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百謙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內科專任主治醫師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周百謙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內科專任主治醫師
抽菸的危害大家都了解,然而對抽菸多年的癮君子而言,戒菸造成的生理變化,卻是讓許多人遲疑而不敢開始的原因。
為了戒菸,陳經理在門診和我討論許久。他並不是高尼古丁依賴的病患,但就是無法抵抗吸菸的衝動。戒菸對他並不難,不論是尼古丁貼片,或是戒菸口服藥物,都曾嘗試過,卻始終無法持續兩周以上。頻繁的戒菸失敗,使得陳經理明知抽菸對身體有害,卻再也不願意戒菸 。
在臨床觀察中發現,每個人一開始抽菸都有其動機,後續抽菸行為的維持,則和抽菸對生活可能帶來的正向影響有關。並不是所有人一開始抽菸後,就菸不離手。但是對於特定個性、特質的人,反而因為抽菸,補足了個性上的不足,進而使得抽菸和日常生活,更密不可分。
聽到這邊,陳經理忍不住追問:所以戒菸能否成功,其實和個性有關?
在門診,對於決定戒菸的癮君子,都會確定戒菸動機。戒菸最能成功的動機,是身體出了問題,其他動機的可能成功率則略低。但是因生病而戒菸其實是醫師最不想看到的。所以對於氣道疾病高風險群,我們都積極建議戒菸。對於動機尚不明顯的戒菸者,我們建議他好好去思考戒菸所帶來的正向影響,在初期按照其尼古丁依賴指數的高低,來選擇合適的輔助藥物。特別在第一周回診時,確認藥物協助下,仍會在何時出現抽菸的衝動。
陳經理回想起,每次戒菸仍忍不住想抽菸,都出現在上班時,特別是開會前,如果有重要事項報告,就會忍不住再拿起菸來。
對於戒菸過程出現抽菸想法,剛好可以評估是哪種場合,讓戒菸者忍不住抽菸。抽菸時除了尼古丁影響外,一氧化碳濃度高低,以及抽菸行為,在多重層面上有精神安定效果。陳經理回想,從小就是容易緊張的人、得失心很重,所以真正覺得放鬆的時刻就是抽菸時。然而他是個自律的人,為了家人健康,回到家裡反而不太想抽菸。考量到他尼古丁依賴指數不高,我建議他選擇長假時,重新戒菸,同時增加讓交感神經興奮下降的藥物,並鼓勵陳先生改善辦公室的通風,改善思考清晰度。經過這些努力,三個月後,他驕傲的告訴我,終於戒菸成功了。
戒菸不難,找對方向,面對挑戰,只要有決心,相信大家都能擁有清新的未來。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