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良/公開藥政會議 有助健保改革
2008年舉辦第一屆全國藥品政策會議,是我國醫療政策的重要指引。今年將舉辦第二屆,主題為「以病人為中心、價值為基礎」。但檢視議程,卻令人百般好奇「以病人為中心」的思維何在?所謂「價值」又是指什麼?
議題擦邊球 沒擊中要害
台灣藥品政策所面臨最大的核心問題,簡單一句話,就是「新藥根本進不來!」平均一個新藥審查需要4至5年,等到病患可以使用到新藥時,新藥早就變成「舊藥」。
這背後源於兩個阻礙所造成,一是健保收入不足,因此能分配到藥品的部分自然少;二是醫院財團太強勢,在政治角力不均衡的狀況下,屬醫院成本的藥品費用自然更處於弱勢。
不過,在藥政會議會前會的初步結論中,盡是些「提升審查能量」、「建立規範」、「檢討審查制度」等模糊的詞彙。對如何解決上述兩個阻礙,實在沒看到有任何具體的做法。
三方角力戰 無核心價值
二代健保的核心價值,在於保費徵收要「公平」;分配要有「效率」;醫療要有「品質」。但我國新藥價格經常是十大新進國家的最低價,且醫院掌握了藥價差,分配上是否真的有「效率」?新藥遲無法納入健保給付,醫療上是否真的有「品質」?
此次藥政會議的事前專家會前會中,既沒有邀請專業醫師團體、醫院或醫學會,也沒有邀請病友代表、付費者代表參與,自然淪為政府、藥師與藥廠三方之間的角力戰爭。如此定調下的藥政會議,所呈現的「價值」為何?大家心裡該有個底。
以病人為主 不該淪口號
要解決健保的藥品問題癥結,就必須從藥品決策的公開、透明著手。所有與藥品決策,包括醫療科技評估(HTA)、共同擬訂會議,甚至往後的藥政會議內容都必須公開、透明,並且讓病友團體都有正式陳述意見的管道。
畢竟吃藥的是病人,病人的意見自然最優先。而與藥品最直接相關的共同擬訂會議,也應該比照立法院的要求,做出逐字稿的會議紀錄。讓一切攤在陽光下,才能促成各方討論與意見交換。這其實與目前正流行的「審議式民主」,有異曲同工之妙。
◎ 隨時掌握第一手健康訊息,快加入【元氣網粉絲團】

楊志良
前衛生署長、亞洲大學榮譽講座教授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楊志良/宏觀改革三支箭 從根本解決救健保
楊志良/只醫病沒預防 台灣從未實施全民健保
楊志良/免疫療法給付之爭 別只看療效
楊志良/新冠肺炎疫情蔓延 點名四大寇
楊志良/吃人一口 至少還人半口
楊志良/「第三家庭」 攜手共老新解答
楊志良/重大傷病 應與部分負擔脫鉤
楊志良/衛福部版「重消指引」 罔顧病患權益
楊志良/我們都是病友
楊志良/誰決定我們的健保用藥?
楊志良/造福照服 人人都加入時間銀行
楊志良/癌症新藥給付 讓癌友說話
楊志良/分級轉診 醫療提供者也應改革
楊志良/從農場到餐桌的食品安全管理
楊志良/老病照護 面對父母老去的勇氣
楊志良/當天價醫療遇上健保上限
楊志良/借鑒健保 發展長照保險
楊志良/以稅收辦長照 沒錢就沒轍
楊志良/健保不能只護股市,不照顧弱勢
楊志良/藥價一砍再砍 藥竟比一顆糖便宜
楊志良/醫療糾紛救濟 應比照藥害及疫苗接種傷害
楊志良/健保的推手 謝謝前輩努力付出
楊志良/監督健保 病友們站出來!
楊志良/人口老化逼近 健保急迫挑戰
楊志良/如何拆除食安危機的引信
楊志良/看病…別指揮醫師 別要求特權
楊志良/健保虧損≠健保績效不佳
楊志良/五大皆空 錯誤診斷下錯藥
楊志良/臨床、醫管與衛政間的對立與衝突
楊志良/健保費及學費都不該漲?
猜你喜歡
「高潮是什麼感受?」她不想再靠演技配合求解答
第二劑副作用比第一劑更高!一張表看懂新冠疫苗常見副作用
林靜芸/不要低估鼓勵的力量
林靜芸/病患心中好醫師 是人性的關懷
謝向堯/混亂的呢喃,可能是心裡的牽掛…居家安寧訪視 察看患者也撫慰照顧者
許金川/肺癌、肝癌沒症狀 定檢保健康
黃達夫/正確的醫療是最經濟的醫療
洪惠風/火星人的起源 來自於翻譯錯誤
許金川/好心不一定好肝 一定要超一下
楊定一/用正向的心,迎接改變
張金堅/加速癌細胞惡化 這些邪惡鄰居是助紂為虐的禍首
嚴震生/巴納德第一步,被振興醫院發揚光大
潘懷宗/脂肪不見得都不好!棕色脂肪能降代謝性疾病,但要如何增加呢?
許金川/喝酒傷肝 別等肚子大了吐血才後悔!
林思偕/查房
鄒頡龍/從日劇《半澤直樹2》談老年人聽力障礙
張鴻仁/有了新冠疫苗,就能「解封」開放?
黃美涓╱不能出國度假 沒有年貨大街 今年的新年怎麼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