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1 新聞.杏林.診間
搜尋
中央社
共找到
324
筆 文章
-
-
2020-10-11 新聞.食安拉警報
侯友宜:新北營養午餐全面禁萊豬 守護健康
明年元旦起開放含萊克多巴胺豬肉進入國內市場,家長擔心孩子吃到萊豬。新北市長侯友宜表示,校園營養午餐、托兒所、托嬰中心全面供應國產豬禁用萊豬,守護0至18歲市民健康。新北市有200多所國中、國小學生,明年的營養午餐是否會吃到萊豬受家長關注。1名都會區的國中校長今天表示,學校、幼兒園,補教業都是消費末端,沒有採購經驗也無檢驗辨識萊豬的能力,學生健康需由政府把關。新莊區某校長建議,比照新北市果菜市場供應給午餐團膳業者有機蔬菜的模式,供應團膳業者國產豬,多重把關較能確保供應豬肉來源的品質。一名深具總務與採購經驗的退休教育人士今天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分析,國產豬價格看來雖持平,但有團膳業在協商會議表示,豬肉供應商、養豬戶已抬高價錢,未來還會持續飆高。教育局與家長是否準備好接受營養午餐漲價。至於營養午餐肉品的實質把關,這名退休教育人士說,原肉比較好檢驗,但貢丸、香腸、燕餃、水餃加工食品、學生光顧的超商等,很難確保是否混充進口萊豬後再製。雙和區1名國小校長受訪說,學校的營養午餐都與團膳廠商簽約,「基層只能書面形式審查,防不勝防,也無法確實把關。」這就是教育現場的窘境與無力。侯友宜則表示,要確保0至18歲的嬰幼兒與學生,在教養環境全面防堵萊豬保障健康,將攜手盒餐食材業者、托嬰中心、幼兒教保、家長團體,及學校、補習班,12日正式結盟宣示禁用萊豬。禁用萊豬的政策宣示外,實質作法橫跨市府各局處。經濟發展局長何怡明表示,追本溯源「不賣萊豬、買不到萊豬」才是關鍵,新北將確認全市152家肉品工廠溯源管理機制與標示產地。至於校長擔心的肉品加工廠,新北市府將抽驗確保標示與品質符合法規。托嬰與補教業者的消費來源,新北市場處將稽查公有市場及肉品攤商,要求散裝豬肉標示產地來源。市府社會局表示,將與75家公立托兒所,及私托簽署承諾使用在地食材,並每天公告食材來源。也鼓勵家長托育兒女前,與私立托兒所簽約要求使用在地食材。農業局與衛生局官員受訪都表示,稽查與檢驗是例行業務,在輔導訪視時就會注意農戶飼料是否添加瘦肉精,未來也將配合其他局處的把關與檢驗作業。教育局說,配合中央政策並促成新北市餐盒食品商業同業公會、食材供應商連署簽約,同時願意更改團膳供餐契約,並挑起責任保證使用國產豬肉禁用萊豬,否則將面臨違約重罰。這名退休教育人員則分析,辦理營養午餐的學校,採購、檢驗、驗收的教育人員,擔心團膳業者誤用萊豬,面臨追究學校責任的風險。自辦學生與幼兒園的自立午餐廚房,更擔心肉品市場與攤商踩到地雷而擔責。
-
2020-09-30 科別.感染科
人類染食腦蟲全球僅百例 台灣曾有個案泡湯感染
一名美國男童感染俗稱食腦蟲的福氏內格里蟲殞命,但福氏內格里阿米巴腦膜腦炎並不常見,人類經鼻子吸入含福氏內格里蟲的水而感染,台灣過去也曾有個案因泡湯感染。美國媒體報導,這名男童感染福氏內格里蟲(Naegleria fowleri),9月8日宣告不治。男童可能是在市中心的水上公園玩耍時接觸到污水,不久後身體不適。根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網站衛教資料,福氏內格里阿米巴腦膜腦炎的致病原是內格里阿米巴,為環境中自由營生的單細胞阿米巴原蟲,有40餘種,其中只有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會感染人類。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此疾病於1965年在澳洲發現首例人類感染病例,主要發生於夏季。截至2012年統計資料顯示,全球確定個案約235例。根據疾管署資料,台灣在2011年有1例確定個案,為首例因溫泉水感染阿米巴腦膜腦炎死亡事件。該名病例為75歲健康男性,會定期泡溫泉。個案出現頭痛、頸痛、食慾不振、手腳發麻、全身無力,發病後25天死亡。經檢驗確認為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感染所導致的腦膜腦炎,個案暴露的溫泉池也檢測出含有此種寄生蟲。莊人祥說,此疾病為人體與環境致病原接觸所導致,不會經由人與人接觸傳播,人類病例罕見,疾管署過去曾持續監測不明原因腦炎結果,也未曾發現。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為淡水湖泊、河流中自然生存的單細胞寄生蟲。各國文獻資料顯示,在溪水、湖泊、溫泉和土壤等,都曾有檢出的紀錄,而鹽度較高的海水未檢出。感染的途徑是人類可能在自然水域活動時,將病原體吸入鼻腔,並沿著嗅覺神經進入腦部而發病,但喝下遭病原體污染的水則不會被感染。該疾病潛伏期約1至7天,發病後病程進展快速。林口長庚醫院兒科急診主治醫師吳昌騰接受中央社採訪時表示,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可能鑽到腦部導致腦膜炎,目前沒有解藥,感染者「非死即重傷」。吳昌騰指出,一旦感染,最初可能出現腦膜炎症狀如發燒、噁心、嘔吐、脖子僵硬等,後續恐衍生嚴重的神經性問題,如癱瘓、無法言語、無法吞嚥等,和中風後遺症類似,若侵犯到腦幹則可能危及性命。最近台灣掀起一股野外露營、爬山風氣,吳昌騰建議,民眾若到野溪、野外溫泉玩水,除了注意安全,也應避免把頭部浸入水中。疾管署建議,除了避免把頭浸入水中,民眾應避免在炎熱、水溫高或低水位時戲水,並避免攪動底部池水或淤泥。若於戲水或泡溫泉後出現發燒、頭痛、噁心或嘔吐等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醫護人員相關接觸史。
-
2020-09-28 該看哪科.婦產科
竹內結子猝逝/產後憂鬱突發難防 醫:第二胎風險更高
日本女星竹內結子疑輕生辭世,外界猜測可能與產後憂鬱有關。精神科醫師蕭美君表示,產後憂鬱跟一般憂鬱不同,可能前一天好好的,隔天就陷落,且第二胎風險較第一胎高。竹內結子在日本、台灣都有高人氣,今天被發現疑似自殺身亡,享年40歲。她生前結過2次婚,各生一個男孩,第二個兒子今年1月下旬才出生,外界因此推測,她會輕生可能與產後憂鬱有關。婦女身心健康權威、精神科醫師蕭美君接受中央社記者採訪表示,有2成左右產婦可能產生產後憂鬱症,這是常見的產後情緒變化,但臨床發現,此疾在華人文化下常被忽略。蕭美君說,產後憂鬱的主要原因是體內荷爾蒙變化,尤其在產後更明顯。但因產婦產後生活變化、遭遇家庭、婚姻、育兒壓力,甚至也有婆媳問題,很多人因此直接將產婦的情緒視為外界壓力導致,忽略荷爾蒙變化的生理現象。很多人或許不解,產婦迎接新生命,理應歡欣鼓舞,怎麼會憂鬱;或明明前一天還好好的跟家人吃飯,怎麼隔一天就突發激烈情緒、甚至輕生。蕭美君表示,產後憂鬱跟一般憂鬱不一樣,當荷爾蒙擾動很劇烈,產後憂鬱可以突然間發生,上一秒好好的,下一秒突然發作,也可能一瞬間產生強烈自殺想法,「那是身體因素,不是心可以控制」。產後憂鬱的特質,蕭美君說,患者狀況可能時好時壞,病程拖得很長,有些人可能合併精神病症狀,如出現幻聽,有些媽媽會聽到聲音說「寶寶是惡魔」、「妳是惡魔」等,很多人不敢求助,以為是有心魔或「卡到陰」。蕭美君表示,根據流行病學統計,孕育第二胎的媽媽比第一胎風險高,顯示此疾並非新生媽媽才會遭遇。在產後2至3週可能就會發病,通常在產後半年內出現,但也有可能拖到一年才發作。就算度過產後憂鬱的嚴重階段,後續也增加焦慮、失眠等風險。產後憂鬱的高風險群,蕭美君表示,除了孕育第二胎的產婦,女性超過35歲以後荷爾蒙分泌下降,因此高齡產婦風險較高。此外,若懷孕前就有憂鬱症、睡不好、容易焦慮、個性壓抑者,或經前症候群嚴重者,也要注意。蕭美君說,台灣目前對產後憂鬱防治的政策可能較缺乏通盤的持續性,雖然孕婦手冊有相關資料,但臨床發現,孕婦幾乎不太會看,因多數在意小孩多於在意自身,導致孕婦身心健康容易被忽略。若借鏡國外經驗,蕭美君表示,因產後憂鬱症與荷爾蒙有關,國際從青少女階段就很重視相關的教育,協助少女們及早辨識身心狀況,認識風險因子,也有助降低突發的產後憂鬱風險。蕭美君說,孕產婦就算意識到情緒問題,可能也因對精神科藥物存有迷思,擔心傷害到寶寶而不願就醫、服藥。但焦慮的媽媽對寶寶的危害大於藥物,焦慮會增加孕育過動、自閉兒的風險,且有很多非藥物的治療可選擇,民眾應正確認知。防治產後憂鬱,蕭美君建議,孕婦產檢時應關注其身心狀況,且產後繼續追蹤;或新生兒健康追蹤時,小兒科醫師也可注意媽媽的狀況,若發現異常,可及早轉介。蕭美君說,很多女性害怕講出自身的焦慮,怕自己不夠堅強,會被笑話。但並不是「為母就一定則強」,每個人狀況不同,有些人荷爾蒙變化特別敏感,與意志力無關,也並非特別脆弱,民眾應正確認知,並給予孕產婦更多支持。 自殺,不能解決難題;求助,才是最好的路。求救請打1995 ( 要救救我 )
