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良/重大傷病 應與部分負擔脫鉤
隨著今年度健保總額由健保會經冗長協商後,正式出爐,與健保制度相關的議題有如雨後春筍般地相繼出現。今年健保總額將高達7526億元,比去年成長5.237%,均比只有2%左右的經濟成長率高出一倍以上,以往也多是如此。然而健保連三年虧損達百億元以上,今年虧損預估高達400億元,且不斷增加。
健保安全準備金 已不足2000億
如今健保安全準備金早已不足2000億元,約莫僅及三個多月的安全準備,距離依法須調高健保費率已不遠矣,健保制度的檢討與改革勢在必行。
自民國84年實施全民健康保險以來,過去因病而貧、因貧而不能就醫情況大幅減少,不再輕易發生因貧窮而無法就醫的情況,國人平均餘命大幅延長,民國84年國人平均壽命74.53歲,107年為80.67歲,就健保實施前後23年比較,國人平均餘命增加6.14歲,顯見健保制度對國民健康的貢獻。
台灣健保覆蓋率更高達99.9%以上,堪稱世界之最,然而正是因為我國健保提供醫療範圍廣泛,造就了龐大的財政負擔與壓力,隨著人口持續老化、國民平均餘命延長,負擔只會日漸增漲。
重大傷病醫療 年耗2000億
縱觀前年健保支出,僅重大傷病醫療就耗用健保超過2000億元,占健保總額近三成,其中以癌症、洗腎與呼吸器使用為最大宗,三者總和達1500億元,約占重大傷病醫療支出七成五;截至去年10月,重大傷病領證人數約95萬6千件,平均25人就有1人領有重大傷病卡,每月新增人數高達1萬3千人以上,成長驚人。
近兩年重大傷病支出更以每年逾百億元速度持續增加,人數愈來愈多、費用愈來愈高,重大傷病已成為健保制度中沉重的負擔。
重大傷病 與貧富不必然相關
健保法第48條規定,重大傷病、分娩以及山地離島地區就醫者,免負擔門、急診與住院部分負擔費用,本意是為了幫助重大傷病患者,降低醫療負擔與經濟困難,然而在重大傷病人數持續攀升且健保財政困難的現況,我們是不是應該回過頭來,審慎思考這個制度應如何檢討改進。
並非所有重大傷病者都屬經濟弱勢的一群,重大傷病與貧富不必然相關,但如今制度卻僅就重大傷病資格與否進行判定,而非依實際情形判斷是否需經濟上的幫助,免部分負擔應考慮的是經濟能力,而非疾病類別與資格,免部分負擔應與重大傷病資格脫鉤,針對有需要的弱勢族群提供補助,如酌情提高低收入戶補助等。
大選己過,為了健保永續經營、保障國民享有醫療權利,我們的健保制度應隨時檢討,讓資源可以用在真正有需要的人身上。
●健康名人堂邀請國內外醫藥公共衛生專家分享健康觀點與視野,每周一刊出。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楊志良/全民健保 不能再沉淪下去了
為疫情處置不當造成的冤魂提告!楊志良:終有一天閻羅王會找「你」算帳
楊志良/宏觀改革三支箭 從根本解決救健保
楊志良/只醫病沒預防 台灣從未實施全民健保
楊志良/免疫療法給付之爭 別只看療效
楊志良/新冠肺炎疫情蔓延 點名四大寇
楊志良/吃人一口 至少還人半口
楊志良/「第三家庭」 攜手共老新解答
楊志良/衛福部版「重消指引」 罔顧病患權益
楊志良/我們都是病友
楊志良/誰決定我們的健保用藥?
楊志良/造福照服 人人都加入時間銀行
楊志良/癌症新藥給付 讓癌友說話
楊志良/分級轉診 醫療提供者也應改革
楊志良/從農場到餐桌的食品安全管理
楊志良/老病照護 面對父母老去的勇氣
楊志良/當天價醫療遇上健保上限
楊志良/借鑒健保 發展長照保險
楊志良/以稅收辦長照 沒錢就沒轍
楊志良/健保不能只護股市,不照顧弱勢
楊志良/藥價一砍再砍 藥竟比一顆糖便宜
楊志良/醫療糾紛救濟 應比照藥害及疫苗接種傷害
楊志良/公開藥政會議 有助健保改革
楊志良/健保的推手 謝謝前輩努力付出
楊志良/監督健保 病友們站出來!
楊志良/人口老化逼近 健保急迫挑戰
楊志良/如何拆除食安危機的引信
楊志良/看病…別指揮醫師 別要求特權
楊志良/健保虧損≠健保績效不佳
楊志良/五大皆空 錯誤診斷下錯藥
猜你喜歡
張金堅/乳癌好發年齡,台灣竟比歐美少10歲!年輕型乳癌惡性高易轉移,留意4特徵
許金川/前面美女後面野狗,還是跑不動?是不是哪裡出了問題?
楊定一/吃好、吃飽 找回代謝的靈活性
陳旺全/醫無囿於中西 救人方法愈多愈好
優照護/照顧失智家人有多難?專家照顧心法與你分享
許金川/生病不看醫師,醫師怎麼活下去?
張金堅/新冠疫情趨緩,如何營造生活新常態?7QA教你與病毒和平共存
潘懷宗/攝取健康油脂是預防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良方 一表幫助挑選好油
林思偕/診間的強效安慰劑
林頌凱/是皺襞症候群,還是退化性關節炎?
鄒頡龍/〈從電影看醫學〉從「挪威的森林」 談女性性交疼痛
洪子仁/三大方向 降低確診重症與死亡率
許金川/救命用超音波,做了沒?
許金川/防疫夫妻分床睡不准親嘴 這樣怎麼傳宗接代?
傅志遠/當醫療保險變「周年慶掃貨」
陳景寧/住院看護納健保 不能再等
黃達夫/醫院要讓病人贏 而非僅追求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