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潮宗/手術易復發! 過敏性鼻炎6大保健法
劉先生今年53歲,身體保養的不錯,但一直有鼻塞的問題。但最近鼻塞加重、常張口呼吸、睡不好覺,因此未能得到充分休息,令他常感到疲勞、黑眼圈明顯、記憶力明顯下降、嗅覺減退,有時等紅燈等到會睡著,在家人陪伴就醫,經過醫生檢查確診,劉先生患有鼻息肉和慢性鼻炎、鼻甲肥大,導致鼻腔明顯狹窄。
鼻子的功能可過濾空氣異物兼顧美觀及暖化吸入肺的空氣,而鼻塞是臨床常見的症狀,是鼻腔內黏膜發炎、導致鼻甲腫脹的結果,一般剛開始常屬於感冒的一種症狀表現(如急性鼻炎),若感冒沒有及時治癒,拖延太久,長期反覆鼻塞、流涕甚至嗅覺失靈為特徵的慢性鼻病,其症狀可見鼻塞為交替性、間歇性、持續性等方式出現,並伴有流涕,頭痛,嗅覺下降等,尤其在空污期、受涼、受濕後不適的症狀更加明顯。鼻塞即西醫稱的慢性鼻炎、過敏性鼻炎、鼻中膈彎曲、下鼻甲肥大等疾病。西醫的手術方法包括電燒、雷射、氣化冷凝與微創手術治療,使鼻肉體積變小,就能達到改善鼻塞的目的,但若患者過敏程度嚴重,即使做了手術,術後復發的機率相當高。
鼻塞多因為年老、臟腑虛弱、久臥少動者,或是久病見邪滯鼻竅所致。中醫論鼻病的病因病機,鼻子是氣體出入之門戶,與五臟六腑均有聯繫。引起鼻病的原因不外兩方面:一外因為風、寒、暑、濕、燥、火外感六淫之邪;二內因為臟腑、經絡的功能失常,日久累及鼻竅而致病。《靈樞•脈度》說:肺氣通於鼻,肺和則鼻能知香臭矣;肺開竅于鼻;因內外因素的影響導致肺氣運行不暢,影響及鼻而見鼻塞、流涕、鼻癢、噴嚏、呼吸不暢等症狀。
醫師在治療時會依個人體質藥物作個別的調整,如:風寒束肺的鼻塞用辛溫解表通竅之法;風熱犯肺的鼻塞則疏風清熱通竅;肺經鬱熱宜疏風清熱,排膿通竅;肺氣虛則補益肺氣,辛溫通竅。外治法可使用一般針灸針直刺肥厚的下鼻甲;或使用火鍉針(針頭為黍粒即玉米粒狀,形同九針之一鍉針),火鍉針是將直徑0.2公分的針具燒紅後,迅速接觸患者肥厚之下鼻甲,並迅速出針,患者約有2-3秒痠脹感並無其他不適,約一周後脫痂,以消除下鼻甲肥大,利呼吸順暢。火鍉針具有扶正助陽、溫通經絡、祛風除濕、活血化瘀、軟堅散結、去腐排膿、生肌斂瘡等功效。其療法集聚了針、灸、溫熱於一體,是結合針與灸的功效,能有效使氣血調和,經絡通暢,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具有見效快、療程短、施治簡便的特點。
常鼻塞患者,應注意平日保健,
鼻塞6大保健法:
1、適量補充水分、均衡飲食
2、注意室內空氣流動
3、保持運動習慣以鍛煉身體來增強免疫能力,改善體質,使自己不易感冒或得鼻炎。
4、不過度疲勞或熬夜,盡量保持睡眠充足。
5、避免生冷食品,如:冷飲、冰品、生魚片、茶等。
6、忌食梨、西瓜、椰子、及菸、酒造成過敏的食物等。
鼻塞按摩保健穴位:
●迎香:
位置:位於鼻翼外緣中點,旁開0.5寸處。
功效:祛風通竅、理氣止痛。可治療鼻炎、鼻塞、鼻竇炎、流鼻水、鼻病等。
