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23 癌症防治.食道癌
關鍵數字/罹食道癌 抽菸喝酒多9倍
【聯合報╱整理記者張嘉芳】喝酒、抽菸、檳榔是食道癌危險因子,有菸酒習慣者,罹患食道癌機率是一般人9倍,若再嚼食檳榔,罹患食道癌機率高達一般人60倍。諮詢馬偕醫院胸腔外科主任黃文傑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2014-09-23 癌症防治.食道癌
【聯合報╱整理記者張嘉芳】喝酒、抽菸、檳榔是食道癌危險因子,有菸酒習慣者,罹患食道癌機率是一般人9倍,若再嚼食檳榔,罹患食道癌機率高達一般人60倍。諮詢馬偕醫院胸腔外科主任黃文傑
2014-09-23 癌症防治.乳癌
【聯合報╱記者詹建富/台北報導】過去醫界懷疑:抽菸易致乳癌,卻始終缺乏直接證據;台北醫學大學最近首度證實,不論抽菸或吸二手菸,都會刺激乳房上皮細胞的尼古丁受體(α9)活化,使細胞癌化、腫瘤迅速生長。尤其是年輕婦女抽菸越早,越易致癌。另外,加上女性荷爾蒙刺激,女菸槍較男菸槍更易患乳癌。這篇研究論文已獲得「美國癌症研究期刊」(JNCI)接受,將於九月八日刊登。台北醫學大學校長邱文達表示,找到乳癌致癌新證據後,可望幫助發展抗乳癌藥物。主持該研究計畫的北醫大外科教授暨雙和醫院院長吳志雄指出,北醫從老鼠的動物實驗中,發現乳房上皮細胞的尼古丁受體α9受到香菸刺激後,細胞會逐漸轉型為乳癌前驅細胞,而且會自動活化再發展出更多α9受體,以結合更多尼古丁,使腫瘤細胞擴大。參與研究的北醫大學醫學檢驗暨生物技術學系教授何元順表示,過去發現,接觸二手菸後,人體血中尼古丁濃度就會高於兩百奈米;而這次研究發現,α9受體只需七奈米濃度尼古丁的刺激,六十分鐘內,兩者就會結合作用;換言之,只吸二手菸就足以誘發乳房上皮細胞癌化,遑論女菸槍。此外,北醫研究團隊也觀察兩百七十六名女病人的乳癌組織的α9表現量,有菸癮者較抽二手菸及不抽菸者要明顯增加,而且α9越活躍者,疾病愈嚴重;發現時,常已經是乳癌晚期。吳志雄強調,乳癌形成過程中,女性荷爾蒙、尼古丁受體都扮演關鍵角色,因此年輕時越早暴露於香菸中,越容易受到動情激素刺激,更早罹患乳癌。何元順表示,北醫大研究團隊目前正積極尋找天然蔬果或食物中,可抑制尼古丁受體的成分。其中發現茶中某些成分,確實可達到預防或減緩乳癌病變的可能性,但尚待更多實驗數據佐證。
2014-09-23 癌症防治.大腸直腸癌
【聯合晚報/記者林進修/台北報導】 抽菸除了會增加肺癌及心臟血管疾病的罹患率外,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研究團隊發現,抽菸也會增加大腸直腸癌細胞的轉移能力,破壞其他重要器官,增加死亡率。這是全球首度發表抽菸和大腸直腸癌轉移有關的研究,論文已刊登在國際外科醫學界頂尖期刊「外科年鑑雜誌」。北醫一般外科主任魏柏立表示,人體許多器官內都有上皮細胞,一旦上皮細胞出現癌變,上皮細胞上面的E-cadherin蛋白也會受到波及,細胞與細胞之間的聯結能力降低,癌細胞即不受限制地到處游離,進而轉移到其他器官。北醫外科部助理教授張育嘉指出,研究發現,香菸中所含的甲基亞硝胺 啶丁酮 (NNK)是很強烈的致癌物質,會和尼古丁接受器結合,增加大腸直腸癌細胞內蛋白轉錄抑制因子的生成,使E-cadherin 蛋白減少,癌細胞的聯結能力也跟著大幅降低,促使大腸直腸癌腫瘤細胞的轉移。魏柏立說,目前尚無研究數據可準確算出抽菸多久才會導致大腸直腸癌的轉移,但他相信只要菸齡超過20年或30年的「老菸槍」,都有風險。除了及早戒菸,他也建議國人應多吃富含纖維質的蔬菜水果,少吃紅肉及醃漬食物,多運動。 【2009/09/30 聯合晚報】
2014-09-23 名人在線.陳建仁
【聯合報╱陳建仁】 在病因尚未發現以前,疾病治療都是「對症下藥」,按照症狀和徵候給予藥物,像鎮痛劑、解熱藥、止咳劑、化痰藥等。病因發現以後,就可以「對因下藥」,針對特定病因研發預防和治療的方法,像疫苗、抗生素、抗病毒藥物等。柯霍氏準則 不能通用探索人類疾病的病因,有效防治疾病,一直是醫學科學家努力的方向。1905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德國微生物學家羅伯‧柯霍(Robert Koch),在19世紀末提出判斷傳染病因的「柯霍氏準則」:「自罹病生物體內可找到病原,該病原可在體外培養,培養成功的病原可使健康生物體發病,其體內也可以發現該病原。」該準則強調「一對一」的疾病因果關係,也就是「感染該病原就會發病,發病都是該病原引起。」 但柯霍本人也發現,並非所有傳染病原都可以完全符合柯霍氏準則,有些感染者不會發病,有些發病者卻找不到病原。但該準則對傳染病原的探索及防治,有很大的貢獻。退化性疾病 健康殺手20世紀初期以來,許多傳染病原陸續被發現,加上化學藥物、疫苗、抗生素、抗病毒藥物的研發成功,有效控制傳染病對人類的危害。到了20世紀中期,隨著平均壽命延長與人口老化,退化性疾病日益重要,像癌症、冠狀動脈心臟病、腦中風、失智症等,成為人類健康的重要殺手。柯霍氏準則對退化性疾病的病因探索,完全不適用。因為一種疾病可以由眾多病因造成,而一個病因也會造成多種疾病,像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抽菸、慢性砷中毒,都是冠狀動脈心臟病的病因,而抽菸則是肺癌、口腔癌、冠狀動脈心臟病、慢性支氣管炎、胎兒畸形的病因。「一對一的因果關係」,顯然不能作為退化性疾病的病因判定準則。預測罹病風險 需追蹤研究探討退化性疾病的多重病因,必須應用流行病學的不同研究方法。若要預測長期罹病風險,必須長期追蹤研究。在研究開始時,收集各式各樣病因的暴露資料、血液或尿液等生物檢體,並且進行血壓、血糖、血脂等生物標誌的檢測。然後定期追蹤研究對象,分析「有風險因子暴露者,發生疾病的機率是否有顯著差異?」,並計算發病的相對風險。由於每個人的多重風險因子暴露狀況不同,長期罹病機率也不同。「疾病風險評估表」就是根據長期追蹤研究資料,設計出推算發病機率的風險表,可協助醫師和民眾,進行預防保健或臨床診療的參考。心臟病發生率 6風險因子以冠狀動脈心臟病的風險預測為例,按照美國Framingham長期研究,年齡、總膽固醇、高密度膽固醇、血壓、糖尿病、抽菸等,是冠狀動脈心臟病的6個病因,也可以用來估算未來發病的機率,稱為風險因子。將風險因子分組,分別給予不同的風險分數,再將分數加總,即可以推算10年內冠狀動脈心臟病的發生率。一位62歲,總膽固醇212mg/dl、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50mg/dl、血壓124/74mmHg、無糖尿病、不抽菸的人,根據風險分數表,他的6項風險因子分數分別是5、1、0、0、0、0,總分是6。