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23 癌症防治.乳癌
乳房影像報告 結果分6類
【聯合晚報╱記者林進修╱台北報導】乳癌高居台灣婦女癌症發生率的第一位,雖然衛生署補助婦女定期接受篩檢,但很多婦女接到檢驗報告時,卻是「有看沒有懂」,甚至過度解讀而憂心忡忡。國內醫界引進一套美國放射科醫學會公布的乳房影像報告分類系統,方便受檢婦女做正確的解讀這套在歐美及日本等先進國家實施多年的分類系統,把乳房影像檢查的結果分成1、2、3、4、5及0等6類,第1類無異常,第2類良性,第3類可能良性,第4 類可疑異常、需考慮病理化驗,第5類為高度疑似惡性腫瘤,第0類則尚無法判斷、須要另外附加其他影像檢查再評估。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一般外科主治醫師洪碩徽表示,如果接到的檢查報告為第1、2、3類時,受檢婦女大可放心,但仍要記得定期追蹤,1、2類可隔1、2年再做一次檢查,第3類半年再做一次檢查。如果檢查為第4、5或第0類,就要儘速回醫院接受進一步的影像學檢查,或是接受影像導引的微創切片手術,確認診斷。洪碩徽說,先進的影像導引技術,只要局部麻醉進行微創手術,精準取得腫瘤標本,再根據病理化驗結果,決定是否接受進一步治療或追蹤檢查。至於乳房X光攝影、乳房超音波及乳房核磁共振,各有優缺點,單一項的乳房檢查,有時無法確定病灶嚴重性,此時就有必要結合兩種乳房影像檢查技術,除提升檢查準確性,也能避免不必要的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