按摩方法:用指尖點壓按摩迎香穴,以左右方向刺激比較有效,1次約1分鐘,按壓時會有一些酸脹的感覺,有助於緩解鼻塞,按摩後喝1杯熱薑湯。
●合谷:
位置:在大拇指和食指中間的部位有一塊稍微凸起的部位,其正中央的最高點部位便是合谷穴。
功效:疏風解表、通經活絡、行氣止痛。「頭面合谷收」,凡是頭部疾病都可按摩合谷穴來緩解不適症狀。
按摩方法:用拇指的指腹輕壓,按摩時會有痠脹感為佳。

陳潮宗
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
中原大學副教授
陳潮宗中醫診所院長
專長中醫藥、針灸、減重、轉骨、中醫美容等,著有《一整年都有用跟著24節氣吃不生病》、《轉大人》等20餘本書。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陳潮宗/三伏貼初伏7月12日 裡應外合效果最佳
陳潮宗/春眠睡不著?7招讓你春天好眠
陳潮宗/身體的累、心理的累都是「過勞」 6生活習慣助改善
陳潮宗/熱的都不能喝了嗎?中醫教你這樣預防食道癌
陳潮宗/帕金森氏症不是阿茲海默症 3穴6法減緩病情惡化
陳潮宗/心血管猝死防不勝防?中醫教你六招日常保養
陳潮宗/漏尿好困擾 中醫教8招3穴改善
陳潮宗/症狀多樣 更年期婦從心臟科、胃腸科看到精神科無解
陳潮宗/泡完後別馬上開車…冬天泡湯遵循七原則
陳潮宗/等到腰背痛,骨鬆已嚴重!維持骨骼健康這樣做
陳潮宗/「皮蛇」神經痛到輾轉難眠? 試試針灸止痛
陳潮宗/沒膽還會有結石?問題出在…
陳潮宗/碎碎念、忘東忘西…是失智還是老年憂鬱?
陳潮宗/柯建銘的眼睛青了 眼針針灸紅了
陳潮宗/內外找病因 6招對付「冬季癢」
陳潮宗/保護攝護腺 做這5件事
陳潮宗/忘東忘西失智了? 中醫教你這樣改善!
陳潮宗/中丹毒!黃連解毒茶讓你傷口更快好
陳潮宗/慢性疲勞無解藥 你的人生過勞了!
陳潮宗/中醫說,失眠問題在於「心」
陳潮宗/保養膝關節 你有做到這些嗎…
猜你喜歡
張金堅/乳癌好發年齡,台灣竟比歐美少10歲!年輕型乳癌惡性高易轉移,留意4特徵
許金川/前面美女後面野狗,還是跑不動?是不是哪裡出了問題?
楊定一/吃好、吃飽 找回代謝的靈活性
陳旺全/醫無囿於中西 救人方法愈多愈好
優照護/照顧失智家人有多難?專家照顧心法與你分享
許金川/生病不看醫師,醫師怎麼活下去?
林思偕/診間的強效安慰劑
張金堅/新冠疫情趨緩,如何營造生活新常態?7QA教你與病毒和平共存
潘懷宗/攝取健康油脂是預防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良方 一表幫助挑選好油
林頌凱/是皺襞症候群,還是退化性關節炎?
鄒頡龍/〈從電影看醫學〉從「挪威的森林」 談女性性交疼痛
許金川/救命用超音波,做了沒?
洪子仁/三大方向 降低確診重症與死亡率
許金川/防疫夫妻分床睡不准親嘴 這樣怎麼傳宗接代?
傅志遠/當醫療保險變「周年慶掃貨」
陳景寧/住院看護納健保 不能再等
黃達夫/醫院要讓病人贏 而非僅追求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