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1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疫苗不良反應無專責 陳宏宇:我幸運 挺過來了
陳宏宇44歲,去年,10月16日他預約到花博最後一場,打完隔天,身體還好,有點累、有些悶痛,但很輕微。18日晚上開始,手腳過敏水腫。當時懷疑是過敏,就先去診所掛號,但不知要看什麼科,診所給他抗組織胺,醫師建議,症狀若持續,就要去醫院掛急診。19日晚上,開始發燒、畏寒,隔天一早就去掛急診。他打的是BNT疫苗,到了醫院,就先抽血,擔心會有心肌炎、心脈炎,也打了抗組織胺,因為有水腫,醫師開過敏藥、退燒藥,要他回家觀察。21、22日還是發燒、畏寒,吃2天藥都沒用,再去急診,跟醫生討論後,醫生給他3個選擇:拿藥回家、住院、打類固醇觀察,他選擇住院。住院期間一直發燒,收治的醫師是感染科,當時他就好奇,醫院有沒有成立疫苗不良反應專責病床,由各科統籌,講不好聽,感覺像是輪到哪個醫生有空就收,疫苗不良反應算是小眾,因為當時政策就是要大家打疫苗。住院2周,第一周連續發燒,那時醫院有抽血,認為他有符合敗血症的症狀。他是出院拿到診斷證明,才知他有敗血症。後來看新聞,有1個花蓮警察局主秘打完疫苗出現敗血症,可是沒有熬過去,聽到敗血症就很敏感,跟他一模一樣,只是他比較幸運。在醫院有做胸部X光、胸部超音波、心臟超音波、胸部CT、全身掃瞄,才知道全身關節都有發炎,肩關節比較嚴重。他全家對這樣的案例沒有頭緒,沒有家族病史、沒有慢性病,後來找到「疑似」與疫苗有關。醫師口風很緊,不會馬上確定一定就是疫苗,最終診斷證明是敗血症,「疑似」接種疫苗引起。打完疫苗後,他有後遺症都不知道要看哪科?全都是自己做功課,沒有專責醫生能告訴他後續要怎麼辦。衛生所有來關心,他說他還在發炎,衛生所也只是要他去看醫生,他問要看什麼科,衛生所也不知道,幸好他的妹妹在免疫風溼科當護理師,給了他正確的答案。出院時,醫院要他聯絡南港衛生所,衛生所要他準備資料,可以申請救濟,申請後,發1張疫苗不良反應通報紀錄,去年11月4日遞上去,過了兩個多月,今年1月28日才立案,之後才能排入衛福部疫苗受害審議小組。聽說1個月才開二次會,審議完要半年後,「需要那麼久嗎?」 「只能說我還滿幸運的,挺過來了」。陳宏宇只能心有餘悸的這樣安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