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奇宏/搶救視力 有效防治策略在哪?
聯合報系願景工程最近推出「3C破壞王」系列報導,3C產品盛行已勢不可擋,大家應正視3C產品對幼兒視力及心靈的影響。高度近視造成的視力缺損是全球必須都面臨的問題,但在國內特別棘手,主要是許多人對於高度近視帶來的眼疾及失明風險欠缺危機感;更有待政府拿出有效的防治策略,為國民視力惡化設下停損點。
小一近視3成到小六已近7成
其實,台灣並非沒有努力,近視防治已努力了30年,但近視率依然居高不下。衛福部固定委託台大醫院進行學童視力調查,目前國內小學一年級近視率約3成,到了六年級已將近7成,而國內的防治工作不是沒有進步,只是近視率下降幅度低,每年僅1%到2%。若以降低學童近視率為防治目標,結果令人失望。
根據統計,澳洲雪梨當地4到12歲學童近視率約11%到12%,依照我國防治速度,要達到澳洲雪梨的水準,至少需60年。
但若改換思維,既然無法減少近視率,我們需要有效的對策,減少近視成為高度近視的機會。
避免高度近視 策略是「減度」
一般人近視度數在19到20歲達高峰,這表示在此之前,小學、中學和高中階段的近視度數都可能持續上升。避免近視成為高度近視,我在擔任台北市衛生局長期間,提出的策略是「減度」。
民國102年,北市衛生局推出「學童健康起步計畫─減度防齲專案」,提供一年級新生窩溝封填及一年級升二年級學童專業視力和散瞳後驗光檢查補助,以早期發現問題,早期轉介並追蹤治療,降低齲齒率及視力不良率,達到「高度近視,減度百萬。學童齲齒,3年減半」的目標。
改由家長帶小孩檢測視力
在減度計畫方面,改變過去由醫護人員去學校為孩童檢查視力的方式,讓家長帶孩子至眼科診所接受散瞳驗光檢查,家長可直接從眼科醫師獲得視力保健常識,散瞳驗光有助得知孩子真正的視力情形。第一年有2萬名小二學生參與,第二年加入小三學生,第三年則擴大至國小二至四年級。
過去孩童近視增加速度是每年75度到100度,只要4年,近視度數就接近高度近視門檻。經過我們3年的努力,達成減度百萬的目標,而統計也發現,透過散瞳驗光檢查等介入,孩子近視增加幅度為每年25度到50度,減緩近視增加速度,與高度近視的距離被拉開,證實度數降低,對學童視力健康有一定意義。
健保不給付驗光 須自籌財源
上述計畫從102年至今,北市與新北市仍持續執行。計畫有成效最主要的原因,其一是經費,健保不給付散瞳驗光,但不能讓眼科醫師白做工,必須自行籌措財源,估算一位學生接受散瞳驗光的費用約410元;另外是與各單位的配合與協調,衛生單位與教育單位整合,更需要學校積極參與。
防治蛀牙的窩溝封填計畫,後來衛福部採用,推行至全國。但散瞳驗光則因經費不足、眼科醫界有不同意見、政府認為實證不足等因素,未被採納。其實透過較精準的視力量測,如散瞳後檢查,輔以衛教及醫療轉介與後續追蹤,讓學童、家長與眼科專科醫師充分討論後,就個案採取積極防治作為,的確可以達到高度近視防治的政策成效。
對於如何治療高度近視,在專家未有共識之前,政府機關應避免介入爭議,透過量測及識能提升,一樣可達到不錯的高度近視防治效果。
雖然3C產品與視力惡化的關連性需要更多研究與觀察,但若說兩者完全無關,大家可能也無法接受。近視防治,刻不容緩,政府機關應盡快提出論述,避免重複過去無效的策略,整合各單位,提出有效作法。可惜政府機關太過重視流程,如涵蓋率等,真正的成效反而未受重視,十分可惜。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健康名人堂/不是洗腎就是截肢?3招學會控糖與糖尿病甜蜜共處
王正旭/數位幫忙 助醫病共享決策
李志恒/新興毒品氾濫 「三減」恐難因應
健康名人堂/台灣全民健保 走向國際
邱淑媞/ 電子煙危害大 管制刻不容緩
李伯璋/分級醫療 減少醫護過勞
賴德仁/尊重失智人權 得先全民友善失智
張鴻仁/「生技大大可為」 處方藥新思維
陳昭姿/健保決策跨步 讓病友也能發聲
周德陽/免疫細胞治療戰 病人怎麼選擇?
李明亮/有好醫師 才有好的醫學教育
王英偉/保護視力 關鍵從小做起
王正旭/癌友重回職場 如何與企業雙贏?
李淑貞/用對輔具 老年生活也時尚
健康名人堂/國際醫療照護 展現台灣軟實力
健康名人堂/癌症病患生活品質 比延長餘命重要
健康名人堂/推醫病「共決」! 先做好3重點
李明亮/你需要的「良師益友」
健康名人堂/民眾分擔責任 健保更能永續
甄瑞興/老來「停聽看」 延緩失智
洪子仁/使用者付費 健保才能永續
李明亮/善用「剪刀論」 工作伙伴1+1>2
甄瑞興╱失智照護網 還有漫漫長路
洪子仁/健康 要有「健檢」當靠山
李明亮/人生路上的「要與不要」
簡榮南/盼消滅C肝 再創全球典範
林欣榮/幹細胞特管辦法 助台醫療再超越
李明亮/工作 別輕易改變初衷
李伯璋/分級醫療 讓醫病雙贏
李明亮/如果當年台大外科當掉我…
猜你喜歡
林靜芸/想休息、想運動不用等有空!每天一點小改變,放過被壓榨的身體!
楊定一/透過失眠 學會接受事實、隨時感恩
鄒頡龍/從電影「小丑」 談憂鬱症與排尿障礙
許金川/定期健檢 才能防範於未然
許金川/大腸癌發現晚 轉移肝臟就麻煩了
健康名人堂/不是洗腎就是截肢?3招學會控糖與糖尿病甜蜜共處
林靜芸/為什麼年齡相同,有人臉部緊實有人卻鬆弛?
吳佳璇/讓我們好好變老
蘇一峰/避免心血管疾病找上門!流感一周內,不可劇烈運動與過勞
許金川/肝癌早發現 治癒率很高
蘇一峰/天氣冷空汙嚴重時,進行激烈運動:其實與自殺無異!
好食課/同時增肌又減脂 營養師教你這項健身飲食法
潘懷宗/全球唯一減緩且逆轉阿茲海默症新藥 最快後年上市
許金川/沉默殺手 肝腫瘤變大身體無異樣
好食課/營養師的憂心!別讓小孩再喝含糖飲料了
李偉文/關於貓狗的隨想
李志恒/新興毒品氾濫 「三減」恐難因應
許金川/肝腫瘤三公分以下 冷凍、電燒療效佳
劉秀枝/銀髮族的穿「金」戴銀生活
蘇一峰/真的安全嗎?你應該知道的電子煙懶人包
張天鈞/抽象畫與人
王正旭/數位幫忙 助醫病共享決策
健康名人堂/台灣全民健保 走向國際
洪惠風/沒放進嘴巴的藥物 是不可能有療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