他未來10年出現冠狀動脈心臟病的累積機率是10%。如果他的總膽固醇可以降到160mg/dl以下(-3分)、高密度膽固醇可以上升至60mg/dl以上(-2分),他的風險總分為0分,未來10年發生冠狀動脈心臟病的累積機率就可降為3%。個人化的疾病風險預測,讓醫師和民眾了解預防醫學的重要,雖然年齡無法改變,但只要有效控制血糖、血脂、血壓,戒菸,就可大幅度降低冠狀動脈心臟病的發生風險。全民健保給付的成人健康檢查,就包括血糖、血脂、血壓測量,一旦發現異常,即可轉介醫師處理,早期發現三高,透過減輕體重、控制飲食、藥物治療等,可有效預防冠狀動脈心臟病,並減少血管攝影、心導管檢查、裝置血管支架、血管繞道手術等昂貴診療費用的支出。疾病追蹤研究 徵求20萬人各種常見疾病的風險預測分數,在不同種族、不同國家,也可能不盡相同。若要發展簡易又精準的疾病風險預測表,必須在台灣進行大規模的長期追蹤研究。中央研究院與14家醫院共同推動的「台灣人體資料庫(Taiwan Biobank)」將徵求20萬名民眾參加台灣常見疾病的長期追蹤研究。希望在不久的未來,能夠發現具有預測效力的生物標誌,設計出精準的疾病風險預測表,提供國人主動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態,落實個人化預防保健計畫,進而延年益壽而永保安康。(本文作者陳建仁為中研院院士、中研院副院長)
2014-09-23 名人在線.陳建仁
【聯合報╱陳建仁】世界衛生組織最近指出,2010年全球用於癌症診治的醫藥費用,高達1.16兆美元,這項沉重的「癌症負擔」,造成全球的重大經濟損失。世界衛生組織還警告,未來20年全球癌症人數將增加70%,成為人類的「新興流行病」。生活在現代的人們,無人能保證終其一生不被癌症侵害。這波「癌症海嘯」,將席捲大量的人類健康、生命與財富,嚴重衝擊全球社會經濟的永續發展。奪命殺手 高居首位從1982年以來,癌症一直是台灣居民的第一大死因。2013年台灣共有42559人死於癌症,占所有死亡人數28.4%,平均每12分鐘就有一人死於癌症。台灣十大癌症死因,依序為肺癌、肝癌、結腸直腸癌、女性乳癌、口腔癌、胃癌、男性攝護腺癌、胰臟癌、食道癌、子宮頸癌。就長期趨勢而言,子宮頸癌死亡率已大幅下降,口腔癌與食道癌死亡率卻明顯上升。有效預防 絕非絕症從前癌症被視為是絕症,大家都談癌變色,懼而遠之。但在21世紀,癌症絕對不是絕症,它是可以被打敗,可以有效預防、避免發生,而且可以早期發現、完全治癒!舉例來說,自1995年起,台灣健保提供婦女免費子宮頸抹片篩檢,已使子宮頸癌死亡率下降高達六成。目前的瓶頸在於有三、四成的婦女,未能定期接受子宮頸抹片,以致有症狀才就醫時,往往已成為晚期病人,不僅治療效果差,而且容易復發或轉移,存活率也大大降低。近年來,國民健康署更積極推動大腸癌、口腔癌、乳癌篩檢計畫,希望協助民眾提前發現癌前病變或早期癌症,以透過有效治療而完全痊癒。可惜民眾參與率不高,亟待加強宣導以提高篩檢率,確實做到早期發現、適切處理的理想目標。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與幸福,每個人都有權利和義務,努力做好癌症篩檢。預防癌症 先懂成因 消弭「癌症海嘯」更重要的策略,就是預防癌症。要避免癌症發生,必須對各種癌症成因充分了解,才能事半功倍。從20世紀初以來,透過有系統的臨床與基礎醫學研究,科學家已釐清很多人類癌症的成因,可用來預防癌症發生。單獨由基因變異造成的人類癌症並不常見,占所有癌症2%至3%,且具發病年齡偏早和家族多發的特性。絕大多數的人類癌症,都受到基因與環境互動影響而發生。環境中的致癌物,可分成物理、化學和生物致癌物三大類。物理致癌物包括游離輻射、紫外線、電磁波等;化學致癌物涵蓋水、空氣、土壤、食品、藥物當中的重金屬和化合物;生物致癌物包含病毒、細菌、寄生蟲等致癌傳染病原,以及植物的致癌毒素等。人類透過吸菸、嚼檳榔、酗酒、不健康飲食等生活習慣,感染致癌傳染病原,或活動在被汙染的生活與工作環境,受到致癌物暴露。因此要避免或減少癌症發生,必須養成健康而規律的生活習慣,除了戒菸、戒檳榔、戒酒或減少喝酒量、節制飲食與控制體重,也應該積極根除致癌傳染病原、加強環境汙染監控與防制、落實職場安全與防護措施、強化藥物食品衛生安全管理。癌症預防有賴人民與政府密切合作,唯有人人做好防癌工作,才能避免或減少「癌症海嘯」所造成的危害和損失。三成癌逝 歸咎抽菸一種致癌物可以引起多種癌症,像抽菸會引起肺癌、咽癌、口腔癌、鼻及鼻竇癌、喉癌、食道癌、胃癌、胰臟癌、子宮頸癌、腎癌、膀胱癌、卵巢癌、結直腸癌、鼻咽癌和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等,所有癌症死亡,至少30%可歸因於抽菸。一種癌症也可能由多種致癌物引起,像肺癌的致癌物就包羅萬象,除了抽菸,二手菸、鋁、砷、石綿、鈹、鎘、鉻、鎳、鈽、氡、柴油引擎廢氣、燃煤廢氣、室外空氣汙染、懸浮微粒、矽塵、X射線、加瑪射線等,都會引發肺癌。但除了肺腺癌,至少80%的肺癌可歸因於抽菸。戒菸是防癌的首要關鍵,在許多已開發國家,由於人民與政府共同努力,男性成人抽菸率已顯著下降,其肺癌發生率也開始呈下降趨勢。台灣男性成人抽菸率,近年來已逐漸降低,相信不久的未來,台灣男性的肺癌及其他癌症發生率,也會逐年下滑。(本文作者陳建仁為中研院院士、中研院副院長)
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聯合報/編譯王麗娟/報導】澳洲專家在「澳洲牙醫期刊」撰文警告說,已有「充分的證據」證明,含有酒精的漱口水可能提高罹患口腔癌的風險,應立刻從市面上下架。澳洲周日電訊報十一日引述這項報告說,漱口水中的酒精,能使致癌物質更容易滲透入口腔內部。另外,酒精內可能致癌的有毒物質乙醛,也可能因漱口而堆積在口腔內。專家認為,醫生應建議使用者只能「短期」使用含酒精漱口水,或改用完全不含酒精的漱口水。報導中說,在澳洲銷售最好、由澳洲牙醫協會認證的李斯德霖漱口水,有的酒精含量高達百分之廿六。主導這項調查分析的澳洲牙醫學會治療學委員會會長麥科勞建議,市面上所有漱口水都應貼上警告標籤,並重新歸類為處方藥。他呼籲牙醫學會重新評估給予酒精漱口水的認證。麥科勞等作者是在檢視最新的科學證據後,做成上述評論。其中一項證據,是對象達三千兩百一十人的一項國際研究,結果顯示,無論使用者是否抽菸或喝酒,每天用漱口水,為罹患頭頸部癌症的「一大風險因素」。其中,使用漱口水又抽菸的人罹癌機率最高,罹患口腔癌、咽喉癌的機率是一般人的九倍。而喝酒兼用漱口水者,致癌的機率提高五倍,不抽菸不喝酒僅使用含酒精漱口水者,致癌的機率也增加四到五倍。馬科勞說,他們發現有些口腔癌患者除了使用漱口水外,找不到其他明顯致癌因素。在他們發表分析結果後,巴西也有一份報告,指出經常使用漱口水會提高口腔癌風險。不過,昆士蘭大學牙醫學院院長華爾許批評這項研究取樣過於狹隘,不足以證明含酒精漱口水和口腔癌有關:「過去很多研究試圖證明兩者間的關聯,結果都失敗,這份報告也沒有讓我們改變看法。」 【2009/01/12 聯合報】