-
2020-09-27 養生.聰明飲食
瘦肉精美豬叩關 台豬抓住消費者胃不只靠溫體肉
瘦肉精美豬叩關下,正港台灣豬似乎跟溫體豬劃上等號,然而在高溫易腐的食安考量,以及國際產業競爭雙重隱憂下,農業產、官、學都有人強調,屠體評級冷鏈系統是必須要走的路。今年夏天天氣特別熱,一位輔導豬農轉型的學者告訴中央社記者,連不賣溫體肉就怕沒生意的豬肉攤都說,「才賣到上午10點鐘,(豬肉)就有怪味了」。另一位自稱常被前輩罵到臭頭的養豬青農指出,他只要一提到溫體肉的衛生疑慮,養豬界的前輩就會很火大。這位青農說,不只東北亞,東南亞朋友看到台灣傳統市場出售活體拍賣後的溫體肉,在高溫高濕的夏天,凌晨屠宰後運到肉攤,在攤位分切處理賣到中午,一路在沒有環控的常溫下,看了都替台灣消費者捏把冷汗。明年元旦起,含瘦肉精的美國豬肉將可以進入台灣市場,台灣豬和美國豬怎麼分別,許多消費者直覺認為,溫體肉就一定是台灣豬。「溫體肉比較好吃」,婆婆媽媽到菜市場逛肉攤挑肉買肉,總以為溫體肉就是當天宰殺,所以風味勝過進口豬,也沒有進口豬的腥味。其實,農委會畜牧處副處長江文全說,台灣豬肉比較不腥,是因為仔豬就閹割,不是因為放血、溫體。出於溫體肉的迷思,有些產業人士擔心在屠體評級、冷鏈系統及全程環控下,屠體已經分切的台灣豬肉,傳統消費者不習慣,傻傻分不清是國產還是進口,會流失客源。然而,宜蘭大學生物技術與動物科學系教授林榮信說,雖說溫體肉體內酵素分解可嫩化肉質,放在攝氏0到4度下4到5天,「也有同樣效果」。台灣豬肉好吃,林榮信分析:「其實跟飼養方式、品種等全套產業運作有關,不是溫體單一因素。」這4年多來,他蒐集屠體瘦肉率、油花掃描數據,著手設計評級運算公式,要讓台灣豬肉肥瘦比、油花分布等有個科學標準的分級,也作為付費給豬農的決價參考。至於溫體肉衛不衛生,林榮信以科學試驗說明,熟成品的法蘭克福香腸,起初每平方公分僅100個生菌數,攝氏15.5度下可保鮮3天才壞,若是100萬個生菌數,1天就會壞掉,可見全程環控非常重要。國際規範甚至要求處理過程中凡是會碰到肉的設備,生菌數最好是零或10個以下,不能超過100個。倡議革新產業的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執行長朱增宏補充,民眾怕吃到瘦肉精,屠體評級可先做藥檢,合格的肉才賣給消費者;現行的活豬拍賣、溫體肉販售,在驗出有問題時,消費者早吃下肚,不易有效把關。朱增宏並說,國內現行的屠宰、運送、處理流程根本不符合國際標準,建議修訂畜牧法、農產品市場交易法,讓公務員有法源推動屠體評級,或可由台糖試辦,促進養豬產業升級。肉品「屠體評級」及配套的全程環控,在國際間行之有年,不只是低溫,還包含掌控細菌數等,讓活豬先處理成生鮮屠體,再用超音波掃描或是光學探針偵測瘦肉率,以及人為判斷油花分布等進行評級,最後依據評級決價賣給肉販。目前已有宜蘭大學、東海大學、中興大學提供技術協助,在不同屠宰場掃描1000多頭,要邁向2000頭豬隻,做為推動屠體拍賣決價使用。5年前接受建議引進屠體評級儀器的農委會前主委陳保基說,口蹄疫爆發前,台灣豬肉出口日本都做得到這些要求了;又已過23年,「該做了」,不然豬農即使脫離口蹄疫區,想恢復出口日本也不可能。因應瘦肉精美豬將要叩關,青農透露,政府的百億養豬產業基金8大用途,已包含要在嘉義、屏東推動出口豬肉做屠體評級及環控;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不只出口,也會朝內銷市場試辦。當美豬可能挾著低價優勢進軍台灣時,林榮信認為,台灣養豬業不用怕進口競爭,因為實施屠體評級能取得台灣豬肉的大數據,又可回溯,讓整體養豬業精進管理,不斷升級,交易也公平,自然不怕市場開放。
-
2020-09-2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實名制雙鋼印口罩24日開賣 藥局趕工分裝
實名制雙鋼印口罩明天開賣,全台實名制藥局今天上午陸續收到熱騰騰的口罩。藥師公會全聯會表示,全台藥師加緊趕工分裝口罩,迎接明天的購買人潮。中國製非醫用口罩混充國產醫用口罩事件頻傳,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公告「平面式醫用口罩之標示應刊載事項」,要求所有國產平面醫用口罩須逐片以鋼印標示MD(醫用)及Made In Taiwan(台灣製造),新制9月24日上路。9月24日起,全台實名制藥局、衛生所將全面提供雙鋼印口罩,為避免新舊制口罩造成混亂,雙鋼印醫用口罩將全面徵用至10月31日,民眾若想買雙鋼印盒裝口罩,最快得等到11月。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發言人黃彥儒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說,全台實名制藥局上午已陸續收到熱騰騰的雙鋼印口罩,每家藥局約有2000片,收到後除了要拍照留存、逐一檢查有無問題外,為了讓民眾明天一早就有雙鋼印口罩可買,藥師們也得加緊趕工分裝,一人藥局光是包裝就得花上3到4小時。黃彥儒指出,由於今天是舊制實名制口罩販售的最後一天,很多藥局早已2天沒有收到口罩配送,庫存也見底,民眾若有急用需求,可多跑幾家藥局詢問是否還有實名制口罩,也可購買自由販售口罩。他也強調,明天將開賣的雙鋼印口罩,每家藥局的品牌及顏色都是由政府配貨,非藥局能決定,盼民眾體諒。
-
2020-09-1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瑞典長號大師來台演出 忍14天隔離大喊值得
疫情肆虐全球,外國音樂家紛紛取消原訂來台演出行程,但瑞典長號演奏大師林柏格(Christian Lindberg)不畏14天隔離期,堅持來台演出,他說,這次在台灣與樂團一起現場演出,感受到音樂的震動,「彷彿身在天堂」,一切都非常值得。林柏格2015年曾獲英國電台Classic FM評為「史上最偉大銅管演奏家」,他這個月在台北市立交響樂團的邀請下來台演出兩場音樂會,分別於11日和19日在台北中山堂舉行。他於8月下旬抵台後隨即進入防疫旅館居家檢疫14天,11日於中山堂完成首場演出。林柏格近日接受中央社專訪表示,當初同意按照原訂計畫來台,是因為音樂會已延期兩次,他不想再錯過機會,加上防疫旅館同意讓他在隔離期間能繼續練習長號。於是,第5度與北市交合作的林伯格不但自己來了,也說服小號家弗洛瑞斯(Pacho Flores)一同來台演出,並經歷人生首次為了演出所需要的檢疫隔離。提到在台灣防疫旅館的經驗,身兼長號演奏家、指揮家與作曲家等多重身分的林柏格說,前兩天還過得滿舒服的,但很快地他就陷入憂鬱,「因為我是一個喜歡社交、喜歡與人互動的人」。個性熱情、不拘小節的林柏格說,隔離期間,除了身穿防護衣、看起來像「太空人」的旅館員工外,「我沒想到一個人影也看不到,不能開窗,開了門也見不到人,實在太震驚了」。林柏格也被迫換房兩次,只因為隔壁房客抱怨長號聲音太吵。習慣了隔離的步調後,林伯格開始在房間做瑜伽與運動,也開始跑步,他說,最多可以繞著旅館房間跑8公里。閒不下來的林柏格也利用隔離期,挑選了適合在跑步時聽的30多首樂曲,線上發行「隔離音樂:適合10分鐘、30分鐘與50分鐘跑者振奮精神的古典音樂(Quarantine Music: Classical Upbeat Music for 10,30 & 50 Minutes Runners)」專輯。他也每天上傳照片和影片到社群平台Instagram,與網友分享他的隔離生活。林伯格說,9月4日、檢疫隔離結束前一天,他甚至在旅館房間花了4小時28分鐘跑了42.195公里的室內馬拉松,慶祝他的古典音樂廠牌European Gramophone創立一週年。當被問到是否願意再為演出提前進行檢疫隔離,林伯格很快地回答「我想不會」,但他說這次為了與北市交再度同台,關在防疫旅館兩週「很值得」。他說,「能夠親臨現場,與樂團相見,聽到音樂並感受周遭的震動,我彷彿身在天堂!」弗洛瑞斯則表示這是他第一次為了演出隔離,「這是個新的體驗」。在11日的音樂會中,林伯格除了指揮北市交演奏伯恩斯坦的「岸上風雲」交響組曲,以及葛利格的「挪威交響樂曲」,也一邊指揮,一邊與樂團長號首席李賢哲合作,在台灣首演由瑞典音樂家桑斯特倫譜曲的雙長號協奏曲「永恆的回聲」。在19日的第二場音樂會「聽,假新聞!」,林伯格與北市交將以羅西尼的「威廉‧泰爾」序曲開場,接著弗洛瑞斯將登台演出海頓的降E大調小號協奏曲,以及林伯格融合土耳其、日本與爵士多種音樂元素的自創曲「Akbank Bunka」。北市交在音樂會的下半場,將演出林柏格於2017年創作、充滿諷刺意味的管弦樂曲「假新聞」,再以伯恩斯坦的「西城故事」交響舞曲作結。
-
2020-09-1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國防醫學院新冠肺炎快篩 拚年底上市
