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名人堂/癌症病患生活品質 比延長餘命重要
日前,接到朋友傳寄媒體報導,標題是「最大腫瘤設備代理商,疑與萬芳醫院名醫勾串詐騙病患」。
我是腫瘤內科醫師,卅年來與放射腫瘤科合作照顧癌症病人,見證放射腫瘤醫學得來不易的進步。
放射線在癌症治療效益上接近外科手術,對不適合開刀的病人或手術刀到不了的地方,可能是最佳選項;放射線不僅可治癒頭頸癌並保留維護生活品質的重要器官,也有助減少其他癌症的局部復發及遠端轉移風險。
某些癌細胞 抗放射線傷害
放射線治療也有極限,例如某些癌細胞潛在有抗放射線傷害能力,通常合併小劑量化療,能讓放射線治療更有功效。
另一個放射線治療難關是對腫瘤周邊組織的傷害,例如頭頸癌放療後,因唾液腺破壞造成嚴重口乾症;肺癌放射線治療過程中,食道受傷造成吞嚥困難及疼痛,有時候連水也無法下嚥。
精準腫瘤定位 最重要目標
放射線無法轉彎或改道,癌細胞往往能耐受高劑量放射線治療,正常細胞承受不了太多放射線傷害。放射線治療常是「one time deal(單次交易)」;同一部位在腫瘤復發後,幾乎無法再一次接受根治性放射線治療,因此精準腫瘤定位,降低周邊組織傷害,是近廿年來放射線治療的最重要的目標。
放射線用於腫瘤治療已一世紀之久。我剛進入腫瘤醫學訓練之初,放射線治療定位由腫瘤科醫師在一張X光片及病人身體畫下一些交錯的直線,再製作鉛塊模型保護治療範圍外的正常組織;放射線源單一,即使用鉛塊,病人體表皮膚及腫瘤周邊組織如焦土般的傷害,常讓人駭然。
1990年代後,放射線治療儀器加附影像定位設備,不僅更精準描繪不規則腫瘤,放射線源也可來自不同方向,讓放射線集中於腫瘤達到最高劑量,減少周邊組織放射劑量。
大眾聽說過的放射線治療,包括伽馬射線刀(Gamma knife)、強度調控放射線治療(IMRT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電腦刀(Cyberknife)、螺旋刀(Helical tomotherapy),都據此原則設計。今天放射線治療後遺症比廿年前減輕許多,即拜先進科技之賜。
先進治療 減低長期後遺症
接受健保給付的放射線治療與自掏腰包付20萬元的螺旋刀放射治療,區別為何?先進放射線治療目的在增進精準性,減低長期後遺症,但這樣的優點卻不是病人能立即察覺。因此,病人可能感受付了十倍價錢的五星級飯店牛肉麵,卻沒有巷口攤子的牛肉麵好吃,而有被「詐欺」的感覺。
癌症治療的新科技、新藥品,充滿了這樣的矛盾。
如果癌症治療最終目標是延長餘命,新的昂貴不可及的檢驗及治療,往往沒有一般交易上「一分錢一分貨」的標價。
對個人而言,傾家蕩產的藥品可能只延長幾周到個把月存活期;對國家而言,美國歷年醫療支出的急速成長,病人享受到餘命改善卻有限。昂貴的醫療支出,不管在手術、放射線治療、化療、標靶、免疫治療,改善癌症病人的生活品質——這或許是比延長餘命更令人渴望的目標,也值得健保重新檢驗給付標準的思考方向。
吳思遠醫師事件、達文西手術適應症及健保給付問題,正是「The devil is in the details(魔鬼存在細節裡) 」的又一表徵,是健保體制冰山一角。但願國人正視,集思廣益,改革健保,成就與時更新、公平、透明的制度。
(作者胡涵婷為美國哈佛先鋒聯合診所Harvard Vanguard Medical Associates血液腫瘤科專科醫師,本文節錄自元氣網醫病平台)
●健康名人堂邀請國內外醫藥公共衛生專家分享健康觀點與視野,每周一刊出。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張鴻仁/有了新冠疫苗,就能「解封」開放?
嚴震生/巴納德第一步,被振興醫院發揚光大
黃美涓╱不能出國度假 沒有年貨大街 今年的新年怎麼過?
梁賡義/你們不孤單 向桃醫及醫護致敬
李伯璋/負擔公平 改變不必要的醫療行為
魏崢/健保別讓醫療變得過度廉價
程文俊/智慧化醫療 醫病關係仍靠互動
陳保中/公衛師法誕生 邁向建構環境醫學
李伯璋/健保大數據運用AI 推動數位健康
陳昭姿/代孕法制化 幫不孕家庭追求幸福
李伯璋/病人是醫療人員最好的老師
李志恒/萊劑定位不明 風險評估需補強
余忠仁/吸菸者和有肺癌家族史者 必做LDCT
王正旭/面對巨變 癌症資源「一網打盡」
陳景寧/「長照四包錢」應增照顧機構
魏福全/重建顯微手術輸出國際 台灣是搖籃
洪子仁/公衛師法通過 從治療推進到預防
王正旭/健保資源不足 已衝擊醫療照護
聰明用輔具 創造長照樂齡生活
李伯璋/務實面對 醫療生態的人性
張鴻仁/祕方關起門,專利集眾力
程文俊/做好慢性病管理 遠離心衰竭
張鴻仁/漲不漲?看懂健保財務死亡交叉
徐丞志/逐步解封 台灣檢測技術準備好了?
蔡淑鳳/國際護理師節 謝謝護理台灣隊
李伯璋/ 健保與醫界共用資源 齊心抗疫
張鴻仁/買口罩、追旅遊史…健保卡原來那麼神!前健保局總經理回顧當年建置
陳景寧/明天過後,全責照護?
張鴻仁/買口罩、監測就診人數…新冠肺炎爆發,健保卡防疫立大功
李志恒/從吃的到擦的 應整合毒性風險管理
猜你喜歡
「高潮是什麼感受?」她不想再靠演技配合求解答
林靜芸/病患心中好醫師 是人性的關懷
許金川/肺癌、肝癌沒症狀 定檢保健康
嚴震生/巴納德第一步,被振興醫院發揚光大
張金堅/加速癌細胞惡化 這些邪惡鄰居是助紂為虐的禍首
楊定一/用正向的心,迎接改變
潘懷宗/脂肪不見得都不好!棕色脂肪能降代謝性疾病,但要如何增加呢?
林思偕/查房
鄒頡龍/從日劇《半澤直樹2》談老年人聽力障礙
施昇輝/電影系的奇幻旅程:我不是白髮翁,我是少年郎
張鴻仁/有了新冠疫苗,就能「解封」開放?
許金川/喝酒傷肝 別等肚子大了吐血才後悔!
許金川/全民超起來 人人好心肝
黃達夫/美國人平均壽命下降 跟萊牛萊豬無關
黃美涓╱不能出國度假 沒有年貨大街 今年的新年怎麼過?
匡列居家隔離人多 哪些是家庭傳播高危險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