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許金川
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董事長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許金川
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董事長
老爸行醫,退休後由兒子接班。
老爸:「隔壁老王胃痛我看了數十年,你怎麼一下子就把他治好了!」
兒子:「他有幽門桿菌,治療後,多年來的胃潰瘍就好了!」
老爸:「你以前讀書的錢都在裡面啊!那以後你兒子讀書的錢哪裡來?!」
以前很多人長年胃痛,要長期看醫生吃胃藥,其中有不少人是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甚至是胃癌患者,甚至有些人引發胃穿孔或胃出血須手術治療。過去幾十年來,由於抗胃潰瘍治療藥物的進步,這些「胃病」越來越少。而近年來隨著幽門桿菌被證實與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有關,在以抗幽門桿菌藥物治療後,不僅消化性潰瘍大為減少,胃癌發生率也大為減少,長年靠胃藥為「生」的病友也越來越少。
冤有頭、債有主。同樣地,長期高居國內男性癌症死因第一名的肝癌也找到了冤頭,其主因是B型及C型肝炎病毒。B型肝炎有了疫苗,但C型肝炎病毒疫苗到目前仍未研發出來,可喜的是近年來有了全新、幾乎無副作用的口服新藥出來,至於B型肝炎也有口服藥物,但可惜對大多數人而言,B肝病毒不容易完全廓清,而對臺灣二百多萬的B肝病友而言,許多人已經有了肝纖維化或肝硬化,甚至有了肝癌,這些人需做好安全防護措施,才能遠離肝病的魔手。
為今之計,凡我國人務必好好省思自己的肝是屬於哪一種肝,是否有B肝、有C肝,有沒有B肝抗體,有沒有做過腹部超音波,不僅了解自己,也要關心家人及親友的心「肝」寶貝。最重要的是,要了解體格好、體力好不代表肝臟好,肝好不好不能憑感覺,一定要做完整的肝臟檢查。
●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79期好心肝會刊已出刊,另有新版的B、C型肝炎治療小手冊及肝癌對策,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