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聯合報/記者喻文玟/台中報導】 中山醫學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教授翁瑞宏、副教授林鴻森,指導研究生林宜心研究出「多喝綠茶有助於遏止抽菸誘發肺癌的風險」。他們以5年時間,調查510人發現,不管抽不抽菸,不喝綠茶罹患肺癌的風險比每天至少喝1杯綠茶的人高出5倍;抽菸者中,不喝綠茶民眾罹患肺癌的機率,更高了12.71倍。這項研究發表在美國癌症學會,引起國際媒體重視,外電已報導,林宜心因這項研究獲得該協會的「訓練中學者獎」,今年僅5人獲得此殊榮。不過,中國醫藥大學癌症中心副院長陳志毅則有不同看法,他強調,「不是多喝綠茶就能遏止肺癌因子」,罹患肺癌的致癌機轉除了抽菸以外,還有空氣污染、生活作息、壓力等。林宜心研究數據僅5百多人,屬於基礎研究,人數若能增加至萬人,更具有參考價值。中山醫學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教授翁瑞宏指出,台灣地區最嚴重是肝癌,但在接種B型肝炎疫苗後防治已有成效。現在最大的威脅是肺癌,但在日本的發生率很低,研判和日本人喜歡喝綠茶有關,不過這類人類流行病學研究過去都停在基礎動物臨床實驗,真正以具體個案實驗分析很少。指導教授翁瑞宏說,從研究對象的抽菸習慣分析,1年抽菸超過800支,罹患肺癌機率比完全不抽菸高5.46%。 【2010/01/21 聯合報】
2014-09-23 新聞話題.杏林.診間
【聯合報╱記者陳惠惠/台北報導】衛生署國民健康局估算,月領4萬元的員工,若趁上班時段抽菸,以一天4根、每根15分鐘計算,每天花在解菸癮的時間就占了1/8,1年下來,因為工作中吸菸造成的成本耗損多達6萬元。國健局副局長趙坤郁說,菸害防制新法上路後,職場吸菸率已從20%小幅下降到18.2%,但平均每5、6名員工裡,仍有1人抽菸。至於二手菸的暴露率,則從26%降為14%,平均每6到7名員工,就有1人暴露在二手菸裡。為鼓勵企業推動職場戒菸,國健局昨天邀來台灣大哥大、宏達電子等企業代表現身說法。以宏達電子為例,舉辦為期1個月戒菸班,就同時號召73人戒菸,平均菸齡長達12年,戒菸成功率達5成3。宏達電子公司36歲的馬先生,菸齡長達18年,他以「不下國父革命10次」形容自己戒菸次數,這回總算戒菸成功。不過,他的最大收獲是菸齡長達一甲子的80歲父親,也跟著戒菸。儘管父親沒能徹底斷了吸菸習慣,但從過去一天1包減少到一年不到1包,在他看來「也算戒菸成功」。國健局估算,企業幫員工戒菸,省下成本相當可觀。若一名月領4萬元的員工每天在上班時裡抽4根菸、每根花15分鐘,一年下來企業就要支付6萬元的成本,若一家大公司裡有2百名員工抽菸,每年就要耗損1千2百萬元。 聯合新聞網提醒你 吸菸有礙健康
2014-09-23 新聞話題.杏林.診間
【元氣周報/記者范振和/報導】 「這是在辦喜事,不是喪事!」在台中開設工廠的賴坤敏於2009年3月7日去世,他太太王愛智當下閃出一個念頭,認為先生往生後有慈濟人祝福,還可以當大體老師,實在是最好的因緣。王愛智說,先生是個刀子嘴、豆腐心的人,年輕時好打抱不平,為了交際應酬,抽菸、喝酒樣樣來。民國95年,在她苦勸下戒除菸酒,但脖子卻莫名腫大,到醫院檢查,赫然是舌根癌,先生說,開刀如果好不了,就當大體老師。賴坤敏的小女兒賴君瑜也是慈濟大學醫資系學生,相當贊成父親獻身做醫學教育的想法。王愛智說,前年10月間,家族參加慈濟的大體人文典禮,小叔和姊姊看到莊嚴的典禮,慢慢地認同慈濟,也加入慈濟志工行列。有人曾問她,失去至親,還願意讓親人被醫學生練習,怎能這麼釋懷?王愛智笑著回應:「這是賴坤敏老師的心願,讓老師自在,我才安心!」
2014-09-23 名人在線.精華區
【元氣周報/戎撫天】很多人問我,你為什麼愛跑步?連續跑三個鐘頭不會無聊嗎?你是不是有自閉傾向?的確,跑步是所有運動中最孤單的項目,單車與游泳也可以不找夥伴,但跑步持續時間最長,一個人、一雙鞋,做自己的動作、聽自己的呼吸,不需要與旁人對話,不必觀察別人的動作作出回應。縱然參加競賽,成績也由自己決定,與夥伴或對手無關。從小開始,我就不是一動作靈敏的人,小學打躲避球,經常頭兩三球就被擊中,到了外線,又接不到球,只能孤孤單單站在外場。打籃球也搶不到球、投不進籃框,後來就放棄了。進入叛逆期,三五成群抽菸打撞球,看人不順眼就么喝著扁,一次果真打起群架,才發現自己動作不夠靈敏,只有挨打的份。從此被狐群狗黨看破手腳,失去「肌肉男」朋友,只好過著「溫良恭讓」的孤單生活。後來發現自己還算會跑步,一百公尺跑不過別人,四百公尺以上距離就常能跑出好成績,但校園只見籃球隊或足球隊(當時棒球尚未成為風氣)員成為英雄,跑步選手只能寂寞度日。當了新聞記者,內心更孤獨。早年媒體經營受到政府嚴格管制,無從在營運策略上競爭,譬如價格、產品特殊性、市場定位等,競爭聚焦在內容表現,內容又以獨家新聞和特稿最容易彰顯,當時記者承受了極大的「獨家」壓力。記者必須消息靈通,資訊封閉年代,口耳相傳及實地觀察是最主要訊息來源,所以記者需要交朋友,包括同業在內。當時資訊的價值遠高於今日,所以記者的生活多采多姿,絕不寂寞,但獨家壓力又逼迫你必須保留幾分「秘密」。長久下來,我想,所有記者都是孤單的熱鬧人。我喜歡思考,跑步的時間完全屬於自己,那麼長的時間,不需要對外在世界作出回應,大腦可以完全處於空白狀態,但人的大腦不可能完全空白,總要想些什麼,每天有那麼一段孤獨的時間讓我思考,完全不受打攪,讓我覺得幸福。愛跑步的村上春樹說,他是一個自願追求孤絕的人,跑步是以逼迫身體達到極限對抗心理的孤絕感。某種程度,我也是一個喜歡孤單的人,但我享受這一段孤單的時間。我認識很多愛跑步的人,他們都承認,跑步是一件孤單的事。但他們絕大多數都樂於分享,跑完步,經常一起吃點東西、聊聊天,分享心得,跑友會定期安排國內外跑步旅行,讓彼此更深度交往。可能因為跑步是自我競爭,完成後會產生歡愉感,愛跑步的人似乎有一些共同人格特質:開放、爽朗、樂於分享,跑步圈子,似乎沒有聽過爾虞我詐的事情,交朋友格外真誠。我相信愛跑步的人在其他人際圈,一定也能得到開放、爽朗、樂於分享的評價,因而擁有不錯的人際關係。愛跑步的人享受孤單,但並不孤單。【2009/12/27 元氣周報】
