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25 10:13:18 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台灣全民健保何去何從?
【編者按】我們也邀請健保署任期最久、被譽為「對醫界最友好的署長」,在他甫功成身退之際,與我們分享他的看法。希望這三篇文章可以提高台灣醫界以及社會賢達對健保政策的了解,我們也期待這議題可以在「醫病平台」繼續討論,讓醫病雙方更了解如何努力,維護這「不能倒」的台灣健保繼續改進、永續經營。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2023-08-25 10:13:18 杏林.診間
【編者按】我們也邀請健保署任期最久、被譽為「對醫界最友好的署長」,在他甫功成身退之際,與我們分享他的看法。希望這三篇文章可以提高台灣醫界以及社會賢達對健保政策的了解,我們也期待這議題可以在「醫病平台」繼續討論,讓醫病雙方更了解如何努力,維護這「不能倒」的台灣健保繼續改進、永續經營。
2023-08-23 10:20:46 杏林.診間
【編者按】:本週的主題是「台灣的全民健保」,這議題是來自於幾星期前「病人的不滿」而引發有關健保的檢討,我們邀請三位不同背景的醫師說出他們的看法。一位對健保政策頗有研究的全國醫師公會理事發表他對政府政策的建議。也期待這議題可以在「醫病平台」繼續討論,讓醫病雙方更了解如何努力,維護這「不能倒」的台灣健保繼續改進、永續經營。
2023-08-21 09:50:31 杏林.診間
【編者按】:本週的主題是「台灣的全民健保」,這議題是來自於幾星期前「病人的不滿」而引發有關健保的檢討,我們邀請三位不同背景的醫師說出他們的看法。一位長年關心醫療品質的區域醫院院長認為在現行的健保制度下,許多醫療院所「衝量」導致醫療品質的偏差是難辭其咎的。
2023-08-18 09:16:55 杏林.診間
【編者按】:本週的主題是「快樂的醫生」。黃馨葆醫師分享如何從自己所投入的醫療工作找到意義,而熱愛他們的工作,享受快樂的人生。我們誠懇地希望這些經驗的分享,可以使迷失於名利誘惑而鬱鬱不樂的醫師看到明燈,也希望正在生涯抉擇舉棋不定的年輕學生,因為這些經驗分享而看到曙光,同時這也可以幫忙社會大眾(包括病人與家屬)更了解醫師的內心世界。
2023-08-16 10:57:50 杏林.診間
【編者按】:本週的主題是「快樂的醫生」。我們邀請三位不同年齡層的醫師回顧他們的生涯,分享他們如何從自己所投入的醫療工作找到意義,而熱愛他們的工作,享受快樂的人生。黑琵醫師自醫學院畢業成為醫師,今年是第28個年頭,希望對於一般民眾,或是比我更年輕的醫師們,能有一點參考價值。
2023-08-14 09:29:09 杏林.診間
【編者按】:本週的主題是「快樂的醫生」。我們邀請三位不同年齡層的醫師回顧他們的生涯,分享他們如何從自己所投入的醫療工作找到意義,而熱愛他們的工作,享受快樂的人生。這是我們構思良久,第一次邀請到三位在他們的專業都是非常令人尊敬的好醫師,受邀時都二話不說就答應了分享。
2023-08-11 10:40:55 杏林.診間
【編者按】:本週是長庚醫學系師生分享他們在醫學人文教育的教與學。一位同年級醫學生因為見證醫師宣布病人死亡的經驗,而引起許多感觸,最後激起他一句感人肺腑的心得:「我們剛起步,要不忘秉持著對生命謙卑的態度,繼續在醫學的道路上精進鑽研、奮而不懈。」
2023-08-09 09:31:51 杏林.診間
【編者按】:本週是長庚醫學系師生分享他們在醫學人文教育的教與學。一位高年級醫學生劉虹筠寫出她從照顧病人體會到醫者不只要了解「疾病」,但更重要的是透過用心聆聽病人、家屬的對話,才能領會病人在疾病診斷背後的情感糾結,才了解疾病對「病人」的影響,也因爲這樣的經驗,使醫學生有機會卸下害怕和病人互動的心防。
