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鴻仁/買口罩、監測就診人數…新冠肺炎爆發,健保卡防疫立大功
「阿中部長」為何這麼厲害
這幾天隨著某醫學中心院內感染,大家焦點集中在「台灣是否已經社區傳播」,及「指揮中心因應是否足以守住新階段的疫情,而不會像日、韓、義、美等「先進」,確診病例在短時間大爆發。要守住社區感染,是非常複雜的運作。所以我們必須來了解「阿中部長」會這麼厲害,是他背後的資訊系統。
當國人看到韓國人忍著寒風排幾個小時買口罩,不得不佩服我們社區藥局透過健保IC卡,有條不紊的分配口罩。這是IC卡最簡單的就醫及領藥功能。IC卡更重要功能是個人就醫資料,每晚由全國醫療院所上傳健保署,所以我們知道每天全國有多少人就診,看了甚麼病。
傳染病資料轉成監測系統
SARS之後,疾管署利用這套系統,直接將健保資料庫中,有關傳染病資料轉成監測系統,其中最有名的便是「流感速訊」。大家只要上疾管署網站,就可以看到這份每周一次的訊息,以「門急診類流感就診人數及百分比」為例,台灣是世界上唯一可用「Real time data」來監測每天各種疾病變動,領先全球15年以上。
其次,透過醫院資訊系統,疾管署可以直接抓到各醫院檢驗室送出各種傳染病檢驗結果,以流感為例,就是流感速訊中的流感陽性件數趨勢圖。
新興傳染病 隨時啟動監測
此外,疾管署還監測所有流感重症個案,並隨時啟動新興傳染病監測機制,這就是第19例白牌司機可被確診的原因。指揮中心回頭檢驗過去一段時間共113例這類病患留下來檢體。這套系統向美國CDC學來的,但有了IC卡加持,我們青出於藍。
這陣子網路常常傳美國死於流感超過萬人,大陸網民因此嘲諷美國。其實大陸並不公布這些資訊,根據大陸學者推估,每年大陸死於流感應有幾十萬人,然而官方確診只有幾百人。
開放資訊是防疫首要防線
我們知道,不檢驗就無法確定病因與死因,因此如果大陸有類似系統,那麼早在去年12月就可能監測異常訊號,可進一步調查,對外界質疑死亡人數低報,只要拿出「肺炎及流感死亡」的趨勢,便可杜悠悠之口。
開放資訊是防疫最重要的防線,這是習慣於專制體系的人民無法了解的。怪不得前美國知名衛生經濟學者普林斯頓大學的倫哈德教授,2008年來台看到健保IC卡及資訊系統後,立刻投稿至英國醫學全雜誌,標題「到了台灣,我感到自卑(Humbled in Taiwan )」
我雖然無法預測台灣疫情趨勢,但有這些資訊系統撐腰,阿中部長應該可以挺得住,繼續帶領我們迎戰這場比爾蓋茲於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所形容的「世紀的瘟疫」。
(作者為疾管局首任局長,SARS期間擔任後勤指揮官)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林思偕/查房
張鴻仁/有了新冠疫苗,就能「解封」開放?
嚴震生/巴納德第一步,被振興醫院發揚光大
黃美涓╱不能出國度假 沒有年貨大街 今年的新年怎麼過?
梁賡義/你們不孤單 向桃醫及醫護致敬
李伯璋/負擔公平 改變不必要的醫療行為
魏崢/健保別讓醫療變得過度廉價
程文俊/智慧化醫療 醫病關係仍靠互動
陳保中/公衛師法誕生 邁向建構環境醫學
李伯璋/健保大數據運用AI 推動數位健康
陳昭姿/代孕法制化 幫不孕家庭追求幸福
李伯璋/病人是醫療人員最好的老師
李志恒/萊劑定位不明 風險評估需補強
余忠仁/吸菸者和有肺癌家族史者 必做LDCT
王正旭/面對巨變 癌症資源「一網打盡」
陳景寧/「長照四包錢」應增照顧機構
魏福全/重建顯微手術輸出國際 台灣是搖籃
洪子仁/公衛師法通過 從治療推進到預防
王正旭/健保資源不足 已衝擊醫療照護
聰明用輔具 創造長照樂齡生活
李伯璋/務實面對 醫療生態的人性
張鴻仁/祕方關起門,專利集眾力
程文俊/做好慢性病管理 遠離心衰竭
張鴻仁/漲不漲?看懂健保財務死亡交叉
徐丞志/逐步解封 台灣檢測技術準備好了?
蔡淑鳳/國際護理師節 謝謝護理台灣隊
李伯璋/ 健保與醫界共用資源 齊心抗疫
張鴻仁/買口罩、追旅遊史…健保卡原來那麼神!前健保局總經理回顧當年建置
陳景寧/明天過後,全責照護?
李志恒/從吃的到擦的 應整合毒性風險管理
猜你喜歡
「高潮是什麼感受?」她不想再靠演技配合求解答
第二劑副作用比第一劑更高!一張表看懂新冠疫苗常見副作用
林靜芸/不要低估鼓勵的力量
林靜芸/病患心中好醫師 是人性的關懷
謝向堯/混亂的呢喃,可能是心裡的牽掛…居家安寧訪視 察看患者也撫慰照顧者
許金川/肺癌、肝癌沒症狀 定檢保健康
黃達夫/正確的醫療是最經濟的醫療
洪惠風/火星人的起源 來自於翻譯錯誤
許金川/好心不一定好肝 一定要超一下
楊定一/用正向的心,迎接改變
張金堅/加速癌細胞惡化 這些邪惡鄰居是助紂為虐的禍首
嚴震生/巴納德第一步,被振興醫院發揚光大
潘懷宗/脂肪不見得都不好!棕色脂肪能降代謝性疾病,但要如何增加呢?
許金川/喝酒傷肝 別等肚子大了吐血才後悔!
林思偕/查房
鄒頡龍/從日劇《半澤直樹2》談老年人聽力障礙
張鴻仁/有了新冠疫苗,就能「解封」開放?
黃美涓╱不能出國度假 沒有年貨大街 今年的新年怎麼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