2014-09-23 運動養生.享受樂活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專題報導】舒壓方法百百種,不見得每種紓壓方法都對身心有益。有些人會採用喝酒、抽菸舒解壓力,但這些方法真能舒壓嗎?以抽菸來說,近日有一項英國研究發現,抽菸無法減輕壓力,抽菸抽越兇,心理壓力反會日漸增加。英國東倫敦大學心理學家指出,有人感覺抽菸可以紓解壓力,這是一項錯誤迷思。抽菸者心情不但無法放鬆,香菸中的尼古丁還會加重焦慮、緊張情緒。研究人員表示,抽菸會造成心理成癮,抽菸的人往往將解癮誤以為是放鬆,所以產生錯誤觀念,認為抽菸可以舒壓。研究指出,政府進行反菸害宣導時,應努力打破迷思,告訴民眾抽菸無法舒解壓力,這樣才能事半功倍。美國梅約醫學中心指出,身心壓力與疼痛、癌症息息相關,若常感覺壓力重重,建議可用一些放鬆技巧,以紓解各種壓力症狀、改善健康,並提升生活品質。放鬆技巧可幫助緩和心悸症狀,讓心跳趨於穩定,不會那麼急促,也能使血壓下降、呼吸放慢、增加主要肌肉血流,並減輕肌肉緊張、慢性疼痛,身心一放鬆,注意力會比較集中,心情不再那麼憤怒、沮喪,面對棘手難關,也會較有自信心。.美國梅約醫學中心建議的放鬆技巧包括自主放鬆訓練、漸進式肌肉放鬆訓練與視覺化放鬆訓練等。其他舒壓方式還有催眠、按摩、冥想、太極拳、瑜伽等。醫師提醒,有些人會以喝咖啡、吃甜食、暴飲暴食紓解壓力,但這些方法都無法真正解決壓力問題,反容易傷害身體、影響生活品質,想減輕壓力重擔,日常生活要有規律運動、均衡飲食,睡眠也要充足,才能將壓力傷害降到最低。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
2014-09-23 新聞話題.健康知識+
【圖.文/節錄自《健康100問,不可不知的錯誤觀念》/作者張文華/華成出版】 戒菸門診的患者站上體重計,驚懼的立即從體重計上跳下來,還誇張地大叫:「哇~體重怎麼一下子暴增3公斤。這下子我菸沒戒成,倒會先胖死哦!」醫師的冷笑話癮又發作了:「胖死頂多死自己,被菸燻死可會找別人陪葬!」【正確觀念】發胖固然不好,抽菸更糟糕!能成功戒菸又不發胖,就兩全其美了。戒菸過程常會發胖,很多人拿這個理由來當不願意戒菸的擋箭牌。其實抽菸的壞處遠大於發胖所帶來的問題,更何況抽菸和發胖並不是只能二擇一的單選題,只要注意一些訣竅,就可以既戒菸成功又不發胖!戒菸後會發胖的原因主要有三個:1.戒菸後基礎代謝率會變慢:菸草中的尼古丁會使抽菸者的基礎代謝加快,戒菸後基礎代謝率回復正常(變得較緩),基礎熱量消耗減少,因此在飲食及運動習慣沒有改變的情況下,體重就會增加。2.戒菸後胃口會變好:尼古丁會讓抽菸者的味覺及嗅覺皆變差,戒菸後味覺及嗅覺恢復正常,食物的吸引力因而增加,會不自覺吃得較多。3.戒菸過程中的焦慮感也會使食慾增加,以填補嘴含菸的口慾及手夾菸的手慾。想要戒菸卻不發胖,方法其實很簡單,只要力行以下的原則即可:1.經常運動:藉由運動讓基礎代謝加快,消耗過剩的熱量,同時可降低戒菸所帶來的焦慮感,減少口慾。2.多喝白開水:白開水有助增加飽足感,也可減低菸癮。3.多吃蔬菜:除了三餐正常、不吃消夜零食,多食用蔬菜也可增加飽足感,避免攝取過多的熱量,同時可使胃排空較慢,不容易快餓。4.以蔬菜條取代零食:小黃瓜條、胡蘿蔔條、芹菜條都是不錯的選擇。口慾來時,拿一條放入口中慢慢咀嚼,即可增加維化命B、C群的攝取,又可避免多吃零食。
2014-09-23 新聞話題.用藥停看聽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美國、中國最新研究發現,抽菸的人服用降血脂藥物史他汀,較容易出現間質性肺病變。有些研究認為,史他汀藥物可幫助治療肺部纖維化問題,但也有不少研究發現,史他汀藥物會增加細胞激素分泌,進而引起間質性肺部病變。美國布里翰婦女醫院胸腔與重症醫學部研究團隊指出,觀察臨床數據資料可發現,抽菸者使用史他汀藥物與間質性肺病變風險大有關連。研究人員也進行老鼠實驗,結果發現,當老鼠接受博菜黴素治療而肺部受損,此時再用史他汀藥物可能讓肺疾更為惡化。這項研究已發表於「美國呼吸道與重症醫學期刊」。研究人員發現,使用史他汀藥物者出現間質性肺部病變機率增加了百分之六十左右。史他汀藥物劑量越高,肺部異常狀況就越明顯。研究人員指出,當醫師為患者開藥時,一定要謹慎評估用藥風險與用藥好處,史他汀藥物對心血管疾病患者有益,不過醫師在患者用藥期間,也要注意患者是否出現間質性肺病變,一旦發現病兆,就要趕快加以治療。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
2014-09-23 新聞話題.用藥停看聽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美國最新研究發現,年長女性若服用「氫離子幫浦抑制劑」(PPIs)這類治療胃食道逆流、火燒心藥物,可能增加髖關節骨折風險。研究人員也發現,現在有抽菸習慣,或以前曾抽菸者一旦長期服用「氫離子幫浦抑制劑」,髖關節骨折機率更會增加三成五到五成。美國麻州綜合醫院腸胃科哈梅德‧哈利里醫師為研究首席作者,他表示,雖然有些患者需短期使用「氫離子幫浦抑制劑」,但醫師如想讓患者長時間使用,一定要仔細評估,特別對更年期後又有抽菸史的女性,用藥更要慎重。哈利里醫師說,最近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決定要修改「氫離子幫浦抑制劑」藥物仿單,希望將藥物可能增加骨折風險這項警告也加入藥物仿單,而這次研究數據也支持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的決定。研究成果近日發表於線上版「英國醫學期刊」(BMJ)。哈利里研究團隊收集近八萬名更年期女性健康資料,研究追蹤從二OOO年到二OO八年,在這段時間有近九百名女性出現髖關節骨折,統計資料顯示,與未服藥者相比,服用「氫離子幫浦抑制劑」的女性髖關節骨折風險增加約百分之三十五。曾抽菸的人如果服用,髖關節骨折風險更高,增加五成之多。服藥時間越久,越容易髖關節骨折。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
2014-09-23 新聞話題.老人照護
