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31 醫療.耳鼻喉
鼻塞、鼻涕倒流是過敏還是鼻竇炎?醫教你從2點判斷
台灣鼻竇炎盛行率高達20%,加上環境潮濕、空氣汙染、人口密集等問題,讓許多人飽受鼻竇炎之苦。鼻竇炎長期出現鼻塞、鼻涕倒流等症狀,還會造成面部腫脹、有疼痛感。醫師建議,症狀出現時應及早就醫,平時做好鼻竇、鼻腔保養,減緩發炎情況,也能恢復生活品質。鼻竇具重要免疫功能,可抵抗外來細菌、病毒、菸害等。鼻竇位於眼眶及鼻腔周圍的頭骨空腔,空腔也與鼻腔相通,鼻竇分別有四對空腔,分別是位於前額的「額竇」、位於鼻腔外側的「上頷竇」、位在兩眼中間的「篩竇」,以及在鼻腔後上部的「蝶竇」。空腔內表皮稱為「黏膜」,分泌出來的黏液可協助滋潤並過濾吸入的空氣。新光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蔡易錚表示,鼻竇具有重要免疫功能,可抵抗外來的細菌、病毒、菸害等。鼻竇炎分為急性及慢性,若為急性鼻竇炎,發作時宛如感冒症狀,會出現流黃膿鼻涕等,基本上服藥一周即可好轉。空汙吸菸、過敏、鼻竇解剖變異,慢性鼻竇炎三大原因。蔡易錚指出,慢性鼻竇炎則是鼻竇長期發炎、化膿,加上鼻腔黏膜纖毛產生變異,鼻息肉或肉芽組織不斷增生,讓鼻竇與外界的通道口愈來愈小,導致膿液排不出,不斷堆積在內,形成惡性循環,患者也一直有黃綠色鼻涕、鼻涕倒流、眼部額頭悶脹痛、嗅覺變差、鼻塞等症狀出現。蔡易錚表示,形成慢性鼻竇炎常見三種原因,包括空汙或吸菸者、遺傳過敏性體質者,及本身鼻竇解剖變異者。遺傳性體質包括氣喘、異位性皮膚炎、過敏性鼻炎等;若本身鼻竇解剖變異,也會因細菌或病毒入侵後不容易排出,堆積在鼻竇內成為鼻蓄膿,導致發炎變成鼻竇炎。持續發炎腫脹,還可能引發中耳炎、潛水夫病。三軍總醫院耳鼻喉暨頭頸外科部主治醫師孫萬烜表示,台灣屬於潮濕的海島天氣,加上空汙問題,都是鼻腔黏膜的潛在危險因子,容易讓鼻腔黏膜長期處於過敏狀態。且黏膜系統連結鼻腔、鼻咽到耳朵,若持續發炎腫脹導致循環不佳,除了鼻竇炎,還可能引發中耳炎、潛水夫病等。孫萬烜表示,像是感冒或新冠病毒感染,上呼吸道症狀多類似鼻竇炎表現,包括鼻竇肥厚、過敏、發炎。若症狀持續不超過三個月,屬於急性鼻竇炎,可透過藥物控制,讓黏膜發炎狀況穩定下來;但若超過三個月,黏膜持續處於肥厚狀態,導致長年蓄膿或黏液,則成為慢性鼻竇炎。過敏性鼻炎、感冒鼻涕多清澈或黃白,鼻竇炎是黃綠色。不過鼻竇炎與過敏性鼻炎、感冒症狀相像,蔡易錚表示,過敏性鼻炎的鼻水、鼻涕屬於較清澈或白色,臉部不會腫脹;鼻竇炎的鼻涕多為黃綠色,感冒的鼻涕多為清澈或黃色;感冒復原時間約3至5天症狀就緩解,慢性鼻竇炎症狀不會很快緩解,基本上持續超過三個月。新莊錦明耳鼻喉科診所院長周慶明表示,鼻竇炎是局部發炎及感染,典型症狀是鼻涕濃、鼻涕有臭味、咳嗽、鼻涕倒流等,患者很少會發燒,但有時感染嚴重、範圍較大,病人可能也會頭暈頭痛,或是在鼻竇所在的臉部對應位置有痛感,例如額頭痛,嚴重時甚至有失明或腦部感染的風險。「鼻竇炎大多是兩側,如果是單側要特別注意。」周慶明提醒,單側鼻竇炎可能是黴菌感染、長腫瘤,也可能是牙齒的問題,需要耳鼻喉科和牙科合作,才能治得好。因為鼻竇的天花板上面是腦,地板底下就是牙齒,臨床上看過牙齒發育異常,長到鼻竇裡,或是植牙打太深,這些都可能會導致鼻竇炎。輕微鼻竇炎 可用洗鼻器自行清洗蔡易錚說,民眾平時若感覺鼻塞、有黃綠鼻涕出現,可到藥局購買一般洗鼻器,搭配生理食鹽水做鼻腔沖洗,緩解鼻竇炎症狀。輕微鼻竇炎患者只要透過簡單洗鼻即可改善症狀,但若沖洗鼻腔後症狀沒有改善,建議到醫院進一步做內視鏡等檢查,評估是否用藥或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