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氣周報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元氣周報
【元氣周報/葉勝雄/永和耕莘醫院小兒腸胃科主治醫師】
咳嗽要吃止咳藥,腹瀉要吃止瀉藥,是一般人對生病和吃藥的直覺反應。有時在診間幫小朋友看完病後,家屬離開診間前還會不放心地回頭問:「醫生你有幫他開止咳的藥嗎?」接著問有沒有流鼻涕、喉嚨痛、發燒的藥,從頭到尾把症狀再描述一遍,深怕醫生漏掉了什麼。
如果只是問一兩種藥,通常會跟家屬說有。如果一直接著問,會告訴家屬剛剛已經把症狀都記錄在病歷上了,別擔心!偶爾遇到真的沒必要開那種藥的時候,會給家屬一個機會教育,其實並不是每種症狀都要開一種藥來壓抑,最好能找到疾病的根源,用最少的藥就達到治療的效果。
回想在實習醫師的階段,幾乎人手一本祕笈,記錄了止咳藥有哪些,止瀉藥有哪些等等,才能作基本的處置,並看得懂前輩的醫囑。那是踏入臨床醫學的必經歷程,之後要漸漸學習症狀與疾病的原因,更進一步針對源頭作治療。
在當住院醫師時,遇到一個發燒許久的病童,幾乎能用的藥都用上了,但還是每天發燒。大家苦無對策之際,只好請資深的小兒感染科教授來會診。
原以為他會改用神奇的抗生素來扭轉乾坤,沒想到他了解整個病程之後,卻是大筆一刪,幾乎把病人全部的用藥都停掉。說也奇怪,病人的燒就真的就退了!整個過程讓人印象深刻。
上述是一個「藥物熱」的例子,病人的病其實早就被治好了,只是藥物的副作用讓燒一直無法完全退,讓人以為病還沒好而不敢停藥。這個特殊的例子,並不是教大家每次遇到疑難雜症都要把藥全部停掉,而是舉例說明感染科醫師專業之處,並不只在於敢用很強的抗生素,更在於敢『不』用抗生素!因為要能排除所有可能存在的感染,才有把握停掉抗生素,而不是改用更強的藥物。
回到一開始的例子,咳嗽如果是痰多引起的,一味的止咳不一定是最好的辦法,如果是氣喘引起的,這時候支氣管擴張劑會比止咳藥有效。如果是肚子痛的話,那原因就更多了,也沒有一種「肚子痛的藥」是可以治療所有肚子痛的。總之,醫療不是咳嗽就開止咳藥,肚子痛就開止痛藥那麼簡單。
在一般人的觀念裡,醫療就像是一部自動販賣機,有一個症狀就按一個鍵,機器就會掉一種藥下來。其實不然,有時兩種藥物的作用是互相衝突的,選擇只用一種或乾脆都不要用,可能還比較好;如果現在的症狀是來自之前藥物的副作用,與其再多加一個藥來治療副作用,不如思考有沒有其他更適合的藥物可以替換。
醫療應該像是一位經驗老到的裁縫師,每件衣服都為病人量身訂做,病人變胖或變瘦的話,也要跟著調整。藥物當用則用,但也不是多多益善,能恰到好處最好!
▇每月逢第五周,醫者在此與您分享健康大小事。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