【元氣周報/記者吳曼寧/報導】「只要改變心境,一個人也能自在過生活!」今年71歲的林阿忠,沒有老伴、也沒有子女,退休後邁入中年獨居生活。原本心情鬱鬱寡歡,在里長推薦下,參加各式老人關懷活動,逐漸從中獲得力量,現在還會到附近國小分享人生故事,成為散播歡樂的「開心爺爺」。老家在宜蘭、年輕即到台北打拚的林阿忠,退休後逐漸失去生活重心,一個人待在家中,「想東想西,很容易陷入負面情緒。」有一天他突然警覺到,再過著「看電視睡覺」的日子,頭腦一定會越來越不靈光,在里長、鄰居的建議下,決定走出來和外界接觸。他陸續參加南港老人服務中心、天主教會舉辦的老人活動,發現社工員相當親切,「有被照顧的感覺,真的非常感動。」後來接受服務中心邀請,到附近國小「說故事」,分享小時候在溪畔捉魚的回憶,小朋友常常聽得哈哈大笑,喜歡圍在他身邊玩耍,讓他成就感大增。「很多老人家會羞於和外界互動,其實就是知識交換,分享能獲得更多!」林阿忠坦言,因為沒有家庭,一開始會感到自卑,但後來轉念一想,步入中年後只要身體健康就好,「不然存多少億都沒有用。」豁達看待人生,就能高高興興和別人相處。注重健康的林阿忠,每天早、晚都會和寵物狗出門運動,「牠跑我就跟著跑,手順便舉起來揮動。」他強調,三餐一定要正常吃,但不要吃到飽;年輕時養成的抽菸習慣,「現在慢慢用喉糖取代」,喝酒習慣也改成睡前小酌。現在林阿忠不但享受獨居生活,也從被關懷者轉換成關懷者,出外參加活動時,都會鼓勵常待在家中的「老朋友」一起參加,享受老年後的新生活。他笑嘻嘻稱自己是「單身貴族」,能自由運用時間,「心情豁達看開一點,能為人生找到很多新價值。」
2014-09-23 新聞話題.老人照護
【聯合報╱記者楊欣潔/台北報導】世界衛生組織(WHO)與國際失智症協會(ADI)共同發表聲明指出,抽菸恐是失智症的危險因子之一,吸菸者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比未吸菸者高四成五,且即使本身不吸菸,暴露於二手菸也可能增加罹患失智症的風險。WHO委託國際失智症協會系統性回顧一九九○年以來的四十多份研究,證實抽菸與失智症的關聯,且推測全球每年新增七百七十萬失智症患者中,有一成四的病患可能就是因抽菸導致失智。台北榮民總醫院精神部主治醫師蔡佳芬說,報告指出,抽菸與失智症的關聯有多個原因,其中一個原因與香菸危害心血管有關,它的有毒物質會使血液中的血漿同型半胱胺胱酸上升。過去研究也發現,此種物質的增加與慢性腎臟病、心血管疾病及失智症都有關。臨床上常見會引起失智症的疾病包括阿茲海默症,其次為血管型失智,高雄榮民總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薛光傑表示,過去研究已證實菸害對心血管的影響,是中風、動脈硬化等的危險因子,而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也較容易罹患失智症。另外,抽菸會讓人體加速氧化產生更多的自由基,蔡佳芬說,抽菸會產生過氧化的壓力,並使神經細胞死亡,也會讓身體處於慢性發炎的狀態,有許多研究指向失智與腦部的發炎反應有關。值得注意的是,該份報告也發現,吸二手菸會增加罹患失智的風險,但報告也建議,不論癮君子的菸齡為何,只要立即戒菸,對心血管疾病、失智症的預防都有幫助。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邱銘章表示,目前醫學上還沒有治癒失智症的方法,因此最好能遠離失智症的危險因子,癮君子戒菸可有效降低失智症的醫療及照護成本。※ 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2014/07/12 聯合報】
2014-09-23 焦點.健康知識+
【台灣新生報/記者陳敬哲/台北報導】 空氣污染對於人體健康是一種絕對的威脅,不論是灰塵、煙霧、或者化學物質,都會對肺部造成傷害,尤其是空氣中的微粒,可能來自於森林火災、發電廠、或工業廢氣,而道路上的各種車輛,所排放廢氣中存在微粒,在呼吸過程中,微粒吸入肺部,就可能累積無法排出,造成肺部功能異常。這些非常小的微粒,寬度僅僅頭髮的三十分之一,四處漂浮在空氣之中,吸入肺部之後,非常可能堆積在肺部的深處,影響肺部、血管及心臟的功能,比較長期處在空氣汙染嚴重,與空氣乾淨地區的民眾,後者心臟疾病死亡的風險降低了百分之十五,不僅如此,肺部的功能也比較健全。美國疾病管制局與環保署,一直在評估如何降低空氣污染,減少美國心臟與肺部疾病發生,使用各項數據,分別評估各城市的空氣污染嚴重成度,空氣污染越嚴重的地區,表示該處必須加強改善民眾的健康,在政策面中,減少空氣污染成度,讓民眾肺部疾病的罹患機率減少,希望能藉此減少民眾因疾病死亡的機率。新光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徐培菘表示,近二、三十年間,一直都有研究空氣污染與肺部疾病的關聯,尤其是慢性阻塞性肺病,雖然沒有直接明確的證據。但長期暴露在空氣污染環境中的民眾,罹患該病的比率較高,不僅如此,已病發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處在空氣污染中,疾病惡化住院治療的機會,可能明顯上升。徐培菘補充,抽菸也是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主要原因,菸品中的化學物質,會不斷刺激肺部,引起慢性發炎,長期發炎反應會損害氣管與肺泡,造成無法回復的損害,四十至五十歲的抽菸民眾,又沒有過敏體質,發現平時會喘、咳嗽、痰量增加,呼吸有氣喘的聲音,就可能罹患慢性阻塞性肺病,除了立即就醫外,也要馬上戒菸。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
2014-09-23 健康百科.百病漫談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兒童時間處在「香菸裊裊」的環境,長大後很容易罹患肺氣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究發現,小時候暴露在香菸煙霧下,香菸煙霧會傷害肺部,即使已經成年,肺部功能可能還無法完全恢復正常。家中若有小孩、嬰幼兒,家長、親友還是少抽菸為妙,免得小孩肺部受荼毒。 這項研究發表2009年12月號的「美國流行病學期刊」(AmericanJournalofEpidemiology)。研究人員發現,小時候若家中有越多成員抽菸,越容易出現早期肺氣腫症狀。 總共有1781位沒有抽菸習慣的美國民眾參與研究,他們也都沒有慢性心血管疾病,研究人員以電腦斷層攝影檢查受試者的肺部。有些人在小時候曾暴露於香菸瀰漫環境。這次參與研究的學者吉娜‧羅法西(GinaLovasi)表示,透過電腦斷層攝影檢查,更能發現細微差異。 過去研究發現,小時候若有家人抽菸,成人後比較容易出現肺功能、呼吸道症狀。研究人員指出,雖然小時接觸過二手菸、三手菸,並不代表長大後肺部功能一定會受影響,不過比起測量肺功能,觀察肺氣腫症狀似乎更能精準評估香菸對肺部帶來的傷害。 研究人員補充,參與研究的人當中,母親多半沒有抽菸。意味著這些早期肺氣腫患者並非在母體吸收到香菸毒素,可能是兒童時期在家受香菸「薰陶」,因此肺部受到不利影響。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
