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癌
審稿:台灣癌症基金會副董事長、中央研究院院士彭汪嘉康

疾病基本資料
- 英文名稱:
Esophageal Cancer
- 就診科別:
血液腫瘤科,呼吸胸腔科
- 身體部位:
食道
食道癌為食道腫瘤,食道的腫瘤常會導致吞嚥困難、疼痛和不舒服,須靠活組織切片檢查做診斷。小的且沒有轉移的腫瘤可靠外科手術治療,而侵犯性強的腫瘤則須靠化學療法、放射線療法或合併使用治療,此病的預後情形較差。
疾病原因
真正引起食道癌的原因至今仍不清楚,但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
- 年齡:大部分的病人都超過60歲,且以男性居多。
- 個人因素:長期有吸煙、嚼食檳榔和飲酒過量等不良習慣以及口腔衛生不良的人皆會增加罹患食道癌之風險。
- 飲食習慣:長期食用高溫或太燙的食物、醃燻燒烤的食物及醃漬食物,也會增加罹患食道癌之風險。發霉的食物也可能會導致食道癌的發生。
- 其他食道本身的疾病,例如:食道被化學灼傷、逆流性食道炎、巴瑞特氏食道症、食道憩室、食道失弛張症、食道灼傷狹窄以及放射線照射食道,皆可能會誘發食道癌。
- 環境因素:飲水及食物中含有過量的「亞硝基胺」是高度導致食道癌的物質。
症狀
吞嚥困難.吞嚥時有疼痛感.噁心.嘔吐.嘔血.胃食道逆流.咳嗽.發燒
併發症
- 癌細胞轉移(肝臟、肺臟、橫膈膜、腦部、骨頭等)
- 黃疸
- 腹水
- 呼吸困難
- 胸腔積水
- 吸入性肺炎
- 敗血症
好發族群
- 50~60歲男性。
- 抽菸、喝酒、嚼檳榔族群。
- 頭頸癌患者。
- 胃酸液逆流者。
- 肥胖者等等。
預防
- 不抽菸、不吃檳榔、飲酒勿過量。
- 不要吃高溫或太燙的食物、少吃煙燻燒烤類食物、少吃醃漬食物、少吃發霉的食物。多吃新鮮蔬菜水果,服用維生素C以減少胃內「亞硝基胺」的形成。
- 定期接受身體健康檢查。
- 積極治療可能會誘發食道癌的上消化道疾病,例如:胃酸逆流、食道憩室、食道失弛張症、食道灼傷狹窄等,做好疾病控制。
癌症腫瘤,肝膽腸胃 常見疾病
脾破裂
十二指腸潰瘍
胃潰瘍
腹膜炎
腹膜癌
腹瀉
病毒性肝炎
A型肝炎
B型肝炎
C型肝炎
腸躁症
胃炎
膽結石
大腸息肉
闌尾炎
膽囊炎
膽囊息肉
慢性胃炎
胃下垂
胃病
急性胃炎
消化道出血
功能性消化不良
上消化道出血
便秘
出血性膀胱炎
胃食道逆流
脂肪肝
肝硬化
膽囊癌
慢性肝炎
肛門廔管
腸阻塞
急性腸胃炎
克隆氏症
猛爆性肝炎
食道癌
先天性膽道閉鎖
大腸憩室症
發炎性腸道疾病
巨結腸症
肝炎
肝昏迷
胰腺癌
潰瘍性大腸炎
大腸直腸癌
肛門疣
血友病
血栓性血小板低下紫斑症
扁桃腺癌
腹膜癌
高血脂
嗜鉻細胞瘤
口腔癌
肺腺癌
脂肪瘤
帕奇得氏症
神經母細胞瘤
甲狀腺癌
腎癌
子宮內膜癌
陰道癌
肝癌
肺癌
膽囊癌
黑色素瘤
淋巴癌
皮膚癌
胃癌
攝護腺癌
卵巢癌
血癌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
食道癌
乳癌
舌癌
胸腺腫瘤
鼻咽癌
骨肉瘤
子宮頸癌
腦瘤
喉癌
子宮惡性肉瘤
子宮肌瘤
胰腺癌
睪丸癌
膀胱癌
大腸直腸癌
兒童顱咽管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