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最不應該放進去的食材?三明治加進「1水果」美味到出乎意料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名人/ 楊定一

楊定一/靜坐功夫的呈現

元氣周報

楊定一,長庚生技公司董事長、長庚大學、長庚技術學院、明志科技大學三校董事長
楊定一,長庚生技公司董事長、長庚大學、長庚技術學院、明志科技大學三校董事長

【聯合報/楊定一】

靜坐不僅是實證科學,也是形而上的哲學。真正的靜坐已超越肉體上的轉變,並進入生命根本的核心價值與哲學範疇了。

過去我彙整了許多有關靜坐帶給身心健康轉變的科學驗證,其實這些改變或影響都與個人靜坐體悟程度有關。如果您還未曾有過靜坐經驗或剛開始接觸靜坐,最好務實一點先回到方法。只有對靜坐熟稔且有所體悟後,才能夠真正體驗靜坐更深層次的幫助。在此要提醒大家,靜坐就是要讓身心更健康,幫助我們回到快樂,所以不要去煩惱、在乎那些靜坐方法才是最好的,法門萬千,貴求適性,不需被任何門派觀念給束縳住了。

60年代,一位70歲的瑜伽大師Satyamurti,親身體驗八天在地窖中靜坐的實驗。觀察者發現大師在閉關開始的半小時,心跳開始變得不規律,甚至之後心臟頻率馬上停止。到了第八天結束前,經由一個鐘聲喚醒大師後,他的心臟又開始恢復跳動,但剛開始一、二小時心跳頻率仍然不規律,二、三小時後心跳就完全恢復正常。除了心跳以外,觀察大師被關的八天前後各項生理指數,除了體重由之前的55公斤降到50公斤外,其他幾乎完全沒有甚麼大改變。此實驗成果也曾經由幾位醫學博士聯合發表於《美國心臟學報》(American Heart Journal),再次以科學方法來驗證靜坐熟練者令人難以置信的生理變化。

儘管如此,這些精彩的生理變化也只是靜坐的過程與功夫,而過程或功夫境界並非靜坐所追求的最終目的。就好比說,有修行的朋友講究追求「空」的境界,老實說這句話的邏輯是矛盾的。人如果真的達到空的境界,已經無須追求任何境界,此時已經一切圓滿,萬事具足,何須汲汲營營去追求?

我個人曾經把全世界許多對靜坐的看法稍做歸納,都離不開「止」(Samatha)和「觀」(Vipassana)兩大法門。「止」可解釋為集中、專注(concentration),而「觀」則可以說是觀照(insight)、觀想(mindfulness)。「止」與「觀」離不開「定」,而「定」與「空」則是兩面一體。「定」與「空」是我們的本性與萬物的根本,是虛空包容且無罣礙的,這追尋不來,而一切也只是如此。能理解這些話,自然就活在「定」與「空」中。此時身心是覺醒、活躍且創造力無限的。在這當下,任何華麗的辭彙或言語都只是多餘。達到「定」就自然進入「觀」,自然在明心見性中認知實相(reality)並「修正自己的行為」,使身口意都「行往正確的方向」,也就是「修行」。換言之,當一個人進入「觀」,也自然「入定」(absorption),只是陳述不同罷了。

靜坐、修行其實都離不開日常生活的行住坐臥,各種古老的宗教系統其實早已完整地闡述這一點。比如說,耶穌可說是慈悲的化身,在生活中以無條件的寬容為世人無私付出。而在佛學系統中,不論是色界諸天的「四禪」,色界四禪再加上四無色定的「八定」,或是大慈大悲的「十地菩薩」(Bhumi)境界,這些其實並不是名詞而是動詞。都是在生活的平常行為中展現的無邊智慧與無礙慈悲,為的都是傳遞世人「成聖」或「做人」的道理,而這些才是靜坐功夫的最高呈現。

【2012/01/08 聯合報】

瑜伽 體重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