國防醫學院與國衛院合作研發新冠肺炎快篩試劑,最快15分鐘得知結果,已技轉給5家廠商,現已試量產及進行人體試驗,其中一家廠商向食藥署申請EUA已進入審查,力拚年底上市。2020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展前記者會今天在世貿一館舉行,現場曝光多件創意作品,如國防醫學院展出COVID-19抗原檢測試劑、農委會水產試驗所研發「十全十美全魚利用技術」及經濟部中企處打造「智慧球場解決方案」等。國防醫學院預防醫學研究所副研究員賴思佳告訴中央社記者,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就著手進行快篩試劑研發,當時遇到的最大困難是病毒株的取得與抗體庫的建立。賴思佳說,有了病毒株才能驗證檢測試劑的靈敏度與專一性,當時苦於病毒株難以取得,後來4月自行分離出來,也從疾管署那邊分到;而抗體庫若愈多,檢測試劑的專一性會愈好,所以投入大量人力物力,3個月建立起系統。賴思佳表示,國衛院不僅提供抗原的蛋白質,也提供經費研發,快篩試劑研發是國防醫學院與國衛院共同成果,投入經費約有近千萬元。技術開發後,快篩試劑技將轉給5家廠商,分別是鼎群科技、尖端先進、台灣奈米碳素、安特羅及冷泉港,目前已展開試量產,還有人體試驗,賴思佳說,其中一家廠商向食藥署申請緊急使用授權(EUA),已進入審查,力拚年底上市。她說,核酸檢測精準度非常高,但需時較長,也要人力、物力,快篩試劑不限於機器、場域或時間,將來可用在機場、學校、安養院等人潮密集場所,也減輕第一線醫療人員的負擔。賴思佳說,只要在鼻腔採檢,最快15分鐘就能知道結果,準確度也高達八、九成。2020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主題為「創新領航」、「未來科技」與「永續發展」,由經濟部、科技部、國防部、教育部、衛福部、勞動部、農委會、國發會、環保署、中研院聯合主辦,智慧財產局及工業局策劃,外貿協會及工研院共同執行,24日至29日將在世貿一館登場。
-
2020-09-1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口罩標示17日上路 實名制藥局仍收到無鋼印版
國產醫用口罩防偽標示規定明天上路,但第一線藥局藥師反應,今天上午收到明天要販售的實名制口罩上,仍是沒有任何鋼印的版本,令藥師相當緊張,擔心被民眾罵翻。中國製非醫用口罩混充國產醫用口罩事件頻傳,加利科技公司甚至將中國製口罩賣到實名制通路,引發民眾對實名制口罩疑慮。為防類似事件發生,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昨天公告口罩防偽標示規定,明訂9月17日起,所有國產平面醫用口罩須逐片以鋼印標示MD(醫用)及Made InTaiwan(台灣製造),9月16日之前生產的醫用口罩庫存可續賣至12月17日。不料,口罩雙鋼印標示規定一出,不少民眾因不清楚新制上路時程,認為實名制買到的口罩就該有雙鋼印,讓實名制藥局藥師在販售口罩時飽受抨擊。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發言人黃彥儒今天告訴中央社記者,口罩雙鋼印標示規定公布以來,愈來愈多民眾因買到沒有鋼印的口罩,就質疑第一線藥局藥師賣假口罩,令藥師相當困擾,畢竟在雙鋼印標示上路前,很多實名制口罩原本就沒有任何鋼印,藥師們只好每天一收到隔天要賣的口罩時,就先拍照存證來自保。黃彥儒說,明天就是口罩標示規定上路首日,但實名制藥局今天上午收到明天要販售的實名制口罩上,卻沒有規定的雙鋼印,令藥師相當緊張,擔心口罩沒有鋼印、不符合民眾期待,恐被罵翻。黃彥儒呼籲,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應對外清楚說明口罩雙鋼印規定,例如何時能在實名制通路買到雙鋼印口罩,希望在新舊制規定交替期間,也能讓民眾安心,別把怒氣往辛苦的藥師身上發洩。
-
2020-09-12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保溫瓶先生」頸椎損傷 體溫失衡疫情當頭常卡關
諮商心理師李克翰又叫「保溫瓶先生」為工作東奔西跑得搭台鐵,疫情以來,他常被測到高燒攝氏38度而被拒於門外。他因頸椎損傷,體溫調控失衡,得自行降溫才能搭車。「保溫瓶先生」李克翰因頸椎損傷以輪椅代步,平常為了服務需要個案常跨縣市工作。他靈活駕駛電動輪椅縱然頸椎以下不能自由活動,行動仍毫不受限。但在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當下卻常被拒於門外。因頸椎受傷,李克翰排汗功能受損,體溫調節很不容易。偏偏在疫情當頭,到各類場所或搭台鐵都必須量體溫,他因身體「保溫」,常常量到38度以上高溫。尤其在烈日下,如果在戶外活動超過10分鐘,李克翰體溫就會飆高。有一次他想搭台鐵但體溫太高被「退貨」;但趕時間,只好先搭計程車,拜託司機冷氣全開,讓身體降溫,才順利進站。體溫調控失衡不是李克翰的錯,背後成本卻要他承擔。他接受中央社記者採訪時表示,為了體溫能過關,出門隨身得帶毛巾,進車站前先到廁所用冷水全身擦過一遍;或在室內冷氣送風口前狂吹一陣才能順利過關。幸運的話,李克翰可在室內吹冷氣降溫;運氣差的時候就得在炙陽下烤曬,愈曬體溫愈高。有一次,他到監理所辦事,就因為體溫老是量不過只能在室外等降溫,最後仍降溫失敗,只能改日請人代辦。在疫情最緊張時,李克翰儘管牙痛得要命,也不敢看牙醫;他擔心因體溫調控失衡,可能嚇到牙科醫護或被當成疑似個案通報,寧願忍著牙痛。一直拖到疫情趨緩後才就醫,結果牙爛得更嚴重。最讓李克翰有苦難言的是,體溫調控失衡難以對外人解釋,若說明可能會被冠上「逆時中」之名。有一次他好不容易降溫,把關的人就質疑「是不是作弊,怎麼可以去擦臉降溫。」除了「保溫瓶先生」,脊髓損傷的廣播主持人余秀芷也是「暖暖包小姐」。余秀芷接受中央社記者採訪時表示,進出大樓常要量體溫,但悶熱的豔陽烤過身體,她的體溫往往都在「及格」邊緣;有時候超過標準,得在一旁等降溫。有一次,看著其他人可順利通關,她等了20分鐘才降溫。余秀芷曾經跟負責量測體溫警衛說明,因脊損損傷才會高溫;警衛也說,雖知她不可能感染新冠肺炎,但必須奉命行事。也有不少人聽了余秀芷的狀況後,建議她可買涼感衣、用濕紙巾擦,甚至是帶冰塊出門。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疫情期間許多機關、室內場所都需量測體溫,但原則上,量到高溫者應該是經評估風險因子後再決定是否放行。但現在多數場負責量測體溫者都非醫療人員,難有判斷基礎,可能量到高溫就一律拒絕。莊人祥說,對於特殊狀況造成體溫調節失衡,民眾可告知守門人;但因發燒仍是新冠肺炎可能的症狀之一,也不能完全排除相關可能性,實務要判斷並兼顧障礙者需求,確實有難度。也有防疫醫師建議,或許可少用發燒篩檢作為判斷手段,因只有部分確診者會發燒。但發燒可能是身體受感染或不舒服的反應,若有疑似症狀,仍應在家休息、避免外出。台大醫院復健部主治醫師林昀毅接受中央社採訪時說,人體排汗功能主要由自律神經系統中的交感神經控制,交感神經興奮時會促進汗腺分泌排汗、散失體熱。林昀毅說,交感神經由胸椎和腰椎脊髓發出,脊髓損傷患者在受傷部位以下神經受損失去功能。頸椎及高位胸椎脊髓損傷患者因失去大部分交感神經支配造成排汗功能受損,無法正常調降體溫,在炎熱環境下容易有持續性體溫過高。除了脊髓損傷者,林昀毅說,嚴重、大面積燒燙傷者可能因皮膚真皮層汗腺被破壞,且傷口癒合後易產生肥厚性疤痕失去受傷部位排汗功能,太過炎熱環境也可能體溫調節不良。
-
2020-09-06 失智.大腦健康
大腦健康/研究:四成失智症 可以預防延緩
日前公布的一項報告顯示,高達四成的失智症(dementia)是可以預防或延緩的。研究結果呼籲政府與個人採取緊急行動,避免酗酒、空氣汙染等危險因子造成老年癡呆。法新社報導,目前全世界約有5000萬名失智症患者,預期未來將會激增,到2050年前將超過1億5000萬人。醫學雜誌刺胳針(The Lancet)的專家委員會表示,有一系列政策行動可以大幅降低或延緩失智症發生。專家小組是根據國際上各種研究作分析基礎,進行這項最新研究。報告說,童年缺乏教育、中年失聰、老年抽菸的人,分別占失智症病例總數的7%、8%、5%。報告也確認3項新危險因子:頭部受傷、中年過度飲酒,以及晚年曝露在空氣汙染中的人,加總占所有失智症病例的6%。報告第一作者、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的李文斯頓(Gill Livingston)表示:「失智症有機會在人生的每一階段造成衝擊,而我們的報告顯示,在決策者權力與個人能力所及範圍內,是可以大幅預防與延緩失智症的發生。」報告建議的方法,包括健康的生活型態、政策性處理汙染、在高風險職場預防頭部受傷,以及諸如提供助聽器的相關計畫等。(中央社)立即加入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粉絲專頁!無論你是否為失智者,我們都期盼能認識你。我們提供專業醫療資訊和交流平台;而你來告訴我們,那些關於失智的故事。加入>>
