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文章: 8 篇 2021-09-29 17:47:43 健保大數據32/異位性皮膚炎 怎樣治療不失控? 異位性皮膚炎是嬰兒、兒童及青少年常見的慢性皮膚病,也有部分成人會反覆發作,是一種慢性皮膚發炎性疾病,多與基因遺傳、環境因子刺激有關。根據衛福部健保署統計,全國每年約有37萬人飽受異位性皮膚言所苦。本期「聰明就醫×健保大數據」分析異位性皮膚炎就醫數據,作為民眾就醫參考。
專題文章: 8 篇 2021-09-29 17:47:43 健保大數據32/異位性皮膚炎 怎樣治療不失控? 異位性皮膚炎是嬰兒、兒童及青少年常見的慢性皮膚病,也有部分成人會反覆發作,是一種慢性皮膚發炎性疾病,多與基因遺傳、環境因子刺激有關。根據衛福部健保署統計,全國每年約有37萬人飽受異位性皮膚言所苦。本期「聰明就醫×健保大數據」分析異位性皮膚炎就醫數據,作為民眾就醫參考。
專題文章: 6 篇 2021-04-28 17:31:31 健康大數據28/骨盆腔發炎 女性不孕大敵 台灣每100個女性當中,就有8個人在一年內曾因骨盆腔發炎而透過健保就醫,比率不低。女性的骨盆腔為什麼會發炎?為何年齡層多集中在三、四十歲階段?今天「聰明就醫×健保大數據」分析每年近百萬患者的就醫數據,作為女性朋友相關問題的就醫參考。
專題文章: 11 篇 2021-11-01 16:57:31 健保大數據33/時序入冬 心肌梗塞爆發中 心血管疾病為國人第二大死因,尤其秋冬之際溫差變化大,更是急性心肌梗塞的好發季節,包含知名作家林清玄、半導體業大老胡定華、高雄捷運副總賀新、藝人高以翔等,都因心肌梗塞離世。本期聰明就醫╳健保大數據分析全台心肌梗塞治療狀況,作為民眾就醫參考。
專題文章: 7 篇 2022-04-27 17:51:04 健保大數據38/飲食高油、高熱量是高危險族群 發現膽結石一定要手術嗎? 大魚大肉之後,總是感到右上腹部不舒服嗎?這樣的症狀可能是膽結石在作怪。 當膽結石在膽囊裡形成,多半無症狀,可與之和平共存;一旦掉進膽管堵塞,發生疼痛或發炎,就建議就醫處置,以免後患無窮。今天的「聰明就醫╳健保大數據」,帶您了解國人膽結石就醫、手術狀況,及時適當處理,別讓它成為體內的不定時炸彈。
專題文章: 7 篇 2021-12-06 15:30:03 健保大數據34/聽損及時治療 遠離失智風險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約有3.6億人聽力損傷,特別是65歲以上的長者,大約每三人就有一人聽力損傷。 根據健保署109年的統計,國內60歲以上被診斷為聽力損傷的人數,就達6萬1,256人。今天的聰明就醫╳健保大數據帶您深入了解國內聽損人口的治療狀況,作為就醫與預防聽損的參考。
專題文章: 9 篇 2020-02-17 12:14:51 健保大數據14/每4人就有1人胃食道逆流 「喝咖啡,吃甜食,讓你胃食道逆流嗎?」不斷播放的電視廣告,可能讓很多患者心有戚戚焉。 胃食道逆流是國人常見的文明病之一,除了老化,生活飲食習不佳、工作壓力大,讓年輕人也加入患者行列,且近年大幅增加。 今天的「聰明就醫╳健保大數據」,帶你了解胃食道逆流的成因、治療以及就醫參考。
專題文章: 11 篇 2020-01-20 18:00:16 健保大數據13/這些人 皮蛇易上身 早年鄉野傳說,俗稱「皮蛇」的帶狀疱疹,若纏繞身體一圈,表示距離死亡近了。這樣的說法其實沒有根據,但也凸顯帶狀疱疹的嚴重性、以及民眾對它的恐懼。帶狀疱疹到底怎麼發生的?該怎麼預防?
專題文章: 6 篇 2020-06-23 14:47:51 健保大數據18/痛到受不了!泌尿道結石快速就醫指南 泌尿道長了小石頭,一開始可能沒有感覺、相安無事,但當石頭從腎臟一路滑下來,掉到輸尿管,可能引起排尿不順、劇烈疼痛。根據健保署資料統計,108年因泌尿道結石就醫患者多達28萬餘人,男性遠高於女性。發現結石怎麼辦?要不要處理?該找什麼層級的醫院處理?今天的「聰明就醫×健保大數據」帶你穿越石頭陣,找到適合自己的就醫準則。
專題文章: 10 篇 2020-05-18 10:55:36 健保大數據17/蹲馬桶滑手機 痔瘡很快找上你 這是一個不好說出口的「隱疾」,也是很多人都有的毛病,俗稱「十人(男)九痔」。 健保署統計,近三年,平均每年有39萬人因痔瘡就診,每年新增就醫人數17萬餘人。多數人不好意思就醫,在狀況不嚴重時還能撐著,直到嚴重影響生活時,才開始尋求解決之道。 今天的「聰明就醫×健保大數據」帶您了解國人痔瘡的就醫狀況,由大數據看出哪些醫院擅長哪些手術,作為民眾就醫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