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人工智慧快速發展,自2022年11月Open AI發布Chat GPT,讓生成式人工智慧(Generative AI)進入了全新視野;而今,各類人工智慧工具已迅速進入各類產業領域,協助人們處理各種日常工作,在未來,更將成為生活中必要工具,尤其是醫療相關產業。
賴總統倡議AI智慧島,我認為,人工智慧在協助醫藥產業中,可以更有效減少醫藥工作人員的負擔,協助完成或取代機械性、重複性高的工作,讓醫療專業人員能夠有更多時間和精力面對病人的需求,以達成今年第77屆世界衛生大會報告中「以人為中心的整合式健康服務(Integrated People-Centred Health Services,IPCHS)」的目標。
分析病人資訊 減藥師負擔
台灣社區每一藥局平均備藥約800多種,一年處方箋調劑平均8千多張,藥品庫存及管理等工作非常可觀,藥師對藥品的管理工作非常繁瑣,許多藥物成分相同、外觀相似但卻有不同劑量,人工智慧可以輔助藥師重複檢核,避免錯誤發生。
人工智慧也可快速分析對於病人過往以及現有處方箋的藥物種類、領藥間隔等資訊比對,預測可能出現的交互作用及副作用,國內醫療院所也多引入智慧藥局管理,以智慧藥櫃及自動包藥機等自動化設備,協助增加用藥安全,提升工作效能。
藥師公會全聯會過去也與學者合作,研究以人工智慧辨識紙本處方箋,協助藥師快速了解病人用藥紀錄等資訊,以利進行更全面的藥事照護服務。在推動電子處方箋之際,統一欄位與交換格式是一切基礎,在人工智慧協助下,將極大程度減少藥師工作量,提升病人用藥安全。
比對醫學影像 助判斷疾病
另外,在協助醫學影像的應用,人工智慧已取得一定的成果,可以協助醫師對諸如X光片、電腦斷層、超音波等醫學影像判斷,尤其人工智慧相較人類更有將大量資訊串聯、比對的優勢,近年已有研究用於判斷在阿茲海默氏症(Alzheimer's Disease)及巴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等疾病。
除了在醫療場域的應用,台灣由於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地震、颱風頻繁,天災後如遇到交通阻斷等情形,可能將使部分慢性病患者面臨斷藥危機,在此類非常時期,如能確保人性、安全及品質等原則下,亦可考慮透過無人機等智慧科技相助,將藥品以及各類物資送到有需求的民眾手中。
台灣是科技之島,更是人工智慧發展半導體產業領先者,科技的進步使想像成為現實,但也伴隨著隱私、倫理及法規等風險,如何謹慎地善用台灣優勢,利用人工智慧等科技,達到健康台灣的目標,是邁入超高齡社會的台灣重要的國家大計。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