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名人堂/國際醫療照護 展現台灣軟實力
年初,新光醫院組成緬甸醫療訪問團,實地走訪當地醫療機構,在緬甸仰光育幼院看到一位「鴨掌手」的9歲男童。這位張小弟雙手五隻手指黏在一起,這樣的病例,在產前檢查已成醫療常規的台灣,幾乎是看不到,但張小弟卻因諸多因素無法在緬甸當地得到合適的醫療。
新光助緬童 治癒鴨掌手
當場,緬甸醫療訪問團、也是本院侯院長,在診視過張小弟的狀況,判讀X光片後,立即擬定公益醫療計畫,集結新光醫院整形外科、骨科、醫學美容、復健科及麻醉科醫療資源,計畫近日內將張小弟接來台灣,治療他的鴨掌手,還他一個伸手可以打開五指的人生。
早年台灣也曾接受過國際醫療援助,但隨著社會經濟發展醫療水準提高,醫療照護目前已成為台灣最重要的軟實力之一。根據衛福部統計,去年外國人來台就醫達41.4萬人次,較前年增加近11萬人次,創下新高,其中新南向東協十國來台人次與占比,首度超越大陸。
推動國際醫療發展,並非一蹴可幾,需要逐年推進,回首進程可追溯至2009年兩岸開放大三通,兩岸間航點增加,大陸居民來台健檢、醫美與醫療的人數也跟著逐年增加。
醫療新南向 7國7中心
2016年是另一個轉折點,政府將國際醫療發展對象移轉至新南向國家,衛福部去年提出「新南向一國一中心計畫」,以印尼、印度、越南、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為重點,結台大、成大等形成國家級團隊。今年計畫中新增緬甸,由新光醫院負責,形成7國7中心,共同為推動新南向國際醫療而努力。
分析這些新南向國家醫療具以下特點,因經濟迅速發展帶動民眾醫療需求,但醫療機構與醫護人員普遍不足形成缺口;由於醫療資源缺乏,醫療器材仰賴進口及健保制度不完善等問題,台灣協助國際醫療推動,不僅能增加新南向國家居民來台就醫,還能帶動台灣醫藥產業在南向國家發展。
帛琉成功經驗 複製到緬甸
新光在緬甸複製帛琉醫衛合作成功經驗。自2007年起新光醫院開始提供帛琉醫療照護與人員培訓、派遣24梯次醫療團隊,成為帛琉指定後送醫院,累計2800多人跨海就醫。避免病人深夜抵台舟車勞頓,安排專車接送病人及陪病者,刻意延至隔天凌晨check in,省下一天住宿費,且方便早晨床邊抽血,兩度獲「外交之友貢獻獎」及國際醫療典範獎。
帛琉人民來台就醫所付的醫療費用,新光醫院重新投入幫助帛琉國家醫院疾病診斷治療,並協助建立深入校園及社區的公共衛生模式,打造有來有往的夥伴關係。這種以非營利結合營利方式,也將用於緬甸,吸引緬甸具經濟基礎的民眾來台健檢或醫療,所得經費再投入幫助緬甸,期待開創國際醫療成功新典範。
回顧過去台灣醫院在國際醫療上大多單打獨鬥,新南向計畫或許是合作的契機。但不論南向或西向,最重要的是建構「台灣國際醫療品牌」,行銷台灣為優質醫療技術大國,進一步可效法新加坡,以政府政策推動,結合民間資本,設立境外醫院。
醫療走出去 病人走進來
策略上短期可建構台商通路,難、重疾病個案轉診回台,中長期可在當地設立醫療據點,享有新南向國家經濟發展帶動醫療需求優勢,另一方面以當地台資醫院為據點,後續協助病人來台灣就醫,「醫療走出去,病人走進來,台灣醫療天下知」,相信台灣可以做到。
(作者洪子仁為新光醫院行政副院長)
●健康名人堂邀請國內外醫藥公共衛生專家分享健康觀點與視野,每周一刊出。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張鴻仁/有了新冠疫苗,就能「解封」開放?
嚴震生/巴納德第一步,被振興醫院發揚光大
黃美涓╱不能出國度假 沒有年貨大街 今年的新年怎麼過?
梁賡義/你們不孤單 向桃醫及醫護致敬
李伯璋/負擔公平 改變不必要的醫療行為
魏崢/健保別讓醫療變得過度廉價
程文俊/智慧化醫療 醫病關係仍靠互動
陳保中/公衛師法誕生 邁向建構環境醫學
李伯璋/健保大數據運用AI 推動數位健康
陳昭姿/代孕法制化 幫不孕家庭追求幸福
李伯璋/病人是醫療人員最好的老師
李志恒/萊劑定位不明 風險評估需補強
余忠仁/吸菸者和有肺癌家族史者 必做LDCT
王正旭/面對巨變 癌症資源「一網打盡」
陳景寧/「長照四包錢」應增照顧機構
魏福全/重建顯微手術輸出國際 台灣是搖籃
洪子仁/公衛師法通過 從治療推進到預防
王正旭/健保資源不足 已衝擊醫療照護
聰明用輔具 創造長照樂齡生活
李伯璋/務實面對 醫療生態的人性
張鴻仁/祕方關起門,專利集眾力
程文俊/做好慢性病管理 遠離心衰竭
張鴻仁/漲不漲?看懂健保財務死亡交叉
徐丞志/逐步解封 台灣檢測技術準備好了?
蔡淑鳳/國際護理師節 謝謝護理台灣隊
李伯璋/ 健保與醫界共用資源 齊心抗疫
張鴻仁/買口罩、追旅遊史…健保卡原來那麼神!前健保局總經理回顧當年建置
陳景寧/明天過後,全責照護?
張鴻仁/買口罩、監測就診人數…新冠肺炎爆發,健保卡防疫立大功
李志恒/從吃的到擦的 應整合毒性風險管理
猜你喜歡
第二劑副作用比第一劑更高!一張表看懂新冠疫苗常見副作用
「高潮是什麼感受?」她不想再靠演技配合求解答
林靜芸/病患心中好醫師 是人性的關懷
許金川/肺癌、肝癌沒症狀 定檢保健康
林靜芸/不要低估鼓勵的力量
黃達夫/正確的醫療是最經濟的醫療
許金川/好心不一定好肝 一定要超一下
張金堅/加速癌細胞惡化 這些邪惡鄰居是助紂為虐的禍首
楊定一/用正向的心,迎接改變
打掃做家事其實很幸福?醫:別懷疑,這是有科學依據的
洪惠風/火星人的起源 來自於翻譯錯誤
嚴震生/巴納德第一步,被振興醫院發揚光大
潘懷宗/脂肪不見得都不好!棕色脂肪能降代謝性疾病,但要如何增加呢?
林思偕/查房
鄒頡龍/從日劇《半澤直樹2》談老年人聽力障礙
許金川/喝酒傷肝 別等肚子大了吐血才後悔!
施昇輝/電影系的奇幻旅程:我不是白髮翁,我是少年郎
張鴻仁/有了新冠疫苗,就能「解封」開放?
黃達夫/美國人平均壽命下降 跟萊牛萊豬無關
黃美涓╱不能出國度假 沒有年貨大街 今年的新年怎麼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