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23 15:22:12 生活智慧王
朱慧芳/免費維修!真的假的?
廚房裡有一大一小的電鍋,兩個都曾經故障過。送原廠修理後,把小的送給比我更需要小電鍋的朋友,大的修復後使用至今還算順利。先...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2023-07-23 15:22:12 生活智慧王
廚房裡有一大一小的電鍋,兩個都曾經故障過。送原廠修理後,把小的送給比我更需要小電鍋的朋友,大的修復後使用至今還算順利。先...
2023-07-23 15:08:31 營養食譜
鹹檸七
2023-07-23 14:18:34 運動健身
物理治療師簡文仁根據自己多次參與國際健走活動的經驗,分享了出國旅遊時的走路技巧和養護方法。他建議在出發前兩周,每天增加1到2千步的步數,達到每天2萬步的目標。他還提醒購物時最好在行程最後進行,避免負重行走。另外,他建議經常鍛鍊肌肉,注意飲食營養,同時補充保健品。最後,他分享了用冷水沖腿來緩解疲勞的方法。
2023-07-23 12:33:01 運動健身
鐵腿是運動後24到72小時內的肌肉纖維微小拉傷,會有局部發炎反應引起痠痛。在鐵腿發生時,輕度活動可以促進身體恢復,而休息不動反而會延長恢復時間。預防鐵腿的方法包括不超過自己的能耐、穿彈性褲、並提升肌肉量。出國旅遊前3個月要開始訓練並注意營養攝取。走路前做下肢伸展運動,帶按摩球放鬆足底筋膜炎,鐵腿時不要使用按摩滾輪,出水泡時用凡士林擦並覆蓋。
2023-07-23 11:39:34 運動健身
近年來,出國朝聖和登山愈來愈普遍,但長時間行走對身體造成的負擔也增加。衛福部金門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黃珮榕建議,要保護膝蓋,要先了解自己的體能狀況,不要過度挑戰自己,注意行程中的休息時間和行李負重,並進行簡單伸展運動。此外,進行有氧、阻力和柔軟度訓練有助於增強身體和減少傷害風險。選擇適合的健走杖和護膝,並選擇適合的鞋子,也是保護膝蓋的重要因素。
2023-07-23 11:01:44 運動健身
走路姿勢對於避免疲勞和受傷非常重要。醫學專家建議走路時保持抬頭挺胸、直立的姿勢,腳趾和膝蓋要保持一致的方向,避免過度內轉或外轉。在推進時要從腳跟到腳尖滾動,用腳掌和腳尖施力向前推進,同時要注意腳部和腿部的力量分配。若走路時腳底磨損不均,可能代表姿勢有問題,建議選擇適合自己步態的鞋子。
2023-07-23 10:09:44 聰明飲食
核桃是最健康的堅果之一,因其富含多元和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和抗氧化劑,對心臟和腦部健康都有好處。研究還發現,核桃可增加腦量,預防腦部早衰。建議選購不加鹽的核桃,可以單獨食用,也可與其他堅果、燕麥等搭配食用。燕麥也對記憶和學習有幫助。此外,核桃還可用來做義大利青醬,加入松子和開心果更加補腦。
2023-07-23 09:56:04 聰明飲食
有些食物任何人吃了都會有風險,因為這些食物較可能導致食源性疾病。TODAY.com採訪多名專家,列出以下七種食安科學家絕對不會碰的食品,包括生芽菜、生牡蠣或蛤蜊、生奶、生蛋或未煮熟的蛋、韃靼牛肉、未煮熟食品以及外表膨脹或損壞的罐頭。這些食品易受汙染,含有大腸桿菌、沙門氏桿菌、李斯特菌等病原體。專家建議避免食用這些食品以確保食品安全。
2023-07-23 09:27:54 聰明飲食
多年來的研究證實,某些維生素含有對抗發炎的化合物,這些維生素可以透過補充劑獲得,當然從天然食物中攝取更好。以下為六種具有抗發炎特性的維生素,包括維生素A、維生素B6、維生素C、維生素D、維生素E和維生素K。這些維生素可以透過食物或補充劑獲得,並有助於減少發炎和維護免疫系統健康。
2023-07-22 17:10:00 聰明飲食
許多人喜愛肉桂,肉桂香氣濃郁,常用於烘焙點心、咖啡調味。但近日網路盛傳「肉桂能降血糖」,對此食藥署表示,此說法並無實證,...
