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一峰/一張圖教你5分鐘辨認是武漢肺炎還是其他呼吸道感染
新型冠狀病的感染以下呼吸道為主,所以下呼吸道(咳嗽、喘)的症狀會比較多!而相對來說上呼吸道的症狀(鼻塞流鼻水,喉嚨痛)就會比較少見,這是武漢肺炎的一個重要特色!!
最後再加上疫區的旅遊史或者疾病的接觸史,配合X光或電腦斷層檢查是否出現典型的毛玻璃狀變化,就能篩選取高風險的病人進行下一步的病毒檢查!
著名醫學期刊Lancet《刺胳針》於1/29刊登了,目前最大的武漢肺炎收治中心-金銀潭醫院的病人資料:死亡率為11%!
武漢肺炎事件期間,金銀潭醫院是專門收治武漢肺炎患者的重點醫院。
而Lancet在1/29日發表了金銀潭醫院99例的武漢肺炎病例報告,而值得注意的是99例中有11例死亡,死亡率為11%!
統計到1/29日為止,各地的死亡率數字回報如圖:
而症狀看起來還是以發燒和咳嗽為主要的症狀,大概佔八成病人,一樣是男性為主約七成。
而官方這一次也披露了武漢肺炎的X光影像,給大家參考;蘇醫師特別對照的正常普通人的X光,與一般肺炎的X光給大家參考;可以看出來,武漢肺炎的胸部X光表現已兩側瀰漫的毛玻璃浸潤為主,給所有醫療人員參考:
如果拿來跟當年SARS的重症患者比較,武漢肺炎的重症看起來還是很嚴重!
【快報】109/01/25大陸專家發現:武漢肺炎患者在潛伏期時就可能具傳染能力。
武漢肺炎無症狀時,仍可能有傳染能力;無症狀患者,在潛伏期傳染給多人發病
浙大醫院感染科主任盛吉芳採訪時表示:新型冠狀病毒在潛伏期時、病人還沒有任何典型症狀的時候已具備傳染性!
『我們碰到過一例病人,是從武漢來杭州參加會議的,到杭州時他沒有發病,咳嗽、發燒這些典型症狀都沒有。可是沒過多久,和他接觸過的幾個同事都傳染上了,陸續出現症狀。可就在這個時候,他自己還是沒有發病。直到會議結束回到武漢後,又過了2天他才發病。』
「這個病例告訴大家,即使是在潛伏期,沒有任何典型癥狀的時候,就已經具備傳染性了。」盛吉芳表示。「武漢回來的,或者疫源地有接觸的,應該做好自行隔離,隔離期間不要和他人接觸,不要把病毒播散給家人、同事、朋友,這個是非常重要的。」
盛吉芳希望,已經從武漢出來的但還沒有到14天的人群,應該自行隔離,或者有癥狀的應及時去醫院篩查,進行有效的治療。
【快報】109/01/24 國際知名期刊Lancet 柳葉刀上面刊登了,武漢肺炎的發源地點華南海鮮市場的41名病例的結果
驚人發現,41例個案中居然有6例死亡,死亡率高達15%。
身為胸腔重症醫師,我真的很想罵髒話!!可惡,之前說好的死亡率只有個位數3-4%呢?!!
身為第一線醫療人員除了憤怒和想哭以外,沒有別的感想了...請政府一定要硬起來,幫大家守住防線啊!!!
以下是華南海鮮市場41例武漢肺炎的詳細資料!
重點整理:1. 體溫抓37.3度C以上,可以抓到98%的病人!
2. 呼吸道症狀仍然很重要!
3. 出現白血球&中性球升高、D-dimer增加、LDH增加,將可能演變成重症患者
4. 死亡率高達15% 😱
中國國家衛健委23日發布武漢肺炎17例死亡病例的病情,蘇醫師進一步分析發現:1. 死亡個案年齡偏大,中位數為75歲,從48歲到89歲。
2. 其中3成患者沒有發燒
3. 呼吸道症狀比發燒發生比例更高,高達82.4%
4. 發病到死亡(中位數)為13天!