-
2020-09-06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吃中藥調體質醫師:改變作息 就有效果
近年吹起養生風潮,愈來愈多民眾習慣看中醫調身體。但不肖中醫用禁藥害多人中毒事件,令養生族心驚。在中醫師眼中,多數人身體狀況都是工作環境、心理狀態等因素導致,調整生活型態就能有所改善,並非人人都要吃中藥調身體。長庚醫院中醫師郭順利表示,在看中醫調身體之前,應從調整生活型態做起,切記「健康是自己的」,別把藥當萬靈丹。根據他臨床觀察,到中醫求診希望調理身體的民眾,大多是因緊張焦慮、工作忙碌、久坐冷氣房、運動量不足,導致失眠、頭痛、慢性鼻炎、痛經、拉肚子、肩頸痠痛、一晒太陽就中暑等,其實這些問題可以藉由改變生活型態、配合飲食及運動、經絡按摩就能獲得改善,症狀仍嚴重才須服藥調養。不只如此,很多民眾常用錯誤的方式進補,例如吃荔枝容易上火的人,體質多半偏燥熱,若跟風吃黑芝麻、麻油、黑糖、薑茶、堅果等燥熱食物來養生,反而可能讓身體狀況更糟,這些不需要的成分對身體都是負擔,認識自己的體質才是養生最重要的第一課。(中央社)
-
2020-09-0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世衛:新冠肺炎疫苗普遍接種 至少等到2021年中
世界衛生組織(WHO)發言人哈里斯今天表示,世衛預期,COVID-19疫苗接種至少要到明年中才會普及,她並強調嚴格審查疫苗效力和安全的重要性。哈里斯(Margaret Harris)在日內瓦召開的聯合國簡報會上說,目前所有已進入進階臨床試驗階段的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新冠肺炎)候選疫苗,沒有一支出現已達世衛要求效力的「明確訊號」,也就是至少達到50%。俄羅斯政府8月核准一支新冠肺炎疫苗,但這支疫苗的人體實驗時期還不到2個月,引發一些西方專家質疑它的安全性和效力。美國公共衛生官員和美國藥廠輝瑞(Pfizer)昨天表示,有一支疫苗可能最快10月底就能開始發放接種。時機點正好趕上11月美國總統大選前,而疫情發展很可能是現任總統川普能否連任的重要因素。哈里斯表示:「我們真的不預期會在明年中之前看到疫苗普遍接種。」她還說:「第3階段(試驗)務必要花更長時間,因為我們有必要了解疫苗的保護力和安全性有多高。」第3階段指的是疫苗研發過程中大規模人體試驗階段。哈里斯並未指明任何特定候選疫苗。此外,世衛委託負責檢視世衛因應新冠肺炎疫情協調能力的獨立調查小組共同主席、紐西蘭前總理克拉克(Helen Clark)昨天表示,調查小組將完全能夠取得任何所需世衛內部文件、資料和電子郵件。克拉克和調查小組另一位主席賴比瑞亞前總統瑟利夫(Ellen Johnson Sirleaf)在記者會上宣布其他11名小組成員,包括中國傳染病學專家鍾南山和「無國界醫生組織」(Medecins Sans Frontieres)前主席廖滿嫦。【中央社日內瓦4日綜合外電報導】在關心全球針對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急促發展療法之際,世界衛生組織(WHO)今天強調,不會為未經證實安全有效的疫苗「背書」。法新社報導,世衛組織秘書長譚德塞(TedrosAdhanom Ghebreyesus)在視訊簡報中表示:「世衛組織不會為了不安全有效的疫苗背書。」在全球抗疫之際,各國政府莫不期盼儘快供應疫苗對抗病毒。目前全球有超過2600萬人受到感染,數十萬人病歿,並重創世界經濟。譚德塞對於一些候選疫苗已進入測試的後階段表示歡迎,並表達希望其中一種有效供應,「這樣的話,世界就能夠回復正常」。
-
2020-09-02 養生.生活智慧王
中元普渡精選時令水果 專家建議別用番茄和芭樂
今天是中元節,許多人依傳統準備供品普渡好兄弟,民俗工作者建議,可選用時令水果祭拜,但通常不用番茄和芭樂,因為吃下肚後,種子隨著糞便排出落地生根,人們認為不潔。基隆雷成壇道長李戊己向中央社記者表示,民眾在中元節敬拜三界公,求三界公賜福、消災解厄,可準備茶和酒各一瓶,水果、三牲、菜碗12碗與一對鮮花,還有一鍋飯和空心菜湯,及「鹽」和「薑」與一些乾糧,例如餅乾等。民俗工作者周東和指出,因為人無法和鬼魂溝通,「空心菜」代表彼此「無心」來往,希望好兄弟吃飽後盡快回到冥間,陽間不和鬼魂有所牽扯,彼此保持「半生不熟」,至於「鹽」和「薑」則象徵「山珍海味」,若要更講究,也可備妥鏡子、梳子、圓仔花等供女性鬼魂使用。此外,有不少長者認為,不要拿香蕉、李子和水梨祭拜,因為台語諧音有「揪你來」意思,不過,周東和說,這應該是無稽之談,但古例普渡通常不選用番茄和芭樂,因為吃下肚後,種子經過人體消化隨著糞便排出,落在地上生根,人們認為不潔,因此不用來祭拜。基隆市文化局表示,農曆7月15日主普壇普渡可以說是多項藝術饗宴,普渡以傳統三連桌祭品宴宴請老大公,另有看生和看桌提供鬼魂觀賞的祭品,看生以雞、鴨、魚肉等五牲醴製成。文化局指出,看生、看桌製作過程由民俗技藝老師及學生融合雕塑、編織、彩繪,是綜合性民俗工藝作品,由民俗技藝老師用麵糰捏製成祭品藝術雕塑蔬果供品,葷食連桌、素食連桌、西洋連桌拼成五湖四海。
-
2020-08-29 癌症.大腸直腸癌
電影黑豹男星大腸癌逝 醫呼籲年輕族群注意6大警訊
年僅43歲的電影「黑豹」男星大腸癌病逝。醫師表示,近年年輕大腸癌患者增近2成,民眾若發現便便有深紅血液、便便變細、突然便秘、肚悶脹、貧血、體重異常減輕等,應提高警覺。漫威超級英雄電影「黑豹」(Black Panther)主角查維克博斯曼(Chadwick Boseman)4年前經診斷罹患大腸癌,今天因癌症病逝,享年43歲。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大腸癌已連續11年高居10大癌症首位,全台每年有1.5萬人確診為大腸癌,平均37分鐘就有1人。台安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糠榮誠接受中央社訪問時表示,全台每年新增的大腸癌患者雖有多達1.5萬人,但死亡率卻位居10大癌症第3名,主要原因就在於是由大腸息肉演變而成,從息肉演變成癌症至少得花上5到10年,只要能及早發現、切除,都有機會治癒。糠榮誠說,過去大腸癌患者年齡層主要落在60到70歲,但近年明顯出現年輕化趨勢,臨床觀察發現,20至40歲就發現息肉的族群增加約2成,年輕大腸癌患者也增加近2成,若錯過黃金治療期,拖到50、60歲才發現,恐怕為時已晚。糠榮誠指出,癌症年輕化和許多危險因子有關,包括本身有致癌基因、致癌物暴露等,最近門診就有2名28歲女性同時確診大腸癌,其中一人因工作因素經常喝烈酒,另一人每天下班都有吃鹹酥雞的習慣,確診時都已是第三期。大腸癌其實有跡可尋,糠榮誠說,很多人都知道大便出血是最重要警訊,但實際上,大便帶血多達90%以上都是痔瘡,若糞便和血液分開、大完便才流血或擦屁屁時出現鮮紅色鮮血,都有較高機率是痔瘡;不過,若便便裡帶有深紅色血液,是腫瘤的機會就比較高。其次,大便習慣改變也是重要警訊,糠榮誠指出,一個平時排便順暢的人突然便秘就應提高警覺,另外像是肚子悶脹、便便突然變得很細、嚴重貧血、體重異常降低等,都是容易被忽略的重要症狀,務必儘速就醫。糠榮誠建議,一般民眾年逾50歲後,可以每5年做一次大腸鏡,及早切除息肉,避免演變成癌症;至於父母有大腸癌病史、兄弟姊妹有息肉者,則應提高警覺,時刻關注身體狀況、定期做健檢,平時也應維持健康生活型態,少吃油炸、燒烤等食物,少碰菸酒,降低罹癌風險。
-
2020-08-29 科別.消化系統
安倍晉三因潰瘍性大腸炎請辭 醫師叮嚀5警訊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潰瘍性大腸炎復發,今天宣布請辭;潰瘍性大腸炎屬腸道慢性疾病,不易根治,醫師提供5警訊,從排便狀況就能自我檢視腸道是否健康。花蓮門諾醫院腸胃內科主治醫師戎伯岩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表示,潰瘍性大腸炎屬慢性發炎性腸道炎症,是免疫性疾病,主要侵犯大腸黏膜,成因仍不明且不易根治,好發於20歲到40歲年輕族群,西方人患病比例又高於東方人。戎伯岩表示,腹瀉、腹痛或血便等是潰瘍性大腸炎常見症狀,甚至一天要排便5次以上,都是膿血;如果發炎狀況嚴重還發燒,就會影響工作與生活。如何分辨潰瘍性大腸炎,戎伯岩說,5警訊可供民眾檢視,包括長期腹痛、慢性腹瀉(超過3個月以上,一天拉肚子3次以上)、血便、莫名發燒及貧血等。他說,目前臨床以藥物治療為主,依大腸發炎狀況分級,提供塞劑、口服藥物或類固醇等治療,一但發病就需長期接受藥物控制,抑制發炎狀況;如果放著不管,發炎狀況會持續蔓延、惡化,千萬不能輕忽。戎伯岩表示,如果潰瘍狀況明顯、惡化,甚至產生廔管、膿瘍問題,反覆嚴重發炎,會增加癌化可能性;臨床上也有切除大腸,做人工肛門案例。「成因複雜,但可控制復發機率」,戎伯岩說,復發原因與患者平日飲食、生活作息有關,壓力、生活型態改變就很容易造成大腸發炎、潰瘍出血,適度調適心情、規律且良好飲食,都能有效抑制復發可能。戎伯岩表示,潰瘍性大腸炎很難預防,但可及早診斷,如果發現排便有出血狀況,就須留意大便型態是否改變,適時到醫院就診、檢查;50歲以上未滿75歲民眾,每2年可免費接受1次糞便潛血檢查,如果民眾有疑慮,也可自費到醫院檢查。