2023-08-07 09:41:24 杏林.診間
【編者按】:本週是長庚醫學系師生分享他們在醫學人文教育的教與學。這位負責醫學人文教育的臨床老師特別選擇以如何在疫情肆虐之際,分享我們應該如何教導學生「專業型塑」,並引用許多文獻提出醫病溝通需要「用心體會」、「冷靜正向」、「清楚溝通」。
2023-08-04 10:43:17 杏林.診間
【編者按】:本週的主題是「兒童安寧緩和療護」,分別由這團隊中社工師分享這專科中的專科所提供的種種療護。希望讀者由這篇文章可以了解兒童面臨生命末期,病人本身以及父母、家屬所需要的療護有些並不是只有科技面的進步,而是更人性化的同理與了解,可以為每個病人或家庭找到適合他們的最佳治療與照顧方式。
2023-08-02 09:02:17 杏林.診間
【編者按】:本週主題是「兒童安寧緩和療護」,分別由這團隊的專科護理師分享這專科中的專科所提供的種種療護。了解兒童面臨生命末期,病人本身以及父母、家屬所需要的療護有些並不是只有科技面的進步,而是更人性化的同理與了解,可以為每個病人或家庭找到適合他們的最佳治療與照顧方式。
2023-07-31 08:43:34 杏林.診間
【編者按】::本週的主題是「兒童安寧緩和療護」,由這團隊的小兒科醫師分享這專科所提供的種種療護。在這科技日新月異、醫學越分越細的環境下,希望讀者可以了解兒童面臨生命末期,病人本身以及父母、家屬所需要的療護有些並不是只有科技面的進步,而是更人性化的同理與了解,可以為每個病人或家庭找到適合他們的最佳治療與照顧方式。
2023-07-28 10:00:33 杏林.診間
【編者按】一位長年在美國行醫的醫師,介紹一部以真人實事的醫療悲劇為主題的電影,以及自己親人在美國發生不良醫療效果的自省,對醫病衝突有更深入的剖析。希望醫病雙方都能從這種「不良事件」虛心檢討,使台灣的醫病關係更上一層樓。
2023-07-26 11:07:45 杏林.診間
【編者按】:本週的主題是「病人的不滿」。一位眼科醫師以客觀超然的態度說出他的看法,認為醫師在這種情況下,尤其需要避免「防衛性的回應」,以避免火上加油,並且指出當下業績效率掛帥的醫療院所,醫師應該反躬自問虛心檢討。
2023-07-24 08:42:59 杏林.診間
【編者按】:醫病平台本週的主題是「病人的不滿」。一位白內障病人因為接受眼科手術後未能達到預期效果而寫出他心中的遺憾,尤其是對這位眼科醫師回應的態度頗有微詞。
2023-07-21 11:20:19 杏林.診間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副署長羅一鈞,應邀撰文說明中央與地方政府如何透過及時因應疫情、調整防疫強度、參考國際趨勢,逐步穩健鬆綁各項管控措施的政策。
2023-07-19 18:08:06 杏林.診間
一位持續關懷台灣基層公共衛生人力與政策的公衛教授回顧台灣過去這方面的努力,並提出他對政策的看法與建議。
2023-07-17 09:00:22 杏林.診間
本篇是一位長年耕耘於社區的醫師提出他的看法與建議,針對「台灣新冠病毒由清零到共存的回顧與前瞻」發表個人的見解。如何與新冠病毒「共存」?理想狀態是所有人都具有免疫力,但那是不可能,替代的概念是「群體免疫力」。面對持續增加的病例,應該從鄉鎮開始,到縣、市到中央,由下而上建立「預防、整備、減災、早期發現、早期診斷、緊急通報、緊急處理、若無法處理則後送及復原重建」等災害防救法為主體的三級災害防救(醫療)體系。
2023-07-14 10:13:25 杏林.診間
一位緩和醫療照護團隊的資深身心科醫師也分享快三十年前自己遭逢第一位病人死亡的情景,而說出「醫療人員也是人,面對逝去的生命,尤其是自己親手照顧過的,一樣會心痛難過,而且通常都會一直反省是不是哪裡沒有做好」。如果病人死後有知,或家屬能夠了解醫學生與醫師的感受,這也能帶給醫病關係更祥和溫馨的一面。
2023-07-12 11:04:38 杏林.診間