2014-09-23 健康百科.百病漫談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專題報導】 一位美國人有抽菸習慣,在戒菸六周後還是持續咳嗽,這位抽菸民眾表示,抽菸時並沒有特別出現咳嗽症狀,反倒戒菸後開始大量咳嗽,不知為何如此,只好求助醫師。美國梅約醫學中心李察‧赫爾特醫師解釋,上述情況並不常見,不過的確有些人在戒菸後開始拚命咳嗽。這種咳嗽通常是暫時性症狀,可能是身體正在逐漸復原的跡象。目前醫界不了解為什麼有些人戒菸後會出現咳嗽症狀,有人認為,可能是肺部正逐漸復原、肺部中的纖毛開始恢復正常運作,並試圖清理吸入肺部中的各種微粒,因此產生咳嗽症狀,咳嗽症狀可能持續數月之久,直到纖毛完全恢復正常機能,咳嗽症狀才會緩解。此時建議喝點水,或使用止咳藥物,以舒緩咳嗽症狀。李察‧赫爾特醫師提醒,一旦咳嗽症狀超過八星期,或咳嗽有痰、咳血、咳嗽嚴重打擾睡眠時,應該讓醫師做診斷、評估,看看咳嗽是否為嚴重疾病引起。長期抽菸者是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高風險群,抽菸會讓呼吸道黏膜發炎、受損。抽菸者出現慢性阻塞性肺病機率介於十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空氣汙染、工作環境汙染物質也可能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病,或讓疾病更惡化。基本上,從來沒抽過菸的人很少會出現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症狀以咳嗽為最初警訊,咳嗽通常有痰,後來常演變成慢性咳嗽。患者除了咳嗽症狀,也可能出現喘不過氣、呼吸急促等症狀。患者如果繼續抽菸,不適症狀容易進一步惡化。有些人可能會問,為什麼抽菸、空氣汙染物質會引起咳嗽?英國倫敦理工學院、赫爾大學曾進行研究發現,當一個人抽菸,或接觸到空氣汙染物質,肺部神經也會受到刺激,因而引起咳嗽反應。今年二月初,另有研究發現,當抽菸者開始戒菸,多數人咳嗽症狀就會逐漸獲得改善。英國研究人員曾在「美國呼吸道與重症照護醫學期刊」發表研究指出,香菸、空氣汙染等物質會開啟肺部神經尾端表面的接受體「TRPA1」蛋白,感覺神經一受啟動,就會引發咳嗽反應。如果有藥物可以抑制「TRPA1」受體,或可打破這一系列連鎖反應,幫助減緩咳嗽不適。研究人員觀察老鼠、豚鼠與人類感官神經,結果發現,像香菸中的化學物質「肉桂醛」會刺激感官神經上的受體,當受體受到了抑制,神經活動就不再活躍。英國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國立心臟、胸腔科研究所瑪麗亞‧貝爾維西教授指出,有些慢性咳嗽患者可能飽受咳嗽困擾,而感覺非常不舒服。部分慢性咳嗽患者的咳嗽症狀甚至嚴重到影響生活品質。很多人是因接觸空氣中的汙染物質而咳嗽,發現咳嗽背後原理後,未來或許有助研發止咳新藥。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
2014-09-23 健康百科.精神.身心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 半夜不睡覺、睡前玩3C、女生、抽菸、情緒困擾,嗜睡風險較高。各大學今天起陸續開始上課,部分學生早上第一節課、下午第一節課,常昏昏欲睡。一份研究指出,大約每四名大專學生,就有一人日間嗜睡,且女生、有抽菸行為者,日間嗜睡的風險較高,恐影響學習效果。台北馬偕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鄒孟婷表示,她在學校裡授課時,非常疑惑「打瞌睡的學生怎麼那麼多?」明明應該是活動力旺盛的年紀,卻是「上課一條蟲」。她詢問其他系所老師,發現大專生上課打瞌睡似乎成為常態,如果放影片、燈光一暗,那就更好睡,因此興起她研究的念頭。她針對北台灣兩所大專院校、2643名學生,由學生自填問卷,以嗜睡量表自我評估。結果發現,27%學生有日間嗜睡情形,比率偏高。這篇研究近最近刊登在醫學刊物「台灣醫學」上。嗜睡量表主要問學生在開會、坐車、閱讀等靜止狀態下,會不會打瞌睡。令人驚訝的是,有學生自評連看電視或下午躺下來休息,都會睡著。進一步分析發現,女生及有抽菸行為者,日間嗜睡的風險較高。鄒孟婷說,文獻上認為,香菸中的尼古丁會干擾睡眠,白天精神不佳,又想藉抽菸提神,結果形成惡性循環。另外,如果覺得煩心、有情緒困擾,也會增加日間嗜睡的風險。 鄒孟婷說,年輕族群常不會考慮睡不夠、睡不飽的問題,有些人下課先睡覺,半夜再爬起來玩,結果白天精神不濟想睡,但大專生白天嗜睡,可能影響學習。林口長庚睡眠中心主任陳濘宏說,如果發現自己每天有半數課程,會在課堂中打瞌睡,或是一坐下來就睡覺,就要懷疑自己是不是有日間嗜睡情況,應開始調整作息。許多年輕人對手機、3C產品等重度成癮,鄒孟婷建議,睡前一小時最好不要玩3C產品,否則聲光對大腦刺激,會影響睡眠品質,導致白天沒精神、想睡覺。
2014-09-23 健康百科.精神.身心
【聯合報/陳豐偉】曾經有病人跟我說:「醫師,我最近心情不好,又會去買東西,花很多錢。」我問她買什麼,說買了幾件衣服,花了五千元。我安慰她:「女生的衣服買五千元,不算多啊!」病人馬上說:「我們哪有那麼多錢。」但看得出來,去買衣服,還是有讓她心情好一點。現在是消費時代,在台灣,即使收入不高,也有許多平價商場可逛,網路上有許多兩三百元但在模特兒身上很好看的衣飾。傳統觀念會強調節儉、不要浪費,但百貨公司週年慶還是擠滿人潮。「購物」是讓自己心情變好最常見的方法,雖然有時我們還是得注意,購物產生的快感有成癮性,跟抽菸、喝酒一樣會讓人戒不掉。如果不是採購生活必需品,其實,有一半的逛街人潮,本來就是為了要讓心情好一點。購物產生的快感,會讓創造力與活力增加。陷入低潮時,逛街可以讓人放鬆、逃離現實。逛街可以讓人透透氣、看看外界的變化、看形形色色的人,至少是比躲在家裡看電視、整天上網來得好。購物也有正面意義。當我們面臨人生轉折時,透過購物,可以為未來做準備,一邊採買一邊想像著未來的生活。當我們克服人生關卡、階段性的成功時,購買一些慶祝的商品,或將生活用品升級,可以延續、具體化快樂的感覺。逛街還有另一種快感:在周年期起始時間,在寒冷的天氣在戶外排隊等候,大門打開後,跟著人潮衝進賣場。這時,人聲沸騰,物品有限,壓力讓心跳變快,交感神經高亢。終於買到心中想要的商品,還有折扣,瞬間壓力消失,喘一口氣。這經驗會變成回憶,觸動著明年再重複一遍。這留存的記憶與對未來的預想,支撐著我們存活下去。當然,商店裡的銷售專家,也會在視覺、觸覺、嗅覺與文字、品牌的經營上,誘發我們的消費欲望。我們為周年慶付出努力,有時還得多消費才能參加VIP day,心裡自然想著,要買更多才划得來。在這誘發衝動購物的慶典,百貨公司多送些折扣也值得。購物最深遠的意義在於:買東西,往往是為了跟我們心裡所想的某個人產生連結。買鍋子,想像一起吃飯的小孩;買項鍊,想像辦公室同事的注意;買衣服,也許是為了能夠想像某人的凝視。也許穿回家馬上得到讚美與擁抱,這是幸福的採購。但也許新衣服買回家,只能披在身上,想像著有一天能被看到,淚水不禁湧出。這是落寞中的一線光彩。至少,在腦海的想像畫面裡,多了一件衣服。
