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豐偉/網路、愛、成癮
臉書等社群網站興起,加上智慧型手機越來越方便、3G網路普及,時時刻刻滑手機,已經成為生活常態。科學家發現,點選臉書、發LINE、在網路上PO文,會在大腦激發輕微的成癮反應。持續點擊,成癮性越來越強,就很難擺脫。一段時間沒碰(雖然可能只是幾個小時),對網路的癮,就如同長年的酒癮;右手開始痠麻,思緒無法集中,渾身不對勁。只要打開手機滑一下,症狀馬上解除。
我不禁想到,對滑手機的成癮,會不會加重愛的成癮?兩個原本有些好感的人,在臉書上或在LINE熱絡地聊了起來。頻繁的網路互動,加重對社群網站的依賴。多巴胺等跟上癮有關的神經傳導物質,在一次又一次滑動與點擊中不斷湧出。但總不能一直黏在手機旁,有時對方無法很快回應,或有些人談不倫戀不能隨意開App,訊息往來超過一個程度後,對社群網站的依賴到達頂點,當事人開始出現脫癮的戒斷症狀。
戒斷症狀出現時,常會感到空虛。心情容易低落,無所不在的焦慮感可能會出現。空虛感會讓你想要做些什麼,彷彿要尋尋覓覓什麼,但這時你很難得到滿足。因為戒斷的空虛,有些人染上暴食的癮,有些人變成酒癮,毫無意外有些人會以性與愛情來得到滿足。
有趣的問題是:當原本就有好感的兩人,因為頻繁的互動導致臉書與LINE成癮時,戒斷症狀的難受,會不會讓他們誤以為這就是愛情?「啊,原來,愛上一個人就是這種感覺」,兩人的心裡纏綿著。腦袋開始出現手機傳來照片的強迫性畫面,越不去碰就越想念。也許有些愛情,就由此真正展開。
心理學家做過研究,在心跳較快的情況下遇見的陌生異性,比較容易產生「喜歡」的感覺。所有的感覺都是化學物質與電流的傳遞,人類自以為是的感覺,被其他訊號與背景訊息欺瞞,也是理所當然。許多緣分因此而來,未來的下場不見得不好。
在精神科門診裡傷心難過伴侶外遇或劈腿的病人,最常觸發感傷的,就是他們在伴侶的電腦或手機上看到的曖昧訊息。許多訊息在臉書與LINE流傳,許多感情在社群網站燃燒。
但什麼叫「真愛」,什麼只是密切聯絡後產生的addiction(成癮)與obsession(強迫意念)?認真思考後,一切均可懷疑,一切都不可信,或許假裝什麼都不知道比較好。
▍提供優質新聞,還需要你的鼓勵,按讚加入《元氣網粉絲團》:

陳豐偉
高雄快樂心靈診所醫師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陳豐偉/抗憂鬱藥物的貢獻
陳豐偉/神經多樣性的悲與喜
陳豐偉/新手爸爸的壓力
陳豐偉/表觀遺傳大革命
陳豐偉/普拿疼也有抗憂鬱作用?
陳豐偉/讓人感到無力的PM2.5空氣汙染
陳豐偉/肥胖跟許多癌症高度相關
陳豐偉/想活久一點的期待
陳豐偉/對抗安眠藥的大作戰
陳豐偉/吃藥越多活越久——「搖搖哥」留下的難題
陳豐偉/有一種憂鬱症不容易好
陳豐偉/抗精神病藥物的哀愁
陳豐偉/巴拉刈的恩怨情仇
陳豐偉/小孩生病,你也跟著生病
陳豐偉/改善伴侶互動 從好好吃一餐開始
陳豐偉/成為人類的第一步
陳豐偉/被莫名症狀左右的人生
陳豐偉/對食物成癮的人
陳豐偉/動不動就暴怒 你有「間歇暴躁症」?
陳豐偉/腸躁症 該先看精神科嗎?
陳豐偉/吃了這顆藥 反推你是什麼病
陳豐偉/工作複雜度高 老來腦袋較好
陳豐偉/沉迷網路的媽媽們
陳豐偉/鎮靜安眠藥導致失智症? 且慢下定論
陳豐偉/一顆憂鬱症藥物 改變大腦
陳豐偉/常被忽視的精神病患家屬負擔
陳豐偉/停經婦女與憂鬱症
陳豐偉/忘不了的舊情人
陳豐偉/你陷入「關係惰性」嗎?
陳豐偉/對愛成癮的男、女人
猜你喜歡
張金堅/乳癌好發年齡,台灣竟比歐美少10歲!年輕型乳癌惡性高易轉移,留意4特徵
許金川/前面美女後面野狗,還是跑不動?是不是哪裡出了問題?
楊定一/吃好、吃飽 找回代謝的靈活性
陳旺全/醫無囿於中西 救人方法愈多愈好
優照護/照顧失智家人有多難?專家照顧心法與你分享
許金川/生病不看醫師,醫師怎麼活下去?
張金堅/新冠疫情趨緩,如何營造生活新常態?7QA教你與病毒和平共存
潘懷宗/攝取健康油脂是預防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良方 一表幫助挑選好油
林思偕/診間的強效安慰劑
林頌凱/是皺襞症候群,還是退化性關節炎?
鄒頡龍/〈從電影看醫學〉從「挪威的森林」 談女性性交疼痛
洪子仁/三大方向 降低確診重症與死亡率
許金川/救命用超音波,做了沒?
許金川/防疫夫妻分床睡不准親嘴 這樣怎麼傳宗接代?
傅志遠/當醫療保險變「周年慶掃貨」
陳景寧/住院看護納健保 不能再等
黃達夫/醫院要讓病人贏 而非僅追求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