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11 15:37:40 長期照護
為何我的家人無法申請巴氏量表?一文搞懂巴氏量表評估項目和詳細申請流程
昨(10日)天三軍總醫院神經科主治醫師顏尚易被要求開立巴氏量表未果,結果遭一名男性病患家屬5度揮拳。醫師對動粗家屬表示「你已經違反醫療法了,對我動手動腳」,男子竟回嗆「違反醫療法又怎樣」,氣得醫師大喊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2023-05-11 15:37:40 長期照護
昨(10日)天三軍總醫院神經科主治醫師顏尚易被要求開立巴氏量表未果,結果遭一名男性病患家屬5度揮拳。醫師對動粗家屬表示「你已經違反醫療法了,對我動手動腳」,男子竟回嗆「違反醫療法又怎樣」,氣得醫師大喊
2023-04-23 14:04:40 長期照護
洗澡不僅有清潔功能,還能促進血液循環、舒緩肌肉與關節僵硬,甚至能恢復疲勞,安定身心。日本千葉大學曾針對「泡澡頻率與申請看護之關係」做過研究,結果發現一周泡澡7次以上的老人,比起一週只泡0-2次澡的老人,看護需求的數量減少近三成,由此推論泡澡的確有益健康。
2023-04-18 10:19:14 長期照護
不分年齡,一個人就醫情況日益普遍,但年長者獨自就醫的情景不免令人感到悲涼。本報昨專題報導「一個人就醫/獨居增 一個人就醫變多」引發網路熱烈討論,網友表示,「看護費一天3500元,一般人實在也撐不了太久」,甚至認為應該公投通過安樂死;不過,也有網友說,「人生,有時學著獨立也好,終究還是一個人走」。
2023-04-14 17:08:48 長期照護
台灣在2025年就要邁入超高齡社會,屆時每5人中就有1人是65歲以上的老年人。這樣的現象導致有越來越多的年長者需要被照顧,「長照需求」成為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照顧者所承擔的照護壓力、醫療及生活花費,甚
2023-04-12 00:32:00 長期照護
上次出門投票,父親是由阿妮(外籍看護)推著輪椅去的,母親則是由我牽著去的;這一回,他們倆都坐在輪椅上了。阿妮推著父親的輪椅比較高,我推著母親比較小巧輕盈的輪椅。在往投票所前進時,阿妮忍不住跟我說:「抬
2023-04-08 09:15:00 長期照護
【本文重點】這是篇來自日本「女兒屋」的故事,述說著一位長照看護員的經歷,她求職四處碰壁,最後在懇求下才得到照護老人的試用機會,她如女兒般的用心照護獨居或病痛的老人成為金牌照護員,自己也從照護過程中得到
2023-04-06 09:03:43 長期照護
自從母親確診為認知症,並且是由一個小中風所引起的,我便有很長一段時間陷在自責與愧疚的情緒中。因為父親的急性思覺失調,完全打亂了家中的生活與步調,疲於奔命與情緒高壓之下,忽略了母親,才會導致這樣的後果。
2023-03-30 08:32:54 長期照護
做決定的人,是要扛責任的。這根氣切管是哥哥的心頭刺,他的決定雖然救回母親的命,但母親用這樣的方式續命活著,終究讓他很難接受。
2023-03-23 10:23:00 長期照護
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下一個照顧者,一夕之間天堂變地獄。 一位朋友的父母教職退休,八十幾歲的老夫妻彼此相伴,有自己的房子和社交圈,子女很放心讓他們彼此相互陪伴生活,偶然發現老先生經常摔得鼻青臉腫,深
2023-03-18 11:45:00 長期照護
台灣已是高齡社會,國內超過65歲以上人口逾408萬人,佔全人口17.6%,衛福部106年老人狀況調查報告,65歲以上長者有17.5%有衰弱風險。國民健康署參考世界衛生組織(WHO)長者整合式照護(IC
2023-03-17 00:49:00 長期照護
台灣進入高齡化社會,一旦家中長輩生病需要照料,許多孝順的晚輩都會考慮辭職回家照顧。但選擇離開職場,還回得去嗎?中間沒有工作與收入的狀態下,又能撐多久?如果兄弟姐妹願意在經濟上支援,他們的另一半又能否體
2023-03-13 09:43:58 長期照護
【本文重點】照顧者在協助長輩轉移位時,往往因使用錯誤姿勢或方式而受傷,也容易讓長輩感到不舒服。職能治療師建議照顧者要掌握正確的轉移位技巧,如直腰、彎膝、開腳等,並善用輔具減少負擔,選擇適合的輔具,如移
2023-03-08 11:50:34 長期照護
畢業50年的同學會聚餐,剛好有三位長者推著助行器前來,大家七嘴八舌討論起各式助行器。 王伯伯跟朱阿姨說:「哇! 你的助步車有輪子和椅子,看起來氣派又舒服,像賓士一樣,還有貼反光條和夜間閃爍行走警
2023-03-05 14:44:30 長期照護
