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達夫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董事兼院長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黃達夫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董事兼院長
四月底,紐約時報有篇評論美國質子治療中心存亡的報導,很值得國內醫界反思,更值得台灣民眾藉此來了解,一般人不容易看到的,醫界不光明的一面。
雖然質子科技早在1954年就治療過第一位病人,但在2000年以前,全美只有兩座質子設備。一座在哈佛教學醫院,專門治療全美各地轉介過去罹患罕見的顱內、眼底及少數小兒腫瘤的病人,另外一座設在加州私立Loma Linda醫學中心,於1990年啟用。
我還記得1990年代,Loma Linda公關人員周遊列國去招攬病人,曾兩度到台灣,來醫院拜訪我,希望我們轉介病人到Loma Linda接受治療。
因為質子治療設備非常昂貴,Loma Linda除了到處找病人外,也想發展常見癌症的治療,來增加病人數,才有可能回收成本。正好,當時因PSA篩檢的普及,美國早期攝護腺癌的病人大幅增加。Loma Linda看到機會,認為質子科技比光子更精準,對周遭組織傷害較小的特性,可以減少治療攝護腺癌所造成「失禁」以及「性功能喪失」的後遺症。
這樣的假設,聽起來很有道理。因此,Loma Linda就快速累積病人,質子中心轉虧為盈。攝護腺癌的質子治療儼然成為更好的選擇,保險公司也在病友團體的強壓下,被迫給付此昂貴治療的費用,不久,質子中心就如雨後春筍般不斷地冒出。
記得在2007年美國質子中心剛展開劇烈武器競爭時,紐約時報就曾有一篇報導。當時,接受採訪的哈佛教授Anthony Zietman很直白地說:「一旦醫院做了昂貴的投資,有些醫師雖知道有療效相當且更便宜的療法,卻往往會因承受壓力,而去誘導病人接受昂貴的治療,這就是醫療的黑暗面」。
直到2012年,攝護腺癌的質子治療與強度調控光子治療(IMRT)的隨機對照組臨床試驗報告出爐後,才發現事與願違。質子治療不但療效沒有更好,副作用反而更大。保險公司也不給付了!質子中心的存在,第一次受到挑戰。
接著在M.D. Anderson放射腫瘤科Zhongxing Liao醫師主導下,自2009年進行五年的隨機對照組臨床試驗,比較質子治療與強度調控光子治療肺癌的結果,在今年1月揭曉,再一次跌破許多人的眼鏡,再度證實質子治療的療效,不但沒有比較好,副作用還更大!
根據紐約時報調查,目前美國質子中心已有超過三分之一面臨財務危機,有的已關門,有的宣布破產。當記者徵詢歐巴馬總統的醫療顧問,腫瘤內科醫師、醫療政策專家Ezekiel Emanuel的看法時,他說:「當某種治療法的療效與另一種治療法的療效相當,卻要付出高貴很多的價錢的話,就是沒有效益(inefficient)。如果,投資者是藉著沒有效益的療法去賺錢,當他虧錢時,我們沒有必要為他煩惱」。
(健康名人堂邀請國內外醫藥公共衛生專家分享健康觀點與視野,每周二刊出。)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