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豐偉/一顆憂鬱症藥物 改變大腦
【聯合報╱陳豐偉(高雄快樂心靈診所醫師)】
從我當精神科住院醫師開始,長久接受的教育就是:抗憂鬱劑不是馬上吃馬上有效,可能得經過一連串生化作用改變大腦,快則一星期,有時需要兩、三星期才會有藥效出現。
所以,我們一直有個觀念:如果病人說吃藥後馬上就有效果、很快好起來,可能是心理作用,或他並不是真正的憂鬱症,只是一時心情低落。不過,最近有個研究發現,憂鬱症藥物三小時就能改變大腦,衝擊精神科醫師的舊觀念。
來自德國的研究人員找來一群健康、沒有用過憂鬱症藥物的人,讓他們口服一顆「血清素回收抑制劑」的抗憂鬱藥物。在服藥前跟服藥三小時後分別以fMRI(功能性核磁共振)測量,結果在大腦各個區域,都發現顯著的大腦功能「連接性」(connectivity)的變化。
這連結性的變化該如何解釋,現有的醫學還說不太清楚,就如同現在對抗憂鬱藥物的療效也還充滿許多假設。但這研究讓我們推測:其實從服藥的第一天開始,抗憂鬱劑就帶來可觀察到的改變。
只是,這改變是好、是壞,有沒有什麼意義,我們還在瞎子摸象。但這也代表,研究人員繼續用fMRI或其他先進儀器,繼續追蹤健康的人與憂鬱症患者服藥後的大腦變化,可能很快就會有爆炸性的發現。
或許,日後我們可以從病人服藥後三小時的fMRI預測病人對這顆藥物的反應好不好,不好就不用繼續浪費時間。也許我們可以用fMRI偵測憂鬱病人的嚴重程度與復原狀態。fMRI的安全性遠高於X光與電腦斷層,如果能降低成本,就能用來讓我們更加瞭解自己的大腦。
有些病人回診時高興地說:醫師我吃藥第一天就改善許多,不會胡思亂想。或許,未來我們將會知道,哪種基因型的病人服用哪種藥物,會有最好的療效。不過,這些高昂的檢查費用,健保可能出不起,醫療科技越先進,窮人跟富人享用的醫療資源也會越懸殊。
繼續推想下去,在不久的將來,憂鬱症病人抽血驗DNA,以及靠fMRI瞭解大腦變化後,就能找到藥效最快最好的處方。在對病人有些瞭解後,唸一段文字給病人聽、同時用fMRI監測大腦,就能用電腦統計出病人可能的診斷是什麼。這時,人們如何看待自己的大腦,精神科醫師如何面對自己的工作,原來的價值觀將被顛覆。
不過,當我們對大腦瞭解越多、測量的儀器越先進,也就代表,我們擁有的祕密越少。也許以後不管在心理治療、一般聊天或警察偵訊後,類似fMRI的設施,都能讓我們得知個案真實的反應。人類將被更透徹地瞭解,遠超過現在想像。

陳豐偉
高雄快樂心靈診所醫師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陳豐偉/抗憂鬱藥物的貢獻
陳豐偉/神經多樣性的悲與喜
陳豐偉/新手爸爸的壓力
陳豐偉/表觀遺傳大革命
陳豐偉/普拿疼也有抗憂鬱作用?
陳豐偉/讓人感到無力的PM2.5空氣汙染
陳豐偉/肥胖跟許多癌症高度相關
陳豐偉/想活久一點的期待
陳豐偉/對抗安眠藥的大作戰
陳豐偉/吃藥越多活越久——「搖搖哥」留下的難題
陳豐偉/有一種憂鬱症不容易好
陳豐偉/抗精神病藥物的哀愁
陳豐偉/巴拉刈的恩怨情仇
陳豐偉/小孩生病,你也跟著生病
陳豐偉/改善伴侶互動 從好好吃一餐開始
陳豐偉/網路、愛、成癮
陳豐偉/成為人類的第一步
陳豐偉/被莫名症狀左右的人生
陳豐偉/對食物成癮的人
陳豐偉/動不動就暴怒 你有「間歇暴躁症」?
陳豐偉/腸躁症 該先看精神科嗎?
陳豐偉/吃了這顆藥 反推你是什麼病
陳豐偉/工作複雜度高 老來腦袋較好
陳豐偉/沉迷網路的媽媽們
陳豐偉/鎮靜安眠藥導致失智症? 且慢下定論
陳豐偉/常被忽視的精神病患家屬負擔
陳豐偉/停經婦女與憂鬱症
陳豐偉/忘不了的舊情人
陳豐偉/你陷入「關係惰性」嗎?
陳豐偉/對愛成癮的男、女人
猜你喜歡
為何新冠疫苗已試驗成功卻仍有副作用?醫師解惑
「高潮是什麼感受?」她不想再靠演技配合求解答
林靜芸/不要低估鼓勵的力量
第二劑副作用比第一劑更高!一張表看懂新冠疫苗常見副作用
謝向堯/混亂的呢喃,可能是心裡的牽掛…居家安寧訪視 察看患者也撫慰照顧者
黃達夫/正確的醫療是最經濟的醫療
劉秀枝/東西找不到?別怕!可能只是心不在焉
洪惠風/火星人的起源 來自於翻譯錯誤
林靜芸/病患心中好醫師 是人性的關懷
許金川/肺癌、肝癌沒症狀 定檢保健康
許金川/保肝定期超檢 別光想性福
許金川/好心不一定好肝 一定要超一下
閻雲/疫情後省思 深化醫界、資通訊界合作
楊定一/用正向的心,迎接改變
潘懷宗/脂肪不見得都不好!棕色脂肪能降代謝性疾病,但要如何增加呢?
林思偕/查房
張鴻仁/有了新冠疫苗,就能「解封」開放?
鄒頡龍/從日劇《半澤直樹2》談老年人聽力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