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豐偉
快樂心靈診所醫師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陳豐偉
快樂心靈診所醫師
【元氣周報/陳豐偉】
學生時代似懂非懂翻佛洛伊德的書,以為精神分析就是精神醫學的一切。看國外的電影就想像精神科病人舒適地躺著或坐著,與治療師深度會談。等到自己成為第一線醫師才發現完全不同,而精神科門診往往更像戰場。
目前我一天三個診若看三十位病人就覺得很吃力,不曉得一個診看四、五十位病人的名醫如何應付。三個診以九小時計,假如一天有九位新病人,以初診一次半小時計,就佔掉一半時間,剩下二十位病人一人大約只能分到十分鐘。扣掉討論藥物、對病人衛教,實際上難以深入會談,也只能就病人的現況給予支持、鼓勵。
為什麼健保看精神科的經驗往往是急促、短暫,有時還得經歷長久等待?事實上,在健保赤字、虧損年年擴大的情況下,深度心理治療、特殊心理治療等項目自然受到限制。當然,當精神科醫師一天要看上四、五十位病人時,就算不理健保審核委員的內規,現實上也只能跟極少數病人深入會談。
常有病人在轉介心理治療師後激動地說:「你談的跟醫師談的方向都不一樣!你抓到我的問題了!」這不稀奇,因為治療師通常是以一次會談五十分鐘、進行六次以上的時間來規劃會談內容,而忙碌的精神科醫師常得避免觸及需要較長時間處理的問題,免得無法在短暫時間內收拾善後。
而這世上又有多少人能像神奇的治療師彌爾頓‧艾瑞克森一樣,要第一次看診的酒癮病人去觀察仙人掌,然後二十幾年後病人女兒特地來找他致謝,因為這一句話就治好病人的酒癮?大部分醫師無法擁有這種直覺觀察力,也很難期待短短幾句話就帶來劇烈改變。
不過,健保嚴格管制深度心理治療費用也有其道理,從佛洛伊德開山立派開始,心理治療的行規就是要預先收費,並嚴格要求個案遵守會談的預約時間。這些非藥物的治療模式,個案的動機是核心關鍵,無限制提供免費服務只會造成濫用資源、虛耗治療師時間。
長期累積的心理治療經驗告訴我們,跟個案收一筆他會在乎的費用,是維繫治療關係的基礎。不過,台灣患者遇到的問題是:家境拮据的中低收入戶實在付不起心理治療費用(心理師一次1,500元起跳,醫師高於2,500元)。
在心理治療發達的國度,中低收入戶可用低價找研究生、實習生或新手治療師,台灣甚少這類資源。現實上,病人若想談久一點,可能就得費心找剛開診、候診病人不多的醫師了。
※延伸閱讀》
.精神科用藥 切勿擅自停藥
歡迎瀏覽作者網站:http://blog.eroach.net
【2009/04/19 元氣周報】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