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璽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小兒科部主任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張璽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小兒科部主任
日本人做事一板一眼是出了名的,即使是在常規幼兒健檢上。
我原本在日本擔任小兒科醫師,自從回台灣兒科服務以來,初期不太能適應的地方之一,就是對數據的「差不多」。在日本,通常測量新生兒體重都會精確地寫到個位數,例如3852公克,而且一定將新生兒脫光光,以確保量到體重,確實是寶寶的淨重。
另外,對於幼兒健診,在日本兒科絕對堅持不著一縷進行,目的是為了讓醫療人員確實的對幼兒進行全身視診。包括皮膚的斑塊、肚臍的狀況、肢體的張力等等。因此,通常完成一個幼兒健診至少需花10到15分鐘左右。
但是,以目前台灣現行的健兒門診的人數、空間和硬體設備,實際要施行如此嚴謹複雜的幼兒健檢,坦白說相當不容易。
健康檢查多少次才夠?
目前台灣現行的兒童醫療補助,針對0-2(月)、2-4(月)、4-10(月)、10(月)-1.5(歲)、1.5-2(歲)、2-3(歲)、3-7(歲)都有健康檢查,只要擁有健保身份的幼兒,符合年齡掛健兒門診即可接受健康檢查。
日本厚生勞動省(相當於我國衛福部)則是僅給付4個月、一歲半和三歲三次,其餘的由各地方政府視情況增加健檢次數。
年齡的里程碑
新手媽媽對於寶寶的發展、照顧方法所知甚少,需要有經驗的人給予指導與建立信心。在日本有專責的衛教師,對媽媽們進行一對一的個別衛生教育。這些都是台灣相對缺乏的,特別是專門的衛教這一塊。
我希望可以與家長們分享寶寶成長發育中,需要特別注意的關鍵,同時釐清一些迷思,也避免不必要的恐慌。
除了基本的身高、體重、頭圍等,幼兒的「發展」是另一大重點。在兒科發展學上面,有一個mile stone(年齡的里程碑)的概念很重要。舉例來說,滿月要會笑、3個月可以追視、4個月脖子可以穩定、5-6個月會翻身、7-8個月會坐等。
在年齡偏幼的幼兒,發展評估比較強調在動作發展的部分,隨著年齡漸長,慢慢會增加對於認知、語言等等高階腦部功能的評估。
很重要的原則是,健兒門診的主要目的是「篩檢」出潛在異常的幼兒,進行及早地診斷及治療。它並不是一個用來確診的工具。當臨床醫師有懷疑時,必須轉介去專科進行確診,再考量治療介入的必要性。
另外,發展是一個連續性的過程,現階段看似落後同儕的表現,不見得一定是發展遲緩。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即使是兄弟姐妹,發展和發育的狀況也不盡相同,不需要人比人氣死人。
善用寶寶手冊
每次的健兒門診,若能有效地利用寶寶手冊,家長可以確實地掌握,小寶貝成長發育的狀況。
寶寶手冊裡面詳盡地記載了從一出生到學齡前,小朋友應該接種的公費疫苗。目前絕大部分的疫苗都有公費補助。醫療資訊電子化之後,孩童接種疫苗的記錄全部都會上傳至全國的系統資料庫,所以即使寶寶手冊遺失,接種的紀錄依然會存在於雲端資料庫中。但還是建議家長,若是手冊遺失補發,最好還是僅保留一份完整的接種資料,以免醫療人員核對資料時,造成困擾。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