5. 過半病人都有共病症
6. 延遲就醫(中位數)為5天
臨床上不只要懷疑發燒病人,有呼吸道症狀也要特別小心是否是武漢肺炎;而當患者本身年紀大、共病症多,且延遲治療者,要特別小心演變成重症死亡!
以上重要訊息供醫療人員參考!!
(本文末有17例死亡患者的公開資料)
這場防疫之戰,只要每個人都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就不怕!
● 肺炎患者:第一時間誠實告知中國旅遊史 (重要★★★★★)
● 醫療人員:堅守防疫原則
● 政府機構:快速應變動員
● 全國人民:給予前線防疫人員支持鼓勵
這雖然是一場防疫之戰,但是其實更是一場道德的考驗!
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目前致死率不清楚已公布的死亡個案大多是年紀大與慢性病的患者,大家請勿過度恐慌,把N95口罩與醫療資源留給需要的人;保持良好免疫力,不到中國旅遊更重要。
這次防疫是否成功?道德是關鍵!
那天節目上才提到:機場使用紅外線發燒偵測儀還是不一定能完全防堵,如果有心人吃退燒藥還是能上飛機;馬上就有這個新聞了:武漢女武漢女發燒卻吃藥強行出境 抵法po文自豪「勝利會師」
【更新】109/01/18 更新世界衛生組織(WHO)對於2019 新型冠状病毒(武漢肺炎),發表了醫療人員參考的治療指引。
胸腔重症醫師幫大家重點整理,真心希望用不到
武漢的同濟醫院與協和醫院的專家,共同發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快速診療指南》
作者急診醫師張勁農在看病中得到武漢肺炎,痊癒後返回第一線繼續看病並寫下診療指南:
1月11日,中國宣布第一例的武漢肺炎死亡案例
1月11日,中國宣布了第一例的武漢肺炎(Wuhan pneumonia)死亡案例,是一名61歲的男性。
中國這一波出現的不明肺炎(China's mysterious pneumonia),到1月11日已累積59個個案,7個嚴重個案,1月9日則出現第一起的死亡案例,是一名本身有腹部腫瘤與慢性肝病的61歲男性!
病原體目前的證據看起來,不是SARS、MERS、流感病毒,目前比較懷疑是否是蝙蝠病毒所造成!?
在第一例死亡個案出現之前,認為武漢肺炎的致死率是低於SARS和MERS,傳染途徑仍不明,目前仍然沒有有效的治療方式。
1月13日,首例中國以外的武漢肺炎案例出現在泰國
1月13日,首例中國以外的武漢肺炎案例出現在泰國,患者是一名居住在中國武漢市的61歲婦女。
1月5日,她開始出現發燒,發冷,喉嚨疼和頭痛。
1月8日她仍然決定與5名家庭成員一起從旅遊團從武漢市直接飛往泰國。
此患者在泰國機場被熱感應器攔下,進一步隔離後住進醫院,之後檢驗出新型冠狀病毒,確診為武漢肺炎!
值得注意的是:此患者否認去過出現武漢肺炎的華南海鮮市場(重要)!她去的是家裡附近的其他海鮮市場。(武漢到底有多少地方出現武漢肺炎呢?是否已經在中國擴散?值得我們謹慎看待。)資料來源:WHO武漢肺炎疫情
世界衛生組織(WHO)14日表示,2019新型冠狀病毒(武漢肺炎)已出現「有限度」的人傳人,有可能會擴大感染。
1月16日,日本出現第一例武漢肺炎感染的案例!