2014-09-23 健康百科.腦部.神經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台北報導】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研究人員認為,長時間承受心理壓力,往後很容易產生情緒、心理疾病,特別是創傷所帶來的壓力,更可能引起焦慮、情緒失調問題。研究顯示,大腦灰質、白質要處於平衡狀態,身心才會健康。而維生素B群、硫等營養成份可增強大腦抗壓能力,大腦遇到壓力時,這些營養成份可幫助大腦恢復平衡、健康。 大腦灰質位於大腦神經原當中,白質則是幫助神經原訊號傳遞,當一個人承受慢性壓力時,大腦白質就會增多,而神經原會變少,此時大腦連結就會出問題。 研究人員解釋,大腦連結如果很順暢,遇到恐懼來襲,反應就會變得比較快,也較能對抗壓力。但如果大腦前額葉皮層連結不是很順暢,對抗壓力時,反應就會變慢,此時大腦工作就會受到阻礙,導致壓力反應變很大,在這種情況下,就會造成一些身心疾病,記憶、學習能力也都會大受影響。 若想要保護大腦,避免壓力進一步傷害大腦,除了舒壓,也可攝取Omega-3脂肪酸,幫助維持大腦功能。像鮭魚、鮪魚、鯡魚、鯖魚等富含油脂魚類,以及杏仁、核桃、橄欖油等都含有Omega-3脂肪酸。 此外,抗氧化營養素也能促進大腦健康,增強大腦抗壓能力。舉例來說,像維生素B群、天然食物中的硫成份,都能讓大腦功能趨於平衡。波菜、芥藍、蘿蔓等綠色葉菜類蔬菜就含有維生素B群。大蒜、洋蔥、花椰菜、蘿蔔、蘆筍、高麗菜則含有硫,可維持大腦氧氣平衡。櫻桃、莓果類食物中的營養成份也都能幫助抗發炎,進一步紓解大腦壓力。 台北市立萬芳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潘建志表示,像運動、找談得來的親朋好友聊聊天都是很好舒壓方式,一旦出現身心症狀,千萬不要忌諱就醫。有些人會想透過抽菸、喝酒舒壓,抽菸、喝酒雖然可以讓緊張情緒暫時獲得紓解,但不抽菸、不喝酒時卻可能產生戒斷症狀,不但情緒會更加焦慮,抽菸、喝酒還會對身體造成壓力,因此不建議用抽菸、喝酒舒壓。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
2014-09-23 健康百科.婦科
【元氣周報/中央社】最新研究顯示,不健康的生活型態會讓人提早老化,讓女性平均看起來比實際年齡老了4歲。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根據針對英國8000名25歲以上女性所做調查,抽菸、喝酒、吃垃圾食物、做人工日光浴,和不保養皮膚等不健康習慣,會讓女性提早老化。調查結果顯示,現代生活型態有害外表,讓女性看起來比實際年齡老了4.25歲。至於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年輕的名人,由41歲的好萊塢女星珍妮佛安妮斯頓奪冠;27歲的派對動物艾美懷斯,則被票選為看來比實際年紀老最多的名人。24歲的女神卡卡和32歲的「波神喬丹」凱蒂普萊斯,也都被認為未老先衰。學者並未調查受試者的膚質,僅詢問她們感覺自己看來像幾歲。問卷調查發現,1/5女性不用面霜,40%女性完全沒用任何抗紫外線物品就走到陽光下,1/4女性一周吃2、3次垃圾食物,平均1年喝酒4480cc、抽菸894支。【2010/12/26 聯合報】
2014-09-23 健康百科.骨科.復健
【聯合晚報╱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慢性關節發炎,特別好發在手、腳、膝蓋等關節,患者會疼痛不堪,甚至導致關節永久受損、功能喪失、殘廢。醫師指出,國外最新的研究發現,抽菸與缺乏維他命D,可能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建議患者應改變生活習慣,及早發現治療,仍有機會恢復正常生活。類風濕性關節炎成因不明,醫界認為與遺傳免疫系統運作不正常,以及後天病毒感染有關。美國最新研究顯示,抽菸與婦女缺乏維他命D者,容易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這篇論文發表在關節炎暨風濕病期刊 (Arthritis & Rheumatism),引起討論。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理事長羅淑芬表示,抽菸者吸入太多化學物質,長期下來導致免疫失調、發炎,容易誘發此疾病;維他命D原本就可調節體內免疫系統,一旦缺乏,將會容易得到骨鬆、類風濕性關節炎和其他免疫失調疾病。台北榮總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林孝義說,台灣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約有5萬2000人,發病高峰期大多在30至55歲間,女性患者又比男性多;而目前除了止痛藥外,生物製劑的研發,已可完全改變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命運。
2014-09-23 健康百科.牙科
【聯合報╱記者黃宣翰/佳里報導】今天是父親節,台南縣佳里鎮遠東牙醫診所調查發現,該診所身為父親的病患中,擁有一口完整牙齒的竟不到4成,6成以上飽受缺牙之苦,院長林孟儒提醒辛勞的父親們,不要輕忽牙病對身體帶來的負面影響。遠東牙醫兩個多月來針對診所內約1200名、30歲到60歲為人父的民眾做調查,發現6.2成父親平均有5.5顆缺牙,有牙周病的約8成。診所發現,5成老爸為了家計和工作,甘願繼續缺牙,為了家人的生活,寧願省下牙齒重建的費用。院長林孟儒說,扮演家庭經濟支柱的父親,長期為家庭努力工作打拚,應該有健康的身心當後盾。缺牙影響飲食及營養吸收,前牙缺損影響美觀,後牙缺牙會降低咀嚼能力,增加腸胃負擔;長期靠單邊咀嚼,會導致臉型走樣、不對稱。調查顯示,部分沿海鄉鎮的民眾「顧肚子,不顧門面」的情形更明顯,加上有的人抽菸、吃檳榔和口腔衛生習慣不佳,都會傷害牙齒,尤其抽菸是牙周病最大的引爆彈,最好戒菸、戒檳榔,保護牙齒,健康才沒煩惱。