-
2020-08-2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彰化衛生局採檢案吵什麼?正反論點一次看懂
彰化縣衛生局採檢美國返台無症狀少年發現確診新冠肺炎,指揮中心卻大動作找政風單位介入調查,一番美意為何釀成爭議,令外界霧裡看花,整起事件來龍去脈及正反論點一次看懂。一名美國返台的少年(案485)在居家檢疫期間確診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他無症狀卻被彰化縣衛生局採檢送驗,違背目前「有症狀才採檢」政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要求政風單位介入調查,如此大動作調查引發正反議論。說起政風單位,難免讓外界產生和貪汙、利益迴避、公務機密等較負面的聯想,彰化縣衛生局揪出隱藏的確診個案明明是好事一樁,不免讓外界好奇指揮中心這麼做的背後原因。消息一出,各界譁然,不僅彰化縣縣長王惠美替衛生局人員抱屈,醫界、公衛界也有專家替彰化縣衛生局鳴不平。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前秘書長蔡明忠今天發出「給部長的一封信」,不解彰化縣衛生局犯了什麼滔天大罪、涉及了什麼貪瀆不法,竟要掌理廉政、貪瀆的政風單位介入調查。台大公衛學院教授詹長權則指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說法,年輕且無症狀的感染者是全球大流行主因之一,彰化縣衛生局積極檢測、避免疫情擴散,不解指揮中心為何要以政風調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在疫情記者會中首度回應此事,他強調,政風是各政府單位中對於廉政、調查、宣導、輔導的單位,是具有法律背景的第三方單位,請政風單位介入調查目的在於杜絕外界對指揮中心「吃案」的疑慮,而非將彰化縣衛生局視為犯罪,也不是為了做什麼處分才這麼做,只是希望釐清事實。陳時中說,根據現行規定,居家檢疫者一旦出現症狀,隨時可聯絡衛生局安排就醫進行公費採檢,無症狀者並不在公費採檢之列,而這名個案明明沒有症狀如何能到醫院採檢,是不是居家檢疫體系出現漏洞,這是他接獲此案時,腦中冒出的第一個疑問。陳時中指出,經初步了解,發現彰化縣早從2、3月就主動針對無症狀者介入採檢,至今採檢超過千例,僅檢出1例確診,也就是這次從美國返台的個案,但指揮中心對此狀況卻毫無所悉,才會透過政風單位介入調查,希望釐清事實,也認為地方政府若有不同想法,應和指揮中心討論,上下防疫一條心。今天稍早有傳聞指出,彰化縣衛生局以地方政府預算替無症狀者採檢,並不是使用公費預算。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也坦言,若地方衛生局有額外經費替民眾採檢,只要個案同意接受採檢即可,無需經過指揮中心同意。但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今天下午受訪時卻說,居家檢疫、居家隔離民眾無論有無症狀,只要有採檢需求,彰化縣衛生局都會協助安排採檢,並由醫院向中央申請採檢費用,明顯與指揮中心訂出的「有症狀才採檢」的公費採檢條件不符。指揮中心醫療應變小組副組長王必勝傍晚在臉書發文指出,每一項防疫政策的形成,是考量現實的防疫成效、國內外形勢的判斷、專家學者的諮詢、數字學術的解析等才做出的決定,既然「防疫視同作戰」,就需要有指揮中心統合中央、地方的力量,貫徹並落實相關措施。王必勝說,如果每個地方政府都以超前部署為名擅自行動,不僅防疫工作混亂,也會造成各地民眾權利義務出現落差,若有好的建議應交由指揮中心討論,真的可行就讓大家一起實施,才能有效率運用有限資源,而不是亂槍打鳥、擅自行動。綜觀這次事件,彰化縣衛生局雖秉持超前部署美意,主動替許多無症狀的居家檢疫、居家隔離民眾安排公費採檢,卻也因為不符合指揮中心訂定的採檢條件,讓美意變質為爭議,彰化縣衛生局為何這麼做、整起事件來龍去脈,仍有待政風單位進一步調查釐清。
-
2020-08-1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肺炎新階段 WHO:50歲以下無症狀患者成為亞太傳播主力
世界衛生組織(WHO)18日表示,新冠肺炎疫情似已進入新階段,亞太國家中50歲以下的患者似乎成為轉播主力,很多人不曉得自己染病或者無症狀,導致年長者或其他體弱者很危險。世衛組織西太平洋區域主任葛西健(Takeshi Kasai)在線上簡報會上表示:「疫情正在改變。」「20、30、40歲族群日漸助長疫情蔓延,許多人不知道他們被感染。這讓擴散給抵抗力較弱者的風險變高。」葛西健表示:「我們觀察到的不只是疫情捲土重來,我們認為這是亞太疫情進入新階段的跡象。」以日本為例,感染者中三分之二的人年紀在40歲以下,在菲律賓和澳洲的比率也超過一半。【中央社/馬尼拉18日綜合外電報導】世界衛生組織(WHO)今天表示,新冠肺炎疫情似已進入新階段,現在病毒多為20、30、40歲族群散布,由於這些人多不知自己感染,恐讓抵抗力較弱者蒙受風險。世衛官員本月指出,全球年輕人感染比率增加,對抵抗力弱的族群帶來危險,像是人口稠密、衛生服務較差地區的長者與病患。世衛組織西太平洋區域主任葛西健(TakeshiKasai)在虛擬簡報會上表示:「疫情正在改變。」「20、30、40歲族群日漸助長疫情蔓延,許多人不知道他們被感染。」「這讓擴散給抵抗力較弱者的風險變高。」一些國家因為新增病例暴增恢復限制措施,廠商則競相研發疫苗,來對抗這種重創經濟的病毒。根據路透社統計,迄今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新冠肺炎)在全球共已造成77萬多人喪命,近2200萬人感染。疫情似獲控制的國家最近又傳疫情復燃,包括先前已有3個月未傳本土病例的越南。葛西表示:「我們觀察到的不只是疫情捲土重來,我們認為這是亞太疫情進入新階段的跡象。」
-
2020-08-1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彰化無症狀者採檢陽性 醫師:中央與地方標準應一致
國內昨天新增一例新冠肺炎境外移入病例,自美返台的少年在彰化居家檢疫時,雖然沒有症狀,但仍由衛生局抽檢,檢出陽性,各方關注為何沒有症狀仍被抽檢,不符合目前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的規定,奇美醫院加護醫學部醫師陳志金則表示,沒有症狀者即使被檢出陽性,也不太會傳染,但是中央與地方針對到底該不該花資源去找出無症狀感染者,做法應該一致。指揮中心今天面對媒體的質疑時,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已請政風單位介入了解,為何會有無症狀者仍被採檢的情況。而根據中央社的報導,不僅該名少年受檢,有民眾從國外回台,在居家檢疫期間接到彰化縣衛生局來電,告知回台幾天都沒有症狀,但為了避免有無症狀感染的風險,詢問是否願意接受鼻咽採檢。無須付採檢費用,但須自付掛號費。這位民眾表示,當時他從高風險國家返國,覺得採檢得知自身健康狀況也好,就接受採檢。原本以為,這是全國都採用的例行措施,直到自美返台少年一案揭露後,他才知道「原來不是正常程序」,感到傻眼;且他有另一名朋友也從國外回來到彰化居家檢疫,一樣也被採檢。台南市衛生局則表示,目前針對居家檢疫中無症狀的個案,依照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的規定,如果有探病或奔喪的需求,可以在居檢第5天以後,自費採檢,如果陰性即可依規定外出,台南市之前有因此而自費採檢的個案,都未檢出。除此之外,可採檢個案包含不符合通報條件的肺炎或嗅覺、異常個案及不符合通報定義的發燒、呼吸道症狀、不明原因腹瀉,醫師認為有必要採檢者。但是,無症狀的居家檢疫者並不在其列。陳志金表示,無症狀者即使被檢出陽性,應該也是弱陽,傳染給他人的機率相對低。
-
2020-08-1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傳口罩要漲價 指揮中心:每片5元持續到12月底
