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文/回應來自心靈與自然召喚的行者
當我讚嘆他的靈活與敏捷時,他又跳起來,然後彎身前屈、雙手觸及腳趾,原來他從年輕至今仍保持每天一大早起床花一小時慢跑或游泳。前幾年到國外報名參加太空旅行,醫師做了詳細身體檢查後,認為他的體能或心肺功能都只有四十多歲。
這些年活躍老化的議題很夯,但是他早在三十多年前,也就是五十歲那年就退休,成立基金會從事公益活動,雖然六十歲才第一次登高山,但是隨後的壯遊冒險,讓人佩服。七十歲後開始遠征地球極境,六訪北極,五探南極,七次到中極(西藏),酷熱的赤道與大漠,絲路行腳,深入南美洲雨林蠻荒,馳騁非洲大地……更令人佩服的是,每次冒險,他一個人背著沉重的相機與腳架,為大家拍出絕美的相片。
大家都稱他是極地攝影家,我卻覺得他更像是以大自然為道場的修行者。這些地方稱為極境,地球上最極端的環境,要嘛冷得無法想像,要嘛又乾又熱,不然就是高到無法呼吸,對任何生物而言,都是非常惡劣艱困的環境。一般人若不是工作所需,為了興趣或炫耀去一次就夠了,可是為什麼他卻在七、八十歲時,一次又一次冒著生命危險和肉體的困頓接受挑戰?我相信這些動力一定是來自生命裡更深沉的呼喚。
這種熱情絕不是那種「我來、我見、我征服」的炫耀,而是當我們能一次又一次把自己逼迫到最極端的絕境下,才能彰顯出生命的深刻與意義,甚至尋得精神與肉體上的重生與復甦。
「極地旅行的確辛苦,我利用旅程的艱辛與經歷,探索自己的內在,藉此不斷重生,而且極境的孤寂,就像是閉關,思考許多人生課題。」年輕時差一點出家,後來雖然在商場發光發熱,但是內心一直有著宗教情懷,因此陳維滄董事長自稱為行者,除了是旅行的人,更是個修行者,同時也表明,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強調一切夢想都要實行才能成功。
「行走在大自然裡,常常會覺得人是如此渺小,但是身而為人,卻又是這麼可貴,我常問自己能為這片美好的大地做些什麼?」坐在川流文教基金會辦公室看著陳董事長出版的二十多本書,每本書或每幅作品,都是他為了保護大自然所採取的行動。
翻閱今年初出版的《鶴采》攝影集,是他近二十年天涯追鶴的成果。鶴是吉祥、長壽的象徵,既靈性又高雅,多數的鶴是一夫一妻制,不管在漫天飛雪中起舞,或冰天雪地裡對天鳴唱,深遠的意境令人感動,更啟迪人心。
疫情期間,無法出國旅行,陳董事長還是很忙,行程從早排到晚,還要抽空檔整理作品。以前以為他是個傑出的攝影家,但是仔細看著剛出版的《旅行中看見真善美》,才發現他的文筆也真好,這本書引領我們探索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裡的真善美,也帶給我們更多的同情與理解。
「人在追求夢想的時候,就會忘了年紀,老後生活,就是把每天當做最後一天,用力過。」滿懷赤子般的好奇心,熱情洋溢地探索奧妙的世界,這位不老的探險家是退休長者最好的典範。

李偉文
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李偉文/越活越自在
李偉文/趕上風潮走路去
避開看似美好的退休陷阱 李偉文:每周給自己一個挑戰
李偉文/設計自己的第三人生
李偉文/尋找生命裡的寶藏
李偉文/大自然與天然殺手細胞
李偉文/疫後你最想去什麼地方
李偉文/蔬菜跟水果有什麼不一樣?
李偉文/餓一下,更健康長壽
李偉文/登山防寒最要緊
李偉文/給自己出點狀況
李偉文/共享幸福的傳家菜
李偉文/越老會越孤單?如何「刻意」練習與自己相處
李偉文/緊湊但不忙碌的生活
李偉文/閒在家裡,時間變長還是變短?
李偉文/告別的姿勢
李偉文/按下人生暫停鍵
李偉文/劃出結界 創造獨處的神聖空間
李偉文/不花錢的美好生活
李偉文/關於貓狗的隨想
李偉文/不亂傳健康養生訊息
李偉文/君子立長志、小人常立志?
李偉文/成為那個自己喜歡的人
李偉文/尋找快樂的方法
李偉文/我的懶人養生法
韓國瑜舉例的「最快樂國家」不丹幸福力漸漸瓦解?
李偉文/因為愛,與家人和解
李偉文/可預防與不可預防
李偉文/信仰安頓我們的生命
李偉文/人人都是高年級實習生
猜你喜歡
楊定一/吃好、吃飽 找回代謝的靈活性
許金川/前面美女後面野狗,還是跑不動?是不是哪裡出了問題?
潘懷宗/攝取健康油脂是預防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良方 一表幫助挑選好油
張金堅/新冠疫情趨緩,如何營造生活新常態?7QA教你與病毒和平共存
洪子仁/三大方向 降低確診重症與死亡率
許金川/生病不看醫師,醫師怎麼活下去?
鄒頡龍/〈從電影看醫學〉從「挪威的森林」 談女性性交疼痛
陳旺全/醫無囿於中西 救人方法愈多愈好
優照護/照顧失智家人有多難?專家照顧心法與你分享
林頌凱/是皺襞症候群,還是退化性關節炎?
林思偕/診間的強效安慰劑
許金川/救命用超音波,做了沒?
陳景寧/住院看護納健保 不能再等
傅志遠/當醫療保險變「周年慶掃貨」
許金川/防疫夫妻分床睡不准親嘴 這樣怎麼傳宗接代?
黃達夫/醫院要讓病人贏 而非僅追求獲利
閻雲/美建構藥品供應鏈給台灣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