爾斯州和維多利亞州的一些藥局,近日N95口罩的售價已從過往的澳幣1.3元(約新台幣25元)跳升至澳幣38.5元(約新台幣750元)。中央社稍早透過電子郵件與韓特聯絡,詢問他是否認為澳洲政府應該向台灣洽談,以便尋求可靠的醫療防護裝備(PPE)供應。但至截稿為止,韓特尚未回應。
-
2020-04-2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一場新冠肺炎 急診醫樂見醫院回歸該有的樣子
新冠肺炎延燒,北部更有醫院爆發院內群聚事件,讓民眾對醫院敬而遠之,過去總是人滿為患的急診也空盪不少,令急診醫師感嘆「這才是醫院該有的樣子」。根據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最新統計,今年1到3月全台門診、急診就醫約2698萬人次,比去年同期3143萬人次減少445萬人次、降幅約14%。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石富元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表示,以往台大醫院急診總是人滿為患,除了急重症患者外,也有不少患者平時沒空拿藥,就把急診當藥房的,或是一點小擦傷就要來急診擦藥、拆線,但新冠肺炎爆發後,愈來愈多輕症患者擔心到急診被感染,全都消失了。不論有沒有新冠肺炎(COVID-19),進入醫院的每一刻都應戒慎恐懼,石富元說,在醫院裡隨時可能面臨肺結核、感冒等傳染性疾病威脅,只是台灣民眾太過於習慣「逛醫院」,不僅對這些風險視而不見,甚至把醫院當購物中心,不時到醫院買個東西,探完病順便在美食街吃飯聊天,都令他感到相當不解,如今因疫情影響,民眾逛醫院景象不復存在,令他感嘆「這才是醫院該有的樣子」。新冠肺炎疫情雖讓輕症、小病患者不再往大醫院跑,但醫界同樣擔心有就醫需求的民眾,恐因害怕就醫,拖出健康大隱憂。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說,患有腫瘤、心血管疾病或慢性病控制不佳的患者,需要長期追蹤治療,若因害怕疫情而不敢回診或就醫,後果恐不堪設想。小兒科診所醫師林應然也指出,最近有診所醫師一天就收治3名中風患者,明知自己有慢性疾病,卻任由血壓亂飆,一問之下才發現,原來這些患者因為害怕染疫,不敢到醫院拿藥或看診。新光醫院心臟內科醫師洪惠風表示,他的門診平時並未對外開放,看的幾乎都是回診的老病人,以往未到診率相當低,老病人看完診還會聊聊天、東問問西問問。不過,根據洪惠風觀察,疫情爆發後,不僅未到診率攀升至10%至20%,以往聊不停的老病人坐下來只講兩句就急著走,3月未到診狀況更明顯,也有很多人委託家人幫忙拿藥,老人家則到藥局排口罩,直到最近陸續出現零確診後,病人才陸續回到門診報導。他比喻,病人到診狀況就像是疫情的「雷達站」,當疫情嚴峻,患者數就會明顯銳減,一旦趨緩又會紛紛回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