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23 07:30:37 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醫學人文教育的啟發
醫學實習生寫出他們從進入醫學院以來,如何由最初幾年的醫學人文課程循序漸進地學習生理、心理與社會,認識疾病、衰老與死亡,並學習與人溝通、拓廣視野、而後來到臨床實習階段他們學會與病人和家屬的互動。相信同學們的追憶會帶給老師們教學的成就感,而全體師生對人文教育的肯定可以使畢生致力於提升醫者教養的成大醫學院創院院長黃崑巖教授含笑九泉。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2023-06-23 07:30:37 杏林.診間
醫學實習生寫出他們從進入醫學院以來,如何由最初幾年的醫學人文課程循序漸進地學習生理、心理與社會,認識疾病、衰老與死亡,並學習與人溝通、拓廣視野、而後來到臨床實習階段他們學會與病人和家屬的互動。相信同學們的追憶會帶給老師們教學的成就感,而全體師生對人文教育的肯定可以使畢生致力於提升醫者教養的成大醫學院創院院長黃崑巖教授含笑九泉。
2023-06-22 09:00:00 用藥停看聽
讀者Mr. R在2023-5-25 利用本網站的「與我聯絡」詢問我有關他汀類藥物是否會造成認知下降的問題。由於他的來函很長(相當於我這個網站一篇文章),所以我就只拷貝重點如下: 林教授您好,來信
2023-06-21 22:42:28 記者真心話
亞太老年學暨高齡醫學大會六月在日本橫濱落幕,這場四年才舉辦一次的盛會,今年主張「以創新與眾智打造高齡社會美好生活」,超過1700位專家代表在濃厚的跨域氛圍中完成國際經驗交流。 在千人團當中,今年
2023-06-21 11:47:22 元氣新聞
社會各界正掀起一股「MeToo」風,不少過去受身邊人性騷擾的受害者紛紛出來發聲。而其實衛福部保護服務司有提供受害者醫療補助、訴訟等費用,希望受害人不要因害怕失去什麼而不敢張揚,盡快說出來讓自己身心都得
2023-06-21 10:08:57 杏林.診間
醫學實習生分別寫出從進入醫學院以來,如何由最初幾年的醫學人文課程循序漸進地學習生理、心理與社會,認識疾病、衰老與死亡,並學習與人溝通、拓廣視野、後來到臨床實習階段他們學會與病人和家屬的互動。相信同學們的追憶會帶給老師們教學的成就感,而全體師生對人文教育的肯定可以使畢生致力於提升醫者教養的成大醫學院創院院長黃崑巖教授含笑九泉。
2023-06-20 18:07:53 健康知識+
隨著炎熱天氣來臨,如何保持涼爽或防曬是大眾關注的議題。裸睡和喝熱飲是否有效率成疑,專家建議穿由透氣材質製成的輕便衣服能達到降溫效果。建議在多喝水、洗熱水澡並塗上防曬乳來避免陽光曬傷,甚至可能增加患皮膚癌的風險。
2023-06-20 15:49:25 食安拉警報
綠褶菇「台灣最惹事的毒菇」 花蓮近日天氣高溫潮濕,適合野菇生長,卻不是所有菇類都可以吃。花蓮縣衛生局接獲醫院通報,有6人疑似烹煮吃下高寮大橋旁野生的菇類,陸續出現噁心、嘔吐、腹痛及腹瀉等症狀。衛生局
2023-06-19 11:20:06 杏林.診間
本週是成大醫學系分享師生對醫學人文教與學的心得。兒科老師回憶他如何與同事幫忙一位母親紓解她長久無法釋懷的嬰兒瘁死罪惡感。
2023-06-16 11:23:38 器官捐贈移植
35歲的彭先生日前夜間與朋友聚會,突然失去意識昏倒,送醫檢查後發現是自發性小腦出血及腦室出血壓迫腦幹,經救治後,仍因腦幹衰竭呈現重度昏迷。彭先生被送到雙和醫院,在院方器捐小組與家屬溝通後,取得彭先生父
2023-06-16 10:23:07 杏林.診間
王志嘉教授身兼第一線的臨床醫師及醫學人文教師,曾專修法律,並在醫學院教授困難醫病溝通醫情境與衝突管理多年,提出面對醫療暴力事件,可以參考預防醫學的模式,發展出「醫療暴力三段五級」。
2023-06-15 17:37:59 元氣新聞
根據大陸媒體報導,河南鄭州一名老翁在公車上要求一大學生讓座,大學生認為車上還有其他位子而拒絕。老翁氣憤的打大學生4巴掌,大學生未繼續爭論隨即下車。但大學生下車過了幾站之後,還在車上的老翁卻突然倒地不起
2023-06-15 17:01:00 生死議題
近期網路上爆紅一句金句「我們醫生不打擾了」引起網友熱議,一名男網友在交友軟體上與女性聊天,若不如自己的意,便意圖用「我們醫生不打擾了」這句話結束對話,由於聊天過程太荒謬,而在網路上爆紅。對此,安寧醫師吳承羲表示,「我們醫生不打擾了」明明是一句很有意義的話,卻被有心人士濫用。
2023-06-15 00:44:00 健康知識+
炎炎夏日,氣溫高到受不了,去運動後總想要將冷水嘩啦嘩啦地淋在身上,快速消除在身上圍繞的熱氣。而聽說洗冷水澡對於脂肪的消耗很有幫助,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Ellen營養師帶你看下去~ 體內脂肪2大類
2023-06-14 17:15:41 健康知識+
研究發現捲髮提供最佳防曬保護,可減少太陽輻射對頭皮的影響,最大限度減少出汗需求,提供冷卻優勢。研究強調保護屏障對於減少陽光下過熱的重要性,防曬也有利於保持大腦正常運作。頭髮緊密捲曲的運動員若將髮型拉直,可能影響身體降溫,建議考慮此因素。
