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文章: 7 篇 2021-12-29 10:55:31 健保大數據35/睡著之後、醒來之前 麻醉安全誰掌控? 一般人想到麻醉,可能覺得只有手術才會碰到,但從拔牙、醫美,到健檢、手術,都有「麻醉」的身影。 有些麻醉讓病人沉沉睡去,有些則是讓病人的患部「不痛」。使用到麻醉醫療的多數是哪些科別?大多使用哪些麻醉方式?今天的「聰明就醫×健保大數據」,深入分析麻醉就醫數據,了解國內麻醉使用現況。
專題文章: 7 篇 2021-12-29 10:55:31 健保大數據35/睡著之後、醒來之前 麻醉安全誰掌控? 一般人想到麻醉,可能覺得只有手術才會碰到,但從拔牙、醫美,到健檢、手術,都有「麻醉」的身影。 有些麻醉讓病人沉沉睡去,有些則是讓病人的患部「不痛」。使用到麻醉醫療的多數是哪些科別?大多使用哪些麻醉方式?今天的「聰明就醫×健保大數據」,深入分析麻醉就醫數據,了解國內麻醉使用現況。
專題文章: 7 篇 2022-02-03 16:55:27 健保大數據36/白內障何時手術最好?選用人工水晶體最新趨勢 白內障本是老化不可避免的眼疾,但近年也出現年輕化趨勢。白內障手術何時做較恰當?人工水晶體該用健保全額給付或民眾自付差額?很多患者拿不定主意。三年前的「聰明就醫×健保大數據」曾分析白內障患者就醫狀況,三年後的數據趨勢有何改變?一起來關心這個人人都會面臨的醫療需求。
專題文章: 11 篇 2021-11-01 16:57:31 健保大數據33/時序入冬 心肌梗塞爆發中 心血管疾病為國人第二大死因,尤其秋冬之際溫差變化大,更是急性心肌梗塞的好發季節,包含知名作家林清玄、半導體業大老胡定華、高雄捷運副總賀新、藝人高以翔等,都因心肌梗塞離世。本期聰明就醫╳健保大數據分析全台心肌梗塞治療狀況,作為民眾就醫參考。
專題文章: 7 篇 2022-04-27 17:51:04 健保大數據38/飲食高油、高熱量是高危險族群 發現膽結石一定要手術嗎? 大魚大肉之後,總是感到右上腹部不舒服嗎?這樣的症狀可能是膽結石在作怪。 當膽結石在膽囊裡形成,多半無症狀,可與之和平共存;一旦掉進膽管堵塞,發生疼痛或發炎,就建議就醫處置,以免後患無窮。今天的「聰明就醫╳健保大數據」,帶您了解國人膽結石就醫、手術狀況,及時適當處理,別讓它成為體內的不定時炸彈。
專題文章: 6 篇 2021-04-28 17:31:31 健康大數據28/骨盆腔發炎 女性不孕大敵 台灣每100個女性當中,就有8個人在一年內曾因骨盆腔發炎而透過健保就醫,比率不低。女性的骨盆腔為什麼會發炎?為何年齡層多集中在三、四十歲階段?今天「聰明就醫×健保大數據」分析每年近百萬患者的就醫數據,作為女性朋友相關問題的就醫參考。
專題文章: 9 篇 2020-02-17 12:14:51 健保大數據14/每4人就有1人胃食道逆流 「喝咖啡,吃甜食,讓你胃食道逆流嗎?」不斷播放的電視廣告,可能讓很多患者心有戚戚焉。 胃食道逆流是國人常見的文明病之一,除了老化,生活飲食習不佳、工作壓力大,讓年輕人也加入患者行列,且近年大幅增加。 今天的「聰明就醫╳健保大數據」,帶你了解胃食道逆流的成因、治療以及就醫參考。
專題文章: 11 篇 2020-01-20 18:00:16 健保大數據13/這些人 皮蛇易上身 早年鄉野傳說,俗稱「皮蛇」的帶狀疱疹,若纏繞身體一圈,表示距離死亡近了。這樣的說法其實沒有根據,但也凸顯帶狀疱疹的嚴重性、以及民眾對它的恐懼。帶狀疱疹到底怎麼發生的?該怎麼預防?
專題文章: 6 篇 2020-06-23 14:47:51 健保大數據18/痛到受不了!泌尿道結石快速就醫指南 泌尿道長了小石頭,一開始可能沒有感覺、相安無事,但當石頭從腎臟一路滑下來,掉到輸尿管,可能引起排尿不順、劇烈疼痛。根據健保署資料統計,108年因泌尿道結石就醫患者多達28萬餘人,男性遠高於女性。發現結石怎麼辦?要不要處理?該找什麼層級的醫院處理?今天的「聰明就醫×健保大數據」帶你穿越石頭陣,找到適合自己的就醫準則。
專題文章: 10 篇 2020-05-18 10:55:36 健保大數據17/蹲馬桶滑手機 痔瘡很快找上你 這是一個不好說出口的「隱疾」,也是很多人都有的毛病,俗稱「十人(男)九痔」。 健保署統計,近三年,平均每年有39萬人因痔瘡就診,每年新增就醫人數17萬餘人。多數人不好意思就醫,在狀況不嚴重時還能撐著,直到嚴重影響生活時,才開始尋求解決之道。 今天的「聰明就醫×健保大數據」帶您了解國人痔瘡的就醫狀況,由大數據看出哪些醫院擅長哪些手術,作為民眾就醫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