有民眾接獲訊息指出,實名制口罩9月將漲價;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天說,此為不實謠言,實名制口罩一片新台幣5元會延續到12月底。因應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俗稱新冠肺炎)疫情,醫用口罩自今年1月底禁止出口且徵用,但隨疫情穩定,且口罩產量多,政府從6月1日起,改成每天定額徵用,且徵用延到12月底,市場也可自由買賣。近日有部分民眾接獲訊息指出,實名制口罩從今年9月1日起將從每片5元漲價到7元。莊人祥晚間接受中央社記者採訪時表示,每天指揮中心都會收到許多謠言,如口罩徵用數量提高、實名制要取消等,但都是不實訊息。莊人祥說,經查,實名制口罩也沒有打算漲價,會維持每片5元至12月底,希望民眾不要轉傳錯誤訊息。指揮中心提醒,民眾接獲來源不明的消息應該先查證,勿隨意傳播、轉傳,否則將可依照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第14條,最高可罰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300萬元罰金,或是依社會秩序維護法第63條,得處3日以下拘留或3萬元以下罰鍰。
-
2020-08-15 該看哪科.婦產科
治癌影響生育 護理師一句話助他喜獲麟兒
40歲傳勇8年前罹患白血病,當時剛新婚,突知罹癌心慌意亂,沒想過治療可能會不孕。幸好護理師主動告知,讓他及早儲精。今年小孩出生,傳勇特別感謝護理師一句話,圓滿人生。傳勇32歲那年突然身體不適,就醫檢查,發現罹患急性骨髓性白血病,那時他才結婚9個月,新生活才展開就遇打擊,「怎麼想都覺得不可能是我」,心情震驚、慌亂。遇上了,只能迎面還擊。傳勇化療前,就先理了大光頭,宣示抗癌決心,還要抉擇是否冷凍保存精子,保留未來「生」機。傳勇接受中央社記者採訪時表示,獲知罹癌時,第一時間心情相當紛亂,根本沒想到治療可能有不育風險,當然也不知道可以先保存精子。在住院期間,一名護理師進行例行訪問時得知傳勇新婚,且在育齡階段,主動告知可考慮保存精子。傳勇表示,罹癌時,想得都是如何保命、治療能不能成功;雖知化療會破壞生殖力,但也擔心,如果治療不順、一命嗚呼,保留精子又有何用?但如果沒有罹癌,生小孩是傳勇夫妻倆的人生規劃;傳勇說,為了保留一個機會,也要督促自己認真治療,且堅定信心,決定先存精,不要日後後悔。「生病的時候,每天都像走鋼索。」傳勇做完化學治療,才調養不到7個月時間,癌症又很快復發,且不僅得再化療,還要提高藥物劑量並骨髓移植,重啟一段辛苦的奮戰。在病情不穩定時,他完全不敢想生育的事。直到骨髓移植完成後5年的108年3月,傳勇身體都沒再出狀況,感覺病情已經穩定,才決定取出保存的精子並做人工生殖。經過幾番努力,今年兒子順利報到。傳勇回想,他陪太太進產房陪產,親眼見到孩子誕生,迎接新生的過程讓他情不自禁雙手顫抖。能經歷辛苦的抗癌路、順利重生,還有機會生育下一代,一圓傳勇爸爸三代同堂的心願,一切得來不易。傳勇說:「本來爸爸覺得要失去一個兒子,沒想到還能抱到孫子。」這一路要感謝的人太多了,傳勇說,除了醫護的照顧,他特別感謝當初告知可以儲精的護理師,沒有她的提醒,不可能有兒子的誕生;也很感謝願意捐骨髓給他的善心人,善舉不只改變一個人的生命,而是圓滿一整個家庭。另一名癌友佩佩也經歷類似的狀況,2016年30歲的她剛新婚3個月,因例行檢查發現乳癌一期,讓她與先生都受到驚嚇,醫師建議要手術與放射線治療。佩佩搜尋資訊的過程中,發現癌症治療可能讓生育功能受影響,幾經諮詢生殖科的醫生,後來選擇保存成功率較高的冷凍胚胎,順利完成2個胚胎的培育後,持續接受乳癌的放療,並展開抗荷爾蒙藥物治療。「一開始罹癌什麼都不懂,幸好自己主動查詢獲知生育資訊,及時做生育保存,現在抱著寶寶覺得很幸運,盼能透過自身經驗幫助別人。」佩佩說道。癌症希望基金會提醒,隨著癌症存活率提高,許多年輕癌友在抗癌成功後,有機會建立家庭、生兒育女。但在面對癌症衝擊時,癌友往往集中注意治療,難以事先想到生育議題,因而錯失決策良機,在康復後留下遺憾。建議育齡癌友可向醫療團隊詢問,保有生育選擇權。
-
2020-08-15 科別.耳鼻喉
父母當心!4歲童講話不清楚恐是聽損警訊
國健署推動新生兒聽力篩檢以來,每年平均找出800名聽損兒,但醫師提醒,後天仍有許多因素會造成聽力受損,4歲是一大關鍵時間點,孩子到了這時仍講話不清楚,建議就醫檢查。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今天發布新聞稿指出,據統計,台灣每1000名新生兒就有3到4人有先天性聽力損失,國健署民國101年起全面補助本國籍3個月內新生兒進行聽力篩檢,每年平均找出700至800名聽損兒,及早介入治療降低聽語發展障礙。馬偕醫院耳鼻喉科醫師林鴻清接受中央社訪問時說,先天性聽力損失全球發生率都差不多,其中6成是基因遺傳,4成是胎內感染、產程缺氧、黃疸指數過高、早產等因素導致。林鴻清說,聽力是語言發展的開端,聽損兒若能在出生3個月內診斷,6個月前開始配戴聽覺輔具並接受聽語療育,未來不論在語言或身心發展方面,都有機會和正常孩童無異。然而,剛出生的寶寶不僅不會表達,也沒有明顯語言溝通障礙,尤其輕、中度聽障孩子更不容易被發現,以往大多拖到2歲才驚覺孩子有聽力問題,早已錯過最佳治療時機,國健署推動新生兒聽力篩檢後,多數聽損兒都能在7個月大左右就確診。值得注意的是,新生兒篩檢過關,也不代表終生都沒有聽力問題。林鴻清指出,除了極輕度聽損較難被發現外,部分孩子也可能因為遲發性聽損、中耳炎、外傷、腦膜炎、感染等因素造成聽力受損,4歲是另一個重要檢查時機。林鴻清說,一般狀況下,孩子到了4歲講話應該都很清楚,若有語言落後、講話不清楚或電視經常開很大聲、常聽不到家人叫喚,都應提高警覺,儘早帶孩子就醫檢查。
-
2020-08-11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疫苗大突破 我拚明年上市
我國新冠病毒疫苗研究獲得重大突破,國家衛生研究院昨宣布DNA疫苗動物實驗成果,相較於沒打過疫苗的倉鼠,打過疫苗的倉鼠照常吃喝玩,體重不降,且肺臟病毒量少了一百倍。國衛院長梁賡義表示,希望盡早完成第一期和第二期臨床試驗,預計最快明年下半年就能上市。國衛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所長廖經倫表示,研究人員將DNA疫苗注射於倉鼠後腿肌肉,再經由呼吸道讓小鼠感染病毒,三天後測量體重及肺臟病毒量,並與未注射疫苗的倉鼠做比較,結果發現,有疫苗保護的倉鼠,體重並未下降,其肺部病毒量也比沒打疫苗的倉鼠低一百倍;至於未打疫苗的倉鼠,體重下降一成,且肺部病毒量激增。但前疾管局長蘇益仁擔心,台灣疫苗研發進度落後,美國、英國、歐盟、印度、中國等國已有六支疫苗進入第三期臨床試驗,預估今年十月就可開打。【國際組/綜合報導】全球各大藥廠快馬加鞭研發新冠病毒疫苗,歐盟預期疫苗可望在今年底或明年初上市。中央社十日引述德國「商務日報」報導,歐盟衛生執行委員凱瑞亞基德斯說,雖然預測可能不準,但有明確證據顯示「最早的疫苗將在今年底或明年初上市」。
-
2020-08-09 新聞.杏林.診間
退而不休3/百歲仁醫陳奎村不離白袍 微笑傳授長壽秘訣
行醫76年的102歲人瑞醫師陳奎村仍在診所看診,守護民眾健康,問起長壽秘訣及給高齡長輩的建議,他搔首後說,「還有誰是我長輩嗎?」自己不禁大笑,這也是長壽終極秘訣。走進2樓長春門診診間,盯著筆記型電腦螢幕的白袍醫師田中旨夫(漢名是陳奎村)摘下眼鏡,眼睛炯炯有神,笑瞇瞇請造訪的中央社記者坐,還要奉茶。陳奎村是台裔日籍,診所護理師與病患多數稱他為Tanaka(田中)醫師,陳奎村以流利閩南語接受記者專訪表示,這是為紀念故鄉彰化縣田中鎮。父親也是醫師的陳奎村公元1918年生於彰化,日治時代在台灣接受小學教育畢業後,與幾名同窗坐船航行到東京,改名田中旨夫。他說,當時在台灣的大學入學優先順序是日本、沖繩,如果有餘額才是台灣人,當時不少人都跑到日本念書,希望優先錄取。陳奎村26歲時畢業於昭和醫學專門學校(昭和大學前身),專攻婦產科,後來被委任到台北帝國大學附屬醫學專門部(台灣大學前身),跟著教授橫川定研究瘧疾病理。陳奎村回憶,當時他被分配為軍醫,本來要隨日本軍隊前往南洋,回日本前適逢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就留在台中沙鹿的醫院繼續研究,「幸虧當時沒有發配南洋,不然早就死掉了」。1975年陳奎村舉家移居沖繩擔任醫院院長,在日本服務過上萬病人,直到2018年感覺體力已大不如前,加上小兒子住台灣,才決定與高齡妻子回台灣定居。目前仍一週看診5天,視病猶親、對病患問診充滿關懷的陳奎村說,求學時教授曾說,「要做醫生之前先要學做人」,他牢記至今,徹底實踐。