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達夫/醫護人員沒有颱風假
報載行政院長賴清德在立法院接受立委蔣萬安質詢時,表示「勞工放颱風假是否入法,必須要收集更多相關的資料以後,才能決定。而且,部分職業有特殊性,以過去自己擔任醫師為例,「醫療人員是沒有颱風天的」。的確,碰到天災人禍時,醫護人員更須上工去幫助人。
冒雪步行到院
這讓我想起,我到美國第三年,在北卡杜克大學擔任專研醫師,那年冬天下了一場大雪,學校停課,公司、商場也都關門,但醫護人員還是會各自想辦法到醫院。在無法開車的情形下,我從我的公寓出發,準備花上一至一個半小時步行到醫院。
記得那天積雪很厚,走得很費力。中途,突然有部吉普車在我身旁停下來,這位先生叫我上車,問我要到哪兒去?然後,送我到醫院。他說,他是開業小兒科醫師,正好要到距離杜克大學醫院不遠的社區醫院看病人。
後來,我兒子出生時,被問到準備找誰做他的小兒科醫師,因為產科醫師必須與小兒科醫師做好交接工作,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一年前幫助過我的Dr.Douglas Rice。結果,他照顧我兩個孩子直到他們上大學。
特殊職業倫理
是否要放颱風假?賴院長舉例「即便停止上班上課,但國軍、警察、消防、醫護人員和記者等,都得基於工作需要,站在職場上繼續發揮功能,這是職場的特殊性」。我更相信會選擇這些職業的人,都有特殊的人格特質,具備想幫助他人的強烈使命感,把他人利益放在自己的利益之上,這也是特殊職業的基本職業倫理。
29年前,我回到台灣,成為一所醫院的管理者,我除了要照顧醫院的病人,也必須照顧我的同事。因此,我非常不歡迎颱風來襲的消息。因為,我必須做開不開診的兩難決定。經常,我都是從前一天晚上追蹤颱風的路徑到清晨四點,然後,做出最後的決定,以便通知所有員工與病人。
醫院規定,行政部門只須調度最精簡人力,足以讓醫院運作即可,醫護人員可自主判斷風險,能上班則上班,若有安全顧慮則不勉強。個人認為這樣還算合乎情理,多年來,運作還算順利,也沒造成員工太多的困擾。
不宜自我貶抑
這回立委蔣萬安提案修法,是要保護勞工權益,明文規定勞工得以比照公務員放颱風假。個人覺得這個提案還很合理,但也很難讓我不聯想到醫師納入勞基法的爭議。
個人認為人各有志,當每個人根據自己的自由意志,選擇了醫療工作做為終身志業時,我們就已經許下承諾要嚴守醫療的專業紀律,把病人的利益放在自己的利益之先。尤其,醫師是台灣社會最頂尖的菁英,醫界集體應該發揮最大的智慧來為自己的志業,訂定病醫雙贏的醫院治理準則與規範,以維護專業的尊嚴。不宜自我貶抑為弱勢勞工,去要求納入勞基法。
(作者黃達夫為和信醫院院長)
●健康名人堂邀請醫藥公共衛生專家分享健康觀點與視野,每周二刊出。

黃達夫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院長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黃達夫/癌症病人如何獲得最有助益的醫療
黃達夫/正確的醫療是最經濟的醫療
黃達夫/美國人平均壽命下降 跟萊牛萊豬無關
黃達夫/從銀行衝業績 憂醫界道德危機
黃達夫/無效醫療不但浪費 也可能傷害病人
黃達夫/高金素梅用細胞療法抗癌…療效未知數,別當白老鼠
黃達夫/別讓醫護面臨「救誰」與「誰去」的考驗
黃達夫/病人安全 是醫療創新的前提
黃達夫/面對新興疾病 只能從頭學習
病人家屬 一封信給我的幸福
黃達夫/非必要的醫療值得嗎?
黃達夫/治療方法進步 與肺癌共存
黃達夫/改善健保濫用 應看醫療價值
黃達夫/HPV疫苗接種 男女都最好趁早
黃達夫╱高齡病人的手術抉擇
黃達夫/昂貴儀器 沒提升癌症存活率…
黃達夫/重大醫療決定 務必尋求第二意見
黃達夫/達文西手術浮報案 透露了兩個重要的醫療問題
黃達夫/「聰明就醫」 日本能 台灣也能
黃達夫/醫療診斷 科技不能取代人性
黃達夫/質子治療沒比較好 心臟支架也沒藥物效果佳
黃達夫/貴就有用? 治療要看科學證據
黃達夫/戒菸、防空汙 遠離癌陰影
黃達夫/健保門診「輕重不分」…該重質不重量了
黃達夫/挑戰質子治療 值得醫界反思
黃達夫/這樣過生活 活得老活得好
黃達夫/終於聽到一絲自省的聲音
黃達夫/台灣醫療 需要由量到質的革命
黃達夫/癌症很可怕!但做好這些事 其實近半癌症可預防
黃達夫/人命關天 醫事人員更應戒慎恐懼
猜你喜歡
飯店最髒的地方在哪裡?研究揭曉:你一定會碰到
比馬桶蓋髒400倍!醫師曝辦公室最髒的地方在這裡
為什麼會得癌?醫揭健康靜默殺手:喝越多越早死
為何有些國家為疫苗接種前段班 疫情卻仍失控了?
性生活總是不如意?專家:改變說「不要」的習慣
男女誰的錢包較髒?研究揭易滋生細菌的錢包材質
林靜芸/每個人都應該準備一張給醫院的自傳
被丈夫死前呼吸嚇出病來 你想像的死亡場景和現實差很大
蔬菜水果吃多不一定更好 研究曝長壽飲食最佳份量
洪惠風/產出10個諾貝爾獎的替代役----黃扁帽醫師科學家
陳昭姿/藥物共擬會 新藥納健保關鍵
為什麼遺憾常發生在假日?醫曝可預防的假日心臟症候群
潘懷宗/百花齊放花粉熱 2因素加劇爆發
黃達夫/癌症病人如何獲得最有助益的醫療
癌友別輕忽!比疼痛、噁心或掉髮更困擾的癌因性疲憊
許金川/人工做腹超 醫師判讀很重要
許金川/服藥控制B肝 避免走上不歸路
林思偕/探病
陳光超/「我真的被球打到!」可以打破耳膜的球
楊定一/簡化人生 單純活在瞬間
王正旭/健保部分負擔調整 應前瞻改革
許金川/胃口缺缺人消瘦 輕忽出大事
許金川/胃痛未必是胃痛 小心是肝癌
鄒頡龍/從電影《少年的你》談接觸性皮膚炎
林芳郁/推動救護車EMT 醫療捐款恩澤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