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01 醫療.兒科
家長必看!有「性早熟」快就醫,及早治療助孩子多長10公分!
全世界的小孩,都在面臨性早熟危機!統計發現,各國小孩出現性早熟比率都在上升,不僅女童初經時間提前。韓國從2008到2020年,男生性早熟比例更增83.3倍,女生則上升15.9倍。墨西哥在Covid-19疫情後,女生性早熟比例也增加2.5倍,在中華民國兒童生長協會與元氣網攜手舉行的「孩童健康生長:小兒性早熟治療大解密」衛教講座中,醫師觀察到台灣也有類似現象,當兒童有性早熟現象,須及早治療,以免身高發育受限,差距可能達十公分之多。在面臨少子化的台灣,生兒育女成了重責大任,也讓家長更重視孩子的生長、發育,在講座中,醫師也呼籲家長、民眾多留意小兒性早熟危機,現場約有三十多對關心小孩生長的親子檔、近六十人參與這場講座,活動中更安排骨齡測量服務與運動體能活動,大人、小孩皆熱情參與,現場活力四射。提早邁入青春期,生長發育易受限在衛教演講中,新竹臺大分院小兒部小兒內分泌科主治醫師林函怡表示,一般女生在8到13歲進入青春期,男生進入青春期時間則多在9到14歲,進入青春期後,女生常出現的第一個「第二性徵」為乳房變大,男生睪丸也是開始變大,不過,當睪丸正在變大,小男生自己、其家人往往很難及早發現,常等到聲音變粗才就醫,黃金治療時機已縮短許多。當女生在8歲前、男生在9歲就出現第二性徵,並進入青春期,便符合「性早熟」定義。林函怡解釋,除了乳房、睪丸變大,女生8歲前、男生9歲前就出現陰毛、腋毛或短時間內長高,或者女生就月經來潮、男生聲音變粗等,都是第二性徵、性早熟跡象。性早熟背後原因,環環相扣小孩出現性早熟的風險因子包括「家族有性早熟病史」、「肥胖」、「經常攝取精緻食物」與「經常接觸環境荷爾蒙」等,當小孩有這些高風險因子,出現性早熟的機率就會增加,而性早熟容易影響身高發展,導致小孩身高發育受限制,這也是衛教講座現場多數家長所關心的重點。「小兒性早熟類型分為中樞型性早熟與周邊型性早熟。」台大醫院小兒部內分泌科主治醫師劉士嶢分析,在小兒性早熟族群中,以中樞型占多數,在人體長高的過程中,最初大腦下視丘、腦下垂體會發出一連串訊號,睪丸、卵巢一接收到這些訊息,就會分泌睪固酮、雌激素,身體便提早進入青春期,而體內的「促性腺素釋放素」(GnRH)則會抑制這些訊號。至於周邊型性早熟,多與腎上腺增生,或腎上腺、睪丸、卵巢產生腫瘤病變等有關,人數相對較少。「性釋素類似物」(GnRHa),有效抑制荷爾蒙分泌談到小兒性早熟的治療,劉士嶢表示,目前主要治療目標為抑制性荷爾蒙分泌、避免骨齡快速增長,如果是中樞型性早熟,則以荷爾蒙治療為主,現在使用的藥物成分與人體中的GnRH相近,可持續有效抑制性荷爾蒙分泌。研究顯示,有性早熟跡象的孩子若及時接受「長效肌肉注射GnRHa成分藥物」的治療,三個月後,不僅性荷爾蒙分泌明顯趨緩、效果達12個月,且實際年齡與骨齡的差距,也會大幅縮短,甚至趨於正常,孩子的最終身高,平均也比未接受治療組多增加約十公分之多。劉士嶢也指出,許多家長最在意的是「藥物治療會不會影響未來生育能力?」,根據過往研究,學童若接受GnRHa藥物的治療,成年後的懷孕率與一般大眾相近,代表這類藥物並不會影響孩子往後的生育能力。而常見的藥物副作用多為注射部位不舒服,通常過一陣子就會緩解,而頭痛、熱潮紅等現象,發生機率也非常低。多運動、健康吃、早睡覺,更是重要關鍵新竹市沐橙、關心診所副院長暨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兒科特約醫師朱子宏提醒,容易造成性早熟的地雷食物包括高油脂食物、高糖食物、塑膠包裝食物、高荷爾蒙食物與部分補品等,若家長想讓孩子服用中藥或轉骨湯等,務必諮詢專業醫師,以免引起性早熟風險。此外,家長也需要定期觀察孩子的身高、體位發展,並與醫師進行討論,千萬不要購買來路不明的偏方、藥物,以免弄巧成拙。在講座中,醫師也再三強調健康飲食、睡眠充足、多運動的重要性,同時,對於有相關問題的孩子,也建議諮詢兒童內分泌科、兒童遺傳科或兒童成長門診,以獲得專業建議、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