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定一
長庚生技公司董事長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楊定一
長庚生技公司董事長
聽健康
多,還要更多;快,還要更快;好,還要更好──可能是現代人最嚴重的癮。
亞洲文化鼓勵人去配合環境,無論工作或生活,都希望人隨時接收資訊和刺激,愈快回應愈好。這一來,人的步調自然會加快,身心長期處於緊繃高張力狀態,連充電的機會都沒有。
我們隨時尋找更好的可能,認為要是不趕快準備,就應付不了。心情緊繃,生理的反應也跟著加快。同一組神經迴路不斷被刺激,最後成為一種自動反射,讓我們一遇事就要立即反應。
從健康角度來談,腦海持續躁動自然轉化成身體的負擔。舉例,明明用餐是為了補充能量,但同時消耗精神滑手機看訊息,反而影響消化系統運作。互動時過度心急,等不及別人把話說完,就要用自己的意見做總結,自然很難跟周遭維持良好關係。個人的狀態也就外溢成環境的負擔。
這種狀況,愈是認真過日子的朋友,愈容易陷進去。到頭來,自己不快樂,別人也不愉快。
我會提醒朋友「一切都好」,這句話不是安慰,而是事實。人間雖然很複雜,但也有它的智慧,早晚會回到平衡,只是我們信不過,隨時去「找不好」,誤把生存的緊急狀態變成常態,反而把一切變糟,甚至可能更不好。
這就是頭腦的迷霧,讓我們忘了還有更好的應對方式。
要擺脫這種無形的壓力,不需要怪社會或怪自己,我們可以去建立新的習慣──遇到事,先停留在自己當下的狀態,不要一股腦往前衝。例如,一早起床,不急著進入忙碌,而是保留一點時間停留在腦海還沒有激烈作用、很單純的空檔,多放空幾分鐘,放慢幾個呼吸也好。
這是我透過線上共修帶領的一個練習,許多朋友透過自己的體驗,發現雖然一開始很難適應,到現在卻已經成為他們定錨一天最有效的練習。短短五分鐘,把握腦海作用還不強烈的空檔,為自己的意識設定基準點。發呆或放空幾分鐘,一點都不費力。整天下來更清明,也更容易快樂。
一開始,緊繃的習性不會馬上消失。如果忍不住想做些什麼,可以做些身體拉伸,像是橋式或螺旋拉伸,愈徹底愈好,將舊習慣的能量釋放掉,再開始一天。
頭腦對效率上癮,但身體沒有。身體會說話,會疼痛,會失去效能。反過來,如果我們做對了,身體也會用舒暢、放鬆、反應好來回報。有些朋友因為追求效率,反而把健康變成一個辛苦的功課。如果你也是如此,那麼,找一個周末試試看──不要跟著時間活,活自己就好。
舉例來說,不要看時間吃飯,讓身體決定這時需不需用餐。不要看時間運動,讓身體決定怎麼動、動多久。不要看時間上床睡覺,身體累了就去休息;不累,就做想做的事,等累了再休息。
身體有它本身的智慧。試試看,不用功課表來催促,我們反而得到一個機會,可以直接聽身體說話,反而比較容易得到健康。
本來我們遇到事,就忍不住急著主張自己是對的,忙著應付對錯的辯論,內心和外在充滿衝突與掙扎。現在,我們可以用較寬廣的視角面對眼前的問題,友善對待自己。
「我」退後一步,放過自己,放過腦海的設定,反而可以看到解決問題的空間。我們活得快樂和平安,早晚會明白:一切都好,沒有什麼事情不好。
這才是生命的真相。
‧77歲婦擁2千萬、住豪宅開進口車 陷入「隱性貧困」瀕臨破產
‧大晴天曬衣服易乾卻有副作用?「夏日洗衣術」和泛黃汗臭說掰掰
‧旅行總是便秘、腸胃不適好惱人!營養師揭5要訣讓你健康旅遊不掃興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