「活到老、學到老」印證在陳奎村身上一點不為過,70歲時在琉球開始學電腦,學6年後感覺駕輕就熟,現在敲鍵盤不輸年輕人。陳奎村還會使用智慧手機、以社交軟體交換LINE,也用電腦記錄人生歷練與製作演講資料。不過,談吐輕鬆豁達的陳奎村曾多次與死神擦身而過,年輕時醉心研究過勞,曾罹患肺結核,左肺剩一半功能,現在講話太多或走路太快會喘,但走路或爬樓梯體力還不錯。陳奎村也曾在沖繩家中,差點因中風喪命,幸虧一通電話把握救援黃金時間,挽回一命;近90歲那年,又被診斷出肝癌第4期,一度認為生命將畫休止符,後來在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治療後痊癒。陳奎村說,出院後他回沖繩繼續執業,當時大病初癒,體重從73公斤掉到50公斤,仍堅持扶著輪椅走動巡視病房,不要旁人推他坐輪椅。「上天給我們的寶貴性命,不能把它馬馬虎虎放掉。每天爬起來就許願,要再活10年,為人奉獻與服務」,一輩子奉獻醫療的陳奎村現在更珍惜生命,2019年獲頒醫療典範獎,接受總統蔡英文表揚「奉獻醫療40~70年以上的行醫資深醫師」。他開玩笑說,還有50歲寄放在「壽量銀行」,還年輕、有能力繼續看診,並參與義診,將醫療能量放大到山巔海涯。無論新北市石碇區、烏來區或貢寮區偏鄉義診,陳奎村表示,印象最深刻是家戶看診時,臥床病患聽說他超過百歲,立即掙扎著要坐起來、站立,顯見長壽見證對病患鼓勵相當大。養生建議方面,不太吃甜食的陳奎村表示,飲食與一般沒兩樣,但餐前吃水果,有時候即使再喘,也要動一動,鍛鍊心肺功能;此外,每天清晨在住家附近散步40分鐘,永保微笑、保持健康身心,「天下沒有什麼事情可以煩惱」。發願推動防老、抗癌,希望患者都能得長壽的陳奎村說,長春門診是預防醫學概念,主要傳遞常保身心健康觀念,年長者依舊要常活動。他常受邀分享長壽秘訣,讓自己的銀髮人生樂觀並活出精彩,而微笑為患者解決病痛,就是他的生活動力。
-
2020-08-09 新聞.杏林.診間
退而不休1/忙碌超過60年 彭汪嘉康:盡責活過就不怕死亡
台灣癌症醫療之母彭汪嘉康明年將退休返美。她年近88歲,至今每週看診,保持忙碌超過60年,不怕失敗、遇到挫折「睡一覺就好」,自覺盡了責任,「最後一天到來我不會害怕」。台灣數十年前腫瘤臨床治療和研究都不強盛,許多病人為求生,必須跨海到美國求援。何以台灣當前癌症醫療和研究可與國際並駕齊驅?幕後功臣是中央研究院院士彭汪嘉康。走進彭汪嘉康在萬芳醫院的辦公室,大大的辦公桌上堆滿研究書籍和文獻,身材嬌小的她坐在桌前,感覺隨時會被資料海淹沒。在辦公室一側牆面,掛著一張特別引人注意的照片,那是1946年,美國衛生研究院(NIH)全體住院醫師的合影,在數十人中,彭汪嘉康是其中唯一的女性。彭汪嘉康開創許多女性第一的紀錄,在當年女性多只能在家相夫教子的年代,她是台大第一位女外科醫師;在美國從臨床轉入基礎醫學工作後,她發現染色體異常與癌症的關係,且孕婦可以透過抽血檢驗,事先得知胎兒的性別,因此在1971年成為美國史上第一位獲頒亞瑟弗萊明獎(Arthur S. Flemming Award)的女性及外籍人士。彭汪嘉康接受中央社記者採訪時表示,雖然得到很多女性第一的成就,但不是因為她身為女性而能佔到便宜,而是她比男性做得更好、用實力讓人不容忽視。她不間斷地工作超過60年,卻從來不覺得累、不覺得苦。直到今年9月,她將滿88歲,仍持續研究從未停止,且每週看2次診,驚人的體力和毅力讓年輕醫師讚嘆不已。記者問如何長保工作熱情;彭汪嘉康說:「我每天都工作,覺得很理所當然,從未覺得是負擔。」因為保持忙碌,每天都是值得期待、全新的一天。實驗室的日子總是與挫折相伴,彭汪嘉康說,當實驗常常失敗,壓力一定大,有時候一個研究案操作1萬次還是沒頭緒。但她從來不擔心,因為「失敗是很正常的事情」,重要的是從每一次的失敗中找出原因,反覆除錯,最後就會成功。如果為工作操煩太多,彭汪嘉康笑著說:「那我就大睡一覺,就好了。」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接受中央社記者採訪時說,常跟彭汪嘉康到國外出差,不管到哪,也不管抵達時間是白天或黑夜,彭汪嘉康總是精神奕奕。有一次他忍不住問,「怎麼體力這麼好?沒有時差嗎?」彭汪嘉康自在地說,在飛機上就睡覺,下飛機就可以開始工作。有一年,他們到中國參加兩岸學術交流大會,活動辦在2月冰天雪地的哈爾濱,所有來賓都冷得要死,雙腳發抖地等著大合照。只見彭汪嘉康穿著裙子、一般的靴子,神色自若,讓在場專家印象深刻。多年後,他們都還記得這個「不怕冷的台灣女人」。在NIH工作時,彭汪嘉康常協助轉介台灣的癌症病人到美國就醫求生,她體認,唯有提升台灣治療品質,才能幫更多人。在1992年推動史無前例的腫瘤專科醫師訓練計畫,第一代學生全是台灣當代權威,包含台大癌醫院長鄭安理、國衛院癌症研究所副所長劉滄梧等。為了返台參與腫瘤專科醫師訓練計畫,1992年已經60歲的彭汪嘉康,儘管已是NIH部門主管,她還特別回醫院臨床,接受2年癌症專科醫師訓練,又從住院醫師當起。覺得做足準備,才從美國回台,當時已62歲了。此外,她深信癌症防治不只是醫界和學界工作,應讓全民參與。在1997年創辦台灣癌症基金會,任職副董事長,推動「天天5蔬果」「蔬果彩虹579」等防癌宣導,影響無數家庭。身為獲獎無數的科學家,彭汪嘉康曾在訪談中談到成功的要素。要做研究,首先頭腦不好不行;其次,必須非常努力,也要有恆心。最後加上「運氣」,一切水到渠成。彭汪嘉康說,她運氣很好,當年在美國求職碰壁時,剛好有機會到NIH工作,從此投身研究工作。此外,當年她能成功推動腫瘤專科醫師訓練計畫,絕非靠她一人就成,如果沒有政府支持,沒有台大醫院、台北榮總、三軍總醫院院長合作,不派頂尖醫師當學員,就算她請到美國腫瘤學之父柯本(Paul Carbone)當計畫主持人,一切仍難以成功。努力之餘,還需運氣臨門一腳。另一個彭汪嘉康的「好運氣」,是她擇偶眼光神準。她不諱言,女性投入研究工作外,需要同時扮演好妻子和母親的角色,是辛苦之處。因此更要好好挑選另一半。彭汪嘉康堅持,不管多忙,都要回家煮晚餐。她的先生會將菜先備好,等她從實驗室回來後快煮一番,夫妻倆陪著4個孩子吃飯。吃完飯,先生繼續陪孩子唸書,或夫妻倆分頭載孩子去上才藝課,她再開車重回實驗室。幸好在美國應酬不多,假日可以多點餘裕陪孩子。彭汪嘉康笑著說,沒結婚前不知道會遇到好老公,「也要運氣好」。相伴之道是每個人都有不完美的地方,要能體諒彼此的缺點才能長久。隨年歲漸增,彭汪嘉康終於萌生退意,決定明年離開台灣回美國。她一邊謙虛的說,在台灣,各方專家都對她很客氣,她自覺自己「佔了位置」,想把舞台留給後輩。另一方面,身體也頻頻發出訊號,記性變差了,許多癌症新知得反覆看才能吸收,也令她挫折。彭汪嘉康說,未來回美國,就是正式把肩頭上的責任卸掉了,也不再擔心了。終其一生,她能做的事情都做了,也交了成績單,自然不會害怕最後一天的來臨。採訪近尾聲,記者問最後一個問題:「忙碌一生,有沒有什麼遺憾?」彭汪嘉康說,覺得對小孩很抱歉,為了要在美國社會立足,求學階段讓他們隨著媽媽忙得團團轉。賴基銘表示,彭汪嘉康體力異於常人,有活力又有幹勁,非常熱心助人,而且很愛台灣。她對台灣腫瘤醫學人才培養不遺餘力,桃李滿天下,做出沒有人能比擬的貢獻,也實現醫師科學家典範。
-
2020-08-07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中藥養生非人人需要 看中醫前先試調整生活型態
不肖中醫用禁藥害多人中毒,令養生族心驚。在中醫師眼中,多數身體狀況都是緊張焦慮、久坐、運動不足導致,調整生活型態、飲食、運動就能有所改善,非人人都要吃中藥調身體。前台中市議長張宏年一家4口吃自費中藥調養身體,卻鉛中毒送醫,他的兒子、市議員張彥彤將全家服用的中藥粉提供台中市衛生局檢驗,複驗結果,藥包中鉛、汞含量都超標,受害者持續攀升。開立處方的是盛唐中醫診所醫師呂世明,他疑將禁用中藥材硃砂入藥,釀成整起中毒事件。硃砂是一種天然礦物,必須經過特殊的炮製手法去除雜質、降低毒性才能作為中藥使用,早年用於鎮靜、安神,但因炮製不完全而中毒事件頻傳,衛福部94年起逐步禁止硃砂用於中藥。中醫師使用禁藥害人中毒消息一出,重創中醫界形象。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緊急發布聲明稿譴責該醫師使用禁藥的行為,並宣布將解除呂世明在公會的所有職務,強調科學中藥及其他合法中藥材均無任何問題,盼挽回民眾信任。長庚醫院中醫師郭順利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表示,很多過去古籍上遇到的問題,如今都有很多其他解決方法,卻有少數醫師迷信古方,違法添加禁藥成份,讓中醫界長久以來的努力付之一炬,甚至每當民眾自己買的來路不明的中藥被發現違規摻西藥,也通通算到中醫界頭上,卻忽略多數違法摻西藥的中藥都不是出自中醫師之手。近年台灣吹起養生風潮,愈來愈多民眾習慣看中醫調身體,中毒事件發生後,讓民眾擔心養生不成還吃出問題。郭順利說,民眾若要自保,除了應選擇合格的中醫醫療院所,也可選擇有做相關檢驗的科學中藥,盡量避免在國外、夜市購買來路不明的中藥材,更重要的是,在看中醫調身體之前,應從調整生活型態做起,切記「健康是自己的」,別把藥當萬靈丹。根據他臨床觀察,到中醫求診希望調理身體的民眾,大多是因緊張焦慮、工作忙碌、久坐冷氣房、運動量不足,導致失眠、頭痛、慢性鼻炎、痛經、拉肚子、肩頸痠痛、一曬太陽就中暑等,其實這些問題可以藉由改變生活型態、配合飲食及運動、經絡按摩就能獲得改善,症狀仍嚴重才須服藥調養。不只如此,很多民眾常用錯誤的方式進補,例如吃荔枝容易上火的人,體質多半偏燥熱,若跟風吃黑芝麻、麻油、黑糖、薑茶、堅果等燥熱食物來養生,反而可能讓身體狀況更糟,這些不需要的成分對身體都是負擔,認識自己的體質才是養生最重要的第一課。
