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讓白米飯變得更香甜 專賣店授煮飯前加一物延長澱粉分解時間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筋骨毛病多

類風濕性關節炎治療新趨勢

風濕關節炎治療新趨勢 生物製劑效果佳、副作用低

60多歲的李媽媽,幾個月來手部關節又痛又脹又熱,無法施力、也抓不住東西,連簡單的家事也做不了;原本以為只是單純的骨頭疾病,沒想到在診斷後,才知道自己患有類風濕性關節炎。確診時,手部關節持續腫脹的病痛已經至少兩年了;後來接受生物製劑的治療,採取一周兩次的療程,目前病情已好轉。

台北榮民總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林孝義主任指出:「類風溼關節炎是導致全身關節發炎的慢性病,病狀以關節疼痛、腫脹為主,初期患者常有疲倦、全身痠痛等症狀產生,後期才會出現長時間的關節疼痛現象,甚至在早上起床時關節會特別僵硬。而生物製劑是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新趨勢,只要及早接受治療就可以盡早獲得改善。」

彰化基督教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邱瑩明主任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是最常見且侵襲性較高的發炎性關節炎,通常好發於40歲以上的女性;而且女性發病比例是男性的三倍。許多患者在發病初期容易忽略,多半以為是做家事、過度操勞而引起的骨頭或肌肉疼痛,時常以推拿或類似的民俗療法治療,但殊不知延誤就醫,可能導致後半生可能帶著關節變形的殘障歲月。」

現階段治療類風溼關節炎,主要把握發病前半年的黃金治療期,依照病人骨頭發炎的不同症狀,合併給予兩到三種免疫調節劑,治療方式包括:非類固醇抗發炎藥 (NSAIDs) 、疾病調節抗風濕藥物(DMARDs)及生物製劑 (biologics) 。

台北榮總過敏免疫風濕科林孝義主任表示,「生物製劑是一種選擇性的免疫抑制劑,能有效改善關節滑膜發炎狀況,而且能在較短時間內達到效果。生物製劑因代謝較快,在體內停留時間較短,對身體造成的副作用也相對較低。相對於非類固醇抗發炎藥可能引發胃部不適,疾病調節抗風濕藥物較無法有效改善骨頭腐蝕狀況,或有其他副作用問題。因此,成效佳、副作用低的生物製劑也成為目前治療的趨勢。」

根據衛生署建議,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在使用生物製劑前也應先檢測有無感染結核菌,避免誘發結核病。彰基過敏免疫風濕科邱瑩明科主任提醒病友:「關於生物製劑的安全性部份,根據台灣健保資料庫中的數據進一步分析研究發現,使用一週兩針的生物製劑治療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中,併發結核病的機率較低;另外,有高達5成的患者在使用一週兩針的生物製劑治療一年後,病症達臨床緩解。」

台北榮總過敏免疫風濕科林孝義主任也說明,「一週兩針的生物製劑,由於劑量較低,對於剛開始使用生物製劑治療的病友來說,可以較有效的監控病友初期的治療成效;也會依據患者的病況,以漸進式的方式治療。如在發病前三個月就接受合併生物製劑治療,關節發炎大多會得到緩解;甚至在治療期間會大幅減少紅腫痠痛的狀況。」醫師建議,病友們應保持與醫護人員的良好互動,有任何問題可以及早與醫師討論,讓疾病受到控制,早日達到臨床緩解的目標。

關節 風濕 生物製劑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