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補助人工生殖 婦團:不如增加產檢、生產給付
【聯合報╱記者李昭安/台北報導】 衛福部日前宣布,為因應少子化,明年起分三年、三階段編九點四億元預算,補助人工生殖。台灣女人連線理事長黃淑英昨說,「台灣人不是生不出,而是養不起」,人工生殖平均活產率僅百分之廿七,經費不如用於增加產檢及生產健保給付,提供產婦完善生產照護環境。黃淑英表示,平均一對不孕夫妻須做三到四次人工生殖才能成功,成功率約百分之廿七,政府編九點四億元經費,等於六億多元補助療程可能無法成功。衛福部預估,三年後會因此多四千名新生兒,平均每人花費廿三萬五千元補助,「符合經濟效益嗎?」台灣職業安全健康連線執行長黃怡翎說,台灣平均工時全球第三長,過勞、超時工作都可能導致不孕,勞工沒時間與家人互動,「會有頻繁性生活嗎?」政府應對症下藥,而非鼓勵「懷孕醫療化」。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滕西華表示,衛福部目前僅補助孕婦一次低階超音波費用,自費約八千元至一萬六千元不等,若增加免費超音波檢查次數到三次,僅需二億六千萬餘元,能保障約廿萬個新生兒更健康,對人口紅利才有幫助。衛福部日前公布補助人工生殖辦法,明年第一階段優先補助中低、低收入戶不孕夫婦,「實支實補」金額上限十萬元。第二階段二○一六年,規畫家戶所得平均百分之七十以下(約七十七萬元)不孕夫妻,可領三點八萬元補助;第三階段二○一七年,家戶所得平均百分之一百〺以下(約一百四十二萬元)夫妻檔,擬補助三點八萬元。黃淑英表示,人工生殖補助非全額,中低收入戶可能負擔不起,導致「財政逆分配」,補助到經濟較好家庭。且人工生殖容易有多胞胎,對中低收入戶又是一筆生養負擔,「政府有生育補助,也該有養育配套」。【2014/09/05 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