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達夫/治療方法進步 與肺癌共存
菸害是造成癌症死亡的禍首,因為菸與13種癌症的發生有關。所以,美國自1965年開始禁菸活動,大約經過30年,終於1991年癌症死亡率開始下降,每年大約下降1.5%。經過約30年,根據最新美國癌症協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報導,2017年美國癌症死亡率下降百分比創新高,達到2.2%,預期這個趨勢將會持續,這是非常可喜的現象。
降低癌症死亡三部曲
在美國,肺癌死亡人數在所有癌症病人中,占比最高,數據顯示,在1991年,肺癌占比是所有癌症34%,到了2017年,肺癌病人的死亡占比降到25%。證據顯示,肺癌死亡率下降是美國整體癌症死亡率下降的主要因素。
一般而言,降低癌症死亡率的三部曲,就是預防、早期診斷與正確治療。所謂預防,就是禁菸、不過量飮酒、健康的飲食與良好的生活習慣,適當的運動等。至於早期診斷,則是遵行醫界建議的癌症篩檢及注意自己身體的變化,及時就醫。
禁菸是防癌最大功臣
一旦發現自己罹患癌症,就要尋求專業又可信賴的醫療團隊,接受正確治療,為自己爭取最高的治癒機會,延長存活時間。
觀察美國癌症死亡率上升及下降的趨勢,禁菸是預防癌症、降低癌症死亡率的最大功臣。在早期診斷方面,儘管醫界曾經做了很大的努力,但是,成效不彰。美國是全球第一個於2013年推動以低劑量斷層掃描(LDCT)對於高危險群病人(老菸槍)做肺癌篩檢的國家。
美LDCT篩檢仍具爭議
然而,因為此篩檢方法,偽陽性高,病人在進一步確診過程,容易產生併發症,而造成一定程度的傷害,或是病人開了刀,卻發現並非惡性腫瘤,病人白開了一刀,又造成醫療資源浪費。
所以,肺癌LDCT篩檢在美國仍具極大的爭議性。雖然有保險給付,到今天,仍然只有2%接受肺癌篩檢。因此,在美國,肺癌篩檢對於肺癌死亡率的下降毫不相關。
但是,近十幾年來,在肺癌治療方面的進步,則是有目共睹。而在降低肺癌的死亡率方面,貢獻最大。
預期未來治療更精準
第一是外科手術進步,過去的肺癌手術傷口極大,恢復期長,病人也要承受相當程度的疼痛,但是,肺癌的微創手術,傷口小,疼痛少,恢復快,效果好。第二是影像技術的進步,正子電腦斷層掃描(PET-CT)的發明,增進影像診斷的精準性,引導外科醫師做更準確的處置,而降低疾病的復發機率、提高治癒率。
第三是基因檢測及標靶藥物與免疫藥物的發明。使得不少非初期的肺癌病人,能夠藉著藥物的控制,與肺癌共存,從三、五年,甚至到十年以上。這是過去無法想像的奇蹟式的效果。我們可以預期未來的治療會更個人化、更精準,效果更好。

黃達夫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院長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黃達夫/價值醫療 是醫界與民眾共同支持的時候了
胰臟癌、卵巢癌為何是無聲殺手?名醫曝仍令醫界挫折的原因
黃達夫/很多醫療工作 藏在健保不給付的地方
黃達夫/存活率高低 藏在病人看不到的地方
黃達夫/阿茲海默症 再次證明預防勝於治療
黃達夫/阿茲海默症新藥爭議 台灣如何面對
黃達夫/買房買車要比較CP值,買命呢?
黃達夫/癌症病人如何獲得最有助益的醫療
黃達夫/正確的醫療是最經濟的醫療
黃達夫/美國人平均壽命下降 跟萊牛萊豬無關
黃達夫/從銀行衝業績 憂醫界道德危機
黃達夫/無效醫療不但浪費 也可能傷害病人
黃達夫/高金素梅用細胞療法抗癌…療效未知數,別當白老鼠
黃達夫/別讓醫護面臨「救誰」與「誰去」的考驗
黃達夫/病人安全 是醫療創新的前提
黃達夫/面對新興疾病 只能從頭學習
病人家屬 一封信給我的幸福
黃達夫/非必要的醫療值得嗎?
黃達夫/改善健保濫用 應看醫療價值
黃達夫/HPV疫苗接種 男女都最好趁早
黃達夫╱高齡病人的手術抉擇
黃達夫/昂貴儀器 沒提升癌症存活率…
黃達夫/重大醫療決定 務必尋求第二意見
黃達夫/達文西手術浮報案 透露了兩個重要的醫療問題
黃達夫/「聰明就醫」 日本能 台灣也能
黃達夫/醫療診斷 科技不能取代人性
黃達夫/質子治療沒比較好 心臟支架也沒藥物效果佳
黃達夫/貴就有用? 治療要看科學證據
黃達夫/戒菸、防空汙 遠離癌陰影
黃達夫/健保門診「輕重不分」…該重質不重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