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良/「第三家庭」 攜手共老新解答
國際上將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率達到7%、14%及20%,分別稱為「高齡化社會」(進行式)、「高齡社會」(完成式)及「超高齡社會」。我國已於1993年成為高齡化社會,2018年轉為高齡社會,推估將於2026年邁入超高齡社會;且國人平均餘命已達80.7歲,其中男性77.5歲,女性84歲,雙創新高。
另依「世界人口綜述(World Population Review)」網站列出2019年的各國出生率排名,在全球200個國家中,台灣排最後一名,平均每個婦女僅生下1.218個孩子。少子化導致人口分母縮小,壽命延長,分子不減,老年人口比率必然上升,兩者高度相關。
據衛福部2018年9月編印的「中華民國106年老人狀況調查報告」,65歲以上有配偶或同居者占66.09%,其他33.91%(喪偶29.32%、離婚或分居3.22%、未婚1.37%); 在有偶率低及老化衝擊下,失去家庭相互陪伴、支持及照顧功能的孤獨老人,當會日愈增加。
下流老人 台灣也可能出現
日本社會學者藤田孝典於2015年出版新書「下流老人」,描述由於年金制度即將崩壞、缺乏長期照護人力等原因,會有越來越多的老人身陷貧窮漩渦而無法自拔。部分養老院、照護中心、簡易旅舍等,以低價吸引「下流老人」入住,但提供的環境、膳食、服務品質都非常惡劣。
有些商人甚至將「下流老人」請領的生活年金全部侵吞,2014年向日本國民生活中心告發的類似案例高達1454件。許多老人院和照護中心的衛生品質惡劣,照護人員霸凌老人,老人被迫寫遺囑轉移財產,還有老人院收了錢不久就惡性倒閉等,各種狀況層出不窮,這種現象未來在台灣也有可能出現。
各級政府雖提出建立長照服務體系、居家照護、強化社區照顧據點等對策,但因孤獨所帶來的自閉、憂鬱、躁鬱,甚至失能、失智等身心官能症的困擾,還是難以避免。英國更因此在梅伊擔任首相時,新設「孤獨大臣」(minister for loneliness), 以因應此迫切問題。
醫學進步和公衛普及,讓人類平均餘命在100年間,從50變成80,整整增加了30歲,有人稱其為「第三歲月」(The Third Age); 愛爾蘭成人教育學家Edward Kelly也發起「第三人生(The Third Act)」, 認為長壽已改變我們的生活視野,因此更應該持續成長、進化去思考人生第三幕,追尋內心最想擁抱的生活樣貌。
保障第三家庭 待共同努力
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董事長成亮,更進一步以其服務都會社區基督教會及原住民部落的互助模式,認為台灣不婚、不生的現象,將導致第一家庭及第二家庭(夫妻及子女組成的家庭)不斷減少,將來社會運作一定要依賴血親、姻親之外的社區人士,或者職場上的好友互相支持,組成如家庭般的連結,因而倡議「第三家庭」,希望無依的老年人能互相提供有品質、品味的陪伴、照顧。
而第三家庭的家人要用心學習認識自己、介紹自己,同時學會彼此傾聽、接納、肯定、欣賞,並接受必要的培力課程與活動,特別是提升人際、群我關係的品質與修練,俾一起攜手圓一路好走的美夢,讓自己能老身隨心、老伴貼心、老居安心;更重要者,如何立法保障及鼓勵第三家庭,則有待各界共同努力。

楊志良
前衛生署長、亞洲大學榮譽講座教授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楊志良/全民健保 不能再沉淪下去了
為疫情處置不當造成的冤魂提告!楊志良:終有一天閻羅王會找「你」算帳
楊志良/宏觀改革三支箭 從根本解決救健保
楊志良/只醫病沒預防 台灣從未實施全民健保
楊志良/免疫療法給付之爭 別只看療效
楊志良/新冠肺炎疫情蔓延 點名四大寇
楊志良/吃人一口 至少還人半口
楊志良/重大傷病 應與部分負擔脫鉤
楊志良/衛福部版「重消指引」 罔顧病患權益
楊志良/我們都是病友
楊志良/誰決定我們的健保用藥?
楊志良/造福照服 人人都加入時間銀行
楊志良/癌症新藥給付 讓癌友說話
楊志良/分級轉診 醫療提供者也應改革
楊志良/從農場到餐桌的食品安全管理
楊志良/老病照護 面對父母老去的勇氣
楊志良/當天價醫療遇上健保上限
楊志良/借鑒健保 發展長照保險
楊志良/以稅收辦長照 沒錢就沒轍
楊志良/健保不能只護股市,不照顧弱勢
楊志良/藥價一砍再砍 藥竟比一顆糖便宜
楊志良/醫療糾紛救濟 應比照藥害及疫苗接種傷害
楊志良/公開藥政會議 有助健保改革
楊志良/健保的推手 謝謝前輩努力付出
楊志良/監督健保 病友們站出來!
楊志良/人口老化逼近 健保急迫挑戰
楊志良/如何拆除食安危機的引信
楊志良/看病…別指揮醫師 別要求特權
楊志良/健保虧損≠健保績效不佳
楊志良/五大皆空 錯誤診斷下錯藥
猜你喜歡
張金堅/新冠疫情趨緩,如何營造生活新常態?7QA教你與病毒和平共存
許金川/救命用超音波,做了沒?
潘懷宗/攝取健康油脂是預防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良方 一表幫助挑選好油
林頌凱/是皺襞症候群,還是退化性關節炎?
用不修行的方法修行 名醫揭「走路的人」療癒祕訣
許金川/前面美女後面野狗,還是跑不動?是不是哪裡出了問題?
許金川/防疫夫妻分床睡不准親嘴 這樣怎麼傳宗接代?
李偉文/回應來自心靈與自然召喚的行者
傅志遠/當醫療保險變「周年慶掃貨」
陳景寧/住院看護納健保 不能再等
黃達夫/醫院要讓病人贏 而非僅追求獲利
許金川/病毒來勢洶洶,要治標或治本?
許金川/將疫比疫防新世紀病,快篩也要腹超!
閻雲/美建構藥品供應鏈給台灣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