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達夫/挑戰質子治療 值得醫界反思
四月底,紐約時報有篇評論美國質子治療中心存亡的報導,很值得國內醫界反思,更值得台灣民眾藉此來了解,一般人不容易看到的,醫界不光明的一面。
雖然質子科技早在1954年就治療過第一位病人,但在2000年以前,全美只有兩座質子設備。一座在哈佛教學醫院,專門治療全美各地轉介過去罹患罕見的顱內、眼底及少數小兒腫瘤的病人,另外一座設在加州私立Loma Linda醫學中心,於1990年啟用。
公關人員 來台招攬病人
我還記得1990年代,Loma Linda公關人員周遊列國去招攬病人,曾兩度到台灣,來醫院拜訪我,希望我們轉介病人到Loma Linda接受治療。
因為質子治療設備非常昂貴,Loma Linda除了到處找病人外,也想發展常見癌症的治療,來增加病人數,才有可能回收成本。正好,當時因PSA篩檢的普及,美國早期攝護腺癌的病人大幅增加。Loma Linda看到機會,認為質子科技比光子更精準,對周遭組織傷害較小的特性,可以減少治療攝護腺癌所造成「失禁」以及「性功能喪失」的後遺症。
這樣的假設,聽起來很有道理。因此,Loma Linda就快速累積病人,質子中心轉虧為盈。攝護腺癌的質子治療儼然成為更好的選擇,保險公司也在病友團體的強壓下,被迫給付此昂貴治療的費用,不久,質子中心就如雨後春筍般不斷地冒出。
醫師誘導 接受昂貴治療
記得在2007年美國質子中心剛展開劇烈武器競爭時,紐約時報就曾有一篇報導。當時,接受採訪的哈佛教授Anthony Zietman很直白地說:「一旦醫院做了昂貴的投資,有些醫師雖知道有療效相當且更便宜的療法,卻往往會因承受壓力,而去誘導病人接受昂貴的治療,這就是醫療的黑暗面」。
直到2012年,攝護腺癌的質子治療與強度調控光子治療(IMRT)的隨機對照組臨床試驗報告出爐後,才發現事與願違。質子治療不但療效沒有更好,副作用反而更大。保險公司也不給付了!質子中心的存在,第一次受到挑戰。
療效一般 副作用卻更大
接著在M.D. Anderson放射腫瘤科Zhongxing Liao醫師主導下,自2009年進行五年的隨機對照組臨床試驗,比較質子治療與強度調控光子治療肺癌的結果,在今年1月揭曉,再一次跌破許多人的眼鏡,再度證實質子治療的療效,不但沒有比較好,副作用還更大!
根據紐約時報調查,目前美國質子中心已有超過三分之一面臨財務危機,有的已關門,有的宣布破產。當記者徵詢歐巴馬總統的醫療顧問,腫瘤內科醫師、醫療政策專家Ezekiel Emanuel的看法時,他說:「當某種治療法的療效與另一種治療法的療效相當,卻要付出高貴很多的價錢的話,就是沒有效益(inefficient)。如果,投資者是藉著沒有效益的療法去賺錢,當他虧錢時,我們沒有必要為他煩惱」。
(健康名人堂邀請國內外醫藥公共衛生專家分享健康觀點與視野,每周二刊出。)

黃達夫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院長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黃達夫/癌症病人如何獲得最有助益的醫療
黃達夫/正確的醫療是最經濟的醫療
黃達夫/美國人平均壽命下降 跟萊牛萊豬無關
黃達夫/從銀行衝業績 憂醫界道德危機
黃達夫/無效醫療不但浪費 也可能傷害病人
黃達夫/高金素梅用細胞療法抗癌…療效未知數,別當白老鼠
黃達夫/別讓醫護面臨「救誰」與「誰去」的考驗
黃達夫/病人安全 是醫療創新的前提
黃達夫/面對新興疾病 只能從頭學習
病人家屬 一封信給我的幸福
黃達夫/非必要的醫療值得嗎?
黃達夫/治療方法進步 與肺癌共存
黃達夫/改善健保濫用 應看醫療價值
黃達夫/HPV疫苗接種 男女都最好趁早
黃達夫╱高齡病人的手術抉擇
黃達夫/昂貴儀器 沒提升癌症存活率…
黃達夫/重大醫療決定 務必尋求第二意見
黃達夫/達文西手術浮報案 透露了兩個重要的醫療問題
黃達夫/「聰明就醫」 日本能 台灣也能
黃達夫/醫療診斷 科技不能取代人性
黃達夫/質子治療沒比較好 心臟支架也沒藥物效果佳
黃達夫/貴就有用? 治療要看科學證據
黃達夫/戒菸、防空汙 遠離癌陰影
黃達夫/健保門診「輕重不分」…該重質不重量了
黃達夫/這樣過生活 活得老活得好
黃達夫/終於聽到一絲自省的聲音
黃達夫/台灣醫療 需要由量到質的革命
黃達夫/癌症很可怕!但做好這些事 其實近半癌症可預防
黃達夫/醫護人員沒有颱風假
黃達夫/人命關天 醫事人員更應戒慎恐懼
猜你喜歡
比馬桶蓋髒400倍!醫師曝辦公室最髒的地方在這裡
飯店最髒的地方在哪裡?研究揭曉:你一定會碰到
為何有些國家為疫苗接種前段班 疫情卻仍失控了?
為什麼會得癌?醫揭健康靜默殺手:喝越多越早死
陳光超/「我真的被球打到!」可以打破耳膜的球
林靜芸/每個人都應該準備一張給醫院的自傳
性生活總是不如意?專家:改變說「不要」的習慣
洪惠風/產出10個諾貝爾獎的替代役----黃扁帽醫師科學家
男女誰的錢包較髒?研究揭易滋生細菌的錢包材質
陳昭姿/藥物共擬會 新藥納健保關鍵
被丈夫死前呼吸嚇出病來 你想像的死亡場景和現實差很大
蔬菜水果吃多不一定更好 研究曝長壽飲食最佳份量
為什麼遺憾常發生在假日?醫曝可預防的假日心臟症候群
癌友別輕忽!比疼痛、噁心或掉髮更困擾的癌因性疲憊
許金川/服藥控制B肝 避免走上不歸路
黃達夫/癌症病人如何獲得最有助益的醫療
許金川/人工做腹超 醫師判讀很重要
潘懷宗/百花齊放花粉熱 2因素加劇爆發
林思偕/探病
許金川/胃痛未必是胃痛 小心是肝癌
許金川/胃口缺缺人消瘦 輕忽出大事
王正旭/健保部分負擔調整 應前瞻改革
楊定一/簡化人生 單純活在瞬間
鄒頡龍/從電影《少年的你》談接觸性皮膚炎
林芳郁/推動救護車EMT 醫療捐款恩澤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