這是一個30歲居住在日本神奈川縣的中國人,1月3日在中國開始出現發燒,1月6日仍決定搭機從武漢回到日本。回國因為出現肺炎症狀於10日住院,住院後檢驗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
此患者一樣沒有華南海鮮市場的旅遊史,武漢肺炎確定可以人傳人!而許多國外媒體都提到香港、新加坡、與台灣要注意武漢肺炎的出現!(Ref)
人群的大量移動,可能會造成大流行,台灣醫療人員們、大家加油,準備面對這場抗疫之戰!
Ref:
1. US cautions citizens in China over mystery pneumonia outbreak as Taiwan and Hong Kong take heed (https://www.hongkongfp.com/2020/01/07/us-cautions-citizens-china-mystery-pneumonia-outbreak-taiwan-hong-kong-take-heed/)
2. That Mystery Disease Outbreak in China Could Be Caused by a Newly Discovered Virus. https://www.sciencealert.com/china-thinks-mystery-pneumonia-outbreak-caused-by-new-coronavirus
3. Just in Time for Lunar New Year, Another SARS-like Epidemic Is Brewing in China. https://foreignpolicy.com/2020/01/08/lunar-new-year-hong-kong-pnuemonia-sars-epidemic-wuhan/
※本文由蘇一峰醫師授權提供,原文請點此
推薦閱讀

蘇一峰
陽明大學醫學博士
現 職:
陽明大學醫學系部定助理教授
市立聯合陽明醫院胸腔內科醫師
台北榮民總醫院-胸腔內科醫師
台灣氣喘學會副秘書長
中華民國重症醫學會教育委員
胸腔暨重症專科指導醫師
經 歷:台北榮民總醫院胸腔部主治醫師
專長學科:胸腔呼吸內科學、呼吸道疾病,胸腔重症醫學,肺癌胸腔腫瘤,呼吸道感染症,肺結核,呼吸睡眠疾病
更多蘇醫師完整資歷:http://goo.gl/pkEDxf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新冠肺炎最新研究:傳染基數、死亡率、死亡高風險群一次看
哪個民族最易感染新冠肺炎?研究顯示第一名非中國人
蘇一峰/對比日本 為何台灣擁有這麼多負壓隔離病房?
蘇一峰/避免心血管疾病找上門!流感一周內,不可劇烈運動與過勞
蘇一峰/天氣冷空汙嚴重時,進行激烈運動:其實與自殺無異!
蘇一峰/真的安全嗎?你應該知道的電子煙懶人包
抗空污終極懶人包/空氣清淨機、口罩、營養品怎麼選
蘇一峰/十大死因第3位 為何肺炎死亡率長期被低估?
蘇一峰/肺阻塞一年造成300萬人死亡,延遲就醫是主因
蘇一峰/醫生怕治咳 久咳不癒的原因可能是…
蘇一峰/這些迷思,害你氣喘好不了
蘇一峰/不抽菸卻得到肺癌,為什麼?
蘇一峰/醫生,請你不要告訴我爸他得了癌症!
蘇一峰/如何早期發現肺癌
蘇一峰/圖文懶人包:空汙PM2.5對人體的傷害 一次帶你看懂
猜你喜歡
楊定一/吃好、吃飽 找回代謝的靈活性
張金堅/新冠疫情趨緩,如何營造生活新常態?7QA教你與病毒和平共存
潘懷宗/攝取健康油脂是預防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良方 一表幫助挑選好油
洪子仁/三大方向 降低確診重症與死亡率
許金川/前面美女後面野狗,還是跑不動?是不是哪裡出了問題?
林頌凱/是皺襞症候群,還是退化性關節炎?
許金川/救命用超音波,做了沒?
鄒頡龍/〈從電影看醫學〉從「挪威的森林」 談女性性交疼痛
陳景寧/住院看護納健保 不能再等
許金川/防疫夫妻分床睡不准親嘴 這樣怎麼傳宗接代?
傅志遠/當醫療保險變「周年慶掃貨」
黃達夫/醫院要讓病人贏 而非僅追求獲利
許金川/病毒來勢洶洶,要治標或治本?
閻雲/美建構藥品供應鏈給台灣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