2023-06-14 12:07:28 杏林.診間
編者按:這星期的主題是「醫療暴力」。一位關心台灣醫療的社會人士,回顧自己幾十年前因為腦瘤到美國開刀,親身經歷到美國醫療昂貴的可怕,而看到最近一位美國醫生在台灣就醫之後,盛讚台灣醫療的物美價廉,以及台灣
2023-06-12 15:29:24 健康知識+
美國醫學會期刊今天(2023-6-9)發表Evaluation of Mask-Induced Cardiopulmonary Stress(評估口罩引起的心肺壓力)。我把它整理和翻譯如下: 研
2023-06-12 14:37:56 元氣新聞
新北私幼餵藥案檢調持續偵辦中,不過目前幼童體內的「巴比妥」來源依舊不明。藥師表示,巴比妥類藥物不管是第三級或第四級管制,進出貨紀錄都要上傳到「管制藥品申報系統」。毒物醫師則說,苯巴比妥屬於巴比妥中的一
2023-06-12 09:47:04 杏林.診間
這星期的主題是「醫療暴力」。一位關心台灣醫療的社會人士,回顧自己幾十年前因為腦瘤到美國開刀,親身經歷到美國醫療昂貴的可怕,而看到最近一位美國醫生在台灣就醫之後,盛讚台灣醫療的物美價廉,以及台灣剛發生的因為拿不到巴氏量表的病人家屬對醫師施暴,而為台灣醫師深表不平。
2023-06-11 18:17:46 長期照護
隨著2024總統大選逼近,選戰正如火如荼展開。不過,媒體關切的議題從要提名誰,到要選擇誰當副手,好像都沒有人關心候選人的...
2023-06-11 10:18:45 健康知識+
臥室的床單顏色,可以完全改變整個氛圍,例如選擇純白色床單,會讓空間看起來乾淨明亮,藍色有助於營造寧靜感,而紫色則可以為普通的房間增添幾分貴氣。如果短期內不打算粉刷牆壁,買些彩色的床單來裝飾房間,是個簡單的方法。床單顏色也和睡眠品質有關,淺色、冷色系在夜晚可能不適合,因為它們會暗示大腦保持清醒,但它們也是最透氣的;深色、暖色系可以有助於放鬆,但它們也不容易散熱。
2023-06-11 09:26:00 健康知識+
搭飛機時穿好鞋子,避免打赤腳走來走去,不只是禮貌,也比較衛生,空服員警告,機上不穿鞋噁心程度超乎想像。
2023-06-09 14:10:00 健康知識+
對於許多上班族來說,長時間久坐是一個常見的問題,特別是辦公室工作或需要長時間在電腦前工作的人,辦公室通常設有工作桌和椅子,使人們需要長時間坐在同一位置,因為缺乏活動空間和刺激,就容易導致久坐問題。
2023-06-09 10:11:02 杏林.診間
作為醫者,我們總被教導著要去同理病人,要「視病猶親」、「感同身受」,將眼前正在受苦的陌生人視為自己的親人,用自己的身心去感受他們的疼痛,但我們真的做得到嗎?要如何將一個見面五分鐘的病人當作至親,又如何在從來沒有親身體驗此病症的情況下去感受對方的不適?
2023-06-08 15:47:29 元氣新聞
日前,前民進黨女性黨工在工作時遇拍片導演性騷擾,新聞一出,引發輿論譁然,之後,兩黨政治人物、校園,或從高雄市府到新北市府、台北市府等,也接二連三爆出性騷擾風波,台中市市長盧秀燕也自爆過去曾遭性騷擾,近
2023-06-08 15:14:09 元氣新聞
新北市板橋區某私立幼兒園遭爆餵食幼童安眠藥,家長帶受害幼童自行檢驗,卻驗出有「巴比妥(Barbiturates)」及「苯二氮平類(Benzodiazepines)」等藥物殘留。顏宗海醫師表示,這是醫院處方藥,同時是3級毒品,恐成癮,過量使用會危及生命。
2023-06-08 09:49:07 用藥停看聽
此款抗生素健保給付過低退出台灣? 健保署最新回應了 中重症感染患者臨床使用的第三代抗生素Ertapenem,專殺抗藥性ESBL細菌。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胸腔內科主治醫師蘇一峰今於臉書表示,因開款
2023-06-07 10:02:50 健康知識+
我在2023-5-18發表抗老化醫學是偽科學,讀者antonylearn在2023-5-21留言:「林教授您好。請問人體工學桌椅對健康的好處是否有研究證據?我們應該注意哪些設計和功能?謝謝教授。」
2023-06-07 09:30:00 健康知識+
狂牛症(新型庫賈氏症)是一種由「普里昂蛋白質」(Prion) 變性蛋白質所引起的疾病,1986年首度爆發於英國,起因是當時部份受感染的羊骨被磨成粉製成牛飼料,爆發了流行的狂牛症;1996年,英國首次發
2023-06-07 09:25:07 杏林.診間
長年旅居美國的名作家兼退休精神科林克明教授,寫出他對醫師成為良醫的一體兩面「治病」 與「醫人」的重要,而語重心長地發表他對當代醫學教育,越來越注重治病的層面,而幾乎完全忽略了「人」的隱憂。
2023-06-05 11:48:41 杏林.診間
第一篇文章來自曾在醫病平台發表過中譯散文的史丹佛大學醫學院麻醉科教授Audrey Shafer。她最近在一場大病之後,以「醫學是這樣」為題,寫出學者、師者、病人、醫者交錯不息的照護角色,並由上次同一位本身也是醫師的譯者,翻譯成同樣令人感動的中文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