-
2020-07-24 科別.婦科
月經來的時候脾氣真的會變差嗎?6大危險族群要當心
何謂經前症候群?「經前症候群」是一種身心症,女生月經來潮前一週左右開始,荷爾蒙會發生變化,有些人會出現腹部疼痛、乳房脹痛、腰酸、頭痛及心情煩躁、敏感、容易發脾氣等身心不適症狀,等到月經來潮或結束後,這些不適症狀即消失或減緩,一般稱之為「經前症候群」。「經前症候群」的症狀因人而異,如果確實出現這些症狀,最好先給專業醫師診斷,排除其他疾病可能後,自己也才比較安心喔!經前症候群有6大危險族群中央社採訪台灣婦產科身心醫學會常務理事蕭美君表示,經前症候群有6大危險族群,包括年齡介於25至35歲且經期不規則者、飲食不均衡、經常處於壓力情境、缺乏運動、曾流產或有產後憂鬱症、曾罹患憂鬱症者都得特別當心,而且曾有此問題的民眾,未來產後憂鬱、更年期障礙及各種身心情緒疾病機率會比一般人來得高。如何改善經前症候群?「經前症候群」所出現的症狀只有出現在月經週期前、後幾天才算,當月經來時症狀會消失,因此和月經來脾氣會變壞完全無關!其實,只要平日執行健康生活,充足睡眠、飲食均衡、適當運動及保持心情愉快,必要時可依照醫師、藥師指示補充適量維生素B,就可以輕鬆跟「經前症候群」的壞脾氣說再見囉!若還是無法改善,請求助專業的醫師進行評估,接受治療,才不會讓「經前症候群」影響心情及打亂日常生活。原文引用自:國民健康署
-
2020-07-2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香港美心員工染疫 食藥署:2千餘盒月餅退運銷毀
香港美心月餅工廠有員工確診新冠肺炎,美心集團宣布月餅產品全面銷毀。食藥署證實今天共接獲3批美心月餅報驗申請,所幸尚未核准進口,2244盒將全面退運銷毀,不會進入台灣。新冠肺炎(新型冠狀病病毒,COVID-19)延燒全球,香港疫情捲土重來,且多數和本土病例有關,疫情有升溫趨勢,近期更傳出香港食品大廠美心集團旗下月餅廠員工染疫,美心集團立即宣布全廠停產消毒,相關月餅產品及原料以銷毀處理。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食品組副組長鄭維智今天下午接受中央社記者電訪時表示,今年1月截至昨天為止,食藥署都未接獲美心月餅報驗申請,直到今天才首次接到報驗申請。鄭維智說,今天共接獲3批美心月餅報驗申請,總重量高達1345公斤、共2244盒,由於食藥署還未核准進口,產品仍在海關倉庫,並未進入市場,將要求業者退運銷毀。每到中秋節,美心月餅總在網路上掀起代購熱潮,外界也擔心違規月餅產品隨包裹寄到台灣,被民眾吃下肚。鄭維智指出,根據「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規定,在台販售的進口食品都須經查驗登記,違者將依法開罰新台幣3萬至300萬元,呼籲民眾勿以身試法。
-
2020-07-2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新冠肺炎40分鐘判定 工研院檢驗系統僅可樂罐大小
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公布,台灣新冠肺炎核酸檢測產品參與國際盲測獲佳績,其中工研院開發的快速檢驗系統,最快40分鐘能得到判定結果,且僅有可樂罐大小,展現台研發能力。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下午公布,台灣產學研界投入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俗稱新冠肺炎)快篩檢測研發,截至目前,食品藥物管理署已核准7件檢驗試劑專案製造及26件檢驗試劑專案輸入。為評估檢測能力,進而驗證檢測試劑與使用實驗室水準,國際獨立第三方分子診斷品質管理監測機構(Quality Control for Molecular Diagnostics, QCMD)舉辦COVID-19檢測能力測試。測驗共有60個國家與超過400個實驗室報名參加,台灣共有3個單位參與。指揮中心指出,主辦單位提供8個測試樣本進行盲測,結果在6月底公告,台灣研發產品正確率媲美國際知名大廠,顯示國內研發檢測產品具國際水準。其中工研院開發的iPMx分子快速檢驗系統,QCMD盲測檢測結果全數正確,獲得高度滿意結果,該系統最快可於40分鐘內得到定性判別結果,且僅有可樂罐大小,創新機構設計與精準度展現台灣前瞻研發科技能力。工研院生醫與醫材研究所長林啟萬表示,iPMx分子快速檢驗系統已通過專案申請程序,也備妥1萬劑試劑能量。工研院生醫所組長陳慧玲下午接受中央社記者採訪時表示,iPMx分子快速檢驗系統的優勢在於準確度高、體積小,非常方便攜帶,且檢驗可在約40分鐘內得到結果,對於日後若要應用於邊境、普篩都很方便。指揮中心也指出,專案輸入的國際檢測產品具備可大量篩檢優點,但需要較長測試時間;國產產品則具有體積小、檢測時間快、價格實惠等優點。指揮中心將針對不同情境需求,規劃搭配各式產品進行最佳組合,提供民眾防護。
-
2020-07-2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肺炎全球案例將破2千萬 學界提台灣5大挑戰
(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實習記者劉千綾、賴懿慈台北22日電)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今天指出,COVID-19(武漢肺炎)全球確診案例將於幾週內突破2000萬名,現在只是9局棒球賽中的第3局,台灣要避免翻盤,需面對檢測能量未經磨練、治療藥物存量不足等5大挑戰。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今天召開「第24週抗COVID-19說明會」,副院長陳秀熙提到,COVID-19(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俗稱武漢肺炎)疫情仍非常嚴峻。原預估各國透過社交距離等措施,做好控管與封鎖,可減緩且可減少50%的案例成長,推測到7月19日全球確診個案累積為1370萬左右,但實際卻是1450萬人,可見各國無法有效管控疫情。陳秀熙表示,按照現在趨勢,預計下週全球累積案例就會超過1600萬人,2、3週內突破2000萬人。陳秀熙表示,最近幾週,美洲疫情告急,美國佛羅里達、德州死亡創新高,都已宣布停止「解封」。南美洲巴西、秘魯、墨西哥等國,受限於醫療條件和貧富差距,疫情也持續延燒。亞洲部分,新加坡展開大量篩檢政策後,至7月疫情稍微趨緩。香港本來有很長一段時間平安無事,最近又有新一波的流行,預計還要延燒2、3週。陳秀熙表示,從國際疫情經驗來看,稍稍解封之後,都會有新一波疫情再起。而檢測量高的國家,疫情相對緩和。陳秀熙認為冰島經驗可供台灣參考。冰島對入境者採取兩種策略,可選擇居家檢疫14天,或是自費約新台幣3200元作檢測,如果是陰性,24小時內就能解禁,但仍要遵守社交距離、洗手等防疫規範。台大公衛學院上週建議,台灣可根據各國疫情風險,搭配入境檢測來調整檢疫天數。陳秀熙今天說,他們套用模式推估,若入境時檢測比例達8成,5天內可以找出96%以上的感染個案;如果入境時不作檢測,以居家隔離、待症狀發生後就醫(台灣現行作法),5天內則能找到82%的個案。台大公衛學院院長詹長權表示,現在全球疫情以9局棒球賽來比喻,只打到「第3局」,沒有確定誰是贏家,9局下翻盤也不無可能。台灣目前有5大挑戰,包括檢測能量未經磨練、治療藥物存量不足、有效疫苗無法取得、邊境管制難以解除、防疫經濟無法兼顧。美國史丹佛大學醫學院醫療預防及成果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王智弘表示,國際論文指出,COVID-19約有40%到45%是無症狀感染。是否要推動入境檢測,除了要有科學證據,也要評估成本效益,政策形成前要有充分的公共討論,全民一起討論出最好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