2023-07-22 16:15:00 聰明飲食
炎炎夏日去海邊玩耍時須特別注意,攜至戶外的食物可能因陽光與高溫變質,當食物在不安全的溫度範圍放置太久,致病細菌可能生長到危險的水平,這些病原體包括沙門氏菌(salmonella)、大腸桿菌(E. co
2023-07-22 09:38:00 聰明飲食
減重除了要飲食控制外,最好要天天運動。而減腹部脂肪的「3食物都是隱藏版地雷」,吃了當心減肥不成反而變更胖。 避免攝取過多熱量 *輕度工作者:學生、辦公室職員等。建議一天所需熱量攝取熱量為體重(
2023-07-22 09:15:00 聰明飲食
近期新聞報導冰店的產品導致數十人出現腹痛、腹瀉,甚至是嚴重的血便、腎衰竭等食物中毒症狀,其產品檢驗出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仙人掌桿菌等多種對人體有害的致病菌,這樣的新聞對於喜歡在炎炎夏日來碗冰品的
2023-07-21 16:51:14 健康瘦身
現在許多人不吃早餐,改吃早午餐,一來減重,二來可省一餐的餐食費。不過有醫師引用國外期刊研究指出,吃對早餐,每天反而能減少卡路里的攝取量,降低體脂肪。吃早餐比不吃早餐還能穩定血糖! 吃早餐比不吃早餐更
2023-07-21 14:10:00 聰明飲食
隨著現代人使用3C產品的普遍,補充葉黃素幾乎是國民運動。很多人使用葉黃素會認為高劑量偶爾吃1次即可,但其實眼睛需要持續攝取葉黃素一段時間,才有辦法讓血液中的葉黃素聚集在黃斑部,達到一定濃度,對保護眼睛
2023-07-21 11:12:35 運動健身
宜蘭大同鄉的國家級消暑景點!松羅國家步道沿著溪流而建,步行往返2小時,路途雖長但沿路平緩好走,是老少皆宜的親子同樂步道,擁有豐富生態資源,能欣賞流瀑、溪石、山澗等景觀,親山又親水的泰雅族古早獵徑。
2023-07-20 17:53:16 運動健身
近來,雜誌、書籍或電視節目上常大量地討論肌力訓練的用處,其中雖然也有媒體認真提出具有科學根據的內容,但許多都過度在意觀眾的眼光,於是比起教育性,似乎更多內容是趣味導向。那些光是紙上談兵而沒有親身體驗過
2023-07-20 17:21:42 聰明飲食
夏季需要補充水分以防脫水,但喝太多水可能導致低血鈉症。喝太多水可能會加重腎臟的負擔,造成水分滯留,進而導致低血鈉症的發生。低血鈉症可能引起精神錯亂、昏迷等症狀,甚至危及生命。然而,一般日常生活中不太可能發生低血鈉症,大腦會感知到血液濃度的變化並調節尿液排出量以保持水分平衡。根據個人的口渴程度來喝水是最好的方式,每天喝八杯水的建議缺乏證據支持。如果感到口渴,喝足夠的水直到口渴感消失即可。
2023-07-20 16:15:01 生活智慧王
你有用毛巾的習慣嗎?許多人洗臉、洗澡後都會用毛巾擦乾身體。對多數人而言,一條毛巾用好幾個月、好幾年是很平常的事,有的人甚至會用到發霉了還在用。但毛巾每天都與肌膚親密接觸,若是不乾淨會影響身體健康。對此
2023-07-20 14:10:00 聰明飲食
鮮豔橘紅、口感香甜的泰式奶茶,是泰國的特色茶飲,也是許多人愛喝的飲料,但是,為什麼泰式奶茶的風味與顏色和我們平常喝到的奶茶不同呢?食品藥物管理署(下稱食藥署)邀請國立臺灣海洋大學食品安全與風險管理研究所莊培梃助理教授,為大家解開泰式奶茶的秘密!