葉醫師回顧當年第一次發現自己照顧的病人在晚上突然過世,而隔天早上他到病房才發現「人去樓空」的錯愕驚慌,以及之後自己以過來人如何幫忙學弟妹應付這種考驗,並介紹文獻所建議的「病人死亡後簡報討論會」的運用。
2023-07-10 14:14:58 杏林.診間
本週的主題是「病人的死亡」。這是每個醫者在習醫、行醫的路上都會面臨的考驗。一位五年級的醫學生敘述她第一次遭逢自己照顧的病人過世所感受的震撼,並由衷感激一位住院醫師學長如何伸出援手、幫忙她度過這每個醫學生都會面臨的洗禮。
2023-07-07 11:00:01 杏林.診間
一位醫學系高年級學生寫出她需要將所有基礎與臨床知識融會貫通,要和病人、家屬、師長、同儕溝通,又要隨時趕上新知的獲取與自我檢討。她最後提出非常可愛充滿睿智的自我勉勵:找回初衷、看大方向、活在當下、好好睡覺好好吃飯最重要。
2023-07-05 10:10:35 杏林.診間
一位資深臨床心理師發表她專業的看法,提出醫療人員身心健康照護的重點,並對醫療人員發出溫馨的呼籲,「請您也將自己放入視病猶親的照顧對象」。
2023-07-03 12:28:09 杏林.診間
本週主題是「身心耗竭」(burnout),這是目前醫療人力以及醫學教育非常嚴重的問題。一位關心這議題的資深精神科鄭致道醫師寫出對這問題的看法,並對醫療院所發出誠懇的呼籲:重視醫療人員的身心健康,團隊互助與信任,提升組織內的心理安全感,共同創造一個良好的醫病環境。
2023-06-30 10:05:59 杏林.診間
編者按:本週又輪到陽明交通大學醫學系的師生談他們在醫學人文的教與學的心得。五位一年級醫學系學生敘述他們學到如何帶入「現象學」的方法思考,藉由這樣的反覆練習、摸索,不只學到了概念,更能夠將這融入生活的實
2023-06-28 09:35:53 杏林.診間
一位旁聽的研究生以她本身歷經重症的診斷與治療,飽受身體與心靈的考驗,在這「現象學」的上課學會了接受自己的病,並且親眼看到年輕的醫學生的熱烈討論而深受感動。教授這堂課的老師如詩如畫地描繪出她上課的用心,以及期待學生應用所學,增加對病人與家屬的了解,與病者同行,走過生命的曲折,回頭照見自己的靈魂。並說出,「重要的不是你擁有什麼樣的知識,而是你成為什麼樣的人。
2023-06-26 11:41:25 杏林.診間
本週又輪到另一所醫學系的師生談他們在醫學人文的教與學的心得。五位一年級醫學系學生敘述他們學到如何帶入「現象學」的方法思考,藉由這樣的反覆練習、摸索,不只學到了概念,更能夠將這融入生活的實際應用,以理解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經驗,而能發揮同理心,更了解病人與家屬身心的需求。
2023-06-23 07:30:37 杏林.診間
醫學實習生寫出他們從進入醫學院以來,如何由最初幾年的醫學人文課程循序漸進地學習生理、心理與社會,認識疾病、衰老與死亡,並學習與人溝通、拓廣視野、而後來到臨床實習階段他們學會與病人和家屬的互動。相信同學們的追憶會帶給老師們教學的成就感,而全體師生對人文教育的肯定可以使畢生致力於提升醫者教養的成大醫學院創院院長黃崑巖教授含笑九泉。
2023-06-21 10:08:57 杏林.診間
醫學實習生分別寫出從進入醫學院以來,如何由最初幾年的醫學人文課程循序漸進地學習生理、心理與社會,認識疾病、衰老與死亡,並學習與人溝通、拓廣視野、後來到臨床實習階段他們學會與病人和家屬的互動。相信同學們的追憶會帶給老師們教學的成就感,而全體師生對人文教育的肯定可以使畢生致力於提升醫者教養的成大醫學院創院院長黃崑巖教授含笑九泉。
2023-06-19 11:20:06 杏林.診間
本週是成大醫學系分享師生對醫學人文教與學的心得。兒科老師回憶他如何與同事幫忙一位母親紓解她長久無法釋懷的嬰兒瘁死罪惡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