「老了一定會失能」,失能後就無法復能,且失能的時間會愈來愈長,所以必須有長期照護的規畫及心理準備。真的是如此嗎?其實未必!台灣近十年來累計近百件照顧殺人事件,有很多照護者因不堪長期照顧壓力或不想讓家人繼續受苦,而親手殺了家人。法務部考量此類事件其情可憫,正朝修法的方向希望能讓照護者有機會免關或減刑。不過,如果我們能從源頭開始,透過減法照護,讓原本需要被照護的長者大幅減少,或者延緩其進入失能狀態的時間點,也許這才是減少長照悲歌的治本方法。
2023-02-27 09:40:15 長期照護
語言治療師王雪珮說,隨著年齡增長,身體機能也會逐漸衰退,因口腔及喉嚨周邊肌群已退化鬆弛,吃東西難免會出現喉嚨卡卡、吞不乾淨、聲音沙啞等吞嚥困難症狀。若持續惡化到食不下嚥或身體虛弱,就醫評估診斷為「吞嚥障礙」,要更加小心日常飲食,避免脫水、營養不良,發生吸入性肺炎。
2023-02-27 09:00:00 長期照護
當照顧風暴過去時,我們如何能全身而退? 打造免於長照恐懼的國度兩年前,本會與願景工程基金會開始合作「照顧殺人事件」專題報導,「不能讓這些照顧者與被照顧者白白犧牲,我們是否能從中學習到教訓?」是最
2023-02-25 10:31:07 長期照護
為減輕家庭照顧者照顧負荷,衛福部長照司宣布,即日起家庭照顧者經過家照專員評估後,無論低收、中低收、一般戶,使用「到宅照顧技巧指導」及「轉介個別心理輔導、諮商服務」2項服務皆可免除自負額。元氣網帶您一同
2023-02-23 17:10:00 長期照護
二○一五年十月十四日,位於京都市的男性照顧者援助會「TOMO(友)」(註:「Tomo」是日語中「友」字的羅馬拼音,意為「朋友」。)的聚會在京都市中京區的咖啡店舉行。為使照護中的男性能有輕鬆交流聚會的場
2023-01-17 12:00:34 長期照護
農曆春節將至,專家分析,長者到餐廳用餐,最愛年菜前三名為封肉、梅干扣肉及老皮嫩肉。許多民眾準備、挑選年菜時,最怕家中長輩「挑嘴」,尤其牙口不好的長輩難以下嚥,但長者不是挑食而是「吃不下」,建議民眾準備年菜時,可以保持原型食物、些微調味、挑選當季食材,就能做出適合長輩牙口「軟硬度」的餐點。
2023-01-07 22:27:31 長期照護
勞權意識抬頭,勞動部今年元旦起推出「聘僱外籍看護工家庭短期替代照顧服務」(短照服務),無論被照顧者失能等級,外籍看護工的...
2023-01-07 22:26:48 長期照護
長照需求不斷增長,缺工問題不可忽視。去年我國投入超過600億長照預算,提供國內82.9萬名長照需求人口服務,但截至去年5...
2022-12-20 13:54:15 長期照護
彰化縣女大生陳彥蓉一年多前騎機車發生車禍,昏迷指數3,醫師評估後建議家屬要做好照顧植物人的心理準備,但今天陳彥蓉和母親參...
2022-11-13 16:10:40 長期照護
國發會最近發布了最新的人口推估報告,再次強調台灣在2025年便會進入超高齡社會,屆時每五個人中,將有一人是65歲以上的長...
2022-10-08 07:56:42 長期照護
73歲的媽媽前些日子曾經跌倒,現在已經完全恢復了,但變得不敢走動,活動力下降,開始常常躺著昏睡,或是呆坐在椅子上,了解後...
2022-10-06 14:30:00 長期照護
最近一則與鼻胃管相關的新聞讓人聞之不忍(>>看詳細新聞),一位外包廠商員工在醫院負責推送病床,擅自替病人接管,誤把氧氣筒接到鼻胃管,讓病人的胃像氣球一樣撐爆,引發敗血性休克及多重器官衰竭,搶救數月不治
2022-10-02 14:32:42 長期照護
最近有一則新聞報導,場景是老人安養機構請辣妹在一群坐著輪椅的阿公面前大跳艷舞。活動引來立場不同的兩方極大的爭議。反對的人...
2022-09-25 16:07:28 長期照護
編按:高齡者因進食困難插上鼻胃管灌食,是台灣照顧現場極常見的現象。使用鼻胃管的病人,還有可能拔管、恢復以口進食的能力嗎?羅東博愛醫院吞嚥機能重建中心主任葉書銘指出,把握復健黃金期,吞嚥障礙是有機會逆轉
2022-09-20 17:41:55 長期照護
水煮花枝、芭樂、烤魷魚及炸雞,你會吃不動嗎?如果是,那要小心你的咀嚼能力可能退化或有異常。如果再加上常嗆咳等,那年老後插上鼻胃管的機會將大增。醫師提醒,腦中風和失智是最可能會被插上鼻胃管的兩種疾病。老
2022-09-17 16:59:02 長期照護
半年前我80歲的老爸中風,因為延誤就醫,留下一些後遺症,像是手腳無力、無法行走,吃飯、上廁所等生活起居都需要協助,老媽力...
2022-09-16 00:46:00 長期照護
近來國內傳出許多名人跌倒重傷,甚至不幸去世的消息,預防跌倒可以說是當下大家都想要學習的健康保健,最新研究指出,預防跌倒效果最好的是「跳舞」,每週跳舞3次以上,跌倒風險可驟降53%。 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