2023-07-20 12:10:11 聰明飲食
天氣炎熱,如果水分攝取不足,可能讓便秘問題更加嚴重,有網友分享親身經驗,每次吃完火龍果,都想馬上嗯嗯,認為這可以排上天然排便神器前3名。不過,營養師劉怡里表示,如從膳食纖維含量來看,火龍果每百公克膳食
2023-07-20 10:32:00 人生智慧
61歲影帝梁朝偉入行41年,演過無數經典角色。南韓新人女團NewJeans於台灣時間昨(19)日深夜公開新曲〈Cool With You' & 'Get Up〉MV,竟然出現香港巨星梁朝偉頂著一頭白髮
2023-07-20 00:47:00 聰明飲食
芬蘭研究顯示,每周吃五顆蘋果的人,罹患糖尿病、心臟病和癌症機率是世界上最低,驗證一句西諺:「每天吃一顆蘋果,可遠離醫師。」而且營養專家表示,吃蘋果好處多多,但更重要的是連皮吃下去,才能攝取到身體所需的
2023-07-19 17:42:02 運動健身
目前已知肌肉量從40 幾歲開始就會急遽減少。在腿部肌力的部分,80 幾歲時,肌力會剩下20 幾歲的一半。肌肉量的減少是臥床不起的原因之一,預防與改善的絕招就是肌力訓練。 在肌力訓練的基本理論中,
2023-07-19 17:07:39 聰明飲食
你是薯條控嗎?吃薯條都沾什麼醬?營養師高敏敏在臉書粉絲團「高敏敏 營養師」整理了知名速食店麥當勞的「薯條沾醬大比拚」,告訴你不同沾醬的熱量、含糖量、鈉含量。並提醒每日鈉總攝取量不宜超過2400mg,在
2023-07-19 11:13:29 聰明飲食
西瓜甘甜,清涼消暑,不過,該挑黃肉西瓜,還是紅肉西瓜?哪一種比較營養呢?營養師表示,紅西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Beta胡...
2023-07-19 09:00:00 運動健身
現代人生活節奏快,很多人都希望能找到一種簡單又健康的方式來維持身材。隨著健康意識地抬頭,瘦身餐盒也成為越來越多人的選擇,它不僅方便快捷,還能提供均衡的營養,輕鬆吃飽而不負擔。今天小編就要來介紹以下五間健康餐盒給大家!
2023-07-18 17:15:00 聰明飲食
微波食物民眾常見擔心是否會有輻射造成致癌的風險,太常使用微波爐是否會有什麼健康疑慮,對此嫚嫚營養師表示其實該注意的健康風險另有別因,也教大家良好的使用微波爐,避免預防意外發生! 微波輻射、微波
2023-07-18 10:43:50 運動健身
(1)認識肌肉的四種功能 我們做肌力(阻力)訓練的目的是什麼? 很多人是為了消除多餘的脂肪,打造出結實的身體而訓練,同時也可以預防或改善代謝症候群。此外,也有很多人是為了「預防老化及退化」
2023-07-17 20:11:57 抗老養生
沒有疾病的「健康」是老年生活的目的嗎?當然不是!年紀大了,難免有毛病,體能也衰退,退休後要能與老化後的身體共處,依然過得有活力,才是我們要追求的生活目標!因此年老後的生活安排一定要包括2件事……尤其是上了年紀,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慢性病、及面臨身體各功能的衰退,我們都需要學習與疾病共處、跟衰老共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