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X戰警》女星動刀4次切除雙乳續命!乳癌7大特徵,任一側乳房異樣都是警訊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名人/ 黃達夫

黃達夫/醫療志業 看盡刻骨銘心生命故事

黃達夫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董事兼院長

醫療志業是一種召喚。
醫療志業是一種召喚。
圖/shutterstock

五月中旬,我接受政大周行一校長邀請,為該校畢業生致辭。幾天後,接到一位政大畢業生家長感謝函,她說:「…曾經以為參加兒女的畢業典禮是遙不可及的夢想,如今兒女已相繼大學畢業了,除了感謝一路相伴的親朋好友外,更感謝和信醫院給我重生的機會。」

雖有挫折 從來不曾倦勤

她說:「如果沒有您的領導和醫護人員付出,許多寶貴生命恐怕無法延續,許多家庭因此動盪不安,謝謝您,」她這段話,令人感動,更帶給我難以言喻的喜悅。這就是為什麼我從事醫療工作逾50年,每天早出晚歸,挫折在所難免,但從來不曾倦勤。

當我的工作生涯逐漸接近尾聲時,時不我與的焦慮感更深。這五十年間,儘管癌症醫療進展顯著,卻還有很多力不從心,尚待我們努力的地方。日常工作中,我們不但要盡心盡力照護病人,為他們爭取最大的生存機會,更要不斷地汲取新知、研發、創新,似乎永遠有做不完的事。

這讓我想起「當呼吸化為空氣」這本書的作者保羅.卡藍尼提醫師,他在36歲即將完成10年之久的神經外科訓練時,被診斷罹患第四期肺癌,在22個月後過世。卡藍尼提在大學及研究所時,從文學、哲學、生物學出發,探索生命的奧秘。最後決定轉入醫學,並選擇最接近死亡的神經外科,搶救生死邊緣掙扎的病人。

神經外科醫師的訓練漫長且辛苦,工作中不容判斷錯誤或失手,壓力之大非你我所能想像。但在這個淬鍊的過程中,卡藍尼提更加肯定自己對這志業的選擇,他說:「我從不在任何一天,有任何一分鐘質問自己,幹嘛從事這工作,或這工作值不值得做。」

病中行醫 探索活的意義

他更進一步自剖:「大家常問,行醫是不是一種召喚?我的答案是肯定的。你沒有辦法當它是一份職業,因為如果是,那就是世上最糟的職業之一」。所以,病中他仍繼續行醫,他人生的目的就是要幫助受苦的病人。

為他完成此書的妻子說:「保羅寫這本書,帶著時不我與的緊迫感,帶著重要事情必須說出的急切感,保羅挺身站在死亡面前,以醫師的身分,也以病人身分冷眼凝視死亡…,因為他一生都在探索『怎麼活得有意義』。」在最後的日子,他一心想要完成此書來與世人分享他的生命觀。

杜克大學行為經濟學家、暢銷書作者Dan Ariely教授,曾在TED演說中說,很多人以為工作的目標就是賺錢,然後,有一天能坐在海邊手握一杯雞尾酒 ,欣賞夕陽,過著恬適、優閒的日子。

追求專業 獲得滿足喜樂

然而,人生目的果真是這樣嗎?他舉例,只要去看那些登山家的生命故事,就會發現他們生命經歷的其實都是刻骨銘心的煎熬,時時刻刻都在忍耐寒冷、凍瘡、高山症等的痛苦,攻頂後,下了山,又迫不及待地準備下一次的挑戰,他們追求的是登峰造極的目標,並且滿足自己克服困難的成就感。

的確,醫療志業是一種召喚,我們何其幸運,在我們每天的工作中,能夠一方面在追求專業知識的過程中滿足我們的好奇心,另一方面在專業的實踐中找到工作的意義,從而獲得成就感,還能經常從病人及家屬的回饋中帶來源源不絕的喜樂與滿足。

(作者黃達夫為和信醫院院長)

●健康名人堂邀請國內外醫藥公共衛生專家分享健康觀點與視野,每周二刊出。下兩周刊出醫療奉獻獎得主專訪,健康名人堂暫停。

黃達夫 焦慮感 壓力 醫師公衛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