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達夫/台灣醫療 需要由量到質的革命
不可否認,AI(人工智慧)未來在醫療界將扮演極重要的角色。然而,我們不能忘記,它只不過是一個促進醫療品質與效率的工具。真正能夠幫助全民獲得健康照護的關鍵,則是醫療政策與給付制度。
管理大師麥可波特(Michael Porter)在2006年出版《醫療革命》一書,倡議「價值醫療」。他認為當今,醫療界論量計酬,不論做好、做壞,做越多賺越多的給付方式,使得醫療費用持續上升,卻無法提升醫療品質。
因此,他主張醫療界需要從量到質的革命。醫院必須提供負責任的醫療,給付制度要酬勞醫療品質與成效。
醫療成效升 成本也跟著降
近年來,歐美專家、學者不斷發展各種品質測量的指標、改善醫療品質的策略及各種論質計酬的給付制度。這些創新行動一再地證實,當醫療機構遵行實證醫療準則,減少醫師之間做法的差異性,則不但醫療成效提升,醫療成本也跟著下降。
反觀台灣,媒體上的醫療新聞,有關血汗醫院、醫護過勞、醫療糾紛等議題從未間斷,卻很少看到從量到質的醫療革命的討論。
雖然台灣宣稱健保「俗擱大碗」,占GDP不到7%,但是,台灣健保費用與自付醫療支出幾近各半。除了住院的差額及部分負擔外,絶大多數的自付花費是保健食品、高額檢查及所謂先進療法。這些花費是否值得,卻很少成為公共議題。
自付額醫療 並未扼止濫用
儘管,健保署對給付項目,仍然沒有很有效的扼止濫用與浪費的方法,但多少還會對極明顯的濫用做出刪減或懲罰的遏阻動作。但是,對於病人自付的醫療項目,就完全管不著,容許很大的濫用空間。
譬如,根據實證研究發現,以低劑量斷層掃描為非高危險群的民眾做肺癌篩檢,明明是「弊大於利」,但是,台灣的醫界龍頭卻帶頭做不智的事。又如,以機器手臂開子宮肌瘤,美國已禁止。
還有,到今天,所有回顧質子治療的論文都不能證明質子治療對絶大多數癌症的治療優於光子放射治療。
儘管,一次性術中放射治療,目前尚無長期追蹤之第三期臨床試驗支持其在乳癌治療之適應症。但是,台灣一些醫院卻把它當做例行的治療,病人不但須自付20、30萬元,而且,還可能要冒比術後放射治療更高的復發風險。
非營利事業 更是良心事業
醫療不但是非營利事業,更是良心事業,健保論量計酬的給付制度,造成醫界濫用與浪費,健保支付價格過於低廉,更創造了醫界以衝量及高貴自付項目來增高利潤的機會,受害的是資訊不對等的病人。
自己的生命自己救,全民一方面要主動養成良好的飲食和生活習慣維護健康。更應積極參與台灣醫療制度改革,促成台灣醫療由量到質的革命。當各醫療院所的醫療費用與醫療成效公開透明時,全民根據價格與成效選擇最有價值的醫療,使為病人利益設想的醫院好好生存,唯利是圖的醫院自然淘汰。
●健康名人堂邀請醫藥公共衛生專家分享健康觀點與視野,每周二刊出。

黃達夫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院長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黃達夫/癌症病人如何獲得最有助益的醫療
黃達夫/正確的醫療是最經濟的醫療
黃達夫/美國人平均壽命下降 跟萊牛萊豬無關
黃達夫/從銀行衝業績 憂醫界道德危機
黃達夫/無效醫療不但浪費 也可能傷害病人
黃達夫/高金素梅用細胞療法抗癌…療效未知數,別當白老鼠
黃達夫/別讓醫護面臨「救誰」與「誰去」的考驗
黃達夫/病人安全 是醫療創新的前提
黃達夫/面對新興疾病 只能從頭學習
病人家屬 一封信給我的幸福
黃達夫/非必要的醫療值得嗎?
黃達夫/治療方法進步 與肺癌共存
黃達夫/改善健保濫用 應看醫療價值
黃達夫/HPV疫苗接種 男女都最好趁早
黃達夫╱高齡病人的手術抉擇
黃達夫/昂貴儀器 沒提升癌症存活率…
黃達夫/重大醫療決定 務必尋求第二意見
黃達夫/達文西手術浮報案 透露了兩個重要的醫療問題
黃達夫/「聰明就醫」 日本能 台灣也能
黃達夫/醫療診斷 科技不能取代人性
黃達夫/質子治療沒比較好 心臟支架也沒藥物效果佳
黃達夫/貴就有用? 治療要看科學證據
黃達夫/戒菸、防空汙 遠離癌陰影
黃達夫/健保門診「輕重不分」…該重質不重量了
黃達夫/挑戰質子治療 值得醫界反思
黃達夫/這樣過生活 活得老活得好
黃達夫/終於聽到一絲自省的聲音
黃達夫/癌症很可怕!但做好這些事 其實近半癌症可預防
黃達夫/醫護人員沒有颱風假
黃達夫/人命關天 醫事人員更應戒慎恐懼
猜你喜歡
飯店最髒的地方在哪裡?研究揭曉:你一定會碰到
為什麼會得癌?醫揭健康靜默殺手:喝越多越早死
性生活總是不如意?專家:改變說「不要」的習慣
男女誰的錢包較髒?研究揭易滋生細菌的錢包材質
為何有些國家為疫苗接種前段班 疫情卻仍失控了?
被丈夫死前呼吸嚇出病來 你想像的死亡場景和現實差很大
蔬菜水果吃多不一定更好 研究曝長壽飲食最佳份量
林靜芸/每個人都應該準備一張給醫院的自傳
洪惠風/產出10個諾貝爾獎的替代役----黃扁帽醫師科學家
為什麼遺憾常發生在假日?醫曝可預防的假日心臟症候群
黃達夫/癌症病人如何獲得最有助益的醫療
陳昭姿/藥物共擬會 新藥納健保關鍵
潘懷宗/百花齊放花粉熱 2因素加劇爆發
癌友別輕忽!比疼痛、噁心或掉髮更困擾的癌因性疲憊
王正旭/健保部分負擔調整 應前瞻改革
許金川/人工做腹超 醫師判讀很重要
許金川/服藥控制B肝 避免走上不歸路
林思偕/探病
楊定一/簡化人生 單純活在瞬間
即便有洗手!你的手機仍可能被前面人的糞便污染
許金川/胃口缺缺人消瘦 輕忽出大事
許金川/胃痛未必是胃痛 小心是肝癌
陳光超/「我真的被球打到!」可以打破耳膜的球
不只運動員會斷腳筋!醫:尤其運動時易抽筋的人
鄒頡龍/從電影《少年的你》談接觸性皮膚炎
何之行/死者健保資料再利用 釐清個資疑慮
傅志遠/急診不治「心情急」
林芳郁/推動救護車EMT 醫療捐款恩澤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