2014-09-23 健康百科.牙科
【聯合報/林曉薇/彰化基督教醫院家庭牙醫學科主任】常有患者問:「醫師,我的牙齒很黃,怎麼樣能變白?」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應先了解為什麼牙齒會泛黃。牙齒泛黃,有些只是外層著色,如茶、咖啡或抽菸使牙齒卡上很多色斑,此時利用拋光或噴砂,即可讓牙齒變白。較嚴重的深層性染色如齲齒、四環黴素等藥物影響,或因年齡增加而使牙齒泛黃,就需要其他方法來讓牙齒變白。目前除了做贗復物,如牙套,貼片等不可逆的方式,利用過氧化氫或過氧化胺等化學藥劑讓牙齒變白,較為常見,方式有3種:冷光美白:通常在診所施行,以發光二極體為光源催化劑,搭配美白產品,使顏色持久。花費約2至3.5萬元,並不便宜。有些機構為了快速美白,可能使用濃度較高的過氧化氫,容易刺激患者敏感的牙齒。美白產品:唾手可得,價錢便宜,但未在醫師監控下使用,藥劑成分與做法均令人擔心,較不安全。居家牙齒美白:由醫師評估有齲齒或其他病變,先處理口腔問題,再印模製作個人牙托,完全包覆牙齒,將居家美白藥劑放入個人牙托,夜間配戴。一般人配戴2至4周,嚴重染色可能需要2至6個月左右。一個療程約1.2至1.5萬。過氧化氫或過氧化胺是漂白牙齒最常用到的成分,過氧化物放出氧基,通過牙釉質及牙本質,將色素較深的複雜分子變成比較小的分子,使顏色變淡,牙齒變白。所以,幾乎所有牙齒美白的過程,或多或少都會讓人感到牙齒敏感。居家牙齒美白,視個人體質、飲食或有無抽菸習慣,效果可維持1到3年以上,或是更久。因四環黴素造成的染色患者,也可與醫師討論階段式美白。最後要強調,並非藉由牙齒美白可解決所有問題,齒列不整、單顆牙齒變色或原本就有假牙等,建議由醫師評估後再處理。
2014-09-23 健康百科.耳鼻喉
【聯合報/記者張明慧/台中縣報導】 豐原市陳姓婦人發現她口腔內長出線形白斑,愈來愈痛,到牙科就醫均未改善,經署立豐原醫院切片檢查確認罹患口腔扁平苔癬,幸好發現得早,尚未發展成腐蝕性,可藥物治療改善。「我不抽菸、不喝酒,更沒有吃檳榔的習慣,怎麼會得到這種怪病?」50歲的陳姓婦人說,口腔莫名疼痛,一度以為咬到嘴巴,或牙齒有問題。署立豐原醫院牙科主任黃廷芳說,婦人主要症狀是下顎兩側臼齒旁的頰黏膜有白色線形病變,診斷為扁平苔癬,這是常見的口腔疾病,通常呈現白色網狀或環狀排列病變。據統計,口腔扁平苔癬發生率1%,好發於30歲以上女性,初期不會疼痛,不易發現,有些人會存在數年之久,末期少數會轉成腐蝕性之扁平苔癬,造成劇烈疼痛。黃廷芳說,口腔扁平苔癬的病因不明,一般和免疫、情緒壓力、緊張、焦慮有關。雖屬良性的病變,但少數人會產生癌病變,不可輕忽。目前醫學上仍沒有根治口腔扁平苔癬的方式,只給予症狀治療,患者還是需每半年至1年接受口腔檢查。黃廷芳也提醒民眾要預防口腔潰瘍,平日不吃檳榔、不喝酒、不抽菸,確實刷牙及使用牙線,多吃蔬菜水果,補充維生素B、C,以強健牙齦及口腔黏膜健全、小口吃東西避免咬傷黏膜。 【2010/01/12 聯合報】
2014-09-23 健康百科.耳鼻喉
【聯合報╱記者張嘉芳、張耀懋】第八十三屆奧斯卡金像獎圓滿落幕,今年的小金人的銀幕也很「醫藥」,從成人口吃的「王者之聲」、高度壓力下的「黑天鵝」、解析夢境的「全面啟動」,甚至連主持人安海瑟威也有一部講述年輕型巴金森氏症與威而鋼上市的「愛情藥不藥」…等。聯合報今起推出「奧斯卡醫學獎」系列,從醫藥衛生角度解剖今年的小金人。「在這沉重的時刻,或許是史上最重要的時刻…」,「王者之聲」不疾不徐但蘊含千軍萬馬,克服口吃障礙的英王喬治六世心頭已澎湃激動。百分之一的人口深受口吃困擾,不分貴賤,思緒論辯無礙的中國法家韓非屬之,貴為國王的喬治六世、與他同時代的的名相邱吉爾也不倖免,片中傳達不只是「只只只只…」字句重複的表達障礙,而是社交與內心的煎熬。身為王室成員,喬治六世必須在公開場合演說,一搭上麥克風,嘴巴就像千斤頂,根本無法開口。好不容易迸出一句話,卻講得結結巴巴。喬治六世嘗遍各種方法,嘴巴含彈珠,抽菸放鬆情緒,戴耳機聽音樂朗讀,吊嗓、繞口令、飆髒話,將文字改用唱歌等方式,國王甚至跟語言障礙治療師結為好友,傾訴童年記憶與壓力,經過不斷練習,終於克服口吃障礙。「滾出去!小鬼!」片中的喬治六世這麼描述他父親對他的嚴厲與不耐煩,兄長也常譏笑他,他左撇子用手習慣還硬生生地被改成右手,「這是口吃發生的常見原因!」片中的語言治療師這麼遽下結論。振興醫院耳鼻喉部醫師力博宏表示,求診的口吃患者也常自述外在壓力、被父母責罵、嚴格矯正等家庭背景。但是,事實上,口吃的病因非常複雜,即便現代醫學也無法確認病因及如何在童年形成。男性發生機會比女性高,推測可能跟左腦語言發展區障礙有關。口吃,目前根本無有效的斷根方法,但可以改善,不然不會有那場決戰時刻的「王者之聲」。電影中喬治六世口含七顆彈珠想擊敗口吃,這應是古希臘時代流傳的治療方式。力博宏推測,應是當時醫學不發達產物。只是這種苦工效果不彰。現代是心理治療及語言技巧訓練,約八成可有效改善。
2014-09-23 健康百科.耳鼻喉
【元氣周報/記者陳永順】嘉義市一位75歲老人沒有抽菸、吃檳榔、喝酒等習慣,生活作息正常,最近戴上使用超過20年的假牙後,感覺不舒服,嘴巴內部還經常破皮。嘉義基督教醫院醫師檢查後,發現上唇內側口腔黏膜已潰爛,切片檢查為惡性鱗狀上皮細胞癌,所幸發現得早,沒有病變為口腔癌。醫師周菀吟提醒,活動假牙正常壽命為10年,患者應每半年或一年回診一次,千萬不要等到假牙鬆動或口腔潰瘍才求診。
2014-09-23 健康百科.耳鼻喉
【聯合報╱記者高詩琴/台北報導】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問卷調查發現,北市三分之一的國小老師有嗓音問題,以喉嚨乾緊痛、沙啞等「使用過度的功能性嗓音障礙」症狀最多。市立聯醫陽明院區耳鼻喉科主任張欣平表示,日前針對士林區1400名國小老師進行問卷調查,發現嗓音問題是老師的普遍疾病。其中有35%的老師們常有或持續有嗓音問題,其中62%的老師「話說多喉嚨會乾緊痛」,44%的老師「會沙啞」。只有6%的老師從來沒有嗓音問題。張欣平指出,「喉嚨乾緊痛」或是「沙啞」都是屬於「使用過度功能性嗓音障礙」,主要是因為用聲方式不對或說話太多。如果忽略不管,繼續濫用聲帶,聲帶可能將磨出繭來,沙啞會越來越明顯。有抽菸習慣的老師,更要注意「聲帶息肉」的病症,會導致持續性沙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